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風景名勝區力促茶文化旅遊發展
『壹』 國內外有關茶文化的旅遊方面的著作及論文如題 謝謝了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分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著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 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台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份份主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湖北英山、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枚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1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2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 3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 4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制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5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6 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宏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國茶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 唐代陸羽《茶經》稱"茶之飲,發乎神農"。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中國是發現與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茶樹原產於中國的西南部,雲南等地至今仍生存著樹齡達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樹。四川、湖北一帶的古代巴蜀地區據歷史的記載是中華茶文化的發祥地。從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時期,茶葉生產區域不斷擴大,茶文化不斷發展,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茶,這一古老的飲料,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茶的發現與利用 中國是茶的故鄉。經過漫長的歷史跋涉,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中紮下了根,茶葉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 如以神農時代開始算起,在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始於原始母系代族社會,距今大約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了。 1、神農嘗百草的傳說與茶的發現 神農,也就是遠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傳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農時代。神農為了給人治病,經常到深山野嶺去採集草葯,他不僅要走很多路,而且還要對採集的草葯親口嘗試,體會、鑒別草葯的功能。 有一天,神農在采葯中嘗到了一種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乾舌麻,頭暈目眩,他趕緊找一棵大樹背靠著坐下,閉目休息。這時,一陣風吹來,樹上落下幾片綠油油的帶著清香的葉子,神農隨後揀了兩片放在嘴裡咀嚼,沒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頓時感覺舌底生津,精神振奮,剛才的不適一掃而空。他感到好奇怪,於是,再拾起幾片葉子細細觀察,他發現這種樹葉的葉形、葉脈、葉緣均與一般的樹木不同。神農便採集了一些帶回去細細研究。後來,就把它命名為"茶"。 2、茶的文字及其演化傳播 ⑴茶字的由來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得更加清楚、直觀,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始發於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為"茶"字之形了。 ⑵茶的各種稱呼、字形及其傳播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因而在語言和文字上也是異態紛呈,對同一物,有多稱呼,對同一稱呼又有多種寫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如:荈詫、瓜蘆木、荈、皋蘆、檟、荼、茗、茶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於統一,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方言的原因,同樣的茶字,在發音上也有差異。如: 福州發音為ta 廈門、汕頭發音為:de 長江流域及華北各地發音為chai、zhou、cha等。 少數民族的發音差別較大,如:傣族發音為:a 貴州苗族發音為chu、a 世界各國對茶的稱謂,大多是由中國茶葉輸出地區人民的語音直譯過去的。如日語的"チセ"和印度語對茶的讀音都與"茶"的原音很接近。俄語的"чай"與我國北方茶葉的發音相近似。英文的"ea"、法文的"he"、德文的"thee"、拉丁文的"hea"都是照我國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的發音轉譯的。此外,如奧利亞語、印地語、烏爾都語等的茶字發音,也都是我國漢語茶字的音譯。 從茶字的演變與確立,到世界各地的有關茶的讀音,無不說明,茶出自中國,源於中國,中國是茶的原產地。 普洱茶是在雲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攸樂、萍登、倚幫等11個縣的茶葉,在普洱縣加工成而得名。 普洱茶的產區,氣候溫暖,雨量充足,濕度較大,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茶樹分為喬木或喬木形態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優異。採摘期從3月開始,可以連續采至11月。在生產習慣上,劃分為春、夏、秋茶三期。採茶的標准為二三葉。其製作方法為亞發酵青茶製法,經殺青、初揉、初堆發酵、復揉、再堆發酵、初干、再揉、烘乾8道工序。 普洱茶有散茶與型茶兩種。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葯用的。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雲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於刺激性;耐泡,經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布. 茶葉產業是雲南的重要傳統優勢產業。推進茶葉產業的發展,對提高雲南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發揮茶資源優勢,加強茶文化研究,開展茶文化旅遊,促進雲南省旅遊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轉變觀念,發揮優勢,把握旅遊業發展新機遇 旅遊是人類文明的一種現象,現代旅遊既是經濟消費,更是文化消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遊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即由觀光為主到集觀光與休閑娛樂為—體文化的含量越來越高。這一深刻的變化,對旅遊的內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旅遊應運而生。人們開始重視文化旅遊,研究文化旅遊。 雲南文化,在中華文化中有其顯著的個性特徵。多年來雲南旅遊業蓬勃發展,成為旅遊人省,究其原因除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外,與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關系極大。當前,文化旅遊的發展是雲南旅遊業發展的一個新機遇。 茶文化是中華優秀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茶不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令人回味無窮、悠長深厚的大眾文化。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茶文化顯現出燦爛奪目的光彩。以茶作詩、以茶作畫,以茶歌舞,以茶會友,以茶健身、以茶休閑,已逐漸成為民眾崇尚之風。茶中有道,道就是飲茶修身,品茶養性,達到人格上的完善,實現天人合一的境界。和諧是茶文化的靈魂,在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茶文化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以茶產地尤其是名茶產地的山水景觀和人文景觀、茶文化的歷史遺痕和藝文韻跡、以茶樹和茶藝的地方特色、以茶製品的千姿百態為內容的旅遊,構成了茶文化旅遊。雲南是茶樹原產地,茶葉種植遍布全省15個州(市),ll0個縣(市、區),面積300萬畝,600萬農業人口種茶,涉茶人數上千萬,可謂「衣食百萬戶,惠及千萬人」的產業。茶文化旅遊的開展,作為茶文化的一種活動,將使茶文化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產業,對增加農民的收入,促進雲南茶產業的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抓住重點,突出特色,形成茶文化旅遊的新內容 雲南是世界聞名的普洱茶產地,普洱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茶文化資源得天獨厚、豐富多彩。根據雲南茶文化資源的實際,發展茶文化旅遊應該抓住重點,突出特色。 遺產文化。茶在雲南分布極廣,集中在滇西南,中心在瀾滄江中下游。滇西南茶區以昆明為中心,怒山、無量山、哀牢山三大山脈和怒江、瀾滄江、紅河三大水系由北向南呈扇形展開,這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山高霧大,適宜茶樹生長。在這塊沃土上,生長著幾十萬畝的千年野生古茶樹、過渡型古茶樹和栽培型古茶樹、古茶園,還有幾百萬畝現代茶園,它們是大自然和人類共同創造的財富,是寶貴的自然、文化遺產,是茶樹的基因庫,是茶文化的「博物館」。 中國茶文化的一個特點是名山名水多名茶,諸如廬山雲霧茶、恆山石廩茶、武夷山大紅袍、西湖龍井茶、黃山毛峰茶等。滇西南也不乏名山大川,也出好茶,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千家寨哀牢山上的野生古茶樹群落,鳳慶縣小灣香竹箐的千年古茶樹,雙江縣勐庫大雪山千年古茶樹群落,瀾滄拉枯族自治縣邦崴、景邁山的千年古茶樹、萬畝古茶園,勐海南糯山的千年古茶樹、古茶園,普洱茶聖地古六大茶山「山山有茶樹,處處有茶農」的盛況。這些都是雲南茶文化的物質形態,既是寶貴的自然、文化遺產,也是天然的旅遊景點。在這些地方開展茶文化旅遊,遊山玩水與晶茶休閑結合,既提升了雲南山水的經濟價值,又給人予獨特的享受。 遺跡文化。雲南茶文化底蘊深厚,茶文化遺跡異常豐富,保護和開發這些茶文化遺跡,可以讓茶文化旅遊充滿歷史文化的色彩。 一條從無量山脈的六大茶山起步,穿越滇、藏、川大三角地帶的原野叢林,以傳播普洱茶文化為特徵的茶馬大通道,古老而又神秘。這條上千年的古代茶馬大通道,可作為人們探險求奇旅遊的內容。 這條古代茶馬大通道上分布著燦若繁星的古村鎮,如易武,普洱、黑井、魯史、巍山、騰沖、田江、丙中洛、香格里拉等上百個古村鎮。這些古村鎮,有的已列入世界遺產,有的已列為歷史名城、名鎮,而有的至今還原生態地躺在古道深山。遺留在古城中的大量石碑、牌匾、寺廟等藝文韻跡是茶文化研究的源泉,可成為開展茶文化旅遊的重要內容。 飲茶文化。茶文化作為一種以物質為基礎的社會現象,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雲南茶區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加之縱橫交錯的江河,山脈的阻隔和分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原生態的茶文化。就茶飲文化來說,各民族異彩紛呈:布朗族飲用煮青竹茶,彝族、苗族喜歡飲用鹽巴茶,哈尼族勞動、待客用火罐茶、土鍋茶,拉祜族勞動時喜歡飲大鍋茶、在家喜歡飲烤茶,佤族待客用鐵板燒茶,傣族待客用竹簡茶。即使是同一民族,不同的地域還有不同的飲茶習俗。開發各民族飲茶文化,觀賞多姿多彩的民俗茶藝、民族服飾、茶歌茶舞,品嘗各具特色的茶點、茶萊,會給遊客無窮的樂趣,給旅遊以強勁的生機。 工藝文化。雲南茶山人民在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普洱茶特有的傳統生產工藝,至今仍有重要的技術和文化價值。 雲南茶葉的生產加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1300多年。千百年來,盡管社會形態、經濟制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傳統普洱茶的加工技術、生產工具,產品標准,甚至茶飲習俗,至今都還在延續。普洱茶這種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製作工藝,千姿百態的產品,充滿傳奇色彩的茶飲,對遊人充滿誘惑力、吸引力。開發普洱茶的工藝文化旅遊,讓遊客到古茶山採茶、用傳統工藝制茶。在古茶序品茶、以各種民俗飲茶、會給予遊客新鮮,休閑的愉悅。 信仰文化。根據有關專家考證,我國以茶祭祀始於兩晉以後,這是一種信仰文化。在人類發展史上,相信人與動物、植物或其他物件有親緣關系的信仰觀和物崇拜,對茶信仰文化的出現產生過重要影響.人們對茶葉利益的追求導致對茶樹的崇拜,又發展為對茶王樹的崇拜,從而將崇拜推向新的高度和境界。茶崇拜、茶信仰文化是雲南省茶文化的一大特色。 深化認識,統籌規劃,積極發展茶文化旅遊 茶文化旅遊既是一種文化活動,又是一種經濟現象。開展茶文化旅遊,有利於弘揚中華文明,傳播先進文化,建設民族文化大省,可使山區人民脫貧,使農村經濟發展。茶文化旅遊是建設民族文化、發展綠色經濟的一個較好的結合點,是雲南省茶產業和旅遊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全局性的工程。最近,省政府確定了加快茶葉發展的目標,提出把茶葉培育成繼「雲煙」、「雲花」之後的又—個重要品牌,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知名晶牌。有關部門應當圍繞這一目標,明確茶文化旅遊發展思路,作出規劃。 開展雲南茶文化旅遊,在內容上要突出特異性,做到「稀、奇、古、怪」。「稀」就是打好普洱茶這張稀有牌,把它作為雲南茶文化旅遊的大名片,圍繞普洱茶、滇紅茶和下關沱茶為主導的三大品牌來經營:「奇」就是宣傳普洱茶奇特的口味、奇特的功效;「古」就是讓遊人觀看古茶樹、古茶鎮、古茶道等古遺跡,體味古茶文化的無窮余韻:「怪」就是讓遊人參與到茶事中,做採茶人、當制茶工,享受雲南「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樂趣。 茶文化旅遊景觀的建設可以按「點、線,面」的布局進行設計。「點」是以昆明為中心,沿昆曼和滇緬公路上的城市來布局茶館文化景點。茶館(茶樓、茶坊等)文化在我國已有上千年歷史,茶館既是茶文化的重要形式,又是經濟、貿易洽談的好去處,是具有特色的娛樂場所,也是茶文化旅遊的重要景觀。當前,昆明等城市茶館很多,但內容單一,缺乏文化含量,缺乏有影響力的社團開展大型的茶事活動。為此,應在昆明建設一個規模大、檔次高、功能全,輻射廣、帶動力強,集文化、商貿、旅遊為一體的「雲南茶文化大觀園」,其他城市也應布局茶館文化景點,使我省的城市旅遊與茶文化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城市的旅遊價值,使城市的形象增添文化色彩。「線」是以滇藏茶馬古道和瀾滄江為主線,開辟茶文化走廊,開展茶文化旅遊。「面」是設4個旅遊景區:即以古茶山、古茶鎮、傳統七子餅茶加工為內容的古六大茶山旅遊景區:以古茶山、茶科所、勐海茶廠為內容的旅遊景區;以滇紅茶、古茶樹、風慶茶廠為內容的旅遊景區:以古茶樹、現代萬畝茶園、普洱茶廠為內容的旅遊景區,在這些景區建設一批茶文化生態休閑景點。在茶文化旅遊景點的建設中,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的統一,文化旅遊和觀光旅遊的統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貳』 正宗的西湖龍井的產地是哪些地方
正宗西湖龍井產抄區主要有三大塊襲:獅峰產區、梅家塢產區、龍塢產區。
獅峰山坐落於美麗的杭州西子湖畔群山之中,山上林木蔥蘢,雲霧繚繞,土層深厚,氣候溫和,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著享譽世界的獅峰龍井茶,歷史上有清帝乾隆獅峰山下,封御龍井茶的動人傳說(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被封為御茶)。
梅家塢地處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西部腹地,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村,是西湖龍井茶一級保護區和主產地之一,也是杭州城郊最富茶鄉特色的農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閑觀光旅遊區,山水情和人世情完美結合給梅家塢西湖龍井茶增添了濃厚的休閑生活氣息。
杭州市西湖區龍塢鎮,享有「萬擔茶鄉」的榮稱,擁有良種茶園74公頃,是西湖龍井茶最大的主產區。
龍塢鎮龍門坎村的茶園分布在杭州西郊第一高峰午潮山周邊。午潮山南面錢塘江,西接天目山,東鄰西溪濕地,中擁寧靜秀雅的白龍潭山水,茶樹生長的小氣候極佳;更難得的是茶園廣袤,車馬不至,遠離污染。隨著炒制技術的日益精進,龍門坎村出產的西湖龍井逐漸成為優質西湖龍井的新代表。由此,龍塢產區被中國茶葉博物館定為館藏標准西湖龍井的定點原料基地。
『叄』 杭州西湖博覽會的重開對杭州旅遊及城市發展有哪些影響
西湖得天獨厚的優勢使杭州成為發揮會展業的風水寶地。新世紀恢復舉辦西湖博覽會的主要作用:一是以西湖博覽會為載體,最大限度地利用杭州的自然、歷史和人文資源,發展會展經濟和商務旅遊,促進旅遊業和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促進杭州旅遊業產業結構的多樣化、高級化。二是以會展業為龍頭,造就新的企業群體,帶動相關產業,包括經濟、貿易、文化、旅遊、科技等產業的發展。三是以舉辦西湖博覽會為契機,塑造城市品牌,展示一流的城市形象。四是以西博會形成的集聚和輻射效應,發展注意力經濟,架起杭州與世界進行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橋梁。五是以西湖博覽會為抓手,振奮精神,凝聚人心,提高市民文明素質。
(一)城市形象大展示
1、展示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和西博品牌。西博會期間中外媒體聚焦杭州,以空前的力度和聲勢宣傳杭州、宣傳西博會。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日報等中央新聞媒體,美國、法國、紐西蘭、日本等境外媒體,兄弟省市上百家媒體濃墨重彩報道西博會。新聞媒體的大篇幅、多容量、高密度宣傳報道向全國和世界展示了杭州的整體形象,進一步打響了「西博」品牌。
由杭州電視台綜合頻道與中央電視台攜手合作推出的「億萬雙眼睛看西博」,在央視主要頻道的各主要新聞欄目中,高密度報道了第六屆西博會;由西博辦、團市委、杭州日報組織的「西博大使在行動」,足跡涉及10多個國內城市和英國、比利時、德國、西班牙、新加坡、法國等許多國家和地區;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外事辦公室、杭州市旅遊委員會、杭州廣播電視集團、浙大人文學院等共同主辦的「德國攝影家看杭州」是 2004年杭州對外宣傳的重大活動之一,提高杭州城市藝術品位,進一步提升杭州的國際知名度;77個境外主流媒體132名記者參加的「博覽杭州-文博之旅」大型涉外采訪活動,由杭報集團組織的「天下西湖聚西博」、「五十六朵金花聚西博」,以及杭州市廣電集團組織的西博海外宣傳推介等宣傳活動,提高了城市的美譽度。
杭州市先後組團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烏魯木齊、蘭州、香港、澳門等地召開西湖博覽會新聞發布會。2003年在上海舉辦的「宣傳杭州、接軌上海」系列推廣活動是市委市政府在上海舉辦,規模最大的城市整體形象推廣活動。杭州市政府以西湖博覽會新聞發布會為切入口,舉辦一系列城市形象推廣活動,主要包括西博會新聞發布會,上海、杭州兩市簽訂合作協議,上海—杭州工作交流座談會,杭州商務環境說明會,杭州民營企業與跨國公司合作交流會,「新西湖、新杭州、新天堂」杭州旅遊上海展示月、上海「杭菜」美食周活動,杭州市名優農產品推介暨農業招商座談會,「『天堂』—杭州時裝秀」杭州女裝專題推廣活動,「映日荷花別樣紅」杭州越劇專場文藝演出等10個專項活動,各區、縣(市)結合各自特點也推出19項特色活動,在上海掀起了一股持續的「杭州熱」,杭州城市品牌得到了全面展示,「新西湖、新杭州、新天堂」的形象得到全面提升,加深了上海各界對杭州的認識和了解,加快了杭州與上海接軌的步伐,推進了與上海全方位的合作,並為杭州企業拓展市場創造條件。通過宣傳推介活動,兩市企業共簽訂了17個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總投資達18.48億元,引進內資17.43億元。杭州民營企業與跨國公司完成合作項目簽約10項,總投資3.3億美元,合同外資1.7億美元。杭州市名優農產品推介暨農業招商方面共簽訂15個購銷協議,協議資金達2.35億元。各區、縣(市)組織的活動協議引進內資34.09億元,引進外資3.78億美元。
2、展示了城市環境。圍繞辦好西博會,杭州市加大了創建文明城市工作以及環境建設的力度,「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積極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深入開展「藍天,碧水、綠色,清靜」活動,先後進行了西湖南線改造、西湖西進及楊公堤改造、北山街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的修繕,提高了城幣的景觀質量和生態環境質量。
3、展示了城市特色。西湖作為龍井茶的發源地,茶博覽會向世人展示了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絲綢文化節宣告絲綢之府正為振興絲綢產業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工藝美術展展示大師藝術精華和植根於杭州市民中的藝術追求;杭幫菜在中國美食節上躋身於中國新菜系行列,顯示了杭州這座優秀旅遊城市的無限魅力;國外民間藝術團體參與的西湖狂歡節和絢麗多彩的煙花大會,更體觀了杭州人民的熱情、開放和友好。
4、展示了杭州人民熱愛家鄉的激情。群眾積極響應「做文明市民、建美好家園、迎西博盛會」的倡議,萬眾一心當好西博會的東道主,西博會志願者熱情友好地迎接每一位中外來賓。西博會是杭州市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抓手。
從2000年西湖博覽會開始,由共青團杭州市委組織的杭州市首支西博會志願者隊伍建立,招募了萬余名志願者,為西博會組委會及39個展項的近200種服務崗位服務,服務內容涉及到翻譯、禮儀、會務、秩序維護、保潔、布展、宣傳、講解、義賣、志願司機、環保、應急等15個方面。至2004年,以「小紅帽、紅馬褂」為標志的西博會志願者人數已從初期的一萬餘人發展到三萬七千餘人。五年以來,志願者們為200多萬人次提供了文明優質的公益服務,服務總時數達200萬小時以上。西博會志願者行動既為西博會各項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拾遺補缺、緊急支援的作用,又營造了全民關心、參與、支持西博會的濃厚氛圍,弘揚了文明進步的新風尚,成為西博會成功舉辦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打響了杭州市志願者在全市乃至全國的品牌,也推動了杭州志願服務工作的項目化和社會化發展。
(二)名人雅士聚西湖
自2000年恢復舉辦西博會以來,「精製和諧、大氣開放」的新杭州、新西湖吸引了政界、文化界及駐華外交機構的貴賓、友好城市的市長、港澳台知名人士、國內外著名企業的名流紛至沓來。
自西博會重出江湖以來,歷屆西博會既是西湖的盛會,也是名人的聚會。在西博會期間與西湖相聚的名人相當多。2000年西湖博覽會恢復舉辦之際,喬石為西博會題詞「名城博採綉湖攬勝」,陳慕華題詞「西湖明珠,馳名世界」,鄒家華題詞「西湖博覽華夏情,天堂錦綉江南景」,汪道涵題詞「百花爭放,優勢是求」,薛駒題詞「西湖博覽再放異彩,百舸爭流共創新篇」,邵華澤題寫「聚會西湖」,高占祥題寫「攬西湖之勝,聚天堂之寶」,葉如棠題寫「西湖博覽匯精品,天堂盛會迎嘉賓」,金庸先生題寫「千年盛會聚嘉賓,西湖博覽匯精品」,陳香梅女士題寫「樂在杭州,創業也在杭州」。張德江在2000西博會總結上批示「《中國杭州——2000西博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績可賀,經驗可貴。希望杭州市委、市政府再接再厲,把西博會辦成浙江的名牌,中國的名牌」。
錢其琛同志一直密切關注杭州、關注西博會的每一步成長。他在考察杭州時指出,浙江的旅遊業必須積極開拓新的領域,加大新產品開發和宣傳促銷力度,通過舉辦博覽會、交易會等形式,發展會展旅遊、商務旅遊等特色旅遊是可行的辦法。2000年10月20日晚,在時隔71個春秋之後,由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錢其琛宣布了西湖博覽會開幕。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同志,對杭州人民懷有深厚感情,應邀來杭出席了四屆西博會有關的活動,每次前來必親臨開幕式現場,參觀西博會部分展覽。2000年西博會期間,參觀在浙江展覽館舉行的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和杭州文物精品展。喬石同志對這兩個展覽很感興趣,興致勃勃地一邊聽取展館工作人員的介紹,一邊觀看展品,並與工藝大師們親切交談。他稱贊展覽的展品薈萃了獨具匠心的民間工藝品和歷代文物精品,充分展示了杭州歷史古都的文化內涵和大師們巧奪天工的技藝。他還勉勵大師們繼續創作出具有藝術價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國寶級工藝美術珍品。
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先生2002年應杭州市人民政府的邀請,專程來杭參加西博會。他分別參觀煙花大會、舉行專題演講、出席女裝展覽,並觀看了國際女裝展的杭派女裝表演,對杭派女裝表示稱贊。與十多年前他曾經到過的杭州相比,城市的飛快發展讓他驚嘆,他感嘆道,在西方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是以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為主,然而現在看來,它已經具有了相當的技術含量。杭州,正在古老文化的基礎上,建設一個新杭州,發展新經濟,他希望自己能夠為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友好合作出力。
聯合國人居中心執行主任安娜•蒂鮑尤卡女士,在2000年西博會期間參加「伊斯坦布爾+5」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籌委會議。安娜參觀了杭州不同收入階層的家庭,認為杭州市政府在改善市民居住條件上,作了很大努力,並非常贊同「住在杭州」的口號,說「我自己都非常喜歡搬到杭州來住」 ,還說:「杭州舉辦西湖博覽會的目的之一就是把自己推銷給世界。這是一個美麗的、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充滿潛力的城市。我希望杭州能變成東方的日內瓦。」
(三)經貿活動大舞台
西湖博覽會以「政府搭台,企業唱戲」,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經貿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經杭州市統計局綜合測算,西湖博覽會拉動杭州市經濟增長每年平均在0.6%左右,創造增加值超過10億元人民幣,與我國北京等會展業發達城市的GDP增長幅度相當。
西湖博覽會帶動展覽、廣告行業的發展。許多展覽、廣告設計和裝飾公司因西博會的舉辦而獲得了商機,商場,超市.賓館、飯店.旅行社等服務業的營業收入全面攀升,成了杭州商貿旅遊業的「黃金月」,成為繼全年三個「黃金周」以後的又一個營業高峰期。西博會期間杭州的民航,鐵路、公路,水路客運票款收入同比大幅增長,相當於這些行業的企業一年中做了五個季度的生意,郵電、通訊業的業務量大大增加。西博會的文化、教育項目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消費市場的繁榮。西博會的網路峰會、光電會議、中葯論壇、創業論壇等會議,為杭州市「兩港三區」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內洽會發布高新技術成果,實現合作項目的簽訂。
(四)杭州文化大博覽
西博會依託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努力豐富項目活動的文化內涵,展示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蘊。
1、文化活動精彩紛呈。西博會是文化的傳播器,氣勢磅礴的開幕式,熱情奔放的狂歡節,燦爛多姿的煙花大會,國際民間藝術節、狂歡節和新劇節目匯演等一台台文化大餐,吸引了眾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到杭州共度盛會,共享歡樂。
2、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西博會充分展示了歷史文脈的相承關系。絲綢文化展示會的旗袍展示,中國四大名綉現場表演等活動,絲綢服飾博覽會的「理念與產品展示設計」、潮流廣場等活動,集郵展上推出的杭州和西博會專題郵品濃縮了城市的精華;美食節上的全國數百款小吃展示了精彩絕倫的中華餐飲文化;西泠橋上的《東方絲國》傳遞了東方人對絲綢文化和現代時尚的理解;友城展薈萃了各國的民俗特色商品,盡顯異國風情。
3、提供新思想、新觀念碰撞、研討與交流的平台。在醫葯論壇上,世界衛生組織代表與各國官員和專家共同探討加快中葯生產現代化和中葯標准化的步伐,促進世界了解中葯,讓中葯走向世界。以「鼓勵學子創業,發展高新產業」為主題的天堂矽谷國際創業論壇,為莘莘學子提供了高新技術領域創業的機會,在有市場前景的項目和風險投資機構之間建立了橋梁和紐帶。
(五)創新杭州旅遊業態
西湖博覽會創新杭州旅遊業態,加快了杭州旅遊業態的升級。加快從觀光游「一枝獨秀」向觀光、會展、休閑游「三位一體」轉變。
新西湖的深厚文化內涵,新西博的精彩紛呈場面,構成了金秋十月杭州旅遊的巨大亮點。西博會已不僅僅是項會展節慶活動,還成為特殊的旅遊品牌一一西博之旅,豐富的會展項目和杭州的旅遊景點結合,被包裝成特色鮮明的旅遊產品、線路推向市場。36條基本觀光旅遊線路與西博會項目經過組合,形成了上百條旅遊線路。如西湖新景游推出了「雷峰塔—萬松書院—胡雪岩故居—吳山城隍閣—清河坊古街—西博項目」的游線;文博之旅將杭州市的博物館資源串聯起來,推出了「中國茶葉博物館—胡雪岩故居—胡慶余堂中葯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西博項目」的組合。
2003年,以「游新西湖,觀西博會,品杭幫菜」為主題的「西博之旅」,十萬名中外遊客暢游新西湖,參加了西博會專題游、新西湖休閑游、江南風情游、浪漫新天堂游、散客自助游。
2004年推出了「休閑之旅——西博之旅」,「海外旅行商看杭州」、「國外遊客看杭州」和「珠三角遊客看杭州」活動。2004年3月,杭州與日本開通直航航班,為日本遊客來杭參加西博會各項節慶活動創造了條件,日本遊客赴杭州旅遊客觀環境明顯改善,市旅委與日航和全日空公司聯合推出了「日本人游杭州」好客節活動,成立日本市場旅行社聯合體,積極組織各國際旅行社宣傳推廣「西博之旅」,為日本人游杭州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於西博會開幕式和煙花大會特別受日本遊客的歡迎,據不完全統計,僅參加西博會開幕式和煙花大會的日本遊客就有30多個團500多人次,不包括散客和小型旅遊團。3000多日本遊客參加了「好客節」活動。作為「好客節」活動的重頭戲「跟隨『女子12樂坊』來杭州」和「西湖徒步大會」兩大活動中,約1000名日本遊客參加11月20日晚在浙江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美麗西湖——女子十二樂坊專場演奏會」。約300名日本遊客參加11月27日舉行的西湖徒步旅遊大會。2004年參加「西博之旅」專題旅遊的國內外遊客達16.1萬人次,其中國際旅遊者2.4萬人次,國內旅遊者13.7萬人次。包機9架次,專列19列。其中,杭州大廈旅行社自7、8月首發「西博會探班團」以來,累計組織西博會專列8列,包機5架,接待旅遊者達17600人次。
『肆』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的人文歷史
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西湖葑灘嚴重。余畝湖面被占為田盪(合約0.29平方千米)3120餘畝湖面淤塞成淺沙灘(合約2.08平方千米)。
民國元年(1912年),浙江軍政府政事部主持拆除錢塘門至涌金門城牆和旗營城垣,辟新市場,沿湖築湖濱路,離湖20米處設欄,內雜蒔花木,稱湖濱公園。
民國十七年(1928年),浙江省政府在第三公園碼頭建立陳英士銅像;次年,國民黨浙江省黨部於第二碼頭建「北伐陣亡將士紀念塔」。
民國十九年(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在長生路之北至錢塘門頭,用浚湖之泥填為平地,約21畝余,辟為第六公園。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杭州市政府開始在第五公園碼頭,籌建八十八師「淞滬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
2002年開始,杭州實行環湖公園景點免費開放。
(4)西湖風景名勝區力促茶文化旅遊發展擴展閱讀
杭州西湖主要景點:
1,斷橋
西湖斷橋位於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經建成,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斷橋之名得於唐朝。
2,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於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謚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所以命名為「皇妃塔」。後來,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漸被人們稱為「雷峰塔」。
『伍』 歷史文化名城之杭州有哪些歷史名勝古跡
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兩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湘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七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廬瑤琳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個、國家級博物館9個。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遊景區、景點120餘處。
著名的旅遊勝地有瑤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廟、三潭映月、蘇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靈隱寺、跨湖橋遺址等。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截至2015年,杭州下轄9個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1659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70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901.8萬人,城鎮化率75.3%。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陸』 茶文化旅遊公司怎麼做才能有創意
一、茶文化和旅遊的基本含義
茶文化是一定時期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它以茶這種實物為載體來傳播與茶有關的各種文化,因此茶文化有著非常廣闊的內容,它涵蓋了多個學科與行業,如文化藝術、醫學保健、科技教育、經濟貿易、歷史考古、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具體內容包括:茶與詩詞、茶與歌舞、茶與禪教、茶藝表演、茶與婚禮、茶事掌故、茶與楹聯、茶與諺語、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祭祀、飲茶習俗、陶瓷茶具、茶館茶樓、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方面。茶與各種形式的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內涵豐富的中國茶文化,當代茶文化精神講求人與自然的親和、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統一。旅遊即旅行游覽活動,泛指為旅客提供休閑設施與服務的產業,涉及到政經史地法等各個社會領域。一般而言,旅遊具有觀光和游歷兩個不同的層次,前者歷時短,體驗較淺;後者歷時長,注重精神層面的人生體驗;旅遊既能鍛煉人的身體,又能陶冶情操,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體味生活的本來面目,平時不易得到的快樂通過旅遊得到充分的釋懷,並成為一生永久而美好難忘的記憶。休閑生態旅遊成了當今人們外出旅遊的趨勢與方向。現代的旅遊方式已不同於古代文人的遊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學考察,「求新、求知、求樂」是旅遊者普遍的心理需求,它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中一種不斷發展的生活方式。
二、旅遊經濟與茶文化的契合點
旅遊通常衍生游樂活動、餐飲及購物等幾個環節,與茶文化有很好的契合度。首先,現在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的體驗式旅遊倍受推崇,既娛樂身心又增長見識,而茶道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中遊客能品茗香茶並欣賞不同風格的茶藝表演,能給遊客帶來更好的休閑生活體驗。中國各地現有20多種形式的茶道表演或茶禮表演,各具地方及民族色彩,且朝著藝術化的、故事化、規范化發展,如浙江的龍井茶禮、湖南擂茶表演、江西的禪茶、廣東福建的功夫茶、雲南的三道茶、陝西的唐代宮廷茶道等。茶藝表演集中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茶文化內涵,將民俗、民風、詩詞歌舞、書法繪畫、壺藝、茶藝等融為一體,吸引著海內外遊客的目光。其次,餐飲是旅遊的重要環節。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茶食品也有很長的歷史和經驗。各地茶葉做的飯菜已超過100種。而茶膳以清淡、爽口、開胃為特色,並配以多種罐裝茶飲料和熱飲清茶,非常適應各種年齡段遊客的需要。比較有名的有:杭州特色的龍井蝦仁、雙龍戲珠;北京特色的純芽龍須、銀針慶有餘、茶餃;台灣特色碧螺春筍、綠茶白蓮、香片淋餅等。茶餐廳在廣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成為中式餐廳的重要補充。茶膳的基本形式有早茶、套餐、家常菜飯、特色茶宴(婚禮及生日茶宴等),備受各階層人士的青睞。遊客在旅遊的過程中通常需要購買一些紀念品及地方特產。有茶文化要素的特色商品是遊客喜歡購買的商品之一。在茶文化旅遊景點除了可購買傳統茶葉、茶具產品和一般旅遊茶產品之外,新型茶葉商品如茶餅、茶糖、保健功能茶、減肥茶、茶類字畫等也拓展了茶文化商品的名單。
三、江西風景名勝與所產名茶的現狀
江西有句俗語「贛鄱綠寶石,高山出好茶」,名山深處有名茶,下面以江西公認的名山名茶舉例說明:
1.廬山雲霧茶:產於江西省廬山坡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漢陽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廬山年平均溫度12℃,年降雨量2500毫米,年霧日期260天。山高林密,泉水泛流,土壤腐殖質層深厚,有機質含量極為豐富,茶生其間得天獨厚。朱德有詩贊曰:「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鮮葉於5月初採摘,以一芽一葉初展為標准。經攤放、殺青、輕揉、理條整形、提毫乾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形如石松,緊結圓直,綠潤多毫;湯色碧亮,香高味濃,鮮甘耐泡;葉底嫩綠,從容舒展。廬山是中國5A景區,年遊客逾千萬人次、旅遊收入近百億元,廬山雲霧茶的種植面積廬山區達1萬畝,產量200噸。浙江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做出這樣的評估:「廬山雲霧茶品牌價值為10.99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旅遊聖地給名茶帶來的附加價值可見一斑。
2.井岡翠綠:井岡翠綠是新創名茶,產於中國革命聖地井岡山,1983年被評為江西省八大名茶之一。井岡山地處江西省西南部,位於湖南和江西省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東連江西泰和、遂川兩縣,南鄰湖南炎陵縣,西靠湖南茶陵縣,北接江西永新縣。井岡山最高峰海拔2120米,風景秀麗,林木繁茂,有高山幽壑,飛瀑深澗,岩洞雲海之景,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井岡翠綠茶,產於海拔千米的井岡山風景區內的茨坪花果山茶園。這里一年四季雲霧飄繞,空氣濕度大,日照光度短,適宜於茶樹好濕喜陰的特點,因而生產的茶葉葉片肥壯,柔軟細嫩,全年產茶葉50多萬斤。茶葉已成為井岡山的一項可觀的經濟收入,同時井岡山景區年遊客接待量在2008年即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收入60億元。
3.遂川狗牯腦:產於江西遂川縣湯湖鄉狗牯腦山,該山矗立於羅霄山脈南麓支系,坐南朝北,山南為五指峰,北有老虎岩,東北面5公里有著名的湯湖溫泉,地理環境優美。狗牯腦茶始創於清嘉慶年間,已有近200年歷史,曾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隨著黃金假日生態游的興起,狗牯腦山景區接待茶山遊客有近八千人的規模,在旅遊經濟的帶動下,遂川縣現有茶園面積13萬畝,年產量2000噸,產值近3億元。
4.婺源茗眉:產於江西省婺源縣,位於贛東北山區,與浙、皖接壤,1958年創制。茶區地勢高峻,峰巒起伏,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石耳山和鄣公山,星江河貫穿縣內,年平均溫度16℃至17℃,年降雨量1700毫米至2000毫米,雲山霧海,四季不絕,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宜於茶樹生長。婺源縣位於江西東北部,與安徽省、浙江省交界,作為江西近年興起的生態旅遊聖地,2011年遊客數量突破6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8.9億元,同時全縣的茶園面積16.4萬畝,年產5500噸,出口5000噸,創匯1200萬美元。由此可知,旅遊經濟的繁榮推動了茶產業的發展,與茶文化的發揚是一種良性互動的關系,旅遊經濟對茶文化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
四、江西茶文化旅遊的現狀及特點
江西是著名的茶鄉,如何將旅遊經濟與茶文化有機聯系在一起,使旅遊產業獲得持續的發展是我們要重點分析討論的問題,目前江西茶文化旅遊的現狀及特點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前景看好與茶文化底蘊低共存說起「茶旅遊」,許多家庭都很感興趣,由於其獨特的旅遊形式頗受大眾歡迎,市場前景看好。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茶旅遊」實質上僅停留在茶的外在物質形態,對於其內涵部分也就是精神形態方面則很難觸及。現今高度競爭的社會,養成了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加上旅遊團為考慮自身的經濟效益,旅遊活動往往行程安排很緊,沒有時間安排大家靜下心來,泡茶品茶,更別說觀賞茶藝表演了。而真正的茶文化旅遊一定要挖掘茶文化的深厚內涵,根據各景區特點設計不同茶事旅遊產品,形成多層次消費,培育一批高品位的茶文化愛好者,帶動更多的人了解喜愛茶文化,以此推動「茶旅遊」的發展。婺源是江西省近年興起的旅遊熱點地區。2007年11月成立了江西婺源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8849萬元。公司現有江灣、大鄣山卧龍谷、靈岩洞、李坑、曉起、思溪延村、彩虹橋、文公山、汪口、江嶺、石城、百柱宗祠等12個精品景區,其中國家4A級旅遊區六個,涵蓋了婺源古村文化、田園風光和茶園風情旅遊資源之精華。婺源縣努力打造「中國最美鄉村」品牌,帶動了全縣旅遊快速發展。但對於大多數遊客而言,茶園風情游僅限於在茶園觀光、採摘茶葉、呼吸新鮮空氣、喝茶品茗、購買茶葉做紀念品的階段,停留在泛茶文化的淺層次。因此茶文化游在婺源起點低,規模小,設施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遊客來婺源以觀光為主,婺源的景點門票收入是旅遊收入的主要來源。由於婺源的茶旅遊產品不夠豐富,且缺乏茶文化的挖掘宣傳,再加上茶旅遊產品設計的單調,使得遊客通常逗留天數為1.1天,難以發揮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專業化公司較少,品牌意識有待加強茶文化旅遊僅是旅遊公司的小眾產品。雖然茶文化被大眾所熟知,但是與茶文化相關的旅遊線路卻知名度不高。杭州的「西湖龍井」茶很多旅遊者耳熟能詳,卻對與「西湖龍井」相關的旅遊產品知之甚少。國內的茶文化旅遊市場不但產品稀少而且形式單一,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滯後,還沒有打造出一條與茶文化相關的旅遊產業鏈條。江西茶文化旅遊尚處於初級階段,近年來雖然發展較快,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旅遊產品較少,產業規模較小,知名度不高。現在開展茶文化旅遊項目的地區主要在較大的產茶區,這些地區雖然茶產業的規模較大,但是與茶相關的旅遊產業規模卻相對較小,沒有形成專門開展茶文化旅遊的大型旅遊景區和旅遊公司。
(三)茶文化游重「茶」輕「旅」,重「物質財富」輕「文化價值」我國的茶產業發展和旅遊產業發展模式大多以經濟利益為導向,政府也以GDP數量的高低作為官員績效考核標准。茶文化旅遊市場需要長時間的培育,周期長見效慢,短期內對當地的經濟提升作用不明顯,因此導致各個層面都十分重視茶產業發展,忽視了與茶文化有關的旅遊項目的挖掘。江西省茶文化旅遊是在茶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由於與茶文化有關的消費休閑項目不多,導致以茶為主的旅遊收入趕不上茶產業經濟收入高,所以茶文化旅遊一直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將「茶文化」的豐富內涵植入到旅遊項目中,從物質層面的消費轉向到精神層面的消費,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五、關於發展江西茶文化旅遊的思考
江西省茶文化旅遊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在行業發展態勢上都處於起步階段。我國許多產茶省的茶文化旅遊,都把茶文化旅遊納入了重點發展項目。世界上許多產茶國,如日本、韓國、斯里蘭卡等國家開展了茶文化旅遊項目,並取得許多成功經驗。茶文化旅遊是深受歡迎的專項旅遊,包括生態旅遊、文化旅遊、名勝旅遊等諸多內容。借鑒中外成功的經驗,江西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發展茶文化旅遊產業。
(一)通過節會旅遊帶動茶文化旅遊發展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茶文化會展活動,「以茶促旅,以旅促茶」,帶動茶文化旅遊的發展。如「中國茶葉之鄉」江西婺源於2008年5月28至30日舉辦2008「婺源茶文化節」,搭建茶業科研信息交流平台,展示婺源茶產業發展成就,打造「婺源綠茶」品牌,開拓茶葉銷售市場。江西省的茶資源十分豐富,且茶園大多位於自然環境優美的風景名勝之處,將自然資源優勢與相關的文化(詩歌,神話、典故等)有機結合,正可滿足都市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體驗的需求。茶文化旅遊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如游覽茶山、考察茶園、參觀茶建築,觀賞茶俗、學習茶藝、品嘗和購買名茶,欣賞茶歌、茶舞、茶戲,以及與茶相關的名勝、名人和文化事項。通過做大做強某一地區的茶旅遊品牌形象,給全省產茶區旅遊帶來示範和引領效應。通過市場及遊客的培育,使「茶節」的參與者從簡單的遊客變為對茶文化感興趣的有心人。
(二)大力開發包含茶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目前中國各產茶區以茶為主的旅遊產品開發不夠,各地可以因地制宜的發展以欣賞、參與特色茶俗為主題的茶俗風情游。除了名茶文化游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山茶文化游也十分受歡迎。以南昌為例:南昌市正在打造「中國水都」,給茶文化旅遊發展帶來極好的契機。「中國水都」既應是自然水系之都,又要是人文生態之都。茶和水關系密切,茶文化與水文化和諧相融。南昌市「洪崖丹井」景點有唐代「茶聖」陸羽評定的「天下第八泉」,紅谷灘新區又有泊園老茶館等裝修典雅、文化內涵深厚的茶藝館,鳳凰溝景區還有萬畝茶園。通過深度挖掘茶文化與山水的特色,開發適合廣大人群的旅遊特色產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可以利用和宣傳茶的葯用價值及保健功能。茶葉內含成分豐富,有多種已被證明對人體有明顯的保健和葯用價值的化學成份。它具有提神、健胃、幫助消化、減肥、美容等功效。通過樹立「生態茶」、「放心茶」的良好形象,將生態游與茶文化之旅有機結合,使遊客切身體會到茶的價值並產生認同感。根據茶文化的特徵,可以設計各類茶文化旅遊主題,如「茶文化美食」主題,舉辦茶宴(茶點)品嘗節,推出一批茶餐飲特色宴會、菜餚和茶點,吸引遊客到茶餐飲特色店用餐消費;「茶藝交流」主題,舉行中外茶藝交流活動,為海內外茶藝愛好者提供茶藝交流的平台;「茶文化體驗」主題,向中外遊客介紹、展示、品鑒包括採摘、炒制在內的中國茶藝文化;「茶文化專題游」主題,設計茶文化特色旅遊線路,如茶文化尋蹤游、茶道尋源游、茶文化工業游、都市茶館游、農家茶館游等系列茶文化旅遊線路。通過這些主題的設立,使遊客在這其中逐步理解當地茶文化的內涵,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從政策層面支持茶文化旅遊項目的建設茶文化旅遊項目帶有很強的綜合性,既具有文化產業性質,又具有生態建設性質,還具有文化創意性質。其多種屬性都是當前政府倡導和支持的產業發展類型,應該給予政策層面和經濟方面的大力支持。要把茶文化旅遊列入地方可持續生態發展和經濟轉型提升的項目,作為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的項目,在計劃立項、用地審批、土地佔補平衡、信貸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現在,江西省泊園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規劃投入巨資在南昌建設「江西茶文化博物館」、「江西茶文化博覽園」和「茶文化精品一條街」,並且以朱權墓區為依託開發「皇茶」和古琴文化景區。這一項目,得到中國民俗學會茶藝研究專業委員會、江西省民俗與文化遺產學會、江西茶業聯合會、南昌市文化產業協會的大力支持,該項目正在論證和規劃階段。項目建成後,將形成「一館、一園、一街、一景區」的茶文化旅遊龍頭基地,並與南昌茶館、茶葉市場、鳳凰溝景區、江南茶倉等形成一條旅遊熱線,進而推動南昌市旅遊的整體發展。
(四)加強茶文化旅遊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在全省已有的旅遊管理專業中,開設茶文化課程。通過培訓班、研討會、遠程教育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在職人員從事茶文化旅遊基本知識與技能教育的培訓。同時在現有的茶學、茶文化和茶藝專業中開設茶文化旅遊課程,讓學員充分了解和掌握旅遊的相關知識與服務特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幾乎所有大專院校都沒有茶文化專業,調查結果表明,較高素質的茶文化專業人才相當缺乏。目前從當地經濟發展需要和社會的需求出發,為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許多高校開設了茶文化專業。多層次辦學體現在既有普通高校教育系列又要有高職層次的應用型人才。辦學的主要思路是:①確立「面向旅遊業,做大茶文章」的辦學定位。根據茶文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對該專業的建設是以強化專業技能教育為導向,各科教學以實踐技能為主體的辦學路徑。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注重實踐技能操作和一技之長相結合的綜合能力培養,在課時分配上加大技能操作課時的比重,力求在實踐教學環節改革上創新。③以地方對茶文化人才的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相關人才動向的社會調查,致力於茶文化優秀特色人才的培養,使茶文化專業的教育目標與社會需求相一致。④加大茶葉審評、茶葉製作、茶葉沖泡、古箏、音樂、茶文化表演等課程課時的比重。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茶葉基礎知識,而且要會識別各種茶葉,會動手製作各種茶葉,會表演各種茶葉沖泡技藝,會管理茶館、茶樓,使學生既具有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又具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力。⑤進行茶文化教學方法實效與示範成果推廣。
(五)加強省內茶景區與省外景區的合作長三角、珠三角都是江西主要的旅遊目標客戶。這幾大城市群本身都是都市旅遊型的城市,江西高品位的「綠色」旅遊對這些遊客極具滲透力。江西旅遊產業必須善於造勢,善於抓住機遇,早日參與滬、蘇、浙的旅遊經濟區域網路,並且打通與粵、港、澳旅遊組織的關系。我們既要目光向內,發掘潛能,矢志不渝地做強綠色旅遊,打響江西茶文化旅遊品牌;又要針對周邊不同狀況,善於抓住不同的市場機遇,打破地域界限,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旅遊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六、總結
作為中國長三角的後花園,文化及歷史底蘊深遠的贛鄱大地,茶文化在江西默默地傳播了千年。「寒夜客耒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新世紀應有的思維,傳統茶產業及茶文化應通過與旅遊產業經濟的緊密合作,實現茶文化的弘揚及旅遊業的和諧發展。
『柒』 杭州發展茶文化旅遊的開發策略
旅遊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 黃金產業」,是杭州的比較優勢的核心競爭力,是現代服
務業的龍頭產業,是杭州人民的「搖錢樹」,杭州城市的「金名片」,科學發展的「發動機」。(6) 浙江
省、杭州市兩級領導對旅遊業高度重視,提出了杭州旅遊向國際化邁進,創建「旅遊大省」的口
號。隨著「旅遊西進」的腳步,餘杭區的「1569」旅遊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大徑山國際旅
游度假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徑山寺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都在修訂、審評或准備實施之中。
文化旅遊是未來的旅遊發展趨勢,是杭州未來的主流旅遊產品。筆者相信,在各級政府的重視
和領導下,在各景點高層管理者的通力合作中,徑山一定會憑借「臨濟祖庭、茶道源頭、清涼世
界」的特色優勢成為一個集「文化旅遊、自然觀光、生態休閑」為一體的高層次風景旅遊度假區。
在實現杭州旅遊業新一輪的跨越式大發展中,以黃鍾大呂般的恢宏氣勢奏響徑山茶文化旅遊
經濟的新華章!
『捌』 西湖是那個城市的
西湖位於杭州。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路1號,杭州市區西部,景區總面積49平方千米,匯水面積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千米。
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體輪廓呈近橢圓形,湖底部較為平坦。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澗(慧因澗)、長橋溪四條溪流。
(8)西湖風景名勝區力促茶文化旅遊發展擴展閱讀: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 、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過。
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兩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湘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
七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廬瑤琳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個、國家級博物館9個。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遊景區、景點120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