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發展理論知識
『壹』 搞鄉村旅遊、休閑農業,需要具備什麼基本知識(以及自身應具備除了鈔票以外的什麼基本條件)呢 我現在
要想經營一家服務性的企業,知識結構方面應同時具備農業、畜牧業、心理學、經濟內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多方容面的專業知識。當然這只是一般性要求,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廣泛的人脈關系,人脈關系的發展,首先以讀書為最好,畢竟高學歷的人事業方面成功率比較高,你的同學成功了,也就相當於你的人脈成功了。
『貳』 想從事鄉村旅遊行業需要加強哪些政策知識類別就可以了,謝謝
1.要從產業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營造有利於鄉村旅遊
應當將鄉村旅遊納入當地整體旅遊規劃和管理的范疇,加強分類指導。通過整體旅遊規劃的制訂,把鄉村旅遊的發展納入到科學化、規范化的框架下,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能夠大大提高投資的效率。
5.必須發揮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避免政府在其中大包大攬,要充分調動市場各主體的積極性,使鄉村旅遊在經營上更加靈活多樣,在機制上更加充滿活力,在服務上更加貼近市場需求。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兼顧生態、人文、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效益。
從事鄉村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1.要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系,按照均衡兼顧的原則,對開發和經營行為進行規范,努力形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互相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2.正確處理旅遊開發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優先發展不佔或少佔耕地的休閑農業項目,要在節約、集約上下工夫,要充分利用我市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區等集中型農業園區開發農業旅遊項目,利用大型設施農業發展休閑旅遊農業。努力走出一條既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又節約資源的發展道路。
3.要正確處理農民主體與社會參與的關系,堅持以農為本、農民主體的基本原則,建立健全保護農民利益的機制體制。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拓寬社會參與、支持的途徑和方式,培育或者引進新型農民群體,引導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閑農業,實現鄉村旅遊上水平、上層次、上規模和可持續發展。
『叄』 目前什麼專業適合女生,就業前景好呢
女孩學習心理學就業前景怎麼樣
心理學就業方向:普通高校
這是心理學研究生畢業以後的主要去向。近年來高校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紛紛開設心理學的公共課,心理學碩士擔任起高校心理公共課的老師。這無疑擴大了心理學研究生的就業面。對於心理學碩士來說最好的就業方向之一是進入心理學系和教育系成為一名心理學老師。
心理學就業方向:公務員
招心理學研究生作公務員的一般是公安系統、教育行政部門:公安局、勞教所、監獄、邊檢站等都是可能的去處。
心理學就業方向:企業
心理學研究生去企業主要從事獵頭(人才中介)人才測評機構等、企業咨詢和人力資源管理、策劃設計公司。心理學研究生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同,心理學學生倡導人性化的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的學生有所互補。
心理學就業方向:中小學
原來一般招的是本科生,大中專院校心理輔導人員的飽和,也有一些研究生開始考慮進入中小學從事心理教育工作。
心理學就業方向:心理咨詢工作者
國內這個行業從目前我國的現狀來看,單純從事心理咨詢工作還不是一個收入十分豐厚的職業,要想有外國同行的薪水有待進一步努力開拓市場和提高自己的咨詢水平。但是展望未來的前景,還是相當不錯的。
心理學就業方向:醫院和診所
學習臨床心理學和醫學心理學的學生,可以去醫院或心理診所從事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工作,但是以中國現今對心理醫生的需求,再加上去醫院需要有行醫執照,難度比較大。
適合指數:★★★★☆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抑鬱症、強迫症、失眠、頭暈、健忘等許多「莫名其妙」的症狀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周圍,與此同時,心理測試、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原本很陌生的專業術語也日益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就連高校招生時,原本很冷清的心理學專業也悄然出現了升溫跡象。gd.yd119.cn
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現象發生、發展、活動和行為表現的一門科學。科學的心理學不僅對心理現象進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對心理現象進行說明,以揭示其發生發展的規律。
國內高校心理學系一般分三個小專業: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這些專業多數開設在師范類院校中。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這是心理學專家對心理學的適應范圍所作的肯定答復。該專業幾乎涉及一切應用科學,諸如教育、工業、商業、醫學、軍事等領域。由於心理學在國內學科發展歷史上的欠缺,專業人才,特別是高級專業人才非常缺乏。不過,由於該專業大多設在師范類院校,所以,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大部分本科畢業生選擇的就業領域還是中小學校。
主要課程
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生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科學等。
就業目標
教師:在中小學校從事心理教育工作;心理咨詢師:在醫院或其他社會機構從事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工作;管理人員: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院校推薦
一本院校: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西南大學、陝西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
二本院校:山西師范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佳木斯大學、牡丹江師范學院、江西師范大學、湛江師范學院、魯東大學等。
三本學院: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等。
『肆』 適合女生學的大學專業
1、師范類
泛指一類高校,而不是具體指某些專業。具體說,過去師范類高校中的所有專業均可算為師范類專業,包括不是從事教師工作的心理,教育學等專業。
現在,很多師范類高校改為綜合類高校了。因此習慣上將師范類高校中的數學、物理、化學、中文、外語、政治、體育等與中小學教育科目相關的稱為師范類教育。同樣,將中小學教育的科研基礎性學科,如教育學、心理學等也稱為師范類專業。
2、社會工作
本專業培養具備「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義」的專業價值觀,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社會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等部門和領域從事社工作服務與社會福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應用型專業人才。
3、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培養具備廣播電視新聞傳播、語言文學、播音學以及藝術、美學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能在廣播電台、電視台及其他單位從事廣播電視播音與節目主持工作的復合型應用語言學高級專門人才。
4、護理學
本專業培養具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及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
5、旅遊管理專業
是隨著我國旅遊經濟的發展、旅遊產業的發育而建立的一個新型學科。在我國,這門學科的產生只有二十年的時間,但已成為管理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科部門。旅遊管理已與工商管理並列,是管理學下的一級學科。
『伍』 根據 生態經濟學 知識,談談你的家鄉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字數在800--1000字
自己找資料組織呀。
銅仁地區位於貴州高原東部,武陵山區腹地,東鄰湖南,北接重慶,是連接中原地區與西南邊陲的紐帶,享有「黔東門戶」之美譽。銅仁歷史悠久,春秋屬荊楚,秦屬中道,明代設府,沿襲至今。全區八縣一市一特區,總面積18023平方公里,總人口390萬,有漢、土家、苗、侗、仡佬等26個民族。
銅仁具有風景秀麗、生態資源豐富的梵凈山。它山體龐大,位於我區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海拔2572米,東西寬約21公里,南北長約27公里,總面積567平方公里,保存著14億年前冰川時期留下的自然奇跡,「蘑菇石」、「萬卷書」使遊人流連忘返。眾多的涓涓溪流向東匯集形成清澈透明的太平河,兩岸自然景色古樸秀麗,如詩如畫,順流而下,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梵凈山擁有四個氣候帶譜,是地球同緯度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繁衍著5000多種動植物,珙桐、黔金絲猴等40多種被列為國家保護對象,被譽為「地球綠洲」、「動植物基因庫」和「人類的寶貴遺產」,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此外,我區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麻陽河及烏江百里畫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銅仁九龍洞、省級風景名勝區玉屏舞陽河、石阡溫泉群以及銅仁東山寺、松桃苗王城等一大批融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一句話,可以用「一山(梵凈山)兩江(烏江、錦江)三特色(喀斯特、溫泉、鄉村旅遊)四文化(生態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來概括。
但是,由於我區的旅遊業開發史較短,目前尚為發展中國家邊緣地區旅遊開發模式。人們對旅遊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還缺乏科學理解,那種「旅遊業是無煙工業」的觀念還較流行,生態旅遊的發展基本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強調到大自然中旅遊,強調對旅遊資源的開發而忽視了旅遊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破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旅遊資源的粗放開發和盲目利用
許多縣市的政府有關部門在開發旅遊資源時,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學論證、評估與規劃,便匆忙開發。特別是新旅遊區的開發,開發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論證與總體規劃的條件下,便盲目地進行探索式,粗放式的開發。開發中重開發、輕保護,造成許多不可再生的貴重旅遊資源的損害與浪費。
2、風景區生態環境系統失調
近幾年來,景區的人工化、商業化使我區風景名勝區,已越來越受到建設性的破壞,由於在景區內開山炸石,砍樹毀林,水土流失嚴重。或因山洪暴發,塌方擋路,毀景傷人;或因久旱無雨,水源枯竭,飲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築毀景障景,導致自然和人文景觀極不協調,破壞了景觀的整體性、統一性。有的風景區出於經濟目的,熱衷於旅店、餐館的建設,盲目擴大旅遊區、修建旅遊設施。以索道為例,世界各國在作為國家公園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嚴格控制的,其中美國、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米,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遊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索道在國家名勝中心區域的建成,不僅破示了自然風景區的原貌,而且使遊人大量集中於容量有限的山頂,導致景觀和生態的破壞。隨著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熱的掀起,保護區內脆弱的生態系統也遭到致命的打擊。而我就不知我們即將竣工的梵凈山索道會導致什麼結果?我也不知面積十分有限的金頂能否承受如此之重?
3、風景名勝區環境污染嚴重
由於我區人口眾多,旅遊業發展迅速,而又缺乏規劃和管理,市民的生態意識較差,可以說旅遊游到哪裡,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也就到哪裡。風景區內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廢渣、廢物劇增。梵凈山、九龍洞垃圾隨處可見,錦江河裡經常漂著各種白色垃圾。這些都致使政府不得不花費巨資去清除和治理。
上述可見,在發展旅遊與保護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矛盾的關系。那種把生態消費擺在首位,不惜以生態資源的消耗為代價來獲取利潤的作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走出生態旅遊的認識誤區已經成為我區旅遊業開展生態旅遊首先應解決的問題。
三、 我區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對策
1980年3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表了《世界自然保護戰略》,首次使用了「可持續發展」(sua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1987年,由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提交了一份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給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該報告比較系統地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它標志著可持續發展新觀念的誕生。報告中關於「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是:人類有能力使發展持續下去,也能保證使之滿足當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報告指出:人類社會在以往雖然獲得了經濟的迅速增長,但同時也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從而嚴重限制了人類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為此,必須改變傳統的發展方式,選擇新的發展模式,構建新的發展觀念,以保證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觀基本內容包括:著重點在於發展;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並強調要把環境保護作為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衡量發展質量、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的客觀標准之一;強調代際之間的機會均等;要求人們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要求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少投入、多產出,在消費中盡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要求人們徹底改變對自然界的傳統態度,建立起新的道德和價值標准,把自然界不再看作是被人類隨意盤剝和利用的對象,而看作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和價值的源泉。綜合起來看,可持續發展觀體現了公平性、可持續性、共同性、需求性四個原則。依此定義,世界旅遊組織提出的可持續旅遊是:「旅遊資源和吸引物的開發、使用,不以犧牲我們子孫後代對其利用為代價」,要求旅遊設施的規劃、開發和運營,都應以環境、社會、文化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標准,在確保從旅遊中獲得收益的同時,旅遊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結構不會由於遊客的到來而受到破壞。
是的,生態旅遊要持續發展,應是一種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旅遊,必須把握適度的開發速度,控制接待人數,增強環境意識,否則,太多的遊客會對目的地的環境造成過大的壓力,破壞了生態旅遊賴以生存的環境,生態旅遊也就不可能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在挖掘開發我區生態旅遊時應把可持續發展理論作為生態旅遊開發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系列中的基本准則。
那麼,又如何來構建既具有我區特色又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生態旅遊呢?下面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1、加強森林公園建設,保護森林資源
自然環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態系統組成的,必須保持相對平衡。森林是陸地最大的生態系統,是自然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重要樞紐,對於地上、地面、地下環境有多方面的影響,如果把森林看做單純的木材生產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奪式的經營,不顧植被具有極為重要的防止環境惡化功能(涵養水源、保護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維護生態平衡等等),那麼最終破壞森林的惡果將是人類自身的災難。從古巴比倫王國的消失到全球性的溫室效應,無不證明了一這點。
森林公園則是在社會文明的發展中形成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態經濟系統,是以人類、生物和環境的協同發展為原則,以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改善為宗旨,它們所追求的目標是:即滿足當代人的生活需求,且自身得到發展,又要保護生態環境,不對後人的發展構成危害。這就為在此基礎上開展各項生態旅遊活動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區域環境。1982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她以神奇的地貌和優美的環境向世人一展森林公園的風姿,為中國的生態旅遊開創了一個成功的範例。而我區的梵凈山被認定為地球上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10—14億年前的古老地層,有冰川時期大自然留下的奇跡,繁衍著2600多種生物,成為人類難得的生態王國和動植物基因庫。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就該好好利用,千萬不要只求一時的經濟效益而過多人為的破壞它。即將竣工運營的梵凈山索道對梵凈山生態旅遊到底是利是弊還待「以觀後效」呢?要知道,德國阿爾卑斯山國家公園的面積達300多平方公里,公園內並無一條索道,若干條索道都是設在公園之外的。
2、 統一規劃、有序開發
做好旅遊開發規劃,貫徹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思想,這不僅是使開發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預防資源和環境遭到破壞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編制我區旅遊區總體規劃時,必須對旅遊區的地質資源、生物資源和涉及到環境質量的各類資源進行認真的調查,以便針對開展旅遊活動所帶來的環境損害進行足夠的准備,並採取積極措施,消除或減少污染源,加強對環境質量的監測。為保證生態旅遊的環境質量的高品位,旅遊區的有關建設必須遵循適度地有序地分層次開發的原則,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有損自然的開發行動。每個項目都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要從生態角度嚴格控制服務設施的規模、數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風格,提倡以自然景觀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勢,體現自然之美,對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費等刺激經濟增長的項目堅決制止。經濟開發可以在風景區以外的廣大土地上進行。即使是配合風景區的旅遊,其主要服務設施也完全可以在風景區外圍建設。美國規定商業開發要在國家公園以外的地方,其黃石國家公園自被發現建立後,不僅禁獵、禁伐,而且陸續遷走了居住其中的印第安土著。這些發揮功能區分、區內觀景、區外經商的做法我們可以借鑒。
旅遊區的環境容量問題,應加強研究,在旅遊區的環境容量未確定之前,必須控制旅遊業的發展速度。對一些重點保護的景區,必須防止太多的遊人進入,即使是一般旅遊區,也應嚴格控制超容量吸引遊人。因為,環境容量是有限的,破壞容易修復難,一旦旅遊超過了環境容量,造成了巨大的環境破壞,再來治理就十分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
3、增強環保意識,強化法制觀念
鑒於旅遊作為一種產業對環境的特殊影響和累計性的破壞,生態旅遊一定要加強環境立法和管理。嚴格執法和遵守我國的《環境保護法》、《森林法》、《文物保護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與旅遊密切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和法規,並針對旅遊業對環境影響有潛在性、持續性和累計性的特點,增加補充規定。如增加對旅遊的環境保護稅收,用於修復被損環境的管理。地方政府和旅遊有關部門應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有關的法律、法規,增強法制觀念,例如對生態保護區的開發,要根據環境法律,規定哪些部分嚴禁開發,哪些部分可以開發以及開發的規模、開放的季節和可接待的人數等等。又如規定哪些地區禁止帶火種,禁止狩獵和毀壞林木,禁止遺棄垃圾和生活用品。對違法侵害自然資源者,加大執法力度,使其承擔相應的民事和刑事責任。
4、加強宣傳,轉變旅遊觀念
我區在生態旅遊的生態規劃和生態教育方面都很薄弱,旅遊業主要以盈利創收為目的,不少旅遊區根本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就開始營業。在旅遊景點,很少設立宣傳生態意識的宣傳欄,導游們的導游詞中也很少觸及生態道德教育的問題。而且,旅遊業的幹部及導游中大多數人也未接受過系統的生態教育和生態道德教育。因此,我們在倡導生態旅遊時,必須樹立生態保護第一的思想,加強宣傳教育,轉變全民觀念。具體做法:一是要通過立法,把對旅遊區的環境影響評價及對策真正落實到每一個景點,並要求所有的旅遊管理人員、導游都必須經過系統的生態教育,改變那種「旅遊業是無煙工業」、「旅遊資源可再生」的觀念以及對旅遊開發的環境效應評估認識不足的現象,切實把旅遊環境當成旅遊業的生命和形象。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把發展旅遊業的目標與立足點建立在保證當代和幾代、幾十代人的旅遊需要上,並以這種思想觀念為指導,做好環境保護的各項具體工作。二是把生態教育和生態道德教育納入教育計劃,使我們的子孫後代從小就開始重視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愛護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保護野生動物和植物,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使生態善惡觀、生態良心、生態正義、生態義務成為青年的自覺行為和道德規范。三是充分利用旅遊這一生動活潑的大學校,使生態旅遊的全過程,成為生態教育和生態道德教育的全過程。使旅遊者在大自然中喚起綠色的激情,綠色的愉悅、綠色的思考,體驗大自然的諧、有序,體現「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達到熱愛自然、師法自然,啟迪人生的目的。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態教育和生態道德教育,使每一個人旅遊者從自己做起,從每一件保護自然的小事做起。四是以地委、行署的外宣品牌「梵山凈土、桃園銅仁」為契機,把梵凈山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來全新定位,從文化、生態等角度來建構一個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以政府為龍頭,大力向海內外宣傳,使人們重新認識銅仁,讓銅仁走向世界,讓遊客走進銅仁。
我想,我們只有摒棄人類中心主義,拋棄對自然的掠奪,用非野蠻的方式對待大自然,從人統治自然過渡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才能擺脫生態與人類兩敗俱傷的結局。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區得天獨厚的青山綠水,更好地發展我區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