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游牧文化旅遊區的文化遺址
A. 內蒙古文物遺存十分豐富,藉此開展文物旅遊你有什麼看法
內蒙古歷史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密集,其民俗文化資源獨具特色,開發價值甚高。據科學普查和統計,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共有文物保護單位19621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9處[截止到2006年第六批國務院審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13 處,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96處[截止到2007年]。還有大量的館藏和民間收藏文物、檔案文獻等。自治區主體民族蒙古族,歷史悠久,民俗文化獨具特色,文化內涵深厚。此外還有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三個民族的文化及其他各族(如漢、滿、回、鮮等)文化與地域文化,都很有特色。不僅如此,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現代城鎮、工業文化及新農村牧區文化資源均具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經幾十年的開發,內蒙古歷史文化旅遊取得了不小成就。當然,在開發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
總結經驗教訓,將內蒙古歷史文化旅遊推向更高一層,不惟非常必要,亦是十分緊迫的現實課題。本文通過內蒙古西部四盟市(即鄂爾多斯市、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阿拉善盟。後文簡稱西四盟市。)旅遊發展現狀調查過程中所接觸到的一些案例,對內蒙古歷史文化旅遊發展現狀進行簡析,並提出我們的意見與建議。
一、資源及其開發價值評估
西四盟市歷史文化資源相對豐富,較為密集。特別是該區域之活態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及其不同部族和氏族文化資源尤為豐富多彩。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之文物——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等共有113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4處,自治區級、旗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81處[截止第二次文物普查統計]。其中具有較高旅遊開發價值的或已經開發的即有下列:成吉思汗陵、薩拉烏蘇遺址、阿爾寨石窟、朱開溝遺址、秦直道遺址、十二連城城址、城川城址、「獨貴龍」運動舊址[以上在鄂爾多斯市境內];桌子山岩畫、滿巴拉僧廟[在烏海市境內];陰山岩畫、秦長城、三頂帳房古城遺址、雞鹿塞石城、沙金套海古墓群、阿貴廟、三盛公天主教堂[以上在巴彥淖爾市境內];居延遺址、定遠營、南寺、北寺[以上在阿拉善盟境內]等文物資源。此外,歷代之重要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及實物等可移動文物,其數量之多,不勝枚舉。
西四盟市為蒙古族鄂爾多斯、烏拉特、和碩特、土爾扈特等部族較聚集區域。這些部族各具獨特的部族文化,在其活態文化中至今尚保留著蒙古族悠久而優秀的文化傳統。其生產、生活、娛樂文化習俗均具獨特風采。鄂爾多斯和巴彥淖爾地區蒙古族以半農半牧生產方式為主,阿拉善地區蒙古族則以游牧生產方式為主。而不同部族間其餐飲、婚俗、歌舞、游戲和體育活動等在細節上則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尤其是在鄂爾多斯蒙古族文化中,至今還較完整地傳承和保留著蒙古族祭祀文化之傳統。如祭天、祭火、祭敖包和祭索魯錠(黑、白、花)、祭祖(成吉思汗祭祀、窩闊台祭祀、托雷祭祀、毛胡來祭祀)等;烏拉特文化中始終傳承和保留著蒙古族傳統手工藝;而和碩特和土爾扈特蒙古人至今則基本保留著傳統的游牧生產方式和祭駝文化傳統等。
截止2010年6月底,鄂爾多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5項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54項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6項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產生31名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84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巴彥淖爾市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5項;阿拉善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4項。產生2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蒙古族長調民歌傳承人。
這些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乃是黃河、沙漠等自然景觀外的又一最具優勢的旅遊資源支撐點,既有其社會價值,又有較高的經濟開發價值。旅遊業不僅是一種經濟范疇,也是一種文化交流的社會范疇。通過科學合理的開發,一方面可促進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一方面還能開發其經濟和社會價值,並且還能促進其優秀的文化內涵更快更好地得以發揚光大。
二、開發現狀及其面臨的問題
限於篇幅,本文不對每一景區之開發現狀及其所面臨的問題逐一探討,僅就整體上對以下幾方面提出看法。
(一)可以說西四盟市其歷史文化旅遊,正在從無到有,由小變大,逐步發展中。但仍顯現出明顯滯後或與其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不相匹配的現象。目前,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規模上,西四盟市的歷史文化旅遊景區景點,其開發均處在初級階段。
根據我們的實地調查,西四盟市歷史文化旅遊其開發,不外乎以下幾方面:歷史文化古跡或人文娛樂活動為背景的旅遊開發、農村牧區農牧家樂旅遊開發和自然景觀與當地人文資源相結合開發等幾種。展而言之即:首先,在這一地區,其歷史文化旅遊開發起步晚,規模小,尚未具備大旅遊環境。西四盟市現已開發或正在開發中的旅遊景區共有83處,其中以歷史文化旅遊為主題的景區景點有32處,占總數之38.5%。從規模上看,除了鄂爾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阿拉善盟的賀蘭山廣宗寺(南寺)生態旅遊區與福音寺(北寺)旅遊區及巴彥淖爾市維信國際高爾夫度假村等為數不多的3A級以上旅遊景區外,其餘大部分都屬於規模小或正在開發中的旅遊景區。各個景區旅遊接待設施與服務、產品結構、相關產業鏈等方面很不成熟。如:很多景區景點(包括出入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娛樂項目、游覽線路等)其最基本的基礎建設條件都很不健全。同時,包括上述之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阿拉善盟的賀蘭山廣宗寺(南寺)生態旅遊區與福音寺(北寺)旅遊區等所謂規模較大、較為成熟的3A級以上景區,多少年來一直未能很好地理順或解決其管理體制與機制方面的諸多問題(後文將專門剖析);其次,西四盟市各旗縣農牧家樂旅遊開發也在不斷地拓展之中。據統計,鄂爾多斯市農牧家樂點有幾百家,阿拉善盟牧家樂點有129家,巴彥淖爾市零零散散的農牧家樂也為數不少。其中除了少數規模較大些的綜合型農(牧)家樂外,大部分所謂農(牧)家樂,其實僅僅夠得上自發性的小型餐飲接待點而已;還有,西四盟市自然景觀旅遊景區,均採取將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捆綁在一起的開發模式,其在景區建設方面,無論是視覺形象抑或娛樂項目等方面,都沿用與人文資源相結合的思路——從較有名氣的響沙灣旅遊景區到其他不同規模的自然景觀開發區均不例外。但在具體挖掘與開發過程中,則存在著要麼相互雷同,要麼文化內涵不夠深入,要麼有意無意歪曲史實等不盡人意處。
(二)在宗教文化與祭祀文化資源開發模式或景區景點經營管理體制及機制方面,西四盟市一直在探索和逐步完善中。不過,經我們調查發現,無論是在已開發或正待開發的為數不少的宗教文化和祭祀文化景區景點,均存在著其開發模式不太適合或經營管理體制與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首先,由於將寺廟宗教文化資源和祭祀文化資源直接包裝成旅遊產品,完全以商業化模式進行開發,這即導致廣大信徒和宗教人士與祭祀活動組織者乃至於多數民眾的不滿;其次,開發商和寺廟宗教人士或民間祭祀活動主持者之間在利益分配問題上,往往出現矛盾:一方面雙方在門票收入提成比例上易生糾紛,另一方面則是隨著朝拜者的減少致使祭祀場所收入受影響而引起的矛盾。類似問題不僅在成陵旅遊區、准格爾旗油松王旅遊區、阿拉善左旗南北寺旅遊區等已開發運營的景區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而且在准格爾召旅遊區、烏審召旅遊區及其他召廟文化旅遊開發景區中,均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例如,成陵旅遊區新開發的景點和祭祀文化陵園區之間的整合開發問題,至今沒得到合理的解決。開發商、祭祀辦、成陵旅遊開發區管委會和達爾扈特及朝拜群眾各持己見,相互抵觸,始終沒能理順開發模式和經營管理體制與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而在阿拉善左旗南北寺、烏審召和准格爾召旅遊開發中,至今尚未出台或形成較為成熟的規章制度和規范化的經營管理體制與機制體系。
(三)在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方面,西四盟市作了很多有意義的工作並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有認識和協調方面的問題。首先,在歷史文物古跡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方面,缺乏完整的規劃和可行性方案。如,鄂托克旗阿爾寨石窟遺跡和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的西夏黑城遺址等文物古跡資源的旅遊開發,由於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實施方案,保護與開發工作仍面臨著難以逾越的瓶頸。阿爾寨石窟壁畫受損越來越嚴重,黑城遺址日益被風沙吞沒,這些均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同時,其旅遊開發也不知從何處著手,始終未能探索出既能保護又能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合理開發渠道;其次,在文化生態環境保護與文化資源的開發方面,缺乏可持續發展對策。尤其對活態文化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方面,面臨著很多新老問題。近幾年人們已經意識到對自然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採取不少具體措施,並有了一定成效。但多少年來所形成的習慣,人們並未對人文生態環境保護加以足夠的重視,其結果則導致了很多傳統文化遺產漸漸淡化或不斷地失傳。目前這里已逐漸意識到或認可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與緊迫性,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或文化生態保護等不同的方式,從上到下開始努力探索著合理可行的保護與開發措施。但在具體落實和實施當中,由於認識不足或措施不當,在文化生態保護與文化資源開發方面仍存在著不少問題。其具體表現即:在傳統的民俗文化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方面至為突出。經此次調查發現,在西四盟市草原民俗文化旅遊開發過程中,有下述現象:一是,採取使當地牧民或農民完全脫離過去傳統的第一產業——農牧業經濟與生活方式,向新的第三產業(旅遊開發經營)方向過渡;一是,引入開發資金,對農村牧區某個區域大面積的土地和草場資源進行圈地,把原居民徹底搬遷或以不同的方式使之脫離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以便開發旅遊項目。事實上類似形式開發的旅遊景區,充其量只是一種仿古影視城似的人工打造之民俗表演接待區(點)而已,絕不屬於真正的民俗文化旅遊區(點)。民俗文化旅遊區其最主要的支撐點,應該是以活生生的土著居民活態民俗文化資源為背景。只有在對活態文化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前提下進行民俗文化旅遊開發,才有可能保障民俗文化旅遊區的生存與其可持續發展。否則,既不利於文化資源的保護,又不利於文化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則將導致兩兩難以生存的慘淡結局。
至於在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生態保護方面,目前至少面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對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內涵及其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不少人將此文化與迷信活動混為一談。有部分人簡單地將此祭祀文化與中原地區帝王陵祭祀習俗完全等同起來。還有些人則將此文化現象看作落後於時代的舊習俗。還有則將祭祀文化當作僅是表演性項目或完全商業化的旅遊產品來看待。尤為令人堪憂的是,如此古老而優秀的文化傳統,目前漸漸趨於淡化,其神聖內涵日漸萎縮。第二,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隨著成陵保護區空間領域的縮小和異文化的滲透,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生態環境漸漸在消失。由於空間的狹小而祭祀文化的很多項目難以進一步恢復和拓展。同樣,因達爾扈特人口日益散居於異地,在成陵附近的達爾扈特居民漸漸被迫脫離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環境,達爾扈特繼承人的延續與文化傳承等方面問題多多。如果對此不及時採取合理的措施進行搶救,在不久的將來會完全失去祭祀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意義。第三,在多元文化碰撞的新時代背景下,怎樣很好地保護和傳承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傳統和以合理的方式進一步開發利用此文化資源等問題,真切地擺在人們面前,亟待出台合理可行的方案以便實施。
此外,通過調查發現,在不斷開發草原旅遊或民族文化旅遊區的過程中,較普遍存在著對文化生態環境保護不夠重視的現象。在牧區好多區域內禁牧、產業轉移或城市化進程中,由於具體實施措施不得當而造成文化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同時導致文化旅遊可持續發展難以得到可靠的保障。在有些地方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盲目採取全面禁牧措施,從而違反了當地地貌生態與生物鏈規律,嚴重地破壞了文化生態環境,不僅沒有達到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的目的,反而引起很多社會問題,對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帶來了極其不良的影響。
(四)西四盟市歷史文化旅遊之開發,其所積累的經驗較其他地區而言比較多些,其發展進度在自治區理應居於前列。然而,這里在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合開發方面仍有這樣或那樣不足之處。近些年來,由於整合開發措施不到位,導致重復性建設較多,產品缺乏特色,種類單一、品位低,難以突破市場狹窄瓶頸。經調查發現,首先,各盟市乃至各旗縣之間很多景區景點,都泛泛地強調蒙古族整體歷史文化的共性特點,而忽視對各自所在區域歷史文化的差異性特色,從而走向相互基本雷同的重復性建設歪路,最終陷入難以打造品牌或不易拓展市場的困境;其次,從較大的歷史名勝古跡旅遊景區(或草原民俗文化旅遊區)到較小的農牧家樂旅遊點,均以單一的觀光或餐飲接待為主,而休閑娛樂、購物或體驗性項目等則少而又少。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力度,尤其有必要注重區域或部族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合,避免重復性建設,突顯特色,打造精品,共同拓展市場。眾所周知,西四盟市旅遊資源最大的優勢特點是除了沙漠和黃河自然景觀資源外,另外一個就是悠久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資源。從遠古薩拉烏蘇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到漢、匈奴、西夏等各代各族以及後來的蒙古各部歷史文化遺產,在西四盟市境內分布極其豐富,且各具特色,非常便於統一整合,深度開發。鄂爾多斯市應依託薩拉烏蘇古人類文化遺址、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遺跡、祭祀文化遺產以及鄂爾多斯各部歷史及其現當代活態文化資源進行開發;烏海市應分別將所居區域歷史文化傳統與當代產業發展時尚文化和現代書法與古代岩畫藝術文化有機結合,著重打造具有文化氛圍濃郁之多功能綜合型現代化城鄉旅遊集散中心;巴彥淖爾市應該依託河套歷史文化和烏拉特蒙古部族民俗文化遺產資源,著力突顯地域多元文化特色;阿拉善盟應重點突出西夏歷史文化遺產、絲綢之路與古驛站文化遺產、宗教寺廟文化遺產及蒙古族和碩特並土爾扈特部歷史文化資源特點而開發。
(二)宗教信仰和民間祭祀等特殊文化資源不宜於完全以私有化或商業化模式進行開發。因為宗教儀式和民間祭祀等活動,乃屬於民眾受憲法保護之信仰自由、民主權利范疇內之事項,其在旅遊開發過程中,無論有意或無意,一旦或多或少地使廣大民眾信仰自由受到不利影響,則應視為不恰當之開發方式,應即時加以糾正。如,將宗教活動和祭祀活動場所統統劃入景區門票控制區域內,毫無疑問地對朝拜者的朝拜或祭祀活動起到負面影響。所以,應將宗教活動場所或民間祭祀活動場所與旅遊項目活動區域分行管理,前者不宜於門票制管理,仍應歸屬民政民族與宗教事務部門和宗教行業協會或祭祀辦等部門進行統籌管理,以免上述一系列問題之出現。
(三)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保護與開發之提法,似乎人人耳熟能詳。然而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怎樣進行保護和開發等問題,很多人仍未能正確地理解與把握。這里至少涉及到要保護什麼、怎樣保護和開發等方面的問題。換言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某個單體遺產保護的層面上,而更重要的是對其整體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歷史文物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國家目下已有較完善的政策與法規。但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對活態文化的保護方面目前尚未出台完整的法規條例和具體實施方案。如此,則打著開發草原歷史文化旅遊旗幟,在牧區大量圈佔草場,並將土著牧民全部從開發區搬遷出去,重新建設人工景觀設施,命名其為什麼什麼草原文化旅遊區等做法,即完全違背了保護與開發的宗旨。所以在歷史文化旅遊開發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化遺產及其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樣才有可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以文化支撐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以旅遊發展來促使文化保護之目的。
B. 蒙古族的文化有哪些,有哪些紀錄片值得一看
蒙古族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少數民族,蒙古族的傳統文化還是蠻多的,也有很多紀錄片可以推薦給大家看。
蒙古族的節日簡單介紹其實說到成吉思汗,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那在蒙古族,其實是有一個節日是為了成吉思汗設立的,我們把這個節日叫做成吉思汗紀念節。成吉思汗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三月十七日,蒙古族很多的人會來到成吉思汗的陵墓前,獻上明亮的蠟燭,還會帶上一些祭品,表達自己對成吉思汗的思念和敬佩。
除了上面我分享的這些,蒙古族還有其它很有意思的地方,我覺得要是感興趣的話是可以從歷史開始了解,再慢慢從裡面了解一些風俗和文化。
C. 內蒙古有哪些景區
內蒙古景區有:
成吉思汗陵,五當召, 響沙灣,達里諾爾湖,吉爾果山天池, 格根塔拉草原, 大青溝 ,錫林浩特景區 ,扎蘭屯, 九龍泉, 阿斯哈圖石林, 呼倫貝爾草原, 河套平原, 赤峰, 昭君島, 黑里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