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鑒資源發展論文
1. 結合近代歷史事件 寫一篇2000字左右的以「以史為鑒」為主題的論文
林則徐的治學態度
近代愛國者林則徐曾說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驅之。」這不但是他愛國政治活動的真實寫照,而且生動地體現了他的治學態度。
林則徐自幼即以文才敏捷聞名鄉里,他不喜歡空談性理或專注考據的學風,認為這種學風禁錮了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壓抑了人的創造性,不利於社會進步。因此在他擔任地方官後,一反傳統,不但親自研究實踐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學問,較好地解決了一般人視為畏途的水利、鹽政、賑災、錢漕等問題,而且大力提倡「經世致用」的學問,扶植了一批有用的人才。
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從中華民族的利益出發,率先突破了長期存在於士大夫中的「夷夏大防」觀念,主張放下天朝大國的架子,「以夷為師」。
早在鴉片戰爭前,中國已從繁榮先進的頂點跌落下來,同西方新興工業國家相比有了很大的差距。但是中國大多數官僚士大夫對此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仍然躺在祖宗的榮譽上面沾沾自喜,以為「惟我文明」,西方人只是茹毛飲血的「蠻夷」,拒絕向外國學習。乾隆皇帝對英國贈送的槍炮、機器模型等不屑研究,而是置放於圓明園中作為貢品而炫耀,便是絕好的證明。
林則徐在接觸西方事物之前,也未能免於這種昧塞無知的狀態。例如,他不知道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以為在美國附近;他認為英國人以肉食為生,離不開中國的茶葉、大黃,否則無以活命;他甚至以為英國士兵腿足屈伸不便,「一仆不能復起」,中國軍隊與之近戰足以取勝,等等。
但是,當林則徐到達廣州,目睹了中外對比的實際情況後,他的看法很快發生了轉變,他認識到,要想維護獨立,絕不能固步自封,而必須向先進的西方學習。因此,他頂住了「背叛祖宗」的誹謗和「認賊作父」,「以夷為師」的指責,開始認真研究和學習西方,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就此做了兩件事:
一是組織中國人翻譯外國的書報雜志。到廣州後,他聘請畢業於印度、馬來亞、美國和中國教會學校的華人為譯員,譯出了有關西方政治、地理、軍事、經濟、法律的很多資料以及外國人對中國的有關評論,如《澳門月報》、《四洲志》、《萬國公法》、《華事夷言》等等。直到日本明治維新前,這些書都是遠東介紹西方情況最詳盡最權威的資料。
二是利用一切機會向外國人求教。林則徐破除了中國知識分子只能以孔孟為師的陳腐說教,親自向住在廣州的外國傳教士、醫生和因海難而滯留的海員詢問西方的情況,請他們幫助修改他所擬的致英王照會文稿,表現出博大的胸懷。
在了解西方情況和世界大勢的基礎上,林則徐敢於承認落後,但又不甘於落後,而是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命題。盡管他當時向西方學習的范圍仍局限於槍炮機器等方面,沒有放棄封建君主專制和三綱五常之體,但畢竟沖破了抱殘守缺的封建網羅,邁出了難能可貴的第一步。
林則徐這種以國家民族利益為准繩,決定學問的取捨,勇於修正錯誤,不拘泥於祖宗、天命和輿論的治學態度是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2. 文物鑒賞論文
北宋官窯瓷之我見(中國文物鑒賞論文) 2009-04-27 00:36 提要:中國地大物博,擁有著燦爛文明的五千年歷史,出土的文物數不勝數。其中北宋官窯瓷器款識多達數種,因為專門為宮廷用瓷而製造的,所以產量很少,因而流傳至今的瓷款也極少。關鍵詞:北宋 官窯 五大名窯 特點 造型 釉色 燒制 支釘一.揭秘北宋官窯中國陶瓷的發展源遠流長,瓷都景德鎮更是名揚中外,到了宋代,瓷器的發展到達了黃金鼎盛時期,其中五大名瓷汝、官、哥、鈞、定更是爭奇斗艷,各領風騷,其中由官窯燒造的貢御瓷器更是工藝先進,製作精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在北宋,瓷器可分為官窯和民窯。首先簡單說下民窯,當時生產者看重的是實用、使用價值,生產者考慮了成本,所以工料就不是很講究。但官窯卻不同,官窯是為宮廷而製作的,製作時不計成本,精益求精,窯址的地和生產技術也是嚴格保密,工藝精美絕倫,因而流傳下來的瓷器很多都是稀世珍品。很多人就產生疑問,北宋製作的官窯的地方在哪?是景德鎮嗎?隨著時代的變遷,當時的京師即汴京(今開封),因宋代汴京遺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為止,尚未發掘出北宋官窯遺址,對於北宋官窯遺址缺乏考古發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資料的支撐,因此,時至今日,關於北宋官窯遺址在何處,仍有不同說法,一般有三種說法: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否認北宋官窯的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它與南宋時的修內司官窯先後存在①。至今官窯到底在何處是一個謎團,等待後人的探索與發現。二.北宋官窯瓷款的特點②1.造型別致製作精巧 以這張圖為例子進行簡單分析,可以看出,此製品的上下兩端都好似喇叭一樣,上端略微比下端要大些,中間鼓出且上面有等距離排列的四根齒狀的稜角,中間鼓出的地方下面有條凹槽,底部隨著四根稜角的地方有淡淡不明顯的三角形突起。這樣的造型對於瓷器的製作是一種挑戰,像一般的瓷器,我們常見常見的都是類似與家中裝飾的花瓶一樣,造型上很單一,而北宋官窯瓷器就造型精緻,氣度不凡,給人眼前一亮,別致新穎的感覺。2.釉色美麗燒制精湛上圖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窯汝窯製作的天青無紋橢圓水仙壺,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鏡子一樣,晶瑩光亮,無論你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光澤閃亮。此青色釉彩是天青釉,又被成為雨過天青,是一種幽淡雋永的高溫蘭色釉。給人的感覺雖樸素但卻高雅清新,給人以脫俗之感。此天青釉因為其價格昂貴,所以只有官窯會使用,一般民窯不會以此作為原材料。和一般的瓷器相比,其燒制水平也高超,瓷器表面光滑,沒有半點瑕疵,光亮照人,內部也沒有小的氣泡。試問現在我們現在還能見到這樣美麗的釉色精湛的烤制技術嗎?即使在景德鎮也很難再見到這樣的珍物了。3.釉層厚度極為薄從以上兩圖的斷面,我們可以看到,北宋官窯瓷器的釉層的厚度很薄,這在一般的瓷器上是很難遇見的,並且想要模仿也是難。並且斷處呈現的是流暢的線狀,這也是其獨有的特點(贗品呈現的是不連續的齒狀)。現今有些人為了賺取不義之財,製作假的文物變賣,如果這樣我們完全可以根據瓷器釉色的厚度和斷處的裂縫來判斷它是不是北宋官窯的真品。4.底部的支釘痕跡北宋官窯的製作採用燒釘製作,器底留有細小的支釘痕;支釘燒大多為3個、5個或6個。並且從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出,支釘痕小,形如芝麻,呈白色。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凡傳世的北宋汝窯瓷器物的器底都有支釘痕跡,無一例外。 三.總結這學期通過在復旦大學選修《中國文物鑒賞》,我對文物這一方面更感興趣,尤其是北宋官窯及其瓷器。歷史傳承,在對北宋官窯瓷的了解研究中,同時對北宋宮廷生活有了一些推測和估計,可以聯想到當時宮中歌舞昇平奢華的生活。也透過瓷器看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和智慧,相信有些是在科技迅速發展生活的我們也無法想到,無法達到的。① 參見於網路「北宋官窯」② 參見於「景德鎮陶瓷網」——「北宋官窯瓷款鑒別」(非圖和分析)
3. 園林鑒賞的論文
園林鑒賞
園林是一種立體空間綜合藝術品,是通過人工構築手段加以組合的具有樹木、山水、建築結構和多種功能的空間藝術實體。或者說是利用環境而構築的一種表現自然的典型的人工山水境域。根據這一定義,筆者認為園林的結構主要由樹木、山水和建築三項要素所構成。而且三個要素呈有機的組合狀態,構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間藝術境界。比如只有樹木,沒有人工改造的山水和建築,則無異於植物園、林場;只有建築,沒有樹木及山水,又無異於一般工廠、學校、醫院及民居等。三種要素巧妙地熔於一爐,才構成園林這一綜合藝術實體。
1.園林,顧名思義,首先要有「林」,不僅有林,而且要有花圃、花壇、草坪、草地等。總之包括樹木花草在內的綠地布局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綠化設計的原則是通過個體植物的觀賞特性,組織構景意境。如先布局具有獨立觀賞意義的單株植物、行樹、綠籬、樹叢、樹群、花圃、花壇、草坪、草地等,然後再考慮環境變化特點和風景點的意境要求,加以有機的組合,構成具有不同畫意的綠地。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雲:「中無雜樹,芳草鮮美」。即是講:桃花宣群植遠觀,綠蔭襯繁花,其畫意自顯。可見他對風景區栽植花樹的遠見卓識。我國古代園林很講究花草樹木的特色和栽植部位。如蘇州留園多白皮鬆,怡園多松、梅,滄浪亭遍植箬竹,各具風貌。又如蘇州拙政園的楓楊,網師園的古柏,都是一園之勝,左右大局,如果這些饒有畫意的古木去了,一園景色頓減。西湖滿覺隴一徑通幽,數峰環抱,故配以桂叢,香溢不散,而泉流淙淙,山氣霏霏,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賞桂,遊人信步盤桓,流連忘返。說明桂香造成了極佳的感應氣氛。可是近年來沒有注意這個問題,植物品種搞亂了,各園個性削弱了,似應引以為戒。宋人郭熙說得好:「山以水為血脈,以草為毛發,以煙雲為神采。」草尚如此,何況樹木呢!其次,園林植樹綠化,還要考慮有藏有露的部位選擇。如小園植樹,其具芬芳者,皆宜圍牆;而芭蕉忌風碎葉,故栽於牆根屋角;牡丹香花,向陽斯盛,須植於主廳之南。小園樹宜多落葉,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園樹宜適當補常綠,則曠處有物,此為以疏救塞,以密補曠之法。又如柳樹是裝點園林的常見樹種,古人詩詞中屢見萬柳名園的傑作,但江南園林則罕見之,因柳宜瀕水。植之宜三五成行,葉重枝密,如帷如幄,少透漏之致,一般小園,不能相稱。而北國園林,面積雄大,高柳侵雲,長條拂水,柔情萬千,別饒風姿,為園林生色不少。
2.山水是園林結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園之特徵,山水相依,鑿池引水,尤為重要。我國古代造園家,最懂這一道理,他們視水為陸之眼,陸多之地注意保水;水多之區善於疏水。不僅懂得引水構景,且善用水改善環境與氣候。江村湖澤,荷塘菱沼,蟹籪漁庄,水上產物不減良田,既增收入,又可點景。王漁洋詩雲:「江干都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神韻天然,最是宜人。鍾伯敬在《梅花墅記》中亦雲:「大要三吳之水,至甫里(角直)始暢,墅外數步反不見水,水反在戶以內。蓋別為暗竇,引水入園,開扉坦步,過杞菊齋……登閣所見,不盡為水。然亭之所跨,廊之所往,橋之所踞,石所卧立,垂楊修竹之所茂蔭則皆水也。」可見,水在園林構景中何等重要了。
園中山石常與水交融組成美妙境界。所謂「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貫通,全園生動」,就是講的這一道理。我國古代學者郭熙說:「水以石為面」,「水得山而媚」。當代園林鑒賞家陳從周也說「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和「溪水因山成典折,山蹊(路)隨地作低平」,這些至理名言,都是用來說明山水之間的關系的。園林疊山理水就是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特別是中、小城市有山水憑藉的園林,盡可能做到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城因景異,方是妙構。
構築假山疊石是一門藝術。唐詩中不乏詠假山詩句,說明了假山和園林已結成不解之緣。後來歷代出現了許多堆砌假山的名字,總結了不少掇石的經驗。如北方工人流行的山石結合的「十種基本形式」(又稱十字訣):安、連、接、斗、垮、拼、懸、劍、卡、重。江南一帶流傳的「七字訣」:疊、豎、拼、壓、鉤、掛、掌。他們還生動地指出:「園林中假山之奇在於逼真,其妙在於天趣,而其巧更在於人工。」「假山平處見高低,直中求曲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由於假山所用石料不同,掇石疊山要求也有差異,如黃石山少變化,故疊石時要做到面面有情,多轉折,要在渾厚中見空靈;湖石山太瑣碎,疊築時要宛轉多姿,少做作,要空靈中寓渾厚。到了我國明代,假山布局,包括磴道、平台、主峰、洞壑等,其最耐人尋味處在開合多變。開者山必有分,以澗谷出之,上海豫園大假山就是一個佳例;合者必主峰突兀,層次分明,而山之餘脈,石之散點,皆開之法也。清代同治光緒年代,假山欲以巧取勝,反趨纖弱,實則巧奪天工之假山,未有不從重拙中來。所以黃石之美在於重拙,乃自然之理也。
3.園林建築是園林結構中最重要部分。我國古代造園,大都以建築物開路。特別是私家園林,必先造花廳,然後布置樹石。沈元祿記猗園曰:「奠一園之體勢者,莫如堂;據一園之形勝者,莫如山。」蓋園以建築為主,樹石為輔,樹石為建築之聯綴物也。
園林建築要有如下特點:
①妙在得景:園林建築布局不象宮殿、寺廟和一般住房那樣呈軸線對稱型式,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環境,建築位置要取最好的視線和觀景點,以得體為原則。園林的最大功能是觀賞。實現觀賞就要造景,而造景者又是具體的人。所以構園重在構字,深在思致,妙在情趣,要在能悟。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重過何氏園五首》,就描寫了園中有景,景中有人,人與景合,景因人意的造園思想。他寫道:「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此乃園中景也。「興移無灑掃,隨意坐莓苔」,「石闌斜點筆,梧葉坐題詩」,乃景中人也。人們有了這種境界,方可悟構園神理。
造園之道,還在於「悟」。悟即領會造園之意境,建築之虛實。意境就是因情景不同而異。王國維《人間詞話》言境界雲:對象不同,表達方法亦異,故詩有詩境,詞有詞境,曲有曲境。「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詩境也。「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詞境也。「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曲境也。園林建築意境亦然,其詩情畫意,在實際事物中體現出來,就是園林之意境。園林建築者如能「悟」出古人詠景之境界,「景露則境界小,景隱則境界大」,「亭台到處皆臨水,屋宇雖多不得山」,「幾個樓台游不盡,一條流水亂相纏」等,則意境自然油生。古代許多園林建築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紅樓夢》大觀園有真,但也有假。有作者目睹之物,也有作者虛構之處。故假山如真方妙,真山似假便奇;真人如造像,造像似真人。其迷惑人之處正在此。造園之道正亦如斯,所謂實處求虛,虛中得實,淡而不薄,厚而不滯。如園中立峰,亦存假中寓真之理,在品題欣賞上以感情悟物,且進而達人格化。
在上述景與人、虛與實等造景、悟物思路指導下,就不難理解和運用構景作法了。
②重在曲折:園林建築的空間處理不同於一般封閉方正的布局形式,盡量避免對稱,要求有曲折變化。如曲徑、曲橋、曲廊等,設計時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園林中兩側都有風景,隨直曲折一下,使游者左右顧盼有景,信步其間使距離延長,趣意加深。由此可見,曲本直升,重在曲折有度。根據這一原理,園林中之路,也宜曲不宜直,小徑多於主道,則景幽而客散,使之有景可尋,有泉可聽,有石可留,吟想其間,所謂「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山須登,可小立顧盼,故古時多採用磴道。
園林建築變化多姿,還可使遊人獲得小園大覽、大園短覽之感。我國古代園林多封閉,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其要諦就是採用「空靈」手法。盆栽之妙就在小中見大,「栽來小樹連盆活,縮得群峰入座青」,乃見巧慮。水不在深,妙在曲折。要使遊人感到有景可賞,辦法就是改變岸、堤的曲折度,造成「水曲因岸,水隔因堤」之意境。蘇南之園,其池多曲,其境柔和。寧紹之園,其他多方,其景平直。故水本無形,因岸成之,平直也好,曲折也好,水口堤岸皆是構成水面形態之重要手法。至於水柔水剛,水止水流,亦皆受堤岸而左右之。
園林的大小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園林空間隔則深,暢則淺,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變化,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因此在設計上常採用大園套小園,大湖包小湖手法。此例極多,如北京北海公園中的靜心齋,濠濮間、畫舫齋,頤和園中的諧趣園,蘇州拙政園中的枇杷園、海棠塢等。如果入門便覺個大園,內部空曠平淡,令人望而生畏,即入園亦未必游遍全園。如果景物有特點,委宛多變,游之不足,下次再來。風景區也好,園林也好,不必使人一次游盡。
除了以牆、廊等建築物分隔空間外,還要穿插山石樹木,使空間變化靈活而不呆板。花牆或牆上開設漏窗,不僅本身造型精美,而且可使空間互相滲透。通過分劃空間的大小對比,使人感到景物層出不窮。此點正是我國園林建築技術的特色之一。
③貴在自然:園林之美,貴在自然,自然者存真而已。建築物起「點景」作用,可謂錦上添花,但花終不能壓錦也。基於這一要求,園林疊山理水應盡量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我國古代許多疊山家從來主張園林山水接近自然,園林建築也要與自然環境協調。如明末清初張南恆所主張的平崗小坡、陵阜陂阪等。今日構園家們如果能夠理解這個道理,就不至於使園林建築離自然太遠,並多少能呈現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如作為棲息小休的賓館,宜著眼於周圍有幽靜之境,能信步盤桓,游目騁懷,故室內外空間互相呼應,以資流通,晨餐朝輝,夕枕落霞,坐卧其間,小中可以見大。反之高樓鎮山,汽車環居,喇叭徹耳,好鳥驚飛,俯視下界,豆人寸屋,大中見小,渺不足觀,以城市之建築奪山林之野趣,徒令景色受損,游者掃興而已。所以有些園林專家一再提倡:風景區(包括園林)之建築,宜隱不宜顯,宜散不宜聚,宜低不宜高,宜麓(山麓)不宜頂(山頂),須變化多,要隨宜安排,巧於因借,存民居之風格,求古樸之情趣,如小院曲戶,粉牆花影,「城市山林」,兩得其宜。這樣園內建築可互為對景,園外佳景,可借入園內,而建築本身能與地形結合,越山跨水無所不宜,有的還可與山石岩洞結合成為自然與人工相融合的建築。明末張岱在《陶庵夢憶》中憶記長白園(即蘇州天平山高義園)雲:「園外有長堤,桃柳曲橋,蟠屈湖西,橋盡抵園:園門故作低小,近門則長廊復壁,直達山麓,其繒樓慢閣,秘室曲房,故匿之,不使人見也。」
目前,我國有些風景區及園林,移入許多與自然環境不協調的建築物。如南京燕子磯,除臨水一面尚可觀外,余則黑雲滾滾,勢襲長江。有人坐石磯戲為打油詩雲:「燕子燕子,何不高飛,久棲於斯,坐以待斃。」總之,古跡之處應以古為主,園林之處應以幽秀為主,自然景區應以天趣為主,切不可移入不協調之建築。否則,祖國的自然美景,大好河山,燦爛文化,將受大損矣。
為了避免遠離自然的弊病,園林建築布局首先要求單體與環境意境協調,或者人工移植一定的外來氣氛,後者可以通過所謂模山范水來實現。如承德避暑山莊的湖區建築以仿江南勝景為主,並且採取蘇州集錦式建築,繪畫著重清淡色調,絕禁重彩,與湖光相配,具有塞外江南情調。平原應和山區則仿北方景色為主,再加上園外奇峰異景,構成北國風光。山莊就因仿全國各地勝景,考慮當地環境特點加以再創造設計,因而南秀北雄兼而有之。
④法在借景:城市園林要素表達出預想的境界,辦法就在於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尋覓借景。晉陶淵明的千古絕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暗示一種「借景」。北京圓明園,也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園內景物皆因水而築,招西山入園,終成「萬園之園」。無錫寄暢園為山麓園,景物皆面山而構,納園外山景於園內。可見,許多園林是園外有園,景外有景。問題的關鍵是在於「借」。陳從周先生提出:「園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於『時』。花影、樹影,雲影、水影,風聲、水聲,鳥語、花香,無形之景,有形之景,交響成曲」。如今城市造園,已成定勢,但要臻其美,關鍵在「借景」,招城外山色、遠寺浮屠入園。
⑤奇在隔景:園林要借景,也要隔景。特別是市園。經常出現一端要「借」,而另一端要「隔」的局面。借者是招美景於園內;隔者是屏谷丑於園外。合分本相對而言,亦相輔而成,不隔其俗,難引其雅,不掩其丑,何逞其美。造景中往往有能觀一面者,有能觀兩面者,在乎選擇得宜。如北京北海公園中的靜心齋,其後牆外緊臨地安門西大街。如果不用邊廊相「隔」,則市囂之氣會歷歷在目,從而損害古園氣氛。今遊人入園,目光被邊廊亭閣絕然遮隔,盡管身居市街包圍,亦無摒棄仙境之感。上海豫園也是一例:此園翠秀堂,乃盡端建築,廳後為市街,然面臨大假山,深隱北麓,人留其間,不知身處市囂中,僅一牆之隔,判若仙凡,可見隔之妙哉!我國江南市園,無不皆存前奏。滄浪亭雖屬半封閉之園,而園中景色,隔水可呼,緩步入園,前奏有序,信是成功。
⑥精在特色:園林雖有樹木、山水、建築構成,此為共性;但每個園林又有特色,此為個性。如蘇州四大名園中,網師園是以靜觀為主,拙政園以動觀為主,滄浪亭之蒼古,留園之華瞻,它們各具特色,吸引游眾。又如北方園林,在建築上多不用有正脊的屋頂,而用卷棚屋頂(如卷棚懸山,卷棚歇山等),以求輕巧和曲線輪廓。南方園林中建築的屋頂翼角採用嫩戧起翹,更突出了屋頂曲線。而古代帝王苑囿中為了表現仙山樓閣的境界,集中當時能工巧匠的神技,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園林建築,如尚能反映古代精湛建築形制的黃鶴樓、滕王閣以及北京故宮角樓、頤和園佛香閣、畫中游等。這些建築比一般建築更重視造型及輪廓,表現了我國園林古建精華,其吸引力都凝聚在建築的特色和風格上。還有一些園林,如蘇州網師園,有亭名「月到風來」。它臨池面向,有粉牆若屏,正擷風花雪月勝景精華,體現了客觀存在的風月招之即來、為我所有的意境,因此該亭成了網師園具有特色的點景建築。再如西湖三潭印月,為西湖的點景標志建築之一,因無潭則景不存。人常言:畫龍點睛,破壁而出,其理自同。有時一景「相看好處無一言」,必藉之以題辭,辭出而景生。我國許多亭台樓閣,都題有對額,這種題辭無不起著「點景」作用。
⑦首在神氣:巨山大川,古跡名園,首在神氣。所謂神氣即指園林建築全局、總體或風格。它是決定園林局部單體建築的基因,任何構園師若不先觀全局、風格和神氣,而一味追求枝節瑣碎問題,必然限入舍本求末,難以定論的局面。「五嶽」之所以為天下名山,就在於「神氣」之旺。今規劃風景區或園林,若不解「神氣」,必至庸俗低級,有污山靈。又如蘇州園林建築,其風格在於柔和,吳語所謂「糯」;揚州園林建築,風格則多雅健。只有風格定後,方能言局部單體,宜亭施亭,宜榭設榭,山疊何派,水引何式。總之,這些單體建築,都必循風格之特徵。
⑧貴在層次:山不在高,貴在層次。峰嶺之勝,妙在深秀。園林同山景一樣,也要深秀而富層次。布局時要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常倚曲闌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見其片斷,不逞全形,圖外有畫,咫尺千里,餘味無窮。例如,園林建亭須略低山巔,植樹不宜峰尖,山露腳而不露頂,露頂而不露腳,大樹見梢不見根,見根不見梢等,都是增加園林層次的造園藝術特徵的措施,是符合「遠山無腳、遠樹無根、遠舟無身」等造景機理的。有些園林,如無錫的梅園,常州的紅梅閣園,內植許多梅林,最宜以廊「勾勒」,使園內處處成圖,實現以少勝多,以小見大。總之這些造園手法,都有增加景深和層次變化的作用。
4. 旅遊景觀鑒賞論文
給你幾篇吧..我不是教旅遊的,不會寫.1.3W字不算多,自己隨便湊活下吧.現在學校放假了回,拿不到論文答,要8月中旬我才可以去問其他老師要幾篇.
去我共享資料下載些資料吧,我想對你會有很多幫助的.文件編號016.
旅遊地屏蔽現象研究.pdf
淺析區域旅遊合作.pdf
對紅色旅遊的分析及營銷方式的建議.pdf
論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新趨勢.pdf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pdf
論旅遊審美與故鄉情結.pdf
試析我國獎勵旅遊發展現狀.pdf
少數民族地區優秀旅遊城市可持續發展論.pdf
淺談旅遊品牌的塑造.pdf
具;體-答案;你,也可`以.網路,下 -K快`播,
5. 蕭紅故居之美你我共鑒,寫論文800字
蕭紅筆下悲慘的女性命運 [摘 要]蕭紅的作品具有「鄉土文學」、「女性文學」、「左專翼文學」等多種特徵。屬由此,作品的審美情趣和思想內涵也就顯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有對階級壓迫的批判、有對民族解放的宣揚、有對生命的關切與悲憫,甚至還有
蕭紅\寫論文,之美
蕭紅筆下悲慘的女性命運 [摘 要]蕭紅的作品具有「鄉土文學」、「女性文學」、「左翼文學」等多種特徵。由此,作品的審美情趣和思想內涵也就顯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有對階級壓迫的批判、有對民族解放的宣揚、有對生命的關切與悲憫,甚至還有
6. 旅遊資源鑒賞論文
一般很少會提到旅遊資源鑒賞, 都是旅遊資源評價。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評價。內
旅遊資源評價有一容定的套路, 看看書就知道了。 一般來說先要對資源進行分類。 分類可以按照國家標准。鑒賞主要是定性,定量兩方面。
定性主要是一些語言性質的表述, 定量主要是對資源的實質的總結,如數量。面積,質量等。
7. 文學鑒賞論文
1.表象閱讀。所謂「表象」,即學習主體在感知基礎上,頭腦中形成和保留的印象。表象閱讀是文學作 品閱讀的第一步,它包括「粗知整體」及「品味語言」兩部分。 ②圖示法。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材料進行分析梳理,把握其間的結構關系(層次、級位)及性質關 系(虛實、正反、襯比、因果等),然後以能集內容、結構於一體的圖象標示出來,達到醒目、直觀的效果。 如: (附圖 {圖}) 品味語言。文學作品不同於其他文章的特點之一是語言精妙含蓄、耐人尋味,因而鑒賞的基礎便是對語言 的揣摩與品味。詞語是構建意象的材料,由語言品味深入下去,才能對作品意象進行探討,因而必須把握好這 一環節。常用的方法有: ①朗讀法。這是品味語言、獲得美感的途徑之一,是美育直覺性特徵的運用。教師可從感情、重音、停頓 、速度、藝術音調等方面進行示範指導,讓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把抽象的感情變為具體的感情,使學 生能毫無障礙地進入作品,接受漸染熏陶。 (附圖 {圖}) ②咀嚼法。對作品中所用詞語的准確、精美、巧妙、合適等特點進行反復咀嚼品味,以獲得美感的方法。 教師可採用選擇、刪除、置換、添補、調序等手段進行比較。如:「『七股大水,從水庫的橋孔(躍、流、泄 、涌)出,彷彿七幅閃光的黃錦』。請在括弧中選一合適的詞。」「『將身體稍稍背轉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 換衣服。』去掉加點詞可以嗎?」「『他剛離去。』將『剛』換為『已』『早』可以嗎?」等等。 ③評注法。評,是對詞語功能及作用的評論;注,即對詞語的言外之意及弦外之音的挖掘與揣摩。教師引 導學生作評注的過程也就是品評詞語獲得美感,培養閱讀能力的過程。如:讀到「年青時讀向子期《思舊賦》 ,很怪他為什麼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然而,現在我懂得了」時,教師啟發:懂得了什麼,怎 么懂得的?學生思維被調動起來了,評出:「以鮮血為代價換來的」「歷史、現實何其驚人相似」「同樣處境 同樣心境」「國民黨、司馬氏高壓無二致」等。指導時要注意訓練學生概括感悟,提煉語言,既能多角度挖掘 ,又能寫得簡潔、明了。 ④涵泳法。「涵泳」意指沉入作品中細細體味。對作品中精彩的細節,可採取涵泳的方法,因為好的細節 在表現人物方面有突出的作用。高明的作者往往善於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提煉出一些獨具特色的細節,將人物 刻畫得生動逼真、血肉豐滿,而精彩的細節又離不開精彩准確的語言,因此,品味細節中成串的詞語不僅可以 獲得語言美感,同時也是認識「形象」的必要步驟。如:涵泳葛朗台抓十字架的一串動作描寫:「(眼睛)復 活了……目不轉睛地瞧著……(嘴)動了一動……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裡。」不僅會為作者入木三分的誇張描寫 所嘆服,而且也看到了一個「貪婪成性至死不悟」的形象。 2.得意閱讀。得意,即進入作者創作的意境,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它包含作家的主觀思想感情、美學 理想、美學趣味等。意境就是主觀與客觀、意與境、情與景高度統一的藝術境界。鑒賞文學作品雖然從語言入 手,但是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的表層上,現以詩歌鑒賞為例談談。詩歌兼具語言美、形象美、音樂美,只講 句意,難以品其三味。鑒賞詩歌應引導學生從詩的語言入手,抓住關鍵詞語,運用聯想和想像再現詩中形象, 在體會詩的意境中感受詩人的情感。在指導中既不能渾沌,又不能過實,要給學生留下想像的餘地。好的文學 鑒賞課往往從品言到忘言,故而「得意忘言」又是鑒賞的法門。「得意」要通過下面的步驟和方法來完成。 會 計 學論文e.YgeRL1=E&%}NJ!qYA/[~
8. 旅遊景觀鑒賞與開發3000子論文
這個很簡單的,只要你發揮的主觀能動性,合理調配資源,會有我這樣的專人解決
9. 基於旅遊統計年鑒,可以寫哪方面論文
基於旅遊統計年鑒,可以寫哪方面論文,這種論文的話可以根據旅遊的一些過程,然後對這次旅遊的一些看法,寫出自己的感想,就可以成就一篇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