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旅遊歷史發展規劃
A. 寧夏旅遊
寧夏好玩的地方有很多,但是現在基本進入冬季,天氣寒冷,不主張你在這個季節來玩,因為很多標志性的景色都看不到了.最好的時間是每年的4月中旬以後到十月中旬.
B. 寧夏旅遊哪裡可以了解相關人文及歷史
西夏風情園景區是以西夏文化為核心打造的人文景點,還原了西夏時期的市井文化、學術文化、醫葯文化等等,其中有一場大型真人實景馬戰表演,講述的是著名的河曲之戰,值得一看!
C. 寧夏旅遊景點介紹
寧夏好玩的地方:
銀川市:鍾樓鼓樓,在銀川市最繁華中心。
另外有西部影視城,很多大片都在那裡拍的如:新龍門客棧,花木蘭,大話西遊等
西夏王陵
沙湖,都道寧夏是大漠孤煙直,而沙湖又是鑲在沙漠中的一顆綠 寶石。是一塊非常難得的濕地,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沙漠和綠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還能看到很多的候鳥在這里繁殖。中衛市:高廟,值得一看,很有建築特點
沙坡頭:在沙漠中走古絲綢之路,騎騎駱駝,玩滑沙車,在沙漠中開吉普,很多好玩刺激的項目。另外還可以玩黃河漂流,還有如果是八月份去的話,還能在黃河灘邊打野棗。
固原市:最有名的是六盤山,當年毛澤東就是在這里寫下: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的著名篇章。
涼殿峽: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愛夏天到這里來僻暑,後來病死在涼殿峽,在這里你可以居住在蒙古包,喝羊奶,吃烤全羊,看「涇渭分明」里有名的涇水發源地,
另外還有老龍潭、荷花谷、胭脂峽等景區
火石塞,典型的丹霞地貌,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蕭關:古時候的古戰站:秦時明月漢時關寫的就是它,很有紀念意義
寧夏另外還有賀蘭山岩畫,青銅峽108座塔
D. 寧夏旅遊路線
寧夏好玩的地方很多,以下是可以考慮去的地方:
銀川市:鍾樓鼓樓,在銀川市最專繁華中心。
另屬外有西部影視城,很多大片都在那裡拍的如:新龍門客棧,花木蘭,大話西遊等
西夏王陵
沙湖,都道寧夏是大漠孤煙直,而沙湖又是鑲在沙漠中的一顆綠 寶石。是一塊非常難得的濕地,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沙漠和綠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還能看到很多的候鳥在這里繁殖。中衛市:高廟,值得一看,很有建築特點
沙坡頭:在沙漠中走古絲綢之路,騎騎駱駝,玩滑沙車,在沙漠中開吉普,很多好玩刺激的項目。另外還可以玩黃河漂流,還有如果是八月份去的話,還能在黃河灘邊打野棗。
固原市:最有名的是六盤山,當年毛澤東就是在這里寫下: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的著名篇章。
涼殿峽: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愛夏天到這里來僻暑,後來病死在涼殿峽,在這里你可以居住在蒙古包,喝羊奶,吃烤全羊,看「涇渭分明」里有名的涇水發源地,
另外還有老龍潭、荷花谷、胭脂峽等景區
火石塞,典型的丹霞地貌,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蕭關:古時候的古戰站:秦時明月漢時關寫的就是它,很有紀念意義
寧夏另外還有賀蘭山岩畫,青銅峽108座塔
E. 旅遊規劃的發展歷史
1.初始階段旅遊規劃最早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英國、法國和愛爾蘭等國,最初旅遊規劃只是為一些旅遊項目或設施做一些市場評估和場地設計,如飯店、旅館等,這還稱不上旅遊規劃。20世紀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旅遊規劃在歐洲進一步發展,擴展到北美,再到亞洲和非洲擴散。
2.過渡階段
20世紀70年代後,旅遊業發展推動旅遊規劃研究深入,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開始出現比較系統的旅遊規劃著作。作為成型階段的標志,美國旅遊專家岡恩(Gunn)於1979年出版了他早期旅遊規劃思想體系的總結著作《旅遊規劃》。3.快速發展階段80年代是旅遊規劃研究的大發展時期,學術界基本達成共識:旅遊規劃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交叉學科,任何其他學科的規劃,如城市規劃和建築規劃都不能替代它;80年代末隨著娛樂休閑度假旅遊呈上升勢態,對休閑、娛樂和度假規劃的研究受到重視。其中Clare.A.Gunn的《度假景觀旅遊區設計》是比較成熟的度假地設計指導手冊。
4.深入發展階段90年代以來,生態旅遊規劃理念滲透到各種旅遊規劃之中,逐漸發展成為旅遊規劃的主流和方向。另外,國外學術界對旅遊開發所產生的各種旅遊效應也十分關注,從社會學、人類學方面研究旅遊發展問題的學者也越來越多。 1.初步萌芽階段(1978—1985)中國旅遊業萌生於新中國的外交工作。直到1978年以後。這一時期的旅遊規劃也具有典型的特徵:一是無流派,二是無規范,三是無邊界。
2.探索研究階段(1986—1996)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人造旅遊吸引物和主題公園在全國大量涌現。90年代中期,我國旅遊度假區的建設如火如荼, 促進了旅遊規劃在全國大規模地進行。這一時期的旅遊規劃進入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業化規劃階段。旅遊規劃的內容開始注重對旅遊客源市場的分析, 並開始將旅遊業作為一個產業部門加以系統化的規劃。3.重新整合階段1997—1999年是我國旅遊規劃編制的低潮期。由於此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泡沫現象已有顯現, 加之亞洲金融風暴的波及, 旅遊業除了遊客與收入「滯脹」外, 還有人造旅遊吸引物、主題公園、度假區建設失誤的負效應。4.科學發展的新階段2000年起,這個階段的旅遊規劃實踐開始了六個方面的演進更替:一是旅遊規劃最大的變化是從業性質的轉型,即從第二階段兼職性質的「旅遊規劃發燒友」演變為第三階段職業化的「旅遊規劃執業者」;二是旅遊規劃編制者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者演變為在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的獨立法人單位;三是旅遊規劃的編制運作從學者們的個體行為演變為法人單位的集體行為;四是旅遊規劃項目從業主直接委託編制者演變為通過招投標形式委託;五是旅遊規劃內容從學者們的自圓其說演變為政策性的規范界定;六是旅遊規劃成果評審從同行們的會審形式演變為大眾參與的程序化操作。總體上講,這些演變更替是積極的和有益的。
F. 寧夏沙坡頭的歷史背景,景點特色和景色
沙坡頭: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全球環保500佳單位,全民健身二十個著名景觀,科技進步特別獎。
沙坡頭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城區西部騰格里沙漠的東南緣。東起二道沙溝南護林房,西至頭道墩,北接騰格里沙漠,南臨黃河,長約38公里,寬約5公里,海拔在1300~1500米,總面積4599.3公頃,佔中衛市城區土地總面積的3%。是全國二十個治沙重點區之一。
沙坡頭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有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有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有黃河文化代表古老水車,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可以騎駱駝穿越騰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車沙海沖浪,咫尺之間可以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觀。
沙坡頭主要保護對象為自然沙漠景觀、天然沙生植被、治沙科研成果、野生動物、明代古長城、沙坡鳴鍾等人文景觀及其自然綜合體。
G. 寧夏的歷史文化
漢朝,屬朔方史部。西漢,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至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十六國,為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
北魏、北周,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發,寧夏始稱「塞北江南」。唐朝,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北宋,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後寧夏北部被黨項族李繼遷佔領,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涇原路。元朝,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寧夏設府,後改衛。曾增設寧夏左屯衛,中屯衛和前衛、中衛、後衛。後改設寧夏鎮和固原鎮,長城沿線設九個防區,稱九鎮,為明代邊重鎮之二。
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寧夏設巡撫,屬陝西布政司,下制衛所,寧夏為准省級。後撤,改寧夏府,下設州縣,歸屬甘肅,但又升寧夏總兵為提督,繼增置滿營將軍府於寧夏,仍不失省級格局。
寧夏最有名的地方特產,首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二毛皮等種,因顏色分別是紅、黃、藍、白,所以又稱「四寶」。寧夏美食以西北麵食為主,清真特色居多。因為農業發達,蔬菜水果較甘肅地區豐富,而黃河等河流分布於區內各地。
牛羊肉是主要的食用肉類,各個縣城都有大型的市場內現殺活羊,所以各色羊肉菜餚不能不嘗。回族傳統不近煙酒,所以較為傳統的清真餐館不供應酒類飲品。但西北人飲酒者居多,該地盛產的低度白酒、果酒口感純正。
(7)寧夏旅遊歷史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轄2市、1專區、17縣:銀川市、吳忠市、中衛縣、中寧縣、同心縣、靈武縣、鹽池縣、金積縣、固原縣、西吉縣、海原縣、隆德縣、涇源縣。截至2018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共有11個縣,2個縣級市,9個市轄區。
H. 關於寧夏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寧夏得名,始於西夏平定。公元1227年,元朝滅西夏後,改名「寧夏」,含有平定西夏、穩定西夏、西夏「安寧」之意。
寧夏回族自治區具有悠久的歷史。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痕跡表明,遠在距今3萬年前後,寧夏境內就有了人類活動,他們創造了舊石器晚期的「水洞溝文化」。解放後,在寧夏境內陸續發現了較多的「細石器文化」、「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址。這些遺址表明,距今六七千年到三四千年前,寧夏南北的「居民」已由母系氏族社會進人父系氏族社會、開始從事畜牧業和農業生產,並與中原地區有了密切的聯系。商、周時期,境內有稱為胡(北狄)、羌(西戎),後又稱為鬼戎、獫狁(熏育、葷粥)的游牧部落活動。周宣王時,曾在「太原」(今固原一帶)調查戶口,表明當時不僅已有較多人口,而且有了行政管理體制。春秋戰國時期,固原南部屬秦,其餘地區分別為義渠戎、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
公元前221年,秦兼並六國後,建立中央政權,寧夏屬北地郡。
西晉末年,匈奴人赫連勃勃於407—431年建立地方政權,自號夏,以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境)為都城,寧夏屬其管轄范圍。
唐朝分全國為十道,寧夏屬關內道。唐王朝在靈州(今靈武市西南)設大都督府和朔方節度使。安史之亂期間,唐肅宗於756年在靈武登基。
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大夏國,國號大夏(因其位於宋王朝西面,故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國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抵大漠」,「方二萬余里」,形成了和宋、遼、金政權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朝滅西夏後,設寧夏府路,開始遷入回回人。
明朝設寧夏衛,大批回回以「屯戍人戶」的身份被安置在靈州、固原一帶。
清朝建寧夏府。乾隆年間,銀川發生大地震,原址受損嚴重,乾隆帝撥下巨銀用於重建家園,在城郊建新城,稱新滿城。乾隆以後,「寧夏至平涼千餘里,盡悉回庄」,成為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民國初年設朔方道,1929年改為寧夏省,轄除固原以外的現有市、縣及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和磴口縣。
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仍沿用寧夏省原稱,轄區范圍與民國時相同。1954年,撤銷寧夏省,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和磴口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地區並入甘肅省。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轄原屬甘肅省的銀川專區、吳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及涇源、隆德2縣。1969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5個公社並入寧夏。1979年,這些地區又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I. 寧夏旅遊的最佳路線
建議到去的景點: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裡麵包括了野荷谷等眾多大自然獻給我們的禮物。我博客里有照片,去看下吧。http://hi..com/forevertime/blog/item/553a5eee2559f9f9b2fb9580.html
http://hi..com/forevertime/blog/item/8fae95456413783d8694732f.html/cmtid/8e57a851e581bf8c8d54306b
西夏王陵----東方金字塔,可以更好的了解寧夏的歷史。
沙湖---沒得說的好地方,沙中有湖,湖中有島。裡面有眾多娛樂項目,比如滑沙,騎駱駝,空中纜車,觀鳥島等。
沙坡頭----在中衛,又是另一番大漠壯麗的景象,到這里可以看到治沙人的智慧,方格治沙法,還能看到黃河邊的水車,可以坐羊皮筏子在黃河裡漂流,體驗激情,放鬆自己。
不過了解一個城市最好的還是實際到城市中去走一走,坐一坐,看一看。來到銀川一定要去步行街,這里是商業繁華地段。沿步行街一線就可以轉到南門廣場,這里有小天安門的美稱。夜晚可以去光明廣場去看看,那裡每晚都會有節目表演,人們悠閑自得,非常和諧。
寧夏的美食那是沒得說,羊肉泡饃,羊肉小揪面,羊排火鍋,蓋碗茶等等。要是到銀川一定要去迎賓樓吃火鍋,那裡可是老字型大小了。還有青青冰激凌,這是寧夏最好的冰激凌點了。
寧夏是個不錯的地方,就是被了解的太少,祝福你們這次旅行順利,體驗塞上江南的美景與人文。記得要多帶點衣服,10份寧夏早晚溫差大。
J. 寧夏平原的歷史發展
寧夏回族自治區具有悠久的歷史。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痕跡表明,遠在距今3萬年前後,寧夏境內就有了人類活動,他們創造了舊石器晚期的"水洞溝文化"。解放後,在寧夏境內陸續發現了較多的"細石器文化"、"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址。這些遺址表明,距今六七千年到三四千年前,寧夏南北的"居民"已由母系氏族社會進人父系氏族社會、開始從事畜牧業和農業生產,並與中原地區有了密切的聯系。商、周時期,境內有稱為胡(北狄)、羌(西戎),後又稱為鬼戎、獫狁(熏育、葷粥)的游牧部落活動。周宣王時,曾在"太原"(今固原一帶)調查戶口,表明當時不僅已有較多人口,而且有了行政管理體制。春秋戰國時期,固原地區南部屬秦,其餘地區分別為義渠戎、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收復河套,當時的寧夏地區為北地郡,將大批六國臣民移至此地,開荒種地,修渠灌溉。為寧夏平原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秦代開挖的秦渠,至今仍在使用。漢武帝時,先後又有大批移民湧入寧夏河套地區。隨之也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耕作技術。為擴大耕地,又新開了漢渠。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中原戰亂。寧夏成為羌族、匈奴、鮮卑游牧、逐鹿之地。公元407-431年,匈奴人赫連勃勃興起,建立大夏,成為十六國之一。寧夏的固原、靈武、銀川等地區屬其管轄。李淵滅隋建大唐,分全國為十五道。寧夏屬關內道。在靈州,今靈武縣南,設都督府和朔方節度使,駐軍6萬多人。成為西北的一個政治、軍事、經濟、交通中心。在唐代鼎盛時期,寧夏的經濟也有很大的發展。
西晉末年,匈奴人赫連勃勃於407-431年建立地方政權,自號夏,以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境)為都城,寧夏屬其管轄范圍。
唐朝分全國為十道,寧夏屬關內道。唐王朝在靈州(今靈武市西南)設大都督府和朔方節度使。安史之亂期間,唐肅宗於756年在靈武登基。
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稱帝,國號夏。因在北宋之西,又別於十六國之一的赫連夏,故史稱西夏。興慶府,今銀川市,不僅是西夏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水利灌溉的樞紐。在西夏時,畜牧業很是興盛。宋朝所用的馬,大部分購自西夏。成吉思汗也從西夏得到許多駱駝。西夏的手工業也很發達,主要有鞣皮、紡毛線、制氈毯。諒祚時建造的承天寺塔至今仍屹立在銀川,表現了西夏人的高超建築技術。
公元1227年,在西夏國被成吉思汗督師所滅之後,元在此設寧夏府路,開始遷入回族。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寧夏地區為邊防要塞。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下令農民歸耕,承認耕者有其田,墾者享有其地。後來又發詔令,規定寧夏等地的農民墾荒所得土地任其自有,永不征稅。政府還組織軍隊興修水利,並把大批回民以"屯戍"人的身扮安插在靈州、固原一帶。公元1412年前後,人口繁衍,糧食儲備增加。寧夏等地的倉儲可支當地10年的俸晌。但在明朝中葉以後,起兵禍,生靈塗炭,寧夏經濟也遭到很大的破壞。
元朝設寧夏路,開始遷入回回人。明朝設寧夏衛,大批回回以"屯戍人戶"的身份被安置在靈州、固原一帶。
清朝建寧夏府。乾隆年間,銀川發生大地震,原址受損嚴重,乾隆帝撥下巨銀用於重建家園,在城郊建新城,稱新滿城,乾隆以後,"寧夏至平涼千餘里,盡悉回庄",成為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民國初年設朔方道,1929年改為寧夏省,轄除固原地區以外的現有市、縣及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和磴口縣。
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仍沿用寧夏省原稱,轄區范圍與民國時相同。1954年,撤銷寧夏省,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和磴口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地區並入甘肅省。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白治區成立,轄原屬甘肅省的銀川專區、吳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及涇源、隆德2縣。1969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5個公社並入寧夏。1979年,這些地區又劃回內蒙古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