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旅遊發展立法調研
1. 如何加強縣域經濟發展 調研報告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
3. 堅持城鄉統籌發展。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優化城鄉資源配置,構建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通過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戶籍、社會保障制度和城鄉社會管理機制。
4. 堅持特色發展。發揮資源、區位優勢,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形成縣域經濟特色。因地制宜,將優勢產業做出特色、將特色產業做出規模。注重特色園區、特色項目建設,促進特色產業集聚發展。
5. 堅持開放發展。以開放增強活力、凝聚動力,加大對外開放和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實行多元化招商,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引導縣域中小微型企業與大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推進中小微型企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壯大縣域非公有制經濟規模,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質量。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農業領域。
6. 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系統建設,著力改善縣域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質量和生態服務功能。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修復治理,加大水土保持、工業源頭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防止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和城鄉之間交叉污染。
三、推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重點
7. 以水利和路網建設為核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加強縣域水利、交通、電力、通信、供水、供氣、污水處理和抗災避險設施建設。完善交通路網結構,提高道路等級標准,提升通達、通暢能力,連通省際、市際斷頭路。加快縣域電力的擴容提質,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和農村通信全覆蓋,逐步實行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切實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水利建設,加大洞庭湖和病險水庫治理力度,抓好灌區續建配套和塘、壩、堰等小型水利設施改造,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災減災能力。以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為重點,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統籌中心鎮、中心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鎮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
8. 以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途徑,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提高工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立足縣域現有工業基礎、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以技術改造、創新發展為突破口,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用高新技術、先進設備和現代工藝,做強傳統產業。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後產能。發揮縣域優勢,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加快建設縣域產業園(集中)區,完善產業園區布局規劃,明確功能定位,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和標准廠房建設,引導資源要素、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中。支持縣域骨幹企業做大做強,促進縣域中小微型企業發展,增強縣域工業發展活力。
9. 以縣城和中心鎮為著力點,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做大做強縣城和中心鎮,加快中心村(社區)發展,構建以縣城為龍頭,中心鎮為節點,中心村(社區)為基礎,交通干線為主軸的新型城鎮體系。重點突出縣城擴容提質和功能完善,將產業園區建設與縣城擴容提質有機結合,提升縣城的承載力、帶動力和輻射功能。建設一批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配套、產業特色鮮明、能有效吸納農村勞動力及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心鎮。推進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促進資本與人口向中心鎮聚集。加快省際邊界小城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培育鎮域產業,提高管理水平,推進省際邊界城鎮之間交通、旅遊、商貿、物流、人流的對接,建設一批省際邊界重點鎮,使其成為省際邊界區域性經濟中心,推動具備條件的省際邊界鄉改鎮工作。
10. 以農業龍頭企業和優勢品牌為支撐,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突出農業基礎地位,用現代工業和科技裝備改造農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縣域內每個主導產業重點打造1—2個骨幹龍頭企業,使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建立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產業基地,做大做強糧食、生豬、油料、果蔬、棉麻、茶葉、烤煙、水產、竹木等優勢產業。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步伐,提高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標准化、集約化、機械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實施現代種苗工程,提高農產品良種覆蓋率、優質率,增強農產品競爭力。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管體系,著力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生產與加工。著力培育知名農產品品牌,注重保護農產品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推進農產品品牌整合,每個產業形成3—5個有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科技推廣普及、農民素質提升。
11. 以生產和生活服務為主要內容,努力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供配套服務。重點發展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創意設計、服務外包、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生產型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與縣域主導產業融合互動。建設一批現代物流園區,培育一批現代物流龍頭企業,形成便捷高效、規范有序、聯通國內外的物流網路。適應加快縣域城鎮化要求,大力發展商貿、餐飲、養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著力完善農村商品流通體系,新建一批農村綜合性市場,加快建設縣域商圈、商貿重鎮等。大力推進新農村信息化建設,構建適應農村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圍繞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抓好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銷售、農業科技信息、農村金融保險等社會化服務。
12. 以地域文化和鄉村旅遊為內涵,加強文化旅遊建設。統籌推進城鄉文化建設,實施基礎文化設施全覆蓋工程,積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構建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培育壯大文化龍頭企業,推動縣域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整合縣域文化旅遊資源,實施旅遊精品戰略,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依託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紅色文化等重點文化資源,打造文化旅遊精品。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遊,著力培育一批休閑農業示範點。加強文化遺產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與合理利用,加快將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產業、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
13. 以資源節約和核心競爭力為目標,著力推進科技創新。促進高新技術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的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和節約資源,引導縣域經濟創新發展。依靠科技加快縣域新型工業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傳統工業的技術含量,加強高新技術對工業的滲透嫁接,提升傳統工業產業,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用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重點抓好良種繁育、農業生物、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集約化高效養殖、農產品保鮮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等農業新技術。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逐步形成國家扶持與市場引導、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農技推廣體系。鼓勵科研機構到縣市創辦經濟實體,促進縣市、院(所、校)對接,開展科技合作。
四、促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
14. 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各項配套措施。適當調整市、縣財政收入分配,促進財力分配向縣域傾斜,逐步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和比例,增強縣級政府可支配財力。整合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減少專項轉移支付使用限制,使縣級財政有更大的調劑空間。實行分類分檔配套,視情況逐步降低公益性建設、公共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的縣級配套。支持縣域產業發展,從2012年起,增加省縣域經濟工作引導資金。創新財政扶持機制,實施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強縣工程,每年扶持3個特色產業,每個特色產業集中扶持3個重點縣市區,每個重點縣市區扶持3年。整合現有相關專項資金,支持中小微型企業發展。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鼓勵撤鄉並村,每撤並一個鄉(鎮)、村由省財政給予一定獎勵,並列入補助基數。探索研究建立流域內生態補償機制。
15. 強化金融支撐。完善縣域金融服務功能,建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穩步提高縣域新增貸款佔全省各項新增貸款的比重,到2015年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縣域存貸余額比達1∶0.55以上。開發適合縣域經濟發展特點的信貸產品,推動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金融、民間金融共同發展。引導股份制商業銀行、區域性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等到縣市設立分支機構。大力支持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成立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力爭5年內每個縣市區設立一家村鎮銀行。穩妥推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支持每個縣市設立1—2家小額貸款公司。支持對中小微型企業金融服務實行差異化監管政策,實行差別授權管理,下放授信審批許可權。完善信用擔保體系,支持組建中小微型企業貸款擔保基金,為信貸資金介入創造條件。開展農村資金互助社試點,引導規范農戶和農村中小微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資金互助。穩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農村住房及宅基地、農業機械、水域使用權等抵(質)押貸款試點。對縣域內工業園區、中小微型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個體工商戶等經濟主體,開展信用評定,給予一定的授信額度。繼續做好現有農業保險項目實施工作,積極探索將農房、土地規模流轉及地方農業支柱產業納入農業保險范圍,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抗風險能力。實施「縣域企業上市培育工程」,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加強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和信用體系建設。
16. 加強用地保障。確保科學發展用地需求,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重點支持縣域經濟發展項目。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央企等戰略性投資項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分解下達土地使用年度計劃時予以統籌,納入所在市州計劃,對於重大項目徵收耕地所在市州、縣市區不能占補平衡的,實行跨市跨縣占補平衡。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向縣域產業園區傾斜,縣域產業園區建設用地指標與農村村莊整理復墾和新造土地增量掛鉤。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依據項目投資強度確定用地規模,減少園區非生產性配套設施,嚴格控制廠區綠地面積,提高工業用地產出率。盤活土地存量,對未按照土地用途用地、達不到投資強度、建築容積率過低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及時收回並重新進行招商。
17.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對縣域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村官、「選調生」和「三支一扶」人員的選拔制度。創新人才引進機制,著力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把經濟管理經驗豐富、專業化水平較高的人才交流到縣域各層次領導崗位,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定期選拔優秀幹部到縣市區工業園區或企業掛職或任職,鼓勵技術人員和海外留學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到縣市區創業,對縣市區引進的高級技術人才(博士或具有高級職稱)到縣域經濟領域創業滿3年的,由當地財政給予一定補助。繼續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每年從全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選派技術人員到縣市區、鄉鎮掛職。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著眼縣域產業提升和發展需要設置專業,切實培育縣域技能型人才。縣市區要加大統籌力度,充分發揮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能,統籌區域內各類專業培訓。
五、加強組織保障
18. 加強組織領導。省縣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負責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重大事項,組織、指導、協調、考核全省縣域經濟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制定支持措施,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分工協作、責任明確、服務到位的工作格局。市州要加強對縣域經濟的指導和支持,要保持縣市區領導班子相對穩定,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無特殊情況至少干滿一個任期。有計劃地選派經濟強縣市區的領導到經濟欠發達縣市區任職,加大縣域幹部與省直、市直幹部交流任職和掛職、跟班學習的力度。建立全省縣域經濟運行綜合分析制度,對縣域經濟運行中傾向性、前瞻性問題進行研究,提出對策建議。加強縣域經濟區域協作,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
19. 擴大經濟管理許可權。按照「能放則放、權責統一」的原則,選擇瀏陽市、耒陽市、澧縣、沅陵縣為擴大經濟管理許可權試點縣市,試點縣市除國家另有明確規定外,享受與地級市相同的經濟管理許可權。省級行政審批權,試點縣市能夠辦理的(除國家另有明確規定以及水電、礦產開發等涉及環境、資源保護等項目外),原則上直接放權或委託給試點縣市。試點縣市可直接參加省及省直部門召開的相關會議。試點取得經驗後,擴大推廣范圍。縣市區爭取上級支持的項目申報實行雙軌制,不需市級配套資金及平衡安排的項目由縣市區直接報省,國家、省的項目資金由省直接安排到縣市區。
20.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銳意改革,敢於創新。在加強縣域經濟發展硬體建設的同時,著力優化縣域經濟發展軟環境,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優化服務措施,創新服務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實行部門聯企業、領導聯項目負責制。建立健全部門協同的公共服務平台,為中小微型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創新、知識產權、投資融資、管理診斷、檢驗檢測、人才培訓、市場開拓、財務指導、信息化等服務。建立法治、陽光、規范、效能型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強化執法監督,規范執法行為,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打造誠信政府,完善企業信用評價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強化信用自律。
21. 完善考評和激勵機制。實行不同類型縣域經濟考核評估,從2013年起在繼續以規模總量為主考核經濟強縣市的同時,按長株潭、湘南、洞庭湖、大湘西四個區域,對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實行分類考核。科學設定考核指標體系,新增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開放經濟及社會發展等指標。加強考核結果運用,將縣域經濟發展實績作為縣市區主要領導幹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加大表彰獎勵力度,每年對上一年度經濟強縣市和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進行通報表彰,並按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2. 國外縣域旅遊的研究情況如何
國外旅遊研究一直重實踐輕理論,注重對於細節化的研究,如旅遊預定(包括住宿、景點版、交通等等權),甚至可以具體到航空公司在某一季節的機票定價問題。
旅遊學的研究對象:旅遊學的研究對象是旅遊活動的內在矛盾,旅遊學的任務就是通過研究來認識這種矛盾的性質及其發生原因、形態結構、運動規律和它所產生的各種外部影響。
3. 旅遊發展規劃文本內容都有哪些 天成國際景觀策劃規劃有限公司旅遊風景區規劃設計收費標准
天成國際景觀整理: 旅遊發展規劃文本 1、規劃依據; 2、旅遊資源特色定位; 3、旅遊市場定位; 4、規劃目標與指標體系(近期目標與遠景目標,定性與定量指標,國內旅遊人數、旅遊收入,總人數、總收入,佔GDP比重、產業地位、旅遊乘數、環境容量等); 5、空間結構與布局; 6、旅遊產品類型、體系與開發規劃; 7、床位數預測與旅遊飯店業發展規劃; 8、旅遊道路交通系統規劃; 9、旅行社業發展規劃; 10、旅遊購物業發展規劃; 11、旅遊娛樂業發展規劃; 12、旅遊景區特色、形象與土地使用概念規劃; 13、旅遊廣告詞與市場營銷規劃; 14、旅遊業對經濟、環境、社會文化和城鎮發展的影響評估; 15、旅遊發展對城市規劃、景觀規劃、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城市基礎設施規劃的要求和協調; 16、近期建設項目與投資效益估算; 17、旅遊經營與管理規劃。 旅遊規劃設計收費標准 按照以上級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規劃期末旅遊人數為准,15000元/10萬人。其中: 1、省域旅遊發展規劃基價為150萬元; 2、市域旅遊發展規劃基價為50萬元; 3、縣域旅遊發展規劃基價為20萬元; 4、旅遊區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收費以面積為基準,參考風景名勝區、公園、景觀規劃收費,在此基礎上增加30—50%的旅遊策劃費。 天成國際景觀策略規劃有限公司 以綜合規劃設計為服務領域,致力於提高中國旅遊資源開發及相關產業開發的水平和質量,致力於提高中國城鎮建設、商業地產發展及相關旅遊產業開發的水平和質量,為各級政府、開發商及運營企業等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 我院以規劃設計總包為服務模式,提供貫穿項目全過程的總體規劃、詳細規劃以及建築和景觀設計等,並以咨詢顧問、可行性研究、商業模式設計等為補充。主要規劃設計領域包括:(1)旅遊目的地(區域)、旅遊景區景點、旅遊度假區和旅遊城鎮(房地產)、旅遊服務設施及相關項目;(2)城鎮與公共空間、建築與景觀以及綜合土地開發和園區開發等。
4. 如何科學編制縣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一是立足縣情,縣情是科學編制縣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前提;二是遵循國家、省、市相關上位規劃,指導縣域規劃編制;三是理清規劃編制的思路與重點,科學的縣域旅遊規劃應該解決縣域旅遊吸引力是什麼?如何將旅遊吸引力轉化為旅遊產品?如何將旅遊人流轉化為經濟效益?如何實現縣域旅遊可持續發展問題?等等,勇先創景認為科學的縣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既是縣域旅遊建設規劃,也是縣域旅遊發展的方向與道路,同時還是跨行政區域及與大區域規劃相協調的規劃;旅遊業的形式及旅遊市場熱點轉換很快,科學的旅遊規劃除了要注重規劃的實際操作性外,還要有一定的彈性,及規劃後的售後服務。
5. 縣域旅遊規劃應該怎麼做
縣域復旅遊規劃是總體規劃,首先要明制確的是區域范圍是縣域行政區劃,再通過資源調查,分析縣域資源狀況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結合國家、省、市幾個層面的宏觀發展環境,結合市場需求,綜合分析縣域旅遊所處的環境和發展現狀,制定未來5-10年的旅遊產業發展目標、策略、步驟等。
6. 關於進一步強化旅遊業對縣域經濟發展帶動作用的思考的調研報告
旅遊業是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在服務業中占據先導地位,具有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等諸多優點。作為一門新興產業,旅遊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一、郴州旅遊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郴州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通過全市各級、各部門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郴州的旅遊業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目前已初成規模。
1、旅遊收入位居全省前列。據統計,2007年全市旅遊總收入為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國際旅遊外匯收入94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2.0%,國內旅遊收入55億元,同比增長10.3%;接待國內外遊客909.1萬人次,同比增長21.0%,其中:接待國際旅遊人數35168人次,同比增長30.1%;全市主要景區接待各類遊客379.0萬人次。隨著我市旅遊業的快速增長,其省內市場佔有率也不斷上升,旅遊總收入規模居前。2007年郴州旅遊總收入佔全省的比重為7.6%,旅遊總收入在全省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3位。
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大。據測算,2007年,郴州旅遊產業共創造增加值28.4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為4.4%,與2005年(4.3%)比,比重上升了0.1個百分點。2007年,全市GDP增長12.3%,其中旅遊產業帶動的約為0.32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2.6%。旅遊產業對我市經濟發展的貢獻逐年加大,支柱產業地位已逐步形成。
3、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007年底,全市旅行社已發展到35家,旅遊星級飯店31家,總床位4萬多張。不僅完成了對莽山、熱水溫泉、東江湖等古老景區、景點的改造、擴建和整修,提升旅遊產品檔次,而且加大了對新景區、景點的開發力度,開發出了陽山民居、王仙嶺、五島一村等一批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新旅遊景區。到2007年底,全市國家等級景區和工農業旅遊示範區達16家,並通過加大交通設施建設,實現了各城市與景區之間、景區與景區之間的便利往來,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門類齊全、交通便利的旅遊網路體系,並被國家評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
4、「優秀品牌」吸引力不斷增強。作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郴州市區和資興市的山水美景對省內外和港澳台地區旅客的吸引力不斷增強。2007年,郴州市區及資興市旅遊收入為30.0億元,佔全市旅遊收入比重的53.9%,同比分別增長10.6%、0.1%;接待旅遊人數387.5萬人次,同比增加42.6萬人次,增長12.4%。可以看出,作為優秀旅遊城市仍是全市旅遊業發展的主力,且吸引力在不斷增強。
7. 政協委員如何參與立法調研等活動
政協委員代表這各行各業的心聲、利益。所以要提高立法質量,就要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 要求政協委員帶著議題,深入到市州開展實際調研,再回過頭來改立法草稿。
8. 中國旅遊強縣的評選標准
1、中國旅遊強縣的申創范圍為中國境內的行政縣,含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專和林區,新疆生產屬建設兵團的團場,不包括縣級市、市轄區。
2、中國旅遊強縣的考核范圍以縣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重點為中心城區,以及分布在農村區域的旅遊景區、自然生態區、特色旅遊鄉鎮村等。
3、本標准以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題,在國家旅遊局2003年發布的《創建旅遊強縣工作指導意見》和《創建旅遊強縣工作導則》基礎上,根據近年來旅遊業新的政策、規定,結合縣域旅遊發展的實際制定。在標準的內容、項目設定上力求體現縣域旅遊的特定要求,並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檢查標准》有機銜接。為更好地突出各參創縣的特點和優勢,增設了附加項目。在表述上盡可能使用旅遊業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概念、釋義。
4、考核時限以近兩年為主。評定資料的來源主要為縣政府部門和上級部門的相關文件及數據。有關旅遊統計,依據國家旅遊局制定、國家統計局批準的《旅遊統計調查制度》(2003年10月)、《中國旅遊統計年鑒》的「旅遊統計基礎概念和主要指標解釋」。
9. 廣西縣域經濟的發展和建議(1500字的論文)
我也是,可是我根本不了解廣西,無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