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對旅遊文化的影響
Ⅰ 旅遊發展對文化的影響
發展旅遊業對文化的影響是積極的,
旅遊業不僅對經濟產業的發展有促進,特別是對一些地方文化的傳播有著非常大的貢獻.現在一些少數民族的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讓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趕興趣,都是旅遊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我本人就是因為去麗江旅遊的一趟就對當地的納西文化,摩挲文化,東巴文化感了興趣.
Ⅱ 人文資源與旅遊業的關系有哪幾點
人文資源是人類活動的痕跡,是人類的一筆寶貴財富。我國著名的學者費孝通先生認為,所謂的人文資源就是人工的製品,包括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它和自然資源一樣,只是自然資源是天然的,而人文資源卻是人工製造的,是人類從最早的文明開始一點一點地積累、不斷地延續和建造起來的。它是人類的歷史、人類的文化、人類的藝術。「人類通過文化的創造留下來的、可以供人類繼續發展的文化基礎,就叫人文資源。」①從費孝通先生對「人文資源」的解釋和定義可知,人文資源有有形與無形之分,人文資源是可以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利用的。同時,人文資源又是與自然資源相對應的,但「與自然資源相比,人文資源與人類的關系更加密切,更加體現了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反映了人類豐富多彩的歷史和文化,也能使人獲得更多的樂趣、享受、情感和知識。對自然資源,一般只能被動地接受,而人文資源卻能引起人們的反應、共鳴和參與。所以如果沒有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就無法為人們所欣賞所
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少不了人文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旅遊業的發展也不例外,重視文化建設,充分合理地開發和利用人文資源,對旅遊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人文資源對旅遊的互助與沖突
人文資源對旅遊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第一,旅遊地的民眾道德水準高,文化涵養好,精神風貌新,會使遊客有如沐春風的感覺,山好水好不如人好。第二,自然景觀如蘊涵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其魅力當然更大。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喀斯特地貌溶洞里的鍾乳石造型會被賦予文學作品或傳說里的人物、故事的緣故了。第三,人文資源是全人類的財產,所以它也可以為各國各民族所用,以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如香港的迪斯尼樂園,深圳的世界之窗和「中國民俗文化村」等等,都是借他國或他民族之人文資源發展本地旅遊業的成功範例。
同時,旅遊業的發展也可以為人文資源的保護提供資金的支持。
但是,發展旅遊業在很多方面也會與人文資源的保護發生沖突。
首先,旅遊業的發展會不可避免地要利用人文資源,而旅遊企業受利益的驅動,也不可避免地會只顧眼前利益透支人文資源。如一些摩岩石刻壁畫等人文資源,利用過度了就會加快其風化腐蝕的速度,造成嚴重毀壞。
其次,旅遊業的發展,提高了旅遊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會改變其生活方式,進而影響人文資源生存、傳承與發展的環境。如上網、跳現代交誼舞、唱卡拉OK等等,還有與旅遊者的接觸,都會對旅遊地的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其原有的生活方式、穿著打扮受到影響並改變。這些改變必然會影響到當地人文資源的存在方式與環境等,嚴重的可能會導致一些人文資源消失。
再次,過量的遊人湧入也會使旅遊地在用水用地等方面不堪重負,從而造成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這個環境當然也包含了人文資源。
因此,要發展旅遊業,必須正確認識人文資源與旅遊業的關系,只有合理適度地開發利用人文資源,才能更好地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二、當前人文資源開發利用與旅遊業的結合中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足,對人文資源重視不夠,導致對旅遊景點文化資源投入不足,文化品位太低。缺乏吸引力
在市場經濟社會里,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已不足為奇。但是對文化建設的忽視,對人文資源的誤解,已經導致環境的污染、自然生態的失衡、人類精神家園的失落等嚴重的社會問題,並進而損害經濟建設環境與外商投資環境,同時也嚴重影響旅遊環境。這就不得不加以重視了。費孝通認為,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不是導彈的精確度,而是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而以人文資源為基礎的文化建設正是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煥發人們的精神風貌的最有效手段。
當人們的物質文明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精神的享受(藝術的欣賞與參與、旅遊、體育運動等等)就會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精神的愉悅、心理的健康,會成為提高工作效率及活躍創造性思維的動力。
這就是人文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原理。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看不到人文資源的作用,在旅遊景點中人文資源的開發力度不夠,致使景點的文化含量低,缺乏對遊客的更大吸引力。廣西岑溪市的吉太白霜澗漂流,是一段既可欣賞兩岸原始森林美麗景色,又能享受驚險刺激的漂流。但也只限於純粹的漂流。如增加人文資源的開發,將當地的民情民俗傳說等融入漂流的過程中,對遊客的吸引力還可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二)認識偏差。本末倒置,對人文資源重利用輕保護,導致人文資源的生存危機,影響了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個地方區別於另一個地方的區域文化,一個民族區別於另一個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是旅遊業發展的核心資源,是推動旅遊發展的核心要素。民族文化、民族風情是一種重要的人文資源,旅遊業的發展,就是依靠異彩紛呈的多民族文化與豐富多彩的人文資源的支持。因此,在發展旅遊業中必須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人文資源。如果對文化資源、人文資源重視不夠,一味地將其作為旅遊業的工具,看不到文化資源與人文資源相對的獨立性,對文化資源與人文資源的保護缺乏力度,這些資源就會受到嚴重破壞。這必然會損害旅遊業的根本。輝煌的麗江旅遊業憑借的不僅是當地獨特的自然景觀,更有其享譽全球的納西東巴文化,但伴隨旅遊業的發展也嚴重地影響了東巴文化的生存環境。僅從接待海內外旅遊者的數量這一旅遊經濟指標來看,2000年後,麗江每年的接待量超過300萬人,是麗江市人口的三倍,玉龍雪山每年完成的接待量超過120萬,麗江古城每年總接待量超過150萬,是麗江古城人口的30倍,是麗江城市人口的20倍。外來人口的流動、轉換、沖擊,給當地的本土文化帶來很大的沖擊,本土文化面臨著外來文化如漢族文化、西方文化同化的危險。納西語的普及面越來越窄,納西語中的漢語成分越來越大,許多新一代納西人已不會講納西話。納西服飾、傳統納西建築、東巴文字、納西民俗風情等普及程度越來越低,現代西服、鋼筋混泥土建築、漢族語言文字、漢族習俗等普及面越來越廣,已有覆蓋本土文化之勢,納西民族文化面臨嚴峻的危機。如今居住在古城內的納西族人已寥寥無幾,而新城區又沒能把現代建築風格與納西族能的建築文化風格相融合,喪失了自己應有的風格。旅遊業發展引起的一系列變化,使麗江文化與外來文化發生劇烈的碰撞,更主要的是對人文資源的 保護力度不夠,導致麗江的人文資源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伴隨旅遊業發展而至的色情、暴力等外來文化糟粕對麗江社會文化特別是對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其沖擊力也不可低估。筆者就曾親眼目睹一群本地少年在酒吧唱卡拉、喝酒至深夜的情景。這種生活方式對麗江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肯定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因此,麗江古城內的納西文化資源的保護已經日見嚴峻了。而像麗江這樣的文化旅遊城市存在的問題,在全國、在廣西、在桂林,甚至在各縣、鄉鎮都存在著。
人文資源可以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資源,但也不都是可以無限利用的。有形的人文資源需要保護,無形的也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挖掘整理發展。人文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應該是一個原則。
(三)人才匱乏,人文資源與旅遊結合檔次不高,目前旅遊業的發展遇到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創新不夠,點子不新
人文資源雖然在很多地方都很豐富,但是卻沒有能夠很好地開發利用,或者說是人文資源與旅遊業的結合不上檔次。主要原因是缺乏懂旅遊善經營的人才,對本地旅遊資源(包括人文資源)特點及其與周邊地區的旅遊資源的屬性與異同缺乏准確的分析,對本地的旅遊城市形象定位不準,缺乏系統科學的策劃與操作,因而造成人文資源與旅遊業的結合不倫不類,旅遊產品缺乏亮點,或者與旅遊消費需求不相吻合。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還是要有人才。
另外,由於資金有限、文化設施簡陋,或者設施規模太小,人文資源與旅遊的結合難成氣候,使自然景觀僅僅停留在原生狀態,遠遠不能滿足遊客的消費需求。
三、合理利用人文資源。促進旅遊業發展
如果任由人文資源的被毀壞,或者毫無節制地利用人文資源,文化生態平衡將會受到無以復加的破壞,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會成為一句空話。
(一)正確認識人文資源與旅遊業的關系人文資源是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也可以為人類的經濟活動帶來巨大的動力,成為人類經濟活動的工具。同樣,人文資源也可以成為旅遊業的資源,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結合,能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性化和生命力。一個湖泊與仙女沐浴的結合,一塊石頭凹痕與人形腳印的吻合,還有望夫石、飛來峰等等,都是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有機結合,之後才有趨之若鶩的旅遊人群。
但是,人文資源也有其存在的相對獨立性,它不可以被人為所欲為地拿來作為旅遊的工具。南方某縣意圖把當地包裝成楊貴妃的故鄉並以此招攬旅遊人群,但卻始終無法調動人們的旅遊慾望。原因就是無視人文資源的相對獨立性,拿人文資源在旅遊業上濫用的結果。可以說,人文資源來自文化資源,而文化是「人類確立自身超越動物性的存在意義的根本所在。一部人類史,說到底是一部自然的人化與自然的文化的歷史,是一部動物的生存超拔到人類文化的生存境地的歷史」。可見文化以及文學藝術、人文資源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
因此我們要給予文化人以充分的自主、自由創作的空間,明確文學藝術、人文資源的相對獨立性,使之與旅遊業成為有機的、自然而然的結合。而不是把文化資源與人文資源當作單純的發展旅遊業的工具或附庸。當然對人文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是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民族的權利,關鍵是要開發利用得當,不可濫用。更重要的是,對文化生態要有危機意識,對人文資源要加以保護,加以挖掘、整理與發揚光大。
(二)大力培養具有高文化素質的旅遊人才-促進人文資源與旅遊業的結合
大多數的情況下,旅遊業是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結合,如何結合,結合得怎麼樣,必須由懂文化懂旅遊的專業人士進行系統的策劃和操作。否則,前述二者的結合就會成為生拉硬扯而顯得不倫不類並成為笑柄。為此,引進人才與培養人才必須得到充分的重視,對於懂旅遊善管理的高級人才,要捨得本錢引進來,特別是一些專家,他們能夠從更高的角度用更科學的方法,對一個地區的旅遊業加以規劃,能使一個地區的人文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深圳作為一個從小漁村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其人文資源比很多城市都缺乏,但其旅遊業卻發展迅猛。「錦綉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觀瀾高爾夫旅遊勝地等等,一個個響當當的旅遊品牌,是深圳大膽引進和大力培養高素質旅遊人才的結晶。可以說,高素質的人員結構正是深圳旅遊業的成功之本。
目前很多地方的學校還存在忽視培養旅遊專業人才的傾向,或者培養的此類人才不適合旅遊市場的需要,再一個是培養出來的人才留不住。為此,除了引進高級人才,本地的高校、普通職校還得擔負起培養高素質旅遊人才的重任,地方政府必須進一步改革人才使用、人才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政策,培養起一支高素質的旅遊專業隊伍,使人文資源與旅遊業能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根據當地的文化背景、文化淵源及文化特點。開展橫向聯系。整合周邊旅遊文化資源,准確定位旅遊城市形象每一個城市都有其區別於其他城市的文化特點與人文資源特點,這種特點與自然景物的特點結合,就成為其旅遊的特點,也是旅遊的吸引力所在。但是,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城市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城市之間也會互相影響的。一個城市的旅遊業對另一個城市的旅遊業也會產生影響。因此,發展一地的旅遊業必須將該地的旅遊業放到與之有密切聯系的大環境當中,並加強與周邊城市的聯系和融合,使其成為周邊大旅遊環境的中的一分子,使之成為另一城市旅遊的自然延伸與必要補充。所以,發展城市的旅遊業應在找准其特點的基礎上,還必須進行城市之間的橫向比較,明確其異同,以准確定位其城市旅遊形象。桂林、肇慶、梧州的旅遊內涵實質都是山水,怎樣突出其鮮明個性,樹立起鮮明的形象,並使之家喻戶曉,更好地吸引遊客,恐怕考慮其山水與人文資源的結合才是關鍵。
(四)要順應世界旅遊業的發展趨勢。不斷開發旅遊新概念、新產品
旅遊業發展到今天,沒有創新就很難有大發展,創新就是要走旅遊業與人文資源的結合,發掘不同區域人文資源的特點,使之與旅遊業緊密結合,促進旅遊業的更大發展。桂林有溶洞,貴州也有溶洞,你必須告訴人們它們之間的不同點是什麼,才能使遊客遊了貴州的溶洞還想游桂林的。桂林有甲天下的山水旅遊產品,桂林更有聞名中外的文化旅遊產品——印象劉三姐與樂滿地。梧州有龍母廟,廣東悅城也有龍母廟,那你得明確梧州的是龍母太廟,地位更尊貴,才能刺激人們的遊玩心理。
(五)集中力量,打造精品,提升品質,同時。要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和諧旅遊
旅遊同經濟一樣,也必須講究資源利用,特色突出。講究檔次,突出精品。講究人性,突出和諧。目前很多地方旅遊資源非常豐富,但卻沒有突出重點,東一榔頭西一榔頭,平均用力,點多面廣,特色不鮮明,旅遊產品不上檔次,導致其吸引力不強,給人不值一游的感覺。以梧州為例,市區內有建築人文景觀——騎樓城,有龍母文化的龍母廟,有道教的白鶴觀,有佛教的四恩寺,還有儒教的聖文院,縣市下面有蒙山的太平天國封王建制地,藤縣的太平獅山,蒼梧的爽島庫區,岑溪的吉太白霜澗,這些景觀或者文化底蘊深厚,或者自然特色鮮明。如果能將其中一個加以大力開發,推向市場。都有可能成為梧州的旅遊拳頭產品。可惜的是開發力量過於平均,使得這些景點與人文資源的結合缺乏深度與廣度,不能滿足人們的旅遊消費需求。僅就市區而言,如能將龍母文化及佛道儒有機地統一於遙相呼應的三山(分別為河東、河西、河南的白雲山、鶴山、火山)之內,將騎樓城房屋加以改造,使之成為供遊客悠閑住宿之地。這樣把梧州市區內的旅遊資源重組後打造成旅遊基礎設施齊備、環境和諧,與人文資源結合充分的旅遊品牌應是完全可能的。
(六)運用多種方法保護人文資源,將人文資源與旅遊業有機地結合
當代人文資源的保護就是每一國家、每一民族、每一地域對自身文明軌跡的保護,是對人類精神財富的守護與發揚,其終極意義,是對人類文明及其生存意義的保護,它對提高一個國家、國民的素質,對提高國際競爭力,對達到更高程度的文明水準,具有重要意義。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要通過學校、文化場所、傳習館、研究會、演奏會等多種途徑,從現在開始,從娃娃抓起,傳承和弘揚好民族文化。人文資源的保護還要通過採取政府、市場、法律、社會等多種途徑、多種形式,那些不符合新形勢的人文資源保護體制、機制必須加以改革,以保證文化生態的平衡。在人文資源得以充分保護與發展的基礎上,必須開拓思路,大力促進人文資源與旅遊業的結合,以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Ⅲ 談文化旅遊的特徵及其影響(200滿分 急)
出門長學問,旅遊本身就是文化產業。所有旅遊者出行,的動機都是暫時離開所在的熟悉環境,但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環境去尋找一種新的體驗,以豐富自己的閱歷。但旅遊的項目和目的決定了其文化含量,於是除了常規旅遊項目外,還有許多為滿足專門目的開展的旅遊活動,如:漢詩旅遊、歷史探秘旅遊、書法學習旅遊、圍棋交流旅遊、名人足跡尋訪旅遊、民族風俗旅遊-----,可謂種類眾多,文化深厚,這類旅遊活動酒杯冠名為文化旅遊,其實這種稱謂並不科學,應當稱**專項文化旅遊。其特徵是有明確的求知目的,通過旅遊有目的地學習某種專業, 研究發現對這一專業的現狀,發展和運用價值等方面的認識,使得參加這種旅遊活動的人,在這一專項領域,掌握更多的信息資料,以便更好的施展才幹,提高技能,有所作為。
文化旅遊泛指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遊。尋求文化享受已成為當前旅遊者的一種風尚。素稱「音樂之都」的維也納,憑借眾多著名音樂家的遺跡成為歐洲著名的文化旅遊中心。布拉格、威尼斯、巴黎盧浮宮、敦煌莫高窟等也分別以音樂會、電影節或藝術寶庫而成為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在形式多樣的文化旅遊中,以親身體驗雖已消失但仍然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某些生活方式為主題的懷古文化旅遊,是當今頗為風行的專題游覽項目之一。如坐落在詹姆斯河與約克河間的美國古城威廉斯堡,由於完整地保存了18世紀英國殖民地時代的城鎮風貌,使參觀者彷彿時間倒流了200多年,從而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歷史名勝之一:亞洲的泰國故城、香港宋城和北京大觀園也都以模擬古代生活方式而成為門庭若市的文化旅遊勝地。
文化旅遊既不是一種產品,又與旅遊文化大不相同,所謂文化旅遊,關鍵在文化,旅遊只是形式。文化旅遊之「文化」應解釋為對旅遊之效用及旅遊之目的所作的定性。故
文化旅遊定義:通過旅遊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
文化旅遊,是最近幾年才出現並流行的一個名詞,它的出現與遊客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因此,其目前較為流行的定義是「那些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築、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還有說法認為文化旅遊屬於專項旅遊的一種,是集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於一體的大旅遊活動。
綜上所述,文化旅遊就是以旅遊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遊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遊體驗的旅遊活動的集合。
中國文化旅遊可分為以下四個層面,即以文物、史記、遺址、古建築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層;以現代文化、藝術、技術成果為代表的現代文化層;以居民日常生活習俗、節日慶典、祭祀、婚喪、體育活動和衣著服飾等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層;以人際交流為表象的道德倫理文化層。在我國,發展旅遊業,開展文化旅遊是相當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增強產品吸引力,提高經濟效益,還可大力弘揚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同時也可改變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懂中國文化這一狀況。
文化旅遊的核心:創意
文化旅遊的概念明晰之後,「創意」是文化旅遊的核心便順理成章了。創意的本質在於尋求特色和差異,與旅遊的本質一致。
一般旅遊主要是從資源的角度出發尋找差異和特色,不管其挖掘過程是否考慮了市場需求和競爭關系,著眼點仍不能脫離資源。文化旅遊則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資源的束縛,它能夠綜合各種因素,包括資源、環境、市場、社會背景等諸多方面進行創造,亦即創意。離開了創意,文化旅遊亦將會失去生命力。
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意產業在世界各地已經興起。其中英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較為典型,由政府親自出面來推動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包括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印刷、建築設計等眾多方面。與文化旅遊較為密切的創意產業如演藝娛樂、民間工藝品生產銷售、會議展覽、文化節慶等。這樣,文化旅遊其實也在創意產業范疇之內。
創意產業也叫文化創意產業或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籠統地談論二者的區別和聯系。但文化旅遊業可以劃入文化產業范疇,原因一在於它們同以創意為核心;二在於它們的概念同是從經營者的角度出發界定的。文化產業源自創意,並以創意、創新為動力,文化旅遊業亦是如此。
Ⅳ 旅遊活動對人文地理環境的不利影響
一是旅遊資源開發時,旅遊交通的建設若規劃不當,如遇山開路,遇水搭橋,就地隨意採石砍樹等,破壞了旅遊生態環境的協調完整性。
二 是在旅遊食宿措施的建設過程中,水、電及其他能源供應的絮亂,費水、廢氣、垃圾的處理 不及時等都可能對生態環境形成污染。
旅遊產品消費過程中對生態的不利影響。旅遊產品消費過程中對生態的不利影響最為明顯的表現在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上。旅遊產品消費過程中對旅遊區環境的 污染表現在直接污染和間接污染兩方面。直接污染是指旅遊者進行旅遊活動時產生的污染, 如旅遊者留下的生活污水、糞便以及亂擲垃圾、廢瓶、廢紙、罐頭盒等對生態環境產生污染。 間接污染主要還是大氣的污染,旅遊離不開交通,交通工具是使旅遊者從居住地到風景區的 載體,於是,各種車輛紛至沓來,呼嘯而過,汽車尾氣在空中四處彌漫。這種廢氣不止污染 空氣,而且對人體也極為有害。此外,西南與中南地區的酸雨危害面積大,已經使一些地區 的樹木枯死,環境質量下降。 使歷史文化遺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不少旅遊地超負荷接待遊客,或亂建濫造旅遊措施,而使得一些有珍貴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跡或獨特、協調的自然、人 文景觀遭受破壞。因遊人亂刻亂畫,隨意觸摸文物,隨意丟棄廢物,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文物 古跡的破壞,更是不勝枚舉。如在故宮的宮牆、石板走道、各類門欄上,在泰山的摩崖石刻 上,在古老長城的城牆、城樓上,都留有遊客不文明的印跡。
Ⅳ 旅遊對文化人格的影響
旅遊帶來的一系列變化,造成了經濟結構的一系列轉變,使勞動力(文化實體)為回追逐利益二主動或被答動改變了一些生活方式和勞動方式,從而使文化結構發生了解構和重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思維和價值觀都會發生響應的轉變,從而會影響到個體的人格。說到底就是物質改變之後上層建築的轉變情況。
由於樓主的提問太籠統,建議你去看看彭兆榮老師的《旅遊人類學》還有露絲·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也許會給你更多的啟發。
Ⅵ 人文環境對旅遊業發展的作用
比如環境污染就會影響旅遊業的發展,所以從側面說環境也是很重要的,沒有環境就沒有旅遊業了
Ⅶ 歷史文化,有關風景人文民俗的與旅遊之間的關系和影響的一篇文章,要長長長長!!!要以寫歷史文化為主的
說實話,你這也太不靠譜了。老師布置個作業你跑來問網路,你那學費交給誰了?上課都去網吧玩游戲去了吧,你這問題去圖書館泡一上午全解決了。年輕人別什麼都來問網路,肚子里有點貨,別上班了老闆問你個問題你還得等一會先網路一下。
Ⅷ 文化對旅遊發展的重要意義
本文擬就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做以下分析。 第一,宗教文化與旅遊觀光。旅遊觀光是旅遊者旅遊的核心內容,因此,旅遊景點在旅遊業中顯得尤為重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