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支持旅遊業發展
A. 政府從哪些方面支持旅遊業的發展
資金支持,景區項目建設,
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助於景區發展的政策
B. 淺談金融業如何助推鄉村旅遊發展的思考
在我國鄉村旅遊業起步較晚,但這種旅遊方式順應了人們注重休閑旅遊與生態旅遊的發展趨勢,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所青睞,也使這種旅遊方式成為增加農民收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一些制約因素限制了金融資本的投入,不利於鄉村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筆者針對目前鄉村旅遊融資難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鄉村旅遊的發展起關鍵作用的兩個因素一是鄉村旅遊資源,另一個是資本投資,投資可以發展鄉村旅遊市場的外部環境,提高競爭力,因此,金融資本的投入對鄉村旅遊發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近日,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金融支持旅遊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加強和改進旅遊業金融服務,支持和促進旅遊業快速發展。《意見》專門指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小型微型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的信貸支持。對於融資相對困難的鄉村旅遊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因此,各涉農金融機構應積極採取多種有效信貸模式和服務方式,破解鄉村旅遊業發展的融資難題,努力滿足鄉村旅遊業的資金需求。目前農信社仍是支持鄉村旅遊發展的主角。一、當前制約金融業機構信貸支持鄉村旅遊發展的因素(一)、當前制約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的鄉村旅遊總體上處於初級階段,最初由一些來自農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現,我們常常把這種傳統的鄉村旅遊歸類於探親旅遊,鄉村旅遊逐漸由過去的探親旅遊發展到現在依託農村旅遊資源,以農業生產和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這種旅遊方式順應了人們注重休閑旅遊與生態旅遊的發展趨勢,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所青睞。然而我國鄉村旅遊處於初級階段,鄉村旅遊的開發大多是農戶自營發展,文化層次較低,旅遊產品單一,缺乏科學統一的規劃,不少地方沒有將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納入區域旅遊開發,進行統籌安排,全面規劃。目前鄉村旅遊現狀「面廣、點散」,季節性差異明顯,尚未形成「片連片、村連村」的新型產業集群,缺乏鄉村旅遊龍頭企業,旅遊企業普遍實力較弱,旅遊投資收益普遍偏低,這些都成為制約鄉村旅遊業投資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二)、當前金融機構信貸支持鄉村旅遊發展的瓶頸 在信貸支持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問題:1、信息不對稱。我們金融部門對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關注度不夠,對旅遊項目的特徵、數量、發展前景、以及國家扶持政策缺乏全面了解,對項目預期收益、風險程度難以作出准確判斷。2、擔保抵押較為困難。由於旅遊項目資金投入大、建設時間長、回收率低,項目單位在申請貸款時很難找到價值足夠大又能長期保值的抵押物,而多數農戶的房產不符合貸款抵押條件,其他可抵貸資產少,因此得不到信貸資金的支持。3、貸款管理難。長期從事傳統農業的農民普遍缺乏財務管理意識,經營「農家樂」的農民或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旅遊酒店的經營者多數都沒有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賬簿不健全,銀行機構對其信貸資金的使用情況、經營情況及效益都無法做出准確的評價,從而無法控制貸款風險。二、金融業如何助推鄉村旅遊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鄉村旅遊業不僅是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也是金融機構新的利潤增長點。這應引起涉農金融機構的清醒認識,將其作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予以支持,在鄉村旅遊產業鏈上做好文章。要主動破解融資難點,創新符合鄉村旅遊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應適當降低旅遊企業的貸款准入門檻,在利率、期限予以優惠,特別是要優先支持合理利用古村古鎮、民族村寨、農業和農村景觀資源發展觀光、特色和休閑旅遊項目和企業。(一)、不斷探索鄉村旅遊融資渠道。一是支持鄉村旅遊企業或農戶成立行業協會或其他自律組織,並加強與這些組織的合作,運用聯保、擔保基金和風險保證金等方式,積極探索發展滿足這些信用共同體成員的金融需求。二是擴大有效擔保品范圍。依託鄉村旅遊資源和整體開發思路,從探索擴大抵質押標的入手,按照因地制宜、靈活多樣的原則,探索發展大型旅遊生產設備、林權、水域使用權等抵押貸款,原則上,凡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財產權益歸屬清晰、風險能夠有效控制、可用於貸款擔保的各類動產和不動產,都可以用於鄉村旅遊企業的貸款擔保。(二)、金融機構應探索採取多種信貸模式,支持鄉村旅遊。首先要從區域支持「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發展,並促進產業鏈條的不斷延伸;其次是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依託當地特色產業發展開發具有影響力的旅遊精品,增加文化內涵,擴大知名度。城市居民遊客出遊的目的之一是體驗不同地域的文化。發展鄉村旅遊要深入挖掘歷史和本地的鄉土文化,做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統一。因此,信貸支持鄉村旅遊業發展要注重增加文化內涵。對於民族風情展示、民族產品開發等項目的資金需求要積極支持。各涉農銀行機構將鄉村旅遊發展與農業緊密結合起來,支持餐飲服務業,促進「農家樂」的發展,「農家樂」的發展體現了一個地區鄉村旅遊的熱度。要通過發放林權抵押貸款、門市房抵押貸款、聯保貸款、農戶信用貸款等多種信貸模式,為農民發展高效觀光農業予以信貸支持。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來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同時,要進一步引導農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與鄉村旅遊緊密結合,實現「以旅助農、以旅富農、以旅興農」的目的。(平正分社苟錫波)
C. 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政策或措施去支持旅遊業的發展,並舉例說明
我們科技採取積極的政策去支持旅遊業的發展,比如,對景點進行多方位的宣傳。
D. 銀行應如何幫助和支持旅遊業發展
堅持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信貸原則,加強和改進對旅遊業的信貸管理和服務。要根據旅遊項目的風險和經營情況,創新發展符合旅遊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模式,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確保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獲得方便、快捷的信貸服務。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小型微型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的信貸支持。加強旅遊景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遊行業和旅遊景點金融服務便利性。對高爾夫球場、大型主題公園、城市水源地的觀光農業等國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發展的旅遊項目,應嚴格禁止或限制發放貸款。對於可能借旅遊項目名義變相進行房地產開發的,應從嚴審查。
要加強產品創新和制度創新,拓寬旅遊企業的多元化融資渠道;進一步改進旅遊業支付結算服務,支持發展旅遊消費信貸;完善旅遊業外匯管理和服務,支持旅遊企業「走出去」等。
E. 我國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有哪些
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及問題、新形勢下中國旅遊 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新形勢下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對策.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相關對策:一、各級政府應高屋建瓴,制定更有利於新形勢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及發 展規劃,加強宏觀管理.二、旅遊產業要摒棄固有的個別利益觀念,放棄惡性競爭,高瞻遠矚,做大做強,以適應新形勢的挑戰.三、從中國旅遊業的弱項入手,積 極開展旅遊商品的開發與研製,加大旅遊購物收入在旅遊總收入中所佔的比例,以適應旅遊者對旅遊商品需求差別化的新形勢.四、樹立中國良好的旅遊形象,加大 旅遊促銷比例,擴大國際知名度
F. 我們應如何支持旅遊業發展(政治問題)
方法:
1、通過立法確定 國家總體支持政策
政府應把旅遊業發展放到更高的長一個層面上考慮。積極制定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有關法律,法規,從財政,稅收,科技創新,教育培訓,人才引進等方面給旅遊業更多的支持。
2、利用財稅手段給予旅遊業的支持
努力拓寬旅遊業融資渠道。當前旅遊業貸款難和擔保難問題比較突出。應當從機構,體制和政策措施等方面配套入手,綜合予以解決。一是鼓勵國有獨資,控股銀行擴大面向旅遊業的信貸業務摸索適合於旅遊業經營特點的貸款種類和方式。二是進一步改造城市合作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信用社和部分基金會,方寬民營銀行的設立和市場准入條件。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多層次資本市場。我國現有的全國性交易所只有滬深兩家,其中深圳交易所開辦了中小企業版但遠不能滿足眾多企業上市要求。應積極促進進入門檻較低的為中小企業[包括旅遊業]融資的中小企業板市場滿足這類企業的融資需要。鼓勵和促進民間中小企業協會,商會行業協會的發展,與此同時全面改革現有的過去由國家主辦的各種協會,商會,聯合會等機構。將其徹底與政府部門脫鉤,建立立足服務企業的中介組織。大力發展為中小企業[包括旅遊業]服務的民辦中介機構,如信息,技術,咨詢,培訓,會展,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和社會服務機構,規范其行為,嚴格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法律發規運作。
3、制定休假制度 為旅遊提供便利
政府增加了我國傳統節日的假期,一方面宣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為人們出行旅遊創造條件
4、實現低門柵政策,包括低門柵入境和低門柵收費
為鼓勵更多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其意義和中國貨幣合理貶值是一樣的
G. 促進旅遊業發展意見的相關政策有哪些
你好,量價驕陽解答 有2009 年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 2012年2月,《關於金融支持版旅遊業加快發展權的若干意見》 ;2012年7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的實施意見》; 2013年《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2014 年 《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5 年《 2015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報告》;2015 年7月《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
希望有幫助吧。
H. 為什麼國家政府積極支持本國國際接待旅遊業的發展
1、旅遊效應的統籌調控問題
在20世紀後期的20年裡,中國旅遊業基本處在經濟目的的思想統治之下。盡管學界引薦了源於西方的旅遊容量理論和主客關系理論,但對奉行「發展是硬道理」的業界並未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進入21世紀之後,不當的旅遊開發對資源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反對旅遊的聲音多了起來,旅遊的環境效應才逐步引起了輿論界的重視。最近兩年,隨著建設和諧社會的國策出台,旅遊的社會文化效應也開始被人們關注。但是,通過觀察當下各地的旅遊實踐,可以發現,地方政府和投資商對旅遊效應的真實理解與學界仍有很大的差異,經濟效應依舊被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自然保護區、城市水源地被侵擾,歷史文化遺產被破壞,以及社區利益被嚴重忽視的現象屢屢發生。
關於旅遊目的地生命周期的實證研究表明,有多種主要的經濟和社會力量綜合作用決定著旅遊地的演進過程,其中包括反對旅遊業或旅遊開發的環境主義者和其他公眾,支持或反對旅遊業發展的政府、政治和約束性團體的力量。結合近年來消費市場的自然傾向和本真追求,可以肯定,對多種旅遊效應進行統籌調控,不只是「終極關懷」的需要,也關系著旅遊地經濟的穩定發展。進而能夠推定,未來的旅遊業必然要「真實地」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擔當更多的環境倫理和社會責任。
我們可以認同環境保護主義者美好的出發點,但是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反對把景區視作「禁區」;我們可以頌揚人本主義者對絕對公平的追求,但是我們卻不得不承認資本的巨大威力;我們深知資本具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但我們也明白資本的力量必須受到約束,否則它就會成為洪水猛獸摧毀我們的精神家園。旅遊的效應可以被人為地分解為幾個方面,但是其發生卻是有機統一的。作為中國旅遊業轉型發展的首要問題,旅遊業的功能由經濟統治轉向經濟、環境、社會文化多功能的統籌調控,意味著對旅遊效應的研究必須從單一方面的研究走向多元研究。當我們把旅遊經濟效應與環境效應或社會文化效應放存一起考慮的時候,研究者就必須具有多學科的理論分析能力。當我們要把幾個方面的影響統籌研究的時候,顯然只能依靠一個強人的團隊來解決它。可見,對旅遊效應的統籌研究任重而道遠。可惜的是這種有益的嘗試並未得到政府足夠的重視和支持。
一方面是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思想的快速普及,另一方面是不當旅遊開發現象的頻仍發生以及由此引發的反對旅遊業的喧囂,說明對旅遊實踐活動的效應統籌和行為規制已變得刻不容緩,不可能等待相關理論研究的緩慢成熟。因此,從實踐的角度看,旅遊效應的統籌研究必須盡快在技術層面有所突破,比如,旅遊環境影響評估方法的改進、社區參與路線的設計、利益相關者分配關系的均衡、綜合性評價體系的初步探索等。在觀念變革、技術進步的過程中,自然會引發制度的重新安排。制度變革進一步會起到觀念固化、技術優化的作用,從而在根本上保證旅遊業的轉型發展。
I. 政府支持旅遊業發現的表現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對旅遊業的支持:
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作為一種提法始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但此前作為一種發展的實踐,已經客觀存在,並在政府支持的力度、涉及的方面上更為直接。在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旅遊業也沒有排斥發揮市場渠道的作用,雖然那時市場化機制的作用和范圍是有限的,但它表明市場化手段在我國旅遊業發展中由來已久,並不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後才出現的;至於到了全行業都在大張旗鼓地貫徹「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時,政府對旅遊業的投資實際已由最初的直接投資演變成為十分有限的導向性投入,而外商投資和市場化融資已經占據了主導性地位。因此,我國旅遊業的發展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沒有拒絕過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手段,這是討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支持旅遊業發展模式所應搞清楚的一個背景。
二、「政府主導型」是對政府支持旅遊發展模式的概括:
我國旅遊界引入政府主導型的概念,並把它作為一種「發展戰略」加以推動時,我國就已經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這說明,當時旅遊主管部門主要考慮的是發展模式,而不是從國家經濟體制上來考慮的。那個時期,全國正在大力宣傳雲南等省市黨委、政府重視發展旅遊的經驗,開展以政府推動為龍頭的優秀旅遊城市創建工作,「政府主導型」的理念便很快在全行業得到認同和推廣。此後,這一理念在旅遊行業上升為一種發展戰略和指導思想。因此,不能說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是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政府主導型」講的是一種「型」、一種模式,單獨把它割裂出來並論述它與市場經濟的關系,我們姑且不論是否斷章取義,但的確足以引發歧義和誤解。
三、政府作用與市場作用的分工是明確的:
政府主導型作為推動旅遊發展的一種模式是有明確內涵的,它一不是排斥市場,二不是政府包辦一切,三不是政府與市場之間沒有分工。因此,政府主導型不等於政府包辦一切,也不等於以行政手段、計劃方式來配置資源,也得不出逆市場經濟的發展潮流而動的結論。
政府作用與市場作用在旅遊發展實踐中的分工,應該是比較清楚的。一般來說,旅遊業在發展規劃制定、基礎設施建設、整體形象宣傳和市場環境優化等方面,要充分依靠和發揮政府的作用;在旅遊投資、產品開發、市場價格和服務質量等方面,要充分運用和發揮市場的作用。這種分工並不是單純理論和形式上的,而是表現在旅遊業發展的具體實踐中,就以人們普遍關注的旅遊投資而論,政府很早就已不是旅遊投資的主體,除了一些大型旅遊項目的導向性投入外, 99% 以上的資金投入都是通過市場渠道籌措。此外, 90 年代中期以來,全行業就取消了主管部門定價的做法,地市以上旅遊部門也陸續與直屬企業實現了脫鉤,這與民航、鐵路、交通等行業相比,旅遊業的市場化程度是明顯走在前列的。當然,也應該看到,旅遊行業中還存在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例如,地方旅遊的壁壘、變相的行政干預價格、強行搭售旅遊線路、阻礙外地企業進入等,都反映了市場化機制尚未健全,但是解決這些問題並不能完全依靠市場化手段,而需要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兩種手段並用,否則就要經歷一個十分漫長的時間,有可能喪失大好的發展機遇。
四、政府作用與市場經濟模式是相適應的 :
世界上搞市場經濟的國家有很多,但從來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該如何發揮作用、該發揮多大的作用,是與市場經濟的模式相一致的。就現在世界各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觀點:一是基本不幹預型,政府僅限於影響宏觀穩定和市場失靈狀態的干預;二是政府幹預型,即以行政的干預替代市場的作用;三是市場促進型,即政府積極地參與發展,但主要方式是支持非政府組織(企業、金融、農業社區等)的發展及協作。從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情況看,政府的作用尚未達到第一種類型那樣的「無為」,也不屬於第二種主導一切的情況,而應該屬於或接近第三種類型。採取第三種類型的國家一般是處於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經濟尚處於不甚發達的程度,市場化水平不是很高,一些地區對外開放程度不夠。顯然,我國旅遊業的「政府主導」也不是政府幹預型的那種模式,而更接近於市場促進型的發展模式。
市場經濟的特徵是在資源配置中由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但並不是發揮所有的作用,至於是否可以在旅遊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這要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機制發育的程度。如果單從旅遊投資來看,這種主導作用是成立的,而且在所謂的「政府主導型」模式下就已是如此了,但影響旅遊發展的遠遠不僅是投資一個方面。現階段政府在旅遊發展中應發揮的作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政府的旅遊發展戰略、整體形象促銷、危機應對措施,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缺少的。 例如,埃及盧克索、中國千島湖、印尼巴厘島襲擊旅遊者的慘案,中國曾流行的 SARS疫情,都是危害旅遊形象和旅遊環境的事件,最終都是由政府出面盡快消除不良影響的;以旅遊形象的宣傳為例,目前包括發達國家在內也沒有完全脫離政府的作用,例如,美國為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柯林頓總統曾專題召開了1500人的白宮旅遊會議;亞洲金融危機以後,香港特區政府拿出上億元港幣成立了盛事基金,通過舉辦大型促銷活動加快復甦旅遊業;在WTO談判、在雙邊政府間的談判中,發達國家更是把旅遊服務貿易列為重要議題。
2、由於經濟還不發達而需由政府組織實施的公共和公益性建設,例如,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黃金周期間的旅遊供應,以及 社會治安、環境衛生、購物環境、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等,這些大多屬於公共產品或公益事務,不僅單靠市場力量無法做到,就是旅遊部門、旅遊企業全力去做也有難度。當然, 如果經濟和社會發展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政府這方面的職能可以有所弱化和減少。
3、由於市場經濟秩序尚不完備而由政府出面解決的問題,例如,旅遊市場的無序競爭、旅遊運行的地方壁壘、旅遊服務的非規范化等,由於旅遊產品 帶有明顯的綜合性特徵,旅遊消費是否滿意往往受制於較多因素,不僅涉及了旅遊六大要素,而且具有地域上的關聯性,還包括了有形產品與無形產品的結合。因此,市場手段、市場作用只可解決旅遊發展的部分問題,而並不能解決上述方面的絕大多數問題 。這些問題在我國現階段到底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旅遊業發展,不是一個輕易就能回答的問題,但這是所有試圖對由「政府主導」、還是由「市場主導」給出結論的人不能忽視的。
五、政府與市場推動旅遊發展的作用不可一概而論:
綜上可以看出,我國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以後,旅遊業發展是否應由「政府主導」轉向「市場主導」,不僅是一個發展理論和指導思想的問題,而且更是關乎對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給予客觀評價的問題。不論是實行「政府主導」還是「市場主導」,其表面的意義並不重要,重要是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旅遊業發展的現實更需要哪一種的支持。目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個別黨政領導認為,由於當地政府難以直接拿出錢來「主導」旅遊發展,就覺得政府的主導作用發揮不了,還是交由市場去主導吧。這種看法,不僅是對「政府主導」發展模式的誤解,而且把市場作用與政府義務對立了起來,屬於思維和認識上的一種簡單化,與「既然已經搞市場經濟了,就應該由市場主導」的觀點一樣簡單。以政府的作用來取代市場的作用,是錯誤的;
同樣,寄希望於讓市場的作用來替代政府應盡的義務,也是不對的。從現實情況看,在基礎設施較差的情況下,希望通過招商引資來解決建設資金的短缺,真正「市場化」的投資商也不可能去冒這個風險,只有在必要的基礎設施具備以後,開發商、投資商看到賺錢的成本或風險不是太高了,才有可能進行實質性的投資,這說明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也不是無條件的。一些欠發達地區旅遊招商引資效果不明顯、或根本就沒有人來投資,問題就出在本該由政府設法解決的問題,政府沒有能夠去解決它。因此,對於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來說,希望通過「市場主導」解決一切問題的觀點,是經不起旅遊發展實踐檢驗的。
發展是硬道理。當前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到底是應由誰來主導或者誰都不主導,最關鍵的不是字面上的爭論,而是區分清楚哪些應該由政府負責解決,哪些可以通過市場來解決,如果以此作為各方立論的基礎,其間的分歧應該不會是很大的,只要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發揮好各自的作用,就有利於推動旅遊業的加快發展。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發展模式可以暫且迴避由誰主導的問題。
目前的現實是,一些人質疑「政府主導」的說法,另一些人也不認可「市場主導」的提法,如果從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發揮的作用看,似乎可以考慮只講「政府促進」、「政府引導」一個方面,對於市場作用可不予提及,以減少不必要爭論所引起的思想混亂。至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與市場應承擔的責任有何變化,我認為與幾年前相比僅僅是量上的變化;但就全國的旅遊發展情況而言,政府與市場應該發揮的作用不可一概而論,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東部地區,可適當弱化政府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功能,而經濟欠發達和市場化程度不高的西部地區,則還是要充分發揮政府作用並兼顧市場功能。如不充分考慮地區發展的差別,泛泛而談什麼發展模式,不僅無助於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反而會對旅遊業發展貽害無窮。
J. 經濟發展離不開第三產業,未來旅遊業比金融業更吃香嗎
未來的旅遊行業肯定比現如今的金融行業更加有發展前景,因為大家生活越來越好了更加註重自己內心的這種精神支柱或者說對於自己身體健康也是比較看重,有時候每個人都希望去自己喜歡的地方然後旅遊幾天能夠散散心情,我們對於這樣的做法也是比較期待的。
所以說金融行業持續了一定的時間,肯定又會被其他行業所代替的,旅遊業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肯定會有很多人去慢慢的接受,因為現在人們大多數追求的都是讓自己心情舒暢,更加註重生活品質還有身體的健康狀態,這就是未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