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發展旅遊業
Ⅰ 何為長江經濟帶的一軸,兩翼,三極,多點
【量價驕陽】為您解答從:「一帶一路」毋庸置疑是利好,利好的概念有第一是版基建類,「一帶一路權」沿途國家基礎建設差,建築、高鐵、電力設備均受益,建築首當其沖;第二是油氣產業鏈,中國與中亞油氣合作利好油氣鑽采、服務等;第三是交運油氣港口運輸;第四是旅遊業,絲路建設帶動相關區域旅遊業發展。「一帶一路」不僅是一個主題性機會,還是一個普惠式機會、系統性機會。一帶一路概念涉及到很多大藍籌,如果說「一帶一路」是中國一路帶著其它國家的小夥伴玩,那麼A股市場上就是「一帶一路」一路帶著大盤指數玩。
Ⅱ 長江經濟帶如何「領跑」中國經濟增長
2018年上半年,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中有10個經濟增長表現優於全國6.8%的增速,其中貴州、雲南、江西等7個省份躋身全國增速前十,組成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方陣」。
過去近1個月時間內,中新社記者從雲南出發,一路沿長江蜿蜒向東,至浙江收尾,探尋「領跑」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江經濟帶,如何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新理念的效益
告別過去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為培育新動能創造條件和空間,這正在成為長江經濟帶各大城市的共識。
長沙,湘江新區,遠大住工集團的生產基地里,不見汗流浹背的建築工人,只有一台台智能機械在忙碌;老牌龍頭企業中聯重科在2017年實現了28款樣機下線的「智能製造」產品升級。
武漢,東湖新區,8公里的左嶺大道沿線,分布著國家存儲器基地、武漢華星光電、武漢天馬微電子等總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的人民幣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就在5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野之地。
蕪湖,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埃夫特智能裝備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已在金屬加工、打磨拋光、搬運碼貨等多個崗位「就業」。
上述城市都擁有一批以創新為動力、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企業。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巡視員周虎說,在培育長江經濟帶新動能方面,官方正推進沿江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已命名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有380多家,長江沿線佔45%左右,對於整體的工業集聚發展、綠色發展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喜新不厭舊。在騰退化解舊動能、破除無效供給的同時,也要為傳統行業插上新的翅膀。
以長江岸線治理,通過搬遷改造助化工企業入園為例,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忠認為,「入園」可促進化工企業轉型升級,通過搬遷還可淘汰一些小的、落後的、不環保的產能和工藝,推動兼並重組,以此做大做強化工產業。
Ⅲ 長江經濟帶的主要優勢
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腹心地帶,經濟腹地廣闊,不僅把東、中、西三大地帶連接起來,而且還與京滬、京九、京廣、皖贛、焦柳等南北鐵路干線交匯,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
二是資源優勢。首先是具有極其豐沛的淡水資源,其次是擁有儲量大、種類多的礦產資源,此外還擁有聞名遐邇的眾多旅遊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三是產業優勢。這里歷來就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走廊之一,我國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現代工業的精華大部分匯集於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運量、高科技的工業行業和特大型企業。此外,大農業的基礎地位也居全國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糧棉油產量佔全國40%以上。
四是人力資源優勢。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之一,人才薈萃,科教事業發達,技術與管理先進。
五是城市密集,市場廣闊。1995年沿江九省市擁有大小城市216個,佔全國城市數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約為5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城市密度為全國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和三峽工程建設將產生數千億元的投資需求,而且這一地區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各種消費需求也十分可觀,對於國內外投資者有很強的吸引力。
由此可見,長江流域孕育了發達的長江經濟帶。長江經濟帶是整個長江流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全國除沿海開放地區以外,經濟密度最大的經濟地帶,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是其它經濟帶所無可比擬的。與沿海和其它經濟帶相比,長江經濟帶擁有我國最廣闊的腹地和發展空間,是我國今後15年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應該成為世界上可開發規模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的內河經濟帶。
Ⅳ 長江沿岸經濟帶的發展特色是什麼
長江經濟帶具有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
一是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腹心地帶交通便捷,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腹心地帶,經濟腹地廣闊,不僅把東、中、西三大地帶連接起來,而且還與京滬、京九、京廣、皖贛、焦柳等南北鐵路干線交匯,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
二是資源優勢。首先是具有極其豐沛的淡水資源,其次是擁有儲量大、種類多的礦產資源,此外還擁有聞名遐爾的眾多旅遊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三是產業優勢。這里歷來就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走廊之一,我國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現代工業的精華大部分匯集於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運量、高科技的工業行業和特大型企業。此外,大農業的基礎地位也居全國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糧棉油產量佔全國40%以上。
四是人力資源優勢。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之一,人才薈萃,科教事業發達,技術與管理先進。
五是城市密集,市場廣闊。1995年沿江九省市擁有大小城市216個,佔全國城市數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約為5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城市密度為全國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和三峽工程建設將產生數千億元的投資需求,而且這一地區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各種消費需求也十分可觀,對於國內外投資者有很強的吸引力。由此可見,長江流域孕育了發達的長江經濟帶。長江經濟帶是整個長江流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全國除沿海開放地區以外,經濟密度最大的經濟地帶,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是其它經濟帶所無可比擬的。與沿海和其它經濟帶相比,長江經濟帶擁有我國最廣闊的腹地和發展空間,是我國今後15年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應該成為世界上可開發規模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的內河經濟帶
。
本段城市分布
沿線城市上海:(1個)江蘇:南京、鎮江、揚州、泰州、蘇州、無錫、常州、南通(7個)浙江: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舟山、(6個)安徽:合肥、蕪湖、銅陵、安慶、巢湖、池州、馬鞍山(7個)江西:九江(1個)湖北:黃石、鄂州、武漢、荊州、宜昌、黃岡、咸寧、恩施(8個)湖南:岳陽(1個)重慶:重慶、萬州、涪陵(3個)四川:瀘州、攀枝花、成都、宜賓(4個)
Ⅳ 如何促進長江旅遊客運健康持續發展
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經濟版圖中的重要軸線,東起上海、西至雲南,涉及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七省兩直轄市。事實上,從長江經濟帶開發的戰略構想提出,到上升為國家戰略,其歷程走了近30年。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如下,一是依託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漢、重慶三大航運中心;三是推進長江中上游腹地開發;四是促進"兩頭"開發開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緬經濟走廊。依託這4個定位,最終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形成轉型升級新的支撐帶。
長江黃金水道是貫通東中西部、通航能力最強的航道,要用黃金水道串起長江經濟帶"珍珠鏈"。未來區域經濟的格局將是沿海、沿邊、長江流域同時推進開放、開發,形成東、中、西部一體化發展局面;長江經濟帶將作為承東啟西的重要軸線,將會成為互動、傳遞的紐帶。推動建設長江經濟帶,其戰略意義重大而又深遠,是帶動東、中、西部整盤復興的全局戰略。
一、國家努力打造長江上游至下游水陸空立體旅遊帶
現代旅遊業是朝陽產業,已上升為國民經濟戰略支柱產業,是符合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中國游輪經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游輪度假游、品質游是現代旅遊業轉型發展的方向。國家將打造長江全流域黃金水道,行業主管部門和沿江城市政府紛紛出台相關旅遊規劃和扶持政策,長江游輪旅遊業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機遇,將對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起到很好的拉動作用。
遊船產業作為旅遊業的高端行業,伴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而不斷發展。長江遊船旅遊經過30年的發展,不斷壯大,是一個有市場、有前景、有效益、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具有資源利用可持續性、市場需求連續性、產業發展延伸性等特點,並具有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三峽大壩工程的完善,蓄水水位達到175米,長江游輪產業迎來新一輪產業升級,萬噸級豪華游輪成為游輪產業的主力軍,航線由重慶到上海已暢行無阻,沿途武隆、鬼城、白帝城、三峽及大壩、武當山、黃鶴樓、岳陽樓、廬山,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滕王閣……長江兩岸山川秀美、文化燦爛,長江游輪盡可利用好這些旅遊資源,將成為沿江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建設長江經濟帶服務。長江旅遊資源沿長江水道分布、相互之間有密切聯系,通過游輪可以串起沿岸自然風光以及人文資源,打造黃金旅遊帶,比各省市獨自發展旅遊的效應大得多。
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曾表示,國家旅遊局正在打造一條從長江上游、中游到下游的水陸空立體旅遊帶。近年來,湘鄂贛皖四省省會圍繞"長江經濟帶,中游四省游"主題進行磋商,四市將在多領域開展合作。旅遊業資源能耗少、環境污染小,符合長江經濟帶綠色環保的要求;它的帶動能力強,產業鏈延伸到社會各個方面,可以帶動農業、工業、服務業全面發展。而且旅遊資源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面臨的行政壁壘和其他產業相比偏少,長江沿岸各省市可以通過產品互推、客源互送等方式,實現良性互動。發展游輪旅遊業可以帶動當地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促進長江經濟帶的建設。
長江旅遊帶范圍很大,各省市之間、上中下游之間聯動發展並不容易,需要國家層面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推動各地進行協調。如湘鄂贛皖四省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旅遊資源獨特而豐富。四省有國家5A級景區23家,4A級景區近300家,"三大名樓、三大名湖、十大名山"享譽中外。在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長江中游城市群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旅遊業亟須實現區域聯動,以更好地發揮引擎功能和紐帶作用。隨著"武漢共識"的達成和"長沙宣言"的簽署,湘鄂贛皖聯袂打造長江經濟帶"中三角"的合作越來越密切和頻繁。2013年簽署的《長江中游城市群暨長沙、合肥、南昌、武漢旅遊發展合作協議》提出,四省要開放和共享旅遊市場,整合推出特色旅遊線路,建設區域旅遊品牌,完善區域旅遊公共服務,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二、游輪旅遊業將是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的靚麗名片
旅遊業具有明顯的低碳特徵,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是符合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朝陽產業。從產業角度看,游輪旅遊業帶動功能更強,旅遊消費集行、游、食、住、購、娛於一體,產業鏈延伸到社會各個方面,是拉動內需的先導產業。旅遊將成為人口流動和區域交流的紐帶,長江經濟帶的各省市可通過產品互推、客源互送,可以在長江流域聚集大量人氣,實現游輪、遊客、景區、旅行社等產業鏈互動和城市間的板塊互動,游輪旅遊將成為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的一張靚麗名片。
三、戰略重組推動游輪旅遊業轉型升級
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長江游輪旅遊的主題形象、資源開發、市場營銷、區域協作都要有利於維護這個品牌的統一性和完整性。當前,長江流域旅遊交通建設已取得重大突破,航空、鐵路、陸路、水路交通項目,已經形成快捷、舒適、安全、生態的立體旅遊交通網路。無障礙旅遊已經實現,遊船、景點、餐飲、住宿、車輛等一卡通,遊客無論從哪裡到長江,都買得到游輪票,可在重慶至上海的任何一個游輪港口上下客進行旅遊、觀光、休閑、探險、探親、會議、商務等,使長江游輪旅遊從線狀旅遊升級為帶狀旅遊,成為以游輪為基礎,整合游輪起始港和航線產品相關景點景區、碼頭基地、陸上交通、酒店餐飲、休閑娛樂等設施資源的高端化復合型旅遊業態。
目前,由於長江及三峽遊船產業缺乏總體發展規劃、區域分割、景區及配套設施發展較為滯後、旅遊企業整合資源能力弱小、遊船線路產品缺乏多樣化和創新力、沿岸地面接待服務水平不高,使長江遊船旅遊產業難以形成國際一流的品牌影響力,制約了長江游輪旅遊產業的健康發展。近年來,皇家加勒比海郵輪、歌詩達郵輪、麗星郵輪等國際知名郵輪企業十分看好中國消費市場,紛紛進駐中國沿海,已選擇在上海、天津、海南三亞等地建立郵輪母港或掛靠港。由此可見,中國長江游輪旅遊產業進入了重要的戰略發展期,將面臨國外郵輪企業競爭和行業轉型的挑戰。藉助長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長江游輪旅遊產業通過進行戰略重組,圍繞產業化、規模化、高端化整合長江旅遊資源,將有利於推進長江旅遊轉型升級,打通區域條塊分割限制,促進長江流域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必將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將對整個長江經濟帶建設起到"牽一發動全身"的拉動作用。幾點建議:
一要大力推進長江遊船船型標准化、大型化,加快船舶運力結構調整,提升長江遊船旅遊的生產力水平。要出台相關政策,並充分運用《長江干線船型標准化政府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和地方配套資金的運用機制,加快淘汰能耗高、客位數少的遊船步伐;積極推進現有船型比選和適應發展需求的標准船型研發工作;增量投入,計劃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籌措資金,控制初始投入,到2020年長江干線運輸船舶實現標准化、大型化和系列化的目標;
二要著力優化遊船運輸生產結構。要結合長江干支流的特點,逐步形成市內夜遊輪、重慶到宜昌的三峽支線遊船、武漢到上海的長江中下游支線遊船、重慶到上海的長江全攬游等遊船產品及長江遊船與海上郵輪相對接等不同的生產運輸結構,促進長江遊船形成專業化運輸體系;整合航運企業經營資源,鼓勵和引導大型遊船企業走規模化、專業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集約化、網路化的遊船生產運輸,提高單船效率和效益。
三要優化長江遊船碼頭布局。積極推進上海國際游輪中心、武漢中游國際游輪中心和重慶上游國際游輪中心建設,重點發展豐都、巫山、奉節、秭歸、荊州、安慶、南京、上海等沿江主要港口游輪碼頭,使之成為綜合性的專業化、現代化港區,並不斷推進碼頭功能旅遊化、綜合化、配套化。
四要從政策導向上入手。在船舶標准、能耗指標、機型選擇、污物排放、輕型環保建材的使用、防污染等方面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提高長江遊船企業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水平,深入開展節能減排等關鍵技術研究,大力發展綠色長江旅遊,促進和諧長江建設。
五要更新發展理念。要把長江遊船旅遊納入到長江沿岸的重慶、宜昌、武漢、南京、上海等城市旅遊體系建設中,統籌把握長江遊船旅遊與長江沿岸城市旅遊綜合體系的協調發展;著力提高遊船旅遊服務質量,努力提供更安全、更經濟、更高效和舒適、便捷、個性化的遊船旅遊公共服務,讓長江遊船旅遊成為客戶的滿意選擇和人民群眾喜愛的出行、旅遊方式。
六要積極培育長江遊船旅遊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大長江遊船二次消費力度,通過加強引導、系統開發、整體推進、規范管理、政策配套等措施,增加遊船二次消費效益貢獻。同時還要集中優勢資源對長江遊船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爭取上市,打通低成本融資渠道,從而實現"一個帶動(帶動交通、航空、餐飲、住宿等其他旅遊產業發展)、三個延伸(實現向景點和旅遊接待延伸,向地面旅遊業務和碼頭岸線綜合旅遊產業延伸,向全程入境自聯業務延伸)"。
Ⅵ 討論並簡述長江下游旅遊區今後的發展趨勢!
從整體上看,上中下游有其顯著特徵:自然資源分布東缺西豐,對外交通聯系東揚西閉,科技教育水平東高西低、經濟發展水平東富西貧。就流域經濟而言,上中下游之間的關系,具有兩大鮮明特徵,即一是整體性,二是相對獨立性。
上中下游經濟開發的整體性。一般講,上游地區山高、坡陡、流急,自然條件較差,交通不便,不利於人口聚居和資源開發;而下游地區地勢平坦,自然條件較好,交通極為便捷,有利於人口聚居和經濟開發,因此,流域經濟開發的基本序列,應是下游、中游至上游。上游地區擁有較豐富的資源,加快上游地區的開發,是中下游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後勁所在;還有利於縮小上游地區與中下游地區的差距,有利於增強民族團結與社會安定。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屬於全流域性的,如果上游地區由於資源的開發導致水土流失,不僅使自身的經濟發展受損,而且還危及影響到中下游地區。
由於同飲一江水,在流域經濟中,生態環境的保護是高於一切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流域生態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流域資源開發、經濟發展的整體性。事實上,流域經濟的整體性,早在美國1933年開發田納西河流域時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他們遵循流域經濟整體性原則,對整治田納西河流域作全盤考慮。經過幾十年的綜合治理,致使水土破壞嚴重、流域水患為害的田納西河流域已成為工農商緊密結合、旅遊業興盛的環境優美的經濟發達區。
長江流域的整體開發,對社會經濟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作為國家來說,必須加強對長江流域整體開發的領導,不但重視長江中下游的開發開放,還要加大上游地區的開發、開放和環境保護的力度,應該借鑒美國田納西河流域開發整治的上述成功經驗,進行長江流域的開發整治。
流域經濟整體開發,可以獲取一定歷史條件下最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相統一的效益。但是,這並不排斥上中下游各地帶區域經濟開發的相對獨立性。這種相對獨立性,也是上中下游經濟開發的一個重要基本特徵。
首先表現在其經濟開發的重點有所不同上。上游地區經濟開發的重點主要是生態經濟,如保持水土植被,充分利用水能的電力、礦產開發和原料失重較大的加工業等。就長江而言,其上游經濟具有明顯的內陸經濟或山區經濟特色。下游地區經濟開發的重點主要是高科技產業和外向型產業,同時還應加快發展商貿、航運、第三產業等。其下游具有明顯的外向型經濟或海洋經濟的特點。而中游地區,則屬於上下游經濟的中間過渡帶,其經濟開發重點主要是水能與耗電工業、航運、商貿、水產、礦產和旅遊業等。其次,表現在其開發階段上。即總的趨勢是,上游屬於經濟技術不發達地區,中游屬於經濟技術次發達地區,下游屬於經濟技術發達地區。從進展看,下游規劃較細,中游較粗,上游涉及較少。盡管上中下游各地帶區域經濟開發在不同層面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相對獨立性,但這並不否定流域經濟開發的整體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流域經濟開發的整體性與其上中下游各地帶區域經濟開發的相對獨立性,是相輔相成的。
Ⅶ 江西重點抓好哪些工作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江西擁有152公里長江黃金水道,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長江流域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處於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倡議的交匯點。
在抓「全過程」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江西縱深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不斷創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生態文明體制機制,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提供製度保障。立足「源頭嚴防」,擴大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試點范圍,抓緊組建省級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機構;加快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國家技術標准創新基地,盡快制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技術標准。立足「過程嚴管」,在2016年率全國之先建立全流域生態補償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提高補償標准,並啟動鄱陽湖濕地生態補償試點。立足「後果嚴懲」,實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開展生態文明考核和綠色發展評價,加大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力度。
在抓「全方位」協同共贏合作方面,贛湘鄂三省現已建立了長江經濟帶共治合作機制,江西省將以此為平台,主動對接、密切溝通,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圍繞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推進公共服務資源整合和政府間信息共享,探索建立省際公共服務協調平台,加快推進公共服務標准化、均等化。
Ⅷ 如何融入長江經濟帶與旅遊產業發展
您好,以下是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的措施:
貴州省融入長江經濟帶,通道建設是重點,大力推動交通互聯互通,強化節點銜接,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實現通關一體化。同時,整合旅遊資源共建黃金旅遊區域。
加快連接長江上游中心城市和主要港口的通道建設,推進長江經濟帶經貴州連接南亞、東南亞的通道建設,打通長江經濟帶中上游地區經貴州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快捷通道。
烏江是我省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有效載體。早在2014年,貴州省就啟動水運建設大會戰。歷經數年航道改造,烏江即將實現復航,將於近期迎來復航前的首次試航。
滬昆高鐵的開通,貴州省與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長江經濟帶省市的聯系更加密切。貴州省還與湖南簽署協議共建中西部首個「高鐵經濟帶」,今年將進一步加快黔湘滇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建設。
湖南作為長江中游的重要省份,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打造長江經濟帶新增長極。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依託黃金水道,發展長江經濟帶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湖南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設施不斷建立和完善。目前,全省高鐵建設車速達到每小時300至350公里以上的,已經建設完成了1296公里,在全國名列前茅。截至2015年,湖南高速公路達5700公里。此外,今年滬昆高鐵即將開通。
江西省: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江西是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省份之一,處在長江流域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上。
長江經濟帶建設將給江西帶來多重機遇——
長江經濟帶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有利於江西整合水運資源、重振贛鄱千年「黃金水道」,加快構建立體化現代交通運輸體系,提升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交通區位優勢;
圍繞對接長江沿江綜合運輸通道,江西以高等級航道和快速鐵路建設為重點,打通聯江通海戰略通道,形成四通八達、高效便捷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路。
水運方面——重點實施長江干支線航道等級提升工程、港口設施和集疏運體系工程,打通鄱陽湖流域主要支流連通長江的出海通道,振興千年贛鄱黃金水道;
陸運方面——建設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高鐵干線,構建覆蓋所有設區城市的「四縱四橫」快速鐵路網。積極對接沿江和周邊省市高速路網,全面打通出省高速通道;
航空方面——加快推進干支線機場工程,加快完善機場布局,到2020年形成覆蓋全省的航空服務能力,提升江西在長江經濟帶的航空樞紐地位。
貴州銅仁:生態資源是銅仁後發趕超的重要戰略性資源,而生態文化是最具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旅遊資源。交通基礎設施的跨越式發展,銅仁逐步擺脫了「邊緣」地位。「十二五」期末,銅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從28公里增加到596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通鄉油路、通村水泥路實現全覆蓋……一張初具規模的綜合交通網,讓這里迅速成為武陵山區的新興交通樞紐,成為貴州省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前沿區域」。「十三五」期間,銅仁將繼續開建4條高速公路,到2020年,出省通道將增加到8個,通車里程可望達10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且烏江三級航道建設將加快推進。銅仁作為貴州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前沿」地位將更加凸顯。
大交通促進大流通,大生態帶來大發展。當前,銅仁市黔東工業聚集區、環梵凈山「金三角」文化旅遊創新區、烏江生態經濟走廊「兩區一走廊」的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已基本成型。
四川廣安:2014年9月,為推動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發展,國務院出台《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使得長江經濟帶成為國家經濟的支撐帶。
《意見》的出台,為長江黃金旅遊帶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國家將更加重視整個長江經濟帶的發展,為政策突破提供基礎;基礎設施投入增加,設施將更加完善,互動流通將更加頻繁;依託長江黃金旅遊帶,成渝經濟區與長三角經濟區、長江中游城市群將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區域層面,將有利於跳出區域看區域,從更大尺度整合旅遊資源,打造世界級旅遊產品及國際化旅遊線路;將有利於依託長江經濟帶平台,開展更大影響力的旅遊市場營銷。
廣安作為川東門戶和長江經濟帶中上游的重要節點,面對巨大的發展機遇,應努力發揮其區位、資源及品牌優勢,為長江經濟帶更好更快發展做出努力。
廣安應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積極承接「長江經濟帶旅遊產業合作論壇」,積極響應旅遊合作聯盟的各項工作計劃,積極對接其他區域旅遊景區,形成世界級旅遊產品及線路,積極開展紅色體驗旅遊和生態康養旅遊,更應該將自己納入長江經濟帶市場營銷范疇,藉助長江經濟帶的宣傳營銷優勢,大力提升自身知名度,積極拓展長江經濟帶內部旅遊市場。同時,廣安應對接好成都和重慶兩大旅遊集散地,在條件成熟時修建自己的機場,開通自己的高鐵,從而更好地融入到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去。
Ⅸ 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腹心地帶,經濟腹地廣闊,不僅把東、中、西三大地帶連接起來,而且還與京滬、京九、京廣、皖贛、焦柳等南北鐵路干線交匯,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
二是資源優勢。首先是具有極其豐沛的淡水資源,其次是擁有儲量大、種類多的礦產資源,此外還擁有聞名遐邇的眾多旅遊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三是產業優勢。這里歷來就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走廊之一,我國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現代工業的精華大部分匯集於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運量、高科技的工業行業和特大型企業。此外,大農業的基礎地位也居全國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糧棉油產量佔全國40%以上。
四是人力資源優勢。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之一,人才薈萃,科教事業發達,技術與管理先進。
五是城市密集,市場廣闊。1995年沿江九省市擁有大小城市216個,佔全國城市數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約為5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城市密度為全國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和三峽工程建設將產生數千億元的投資需求,而且這一地區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各種消費需求也十分可觀,對於國內外投資者有很強的吸引力。
由此可見,長江流域孕育了發達的長江經濟帶。長江經濟帶是整個長江流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全國除沿海開放地區以外,經濟密度最大的經濟地帶,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是其它經濟帶所無可比擬的。與沿海和其它經濟帶相比,長江經濟帶擁有我國最廣闊的腹地和發展空間,是我國今後15年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應該成為世界上可開發規模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的內河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