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總體
A. 中國旅遊業總體上是什麼結構
中國旅遊業產業結構升級分析 摘 要:旅遊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行業之一,是一種特殊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且由於其關聯性和延伸性強,帶動的直接就業和間接就業覆蓋整個產業體系。從旅遊業入手,解析中國旅遊業現狀,分析旅遊業產業結構升級分析產業結構升級及其對整體經濟水平的影響。 關鍵詞:產業結構升級;旅遊業;區域整合 1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 1.1 我國旅遊業發展迅速 中國地域廣闊,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且多種多樣,目標消費群體廣泛,這對於開發系統性、綜合性的旅遊產品提供了有利條件。且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也已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旅遊業的規模上逐漸的加大,旅遊的方式也是逐漸的豐富起來,從事旅遊的人員也迅速的增長。 從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國無論在旅遊人數還是消費水平,乃至整個旅遊行業,除2003年SARS疫情受到了打擊外,一直在持續迅速增長,且2004年旅遊業的增長幅度遠超往年。可見,當外來因素導致一定時期的出遊低潮後,形勢的恢復往往會帶來更大的繁榮和更快的增長。 旅遊業的強力發展為人民的就業產生了強大助力,同時旅遊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定會根據市場需要進行發展和調整。(見圖1) 1.2 旅遊業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 (1)旅行社發展不平衡。 從圖一可以看出,中國旅行社數量一直持續增長,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旅行社資產規模很小,營業收入、贏利能力偏低,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管。 (2)區域不平衡。 中國幅員遼闊,正因如此造成的東西部的旅遊發展差距較大。東部經濟發達旅遊業發展迅猛、遊客過於密集;而西部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卻無人問津。 (3)投資、市場不平衡。 投資有限、市場較單一也是我國旅遊業未能實現較好發展的原因之一,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求中國旅遊業「引進來,走出去」,積極開拓國外市場。 (4)旅遊人次與旅遊收入不平衡。 本文在此將中美日三國2000、2004、2005三年旅遊業的國際收支和旅遊人數分別進行對比和簡單分析。 2000-2005年期間,我國的國外遊客到達人數的平均增長率為22.91%,而出國旅遊人數的平均增長率則為91.56%,國際旅遊支出的增長率33.06%反而小於國際旅遊收入的 37.55%,可以看出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國旅遊人數迅速增長,但人均消費水平偏低,甚至有下降的趨勢,我國居民出國旅遊的整體水平不高。 2 旅遊業產業結構升級的必要性 2.1 自身價值 發展旅遊業,最根本的當然應是旅遊資源自身的價值,除觀賞性外,資源價值還包括資源間的地域組合,環境容量和質量等。資源本身應有鮮明的特色和主題,這也是吸引遊客的基本條件。從宏觀上看,旅遊資源所在地的城市形象乃至國家形象也是資源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資源 本身的吸引力有著重要影響。 2.2 外部條件 外部條件包括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交通運輸,基礎建設,配套服務設施,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對外經濟聯系,社會政治因素等。 影響最大的應為經濟發展水平,其直接影響乃至決定了其他因素的發展程度。交通運輸分為外部交通和內部交通,強調快捷性和便利性,可以極大的促進旅遊的發展。社會政治主要分為兩方面,一個是政策對旅遊業的影響,包括政策的直接影響和穩定性,另一個則是社會治安和安定問題。 3 旅遊業產業結構如何升級 3.1 區域整合 當前中國旅遊業資源過於分散,難以形成有效品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進行有效整合。這就要求打破地方壟斷,實現良性競爭和經濟有序發展。區域整合要求利益的一致共享,差異和趨同並存。區域間綜合協調,各功能區合理組合,建立串聯旅遊路線,即充分利用了各方資源,也滿足了遊客進行區域性深度旅遊的需求。 3.2 目標消費群體多樣化 消費者市場過於單一,不僅風險較大,易受外界影響,還容易受到制約。這就要求在對主體市場深度開發的同時,注重優化、開拓市場,構建多元化市場結構,實現目標消費群體多樣化。旅遊業的一個發展問題是季節性,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擴大客源,實現客源多樣化。 3.3 旅遊產品提升 要實現旅遊業持續發展,需立足原有資源基礎,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客源實行綜合性發展,深化利用旅遊資源,加強產品開發和創新。 在發展新型旅遊時,要注意培養自己的特色,不能簡單模仿。應著重深入開發利用現有資源,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完善服務體系,著重改善交通等基礎建設,有效的對投資進行引導,為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4 服務水平 旅遊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經驗欠缺,服務質量偏低,對旅遊景點的形象影響惡劣。當前我國旅遊學科尚不成熟,專業人才缺乏,服務人員總體素質偏低,經營管理不善,提高服務水平勢在必行。 要提升服務水平,首先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服務標准並嚴格執行,其次要提升服務人員的素質,強化服務意識。 3.5 基礎、配套設施提升 旅遊區域基礎建設和配套設施,尤其是遊客直接接觸到的交通、住宿等硬體設施,對於遊客對旅行的評價有著直接影響。 保證交通順暢和快捷,除了線路本身的質量外,還包括內部和外部交通的良好銜接,景區景點和交通線路的良好銜接。完備的基礎設施和配置功能,能更好的滿足遊客需求。 3.6 經營和管理能力 提升經營和管理能力,就是要實現管理系統化,建立嚴格標准並切身實施,提升宏觀調控水平,強化政府的組織與協調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良性有序的市場,通過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帶動產業融合,實現效益最大化。
B. 中國旅遊業發展現狀
國內的旅遊業變態的很多的,我覺得不妨從商業化這方面入手,旅社安排的商業色彩太濃,導致旅遊變態了。
C. 旅遊總體規劃的特點
1.可操作性
旅遊總體規劃的可操作性特點,主要是指其實用性強。在這一點上,它與旅遊發展規劃有著明顯的不同。旅遊發展規劃的戰略性、指導性、原則性很強,但戰術性很差,而旅遊總體規劃則戰術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可以切實指導旅遊區的建設、布局和發展。旅遊總體規劃是旅遊區建設與發展的藍圖,是在密切聯系實際、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產生的,對各種問題的研究都比較深入、具體。因此,其實用性強是自然而然的。
2.系統性
旅遊總體規劃的系統性特點,主要體現在其規劃內容上,即通過旅遊總體規劃,抓住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按照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用大旅遊觀念看待旅遊業產業體系,將國際旅遊、國內旅遊和當地居民的休閑遊憩活動視為完整的市場系統,構築區域旅遊產業板塊,將眾多旅遊相關產業納入政府「大旅遊管理」體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旅遊發展目標,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和政策保障。所謂總體規劃,就其名稱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規劃內容的系統性,否則就名不副實。
3.具體性
旅遊總體規劃不僅要求其內容具有系統性、完整性、而且要求其詳細、具體,即旅遊總體規劃對旅遊產品體系、旅遊支撐體系和旅遊保障體系中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要事無巨細地認真對待,要對旅遊資源、旅遊市場、發展目標、戰略部署、空間布局和功能組合等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對實施規劃的具體措施要逐項落實。總體規劃不是大而空的規劃,而是大而實、全而實的規劃。
4.層次多樣
旅遊總體規劃的期限可分為:近期規劃為3—5年,中期規劃6—10年,遠期規劃在10年以上,並對20年以後的旅遊發展做出輪廓性的規劃安排。從規劃的內容看,是「近詳遠略」,如近期規劃既要充分考慮旅遊區內知名景點的開發及其道路交通的修建,還要考慮基本生活需求設施、基本娛樂、商業、服務設施和基礎公用設施的建設,包括主要的飯店、賓館、水電、通訊、出入交通網和商店等,以滿足旅遊者基本的食、宿、游、購、娛的需求;在區位選擇上,應選擇交通方便、容易開發的地段,便於施工;大眾飯店的位置不宜太偏,應靠近交通樞紐,否則在開發初期,易使遊客產生懼怕心理和不安全感。而中期規劃著眼於整體開發,規劃的重點是中高檔賓館的建設及其配套的娛樂設施、商業中心、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中期規劃也是確定旅遊區基本形象的階段,以形成鮮明的主題形象,參與市場競爭。至於遠期規劃,主要是環境與生態的保護,同時要考慮新的、深層次旅遊項目的開發。
旅遊總體規劃的空間范圍至少包括四個層次:
(1)跨區域旅遊規劃:或稱國家間旅遊規劃,多適用於一些有共同的自然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內涵的國家之間。例如南美洲地區、西歐地區、加勒比地區,以及我國東南沿海各省與東南亞地區。規劃的重點是聯合與協調旅遊客源市場營銷及宣傳促銷計劃。跨區域規劃主要涉及的是資源的聯合開發利用、旅遊線路的設計、交通的協調和市場營銷與宣傳等,一般不涉及用地的詳細規劃。
(2)國家級旅遊規劃:主要目標是旅遊線路的設計、旅遊產品的宣傳促銷、年度旅遊活動的制定、國家級旅遊風景區的確定,以及規劃開發的戰略目標、開發導向、環境保護等。全國性的旅遊路線和精華景點的推銷是國家旅遊規劃的重點。
(3)區域級旅遊規劃:多數為跨省市的區域,在我國西部以地貌單元和地理特徵為重點劃分區域,以地理學家所進行的旅遊區的劃分為代表,如東北旅遊區、長江中上游旅遊區等。這些區域在旅遊資源、民俗風情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共同之處,有利於共同開發。也有以行政區域作為規劃范圍,主要是便於行政管理。區域級規劃主要起到區域協調作用,各省都有其具體而詳細的旅遊路線和旅遊計劃,大區之間不應互相矛盾。
(4)地區級旅遊規劃:是一個省、市、縣或更小單元的地區。除開發旅遊資源、市場導向預測、旅遊線路設計外,更為具體的旅遊布局規劃和項目規劃都會涉及。
D. 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我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No.1
出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旅遊將同步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在國際上政治,經濟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增大,再加上我國日趨快捷舒適的交通體系的構建圖,相對穩定格安全的國內社會秩序以及悠遠的歷史文化,使我國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國家日益受到國外旅客的青睞。
No.2
旅遊業的支柱產業地位將進一步得到確立
由於旅遊業在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就業,加快貨幣回籠,增加外匯儲備,拉動內需等方面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全國各省 市 區紛紛把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發展。可以預見,我國未來將不斷強化旅遊業的市場地位,繼續將其培育為拉動內需,提升消費,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核心產業,成為我國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排頭兵。
No.3
旅遊區域間協調發展重現生機
旅遊區域間的協調發展是指各行政區域加強旅遊的聯系和合作,以實現區域間旅遊資源的優勢互補,通過開展多樣化特色化的旅遊活動,發揮區域間的整體旅遊優勢。
No.4
國內旅遊消費將成多元化趨勢
隨著旅遊者收入水平和需求層次的提高,我國國內旅遊消費寫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觀光旅遊,而是趨於追求能夠滿足特定需求的旅遊方式,注重旅遊過程的體驗性。
E. 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F. 中國旅遊業狀況及未來的展望
上個月第一次踏足到中國遊玩。以一個遊客身份給意見。
覺得中國人喜歡吐痰,亂丟垃圾, 插隊,插話,交通亂。
在火車上,坐在隔壁的,買了一包飯,吃著吃著,把骨頭丟在車廂里,然後吐了一口痰在我的腳邊。我真的快瘋了。坐後面的人一直吸煙。空氣污染。那時天氣冷,窗戶都關著的,可以想像我們不吸煙的人在吸二手煙時的痛苦嗎?
可能是同情我們是外國人吧,我在補票處站了2個小時。才補票到卧鋪。情況好轉,但是上鋪把鞋子脫掉,發出臭味。接著有對夫婦在等待下車時,大聲說話。那時是凌晨3點。they are not consideration. 你不睡別人還要睡啊。
杭州算是大城市,但是交通亂,騎腳車的人撞到了我,也沒說對不起就走了。真的太生氣了。到麥當勞買食物,在國外我們都會排隊,但是中國人就是愛插隊。當我在點餐時,就有婦女走到我的旁邊,打斷我們的談話。還好front desk的人維持先到先得的次序。就算只是要求辣椒醬或是什麼的。也要排隊啊。
然後買東西,可能我們是金發的外國人,他們賣的東西都比我們國家還貴。當然不買。然後他們就會罵人。那些國家比中國還落後的國家如柬埔寨,泰國,印尼,不買,也不會罵人,最多笑著說再見。真的,只有在中國,買東西會被人問候媽媽奶奶之類。這是待客之道嗎?
在杭州有個告示牌,要人民做過文明的公民,如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等。我看來這多項,人民沒有遵守。難道他們還是文盲時代?
杭州西湖漂亮,我們遊客會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反而當地人把垃圾丟進湖裡。街道干凈,因為你們是把門前的垃圾掃去後門。看見小巷裡的垃圾,真的害怕。
這都是我們的所見所聞,絕對沒誇張,沒偏見。你們可以做到的是一次性旅遊業,也就是說,別人來了一次,就不會來了。我們要的,除了山明水秀的風景,還有風土人情也很重要,你們大力推銷風景,告訴我們你們有多富強,但是親眼目睹這些惡劣行為。要怎麼說服我們在來一次。中國旅遊業狀況和未來的展望有望,先教育人民吧,我承認你們有優美的風景,但是你們沒有保護,亂丟垃圾。可惜。
或許你們會批評我是什麼東西?因為我是遊客!
為什麼你們的酒店要給講評,因為要知道客人想什麼,才會有進步。只是表達了我的所見所聞。還受到批評。所以給人有機會講,只是樣子而已嗎?你們也別說負氣話,『說什麼不喜歡就別來』要知道,當初為什麼要舉辦北京奧運。為什麼大力在國外宣傳中國旅遊。要別人認識中國。中國才會有國際貿易。
忘了告訴你,我來自歐洲。學論文最好給雙面利與弊。這樣才可以拿高分。
G. 旅遊業發展趨勢有哪些
經過快速發展,我國旅遊產業已經形成規模,旅遊產業的支柱作用更為明顯。綜合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結合博為國際咨詢集團多年的項目情況分析,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國旅遊業的國際地位將不斷提升
第二,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不斷提升
第三,從旅遊大國到世界旅遊強國
第四,將逐步從觀光型旅遊轉向復合型旅遊
第五,旅遊服務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第六,旅遊信息化含量越來越高
H. 什麼是旅遊業 旅遊的總體認識
世界旅遊組織和聯合國對旅遊的定義產生如下效果:
——創造了一個收集標准化旅遊數據的統一基礎。
——大多數國家採用了這些定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遵守關於它們的限定。
旅遊業是以旅遊資源為憑借、以旅遊設施為條件,向旅遊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又稱無煙工業、無形貿易。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 。旅遊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革命遺址、建設成就、民族習俗等,是經營旅遊業的吸引能力;旅遊設施,包括旅遊交通設施、旅遊住宿設施、旅遊餐飲設施、旅遊游樂設施等;旅遊服務,是包括各種勞務和管理行為相結合是經營旅遊業的接待能力。狹義的旅遊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遊商品買賣的旅遊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遊業,除專門從事旅遊業務的部門以外,還包括與旅遊相關的各行各業。旅行游覽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級的社會消費形式,往往是把物質生活消費和文化生活消費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旅遊業從業務種類劃分看,主要有3種類型 :①組織國內旅客在本國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②組織國內旅客到國外進行旅行游覽活動。③接待或招徠外國人到自己國家進行旅行游覽活動。後兩種類型的旅遊業務活動,都是涉外性質的業務。由於旅遊業主要通過勞動服務的勞務形式,向社會提供無形的效用,即特殊的使用價值,以滿足旅遊者進行旅行游覽的消費需要。其行業的基本特徵是非生產性的,所以又稱無煙工業。旅遊業從整體上看,它不是實現商品流通的經濟部門,而是憑借旅遊資源,利用旅遊設施,提供食、住、行、游、娛、購的勞務活動,去滿足旅遊者旅行游覽消費的需要。所以也稱為無形貿易。
旅遊業發展前景展望
在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把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確立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旅遊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被譽為「朝陽產業」。《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圍繞小康社會建設目標和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要求,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體育和休閑娛樂等面向民生的服務業。
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推進,中國旅遊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必將對旅遊需求增長發揮基礎性的支撐作用;城鄉居民收入將穩定增長,到2020年人均GDP將達3500美元左右甚至更多,這將進入世界旅遊界公認的旅遊業爆發性增長階段;國家擴大內需的經濟發展方略和加快推動服務業的發展,將為旅遊業進一步發展創造新的機遇;中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將為我國旅遊業在國際市場和世界舞台更好地發揮作用,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中國政通人和,社會安定,將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隨著對現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將形成巨大的國內旅遊消費市場。盡管當前面臨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但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沒有發生逆轉,我國旅遊業發展仍屬於上升期。
I. 我國各行業的總體情況旅遊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前景是什麼
中 國 旅 游 業 概 況
一、中國旅遊業發展歷程
我國旅遊業發展雖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舉世矚目。改革開放前,旅遊業以外事接待為主,只具備產業雛形,不完全屬於產業范疇。從國家政策引導上可以看出近三十年來中國旅遊業的發展狀況:
1978年轉換機制,旅遊業開始從「事業型」向「產業型」轉變。
1984年,中央提出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人一齊上、自力更生與利用外資一齊上的旅遊建設方針,揭開了全方位發展旅遊產業的序幕。
1986年國務院決定將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正式確立其國民經濟地位。
1992年中央明確提出旅遊業是第三產業中的重點產業,之後,中共中央提出的《關於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建議》,旅遊業被列為第三產業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序列的第一位。
199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此後,國家計委把旅遊項目列入國債項目,鐵路部門及時開行了數百列旅遊專列。中央和國務院的支持為旅遊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發展階段來看,1980年以前,旅遊產業總體規模較小;「六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有較大提高,國內旅遊開始起步;「七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繼續發展,國內旅遊有較大發展;「八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有較大發展,國內旅遊迅猛崛起,這一時期是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九五」計劃時期,產業基礎夯實,穩步發展;2001年受世界旅遊業整體負增長的形勢影響下,中國的旅遊業是在困難中繼續前進,但增長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國旅遊業是整體回升,四項旅遊經濟指標增速均超過10%。中國現已成為世界上旅遊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1978年中國國際旅遊接待人數(180萬人)僅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遊者達到9791萬人次,躍居世界第五大旅遊吸引國、亞洲首位旅遊大國。1978年中國國際旅遊創匯(2.6億美元)僅佔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億美元,佔全球的4.4%,成為世界第五大旅遊創匯國。2002年,中國公民出國(境)人數達1660.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6.84%,成為亞洲地區令人矚目的新興客源輸出大國。2002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到8.78億人次,成為世界上數量最大、增速最快、潛力最強的國內旅遊市場。中國的旅遊產業規模也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1年底,中國旅遊涉外飯店11000家,其中,已評定星級飯店8018家;各類旅行社超過10000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300多家;中國旅遊業固定資產值達7000億元,共有各類旅遊企事業26萬個;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598萬人,間接從業人員約為2980萬人;共有開辦旅遊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萬人。
總之,我國旅遊業借改革開放之力,2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產業形象日益鮮明,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
二、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機遇與前景分析
1、發展機遇
首先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推動旅遊業再上新台階。21世紀前10年,我國國民經濟年均增長速度仍將保持7%以上,綜合國力將進一步提高。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對外開放的發展,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都將推動旅遊業發展。
其次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帶來的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味著我國十幾億人民將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邁進,旅遊需求必然會隨之不斷增長,旅遊消費成為小康的標志和特徵之一。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這種小康水平下,已經形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和發展最快的出國旅遊客源市場。
第三,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將使西部不少世界級的旅遊資源得到開發,從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不斷提高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後勁,形成我國旅遊業新的增長極。
第四,加入WTO以後,旅遊業及其相關產業都將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優化,同時也將促進國際商務旅遊的增長。
第五,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遊目的地國。美國「9.11」事件和美伊戰爭爆發導致全世界旅遊下滑,但因為中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以及中國政府所實施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反而強化了中國作為最安全的旅遊目的地形象。
第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北京申奧成功、上海成功申辦世博會、杭州成功申辦2006年世界休閑博覽大會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遊組織大會將首次在北京召開,表明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日益增強,對推動中國旅遊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2、前景分析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供需雙向互動作用下,中國旅遊業前景輝煌。
(1)旅遊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閑暇時間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將推動國內旅遊需求以較高的速度增長。我國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國,有著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無與倫比的最大的國內旅遊客源市常2002年,相當於13個中國人裡面就有8人進行了一次旅遊。我國從1995年5月1日起實施每周40小時工作雙休制,1999年開始實施「五一」、「十一」、春節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國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總量是114天,居民閑暇時間越來越充足。同時,消費結構正從溫飽型轉向小康型,消費由生存型消費向享受型和發展型的方向發展,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城鄉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分別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7%和46.2%的水平。住房、購車、通訊等消費將逐漸得到滿足,而作為精神和物質結合的旅遊需求,則會反復產生。根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達到800-1000美元時,旅遊消費將呈現大眾化、普遍化的態勢,成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按每人每年出遊兩次計算,屆時的國內旅遊人數可高達30億人次左右。
(2)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中國國土廣袤、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眾多,漫長的歷史和遼闊的國土形成了無比豐厚的旅遊資源。據研究表明,我國自然類和人文類的旅遊資源類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數目超過美國、西班牙、法國等旅遊強國。目前,全國已擁有15000多處旅遊景區(點),涵蓋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8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1處,國家地質公園44處,國家自然保護區197個,國家森林公園43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99個,國家4A級旅遊區(點)360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37個,還有1269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類博物館2000餘座。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風光,雄偉壯觀的建設工程等等,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基矗
(3)從旅遊大國到世界旅遊強國
按國家旅遊局制定的旅遊業發展「十五」規劃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國海外旅遊人數將超過2100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580億美元以上。國內旅遊將達到29億人次以上,旅遊收入將達20400億元人民幣以上。旅遊業總產出將達到2.5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提高到8%左右。國內外學者一致看好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前景,中國將成為世界旅遊強國。包括世界旅遊組織(WTO)在內的權威性組織均認定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旅遊首位旅遊目的地國(見表2)。世界旅遊理事會則預測,到2020年,中國旅遊業總產出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64%,旅遊消費將占總消費的6.79%,旅遊投資將占投資總額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三、與國際旅遊市場的差距
盡管中國旅遊產業在近三十年的時間里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與國際旅遊市場荏苒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現在軟體上,不僅是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有差距,還有營銷體系、政策體系不完善,法律法規不健全。
舉個例子,目前全球已經有49家知名飯店進入中國大陸,但是我們還沒有一個品牌到境外管理或建設一個像樣的星級酒店,這就是差距!」 在通往世界旅遊強國的道路上中國依然有一段路要走。現時期的中國旅遊業應該著手改進服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優化營銷體系,改善環境,建立健全合理的政策體系,這都需要政府、組織、以及公民的共同努力,另外還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包括高級、中級、初級管理人員以及普通服務人員。
四、旅遊市場的經濟效益分析
據法國旅遊業協會主席菲利普•邦貝爾熱分析:「43%的旅館、咖啡店和飯店的收益,同旅遊直接有關;航空運輸收益的42%同旅遊有關,鐵路運輸收益的23%、汽車的12%、農業的8%、建築業的6%同旅遊業有關。」
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產業,吃、住、行、游、購、娛是旅遊的六大要素。要有吃、有住、進得來,出得去,有物可購,有處去樂。因此,旅遊的發展,必然不斷帶動與這要素直接相關的飲食、建築、交通、郵電通訊、園林、商業、輕紡、保險等行業的發展。
據澳大利亞官方統計,旅遊業涉及29個經濟部門中的108個行業。僅以建築業為例,十多年前,住店難在我國許多城市是普遍現象,那時人們在外有個地方住就算不錯,有的甚至在車站過夜。但短短十幾年,到1998年底我國已有各類旅店21萬家,涉外飯店約4000家,星級飯店2000多家,其中五星級45家,四星級117家,三星級近1000多家,二星級和一星級1000多家。遊客住的地方數量多,檔次全,再已不是原來的情景了。期間建築業獲得的發展可以想像。
美國夏威夷的瓦胡島,開發前是一片荒涼的海灘,五十年代為旅遊區後,建成的旅遊、商業街,密布小島。目前,該島已成為年接待世界旅遊者約400萬人次的世界著名旅遊區。建築業的發展,又帶動與之相配套的水、電、煤氣、曖氣、通訊等行業,飯店內的裝飾、傢俱、餐飲、衛生用品等等,工業及所需的農產品的生產自然也相應地發展起來,其連鎖效應是巨大的。
遊客每到一地總要買些紀念品、土特產等帶回去。即旅遊要素中的「購」,旅遊對商品的需求帶動了工藝品、紀念品及有民族特色的產品的生產與開發。據測算一位旅客在異國旅行購物所花費用一般約全部旅費的1/2。旅遊業的發展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即「一業興百業旺」。
除了能直接創造經濟效益外,旅遊業還可以增加社會就業機會。由於旅遊業促進了許多行業的發展,使整個社會就業機會增多。旅遊業是一種綜合性的行業,它不但能直接向社會提供就業機會,而且能間接地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按國際的習慣測算,旅遊業直接就業與間接就業的人員比例大約為1:5。每增加旅遊業的一間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業機會,並間接地為2.5人在有關部門(飯店、商業、交通業)提供就業機會。目前,我市直接從事旅遊業工作的人數已達3萬之多,間接的達20萬,佔全市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旅遊經濟還具有扶貧功能,旅遊業是見效快、永久性的扶貧開發項目。從國際國內旅遊業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旅遊業發展的速度,遠遠快於各種產業發展的速度。旅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成為一個產業的,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就迅速發展成世界第一大產業。這種發展速度,是任何一個產業都難以比擬的。鄰近我們國家的新加坡和泰國,經過不到20年的苦心經營,就發展成為亞洲的旅遊強國,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許多旅遊點,也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熱起來的。如雲南的西雙版納和德宏,四川的九寨溝,湖南的張家界,貴州的龍宮,從開發、宣傳到變成熱點,都只有幾年的時間。廣西的北海更快,僅兩、三年就熱起來了,1992年遊客已達150萬人。較小的旅遊點如龍勝的一個溫泉,一片梯田;融水的一段貝江,開發一、兩年就分別引來了十餘萬遊客。由於人們旅遊慾望的強烈,信息傳遞的現代化和交通工具的發達,所開發的旅遊區只要有獨特的景觀和豐富的內容,能滿足人們要求,並把宣傳工作做到五洲四海,千家萬戶,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大見成效,並且變成永久性的財源。因此,旅遊業是短、平、快,永久性的扶貧開發項目。
旅遊業對環境無害,還能創造社會和經濟效益,因此被世界各國譽為「無煙產業」。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奧運會的帶動下,中國旅遊業依然處在發展的快車道上,而且正在走向世界。近些年的發展有目共睹,但是問題也依然存在,除了需要提高服務質量外,還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塑造品牌形象,打造自己特色。期待中國的旅遊業更快、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