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的旅遊魅力
① 壽縣文化旅遊資源有那些
自八十年代以來,中來國地域文化的源研究,進入了一個高歌猛進的時代,1987年,當時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的張正明先生著《楚文化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收入「中國文化史」叢書,十餘年來,不斷重印,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關注,成為楚(都城壽縣)文化研究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2001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華中師范大學楚學所教授蔡靖泉先生的新著《楚文化(包括都城壽縣)流變史》,以洋洋六十餘萬字的篇幅,對自秦以來迄於現代的中國文化與楚文化的關系進行了仔細梳理,體要慮周,折衷擘肌。毫無疑問,這是近年來楚文化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把楚文化的研究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使我們在了解了張正明先生《楚文化史》所勾畫的楚文化的淵源、濫觴、成長、鼎盛期的楚文化後,能夠通過這部《楚文化(包括壽縣)流變史》洞悉自秦崛起及滅楚以後,秦文化、漢文化、魏晉南北朝文化、隋唐文化、宋元文化、明代至清中葉文化、近現代文化與楚文化的淵源流變關系。
② 南水北調 淅川搬遷哪裡
不遷啊`~~~還要建設啊還建設旅遊業呢``
請看
東方網4月26日消息:一直"藏在深閨"的淅川旅遊業,近兩年異軍突起,迅速壯大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並散發出作為朝陽產業的神奇經濟魅力:2002年該縣各景區累計接待遊客40餘萬人次、綜合經濟收入5000餘萬元;2003年雖經非典疫情沖擊,該縣接待遊客、綜合經濟收入仍分別以比2002年同期增長60%、80%的速度強勢推進。
淅川既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又是我國南北文化的交會地和楚文化的發祥地,擁有眾多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境內有名勝古跡百餘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11處,縣級45處。"一腳踏三省"的荊紫關境內的清代一條街古色古香聞名遐邇,是我國北方13省市中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始建於唐代的香嚴寺,現存古建築144間,院內竹林蔥郁,有"千頃香嚴"之稱,為中州四大名剎之一;在全國引起轟動的下寺春秋楚墓群,規模宏大,風格迥異。同時做為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庫煙波浩渺,景緻迷人,被稱為"中國的阿斯旺"和"流動的黃金海"。
為盡快把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淅川搶抓南水北調帶來的歷史機遇,確立了建設"旅遊名縣、生態示範縣、經濟強縣"的宏偉目標,和以旅遊促開放的發展戰略,把旅遊產業作為淅川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的龍頭去抓。他們在對境內旅遊資源全面普查的基礎上,先後聘請中科院、水利部、北京大學等單位高級專家、教授組成"智囊團",對淅川旅遊進行高起點規劃和科學化定位,繪制出以丹江風景區為中心,以香嚴寺、龍山、荊紫關景區建設為支撐,深入挖掘楚文化、清文化、佛文化內涵,打造集觀光、度假、療養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勝地的藍圖,並按照"突出重點、培育品牌、梯次開發、生態持續"的思路,在全縣258個景點中挑選出最能代表淅川山水、人文、民俗、區位、生態特點的五大景區,攥指成拳,整合資源,著力打響五張王牌,即一水(丹江庫區)、一都(楚始都丹陽)、一寺(香嚴寺)、一街(清代五里長街)、一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力爭做到開發一個景點、富裕一方百姓,帶活一方經濟。
為迅速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使丹江真正成為流金淌銀惠及千家萬戶的"黃金海",淅川放開眼界,創新思路,建立起"政府導向投資、企業主體投資、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旅遊開發新機制,著力拓寬融資渠道,做大做強旅遊產業。近年來,該縣旅遊、文化及有關鄉鎮多渠首籌措資金,修繕了荊紫關清代一條街、法海寺、香嚴寺等景點,開發了八仙洞、羅漢洞、丹江小三峽、范蠡公園等景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鎮九重自籌資金1800萬元,籌建渠首萬畝生態植物園,將成為調水源頭一大亮麗的生態景觀。同時,該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按照"誰投資、誰開發、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出台優惠政策,鼓勵外商、集體、個人,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投資旅遊開發。目前,已有30餘家民營企業、旅行社、集體競相投資旅遊產業,成為該縣開發旅遊資源的生力軍。海南"興南國"旅行社投資1900萬元建設的"丹江旅遊接待中心"已廣納遊人;縣淅水集團獨具慧眼買斷龍山風景區50年開發經營權,並投資3000萬元對龍山景區景點進行開發整合;南陽廣宇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資500萬元征地30畝,在雞鳴三省荊紫關境內開發建設"三省友誼廣場",設置宏大的三省石,如今已和清代一條街、法海寺珠聯璧合,交相輝映;河南通大投資有限公司繼開發丹江園夢苑渡假村後,再次投資160萬元買斷坐禪谷風景區50年開發權,設置橋涵,修通絕壁棧道……兩年來,該縣先後通過爭取項目資金、招商引資、吸引民間資金等多渠道融資2.6億元,新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100餘處,大大豐富了景區內涵。
淅川旅遊開發在高位啟動的同時,對外宣傳、營銷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為擴大丹江風景名勝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該縣巧打渠首牌,唱活源頭戲,以國內重要媒體為載體,進行全方位、系列化宣傳,努力把丹江風景名勝區培育成精品名牌。
請關注專題:第三屆「網上看河南」
③ 武漢市旅遊景點有哪些
武漢來大學:號稱中國最美的校園自之一,學校裡面的民國建築很漂亮,風格古樸,校園以櫻花最為有名,有櫻花城堡、櫻花大道、櫻頂、珞珈廣場等相關景點。
5:晴川閣:是武漢地區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跡。依山面水,與蛇山的黃鶴樓夾江相望,有「楚國晴川第一樓」之稱。
6:東湖:靠近武漢大學,風景如畫堪比西湖,然而面積卻比西湖大多了。武漢市最大的風景游覽地,中國最大的城中湖, 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素有九十九灣之說。
7:東湖疑海沙灘浴場:位於東湖梨園至磨山之間的十里長堤中部,作為連接聽濤和磨山的紐帶,是全國內陸最大的和唯一的海沙沙灘浴場。
8:戶部巷:一條長達150米的老巷,熱乾麵、糊湯粉、牛肉麵粉、面窩、稀飯等獨特漢味早點經營,經久不衰。隨時可以去體味武漢的風味小吃。
9:磨山:磨山既有優美如畫的自然風光、眾多的奇花異卉,又有豐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觀。是武漢市最靚麗的旅遊休閑勝地。
10:木蘭草原:融草原風情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遊景區。既有草原敖包,草原人家等,又有各種草原跑馬、篝火晚會等游樂項目。
④ 武漢東湖有哪些景點
武漢旅遊景點之一:武大櫻花
武漢大學的櫻花已經有著很長的歷史,更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關於武大櫻花多數人並不很清楚,只是停留在日本軍人栽種的那種認識狀態上。在武大校園里,除櫻園外,第四教學樓、鯤鵬廣場、人文科學館、行政大樓、校醫院一帶以及工學部主教學樓、信息學部星湖、醫學部等處皆有櫻可賞。而最佳的賞櫻地點,還是莫過於「櫻園」,這片直接以「櫻」命名的園區了。櫻園一帶以小日櫻花為主,收集了早櫻、晚櫻和垂枝櫻等共6種10餘個佳品的櫻花,花色豐富,絢麗多彩,枝、干多異且花期不同。
武大櫻花門票10元/人
武漢旅遊景點之二:東湖
東湖景區面積81.6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公里,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還是毛主席在解放後除中南海外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東湖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200萬人次,1999年還被國家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0年成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2002年又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東湖門票:無
武漢旅遊景點之三:漢口江灘
漢口江灘位於長江武漢市區北岸,面積160萬平方米,與沿江大道景觀相鄰,與龍王廟景點相連,與江漢路步行街相接,與黃鶴樓景區相望,與長江百舸爭流相映,構成武漢市中心區獨具魅力的景觀中心。
漢口江灘門票:無
武漢旅遊景點之四:古琴台
琴台,又名伯牙台,位於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麓,月湖東畔,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幾年以後,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築台以紀念。古琴台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麗,幽靜宜人,文化內涵豐富,是武漢的著名音樂文化古跡,也是湖北省、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文物其一。
古琴台門票:15元/人
武漢旅遊景點之五:黃鶴樓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黃鶴樓,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
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觀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
黃鶴樓門票:50元/人
武漢旅遊景點之六:長江大橋
長江大橋是中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梁。武漢長江大橋於1955年9月1日開工建設,於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
武漢長江大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是中國第一座橫跨長江的橋梁,大橋橫卧於漢陽龜山和武昌蛇山之間的長江江面之上。大橋為公路鐵路兩用橋,上層為公路,雙向四車道,兩側有人行道;下層為復線鐵路
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北岸引橋303米,南岸引橋211米。從基底至公路橋面高80米,下層為雙線鐵路橋,寬14.5米,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上層為公路橋,寬22.5米,其中:車行道18米,設4車道;車行道兩邊的人行道各2.25米。橋身為三聯連續橋梁,每聯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為終年巨輪航行無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橋的兩端建有具有民族風格的橋頭堡,各高35米,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7層,有電動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屬建築和各種裝飾,均極協調精美,整座大橋異常雄偉。若從底層坐電動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橋公路橋面參觀,眺望四周,望大江東去,整個武漢三鎮連成一體盡收眼底,也打通了被長江隔斷的京漢、粵漢兩鐵路,形成完整的京廣線,使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真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感受「天塹變通途」下午參觀以弘揚佛法聞名與世,以建築完美、雕刻絕倫
武漢旅遊景點之七:歸元寺
歸元寺位於武漢市漢陽區翠微路上,是清順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來此創建的。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地全國重點佛教寺院。現為湖北省佛教協會和武漢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這里古樹參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綠,曲徑通幽,是「漢西一境」,取「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的佛偈而命名。
歸元寺門票:10元/人
武漢旅遊景點之八:磨山
磨山風景區總佔地88平方公里,其中水佔33平方公里,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三面環水,六峰逶迤,既有優美如畫的自然風光、眾多的奇花異卉,又有豐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100多萬人次。是武漢市最靚麗的旅遊休閑勝地。
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別致的園中園和濃郁的楚風情是磨山景區的四大特點。
磨山門票:40元/人
武漢旅遊景點之九:湖北省博物館 門票:無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並與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館。
該館的四大鎮館之寶為: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鍾、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鄖縣人I號頭骨化石:時期為舊石器時代。1989年鄖縣曲遠河口學堂梁子出土,顱長26厘米,顱寬19厘米,顱高12厘米,是湖北首次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化石。
曾侯乙編鍾:時期為戰國時期,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鍾架長748厘米,高265厘米,重4.5噸左右。全套編鍾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上。每件鍾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鍾十二個半音齊奏,可以旋宮轉調。音階為現今通用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
越王勾踐劍:時期為春秋晚期,千年不銹,由許多小暗格組成。1965年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長55.7厘米。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時期為元代。2006年鍾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徑6.4厘米,底徑13厘米。瓶身肩部飾鳳穿牡丹;腹部飾青花「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足部飾仰覆蓮紋。三層紋樣以卷草紋、錦帶紋為界。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艷麗,是罕見的經科學發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⑤ 巴蜀與楚文化旅遊區地理環境有何特徵,自然地理環境
分兩方面,利弊。自然:破壞生態系統和植被,土壤,生物,水源;有利於引起重視,從而保護環境。人文:傳統風俗的繼承,傳統文化的發揚;新興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破壞原有的風俗和文化
⑥ 巴蜀與楚文化旅遊區獨具特色的優質旅遊資源
巴蜀與楚文化旅遊區是獨具特色的優質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