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對環境的利弊探究論文
㈠ 關於「旅遊業對旅遊目的地的消極影響及應對策略」的論文一篇
上海旅專的就是屌,老師全是沙比,還叫學生做作業,我做你妹夫,什麼年代了都,有種就讓他們在課堂課堂上即興發揮一篇文章,省的鬧心!
㈡ 求一篇論旅遊業的負面影響及其治理的論文———— 以喀納斯為例 謝謝啊
在我的家鄉有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它就是喀納斯。夏天是喀納斯最美的時候。
在前往喀納斯湖路上,可以經過神奇的卧龍灣。卧龍灣因河灣中心恰好有一座小島,從高處看,酷似一條翼龍靜卧水中而得名。 從卧龍灣再前行,就可以見到風景如詩如畫,令人百看不厭的月亮灣了。月亮灣夾在東西兩山之間,河道隨山勢迂迴,恰似一牙初升的彎月。在「灣月」之中巧有兩座平坦小島格外引人注目,猶如兩只巨型腳印。有一種傳說是西海龍王當年在此降服河怪時留下的腳印;也有人說是大腳嫦娥在凡間找不到丈夫而被迫上天尋夫時不小心留下的足跡;還有人說這是當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追擊敵人箭步如飛時留下的腳印。眾說紛紜,讓人產生無限遐想。觀魚亭是惟一一個能駐足飽覽喀納斯美景的最佳平台。登上觀魚亭,四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峰頂銀裝素裹,森林密布、草場繁茂,山坡一片蔥綠,湖面碧波盪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藍天、白雲、雪嶺、青山與綠水渾然一體,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喀納斯湖碧波萬頃,湖水變幻多姿,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湖面還會隨著季候和天氣的變化而時時變換自己的顏色,自晨至夕也幻化出不同的風采:或湛藍、或碧綠、或黛綠、或灰白……有時諸色兼備,成為有名的「變色湖」。湖面上劃過的一道道水紋彷彿讓人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
這就是我家鄉在美景,我愛我的家鄉。
㈢ 論文關於論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參考文獻
1、A.P.瑟爾沃(A P Thirlwall),《增長與發展》(第六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2、張坤民,《可持續發展論》,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
3、黃輝,《WTO與環保: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的沖突與協調》,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4、戴星翼:《環境與發展經濟學》,立信會計出版社,1995年版。
5、曲福田:《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政策選擇》,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
6、範金:《可持續發展的最優經濟增長》,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7、翟新生等:《可持續發展與自然資源消耗的成本補償---大循環成本理論具體運用的研究》,《財經研究》,1996年第12期。
8、(美)羅伯特•艾爾斯:《轉折點---增長範式的終結》,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版。
9、(英)戴維•赫爾德等:《全球大變革---全球化時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10、(英)D•皮爾斯等:《世界無末日---經濟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財經政治出版社,1996年版。
11、(美)丹尼爾•A•科爾曼等:《生態政治---建設一個綠色社會》,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版。
㈣ 寫一篇關於旅遊業的論文3000字左右
這次是我們首次採取自助的形式出遊,因此不像從前跟團那樣省時省力,凡事都需要親力親為,好在有網路,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快捷的幫助。
首先我們通過網路查詢了旅遊當地的許多相關資料,如天氣情況、景點分布,食宿介紹等等,然後再參考一些去過該地的遊客所寫的游記及相關書籍,再搜集幾個旅行社的出行線路安排,對要去的地方在心中有個大致了解後,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好相應的出行工具,制定了具體的出行路線。並根據當地天氣准備了所需要的衣物,帶上充足的食品、水、現金和銀行卡以及一此常用的如感冒、腸胃、跌打酒之類的葯品。OK,一切准備就緒,炎炎夏日,開始我們期待的旅程。
石林之旅
我們這次的第一站是石林,從柳州到昆明我們先選定了兩趟車,即上海----昆明,桂林北----昆明。前者從乘坐環境來說比較好,但相對較貴。從時間上考慮,我們選擇了後者。由於當時正值學生放假,我們只買到了坐位票。上車時經過一番搏鬥與混亂後方能安然就坐。而最痛苦的是上車好長一段時間以後,准備吃飯時才知道,因為人員太多,列車無法正常供應開水,這就使我們所准備的方便麵成了擺設。(在此提醒各位,去的時候最好要買卧輔票,因為能休息一個晚上,精神狀態會好許多。而且卧輔的服務條件相對好一些,另外,如果你不打算吃列車上難以下咽的盒飯的話,最好准備多元化一點的食品。)。忍受著飢腸轆轆,日曬雨淋的折磨,在穿越了無數個深遠幽長的隧道,16小後,在隆隆聲不絕於耳中我們終於到達了石林火車站。
清晨5點的石林火車站靜謐一片,我們的到來讓它暫時的熱鬧起來。乘坐站外搭客的麵包車我們來到了石林景區附近的青年旅行社的賓館,稍事休息、填飽肚子、寄存好行李。等到7:30景區開門後我們便開始了今天的旅程。
石林的天氣要比柳州涼了許多,帶來的厚衣服正好派上用場。在這里,我們結識了兩個也是自助游的女孩子。特別有一個是從俄羅斯來的女孩子,在一句中文不懂的情況下居然獨自遊了中國的許多地方。真是不得不佩服外國人的獨立性。
石林號稱天下第一奇觀,俗稱「李子箐」,整個景區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步哨山、李子園箐等。游覽此地也有一種套票(面值100元),可以游包括石林在內的三個景點,而且還包括一年的會員費(即你或者你的朋友在一年內持此票來游覽石林就再不需要再購買門票了)。如果單游石林的話門票是80元,人多的話在石林湖畔的街上請個導游也是不錯的選擇,大約60元左右,保證讓你在充分游覽石林的同時少走不少冤枉路。
石林以喀斯特地形為主,形成於古生代時期。但這對於我們生長於南方的人來說算不上是很奇特的地貌,只是這里相對集中一些。步行其間,四周怪石嶙峋,群峰壁立,造型千姿百態。峰迴路轉間,步步有景,或如利劍,或如母子同游,或如唐僧入定,令人浮想聯翩,不禁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高處望去,只見一隻只巨大的灰色石峰、石柱撥地而起,直刺雲宵,如一片莽莽森林,蔚為壯觀。石林間不時有身著民族服裝的導游在為遊客講解,為石林增添了不少民族風情。遠處,似有若隱若無的歌聲傳來,讓人不禁想起傳說中美麗的阿詩瑪和情深一片的阿黑哥之間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
我們從望峰亭到雙鳥渡食,穿大石林到小石林,反反復復,兜兜轉轉的花了將近四個小時才出了景區大門。從石林到昆明白天有三趟火車經過停靠,最後一班是13點鍾到。我們吃過午餐時間也就正好合適。因為聽說這個期間昆明到大理的票非常緊缺。所以我們通過聯網售票,直接在石林火車站就把車票買好了。後來我們才知道,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這是最後的6張票了,而且還是昆明站因為旅客太多,加了一節廂的結果。
㈤ 論文求助 淺析我國旅遊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市旅遊業自「九五」以來,我市的旅遊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距離市委、市政府建設旅遊支柱產業,建成極具活力的區域性旅遊中心的要求來衡量,還有較大差距;與周邊地區旅遊業發展相比較,信用仍然比較滯後,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未能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認識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雖然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來定位,也成立了全市人文生態旅遊產業協調領導小組,但是還沒有引起各縣(區)和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的發展還未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缺乏認真的調查研究,還沒有形成具體有效的政策導向和保障措施。旅遊業具有涉及面寬、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特點,必須實施政府主導性發展戰略,才能夠突破體制局限,取得持續快速發展。實踐證明,凡是政府主導有力,各級各部門配合緊密的地區,旅遊業發展就快、效益就好。例如,寧夏、銀川市的旅遊業發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銀川市政府主導有力,成立了跨區域、跨行業的「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打出了大聯合、大開發、大市場的路子,近年來在西部地區異軍突起,收益頗豐。從我市的現狀看,有的縣對旅遊產業定位不明確,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缺乏必要的辦公場所,個別景區(點)連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無從保障,出現「抱著金飯碗到處討飯吃」的現象。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觀念在各級領導層還沒有真正樹立,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多是喊在嘴上,寫在文件上,卻沒有落實在行動上。
(二)、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
旅遊發展規劃是實現旅遊業「六大」要素開發建設、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而目前我市還沒有統一的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正在編制之中),這樣勢必在指導旅遊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功能完善方面缺乏指導性和科學性。造成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既浪費了資金又破壞了景區(點)整體形象,甚至造成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的現象。就我市目前而言,七縣(區)均沒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有的龍頭景區在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上也不完善,缺乏科學的論證。縣(區)之間,各自為戰,沒有把資源的整合開發納入全市、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的大格局中來考慮。制定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縣域發展規劃刻不容緩。
(三)、宣傳不到位,旅遊產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場開拓緩慢
在整合市內旅遊資源,推介旅遊精品線路,進行整體聯動,宣傳促銷上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認真研究。僅靠參加外省區舉辦的推介會、交易會等進行簡單的散發材料式的宣傳是很多不夠的,各縣(區)景點在宣傳上各自為戰、形不成合力,宣傳手段簡單、科技含量代低,使有限的資金,沒有發揮最佳的效益,形不成握昆拳頭、突出特色、一舉成名的效果。加之旅遊宣傳促銷相對投入資金大,我市財政有比較困難,僅靠政府主導出資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只是杯水車薪。「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宣傳機制在我市還未形成,造成在宣傳促銷上資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單一,覆蓋面不廣,市場開拓緩慢。以致很具有競爭力的特色旅遊產品市場佔有率低、形不成買點、知名度不高。
二、發展措施:
(一)、精心編制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旅遊業發展規劃是指導區域旅遊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獻,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才能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使旅遊「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合理配置、協調發展,以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有利於推進民族文化傳播為出發點,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設施配套上,體現人性化特色和細微服務,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二是要突出可持續發展。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規劃要體現的重要一環,要處理好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文化文物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堅持「合理開發與保護利用」並重的原則,在開發中保持、在保護中開發、在利用中提升社會經濟效益。三是要體現特色、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對旅遊資源的普查,要重點突出我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壟斷性資源,以全力建設道源聖地崆峒山、西王母降生回中山、伏羲誕生地古成紀、神州祭祀古靈台、帝王祭天上下田寺和百萬畝農業生態梯田以及皇甫謐陵園為重點,發揮資金的集約性作用,整合資源,塊帶結合,塊帶結合,打造精品產品,力爭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一條龍」布局的騰飛。
(二)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力培育精品產品
要把跑項目、爭項目、立項目作為提升旅遊景(區)點檔次,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推動建設精品旅遊產品的重要途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狠抓項目建設。一是要加快旅遊項目庫建設。按照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緊緊抓住國家投資導向,篩選一批具有帶動性強、關聯度大,具有開發前景和一定基礎條件的大項目,調研論證搞好前期工作,建立起市縣(區)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庫。積極向省、國家有關部門推介。目前我市要緊緊抓住國家旅遊局實施紅色旅遊的投資導向,加快論證申報紅色旅遊項目,抓住省政府實施「隴東交通會戰」的機遇,加快申報旅遊景區(點)斷頭路的項目,提高景區(點)的可進入性。二是大加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僅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籌資機制,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採取出讓所有權、出上經營權、實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引外資和民營經濟參與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目前,首先制定全市統一的政策導向,其次要篩選擬定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開發建設項目庫,再次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三是要提高文化內涵,培育精品產品。旅遊景點的建設和產品的開發,要注重文化內涵,彰顯地域特色,要樹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的觀念,融文化寓景點、產品之中,增強景點和旅遊產品的生命力。如我市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謐文化、積淀深厚、源遠流長,可成立崆峒文化研究會、崆峒武術學校、西王母文化研究會、皇甫謐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加強對區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提高旅遊景區(點)的文化含量,以文化的提升與傳播推動產品上檔次、上水平。
(三)、多方協作,強化宣傳,努力提高平涼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宣傳推介是提高旅遊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旅遊經濟產業實現文化傳播和經濟繁榮的重要載體。在對外宣傳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大力發展入境旅遊,規范發展出境旅遊,全面提升國內旅遊」的方針,按照「穩近拓遠,細分市場,整體聯動,重點突破」的營銷理念,努力開拓三大旅遊市場。
一是要細分市場,有的放矢,集中資金,重點突破。要認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場,瞄準目的,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資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場,力求發揮較大的效果。可以採取在我市主要旅遊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對來平遊客進行綜合問卷調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場,了解接待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做到掌握客源市場,瞄準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量,全力開拓主流客源市場。二是要創新理念,提高手段,多方聯合,整體推進。要採取跨行業聯合,跨區域聯合等多種形式,創新宣傳促銷理念;製作裝幀精美、文化涵量豐富、科技含量高的宣傳畫冊、光碟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世品、紀念品。目前重點要藉助全省旅遊重點宣傳規劃和「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提供的宣傳平台,採取電視、媒體、節會網路等多種形式,整合市內旅遊產品,瞄準市場,提高手段,集中資金重點突破,力求在主流客源市場取得轟動效應。三是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旅遊市場和宣傳推介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這樣既作到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也達到了資源區享、效果顯著的目的。要能夠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實施依法治旅,全面提升旅遊綜合素質
旅遊業是關聯度高的新型經濟產業,要實現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營良好的旅遊環境,努力實現經營有序,市場良好的格局。
一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旅遊業發展有利於傳播祖國優秀文化,提高民國素質,要通過旅遊這個載體,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通過文明服務,優質服務,人性化服務和細微服務,提升全行業的文明程度。通過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滿足遊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樹立環境意識。旅遊就是環境,旅遊就是服務,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確處理好營造環境與保護發展的關系,通過保護環境推動發展,通過發展更好的保護旅遊環境,促使建立優美環境、優質服務、優良秩序的行業風尚。三是要誠信經營,依法規范市場秩序。通過大力開展市場整頓、大力宣傳行業法規,在全行業推動「守法誠信經營」活動,倡導誠信經營、遊客明白消費、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達到「秩序、質量、環境、效益」的雙豐收。四是要加快人才培訓,提高旅遊隊伍整體素質。旅遊人才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石,而高級旅遊管理人才就更是旅遊業發展的中流抵柱。要通過參加舉辦各類形式的培訓班,加大對旅遊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現有旅遊隊伍人員素質,並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人才,提高旅遊業管理水平,以適應大旅遊、大市場、大開發、大發展的需要。
㈥ 誰可以推薦一篇關於旅遊環境的論文
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概念研究
摘要在分析生態旅遊環境系統的基礎上,提出了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概念和內涵,並對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與旅遊環境容量、旅遊
環境承載力2個相關概念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指出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是解決生態旅遊開發與環境保護矛盾的有效途徑,是旅遊景
區有序、有節制發展的科學依據。
關鍵詞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內涵;相關性分析
生態旅遊作為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有效形式,在全
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迅速發展,如何解決在生態旅遊開發與發
展的過程中出現的人為因素影響與干擾整個生態旅遊環境
系統造成生態旅遊區的環境惡化問題,是目前旅遊學術界以
及旅遊景區經營者所關注的一大熱點。生態旅遊環境承載
力就是在該系列研究生態旅遊環境問題中的一個方向和內
容,是實現生態旅遊與環境保護和諧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
1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概念及內涵
1.1生態旅遊環境系統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生態旅遊
環境系統除了包含一般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和非生物2大部
分外,還包括了人即生態旅遊者的要素。在該系統中,生態
旅遊活動可以抽象地認為是生態旅遊者對生態環境的體驗
和感知的過程,生態旅遊活動得以實現的基礎是生態環境
可以說生態旅遊環境的本質是生態環境,它既包括了物理的
元素,即可以在物理三維空間定位的元素,也包括了在物理
空間內描述不了的因素,如各種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功能
和人類感知的元素,如生理、心理感受得到的「舒適」、「興
奮」、「刺激」和受教育等。
人作為生態旅遊環境系統的一部分,作為生態系統中的
絕對優勢種群,在生態旅遊環境系統中佔有能動性地位,具
有影響和主宰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生態位。首先,人是旅遊活
動的主體,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生態旅
游業的核心,沒有了人,整個生態旅遊環境系統就失去了存
在的意義。其次,生態旅遊環境的本質是生態環境,生態旅
游環境系統就相當於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生態旅遊活動對
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能量以及信息的流動、循環帶來了很
大影響,生態系統要在承受人類生態旅遊活動的壓力下,既
滿足人對生態系統體驗和感知的需求,又要滿足維護整個系
統各生物、非生物之間的物質、能量的平衡。由此可見,生態
旅遊者的活動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整個生態旅遊環境
系統是否能保持物質、能量以及信息平衡:當生態旅遊者的行為活動施加於生態系統後,生態系統仍能維持自身內部的
平衡,整個系統就會趨向於協調、穩定的方向發展;反之,就
會造成系統混亂,甚至毀滅。
1.2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概念及內涵基於以上對生態
旅遊環境系統的分析,結合該領域前人的成果[1-7],筆者認
為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是生態旅遊活動區域既滿足人對區
域內生態系統的體驗和感知的需求,又滿足其自身維護系統
平衡的能力。即生態旅遊活動所涉及到地域范圍內自然-
經濟-社會復合生態旅遊環境系統的資源及功能對生態旅
游活動所帶來的各種影響的承受能力,也就是生態旅遊環境
系統對外界影響的緩沖力,或者說是其在外界影響下的自我
恢復能力。它具有以下內涵:
(1)保護環境是生態旅遊區別於傳統旅遊的最大特點,
實現旅遊業發展的持續性、公平性和自然、社會、經濟協調發
展,達到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旅遊的發展目標;生態旅
游環境承載力則以此為出發點,倡導促進保護或維護「自然
區域」,實行持續性增長,即環境必須因此而獲得凈收益,而
不僅僅是不導致現在環境狀況的惡化,從而實現旅遊業與社
會、經濟、資源、環境良性和諧發展的旅遊環境承載力。
(2)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出發,生態旅遊環境系統有自我
維持和自我調節能力,在不受外力與人類活動干擾的情況
下,系統本身能保持自我平衡狀態;如果系統受干擾,當干擾
在系統可調節能力或可承載能力即「閾值」范圍內,則系統還
可維持平衡;但如果幹擾超過了這一「閾值」,則系統平衡將
受到破壞,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就是生態旅遊環境系統的
「閾值」。
(3)從承載力的角度出發,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是作為
一種綱量,是生態系統承載力的一種特化,它是在生態旅遊
活動的壓力下,生態系統既滿足生態旅遊活動(即人對生態
系統體驗和感知的過程)的需求,又滿足維護系統內部各種
關系平衡的最大能力。
(4)生態旅遊活動是有責任的旅遊活動,因此生態旅遊
環境承載力是能夠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有效地維護地方特
色、傳統文化,使保護整個生態旅遊的環境能夠保持良性循環的旅遊環境承載力。
(5)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是使當地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當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在地方文化得到保護的同時,有更
多的資金、人力和物力使生態環境得到更好的改善、保護的
旅遊環境承載力。
(6)生態旅遊系統的自我維持和自我調節能力能隨著人
類活動的改變而改變,具有很大的彈性和調節性。只要能找
出限制自然區域內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最小限制因子並
採取適當的改善措施,就能使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向更好的
方向轉化。
2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結構體系
具有復雜結構的生態旅遊環境系統所反映出的生態旅
游環境承載力是生態旅遊活動與生態旅遊環境的紐帶和中
介,反映了生態旅遊活動和生態環境結構與功能的協調程
度。它涉及了社會、經濟、文化等要素,是一個受多因子影響
的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和分類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
從生態旅遊活動主體角度來看,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分
為生活環境承載力、交通環境承載力、游覽環境承載力、旅
游用地承載力、自然環境納污承載力、社會經濟承載力;從
生態旅遊系統論的角度來看,包括生態旅遊者承載力(生態
旅遊者心理承載力)和生態旅遊資源承載力、「生態旅遊環
境承載力」(自然環境承載力)、生態旅遊業承載力(社會經
濟承載力)。從生態旅遊環境系統的角度來看,生態旅遊環
境承載力可以包括自然環境承載力、經濟環境承載力和社會
環境承載力3個分量。
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最終是服務於區域的生態旅
游環境規劃與管理,從生態旅遊環境的角度在實踐應用方面
更為有效。綜上所述,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結構體系可以
通過圖1表示。
3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與旅遊環境容量、旅遊環境承載力
的聯系與區別
3.1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與旅遊環境容量、旅遊環境承載
力的相互關系旅遊環境容量是用於表示旅遊區所容納的
旅遊者數量,它是作為衡量旅遊環境承載力的一個分量指
標,一般用數值表示;旅遊環境承載力是以旅遊環境容量為
基礎,旅遊環境對旅遊活動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須是建立在旅
游區所能容納的旅遊者數量即旅遊環境容量基礎之上,它是
一種稀缺性非實物資源,作為一種綱量,用於一定時期內旅
游環境系統對人類旅遊活動的最大承載量(社會經濟、文化、
環境);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是隨著生態旅遊在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在環境科學的承載力理論和旅遊學科的旅遊環境
容量以及旅遊環境承載力兩者的理論基礎上強調了旅遊業
的可持續發展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即旅遊活動強度不僅僅
不損害當代人及未來人的利益,更強調旅遊活動強度在人類
代際間的持續性和公平性,且在進行生態旅遊活動的同時,
生態環境能夠維持自身系統內部的運轉。生態旅遊環境承
載力與旅遊環境容量、旅遊環境承載力的相互關系見圖2。3.2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與旅遊環境容量、旅遊環境承載
力的區別
3.2.1旅遊環境承載力與旅遊環境容量的區別。
(1)研究的承載對象不同。旅遊環境容量是旅遊區對旅
游者的最大負荷量,表徵其大小的指標是旅遊者數量[8];而
旅遊環境承載力指旅遊環境系統對人類旅遊經濟活動的最
大承載量,其研究指標不僅包括旅遊者人數,還應有社會、經
濟方面的指標,包括旅遊者密度、旅遊用地強度和旅遊收益
強度3個分項。
(2)服務對象不同。旅遊環境容量為防止旅遊區接待旅
遊人數超載提供量化依據,可在旅遊區旅遊人數總量控制、
規劃布局等領域得以應用[9-11],而旅遊環境承載力除了提供
旅遊區接待的合理旅遊人數外,還應提供與旅遊環境系統相
適應的社會、經濟指標,主要用於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3)旅遊環境承載力更強調了環境的主動性。旅遊環
境容量只用旅遊區承納的旅遊者數量作為唯一指標,這違
背了旅遊環境作為空間和非空間的對於實物和非實物要素
載體的本質內涵;同時旅遊環境對於旅遊活動強度的承載
並不總是被動的,它有積極主動性的一面,一方面表現在不
同旅遊形式的不等量的承載力值,另一方面,旅遊活動強度
一旦超出其閾值便會受到劇烈的破壞而導致旅遊地的衰落
甚至消亡。
3.2.2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與旅遊環境承載力的區別。
(1)旅遊主體不同。旅遊環境承載力的旅遊主體是旅遊
者,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旅遊主體是生態旅遊者,生態旅
游者比傳統的旅遊者更具有環保意識,他們在旅遊活動過程
中除了滿足其旅遊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傳播環境保護的重要
性。
(2)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內開展的旅遊活動的目的不同。
開展傳統的旅遊活動目的僅僅為了發展當地的經濟,而開展生態旅遊活動不僅可以發展當地的經濟,更重要的是保護當
地生態環境與自然文化景觀,因為能夠開展生態旅遊的地方
經濟都較為不發達,只有通過開展生態旅遊活動,發展當地
經濟,才能更好地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3)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旨在使一定的自然地域內的生
態環境得到可持續利用[11-12],強調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使
旅遊業今後得到更好的發展,而傳統環境承載力只是強調在
旅遊活動的同時,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並沒有強調其生
態環境是否能夠以相同的利用率得到持續利用,其保護要求
較低。
(4)旅遊環境承載力存在最大值和最適值,最大值又稱
飽和承載力,是旅遊承載的極限,超出該極限值則視為超載,
長以此往,旅遊環境系統會遭到質的破壞;最適值又稱最佳
承載力,該點既能保證旅遊環境系統的功能發揮最適,又不
會導致「疲勞」態,經濟收益也比較理想;生態旅遊環境只注
重最適值,不主張最大值,即使在最大值時不會導致旅遊環
境系統質的破壞,但長期處於最大值邊緣宜造成生態旅遊環
境的「疲勞」,也不能使同樣的旅遊活動強度在人類代際間實
現持續性和公平性。
4結論
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是隨著生態旅遊在世界范圍的興
起,在環境科學中的環境容量、環境承載力和生態承載力的
理論基礎上,以及旅遊環境容量和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的日
漸成熟而產生發展起來的。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的意
義主要體現在2方面:一是客觀上它是實現生態旅遊與資源
環境保護的和諧共存與發展的有效途徑,在生態旅遊環境系
統中找到人與自然環境的各要素間的平衡點,達到社會總成
本最小(以環境為前提)、效益最大,具有可持續的發展意義;
二是主觀上它實現了對旅遊景區發展規模的約束,作為旅遊
景區發展的重要科學依據,有力地維護了旅遊景區有節有序
的發展,達到了最基礎意義上的可持續。
參考文獻
[1]崔鳳軍.論旅遊環境承載力———持續發展旅遊的判據之一[J].經濟地
理,1995,15(1):89-94.
[2]劉玲.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方法初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
學版,1998(9):38-41.
[3]孫道瑋、俞穆清,陳田,等.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以凈月潭國
家森林公園為例[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4(1):58
-61.
[4]李豐生,趙贊,聶卉,等.河流風景區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J].桂
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4(3):13-18.
[5]董巍,劉昕,孫銘,等.生態旅遊承載力評價與功能分區研究———以金
華市為例[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6):1024-1029.
[6]L MIE D W,STANKEY G H.carrying capacity:「Maintaining outdoor rec2
reation quality」[M]∥Recreation symposium p roceedings,suracuse.New
York:College of Forest,1971:122-134.
[7]崔鳳軍,劉家明,李巧玲.旅遊承載力指數及其應用研究[J].旅遊學
刊,1998(3):41-44.
[8]胡炳清.旅遊環境容量計算方法[J].環境科學研究,1995,8(3):23-
27.
[9]李春茂.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確定與量測[J].林業建設,2000(5):21-
25.
[10]鄢和琳.生態旅遊區環境容量確定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探討———以
九寨溝、黃龍為例[J].生態學雜志,2002,21(3):73-75.
[11]戴學軍,丁登山,林辰.可持續旅遊下旅遊環境容量的量測問題探討
[J].人文地理,2002,17(6):32-36.
[12]李慶龍.生態旅遊承載力問題的探討[J].林業經濟問題,2004,6(3):
170-172.
[13]楊林泉,郭山.基於模糊線性規劃測度模型的旅遊環境承載力實證分
析[J].雲南地理環境研究,2003(3):23-27.
㈦ 希望高手幫忙關於畢業論文的:旅遊環境持續發展
隨著旅遊活動的蓬勃開展和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傳統旅遊發展方式中的一些不足,如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只注重經濟利益而忽視旅遊的社會、生態效益等,已經成為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用可持續發展理論指導旅遊業,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范圍旅遊業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作為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於一身的生態旅遊備受關注。本文就生態旅遊與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作出相關的探討。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伴隨著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各地因過度開發而導致的消耗效應也開始出現並顯示出其潛在的威脅。一方面,旅遊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對旅遊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對旅遊景區的粗放式管理,對旅遊環境的污染、對旅遊氛圍的破壞比比皆是,結果導致旅遊的社會經濟和文化作用在減弱,旅遊的消極影響日益顯現,並迅速損害旅遊業賴以存在的環境質量,威脅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對環境的消極影響已經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20世紀90年代,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國際旅遊組織和旅遊研究領域的廣泛重視。世界旅遊組織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地方規劃指南》,把旅遊可持續發展界定為「指在維持文化完整、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滿足人們對經濟、社會和審美的要求。它能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們提供生計,又能保護和增進後代人的利益並為其提供同樣的機會」。其基本內涵包括以下內容:一是旅遊業發展要以不破壞其賴以生存利用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及其他資源為前提,並能對生態環境保護給予資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續利用;二是旅遊資源應能承載日益增長的旅遊者數量,動態滿足旅遊者日益增加的多樣化需求,並能保持對未來旅遊者的吸引力;三是旅遊業必須能滿足當地居民長期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生態旅遊符合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一)生態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趨勢 生態旅遊的產生是人類認識自然、重新審視自我行為的必然結果,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生態旅遊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價值的綜合體現,是以良好生態環境為基礎,保護環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會經濟活動。生態旅遊是最值得開展的旅遊方式,它比較傳統旅遊活動的重要意義在於游覽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當地的民族風俗和傳統文化得以完整地保存,不至於因為旅遊的開發導致當地人文、地理環境的破壞。對於遊客而言,參與生態旅遊活動可以在領略世界各地的原始風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風俗和民族文化的同時,又使當地的經濟得以發展,而其原有的一切景色和文化不受絲毫破壞。生態旅遊的提倡,使旅遊者開始關心那些生活在邊遠地區的民族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以及他們世代相傳的特殊文化。 (二)發展生態旅遊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從生態旅遊的內涵以及效益分析的角度考慮,生態旅遊符合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思想。生態旅遊強調「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生態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活動,與傳統大眾旅遊相比,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對旅遊對象的保護。生態旅遊強調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護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環境,只有把生態旅遊的保護思想融入旅遊開發和管理,旅遊業的發展才能避免曇花一現的結局,使旅遊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實際上生態旅遊本來就是應旅遊業和旅遊目的地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系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著力解決傳統旅遊無法解決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業發展中存在的生態環境、社會文化、經濟效益等的衰退問題。生態旅遊的實質就是追求三者之間的平衡協調發展,實現在旅遊發展中生態、經濟、社會三方面效益的統一和綜合效益最大化。所以說發展生態旅遊是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理想選擇,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三)生態旅遊成為指導旅遊業發展的新觀念 生態旅遊不僅是新的旅遊形態,更是一種先進的旅遊開發管理思想,從而成為指導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觀念。它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徵:旅遊活動的質朴性,生態旅遊遊客追求的是對天然的生態環境和古樸的民情民風的感受和品味。旅遊管理的生態化,生態旅遊項目的營造要以生態學思想作為設計、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思想,也要求遊客的行為符合生態規范。旅遊內涵的科學性,對生態旅遊規劃、開發經營和導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能對環境保護以及生態旅遊者的學習和探索起引導作用。資源利用的永續性,生態旅遊的發展以生態旅遊資源的保護為前提,生態旅遊不僅要求旅遊業從業人員和遊客善待生態資源,還要提供幫助,促使旅遊地居民以可持續的方式利用資源。生態旅遊的發展不僅要滿足當代人的旅遊需求,也要為子孫後代保留足夠的旅遊空間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之永續利用。 生態旅遊發展中的社區參與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生態旅遊的社區參與就是讓社區居民參與到生態旅遊業中來,讓生態旅遊區與社區共同促進、共同繁榮、持續發展。因此,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社區參與型的發展道路。 (一)讓居民(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的規劃與開發 在生態旅遊規劃和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利益,以謀求旅遊可持續發展。為此,開發旅遊業必須立足本地,讓民眾參與決定他們要做什麼,以及他們想要什麼樣的開發。只有在規劃過程中更多地深入社區,規劃才能被民眾所接受。要想使居民有能力參與生態旅遊的規劃與管理,就有必要提高他們的生態意識和生態保護知識。為此,必須對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明白生態旅遊的價值以及會給他們帶來的利益。 (二)讓居民(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的經營與管理 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生態旅遊,目的之一就是讓社區居民充分地參與生態旅遊,並從中獲益,以此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因此,應鼓勵當地居民直接地而非間接地參與旅遊業的經營與管理,應從立法方面尊重和保護民眾權益,應明確規定當地民眾參與旅遊業應達到的比率,以此締造雙贏,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讓居民(社區)成為環境保護的主體 當地居民是與當地自然歷史和文化資源關系最密切者,也是生態旅遊業的核心成員。也就是說,他們真正掌握本地區歷史文化的價值,是生態旅遊業的促進者。生態環境要真正得到保護,單靠環保部門、旅遊部門甚至旅遊者都是難以奏效的。真正的環境保護主體應是當地居民或社區,應使他們成為當地環境的自覺保護者和管理者。為此,必須在生態旅遊的開發過程中提供給當地居民優先參與的機會。 (四)對保護區居民的管理必須遵循利益優先原則 利益優先原則即在生態旅遊的開發、建築、經營、管理以及生態資源的保護等方面提供給當地居民優先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從生態旅遊和實際發展中受益,並感到滿足。如此才能說服他們放棄放牧、砍伐、農作等傳統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徹底解決盜獵問題。否則,當地居民為謀生存,難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㈧ 談談你對旅遊業的看法小論文1500字左右
旅遊雖然過程很累 但帶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快樂的,個人認為旅遊有以下好處:專
一屬、旅遊可以緩解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壓力 使精神得到徹底放鬆 旅遊是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情況下進行的 所以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徹底的放鬆
二、旅遊往往要跋山涉水的 過程雖很累 但它帶給人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和肉體上的愉悅 比如賞風景 嘗美食 住賓館 聽故事等等 哪一樣都會讓我們愉悅吧
一次旅遊 回味無窮
三、旅遊可以開闊眼界 增長見識和見聞 通過旅遊 人們可以親眼觀察到豐富的人文景觀 還可以了解各地的文化風俗 飲食習慣和宗教信仰
通過旅遊可以給人帶來全新的感受
四、旅遊可以廣交朋友 一般旅遊以旅遊團進行的 一次旅遊可以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很多人都是由不熟到熟 如果處的好的話 就是一輩子的友誼
就算成不了朋友 對於自己來說 也是美好的回憶
五、旅遊可以錘煉人的意志 開拓人的智慧 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爬次山 鍛煉自己的意志力
㈨ 求《地理環境對旅遊業的影響》論文一篇 80分
一、旅遊環境質量是旅遊業發值得生命線
1、旅遊環境的概念
指旅遊者的活動空間,以及影響旅遊活動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總稱。旅遊活動既以環境為依託,同時又對環境產生的深刻影響。
2、旅遊環境質量的重要性
(1)環境是旅遊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們對旅遊環境質量的要求一般要高於其他活動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只要那些景色優美、生態環境優良、民風民俗淳樸、社會風氣與治安良好的旅遊地,才能激發人們的旅遊興致。
(2)環境質量影響旅遊者的滿意度
良好的環境能給旅遊客提供舒心宜人的旅遊氛圍。
(3)旅遊環境決定旅遊地形象和旅遊競爭力
良好的旅遊環境可以提高旅遊產品質量,增強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並使旅遊地形成良好的口碑效應,從而提升旅遊地形象,增加旅遊競爭力。
二、旅遊對環境的促進作用
1、保護自然景區和歷史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