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策略

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策略

發布時間: 2021-01-29 03:17:52

『壹』 急求:如何修改一個景區的總體規劃

外的旅遊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對桂林景區開發歷程和影響景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桂林景區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旅遊景區 可持續發展 桂林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它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古往今來一直是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新中國成立以來,桂林以其得天獨厚的風景資源和歷史悠久的人文資源受到了國家高度的重視,其旅遊業發展起步早,起點高,可以說桂林旅遊是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典型代表。
一、桂林旅遊景區開發歷程分析
桂林旅遊業從1973年正式起步,其旅遊景區開發歷程可以劃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1.初級階段(1973年~1977年)
1973年5月,桂林市作為國務院確定的24個旅遊開放城市之一,正式對外開放。當時開展旅遊工作的目的是加強對外交往,屬於官方和民間友好往來范疇。憑借歷代遺留下來的風景名勝,景區開發始於為外事和公益需要而整理的灕江、蘆笛岩、七星公園等觀光景點,當時景區設施簡陋,服務單一,如灕江游覽僅有木船三艘。此時的景區開發多是沿襲古代名勝,因地制宜,景點多屬岩溶風光和公園類型,內涵相對貧乏。
這時期桂林旅遊景區的開發屬於舊貌換新顏的改造和整理。重友輕利,重政治輕經濟,「外事接待型」的旅遊發展模式決定了景區建設簡單,服務配套設施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2.開拓階段(1978年~1988年)
1979年國務院明確規定桂林為社會主義風景游覽城市;1982年國務院將桂林列為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85年在全國十大風景名勝評比活動中,桂林山水僅次於長城而名列第二;1986年國務院將桂林列為「七五」期間全國七個旅遊重點建設城市之一,並撥專款加強旅遊景點配套設施的建設,在我國被國務院冠以「社會主義風景游覽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重點建設城市」三項桂冠的首推桂林。特別是1986年旅遊業被正式列入國民經濟計劃後,桂林旅遊業發展迅速,景區得以進一步開發與利用,旅遊大環境更為廣闊、優美、清潔、安全。
這時期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桂林景區開發得到了積極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桂林山水為主題的觀光旅遊產品體系。景區開發工作由單純的保護轉變到擴大景點數、改善景區環境質量和擴大環境容量上來,並注意發揮旅遊資源優勢,有計劃地重點建設一批富有傳統山水文化持色的旅遊項目。
3.曲折發展階段(1989年~1997年)
由於受1989年6月北京風波的影響,加上外界新聞報導對我國的歪曲宣傳,使桂林旅遊業受到嚴重挫折。1989年10月,由桂林市人民政府經濟研究中心編著的《桂林旅遊發展前景研究》公開出版,提出了強調桂林山水這一主題,並不排除旅遊資源與產品開發的多樣性和旅遊活動的豐富性,合理開發風景資源,抓住游覽主題,重視人文資源,擴大游覽范圍,豐富游覽內容,建立大桂林風景游覽體系等極富遠見性的措施。在此景區開發指導思想的影響下,桂林旅遊產品發生了明顯的改善,一個以觀光旅遊為主,兼有多種游覽方式的游覽格局基本形成。
這時期桂林景區面對嚴峻的旅遊形勢,在困難中努力前進。旅遊景點項目逐漸呈現出多元化格局,形成了以桂林山水為特色,以百里灕江畫廊為主題,兼有古文化觀光、民俗風情、登山探險,動植物觀賞、休閑、體育、修學等各具特色的旅遊項目,極大地拓展了旅遊空間。
4.提升階段(1998年~)
由於旅遊的產業化、黃金周的出現,雙休日的實行,尤其是1998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地市行政區劃合並,桂林市與周邊12個縣合並為大桂林市,擴展了桂林山水為核心的景區內涵與空間。1999年以來,以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為主的國內旅遊規劃專家,著手編制《桂林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提出了提高桂林觀光型旅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施旅遊精品工程,促進旅遊產品的結構轉型與升級,構建桂林山水為核心、以觀光度假型為主導的復合型旅遊產品空間體系。開發建設了一批高水平的旅遊景區項目,如樂滿地、愚自樂園、印象·劉三姐、「兩江四湖」等景區。
這時期桂林景區的開發進一步向深度發展,旅遊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重視自己獨特的內涵發展。開發方向上逐步由過去的以參觀為主轉變為參觀和參與相結合,提高旅遊活動的靈活性和旅遊產品的吸引力。
二、桂林旅遊景區概況
截至2003年底,桂林擁有1處國家級、3處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3處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1處國家級、10處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8處國家級、71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有8個,3A級景區有7個。經過30年的發展,桂林旅遊景區開發初步形成了以自然山水、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會展旅遊、生態旅遊、現代主題公園為主的六大特色的旅遊產品,以及以中心城區「兩江四湖」開放型大景區為代表的城市旅遊優勢。
三、影響桂林景區可持續性發展的主要問題
1.多頭管理
部分旅遊景區管理長期處於權力分散、職能交叉的狀態,管理中的權責不清、扯皮現象造成了景區管理的混亂現狀,使旅遊者不能獲得滿意的旅遊消費,這從根本上影響了景區的市場形象和長遠發展。
2.重復建設,旅遊產品差異性不大
桂林以旅遊立市,因此強烈的政府主導推進行為促發了各地方的景區開發熱潮。各地方都希望能憑借「桂林山水」的品牌效應,將本地方的旅遊資源投入開發,以獲得經濟增長的機會。但缺乏景區開發的全局觀念,產品的同質性高,各地景區開發多以觀光型旅遊產品為主,這不僅增加了桂林旅遊業內部的競爭強度,同時也削弱了桂林旅遊業的外部競爭力。結果是投入的景區越多,則對本地景區的破壞越大,其社會和經濟效益越差,更是對「桂林山水」的形象的削弱,破壞了「桂林山水」的品牌。並不是所有的旅遊資源都有開發的價值,也不是所有的資源在同一時刻都有開發的價值,更何況具有旅遊價值的資源也並不等於表明用於景區開發是資源價值的最佳體現。
3.景區缺乏競爭力
主要體現在:(1)產品層次單一。目前的景區旅遊產品多是向消費者提供滿足特定旅遊需要的基本服務、利益及其實體和產品外觀,也就是核心產品和形式產品部分,而對於富於競爭優勢的附加產品和擴展產品如消費者之間及與環境的互動等方面卻涉足甚少,從而使得景區間的競爭更加激烈。(2)資源與產品不匹配。很多資源是一流的,例如岩洞、山體,但形成的旅遊產品卻多是二流、三流甚至是末流的,使得潛在的吸引力轉化不成現實,形不成競爭優勢。(3)服務水平不高。相對飯店和旅行社服務而言,景區服務質量差的反差較突出,這是一個急需改進的問題。
4.景區開發缺乏整體開發意識
所謂整體開發意識,就是注重整體的協調性,共同促銷。桂林景區之間缺乏合作協調,往往喜歡單兵作戰,勢力單薄。如東線游各景區不是旅遊團必去的地方,被作為旅行社的「加點」來對待,本身知名度就不高,促銷困難。東線游的各景區不利用地域相近的便利,協同作戰,提高整體實力,反而是各自經營自己的,單打獨斗。其實東線游各景區互補性極強,靖江王陵,堯山索道,茶藝園和山水高爾夫球場都各有特色,且地理位置極為接近,如靖江王陵與堯山索道相隔僅百米。搞聯合促銷,通票游覽,將會增強東線游的吸引力,讓旅遊者有選擇,覺得內容豐富多樣,值得一看。但現狀是各景區屬於不同的部門如文化局,供電局等,單位性質有事業、企業、外資等,合作經營的困難較大。

四、桂林旅遊景區可持續性發展的對策
1.以可持續理論為指導,增強宏觀調控
可持續發展是旅遊發展中最深刻、最全面、最理性的思想,應以此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實現旅遊景區開發的整合與優勢疊加。
桂林景區以自然山水喀斯特風光為主體,是不可再生性的旅遊資源,提倡可持續發展更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景區在景觀環境保護對策、旅遊環境質量標准等各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也還有許多方面的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入,如生態旅遊區的質量評價,旅遊環境質量評價指標的確定,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方式,可持續發展的旅遊規劃等仍要積極探索。
在可持續理論的指導下,桂林景區發展還須加強宏觀調控的力度,突出「防勝於治,防先於治」的管理思想,使旅遊景區環境保護工作宏觀地貫穿旅遊規劃、開發、發展和鞏固各個階段,對那些將會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危害的旅遊項目進行重估、修改和完善,並向與生態保護有關的項目的投資傾斜,切實避免旅遊開發中重產值,輕環境的短期行為。
2.培育好景區文化應用力、產品促銷能力、旅遊服務能力和顧客滿意能力
首先應加強對景區文化底蘊的挖掘和整理,凸現景區的文化特色,其次要展開有效的促銷活動,使顧客樂於接受,同時對外要作好市場調研,對內練好內功,具備為目標顧客提供特殊服務的能力,形成一種與眾不同的使顧客滿意的技能與技術,滿足顧客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
3.建立學習型組織是營造景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學習型組織是以共同願景為基礎,以團隊學習為特徵,對顧客負責的扁平化橫向網路系統,它有崇高而正確的核心價值、信心和使命,具有強韌的生命力與實現共同目標的動力,能不斷創新,持續蛻變。旅遊景區建立學習型組織旨在依靠自身資源,從內部扎扎實實地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通過組織創新和管理創新,不但可以提升景區的整體素質,創造景區文化,還可以生產出獨特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使之實現景區可持續發展。
4.重視人力資源開發是打造景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旅遊景區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短缺是景區競爭能力差的重要因素。人才資本豐富的景區即使身處不景氣的市場環境中,也能較好地把握市場機會,去滿足目標市場顧客的現有需求或創造出新的需求;而人才資本匱乏的景區即使面對大好形勢,也可能坐失良機,走向衰敗。因此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主要可以採取如下途徑:第一,注重現有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素質;第二,創造條件,積極吸引、用好高層次的專業人才;第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包括以管理技術入股、員工持股等長期的激勵機制。只有重視人才的培養,才能真正達到景區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5.以「據點一軸線一網路系統」模式,整合桂林各縣域景區主題特色
桂林景區空間開發正處於軸線開發向網路開發的過渡階段。沿發展軸線的幾個重要的景區已得到開發,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例如興安的靈渠和樂滿地景區,龍勝的溫泉和梯田景區,資源的資江和八角寨景區等。在發展軸線的帶動作用下,各個區域的旅遊資源逐步得到開發,當景區空間開發網路形成的時候,一個理想的「大桂林旅遊圈」就會出現,「大桂林旅遊圈」會將桂林市及其周邊地區景區以整體形式推出,為桂林旅遊業的發展樹立一個嶄新形象。圍繞桂林山水這一核心旅遊品牌,各縣域應從本地旅遊資源優勢出發大力發展旅遊業,目前興安、龍勝、資源、靈川、恭城、陽朔等縣域景區已分別初步形成了以歷史文化、民族風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態旅遊、休閑度假等為主題的不同旅遊品牌,要持續加強推進旅遊產品的區域化,塑造旅遊產品的區域特色,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主體旅遊產品,這樣才能持續實現桂林景區的互補和共榮。

參考文獻:
[1]保繼剛鍾新民:桂林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2
[2]衛旭東周旗:區域內旅遊景區市場競爭力測評[J].資源科學,2004,7
[3]崔鳳軍:中國傳統旅遊目的地創新與發展[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2
[4]黃家城:桂林旅遊史略[M].桂林:灕江出版社,1998
[5]桂林市人民政府經濟研究中心:桂林旅遊發展前景研究[M].桂林:灕江出版社,1989

『貳』 旅遊景區如何可持續發展

旅遊區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經濟轉型時期,風景名勝區的資源保護管理工作上,出現了遺產資源保護與經濟性開發的矛盾,資源保護與高密度旅遊開發的矛盾並存的現象。如何處理好這些矛盾,是當前我國風景名勝區普遍面臨的問題。青島市嶗山風景區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三大問題凸顯過度開發之痛

嶗山風景區保護和發展主要面臨著三大問題。一是嶗山風景區的「城市化、人工化、商業化、園林化」傾向突出。

青島市區東移,帶動了嶗山周邊地區的城市化,景區內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化」傾向明顯。在沙子口沿海一線,社區建築高密度發展,別墅成群、賓館林立,一些市民在村中買地建房,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景觀;在南九水一帶的核心景區內,別墅式建築幾乎超過了當地居民的建築數量;在景區王哥庄沿線,小區式的社區建設,與風景區周邊環境極不協調。

風景區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其自然性。目前部分景區的人工建設過多,各區域的園林建設、旅遊項目開發規劃頻出,規模越來越大,使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升溫。道路建設、停車場、臨時建築、酒店賓館蜂擁而上,甚至房地產項目也乘機而入;「園中園」現象突出。僅南部沿海一線就有「觀光園」、「雨林谷」、「森林公園」、「生態園」等多處。「人工化、園林化」現象突出,不僅嚴重破壞了景區的整體環境,也使風景區的國家資源受到侵蝕。此外,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景區內商業設施、賓館飯店建設不斷增加,商業化氛圍越來越濃。

二是景區內水資源保護未受到應有重視,生物多樣性遭遇威脅。

景區內在建和擬建水庫、塘壩較多,不利於青島市的水量調蓄和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如夏庄、仰口林區地處嶗山西北部的半濕潤半乾旱地帶,生態系統脆弱。現有的開發活動已在不同程度上破壞了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生長環境。

由於有些村民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淡薄,使許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枯竭。如「農家宴」菜系中,野生動植物占很大比重。受經濟利益驅使,採摘的規模、數量劇增,不僅使物種本身逐漸稀缺,難以恢復,還造成水土流失等後果。

三是擅自刻石立碑,割裂了歷史與文化的完整性、連續性。

單純地刻石立碑不僅毀壞了歷史遺跡,而且是歷史研究膚淺、文化發掘不深的表現。如夏庄、惜福鎮為古時進出嶗山腹地的必由之路,歷史及文化遺存很多,但在這一地區少見體現,反而憑想當然,擅自刻石多處,不僅割裂了嶗山歷史與文化的完整性、連續性,而且使霸王台、財貝溝等古文化遺址面臨毀滅的命運。

這些問題不僅在嶗山風景區存在,在其他風景保護區也具有一定普遍性。

四方面探究深層次原因

為什麼嶗山風景區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一是對國家風景名勝區資源的特殊性認識不足,對國家風景名勝區性質和功能缺乏深入理解,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對風景名勝資源實行市場化、企業化經營,過度開發給風景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二是體制不順、多頭管理、效率低下。嶗山風景名勝區屬景區管委會管理,而景區地域分屬嶗山區、城陽區管轄,具體又分屬3個街道和2個鄉鎮管理,涉及近200個社區和村,難以避免各行其是的問題。一方面在嶗山景區范圍內,同時存在兩個區級政府和一個市政府派出機構,實行塊塊管理;另一方面景區資源名義上由管委會管理,實際上分別由國土資源、文物、林業、海洋、環保等部門分別行使相應的職權,實行條條管理。景區缺乏一個權威性的機構作為統一管理主體和責任主體。

三是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由於法制不健全,有些地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而忽略了對公共資源的保護。

四是風景區保護無法可依與有法不依並存。現行法規不完善、缺乏約束力。法規未明確禁止以破壞遺產資源為代價的牟利行為,也缺少實行針對個人的懲戒條款。同時,有法不依、執法難嚴。目前出現的過度開發和破壞性建設,多數項目是「雙違」建築;很多地方不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嚴格控制建設的規模、體量。

科學保護與合理開發並重

嶗山風景區的處境並非個案。

如何實現風景區的科學保護與合理開發相結合,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轉變這種現狀,首先要加強宣傳、轉變觀念。要重視對風景名勝區基本知識的普及性宣傳,在全社會牢固地樹立這一觀念:自然文化遺產屬於當代和子孫後代,任何人都只有照看和維護的義務,而沒有隨意支配的權利。

其次要調整思路、理順體制。

以嶗山風景區為例,首先應該理順景區內兩個區級政府、一個市政府派出機構之間的關系,逐步實現嶗山風景區和嶗山行政區的一體化管理,區內土地、規劃建設、旅遊服務、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市政設施、城建監察、公用事業、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國有資產產權、治安保衛、農村事物和經濟發展實行統一管理。

在理順體制的基礎上,根據發展目標,確立一個既明確合理,又科學實際;既體現保護,又開發利用;既能惠及當地群眾,又不損害後代人利益的發展思路。管委會對遺產資源實行統一管理。風景區國有、集體和個人承包的土地、山地、林地和風景林,以及地貌景觀、人文景觀等資源保護與開發,由管委會依法進行統一管理,並對集體山林採取買斷方式理順產權關系;風景區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林業管理、森林病蟲害防治、消防檢查、文物保護,醫療、預防保健、衛生監督、疾病控制等由管委會依法進行管理,並接受市有關部門業務指導;堅持原居住地居民原則,嚴格控制風景區人口增長。

第三,要加快地方立法,實施依法管理。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現行法規和條例的基礎上,盡快制定並由市人大通過嶗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法規應明確風景區規劃范圍和區域的功能劃分;明確管委會的地位;界定風景區遺產資源的產權關系,禁止以破壞遺產資源為代價的牟利行為;規定當地居民對風景區保護、開發、經營等權利、責任和義務;組織科學研究和文化的深層次開發;對破壞遺產資源行為的懲戒性規定等。

第四,實施全方位管理,加強風景區資源保護。由管委會及所屬機構負責風景區的規劃、保護、建設與管理,行使統一管理的綜合性職能;旅遊、工商、林業、交通、治安、環保等職能部門,在管委會的統一領導下,履行職責、發揮專業管理的重要作用;風景區居民和經營從業人員服從統一管理的同時,實行自我管理和主動參與管理相結合,切實發揮群眾的基礎作用。

運用科學、技術、行政、法律手段,實現資源的有效保護。同時採用法治手段,清理「雙違」項目。管委會應運用法治手段對風景區內「雙違」項目進行清理、限時拆除;對借舊村改造之名新建擴建的樓堂館所,在不損害原居住居民利益、不增加風景區人口基礎上,進行清理和處置;對在風景區內開展商貿經營的各類建築,按《規劃》要求進行規范;對風景區內形成的各類園林、園區項目,依據《規劃》進行可能的利用和統一管理等。

第五,引導風景區內居民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管委會可與當地居民簽署「合作協議」,明確雙方權責;規定當地居民保護遺產資源的責任;引導生態農業發展的方向;風景區經營性活動優先考慮原居住地居民,首先是生活困難的居民。

『叄』 急求一篇旅遊景區可持續發展問題探討的論文,哪位好心人幫幫忙,感激不盡

[摘要] 桂林旅遊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對廣西乃至國內外的旅遊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對桂林景區開發歷程和影響景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桂林景區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旅遊景區 可持續發展 桂林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它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古往今來一直是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新中國成立以來,桂林以其得天獨厚的風景資源和歷史悠久的人文資源受到了國家高度的重視,其旅遊業發展起步早,起點高,可以說桂林旅遊是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典型代表。
一、桂林旅遊景區開發歷程分析
桂林旅遊業從1973年正式起步,其旅遊景區開發歷程可以劃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1.初級階段(1973年~1977年)
1973年5月,桂林市作為國務院確定的24個旅遊開放城市之一,正式對外開放。當時開展旅遊工作的目的是加強對外交往,屬於官方和民間友好往來范疇。憑借歷代遺留下來的風景名勝,景區開發始於為外事和公益需要而整理的灕江、蘆笛岩、七星公園等觀光景點,當時景區設施簡陋,服務單一,如灕江游覽僅有木船三艘。此時的景區開發多是沿襲古代名勝,因地制宜,景點多屬岩溶風光和公園類型,內涵相對貧乏。
這時期桂林旅遊景區的開發屬於舊貌換新顏的改造和整理。重友輕利,重政治輕經濟,「外事接待型」的旅遊發展模式決定了景區建設簡單,服務配套設施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2.開拓階段(1978年~1988年)
1979年國務院明確規定桂林為社會主義風景游覽城市;1982年國務院將桂林列為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85年在全國十大風景名勝評比活動中,桂林山水僅次於長城而名列第二;1986年國務院將桂林列為「七五」期間全國七個旅遊重點建設城市之一,並撥專款加強旅遊景點配套設施的建設,在我國被國務院冠以「社會主義風景游覽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重點建設城市」三項桂冠的首推桂林。特別是1986年旅遊業被正式列入國民經濟計劃後,桂林旅遊業發展迅速,景區得以進一步開發與利用,旅遊大環境更為廣闊、優美、清潔、安全。
這時期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桂林景區開發得到了積極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桂林山水為主題的觀光旅遊產品體系。景區開發工作由單純的保護轉變到擴大景點數、改善景區環境質量和擴大環境容量上來,並注意發揮旅遊資源優勢,有計劃地重點建設一批富有傳統山水文化持色的旅遊項目。
3.曲折發展階段(1989年~1997年)
由於受1989年6月北京風波的影響,加上外界新聞報導對我國的歪曲宣傳,使桂林旅遊業受到嚴重挫折。1989年10月,由桂林市人民政府經濟研究中心編著的《桂林旅遊發展前景研究》公開出版,提出了強調桂林山水這一主題,並不排除旅遊資源與產品開發的多樣性和旅遊活動的豐富性,合理開發風景資源,抓住游覽主題,重視人文資源,擴大游覽范圍,豐富游覽內容,建立大桂林風景游覽體系等極富遠見性的措施。在此景區開發指導思想的影響下,桂林旅遊產品發生了明顯的改善,一個以觀光旅遊為主,兼有多種游覽方式的游覽格局基本形成。
這時期桂林景區面對嚴峻的旅遊形勢,在困難中努力前進。旅遊景點項目逐漸呈現出多元化格局,形成了以桂林山水為特色,以百里灕江畫廊為主題,兼有古文化觀光、民俗風情、登山探險,動植物觀賞、休閑、體育、修學等各具特色的旅遊項目,極大地拓展了旅遊空間。
4.提升階段(1998年~)
由於旅遊的產業化、黃金周的出現,雙休日的實行,尤其是1998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地市行政區劃合並,桂林市與周邊12個縣合並為大桂林市,擴展了桂林山水為核心的景區內涵與空間。1999年以來,以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為主的國內旅遊規劃專家,著手編制《桂林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提出了提高桂林觀光型旅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施旅遊精品工程,促進旅遊產品的結構轉型與升級,構建桂林山水為核心、以觀光度假型為主導的復合型旅遊產品空間體系。開發建設了一批高水平的旅遊景區項目,如樂滿地、愚自樂園、印象·劉三姐、「兩江四湖」等景區。
這時期桂林景區的開發進一步向深度發展,旅遊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重視自己獨特的內涵發展。開發方向上逐步由過去的以參觀為主轉變為參觀和參與相結合,提高旅遊活動的靈活性和旅遊產品的吸引力。
二、桂林旅遊景區概況
截至2003年底,桂林擁有1處國家級、3處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3處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1處國家級、10處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8處國家級、71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有8個,3A級景區有7個。經過30年的發展,桂林旅遊景區開發初步形成了以自然山水、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會展旅遊、生態旅遊、現代主題公園為主的六大特色的旅遊產品,以及以中心城區「兩江四湖」開放型大景區為代表的城市旅遊優勢。
三、影響桂林景區可持續性發展的主要問題
1.多頭管理
部分旅遊景區管理長期處於權力分散、職能交叉的狀態,管理中的權責不清、扯皮現象造成了景區管理的混亂現狀,使旅遊者不能獲得滿意的旅遊消費,這從根本上影響了景區的市場形象和長遠發展。
2.重復建設,旅遊產品差異性不大
桂林以旅遊立市,因此強烈的政府主導推進行為促發了各地方的景區開發熱潮。各地方都希望能憑借「桂林山水」的品牌效應,將本地方的旅遊資源投入開發,以獲得經濟增長的機會。但缺乏景區開發的全局觀念,產品的同質性高,各地景區開發多以觀光型旅遊產品為主,這不僅增加了桂林旅遊業內部的競爭強度,同時也削弱了桂林旅遊業的外部競爭力。結果是投入的景區越多,則對本地景區的破壞越大,其社會和經濟效益越差,更是對「桂林山水」的形象的削弱,破壞了「桂林山水」的品牌。並不是所有的旅遊資源都有開發的價值,也不是所有的資源在同一時刻都有開發的價值,更何況具有旅遊價值的資源也並不等於表明用於景區開發是資源價值的最佳體現。
3.景區缺乏競爭力
主要體現在:(1)產品層次單一。目前的景區旅遊產品多是向消費者提供滿足特定旅遊需要的基本服務、利益及其實體和產品外觀,也就是核心產品和形式產品部分,而對於富於競爭優勢的附加產品和擴展產品如消費者之間及與環境的互動等方面卻涉足甚少,從而使得景區間的競爭更加激烈。(2)資源與產品不匹配。很多資源是一流的,例如岩洞、山體,但形成的旅遊產品卻多是二流、三流甚至是末流的,使得潛在的吸引力轉化不成現實,形不成競爭優勢。(3)服務水平不高。相對飯店和旅行社服務而言,景區服務質量差的反差較突出,這是一個急需改進的問題。
4.景區開發缺乏整體開發意識
所謂整體開發意識,就是注重整體的協調性,共同促銷。桂林景區之間缺乏合作協調,往往喜歡單兵作戰,勢力單薄。如東線游各景區不是旅遊團必去的地方,被作為旅行社的「加點」來對待,本身知名度就不高,促銷困難。東線游的各景區不利用地域相近的便利,協同作戰,提高整體實力,反而是各自經營自己的,單打獨斗。其實東線游各景區互補性極強,靖江王陵,堯山索道,茶藝園和山水高爾夫球場都各有特色,且地理位置極為接近,如靖江王陵與堯山索道相隔僅百米。搞聯合促銷,通票游覽,將會增強東線游的吸引力,讓旅遊者有選擇,覺得內容豐富多樣,值得一看。但現狀是各景區屬於不同的部門如文化局,供電局等,單位性質有事業、企業、外資等,合作經營的困難較大。

四、桂林旅遊景區可持續性發展的對策
1.以可持續理論為指導,增強宏觀調控
可持續發展是旅遊發展中最深刻、最全面、最理性的思想,應以此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實現旅遊景區開發的整合與優勢疊加。
桂林景區以自然山水喀斯特風光為主體,是不可再生性的旅遊資源,提倡可持續發展更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景區在景觀環境保護對策、旅遊環境質量標准等各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也還有許多方面的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入,如生態旅遊區的質量評價,旅遊環境質量評價指標的確定,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方式,可持續發展的旅遊規劃等仍要積極探索。
在可持續理論的指導下,桂林景區發展還須加強宏觀調控的力度,突出「防勝於治,防先於治」的管理思想,使旅遊景區環境保護工作宏觀地貫穿旅遊規劃、開發、發展和鞏固各個階段,對那些將會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危害的旅遊項目進行重估、修改和完善,並向與生態保護有關的項目的投資傾斜,切實避免旅遊開發中重產值,輕環境的短期行為。
2.培育好景區文化應用力、產品促銷能力、旅遊服務能力和顧客滿意能力
首先應加強對景區文化底蘊的挖掘和整理,凸現景區的文化特色,其次要展開有效的促銷活動,使顧客樂於接受,同時對外要作好市場調研,對內練好內功,具備為目標顧客提供特殊服務的能力,形成一種與眾不同的使顧客滿意的技能與技術,滿足顧客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
3.建立學習型組織是營造景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學習型組織是以共同願景為基礎,以團隊學習為特徵,對顧客負責的扁平化橫向網路系統,它有崇高而正確的核心價值、信心和使命,具有強韌的生命力與實現共同目標的動力,能不斷創新,持續蛻變。旅遊景區建立學習型組織旨在依靠自身資源,從內部扎扎實實地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通過組織創新和管理創新,不但可以提升景區的整體素質,創造景區文化,還可以生產出獨特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使之實現景區可持續發展。
4.重視人力資源開發是打造景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旅遊景區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短缺是景區競爭能力差的重要因素。人才資本豐富的景區即使身處不景氣的市場環境中,也能較好地把握市場機會,去滿足目標市場顧客的現有需求或創造出新的需求;而人才資本匱乏的景區即使面對大好形勢,也可能坐失良機,走向衰敗。因此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主要可以採取如下途徑:第一,注重現有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素質;第二,創造條件,積極吸引、用好高層次的專業人才;第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包括以管理技術入股、員工持股等長期的激勵機制。只有重視人才的培養,才能真正達到景區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5.以「據點一軸線一網路系統」模式,整合桂林各縣域景區主題特色
桂林景區空間開發正處於軸線開發向網路開發的過渡階段。沿發展軸線的幾個重要的景區已得到開發,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例如興安的靈渠和樂滿地景區,龍勝的溫泉和梯田景區,資源的資江和八角寨景區等。在發展軸線的帶動作用下,各個區域的旅遊資源逐步得到開發,當景區空間開發網路形成的時候,一個理想的「大桂林旅遊圈」就會出現,「大桂林旅遊圈」會將桂林市及其周邊地區景區以整體形式推出,為桂林旅遊業的發展樹立一個嶄新形象。圍繞桂林山水這一核心旅遊品牌,各縣域應從本地旅遊資源優勢出發大力發展旅遊業,目前興安、龍勝、資源、靈川、恭城、陽朔等縣域景區已分別初步形成了以歷史文化、民族風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態旅遊、休閑度假等為主題的不同旅遊品牌,要持續加強推進旅遊產品的區域化,塑造旅遊產品的區域特色,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主體旅遊產品,這樣才能持續實現桂林景區的互補和共榮。

參考文獻:
[1]保繼剛鍾新民:桂林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2
[2]衛旭東周旗:區域內旅遊景區市場競爭力測評[J].資源科學,2004,7
[3]崔鳳軍:中國傳統旅遊目的地創新與發展[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2
[4]黃家城:桂林旅遊史略[M].桂林:灕江出版社,1998
[5]桂林市人民政府經濟研究中心:桂林旅遊發展前景研究[M].桂林:灕江出版社,1989

『肆』 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案例

您是景區工作人員還是投資人啊?這個問題太專業化也太籠統了!!!

『伍』 構成旅遊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是什麼

旅遊資源來、旅遊自設施、旅遊服務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

旅遊活動的基本類型:

1、旅遊者對旅遊吸引物(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族風情、都市風貌等)以靜態觀賞為主,缺乏旅遊活動中的參與性和交流性;

2、旅遊者喜歡知名度高的旅遊地;

3、旅遊者在旅遊地的活動空間范圍和自由度大,逗留的時間短,重遊率低;

4、旅遊者由於流動性大,因此,在旅遊地實現的消費量較少;

5、受氣候的影響大,旅遊的旺季和淡季十分明顯。

(5)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策略擴展閱讀

旅遊活動的起源:

早在殷周之際,人們已經開始注意旅行的類別,殷人和周人慣用「旅」字,專指當時最活躍的一種旅行——商旅。《易經》中,專講行商客賈的一卦就稱為「旅」卦。「旅」字便成了當時商業旅遊的專稱。

東周時期,旅行分類更加清楚,東周人除了沿用殷周以來的說法,以「旅」稱商旅,以「征」稱軍旅,以「歸」稱婚旅,以「巡」稱天子之旅,以「遷」稱遷徙之旅,特別是他們用「旅」字為中國旅遊史引進了現代「旅遊」的概念。

參考資料

網路-旅遊業

網路-旅遊活動

『陸』 根據你對天津之眼的旅遊資源的了解,提出此景點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首先天津之眼的門票費太貴了,應該適當降低一些,或者在節假日給出優惠票價。可以選擇在天津之眼周圍或者車內設置一些買賣零售紀念品的活動。

『柒』 為了西雙版納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下列建設規劃中,你認為可行的一條是()

既然是可持續發展,就要尊重環境,保護自然資源。西雙版納本來就以自然景區為主,建設公路和賓館無疑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是得不償失的做法。

『捌』 孔府孔廟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的分析

什麼啊?

『玖』 根據你對天津之眼的旅遊資源的了解,提出此景點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周邊配套跟不上,周邊多打造一些配套的娛樂休閑場所,比較小孩子玩的淘氣堡、大滑梯、蹦床一類的,大人的休閑書吧、咖啡店,再有就是一般衍生物,比如天津之眼紀念品等等。

『拾』 請為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編制檢索策略和檢索式!急用謝謝了~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檢索式china wester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萬方資料庫――外文文獻資料庫》 Evaluation of 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The effec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on resource exploitation in heritage sites and national parks: case study of Western China Evaluation of rational sulphur dioxide abatement in China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hina Prospect of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in China-the sustainable future Long-term effec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straw, and manure on soi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northwest China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