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旅遊文化
Ⅰ 皇城縣府旅遊
皇城相府建築群分內城 、外城兩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間,總面積36580平方米。內午亭山莊導航圖城始建於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外城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有前堂後寢、左右內府、書院、花園、閨樓、管家院、望河亭等。
斗築居
內城「斗築居」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避戰亂而建。內城「斗築居」東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設五門,牆頭遍設垛口,重要部位築堡樓,並在東北、東南角制高點建春秋閣和文昌閣。
城牆內四周設藏兵洞,計五層125間,為戰時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內城北部建一高堡樓,名曰河山樓,長三丈四尺,寬二丈四尺,高有十丈。樓分七層,層間有牆內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層深入地下,備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並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戰亂時族人避敵藏身之處。
內城建築分祠廟、民宅和官宦邸三類,風格迥異。祠廟建築有陳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樹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河山樓
河山樓位於內城北部。河山樓,名取"河山為囿"之意,建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當時正值明末戰亂風起雲涌之時。為抵禦流寇侵擾,由陳家昌言、昌期、昌齊三兄弟合力建造,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築。樓平面呈長方形,長15米,寬10米,高23米,共七層(含地下一層)。樓外牆整齊劃一內部則逐層遞減。整個河山樓只在南向辟一拱門,門設兩道,為防火計,外門為石門,門後施以杠栓。樓層間構築棚板屯貯人員物質。
河山樓三層以上才設有窗戶,進入堡壘的石門高懸於二層之上,通過吊橋與地面相通。河山樓樓頂建有垛口和堞樓,便於瞭望敵情保衛城堡。河山樓內還儲備有大量糧食,以應付可能出現的長期圍困。
河山樓建於公元1632年,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陳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餘人入樓避難。流寇久攻不下,揚言要日夜封鎖並採取火攻,樓內村民將井水從樓頂潑下,以顯示准備充分,不懼圍困,流寇知難而退,撤兵離去。此後十個月里,流寇又先後三次進犯,依靠河山樓的避佑而逃過兵災的村民多達數千人次。
河山樓又名"風月樓"。
屯兵洞
戰亂時期駐藏家丁或垛夫的隧道,共計五層125間。洞間或通、或不通,或三五間相連,層間有暗道相通,可直達城頭。最高一層築於城牆之內,並設炮眼對著城外,既可發射火器,又可觀察敵情。
陳氏宗祠
陳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廟。建於明嘉靖年間,結構為兩進院落,前為祭祖堂,後為先賢祠。
樹德院
樹德院位居內城之東北角,建於明嘉靖年間。該院為東西向的兩個並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廂房和倒座圍合而成,正房為三層樓房,採用"明三暗五"形式,廂房和倒座均為二層樓,院落四角為封閉或開敞的天井。這種建築形制極其獨特,與雲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類似之處。院內地面以素磚枵條石鋪築,主院西北天井辟門與偏院相通,門不設影壁。偏院布局同主院基本相同。
世德院
世德院為陳廷敬出生地。院落大體形制均與樹德院類同。除祠堂外一概不用斗棋,柱間枋木組合主要為:平板枋、大額枋和雀替,柱礎、門枕石、影壁均為素麵,門窗一般為拱形或方形,窗以直欞窗和支摘窗為主,木欄板,梁架結構極少裝飾,室內次間多設落地罩,紋飾一般為幾何圖形。
麒麟院和容山公府
相府內城明代早期建築之一,原為陳廷敬祖父陳經濟居所。門邊石獸、門前照壁均有麒麟圖案,故取名「麒麟院」。
容山公府座北朝南,由前後兩進院落組成。每院一正兩廂,所有房屋均為硬山式雙層出檐屋頂,前院為會客室,後院為內宅。
御史府
御史府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府邸。因其官居都察院御史,故稱御史府。由於地理位置所限,主體建築被建成並列兩院,左為庭堂,右為內宅。
中道庄
外城」中道庄「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緊依內城西牆而築,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東城內主要建築為陳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學士第,配套建築有書房、花園、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門外有一大一小兩面三刀座功德牌樓,城牆以南有南書院、花園、狀元橋、飛魚閣、八卦亭、祖師廟等。止園書堂,為三進院落,佔地11000平方米,為舊時陳氏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
冢宰第
即「大學士第」,建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大門開於正南,入大門迎影壁東折為一狹兒庭院,東側建如意門通東書院,南面為一倒座,北為二門,門兩面三刀側施八字影壁,明間內柱間設木質屏風,此為主人及貴或有重大事件里的通道,平時封閉。入二門為一寬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廳堂懸有康熙御筆牌匾"點翰堂"。正廳往北本為內宅,入大門西折往北沿狹長通道可通花園、假山、魚池等地。花園往北就是專為家族中成年少女居住而建的小姐院,小姐院前後均辟門以通花園,並有踏道通城上之望河樓。
石牌樓
建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樓四柱三樓式。樓柱兩側置夾桿石,下枋上雕二龍戲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飾圖案,高浮雕。各枋間施牌匾和字牌。定枋上施仿木構斗棋屋檐,正脊兩端設吻獸,脊剎飾麒麟。整座牌樓雄偉莊重,製作精美。建於順治十四年(1657年)的兩柱一樓式小牌樓,在大牌樓建成之前,是陳氏家族的一個主要標志。
小姐院
陳氏閨中小姐及侍從女眷居住的場所,其院落與西花園過廳相通。該院室屋頂形式採用券棚頂,風格獨特,屋身低矮。
南書院
創建於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是皇城陳氏子弟學文習儒科舉仕進的地方。
管家院
相府管家辦事和居住的地方,其房舍均為單層結構。門楣上鐫刻「篤誠」二字,是相府選拔管家的用人標尺。
止園
建成於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是陳氏家族最大的一處園林,佔地近1.1萬平方米。這里是相府主人經常召集文人墨客飲酒作詩的場所。
御書樓
"中道庄"西門外有御書樓一座,是陳廷敬三子陳壯履所建。現樓內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
紫雲阡
陳廷敬墓地名曰"紫雲阡",佔地1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石牌坊、御書輓詩碑亭、十通高大的甬道碑等。
Ⅱ 參觀晉城皇城 有感
近日,有幸瀏覽了皇城相府,我的體會是不枉此行,感慨頗深。
皇城相府坐落於山西晉城,是一處官僚巨宅,從這里走出來最為出類拔萃的人物當數清代康熙年間官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的陳廷敬。陳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師,又是當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陳廷敬20歲走出這古城堡,中進土、入翰林,一生升遷28次,參與國家政要軍機40餘年,成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為清王朝的發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輔佐作用,立下了顯赫的功勛。
我驚嘆於皇城的美。它枕山臨水,依山而築,城牆雄偉,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朴實典型,錯落有致,是一組別具特色的古代建築群。望著這里的山,看著這里的潺潺流水,摸著這里的磚瓦,住著村民的別墅,我真的是不想離開。皇城是個很美的地方,皇城是很適合人居住的地方。
我驚嘆於皇城的壯觀。主要建築有外城城牆,家宰第、點翰堂、小姐院、翰林院、書院、花園及功德牌坊等,是一組規模宏大的清代城堡式官居建築群。這組建築群落風格別致,空間布局合理,充分體現官居特色,同時又與地方建築風韻相吻合,體現著傳統的封建禮制文化,又體現著清代官居建築文化,同時還折射出封建建築文化,幾種建築文化融為一體,形成了皇城相府的建築文化理念。想想自己微薄的工資,簡陋的住宅,我更加深刻明白了 「學而優則仕」,我更加深刻明白了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暗暗提醒自己:好好學習,不斷進取。
皇城不僅環境優美,而且人才輩出。明清兩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輩出,述作繁盛,冠蓋如林。祖居這里的陳氏家族更是明、清時期享有盛譽的文化巨族,從明孝宗到清乾隆間的260年中,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並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詞林"之美譽。生活中,我總是感慨於很多地位顯赫的人為什麼總是有另人失望的後代,他們努力工作,是優秀官員,卻不懂的如何教育子女,是不稱職的父母。他們真的應該好好反省自己,向陳廷敬學習如何為人父母了。
我感嘆於皇城後人的聰明智慧。山西省農業勞動模範張家勝,對皇城相府發展高瞻遠矚,有著經營者的戰略眼光,他和村內領導人商定,投入巨資參與《康熙王朝》的拍攝。《康熙王朝》的播出,使皇城相府知名度大增,皇城相府立即熱了起來,火了起來,成為了晉城市甚至晉東南的旅遊熱點。皇城相府的宣傳意識,市場營銷意識,文化傳播意識,成為今日皇城相府火爆的原因和起點,同時,皇城相府人的包裝意識,文化挖掘意識,也使皇城相府走上了文化旅遊景點的大舞台。我也曾去過菏澤鄆城的水滸一條街。但是它的旅遊價值無法與皇城相媲美。不僅面積小,而且遊人無法更好地理解水滸里的故事和人物。鄆城後人該好好向皇城後人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