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部雛樹剛
1. 文化和旅遊部長姓什麼
文化和旅抄游部長名為雒樹剛,其姓襲氏為雒,讀作luò。
雒樹剛,男,漢族,1955年5月生,河北南宮人,198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理論部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編審。2020年07月至2020年08月,任文化和旅遊部部長。
(1)文化旅遊部雛樹剛擴展閱讀:
2020年8月27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在京閉幕,會議經過表決,增補雒樹剛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雒樹剛為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說,去年一共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約3萬個,未來准備再用兩年時間基本解決旅遊廁所少和旅遊廁所臟的問題。相信這個好消息對於廣大愛好旅遊的朋友來說是戳到了「心窩」里。
2019年6月26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受國務院委託,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作關於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
2. 新任的文化部長樹剛姓怎麼念
小剛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是誰
截止2019年1月是雒樹剛。
雒樹剛,男,漢族,1955年5月生,河北南宮人,198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理論部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編審。
曾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兼中央文明委辦公室主任,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會長。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任命雒樹剛為文化部部長。
(3)文化旅遊部雛樹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國務院組成部委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長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參與管理全國文化、藝術事業,主持文化部全面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擬訂文化藝術方針政策,起草文化藝術法律法規草案。
(二)擬訂文化藝術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文化藝術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
(三)指導、管理文學藝術事業,指導藝術創作與生產,推動各門類藝術的發展,管理全國性重大文化活動。
(四)推進文化藝術領域的公共文化服務,規劃、引導公共文化產品生產,指導國家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和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五)擬訂文化藝術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協調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推進對外文化產業交流與合作。
(六)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起草有關法規草案,組織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普及工作。
(七)指導、管理社會文化事業,指導圖書館、文化館(站)事業和基層文化建設。
4. 發現身邊的歷史
以下由惶感編輯整理
一、不可逆轉的時代
民國時期處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大環境中,大國的激烈矛盾和斗爭不僅使國際局勢復雜化,同時也對中國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國際大環境既可給中國帶來積極有利的因素,也可能造成災難。孫中山早已講過:世界潮流,浩浩盪盪,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個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任何國家和人民都不能背離。於是在這樣浩盪的大時代背景之下,中國也進入了民主革命。
二、踏上現代化的夢與淚
至於現代性觀念,則是中國近一百多年來歷史發展的主題。近代中國的歷史就是中國人民奮發圖強,擺脫帝國主義欺凌壓迫和甩掉貧窮落後,努力實現現代國家的斗爭過程。現代化是民國史時期的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奮斗目標,中國人民試圖啟動、推進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以及在期中所遭遇的種種挫折或失敗是永不可磨滅的。作為中國人民艱難追求的獨立、自由、民主、統—和富強五大政治選項與我們強烈宣示的反帝、反封建,應該是近代中國歷史運動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
三、辛亥革命的功與過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它與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建立,共同標志著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第一個重要里程碑。
我們不能簡單地說辛亥革命最終失敗了。我們分析一切革命的成功與失敗,要觀察它是否完成了歷史賦予的使命。完成了,就是勝利的革命;反之,則為失敗。歷史賦予辛亥革命的任務有兩方面,一是推翻清王朝的專制腐敗統治;一是建立民主共和國。考察辛亥革命,這兩項任務都完成了。至於當時深刻存在的更為復雜的社會改造任務,絕非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或革命黨人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辛亥革命後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封建殘留以及妄想復辟倒退的勢力,這在任何一個翻天覆地改變國家民族歷史命運的大革命面前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對比一下l949年民主革命勝利後,中國政治、社會、思想領域中存在的大量舊傳統遺留,已經走過了幾十年,改革任務尚要深化,從中就不難理解辛亥革命勝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也就不會過分地苛求革命的先行者們了。
四、對南京政府臨時政府的認識
對南京臨時政府歷史地位的認識: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創建了中華民國,而南京臨時政府是中華民國的主要象徵。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作為新時代的新生事物,在中國歷史上做出了卓越貢獻,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南京臨時政府在暴風雨中誕生,它從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構建了中國現代國家的雛形,體現了孫中山建設現代國家的理論和構想。孫中山早在1901年就說過:「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國選舉總統,廢除專制,實行共和。」南京臨時政府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展示了民主共和國未來發展的圖景,它的貢獻在中國是史無前例的。
譬如,它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它打破並摧毀了中國存在兩干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和體系,從此,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雖然曾出現過復辟皇朝的反復,但是將歷史重新拉回到清王朝的統治之下,是完全不可能的。
它確立了建設現代國家的基本原則。其一是以人為本的原則。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擔任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的就職宣言中,更明確地宣告:「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南京臨時政府確認:「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這與清王朝無視廣大人民最基本權益有根本區別。
其二是以法治國的原則。封建王朝是君權至上,以王法治國,而南京臨時政府是以現代法制理論與立法觀念規范國家的運行機制,依靠孫中山創造的中國式五權分立思想確立共和國的政治體制;第一部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中國初步具備了進人現代法制社會所必備的法制性和民主性。
其三是以人民治國的原則。現代國家與封建專制國家的根本區別在於現代國家對人民群眾的高度關注及廣大群眾參政議政的實施和不斷擴大。南京臨時政府賦予人民群眾以更多的民主與自由。它在中國歷史上首次運用選舉方式選舉國家領導人——臨時大總統和副總統,並在各級國家機關大力提倡公務員應做人民的公僕和實施廉潔政治。這些都是國家由專制政治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標志。
南京臨時政府從其誕生至北遷,運行時間不足百日,其所制定的各項國策、政治體制、政策法規,均未及充分實踐,更來不及檢驗成效。有些還停留在紙面文字上,或屬於初創考慮不夠周全,無先例可以借鑒,因而出現一些缺失或不足。但是,它的發展方向和政治上的首創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它對中國邁向現代國家有著深遠的政治意義。
四、北洋政府的是與非
北洋政府是中國政治轉型期的必然產物。
其一,北洋時期是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演變的轉型時期。從表面上看,封建王朝被推翻,革命已經取得勝利,社會政治經濟應有明顯改觀,可是整個社會充滿矛盾、混亂、沖突和戰爭,人民怨聲載道。然這些現象的出現並不奇怪,是歷史處在大轉折和社會變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然的。北洋政府時期表現了社會轉型期許多二元性的特點。它在政治、文化、意識形態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和突出的新與舊、進步與保守、現代性和傳統性等的混雜並存與矛盾.並且對立雙方在不斷地消長,表現在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
北洋政府的軍政人員大多來源於晚清統治集團或從中分化出來、他們保存了相當多的傳統政治與傳統意識的影響,但是在民主共和的大潮流下,也吸收並保持了較多的辛亥革命和南京臨時政府取得的民主共和政治的成果,這在北洋政府政治體制和政治生活中有較多的體現。
因此,北洋政治是中國殘存的傳統政治與日益成長的現代政治文明矛盾沖突的畸形政治形態。我們應該看到北洋時期的中國在兩種政治文化形態變動沖突中緩慢向前進步。僅以武人政治或定性為封建專制政權,都不足以全面認識民國初期這一政權的性質。只是由於北洋政府沒有建成穩定的政權,政治不斷動盪,掌權者缺乏改造社會的理念和建設國家的綱領、方向和目標,無法取得各階層人民的支持,最後被國民革命運動推下政治舞台也是自取滅亡。
其二,北洋時期中國的現代化緩慢向前發展。中國的現代化起步於19世紀60年代。中國在西方列強的政治壓力和物質文明的刺激下,經過半個世紀的曲曲折折、風風雨雨,現代化運動初見成效。現代社會應具備的各種因素都在不斷增強或提高。除以上對政治狀況的分析外,作為現代化基礎的國民經濟有了較大發展。過去我們分析民國初年的經濟發展,多稱它是民族經濟的黃金時代,說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帝國主義無暇東顧而放鬆侵略和國內封建主義統治的夾縫里取得的。這一結論顯然不夠客觀和確切。西方列強忙於戰爭是事實,但是北洋政府在其執政時期還是制定了許多扶持或有利於國民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令。它建立了財政部、農工商部等,起用張謇主持農林、工商部;它健全工商法律法規,完善現代金融體系,制定保護性稅則,整理中央和地方財政,制定條例獎勵工礦企業發展,種種措施促進了中國民營資本企業的發展。許多在民國時期有重要經濟影響的大工礦企業是20世紀20年代建立起來的,因此我們應肯定北洋政府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其三,能否科學地評價北洋軍政人物,仍是一個嚴峻的學術問題。我們不能一面肯定歷史事實,一面否定歷史人物,這樣做是不符合歷史邏輯的。我們常常把大大小小的掌握軍事實力的人都稱之為軍閥,亦常將那時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甚至做過一些不好事情的人,統稱之為政客,似乎北洋軍政人物沒有什麼好人。
然而,軍閥混戰的政局,最終沒有演成五代十國的武人跋扈,斯文掃地的局面,民主制度居然還能發生作用,關鍵是社會上層有這樣強固的信仰,相當一部分武人,其實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實行軍事現代化的產物,他們也有這樣的信仰。階級話語的背景,依然是進化論,只要有人能夠成功地說服人們,有一種科學理論告訴我們,先進的人們屬於最窮苦的某一部分底層百姓,只有他們才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方向,那麼階級話語就可以起到改變世界的巨大作用。顯然,在幾千年貧富對立陰影不散,而且知識界具有傳統的反智和民粹傾向的中國,做到這一點,並不難。
二
A:紀實
東莞是我的家鄉,作為一名東莞市民,我為東莞而感到驕傲。
歷史悠久的東莞,人傑地靈,山川秀麗,民風淳樸,值得一提的,是東莞的特產水果——荔枝,傳統的民風民俗,以及蓬勃發展的IT高新技術科技產業製造基地——東莞的矽谷——松山湖科技產業園。
特產水果——荔枝
從萬里稻海到四季果香,從蔗林連片到菜尨縱橫,從個體散養到現代化養殖場,我們看到了東莞農業的迅速發展……
東莞土地肥沃,光、熱、水豐沛,配合協調,既有利於發展糧食生產,又有利於種植經濟作物,發展農業條件十分優越,素有「魚、米、果之鄉」的美稱,嶺南佳果荔枝、香蕉更是久負盛名。
按照東莞市的地形分布特點,可以大致區分為東南部、中南部、東北部與西部四個區域。而中南部以丘陵為主,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不大,坡度較緩,土層較厚,宜於種植果樹。這里的荔枝種植歷史悠久,是東莞市荔枝的重要產區,以大嶺山為中心,糯米糍、桂味果質優良,飲譽國內外。這里還種植龍眼、菠蘿、黃皮,是東莞重要的水果生產基地。
據說有條村叫「基崗村」。很久以前,村裡有一戶窮苦農家,主人叫陳大圓,妻子叫劉惠珍,小兒叫陳桂美。一家三口,過著貧苦的日子。陳大圓經常出村替人打雜賺錢,惠珍在家除了做些家務之外,有時到地里種些蔬菜。一日,惠珍帶了六歲的桂美到地里鋤草。桂美年幼,在樹蔭下追捉蝴蝶。追呀,追呀,不覺追到村霸陳貴顯的荔樹下,蝴蝶高飛,竟飛在荔枝樹上。桂美抬頭一望,望見樹上鮮紅的荔枝,便忘記追蝴蝶而伸手在低垂的樹椏上摘了兩顆荔枝。
剛好陳貴顯(地主)巡園路過,便大喝:「大膽,何方小盜,竟敢在光天化白日偷我荔枝!」這聲音似晴天霹靂,嚇得桂美驚魂失措,轉身便逃。陳貴顯瘋也似地追上前去,一手抓住桂美的衣領,一手去奪回荔枝。
誰知桂美死死捏住荔枝不放,並且拚命哭叫:「我要荔枝!我要荔枝!」陳貴顯火了,張開手掌,連向桂美打了幾個耳光,然後抓住桂美的胸膛向地一推,桂美跌了個仰面朝天,隨著貴顯又起腳踢去。正在這時,桂美媽媽聞聲趕到,見此光景,急急撲上去,一手抱住孩子,哭著向貴顯求饒道歉:「大老爺,恕我管教孩子不嚴,偷摘你的荔枝,我回家一定重責他,請你息怒。」桂美見到母親,緊抱母懷,又驚又怕,拚命哭叫:「我要吃荔枝,我要吃荔枝!」母親見孩子滿身泥汗,又心疼又憐惜,悶悶不樂地抱他回家。
第二天,桂美因受了一場驚嚇,便發高燒,終日昏迷不醒,茶飯不思,還時常叫吃荔枝。夫婦十分憂慮,一連煎了幾服湯葯給他吃,但病情有增無減,日見嚴重。惠珍見此,心如刀割,含淚對丈夫說:「唉,孩子的病因,都是為了吃荔枝而引起的,不如你去仙村,買些荔枝回來,以息他終日思憶的心願,病情或會好轉。」大園依了妻子,到仙村買了幾顆荔枝回來,拿到兒子面前說:「美兒,你看,媽給你幾顆又大又紅的荔枝。」
桂美聽了荔枝兩個字,微微睜開雙眼,見到了幾顆鮮紅的荔枝,笑了笑,便顫抖著手,接過了荔枝,輕輕放在胸前。突然兩眼一黑,小手一垂,頭一歪,凄慘地離開了人世。大園夫婦忍著悲痛,將孩子埋葬在後山的一個土丘里,並將那幾顆荔枝也放在墳里。
第二年的清明節,孩子的墓前長出幾珠荔枝苗。大園很愛惜,小心地把荔枝苗挖起,栽種在孩子的墳墓前左右,並給澆水施肥。十年後,荔枝長大了,此地竟成了一個翠綠茂盛的小荔園。荔樹開花,結出了紅紅的荔枝果。這荔枝不但特別清甜,且又爽口。
為紀念兒子,大園把小荔園改名為桂美園。自此有桂美荔枝問世。至於後來人們把桂美寫成了桂味,可能是因為地方方言的「美」與「味」的讀音相近演變而成。
我的外婆是大嶺山人,她有一片荔枝林,每到6、7月份荔枝成熟的時候,我便與親朋好友一起爬到樹上摘荔枝吃。剝開荔枝身上的紅皮,便可以看見晶瑩的果肉,一口咬下去,一陣甘甜劃過心底,吐出果殼後,便吃完果肉。啊!美味極了!
傳統的民風民俗
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就像一個巨大的歷史文化寶庫,蘊含著充滿智慧的一個個文化結晶。
東莞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文化及傳統習俗,如:東坑的「賣身節」、橋頭的「荷花節」、石龍的「龍舟節」、黃江的「藝術節」等,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觀賞。
最有名的是東坑的「賣身節」。據《東坑鎮記》記載,東坑的「賣身節」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該鎮塘唇村出現的「賣身」現象(即出賣勞動力)。當時,一些沒有自家田地的青壯年,在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紛紛到街邊,頭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賣身」,等著財主前來雇請。有田地的財主也在這一天來塘唇村,挑選賣身的青壯年,一雇就是一年。接著,這快人傑地靈的寶地於是傳出了很多《遇仙記》。傳說有天上的神仙在「賣身節」這一天下凡到東坑來普濟眾生,到東坑觀看「賣身」,並行善事、普救眾生雲雲。比如,《曲磨臂》、《直魚鉤》、《金色的鋤頭》、《『東仔』故事》、《糖不甩》、《連天陰天、天必半晴》。神乎其神,真有仙人下凡相助的事。於是,「賣身節」便越傳越開,越傳越神奇。於是乎,「二月初二」這一天,小河岸邊、木橋兩側,真是人山人海,遠近商賈雲集東坑。遠者,省、佛、陳、龍從水路乘船以至,近者周邊鄉里,步行而來,說要遇仙,真是盛會空前。走時,人人都要買一件物帶回去,以示遇到了仙人,帶回去好運。明清以來,一直至今。1928年《民俗》第十五、十六期載李建青《東莞風俗的一斑》說賣身節,「各鄉貧苦的人家,都攜著兒子來這里找尋僱主了,而各處的僱主,也就來這里找尋雇童了。如果大家講得允肯,那雇童就跟那僱主回家去做工,那些雇童的工作,總離不了耕田看牛這幾種,除了賺得飯吃之外,完全沒有工錢,只是到了年尾的時候,由僱主給他一套新衣服和一雙鞋,就算報酬了,所以叫做「賣身」。 賣身者頭戴一頂「魚鰓甲」的竹帽,肩搭一塊「蒙巾」(是一塊方巾,平時可擦汗水,扛東西時可以護肩,下河洗澡時可以遮住下身換衣服,購物時可以作包袱),等財主來買。一旦合約講成,僱主請雇農上茶館吃飯。雇農「賣」了身,得了定金,當年工作有著落、生活有著落,也就在墟上買些家庭必需品和東西回家慶祝。同樣地主、富農也紛紛來東坑,挑選合意的僱工。他們身上有錢,也願意在集市上吃吃喝喝,並購回一些農具、日常用品。這就是賣身節的來歷。
東坑「二月初二賣身節」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足以說明,東坑之所以形成「賣身節」這個奇特的節日,是因為東坑有著「農耕年代」的輝煌。
在東坑,有「盧家地,謝家田」的著稱。連接寒溪江畔,一條青鶴小河得天獨厚地成為當時貫通省城的運輸大動脈。廣州、東莞、石龍、惠州等貨船常到東坑。東坑麻石街賣糖墩成為農副產品。、生活用品的中轉碼頭。蠶桑種養、蔗糖加工、穀米加工、榨油加工,相繼興起。尤其夏收夏種之後,一河兩岸,鬥蟋蟀的蟋寮,連綿一片。其賭館、煙館、妓館昌盛。省港粵劇紅伶瀕臨東坑鬧市,載歌載舞,燈紅酒綠,人稱為「小澳門」。特定的運輸環境,特定的農耕需求,譜寫成了一曲「二月初二」的頌歌。
幾度滄桑,隨著時代的變遷,「賣身節」不但沒有被人們所淡忘,而飾演變得更富有時代氣息。遊人愛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槍射水作樂,故又名「射水節」。「二月初二」來趁歡樂的人們都希望在這一天,讓東坑之水灑一身吉祥,帶回去一身好運。
還有橋頭的荷花節:
東莞橋頭荷花節,橋頭人鍾愛蓮,明清時期面積達100多公頃的蓮湖盡顯「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之景色。每逢盛夏,蓮湖荷香陣陣,歡歌笑語,劃船賞荷者絡繹不絕,興趣盎然。每到盛夏,蓮湖邊遊人如織;每到冬春,湖水滿盈,碧波盪漾。蓮湖成了橋頭的名勝之地,人們到橋頭必到蓮湖,看到荷花就想起橋頭。蓮湖曾兩度發現並蒂蓮,引來賞荷熱,蓮湖成了橋頭的知名品牌。2004年6月23日第一屆橋頭荷花文化藝術開辦。
橋頭人鍾愛蓮,明清時期面積達100多公頃的蓮湖盡顯「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之景色。每逢盛夏,蓮湖荷香陣陣,歡歌笑語,劃船賞荷者絡繹不絕,興趣盎然。
蓮湖地處橋頭鎮中心,是東莞市著名旅遊區,廣東省最佳賞荷勝地之一。蓮湖原名蓮塘湖,屬天然湖泊,是橋頭地區五大湖之一(東太湖、蓮湖、面前湖、新湖、朗廈湖)。建國前,橋頭處於「三天無雨車頭響,三天有雨水盪洋」的惡劣環境中。鄉民為了自助自救,便從外地挖來種藕種植各湖,幾年時間蓮荷種植面積就發展到了上千畝。每當洪澇災旱之年,鄉民便以蓮藕、蓮子充飢。據說,那時鄉民對蓮湖視若救命稻草,誰都不能踐踏。每到盛夏,人們紛紛前來賞荷,不少青年男女或劃小艇,或扒秧盆,出沒於碧綠的荷葉之間,笑聲盪漾蓮湖,盡顯「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之詩意。
新中國成立後,橋頭同全國各地一樣,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圍湖造田,蓮湖被改成了水稻田。20世紀90年代初,橋頭鎮政府退耕還湖,在鎮中心區圍成了面積達300餘畝的蓮湖,重新種上蓮荷,恢復了荷葉田田、荷香陣陣的美景。從此,每到盛夏,蓮湖邊遊人如織;每到冬春,湖水滿盈,碧波盪漾。蓮湖成了橋頭的名勝之地,人們到橋頭必到蓮湖,看到荷花就想起橋頭。蓮湖曾兩度發現並蒂蓮,引來賞荷熱,蓮湖成了橋頭的知名品牌。
從2004年6月23日第一屆橋頭荷花文化藝術起,東莞橋頭荷花文化藝術節至今日已經舉辦了7屆。東莞橋頭荷花文化藝術節從每年的6月23日島6月28日止一共為期6天,舉辦地點為橋頭鎮的連湖風景區,文化廣場。
2000年投巨資建成了蓮湖公園,並請關山月為公園題名,省書畫家為藝術長廊獻墨,名人名作,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蓮湖風景區總面積50多萬平方米,有300畝蓮湖、古典門樓、松山觀光樓、觀蓮亭、健身園、美食街、文化廣場、情人路、游湖徑等景點組成。周邊配套建有體育中心、酒店服務、高尚住宅等中心區,形成現代建築與自然風光相互輝映,別具歐陸風情的城市亮點。2006年,橋頭鎮投入1000萬元,實施蓮湖景區首期改造工程,興建了賞荷長廊、親荷休閑區、觀景亭等觀賞景點,進一步提升了蓮湖景區的文化品位,增強了蓮湖景區的觀賞性。
蓮湖公園的建築風格,吸取蘇州與杭州等地園林的精髓進行修建,古色古香。主要由古典牌樓、600多級登山石梯、半山亭、山腰曲徑、書畫長廊和七層觀光塔樓等構成。「蓮湖公園」和「松山塔」之名,是著名書畫家關山月題寫。大門牌樓兩邊是栩栩如生的漢白玉浮雕「八駿圖」和「九龍壁」。書畫長廊沿山脊而建,花鳥畫、山水畫、風俗畫、古代人物畫等千姿百態,廊壁書法龍飛鳳舞,加上唐詩點綴,整個長廊彌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松山塔樓聳立在海拔60米高的松山之巔,呈八角形,樓高38.8米。塔底周圍的扶欄全是漢白玉浮雕花紋圖案,工藝精湛。登上塔樓,萬千景象盡收眼底。公園自開放後,遊客四季不絕如縷。
2006年6月22日,由中國花卉協會荷花分會主辦,東莞市人民政府、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東莞市旅遊局、東莞市橋頭鎮人民政府聯合承辦的第20屆全國荷花展(分會場)暨第3屆東莞橋頭荷花藝術節在蓮湖風景區隆重舉行。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和日本、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80多個單位的荷花精品匯聚橋頭蓮湖。展出全國各地近400個品種10000多盆荷花,並展出全國著名書畫家作品30幅,以及馬元浩荷花墨影畫作品展等,吸引了全國各地及海內外遊客50多萬人次。
在2010年6月23日第七屆橋頭荷花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橋頭旅遊形象歌曲《等你在橋頭》給市民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閉幕上,《等你在橋頭》通過歌伴舞再一次讓觀眾沉醉。
「相約在荷花飄香的時候,等你在浪漫迷人的橋頭,一起去荔園散步,一起去蓮湖泛舟,看多少有情人喜成佳偶。」動人的旋律,優美的歌詞,在著名歌星張朝夕的演唱下,將橋頭風光如畫、荷香四溢的美景融入歌曲中,觀眾似佛被帶到蓮湖邊欣賞荷花美景一樣,聽得如痴如醉。
觀眾的評語是這樣的:這首歌非常好聽,非常詩意,把我們橋頭美麗的景色都在這首歌曲中體現出來了,如詩如畫,很美。
IT產業製造基地——東莞的矽谷——松山湖科技產業園
從改革開放前製造鋤頭、犁耙、收割機等農具到改革開放初期生產玩具、服裝、塑料製品等初級產品,發展到現在生產電腦、手機、彩色顯示管……我們僅用20多年的時間做過了西方工業國上百年的發展歷程。IT,這兩個莞人無人不曉的字母彰顯了現代製造業名城的魅力……
1994年,東莞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提出了:「開展第二次工業革命,安施產業升級轉型,推動經濟增長」的戰略決策,注重引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項目,例如電子、電器類。目前東莞市的高科技生產水平比較高,世界上一些高精密的機械零部件都能在東莞生產。力圖加工電腦整機所需要的零部件,95%以上可以在東莞配齊。如今,東莞的工業內部結構已從過去的以服裝、紡織、塑料製品等為主轉向以電子、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及電子元件等為主,電子及通訊產品生產已成為第一工業支柱。外貿出口產品結構由以往的紡織服裝等為主逐步轉向以電產品為主,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1436.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72.5%,工業結構得到了不斷的優化。
東莞市抓住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飛速發展的機遇,大力引導外資投向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品開發。目前,東莞市已有外向型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企業約3300多家,產值約3600億元。東莞已成為國際性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探索與實踐,很多鎮(區)形成了自己工業的發展特色,例如虎門發展紡織制衣工業,成為我國著名的「服裝名城」,年銷售額約100億元,虎門鎮從1996年起每年均舉辦國際性的服裝交易會。東莞市大力發展電腦資訊產業,使東莞成為世界舉足輕重的電腦資訊產品製造基地之一。石龍、清溪、黃江、石碣等鎮(區)已形成了相當規模的電腦生產基地。厚街鎮和大嶺山鎮的傢具製造、大朗鎮的毛紡業均享有盛名。
改革開放後,沉浸了數百年的東莞大地涌動著建設高潮並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成為蓬勃發展的現代製造業名城,是鑲嵌在南粵大地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作為一名東莞市民,我為東莞而感到驕傲!
B:感悟
改革開放後的東莞已經跟上了時代的腳步,時代的潮流。
東莞有許多特產與獨特的文化習俗,通過深入的研究,我不僅了解到這些富有東莞傳統特色的日子,也由這些日子中讀出了感悟。
我認為,我們應該更好的繼承這些傳統的日子,讓這些日子持續的開展下去,不要遺忘與丟失,更不要像「端午節」一樣被其他國家「據」為己有,而要好好的保持,並且加大宣傳力度,讓子子孫孫銘記在心,通過吸引外來遊客的注意來提高知名度,促進東莞的經濟發展,打出東莞的知名文化品牌,把傳統節日與現代經濟商品貿易相結合,兼有娛樂性、商業性與文化性,把它們作為東莞的旅遊資源推廣到全國,乃至全世界。
對於新興發展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松山湖科技產業園,我認為應該加大生產力度,提高生產質量,支持創新、創造與發明,打出一片屬於「中國·東莞」的高新技術產業園,推出專屬的發明、創造與專利,以高新技術來推動東莞經濟發展的大動脈,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市民們的平均收入,讓生活在東莞的人民都過上無憂無慮,豐衣足食,幸福安康的生活!
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並提名申報,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目前,國際編號為3476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東莞星」。
「東莞星」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1978年10月28日發現的。此星以中國廣東省珠江流域,被譽為「魚、米、果之鄉」的城市——東莞而命名。東莞市一個蓬勃發展的工業化城市,具有現代建築和美麗的自然風光,是鑲嵌在珠江三角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東莞星象徵著東莞,使東莞的名字伴隨著小行星遨遊於太空之中,永垂不朽,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5. 兩周在樹下撿到一隻白頭翁雛鳥,剛開始只是飛不起來,胃口精神都很好。我每天給它喂蛋黃、水果和雛鳥糧。
有可能掉下去,摔傷了腿
6. 中國的香港是紫荊花,中國的國花是什麼花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版花,亦或將分布在長權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
在19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梅花也是世界上唯一代表民族精神的國花。新中國成立後,大陸方面並未明確確立國花。由於大陸沒有明確確立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
在毛澤東時代,由於毛主席個人極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見傾向於定梅花為國花,然並未正式確定。
當下大部分意見傾向於"一國兩花",即將梅花和牡丹定為雙國花 。1994年,中國曾舉行國花評選,報選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為"四季名花",然最終因分歧太大不了了之。此外,還有主張單一國花者,即在梅花和牡丹選擇其一。甚至有一國四花者,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7. 文化部長失職致文化遺產受損如何處理
12月23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聽取了國務院關於文化遺產工作情況的報告。文化部部長雒樹剛介紹,2013年以來,海關共查獲非法進出境文物1.2萬余件。接下來,文物安全將被放在文化遺產工作首位,不依法履行職責、決策失誤、失職瀆職導致文化遺產遭受損失的,將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責任。
報告指出,在近年推進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過程中,共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近76.7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約1.08億件(套)。目前,正在推進全國古籍普查登記、美術館藏品普查、水下文化遺產調查,並且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相關普查工作歷時4年,共投入人員50萬人次,登記資源總量近87萬項,已對839位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了搶救性記錄。
為此,雒樹剛表示,下一步的文化遺產工作中,將全面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發掘和運用傳統工藝的文化元素和理念,豐富題材和產品品種,提升設計與製作水平,滿足人民消費需求,促進就業增收。還計劃將文化遺產專業人才培養納入現代教育體系,加強學科建設和專業設置。對不依法履行職責、決策失誤、失職瀆職導致文化遺產遭受損失的,將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責任。
8. 文化和旅遊部的通訊地址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地址: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10號
郵編:100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是國務院26個組成部門之一。
2018年3月13日,根據國務院總理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擬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3月1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七次全體會議經過表決,決定雒樹剛為文化和旅遊部部長。
主要職責
貫徹落實黨的宣傳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遊工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實施文化資源普查、挖掘和保護工作,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遊市場秩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