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厝文化旅遊
① 泉州名勝古跡有什麼
泉州的名勝古跡有如下幾個:
一、天後宮,原名天妃宮。在福建泉州市南門。現存大殿、後殿、兩翼亭子及東廊,尚保持清初修建時原貌,布局構築頗堂皇。
② 古厝的介紹
古厝(cuò),又稱大厝。古厝意思是指古老的房屋,是閩南地區極具特色的傳統民居版。權古厝群現在以泉州地區的南安、晉江的古厝最為出名。在閩南的方言里,「厝」是房子,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也是閩南最有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今天,閩南大地上數百座紅磚厝建築,為我們敞開著一扇扇充滿溫暖而疏遠記憶的大門。它濃縮了閩南人堅韌、開朗、沉穩、豁達的性格。閩南人對生活的美好祈願,也醞釀了紅磚厝豐富多彩的建築表達,形成了紅磚文化深沉而獨特的底蘊。在中國封建社會典型的農村生活中,必定包含了家居、教育、祭祀三要素。而100年前的閩南人家已經在一個家族體制建設上完成了這樣嚴謹精巧的布局構思,巧妙地結合了居住、家族教育系統、宗廟祠堂三位一體的生活模式,以深遠的睿智思考著如何繁衍家族,和諧共存。這是秉承自閩南人性格中溫良、自省的特質,凝聚著每一位紅磚厝中家族成員的魂靈,傳承關於家的榮耀。
③ 泉州古厝的建築風格
泉州的民居稱作「厝」,其中有一種是模仿「皇宮」風格的建築——「紅磚厝」,它是我們家鄉特有的建築。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古大厝逐漸破敗和消失,而流逝的不僅是兒時的回憶,更是一種文化,作為學生我們當然無法保護和開發,但是懷著一種認識與傳承的心情,我們去研究閩南建築風格。我們課題組成員制定研究方案,從建築藝術、形式、裝飾、文化內涵四個方面進行研究,利用周末時間對家鄉的古民居進行實地考察,采訪當地群眾,拍攝照片,選取學校周邊典型的紅磚厝進行研究,同時也到圖書館、網路教室查找資料及圖片來完善研究內容,完成如下研究報告:紅磚厝的傳說紅磚厝在福建的其它地方是很少見的。至於其中緣由,還得從「臭頭皇後」的故事說起。相傳唐昭宗光化年間,惠安縣黃田(今張坂後村)人、工部侍郎黃納裕的侄女黃小厥,有幸被閩王王審知選入宮中,因其才貌雙全後來又被立為王妃。黃小厥小時候頭上曾長過一層蚝殼般的癩瘡,所以後人戲稱她為「臭頭皇後」(鄉間人把王侯的配偶稱作「皇後」)。但正是這個「臭頭皇後」,即使在貴為王妃之後,仍舊一心掛念著家鄉人民的疾苦。有一年春天,福州連續下了幾天的傾盆大雨。黃皇後在宮中焦慮不安,因為每年的這個季節,離福州不遠的閩南地區也正值雨季。她深知家鄉的父老鄉親身居茅屋,地處濱海,遇到大雨加上大風,經常是茅飛屋塌,苦不堪言,因而很是憂傷。閩王瞧在眼裡,忙問何故。黃皇後便將情況如實說了。閩王沉思片刻,便道:「愛妃,這事好辦,寡人賜你府上建皇宮式房屋,如何?」黃皇後聽罷,眼睛一亮,立即跪下謝恩。對傳旨太監說道:「陛下賜我府可建皇宮式的房屋,你速去傳旨」。閩王說的「你府上」是單指黃皇後的家,這時她說成「我府」是故意含混其義,讓太監誤以為是指整個泉州府,以造福家鄉。於是整個泉州府,特別是達官、豪紳、富商和華僑,甚至普通百姓人家,紛紛仿效王府的樣子造起了房子,這種房屋形似殿宇,富麗堂皇,既有天井相隔,又有迴廊連接,布局合理,雍容穩實,氣勢宏大、環境幽深,像宮殿一樣金碧輝煌。後來,閩王接到密報說泉州有人企圖謀反,竟敢建造皇宮式房屋,不由得大怒,下旨責令他們停造,並要追查處罰。後來太監提醒是他自己准許的,他才恍然大悟,明白個中原因。但所謂「君無戲言」,既然是自己說過的話,最後也只好作罷。於是閩南就出現了很多皇宮式的民居。當然這不過是傳說,其實閩南大多喜歡建造皇宮式的房屋,是因為在閩南人心中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皇宮是世界上最美、最高貴的建築,所以閩南人富裕後便蓋起了他們心目中嚮往已久的富貴、豪華建築。閩南文化中保留著很濃厚的中國文化傳統和審美習慣,這種建築風格正體現出了閩南文化的這一特點。紅磚厝的藝術風格建築風格,是從建築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同意中體現出來的獨特藝術特色,是建築設計者的文化人格在作品中的綜合體現。閩南的紅磚厝早期以官似大厝為主,在建築造型上華麗古典,嚴肅大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裝飾手法多樣,建築群中的雕刻藝術手法精湛,線條流暢,構圖完美,充分體現了泉州地區古建築巧,美,秀,雅的風格,同時也將能工巧匠的藝術才華和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得淋漓盡致。由於「紅磚建築」在外觀上色彩艷麗,且其風格上多體現出中西和壁的特點,戰線出獨特的形勢魅力。紅磚厝的形式美感「紅磚白石雙撥器,出磚入石燕尾脊」。這一切都是泉州紅磚厝建築形式的特色,是它的獨特個性,它從一個側面反映著這座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的風采。「出磚入石」是閩南紅磚區建築中一種十分獨特的砌牆方式,利用形狀各異的石材和紅磚交壘疊砌,因其外觀而得名。相傳明末,閩南地區發生大地震,地震過後當地人民就地取材,利用坍塌破碎的磚、石、瓦、礫構築成了這樣一道獨特的牆體,後來被人們廣泛應用,沿襲成風。用這種方法砌成的牆不僅堅固防盜、冬暖夏涼,而且古樸美觀,成為我國民居建築藝術的一大傑作。
紅磚厝另一個引人注目的是它外觀上的色彩與團形成了「面」的形式。紅色在中國文化中象徵著跡象,喜慶,是宮廷建築中最常用的一種色彩。在泉州古民居中,建造者並不岩石自己對於崇高身份和地位的嚮往,都有意無意地選擇了紅色來作為民居建築的基本色調。紅磚厝的裝飾風格在建築裝飾上,紅磚建築極好地發揮了紅磚的風格特色,更將閩南巧匠們的藝術性與創造力發展到極致。紅磚厝的建築裝飾,是能工巧匠們按照實用的要求創造出的物質實體,同時又是在加工過程中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出的獨特藝術形式,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如:在門楣窗楣,牆面轉角,建築立柱上不僅有精細的雕刻團,其色彩的講究也使紅磚的美感得到完美的體現,戰線了紅磚建築的獨特內涵。座座屋脊高翹,雕梁畫棟,門前牆磚石浮雕,立體感強,窗梭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門牆廳壁書畫點綴,制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書畫如墨、彩、金、素等色彩斑讕;匾額如書、卷、扇、菱等別具一格;門窗如圓、拱、菱、方等形式多樣。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多數採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博。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多數採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被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紅磚厝的文化內涵紅磚厝具有按中軸線對稱排列,多層次進深、前後左右有機銜接等特點。其間數取奇數,一般作三開間或五開間,進深有一進(一落)、二進、三進,乃至四進、五進。大門左右各有一間下房,合稱「下落」。「下落」之後為天井,天井兩旁各有一間廂房(或稱「崎頭」)。過了天井就是主屋正厝,中間是廳堂和後軒,它的左右各有前後房四間(俗稱大房、後房),是住室和起居間,合稱「上落」。「上落」的房間也有講究,兄弟分家時,以東大房為尊,其餘類推。「光廳暗房」是泉州傳統民居的特點。廳堂是祭祀祖先、神明和接待客人的地方,面向天井,寬敞明亮。而卧室房門懸掛布簾或竹簾,房頂天窗很小,房內幽暗。有的大厝前面加門庭(俗稱「大埕」),東西兩側和後軒外面加護厝,有單護厝、雙護厝、環護厝之分,作卧室或雜物儲藏間用,並且在門庭四周築起圍牆,成為一個封閉型規整獨立的建築群。為了避免外人窺視院內活動,大門只有逢大事時才開啟,入門處正中又置有木板壁或屏風,平時都由兩側邊門進出。所以,在文化內涵上,既體現了與中國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相適應的封閉式主次尊卑尚禮氣氛,又讓人感受到海洋文化的影響。泉州現存明清時期官式大厝的典型代表,有南安官橋的蔡資深古民居建築群和石井的中憲第,晉江的楊阿苗故宅和青陽的庄用賓故居等。所以,我們在研究中認識到了紅磚厝是泉州文化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涵蓋了建築學、工程學、藝術、文化等內容。實際上,紅磚大厝在千百年來形成的獨特風格,在中國建築中也是佔有一席之地。隨著房屋改造、自然損毀等,很多古建築都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現代的工匠、設計部門,對古建築傳統的建造流程並不是很清楚,這造成了建築、文化方面很大的損失。因此,保護傳統紅磚厝、古建築應該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
④ 泉州古厝讀後感600字
這本書不厚,帶有很濃的黨校材料色彩,介紹的很泛泛,如果作為泉州民俗的普及版資料,又缺少點權有意思的彩圖。涵蓋的范圍倒是挺廣,可惜沒有啥實質的內容。最大的優點就是比較便宜,而且體積很小,如果旅遊的時候在飛機上想迅速的睡著,倒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⑤ 泉州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泉州十八景
塗門街 又叫「土門街」,因傳儲存、輸送建造東西塔土石方而得名。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有著眾多的「海絲」文物群,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塗門街的建築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時期的繁榮景象。改造後的塗門街秉承泉州閩南古建築的風格,又與現代建築有機結合。塗門街是泉州最有商機、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入選全國第一批「購物放心一條街」。
東湖公園 址系古泉州八大勝景「東湖荷香」遺址。唐時湖面40餘頃,有東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攬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勝概。因唐姜公輔、韓愈、歐陽詹等曾在此活動而聞名於世。
五里橋 俗稱「安平橋」,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經13年建成。為花崗石砌成的石墩石樑橋,是我國古代首屈一指的長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馳名海內外,經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橋墩361個,橋面寬3-3.8米,橋板長度5-11米不等,最重達25噸,兩側有石護欄;橋上有亭5座:橋東「超然亭」,橋西「海潮庵」,橋中「泗水亭」,兩頭各設路亭一座,供遊人憩息。「泗水亭」,俗稱「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楹聯一對,立有兩尊石雕將軍;亭側保存歷代重修碑記14方。西端橋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東端有五層六角樓閣式仿木結構白塔一座。歷經800年滄桑,安平橋成了「陸上橋」。1980—1985年國家撥款進行維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復。 蔡氏古民居? 位於南安官橋漳里村,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年)至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座座屋脊高翹,雕梁畫棟,門前牆磚浮雕,立體感強,窗欞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門牆廳壁書畫點綴,別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多數採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被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 府文廟 位於鯉城區中山路泮宮內。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初年(公元976年),後移他處,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遷回原處重建,現有建築仍保持清初原貌,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孔廟.
開元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點。地處市區西街,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全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
崇武古城 位於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視師崇武,北城門橫眉石刻「威鎮海邦」傳為戚所書。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鄭成功駐此抗清,傳有「馬蹄石」遺存。
洛陽橋 泉州洛陽橋在今惠安、洛江分界處的洛陽江入海口,又名「萬安橋」。於北宋皇?5年至嘉?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歷六年竣工,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因在江海交匯處造橋,江闊水深,工程艱巨,造橋者首創「筏型基礎」以造橋墩,種植牡蠣以固橋基,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科學創新。該橋與盧溝橋、趙州橋、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現橋長834米,寬7米,尚存船形橋墩46座,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等遺址,橋南有蔡襄祠,祠內有蔡襄《萬安橋記》宋碑。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考察景點之一。
牛姆林 由於景區內擁有「板根」、「絞殺」、「寄生」、「莖花」等熱帶雨林生態,被遊客稱譽為「閩南西雙版納」。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是集山區特有的自然景觀、森林景觀之大成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96科200多種,野生蝶類73種。。 清水岩? 位於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於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地。
清源山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市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贊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鼎峙」為舊泉州十景之一,歷來為遊客登臨覽勝。
西湖公園 位於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深滬灣 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其間沙灘綿延數公里,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鏈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 天後宮 始建於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位於泉州府治南德濟門內,今泉州市區南門天後路一號,地處城南晉江之濱,古「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是現存媽祖廟中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並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媽祖故里莆田一度隸屬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轄,由於泉州民眾不斷向外移民和進行貿易活動,媽祖信仰遠播祖國大陸及台、港、澳各地。
黃金海岸 位於台灣海峽西岸的石獅永寧鎮,包括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城隍廟、鎮海石、古衛城遺址等。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由香港友幫國際集團獨資興建。 仙公山 原名「雙髻山」,位於洛江區馬甲鎮,於南北朝時(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氣勢雄偉,岩崖陡立,雲霧繚繞,徑曲林幽,含煙凝翠,風光旖旎。
岱仙瀑布 位於德化縣水口鎮,主要由號稱「華東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溫文爾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組成,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生態旅遊景區。岱仙瀑布的左上方有一座飛仙亭,傳頌著仙女顯聖救民的美麗故事。憑欄探首,下臨深淵,岱仙雙瀑左右烘托,氣勢非凡。
鄭成功史跡 分布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家鄉南安。它們是位於石井鎮的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紀念館·碑林和位於水頭鎮的鄭成功陵園。延平郡王祠,位於石井鎮鰲峰北麓,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詔賜鄭成功遷葬時所撰聯一對。鄭成功紀念館位於石井鎮的鰲峰山上,佔地3000餘平方米。紀念館介紹英雄一生的豐功偉績,陳列200餘件珍貴文物。佔地10畝的鄭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詩閣,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國、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題字,融楷書、行書、草書、隸書於一廊,歌頌了鄭成功愛國主義的崇高精神。坐落在南安水頭覆船山處的鄭成功陵園,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⑥ 泉州鯉城古厝茶文化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復注冊號:****所在地:制福建省注冊資本:3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庄劍峰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泉州市後城44號
法定代表人:庄劍峰
成立時間:2002-06-24
注冊資本:3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50210001864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泉州市後城44號
⑦ 泉州旅遊景點大全排名是怎麼樣的
泉州旅遊景點大全排名:泉州清源山、泉州永春牛姆林、泉州少林禪寺、安內溪清水岩、源和容1916創意產業園、晉江衙口濱海。
1、泉州清源山
清源山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山巒疊翠,四季常青,景色秀美,素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清源山歷史上因泉眼諸多亦名「泉山」,因山高入雲又名「齊雲山」,因位於市區北郊也稱「北山」,因三座山峰鼎峙,也稱「三台山」。
據《西山雜志》載,泉州少林寺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閩所建,一向為我國西南禪及少林武術中心,歷代高僧名師輩出,聲名遠播海內外。
⑧ 泉州名勝古跡簡介
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沿街有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等古代文化遺存。
(8)泉州古厝文化旅遊擴展閱讀
塗門街的建築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時期的繁榮景象,只要願意,健談的老泉州們就會告訴遊客這條街的建築風格的寓意。
塗門街的棋盤園是老人家津津樂道的地方。明朝一外族人招安受封,被封為藩王,負責管理閩南行政,棋盤園是藩王府邸里的行宮。閑暇時,藩王坐在司棋閣上與人對弈,命三十二個美人站在棋盤型的花園里,穿著紅、黑二色衣裙,每人頭上頂著簸箕,分別寫著「將士相車馬炮卒」字樣,以充當「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