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和旅遊者

文化和旅遊者

發布時間: 2020-11-22 19:11:23

『壹』 淺析旅遊與文化的關系

文化是旅遊業的靈魂,縱觀世界旅遊業發達的地區,其文化特徵無不十分突出。旅遊與文化的關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旅遊具有文化屬性,旅遊者是依賴於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產生的,旅遊資源是一定社會文化環境的化身,旅遊設施和管理服務是一定社會文化環境的自我表現形式:相反,旅遊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通過旅遊,文化得以傳播和發展,同時帶動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這要求我們在大力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要增強市民保護文化資源的意識,增強文化認同感,同時健全相關法規,加強相關管理,保持旅遊的文化靈魂,使旅遊業可持續的發展。

『貳』 文化發展與旅遊業的關系

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密不可分。自有旅遊活動以來,旅遊與文化就從未分離。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沒有文化的旅遊就沒有魅力,而沒有旅遊的文化則缺少活力。旅遊的優勢體現在市場,文化的優勢體現在內涵。站在旅遊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價值;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抓住旅遊就抓住了一個巨大市場。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榮。

『叄』 談談中國歷史文化與旅遊的關系的認識

一、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旅遊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正如孫尚清指出的,「旅遊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此言透徹地闡明了旅遊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
1.旅遊主體的文化本質
旅遊作為一種跨時空的消費活動,它的廣泛出現是經濟發展驅使的結果,但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更需要內在的動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講的,「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人類在基本生存需求滿足之後,隨著收入的增長,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遊活動更是文化驅使的結果。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固然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是社會文化與觀念的革命。二戰以後世界范圍內旅遊活動的興盛,從客觀條件看,是全球經濟恢復、繁榮的結果,從深層次看,它是文化觀念轉變的結果。
2.旅遊客體的文化含量
旅遊資源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大而言之可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人文旅遊資源,無論是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還是無形的民族風情、社會風尚,均屬於文化的范疇。由各種自然環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構成的自然景觀,只有經過人為的開發利用,才能由潛在旅遊資源變為現實的旅遊資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須通過鑒賞來反映和傳播,而鑒賞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自然旅遊資源同樣也具有文化性。
3.旅遊媒體的文化特徵
旅遊者以追求精神享受為目的,可以說是文化消費者。因此,旅遊業的核心產品只能是文化產品或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旅遊經營者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從交換中實現盈利的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資源的開發者不僅要了解旅遊資源本身的特徵和功能,還必須了解遊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徵,開發出滿足各類旅遊的文化旅遊產品。旅遊業的文化特徵還滲透在各旅遊部門的運行過程中,如現代旅遊飯店,不是簡單地提供膳食的場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娛樂、審美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因此,一個優秀的飯店,有必要不斷提高餐飲、客房、娛樂等環節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養和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有必要提供有情調的個性文化服務。

『肆』 文化和旅遊的聯姻激發了旅遊者的哪些旅遊動機

從物質到精神
旅遊既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又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必然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變化而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地發展和變化,它是人們以了解自然和社會、豐富和完善自我為目的,非定居性旅行的高級生活方式。 現代旅遊,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60年代以來迅速普及於世界各地的社會化大眾旅遊。現代旅遊類型按地理區域劃分,有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按組織形式劃分,有團體旅遊、散客旅遊、包價旅遊、自助旅遊等;按旅遊方式劃分,有航空旅遊、鐵路旅遊、汽車旅遊、海上巡遊等;按活動內容劃分,有文化旅遊、人種旅遊、觀光旅遊、療養旅遊、探險旅遊等;按費用來源劃分,有自費旅遊、公費旅遊、社會旅遊等。 一、現代旅遊性質 縱觀人類旅行、旅遊歷史的演變,尤其是世界現代旅遊業的迅速發展趨勢與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緊密聯系,我們可對現代旅遊的本質屬性作這樣的概括:現代旅遊作為一種現代社會現象的反映,是人類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類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種消費形式。 1.現代旅遊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旅遊雖然是一項古老的社會活動,但在古代,卻只能局限在少數人和狹小范圍里進行。旅遊活動真正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而逐步發展變化的。先進的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不斷更新,使長距離跨國旅遊和洲際旅遊成為可能。同時社會為廣大旅遊者提供了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安全而便利的交通條件,舒適而完備的旅遊設施,以及由於勞動生產率成倍增長,而有條件從物質生產部門分離出更多的社會勞動力來從事旅遊產業,為旅遊者提供系列全程服務。由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們餘暇時間普遍增多,旅遊需求增大,旅遊大眾化就成為可能。只有在現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大眾性、國際性、持續性的旅遊活動才得以開展。現代旅遊業的崛起和迅速發展,說明人類的旅遊活動是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也只有現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今天,具有現代化、國際化、規模化的大眾化的旅遊活動才可能出現。所以我們認為,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現代旅遊的崛起和發展。 2.現代旅遊是現代社會文化發展的產物。從廣義上講,現代社會文化是人類在現代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就是精神財富的總和。旅遊業既是文化性很高的經濟產業,又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事業。人類各種形式的旅遊活動,歸結起來,不外乎是有關物質性和精神性的兩大類活動,但兩者是不可能截然分開的。在整個旅遊過程中,旅遊者在物質享受的同時得到精神享受,在精神追求中得到物質享受。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相互依存,互為條件,因此,旅遊者所進行的一切活動實際都是社會文化活動。社會為旅遊者提供的旅遊客體,包括各種旅遊資源和各種設施設備及服務都富有深刻的社會文化內涵,都與社會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 首先,旅遊者是依賴一定社會文化背景而產生的。旅遊者首先要有旅遊消費支付能力和充足的閑暇時間,其次要有旅遊的需要和動機,即足以使旅遊者產生旅遊動機的文化條件(包括旅遊者本人的文化素質、游覽地的社會文化環境等)。 其次,旅遊資源是一定社會文化的物質載體,包括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旅遊目的地的人文資源包括社會政治、經濟、法律、宗教、歷史、科學、藝術和民俗風情等因素,都是社會文化因素,它具有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文化色彩;而自然旅遊資源雖然是天賦的自然地理條件,但這些自然地理條件都必須經過人類的勞動加以開發改造,將自然景觀賦予人類智慧的印記,沒有文化內涵的純天然景色是難以成為現實的旅遊資源的。不管是人文資源,還是自然資源,都凝結著人類的精神文化,都是社會文化的物質載體。 再次,旅遊設施和旅遊服務是一定社會文化的表現形式。不管是直接或間接為旅遊服務的現代設施設備,都是以現代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作為後盾的,都是科學技術在旅遊業開發中的物質轉化。各個國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區的旅遊設施設備,都具有不同的歷史的藝術的文化內涵,具有異族的文化特色。所以,旅遊設施既可以作為一種旅遊媒介提供給旅遊者使用,又可以供旅遊者作為異族文化藝術來欣賞,從而增加它的魅力。 3.現代旅遊是新型的高級消費形式。首先,旅遊動機是人們較高層次需要的表現形式。恩格斯曾對人類生活需要進行過三個層次的分類:一是生存需要,二是享受需要,三是發展需要。按上述分類,旅遊顯然與第二和第三層次需要密切聯系。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著名的人的五個層次需要理論:(1)生理需要:食物、飲水、氧氣等;(2)安全需要:治安、穩定、秩序和受保護;(3)愛的需要:情感、集體榮譽感、感情聯系;(4)受尊重的需要:自尊、聲望、成功、成就;(5)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這些需要的關系可結構為金字塔式層次,塔底為生理需要

『伍』 文化旅遊,旅遊文化和旅遊文化學三者的區別和聯系

文化旅遊說的是旅遊眾多品類中的一種,像紅色旅遊、休閑旅遊一樣的
旅遊文化只的是在旅行過程中或是風土人情,或是感悟所形成的一種文化色彩
旅遊文化學說的是一種學科。

『陸』 旅遊與文化的關系

旅遊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駕馭自然的一種生動反映,弄清旅遊與文化的關系,全面加強旅遊文化建設,提升旅遊文化品位,對於提高旅遊行業素質,增強市場生存能力和競爭力,促進旅遊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一、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旅遊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正如孫尚清指出的,「旅遊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此言透徹地闡明了旅遊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

1.旅遊主體的文化本質

旅遊作為一種跨時空的消費活動,它的廣泛出現是經濟發展驅使的結果,但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更需要內在的動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講的,「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人類在基本生存需求滿足之後,隨著收入的增長,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遊活動更是文化驅使的結果。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固然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是社會文化與觀念的革命。二戰以後世界范圍內旅遊活動的興盛,從客觀條件看,是全球經濟恢復、繁榮的結果,從深層次看,它是文化觀念轉變的結果。

2.旅遊客體的文化含量

旅遊資源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大而言之可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人文旅遊資源,無論是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還是無形的民族風情、社會風尚,均屬於文化的范疇。由各種自然環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構成的自然景觀,只有經過人為的開發利用,才能由潛在旅遊資源變為現實的旅遊資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須通過鑒賞來反映和傳播,而鑒賞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自然旅遊資源同樣也具有文化性。

3.旅遊媒體的文化特徵

旅遊者以追求精神享受為目的,可以說是文化消費者。因此,旅遊業的核心產品只能是文化產品或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旅遊經營者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從交換中實現盈利的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資源的開發者不僅要了解旅遊資源本身的特徵和功能,還必須了解遊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徵,開發出滿足各類旅遊的文化旅遊產品。旅遊業的文化特徵還滲透在各旅遊部門的運行過程中,如現代旅遊飯店,不是簡單地提供膳食的場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娛樂、審美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因此,一個優秀的飯店,有必要不斷提高餐飲、客房、娛樂等環節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養和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有必要提供有情調的個性文化服務。

二、文化的旅遊功能

旅遊的文化性是其產業特殊性的集中表現。文化既是旅遊業的物質資源基礎,又是它的精神動力支撐。

1.文化的本質決定了文化的旅遊功能

文化作為人類勞動和智慧創造的結晶,貫穿著人類的發展和演化的整個過程,從而構成了世界豐富多彩的文化類型及其內涵。這些異彩紛呈的文化現象,其特質有三個:首先,文化是人的創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不是自然現象。比如,原始的名山大川等自然物,不是文化,但經過人們用自己的智慧進行設計和加工後所產生的園林、景觀則是一種文化,從而使旅遊產品和文化融為一體。第二,文化是人類社會活動所創造的、為社會所普遍享用的,具有強烈的大眾性,從而為廣大遊客的參與提供了可能。第三,文化不是游離存在的,它體現在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之中,體現在所創造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中。比如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體現了文化,不在於它們的外在建築材料,而主要在於它們所體現的人類的科技水平和成就及其審美觀念,從而極大地擴充了旅遊的文化含量。

2.文化的基本類型決定了文化旅遊資源的存在形式

從廣義的文化概念來講,每種文化都存在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文化的物質要素,也是文化的物質實體層面,一般稱為物質文化,正是這種物質層面的文物遺址,為我們發展旅遊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和歷史遺存。二是文化的行為要素,也是文化的行為方式層面,一般稱為行為文化,正是這種文化的行為要素為旅遊業提供了多樣化的民俗風情。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也是文化的精神觀念層面,一般稱為精神文化、心態文化或觀念文化,如宗教情緒、道德情操等,都是極具吸引力的旅遊資源。

從文化的分類來看,依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劃分出各種不同的類型。從旅遊的視角出發,可分為主體文化、客體文化和媒體文化;從范圍和時間的角度考量,可分為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以文化的物質載體為依據,可分為山文化、水文化等。所有這些,都是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形式。從旅遊開發建設的角度看,要依據各種不同的文化類型,以不同的視角去考慮和發掘各種資源的文化內涵,構建特色鮮明的旅遊產品。

3.文化的基本特徵決定了文化旅遊資源的基本特徵

(1)文化的地域性特徵。人類在與大自然作斗爭中,由於其特定地域條件的影響與制約,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在我國古代就有「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之說。居住在不同自然條件的人們,在閑暇、交往等生活的結構、范圍和對象都會不同,以致形成帶有強烈地域特點的文化形式,這些對人類的各種行為包括旅遊活動產生諸多影響。

(2)文化的民族性特徵。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正是這種獨特的文化傳統,使一個民族與其他民族區別開來。每個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語言、文字、藝術、道德、風俗習慣,構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成為發展民族旅遊的潛力之所在。

(3)文化的時代性特徵。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文化的內容和功能是不同的。依其不同的時代特徵,可以劃分出許多類型。在我國,人們通常將我國的歷史文化分為「原始文化」、「農業文化」和「現代化文化」三個階段,分別代表「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特徵。人類文化進化的類型與層次的多樣化是構成世界多樣性的原因,也是旅遊活動產生和發展的直接誘因。

(4)文化的繼承性特徵。人類為了生存繁衍,上一代總會把自己積累的生產、生活經驗與技能傳授給下一代,人們從前人那裡不僅繼承了有形的物質遺產,還承襲了傳統的價值觀念、思維習慣、情感模式和行為規范。經過潛移默化的內化過程,將其沉澱於顯意識和潛意識底層,文化由此得以保存流傳下來,從而積累了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5)文化的變異特徵。一方面人類在繼承前輩所創造的文化成果的同時,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事新的文化創造,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也以更快的速度推動文化變遷。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里,文化交流的范圍之廣、頻率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人類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觀念的分化和融合,這種文化的變異性為旅遊開發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型旅遊資源。

三、提升湖南旅遊文化品位的新舉措

當前旅遊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旅遊文化性競爭日益激烈,利用文化來發展旅遊,繁榮經濟,已成為世界旅遊發展的大趨勢和主潮流,我們必須適應這一形勢的發展。

1.充分發掘文化內涵,提高旅遊文化品位

湖南省旅遊資源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全省各地要深入調查研究,大力加強對旅遊歷史文獻的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使蘊含在旅遊資源中的文化潛能得以充分釋放;要充分發揮歷史、文學、建築、工藝美術、園林、服裝設計以及音樂、書法、繪畫、雕刻(塑)、裝潢等專業人員的智慧,充分依靠藝術手段和科學手段,將旅遊資源進行藝術化處理,使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要通過舉辦一系列的旅遊節慶活動或者建設一批主題文化公園來顯示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內涵;要特別重視旅遊文化策劃工作,切實解決存在的整體旅遊形象不夠清晰、旅遊產品文化檔次不高、旅遊市場文化營銷策略不高明的問題,真正把旅遊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2.加強了解旅遊消費者的文化需求

作為旅遊經營者必須了解旅遊消費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徵。比如,外國旅遊者來中國,除了欣賞我國秀美的山川名勝、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品嘗中國的美味佳餚外,更希望能夠了解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狀況,了解中華民族的生產、生活、信仰、娛樂等方面的習俗。要研究不同的旅遊消費群體,把握消費者的文化消費心理。如當今世界一部分人長年生活在擁擠喧囂的城市中,過著節奏緊張、競爭激烈的生活,許多人想放鬆情緒,希望返樸歸真,回歸自然,因而生態旅遊、農家樂、農業觀光游等應運而生,並逐步成為時尚。一般而言,旅遊者的文化消費心理,不外乎審美、求新、求知、求樂、懷舊、偏愛、共鳴、從眾等,要針對這些心理需求,開發一些有特色的旅遊項目。

3.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旅遊開發格局

當前,旅遊需求消費的重心正在由觀光型向文化型、保健型和生態型等方面轉化。全省要下功夫打造一批旅遊精品,重點開發有關生態文化、健康娛樂、度假休閑、會務和商務型旅遊產品,以及獨具湖湘文化特色的旅遊商品。要突出抓好自然生態游、湖光水色游、田園風光游、濕地草場游、農業觀光游和農家樂等旅遊場地建設。要加強旅遊度假村、野外宿營地、戶外活動中心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要改善城市的總體環境,建立大型的會議服務中心,積極爭取各種學術、經貿、體育、文化等國內國際會議在湖南舉行。在湖湘文化特色商品方面,要積極開發雕塑、陶瓷、建築、煙花、湘綉、書畫、竹木等工藝品。在產品建設格局上,要實行大湘西、大湘南、泛洞庭、都市群四大版塊共同發展,用奇山(張家界)、異水(洞庭湖)、偉人(毛澤東)三大特色來構築湖南旅遊的總體形象。各地都要圍繞自身獨有的文化特色來展開。

4.全面加強旅遊文化建設

旅遊業是一項涉及「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綜合性產業,其文化建設除抓好旅遊資源文化內涵的挖掘外,還要抓好旅行社、旅遊賓館、旅遊車船公司等企業、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建設。旅遊企業的有形產品,除了要具備實用的功能外,還必須滿足顧客求美、求新、求知的文化功能。作為主要接待的旅遊飯店,要突出其建築文化、裝潢文化、功能文化和服務文化的建設,重視大堂文化、樓同文化、衛生間文化、餐廳文化和休閑娛樂文化等方面的設計和建設。旅遊目的地要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藉以提高旅遊區的品位和檔次。旅遊市場營銷,除加大產品的文化內涵外,營銷人員自身的文化素質、言談舉止、禮節禮儀都要體現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文化特徵,給人以鮮明的高品位文化形象。

『柒』 旅遊的主體和客體分別是什麼

旅遊主體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旅遊者。是旅遊客體的瀏覽主體。旅遊客客體是指存在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的,對廣大旅遊者產生引誘力的事物和現象。作為旅遊客體的旅遊資源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沒有旅遊資源就構成不了現代旅遊活動。

相關介紹: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旅遊主體是文化的負載者和傳播者。旅遊主體負載著原有文化內涵。前往相異的文化空間中進行旅行和游覽,在將原有文化傳播到目的地的同時,也將各地的文化和風俗帶回並傳播回原有文化環境之中。旅遊主體並非是簡單的搬運工。

(7)文化和旅遊者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旅遊學界一般認為旅遊客體即旅遊資源,旅遊資源具有作為旅遊客體的基本屬性,但旅遊資源與旅遊客體不能完全劃等號,一切可供旅遊主體游覽的對象才能算旅遊客體,或者說旅遊客體未和旅遊主體發生聯系之前,就不能劃入旅遊資源的范圍。

一部分未經開發的未被人類認識的旅遊資源,只能算是潛在的旅遊資源,不能算旅遊文化中的旅遊客體。旅遊資源學著重研究旅遊資源的形成、特點、分類、范疇、審美,以及旅遊資源的抒發、利用和保護;旅遊文化學則著重研究作為旅遊客體的旅遊資源的類別、特點、歷史范疇及文化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主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客體

『捌』 旅遊與文化自信的關系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專中華文化發展繁榮屬為條件。可以說,沒有文化自信就不會有文化發展,更沒有國家民族的興盛發達。同時,近些年,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人們開始追求精神幸福,旅遊便成了發展極其迅速並被熱議的話題,可以肯定旅遊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承載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與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任務。

『玖』 旅遊業的文化和經濟意義各是什麼

對經濟:

  1. 旅遊業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擺脫地區貧困,因其投入一般較低,因此對貧困地區的幫助是巨大的;

  2. 促進了商業消費,加速了經濟增長;

  3. 合理和優化了產業結構部門,作為非生產性行業,帶動了其它的相關產業;

  4. 跨國旅遊的飛速發展對本國的外匯收入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對文化:

  1. 保存和發揚了當地特有的文化,對本地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要對本地文化內質、純粹性注意保護防止遭到破壞和退步;

  2. 促進了各地區間的文化交流,相互學習,達到共同進步;

  3. 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