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文化對中國旅遊產業的價值

旅遊文化對中國旅遊產業的價值

發布時間: 2021-01-26 15:18:59

❶ 中國旅遊業帶來的影響

旅遊業的經濟的影響是:一,直接作用——換取外匯,回籠貨幣,1,國際旅遊接待是一種就地「出口貿易」,2,發展旅遊業是回籠貨幣、穩定市場的有效途徑。二,間接作用——帶動國民經濟各部門行業的發展,1,促進交通運輸業的發展,2,促進建築業的發展,3,促進工商業、農副產品、手工業等行業的發掌,4,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高區域經濟水平。三,旅遊業的發展對深灰經濟的消極影響。 旅遊業對文化的影響是:1,旅遊業促進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旅遊教育和旅遊科研的異軍突起,各種旅遊專業教材、專著、統計年鑒等的大量需求業大大地刺激了圖書出版業和音像出版業的發展。 旅遊業對社會的影響是:一,有助於改變傳統觀念和社會意識,二,有助於文明的傳播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消極影響是:隨著大量的國際旅遊者的到來,他們不可避免的會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帶到旅遊接待地,其中既有文明健康,有利於接待的人民學習和仿效的積極因素,也會有一些頹廢的思想意識、低級庸俗的趣味和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接待地產生消極的影響。 旅遊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是:一,旅遊業的發展促進自然環境的美化和保護,任何一個旅遊地都必須致力於環境的整治、修繕和美化。二,旅遊業的發展加速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旅遊者的大量到來,會不同程度的破壞風景、文物資源。

❷ 旅遊法對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有何意義

《旅遊法》的出台也是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大勢所趨,為轉方式、調結構、擴內需、促就業、富百姓提升軟實力,是「中國夢」的一部分。《旅遊法》可促進旅遊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旅遊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重要途徑,旅遊也有利於修身養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旅遊可以拉動經濟和擴大內需,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綜合引擎之一。《旅遊法》的出台將進一步促進擴大內需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❸ 關於中國旅遊業

旅遊業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物質相對豐富而相應發展的產業。近年來開放政策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國旅遊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並由此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1994年我國旅遊收人為1600多億元,躍居全球十大旅遊目的地中的第八位。與此同時,我國旅遊業資源破壞、旅遊區環境質量下降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為使旅遊業持續、協調發展,有必要分析旅遊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影響方式和所造成的結果,為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管理、決策提供服務。

一、旅遊環境與旅遊業的關系
一般意義上的旅遊環境,指對於具體的旅遊客體——旅遊區,影響旅遊活動的主體——遊客的旅遊行為的各種外部因素,包括社會環境、自然生態環境、旅遊氣氛環境和旅遊資源等。這里僅指旅遊區的旅遊資源、自然生態及相應的旅遊氣氛。與之相聯系,旅遊環境問題也就指由於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響和破壞,使遊客旅遊活動的滿足程度受到影響。

旅遊區的旅遊資源是遊客觀賞的對象。對於遊客而言,旅遊資源本身蘊含的各種美學特徵及其歷史、文化、科學價值是旅遊行為的直接激發者,資源的破壞將直接影響旅遊者的滿足程度。

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旅遊區地貌、空氣、水和動植物等生態因子的總稱,這些生態的有機結合形成了旅遊區環境的優美與愉悅。從人類審美的心理需求來看,自然景觀美是基礎,在一個空氣污濁、水體污染、四周嘈雜的環境中,遊客是無法去領略、欣賞、體會具體游覽對象的各種美學特徵的。特別是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閑暇時間逐步增加,城市居民進行旅遊、回歸自然,借自然環境的潔凈達到鍛煉和療養身心的願望正日益高漲。由此看來,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從某種意議上來說也是一種旅遊資源。

旅遊氣氛環境指旅遊區所特有的地方特色、歷史、民族風情及與之相適應的外部氛圍。旅遊環境美是形象與意境的雙重美,而每一具體的游覽對象,其對遊客旅遊行為的激發,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歷史、地方、民族特點或一種異國、異地的特殊情調。

所以,旅遊區環境狀況的好壞對旅遊者旅遊效果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遊客旅遊的滿足程度與旅遊區環境條件息息相關,直接影響旅遊業持續發展,必須充分認識到保護旅遊區環境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二、目前我國旅遊業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我國旅遊業目前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1、相當一部分熱點旅遊區污染嚴重。主要表現為水體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局部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旅遊資源受到損害;
2、旅遊區環境衛生狀況較差,區內垃圾隨意拋灑堆積,污水、污物隨處可見;
3、一些熱點旅遊區超規模接待遊客,旅遊區人滿為患,擁擠不堪,旅遊氣氛喪失;
4、旅遊開發建設項目與旅遊區整體環境不協調。

三、旅遊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造成旅遊區環境破壞、環境質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有如下幾種:
1、人類經濟行為的不當破壞了旅遊環境
人類經濟活動對旅遊區環境的影響與破壞可以分為三方面:(1)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工業生產排放的廢物及產生的噪音污染了旅遊區的自然環境,擾亂了旅遊區應有的寧靜。結果一方面旅遊區喪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氣、透明的水體、靜謐的氛圍;另一方面遊客游覽的興致因環境污染而降低。(2)不合理的資源利用與農業生產方式破壞旅遊區的自然生態平衡,旅遊資源直接受到影響,例如森林砍伐、過度開采地下水、開山炸石等活動造成水土流失、游覽水體水位下降、奇山麗景慘遭破壞等。(3)在經濟結構、生產力布局、城市發展規劃中,忽視旅遊資源的存在,使得區域經濟結構類型、生產力布局方式、城市發展方向與旅遊業正常、持續發展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不相適應。如在雲南石林旅遊區建設大型水泥廠,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建設灰窯、煤窯等。

2、旅遊活動對旅遊區環境影響
旅遊活動對旅遊區環境的影響主要在於旅遊過程產生的垃圾對景點環境的污染以及旅遊活動本身對景點自然生態平衡及旅遊意境的影響。由於旅遊區本身設施的不完善和遊客素養不高,隨著旅遊活動規模的擴大,景點垃圾遺棄量日益增加。旅遊區內大量垃圾隨意拋灑堆積,破壞了自然景觀,污染了景點水體,使旅遊區水體富營養化。我國許多旅遊區水體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當一部分旅遊水體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標均超過國家規定的旅遊水體標准,漂浮物、懸浮物、油跡污染物已經影響遊客感官,使其旅遊興致降低。

超過景點容納容量的超規模接待破壞了旅遊區自然生態系統平衡。構成自然景觀的生礅系統對旅遊活動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載能力,這種承載能力由生態系統的結構所確定,超過其承載能力的旅遊活動將使旅遊區生態系統結構發生變化,旅遊區旅遊功能喪失。主要表現在大量遊人將旅遊區土地踏實,使土壤板結,樹木死亡;大量遊人在山地爬山登踏,破壞了自然條件下長期形成的穩定落葉層和腐殖層,造成水土流失,樹木根系裸露,山草倒伏,從而對旅遊區生態系統帶來危害……

不當的旅遊活動本身所蘊帶來的問題是嚴重的,忽視這種影響,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擴大規模,無限制地接待遊客,將對旅遊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損害。

3、旅遊開發和建設破壞旅遊區環境
在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有關設施建設與旅遊區整體不協調,造成旅遊資源、旅遊區生態環境、特別是旅遊氣氛環境、特別是旅遊氣氛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為古跡復原處理不當,新設項目與旅遊區景觀不協調,改變或破壞了旅遊區所有的且應當保留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格和氣氛,利於具體的旅遊對象,其旅遊價值主要表現在其本身所蘊涵的獨特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格。在開發利用旅遊資源時,這些無疑是應當保留且極力保護並充分予以表現的,忽視旅遊區的整體協調及其所蘊涵的內涵,盲目開發,只會造成景點的不倫不類,進而喪失其旅遊價值,使遊客的興致減退。

城市建設破壞旅遊氣氛,主要表現在新建建築與旅遊城市的整體建築不協調。使本身作為旅遊對象的城市失去其本來面目。

四、旅遊環境保護的對策分析
為使旅遊業持續地發展,充分發揮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針對旅遊業所存在的環境問題筆者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1、加強旅遊環境保護的科研工作和旅遊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
長期以來,環境科學的研究只是從人類健康需要出發,很少從人類精神、心理需要進行研究,而這正是人類與環境相互聯系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並在人類旅遊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

從旅遊業對旅遊環境的依賴關系,旅遊區環境對旅遊活動的承載能力,旅遊業發展對旅遊環境的破壞等方面研究旅遊環境與旅遊業的關系;從確定景觀美學質量標准、自然生態質量標准、滿足特種旅遊活動的環境質量標准、旅遊區環境質量評價方法等方面研究旅遊環境保護的方法淪;從美學、心理學角度出發研究旅遊環境保護的工程方法;還要進行旅遊環境保護政策研究,為正確的決策奠定基礎。

加強旅遊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提高人們的旅遊環境保護意識,向全體遊人、旅遊從業人員和區附近居民宣傳旅遊環境保護知識。

2進付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
不當的旅遊開發活動對旅遊區環境的破壞是無法彌補的,從保護的角度出發。存開發前對開發活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分析、識別建設、經營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相應的減免對策.把可能對旅遊環境造成的貝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包括:旅遊區環境承載力分析、旅遊規模分析、開發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識別、旅遊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分析等等。

3、在旅遊區發展建設中做好旅遊環境規劃。
旅遊環境問題的產生、旅遊區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經濟活動的不當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預見性的旅遊環境規劃。用於組織、管理經濟、旅遊及其它破壞旅遊環境的活動,來解決發展生產、擴大旅遊規模與景點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使其協調一致,以保證經濟發展和旅遊活動持續穩定的進行、防止旅遊區環境的破壞。

旅遊區的環境規劃是旅遊區的經濟發展、旅遊業發展和旅遊區環境保護的綜合性規劃,這個規劃是從維護旅遊區環境美學質量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的角度出發,應用系統工程的原理與方法,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與旅遊區環境美學規律,對經濟活動和旅遊活動的結構、規模和布局實行統籌規劃,達到既發展經濟、擴大旅遊又不破壞旅遊區環境的目的。

4、運用經濟及其它手段,控制熱點旅遊廠的旅遊規模。
採取提高熱點旅遊區的門票價格、劃定特殊旅遊景點並控制其旅遊人數等手段;調整旅遊區的旅遊規模,在保證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使旅遊區的環境得到保護。

5、加強旅遊環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遊環境保護工作的保證,通過對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制定行為規范。對破壞行為實行強制性的干涉與懲罰。立法主要內容有(1)旅遊區建設項目的審批辦法和許可權;(2)旅遊區保護范圍和保護內容的確定;(3)對違反者的處罰辦法等。

因此應適可而止
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08-01/23/content_9575462.htm
看了這個,你就明白了

❹ 請談談你對旅遊文化與中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如何

先進,優秀,有特色的旅遊文化是中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首先,您要了解什麼是旅遊文化?說白了就是中國旅遊的理念。
現在的旅遊文化有點不和諧:一般就是觀光、坐車、拜神、購物、排隊照相……其實我們要的還很多。
有社么地方你取過了還想再去?甚至去了不想回?那麼此處的旅遊文化就好了,自然發展也可持續了。

❺ 中國民俗文化的旅遊價值急,,,跪求

民俗文化是傳承文化,也是變異文化,它是認識和理解民族傳統文化的版基礎,更是關注現實人生權、變遷滯後文化的核心所在。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類型性、傳承性和變異性使民俗文化景觀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近距離地觀賞和親身體驗異地異域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日趨成為文化旅遊活動的主要內容和目的。中國文化悠博浩遠,民俗文化資源蘊藏豐富,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我國55個少數民族,民族風情各異,特色鮮明;漢族的民俗文化兼收並蓄,承襲衍變,色彩斑斕。現在,民俗旅遊與山水風光旅遊、文化古跡旅遊構成我國旅遊活動的三大系列。1995年中國民俗風情游的主題活動,更加推動了我國民俗旅遊的發展,擴大了我國民俗旅遊在世界上的影響。作為旅遊吸引物和承載物的民俗文化,能激發旅遊者的游覽興趣,使游覽者感到親切自然,新奇有趣,回味無窮。旅遊者親身投入到濃濃的異域情調中,成為特定民俗環境的一員,從而達到旅遊主客體雙向交流,滿足旅遊者休閑、探奇、求知、審美等需求,並且在與當地人民進行平等、相互尊重的情感交流中,加強互相的了解和友誼

❻ 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意義

1、旅遊業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2、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

3、旅遊業的發展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6)旅遊文化對中國旅遊產業的價值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❼ 如何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旅遊價值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現象,飲食文化是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它能夠滿足旅遊者的多種需要,促進旅遊地的經濟發展,在旅遊產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旅遊地獨特的飲食文化能夠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是一種旅遊資源。我們將客觀存在於一定地域,對旅遊者具有某種吸引力,能滿足人們旅遊需要的飲食產品以及與之有關的社會文化現象,稱之為飲食文化旅遊資源

(一)可滿足旅遊者口腹之慾
旅遊地的地方飲食,不乏美味,旅遊者對這些美酒佳餚的消費,可滿足其口腹之慾,獲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悅,從而增加旅遊者在一次旅遊活動中的積極體驗。

(二)地方特色飲食可滿足旅遊者求新、求異和好奇的心理
旅遊者外出旅遊,是希望得到一種與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體驗,這是旅遊者最基本的動機。旅遊地的飲食,在旅遊者日常生活中難以得見,即便有人移植而來,或多或少都出現了變異,遠不如原產地那麼原汁原味,因此,旅遊者對這些地方飲食充滿新奇之情。加之許多地方飲食知名度頗高,旅遊者早知其名,這無疑會激發人們希望一探究竟,以償夙願的心情。

(三)飲食文化可滿足旅遊者的文化需要
地域飲食文化的形成,受到了當地的地理環境、社會經濟條件、歷史事件、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響,飲食文化,其實是地域文化在飲食生產、製作、習俗、禮儀等方面的表現,可以說飲食文化是探悉地域文化的一個最佳切入點

(四)很多飲食產品可以作為旅遊購物品
在中國各地林林總總的土特產中,飲食產品佔了很大比重,比如名茶、名酒,再如各種糕點小吃之類。這些飲食產品不僅可在當地食用,還可以供旅遊者攜回,作為旅遊體驗的延續,或者作為禮品贈與他人,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旅遊經歷。而旅遊地將這些土特產加工為旅遊購物品,不僅提升了產品自身的價值,還延伸了旅遊產業價值鏈,更好地發揮了旅遊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有利於增加當地的收入。並且,這些飲食產品就是旅遊地的名片和標志物,遊客將之作為禮品贈送給親朋,無疑會提高旅遊地的知名度,這是對旅遊地信息的傳遞和推廣。

❽ 結合中國旅遊資源的特點,談談你對中國發展旅遊業的認識

從世界旅遊業發展的歷史來看,國內旅遊不僅僅是旅遊發展的先導,而且一
直是世界旅遊業的主體與基礎,無論是從旅遊者到客人次數上看,還是從旅遊消
費額來看,國內旅遊均佔90%左右,處於絕對優勢。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公民的
國內旅遊活動開展得較晚,雖然今天的國內旅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與影響,
但從總的方面看仍處於一種自發、無序的狀態。不僅有許多實際問題尚未解決,
而且有許多認識問題遠未取得共識。顯然,面對日益增長的國內旅遊需求,採取
視而不見、置若罔聞的態度是不可取的。對國內旅遊進行認真的研究與探討,對
中國旅遊業健康的發展,對我國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說不清的數字

從字面上講,似乎很清楚:凡國民在本國境內所從事的旅行游覽活動均為「
國內旅遊」。然而,這只是規定了國內旅遊的一個大致范圍。很顯然,如果要想
研究國內旅遊的意義與作用,對其做深入細致地分析,僅僅有這一個界定,那是
遠遠不夠的。
無論是國際旅遊者還是國內旅遊者,都是旅遊者。為了統計與研究分析的方
便,國際上對旅遊者有個比較認同的界定,即作為旅遊者:在空間上――必須是
離開自己的長住地一定的距離(有的國家規定100英里),應在正常活動的范圍以
外,因此,上下班、上下學、去影劇院、商店者,均不應算是旅遊者;在時間上
――必須在外過夜或逗留24小時以上,但又不能無限期的逗留,一般限定在一年
之內;在外出的目的上――一般是以消遣、度假為主要目的,也經常包括公務、
因私探親等,但不包括謀生、定居、遷徙,以及外交、軍事與其他專業人員執行
公務、學生就讀等目的。
目前在中國,整個旅遊業起步比較晚,雖然國際旅遊的統計仍不完善,但已
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而國內旅遊的統計仍然是個空白。有的地方僅以游覽點的門
票作為國內旅遊者人數的依據。不分過夜與不過夜,沒有逗留夜次數。國內旅遊
的消費更是如此。每年雖然有關部門都公布一次國內旅遊的旅遊者人次數與消費
額,但從未介紹過做出這一估計的依據與方法。因此說,這個數字盡管是僅有的、
官方的,但其實際意義不大。
同樣,「國內旅遊業」更是個模糊的概念。除了目前規定的專門從事國內旅
游業務的三類旅行社外,似乎尚無專門為國內旅遊者服務的系統,甚至也不存在
「定點飯店」、「定點餐館」。國內旅遊業更是難以確定其范圍,行業管理也就
無從談起。誠然,這一切和中國國內旅遊的實際情況是分不開的。目前,雖然以
消遣、度假為目的旅遊者不斷增加,但所佔比重很小,尤其是通過旅行社組織做
長途消遣、度假旅遊的人數更少。對大多數公眾來說,他們消費很低,其活動也
不通過旅行社。
因此,要研究國內旅遊,判斷它對一個地區或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影響,
其當務之急是,國家有關行政部門,根據中國的國情和統計、分析的需要,盡快
對國內旅遊的有關統計體系、口徑進行確定,並在一些有典型意義的城市或旅遊
地,利用連續抽樣調查的辦法,取得數據,逐漸建立與完善國內旅遊的統計系統。

二、由來已久的偏見

1.「遊山玩水」似與「游手好閑」同義。雖然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曾
有許多文人墨客,遍游祖國山川,留下不朽的佳作,但這一切卻與普通百姓無緣。
雖然人人都願領略大自然秀麗奇特的風光,都想欣賞那璀璨豐富的歷床文化遺產
與現代藝術,然而由於傳統思想的束縛,「遊山玩水」仍往往被視為不正當的行
動,常不敢堂堂正正而為之;旅遊同樣是一種消費,但遠不如具他消費那麼體面。
這種認識雖然隨著旅遊活動的增加在不斷改變,但其影響遠未消除,並不時地發
生著作用。
2.國內旅遊需求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改革開放以來,廣大城鄉居民的生活水
平在不斷改善,實際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普遍增加,領導幹部終身制的廢止,退體
制度的改革、職工帶薪假期的明確,以及城鄉各種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使更多的
人有了旅遊的時間。隨著思想的開放,入境旅遊者的示範效應,人們的國內旅遊
需求不斷增加。但是,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和種種其他原因,這種需求並未受到
應有的重視,甚至遭到壓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對國內旅遊實行「不提倡、
不宣傳,不反對」的政策。實際上,這種政策就是不支持搞國內旅遊反映在實際
工作中,國家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或其他國家職能部門)對如何滿足國內旅遊者
需求的設施建設,缺乏計劃和實際指導、支持。時至今日,國內旅遊者的出遊受
到種種歧視,「花錢買罪受」的局面,被「宰」被「騙」的事,廣泛地存在,屢
屢發生。而這種現象的存在,對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並未產生多大的壓力。
3.難以改變的地位。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一提到旅遊,人們想到的就是接待海外旅遊者,為他們提供高級旅遊車、安排高
級飯店、優先提供機票與車票,為掙得外匯。而在一些以國內旅遊人數頗多、海
外旅遊者很少的地方,也往往把主要的財力、物力與人力放到搞國際旅遊上,國
內旅遊卻無人過問。仔細分析一下,其中有市場因素,如搞國際旅遊利潤大,掙
外匯,好處多,搞國內旅遊獲利小(其實也未必);有傳統觀念的作用,如「涉
外重要」、「外事無小事」等外事工作的原則也直接影響著經濟活動;也有體制
上的原因,國家最高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國際旅遊的發展有長遠規劃、年度計劃、
具體指標和日常工作的指導,管理機構齊全,職能明確,而對國內旅遊的管理則
是徒有其名,國家旅遊局曾一度設置的國內旅遊司早被取消,地方旅遊部門設國
內旅遊處者也為數極少,國家其他部門又不便介入。這事關普通百姓的需求的大
事,卻很難擺上應有的位置。
所有這些現象都表明,國內旅遊發展的意義尚未被真正的認識。而認識問題
不解決,實際問題解決的難度更大,國內旅遊也難以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國內旅遊發展的困擾

困擾之一是「國內旅遊擠國際旅遊說」。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
施,大批海外旅遊者湧入中國,使中國頗為薄弱的旅遊服務業陷入全面的、極度
緊張之中。與此同時,國內旅遊業也隨之興起,這在實際上加劇了旅遊供給上的
緊張。對國內旅遊所實行的「三不政策」也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提出來的。毫無疑
問,為了盡快賺取外匯以促進四建設的進程,中國提出優先發展接待入境旅遊者
的國際旅遊業的戰略是正確的。但是,就國家總體而言,這決不意味著全國各地
都不去發展國內旅遊,也不意味著發展國內旅遊就一定會妨礙國際旅遊的發展。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由於國內外旅遊消費者消費水平與興趣偏好的差異,住
宿、餐飲、長途交通運輸工具方面的矛盾片下明顯,一些旅遊景點(或旅遊熱點
城市)人滿為患的問題突出,也多在節假日和容量小的地方。而許多中國青年人
喜歡上的自然景區或游樂園等場所,並不是海外旅遊者的集中地。當然,國際旅
游與國內旅遊之間的矛盾是存在的,有的是可以用價格來調節,重要的是靠宣傳
來引導,靠安排適應國內遊客的活動,開發新的項目來分流。實踐證明,國內許
多新的景點首先接待的是國內旅遊者,國內旅遊的開展促進了景區的基礎設施與
服務設施的建設,改善了當地的環境,積累了經營與管理的經驗,提高了知名度,
為國際旅遊者開辟了新的旅遊地。這也正是旅遊業發展的常規。
困擾之二是「公費旅遊與自費旅遊說」。一提到國內旅遊,最敏感的問題是
「自費」還是「公費」。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對公費旅遊視同「不正之風」,曾三
令五申,嚴加禁上。但事實上是禁而不止。不少調查表明,各地國內旅遊者中。
真正自己花錢者仍為少數。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由於國民總體經濟水平所
決定的。就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來看,大約為340美元,按經驗數據來推測,剛
剛達到產生國內旅遊需求的時期。大多數人,尤其是靠固定工資生活的國家職工,
還難以承擔(或不願承擔)長途旅遊的費用,而且帶薪度假時間尚未法律化,因
此,完全的自費旅遊變得很困難。二是「公費」的概念含混,界定不清,雖然有
些人外出旅遊並非由旅遊者自己負擔全部費用,但也並非是不合理的,更不能說
是不正之風。例如,獎勵旅遊與社會旅遊,即一些企業利用獎金或福利基金,安
排職工到外地旅遊或休養,或作為對工作有貢獻、完成任務好的職工的一種獎勵,
組織他們去旅遊,這應當說是合理的,而且是值得提倡的。這樣做,不僅使職工
得到休息,增長見識,提高了素質,同時作為一種社會集團的消費方式,也減少
了市場商品供應的壓力。再如。一些富裕起來的農村,組織農民集體旅遊,雖然
農民本身不用負擔旅遊的費用,但集體的積累也屬於各個勞動者,這和花國家的
錢不是一回事,亦不宜限制。還有,會議旅遊,根據國際旅遊統計的通例,是旅
游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逐年增加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專門設有招攬、
組織會議旅遊的機構,建造了各種會議設施或綜合的會議中心。目前,我國每年
各種行政、專業、行業、學術等會議也是相當多的。接待會議已經成為許多飯店
的主要業務與收入來源。這樣的游覽總比個人專門出去游覽方便、經濟些,問題
的關鍵是公私要分開,應當個人負擔的不要由公家開支。不合理的旅行開支要靠
財務制度去解決,而不能籠統地反對公費旅遊。應當看到,由於國內旅遊服務體
系不完善,往往以「公」出面要比以「私」出面辦事方使,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
人門「假公濟私」。如果國內旅行代理業發達,方便合理的專業化的旅遊社會性
服務代替了各個單位繁雜的會議組織工作,不僅可以大大節約人力,財力,合理
利用設施,提高會議效果,同時也有利於控制一些變相的公費旅遊,有利於廉政
建設。

四、應當明確的幾個問題

國內旅遊是公民的一種正當消費形式,國內旅遊的發展,是一個國家國民生
活水平提高的象徵。人們的這種需求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因此,
要不斷創造條件,不斷滿足這種需求,引導這種日益增長的消費,而不應當、也
不能去人為地扼制,為了使我國國內旅遊得到健康的發展,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力
量,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統一認識,制訂出符合客觀實際的政策。現在,有這
樣幾個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值得認真研究。
1.充分認識發展國內旅遊的意義。國內旅遊活動的開展,對整個國家來說,
並不象國際旅遊那樣可以增加國民收入,但它與每個國家的社會與經濟生活中的
其他領域有著密切相關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其經濟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在中國目
前的經濟形勢下更為明顯。首先,回籠貨幣、減少市場的壓力。改革與開放政策
的實施,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廣大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從而也使儲蓄存款成倍的增長。據統計,1978年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余額為218
.6億元,到1990年增加到7034億元。這樣巨額的儲蓄的確對實物商品市場是一種
巨大的壓力。而通過引導,使居民的部分儲蓄用於旅遊消費,可以回籠貨幣,使
市場壓力得以緩解。在市場疲軟、消費萎縮時,適當引導人們的旅遊消費實不失
為一種有效的途徑。其次,增加就業。國內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吸收一部分人
充實到直接為旅遊者服務的行業,而且,它又可以促進、帶動相關產業,特別是
第三產業的發展,為更多的人尤其是許多非專業人員――提供就業機會,對穩定
社會秩序有特殊的作用。第三,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城鄉旅遊者的流動是雙向
的,但從總體上說,經濟發達地區的旅遊者向經濟下發達且有物殊吸引力的地區
流動是主流。少數民族地區、山區和其他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倚仗其獨特的旅
游吸引物。發展國內旅遊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以此彌補其他資源的匱乏。而且,
旅遊活動是人的流動、人的交往,旅遊者又是文化、知識、信息的載體,自然會
促進經濟、文化方面的廣泛交流與合作,這對老、少、邊、窮地區發展具有特殊
意義。根據國際上普遍認可的旅遊收入的乘數效應(亦稱增值論),對一個地區
來說,其旅遊收入(即外來旅遊者的消費)會不斷增值,可能會是最初收入的幾
倍。所以其經濟意義遠非旅遊接待部門的直接收入,更不僅僅是旅遊景點的門票。
國內旅遊的開展,其政治意義也是不可小視的。首先,通過旅遊活動,旅遊
者對祖國、對民族文化、歷史傳統的了解,激發其愛國熱情,增強其民族意識,
克服盲目崇洋媚外的思想,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另外,引導國內旅
游這種健康有益的消費,有利於移風易俗,提高人民的素質與生活質量。
2.國內旅遊的發展要適度,吸引物的建設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
極性。應當看到,國內旅遊的發展也是有條件的,除了旅遊者本身有需求,經濟
上、時間上與身體條件允許外,旅遊活動還受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
必須考慮交通運輸能力、景點的接待能力以及旅遊目的地居民的承受能力等客觀
條件。從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國內旅遊不宜大力提倡,特別不宜大力提倡
遠距離的旅遊。還應當看到,雖然目前有些國內旅遊者消費檔次較高,但這畢竟
是少數,絕大多數國內旅遊者消費水平仍然很低,文化需求層次也屬低水平,因
此,在旅遊吸引物與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一定要克服盲目性,力戒貪大求洋,
一哄而起,要從國內旅遊者特別是大多數當地旅遊者的實際需求出發。新的旅遊
吸引物的建設思路要寬,特別要考慮知識性、教育性、娛樂性、普通公眾負擔得
起。眼睛不要老盯在建廟、修墓、造游樂園上。從根本上講,國內旅遊活動的不
少內容又帶有一定的福利性。修建公園,博物館、紀念館、藝術館等文化娛樂、
休息場所、公用設施等都不是純商業性的。旅遊設施的建設、投資絕非旅遊部門
一家的事。在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的建設上,應充分發揮國家、地方、部門、集
體與個人的多方面積極性。這樣便於籌措資金,合理利用,加快旅遊景點的建設,
將社會福利與商業性的設施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
3.改善旅遊服務體系,加強國內旅遊的協調與管理。隨著國內旅遊者人數增
加,旅遊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旅遊服務內容逐漸增加,為旅遊者服務的社會體
系應盡快建立,不斷完善。不僅要根據旅遊者的消費習慣和水平,建設適合他們
需求的住宿、餐飲、交通、游覽、消遣等方面的設施,還要大力加強國內旅行社
的建設,使之真正發揮行業龍頭的作用,使國內旅遊活動也逐漸標准化、系列化
。有條件的地方,應當成立專業旅行社,專門從事某些特定市場(如青年、退休
者、教師、藝術家、工人等)的組織接待工作,將通常由機關、企業自己組織的
旅遊、會議等業務,改由旅遊專業服務公司負責,以便減少成本、節約人力、提
高效率、改進服務。
4.處理好國內旅遊的發展與環境和社會的關系。旅遊活動是人群的流動。
隨著國內旅遊的開展,一些地方旅遊資源開發不當造成植被的破壞、環境與水資
源的污染,不僅使旅遊景點的吸引力降低,而且破壞了生態平衡。個別游覽點(
蘇州園林、北京故宮等)活動空間小,文化價值高,遊人過於擁擠,不僅遊人難
以得到期望的享受,而且很容易使歷史遺產遭到破壞,而這種破壞又很難補救。
另外,國內旅遊的開展,由於受季節、假日、傳統觀念以及時尚潮流的影響,旅
游者的流嚮往往比較集中,從而對一個城市或區域造成壓力,使交通擁擠、供應
緊張、物價上漲、社會治安混亂,干擾了旅遊目的地居民生產、生活、社會活動
的正常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當地居民對外來遊客的不滿。因此,一方面
要對旅遊目的地居民加強宣傳,介紹旅遊的開展對當地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的
促進作用,贏得他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必須考慮當地居民的切身利益,對旅
游者進行疏導分流,減少干擾,並在參觀、游覽等方面對當地居民給予一定的優
惠照顧。
總之,國內旅遊遠比國際旅遊復雜,它波及范圍廣,涉及人員多,有紛繁復
雜的經濟關系,必須認真對待,採取妥善措施,使之健康的發展。
(作者工作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物資經濟研究所)

❾ 談談對中國旅遊文化的理解會的幫幫忙啊.萬分感謝!!

旅遊文化
一、旅遊文化在旅遊業發展中的地位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文化旅遊正成為一種備受青睞、生機盎然的旅遊形式。文化因素對現代旅遊活動的影響,將會更加深刻和深遠。要加快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建設。這首先是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的必然要求。

「現代旅遊現象,實際上是一項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為基礎的,涉及經、政、社會、國際交流等內容的綜合性大眾活動。"

(註: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年第2期。)

文化因素滲透在現代旅遊活動的各個方面,「文化是旅遊者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是旅遊景觀吸引力的淵藪,是旅遊業的靈魂。"

(註:馬波:《現代旅遊文化學》,青島出版社,1998年。)

旅遊者的旅遊行為是一種文化消費行為,其外出旅遊的動機和目的在於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滿足;而旅遊經營者要達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須提供一種能滿足旅遊者文化享受的旅遊產品

無論是自然旅遊資源還是人文旅遊資源,其要吸引和激發起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就必須具有魅力無窮、獨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內涵,滿足人們對科學、史學、文學、藝術和社會學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

其次,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旅遊業保持自身特色的決定因素。人們常說:「民族的東西是獨特的,文化的流傳是久遠的。"

(註:孫玉波:「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蘊——北京胡同旅遊帶來的啟示」[N],《經濟參考報》,1995年6月17日。)

一個國家的旅遊業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蘊,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獨有的精神內涵,也便失去了強大的吸引力。實踐表明, 「舉凡旅遊業昌盛之國,莫不以旅遊文化取勝。」

奧地利的旅遊,幾乎都與斯特勞斯等奧國音樂大師緊密關聯。

巴黎街道的命名,每每蘊含法蘭西民族的歷史掌故。

(註:許宗元:「論茶文化在旅遊文化中的地位」[J],轉引自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年第2期。)

因此,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再次,旅遊文化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旅遊是以一國一民族獨特的文化招徠旅客賺取外匯的文化經濟」

(註:李剛:「宗教文化——重要的旅遊資源」[J],《天府新論》,1990年第1期。)

為此,世界上許多旅遊業發達的國家先後實行了「文化經濟」新戰略。

美國洛杉磯文化旅遊負責人羅伯特·巴雷說:「文化旅遊大概是美國增長速度最快的旅遊項目。因為各個城市發展文化旅遊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收入。

(註:玉東:「美國旅遊業中『增長最快的項目』——文化旅遊」[N],《北京日報》,1997年6月26日。)」

義大利對文化遺產投入和產出經過全面系統計算,得出的結論是,國家每年對文化性參觀旅遊業徵收的增值稅收入是保護費用的27.5倍,並能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建築、商業和交通運輸,促進科學文化的發展。他們由此認為「文化遺產是該國最豐富寶藏,內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是政府永不枯竭的財政來源,應視為戰略資源和國家基本生產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自1985年,開始實行全國『文化經濟』新戰略,以達到保護文化、宣傳自己、經濟受益一箭三雕的目的。

(註:游天:「新興產業奏鳴曲」[J],《北京財貿學院學報》,1994年第5期。)」

韓國也積極採取多種措施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意欲將文化、旅遊培育成21世紀的國家戰略產業"

(註:秦玲:「文化旅遊:下個世紀的國家戰略產業——韓國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N],《科學時報》,1999年11月5日。)

從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實踐來看,「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已成為發展旅遊業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經驗之一。

再次,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質,提高管理水平的關鍵。旅遊文化大量地體現在旅遊業的管理者及其從業人員身上,其文化素質的優劣、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旅遊者能否獲得良好的審美享受和精神滿足,直接關繫到旅遊資源能否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進而影響到旅遊業的發展。

而未來的旅遊業的競爭主要是旅遊文化方面的競爭,人們對旅遊資源、旅遊服務的需求更趨向於文化性強、科技水平高、富於參與性的項目,因此,旅遊業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必須相應地提高,才能與國際接軌,適應時代的要求,使中國的旅遊業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文化是旅遊業創名牌、提高競爭力的法寶。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是一種高級而復雜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但又影響全局。

旅遊企業若不能滿足旅遊者精神文化的需要,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同時由於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傳承性等特點,往往為一個國家和地區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因此,在競爭中就減少了可比性,具有壟斷的地位,易形成強有力的競爭能力,也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名牌效應。名牌是旅遊業競爭中的一種無形力量,更是促使旅遊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

總之,中國旅遊業要獲得較大的發展,立於世界旅遊強國之林,就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建設,深入挖掘旅遊文化的內涵,營造旅遊文化氛圍,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體系,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服務和指南。旅遊文化是中國旅遊業不可缺少的文化底蘊和靈魂,是中國旅遊業保持中國特色、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二、旅遊文化內涵及分類

文化的本質在於創新,旅遊文化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文化和旅遊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

對於旅遊文化來說,其他各種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頭腦中原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徵、思維方式等文化因素與目的地的異質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與結合,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而旅遊經營者經過潛心地研究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並進行適當的取捨,吸收一些外來文化,精心加工、組織和開發成為供旅遊者觀賞或享受的旅遊文化產品,創造了旅遊文化;旅遊客體本身反映著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當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們內心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現,其本身也是旅遊文化的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所謂旅遊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介體和旅遊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的,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業已形成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旅遊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外延也相當寬泛。「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

(註: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年1月17日。)

此外,還涉及到旅遊學、旅遊心理學、旅遊市場營銷學、旅遊管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文化學、旅遊美學等對旅遊活動進行研究的綜合領域。

從旅遊文化的結構體系來看,應包括最外層的物質文化,如建築、園林、器物、工具、飲食、服飾等,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質形態。

旅遊文化的中間層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兩個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處理個人與他人、個體與群體之間關系的產物,包括旅遊活動參與者應遵守的法律、規章以及職業道德等約束機制,它是旅遊行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團、機構等運用強制手段制訂和實施。

旅遊行為文化,則主要是指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在旅遊活動中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定勢行為,如禮俗、禮儀、民風、民俗、行為舉止和服務方式等。它實際上是旅遊者或旅遊經營者的個體的自發性行為,是其內在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動中的表現。

旅遊文化的核心層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態文化,它是旅遊活動參與者的文化心態及其在觀念形態上的表現,包括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由價值觀念、審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維方式等主體因素構成。

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由客體到主體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關系。物質文化是旅遊文化的外在顯現或外在的物化,能夠直接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於模仿和創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須在物態化的背後體現出創造者的一種精神、觀念和追求。

心態文化是旅遊文化的核心,必須有意識地外化於物態,才能為人所感知,為人所了解,從而使自己的觀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鳴。因此,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的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

而行為文化對於提高旅遊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保證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遊服務人員標准、優雅的服務,能使旅遊者感到旅遊的莫大快樂;旅遊者良好的行為舉止,既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能減少和接待地居民間的不必要的沖突。

正確而深刻地理解旅遊文化的內涵,並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是我們加強旅遊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它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實際操作性。

回答者:luoiu - 助理 二級 10-10 14:37

文化的本質在於創新,旅遊文化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文化和旅遊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

對於旅遊文化來說,其他各種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頭腦中原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徵、思維方式等文化因素與目的地的異質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與結合,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而旅遊經營者經過潛心地研究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並進行適當的取捨,吸收一些外來文化,精心加工、組織和開發成為供旅遊者觀賞或享受的旅遊文化產品,創造了旅遊文化;旅遊客體本身反映著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當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們內心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現,其本身也是旅遊文化的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所謂旅遊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介體和旅遊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的,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業已形成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旅遊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外延也相當寬泛。「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

(註: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年1月17日。)

此外,還涉及到旅遊學、旅遊心理學、旅遊市場營銷學、旅遊管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文化學、旅遊美學等對旅遊活動進行研究的綜合領域。

從旅遊文化的結構體系來看,應包括最外層的物質文化,如建築、園林、器物、工具、飲食、服飾等,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質形態。

旅遊文化的中間層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兩個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處理個人與他人、個體與群體之間關系的產物,包括旅遊活動參與者應遵守的法律、規章以及職業道德等約束機制,它是旅遊行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團、機構等運用強制手段制訂和實施。

旅遊行為文化,則主要是指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在旅遊活動中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定勢行為,如禮俗、禮儀、民風、民俗、行為舉止和服務方式等。它實際上是旅遊者或旅遊經營者的個體的自發性行為,是其內在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動中的表現。

旅遊文化的核心層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態文化,它是旅遊活動參與者的文化心態及其在觀念形態上的表現,包括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由價值觀念、審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維方式等主體因素構成。

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由客體到主體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關系。物質文化是旅遊文化的外在顯現或外在的物化,能夠直接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於模仿和創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須在物態化的背後體現出創造者的一種精神、觀念和追求。

心態文化是旅遊文化的核心,必須有意識地外化於物態,才能為人所感知,為人所了解,從而使自己的觀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鳴。因此,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的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

而行為文化對於提高旅遊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保證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遊服務人員標准、優雅的服務,能使旅遊者感到旅遊的莫大快樂;旅遊者良好的行為舉止,既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能減少和接待地居民間的不必要的沖突。

正確而深刻地理解旅遊文化的內涵,並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是我們加強旅遊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它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實際操作性。

❿ 我國地方文化特色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影響是正面的。如井岡山吧,我們去開發它,不單單是因為它的風景秀麗,更看重是它具有革命遺址和歷史事件。開發文化特色景點對當地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對小遊客(*包括中外的各種遊客)來說,是一種學習知識的最佳教材。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