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元性(包容性;開放性;類型多樣);河海交匯(沿河靠海)。
(2)豐富了專人屬文
旅遊景點(提高了人文旅遊資源的開發價值);突出了人文旅遊景觀特色(增強了人文旅遊景點的吸引力);增加了遊客(增加
旅遊業的收入)。(答出其中兩項即可)
⑵ 如何打造文化旅遊產品
如今國內復的產品,幾乎所制有的古鎮古街及旅遊景區的商品都是從義烏大規模生產出來的,產品製作粗糙、設計千篇一律、缺乏文化內涵。而一些有文化和民族底蘊的文創商品,如「蜀綉」「羌綉」等,做成的產品只能叫「藝術品」,不實用、價格也不親民,非常不貼合普通大眾。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打造文化旅遊產品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文化必須接地氣,旅遊文創產品要重視實用功能,貼近百姓生活。
2、旅遊文創產品必須要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反映該旅遊區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
3、旅遊文創產品要依託現代科技,宣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多一分時尚的氣息。
好的文創旅遊商品,歸根結底,還是接地氣的實用的,同時也能夠提高生活品質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商品。不能只重視文化輕創意,也不能只有創意沒有誠意,產品製作精美,好的設計與包裝,同時還有故事的商品,才是真正好的文創旅遊商品。
⑶ 煤炭資源開發對環境影響
(1)煤炭開采導致土地資源破壞及生態環境惡化。由於露天開采剝離排土,井工開采地表 沉陷、裂縫,都將破壞土地資源和植物資源,影響土地耕作和植被生長,改變地貌並引發景 觀生態的變化。開采沉陷造成中國東部平原礦區土地大面積積水受淹或鹽漬化,使西部礦區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劇。採煤塌陷還會引起山地、丘陵發生山體滑落或泥石流,並危及 地面建築物、水體及交通線路安全。據調查,中國因采礦直接破壞的森林面積累計達106萬 公頃,破壞草地面積為26.3萬ha,全國累計佔用土地約586萬ha,破壞土地約157萬ha ,且每年仍以4萬ha的速度遞增,而礦區土地復墾率僅為10%。另據測算,中國每采萬噸煤 ,平均塌陷土地0.2ha;在村莊稠密的平原礦區,每采出1000萬t煤需遷移約2000人。
(2)煤炭開采破壞地下水資源,加劇缺水地區的供水緊張。中國是世界上人均佔有水資源量較低的國家,且水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從含煤地區分布看,富煤地區往往也是貧水地區。據調查,全國96個國有重點礦區中,缺水礦區佔71%,其中嚴重缺水礦區佔40%。隨著煤炭開采強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斷加大提高,礦區地下水位大面積下降,使缺水礦區供水更為緊張,以致影響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另一方面,大量地下水資源因煤系地層破壞而滲漏礦井並 被排出,這些礦井水被凈化利用的不足20%,對礦區周邊環境形成新的污染。據統計,中國煤礦每年產生的各種廢污水約佔全國總廢污水量的25%。2000年,全國煤礦的廢污水排放量 達到27.5億t,其中,礦井水23億t,工業廢水3.5億t,洗煤廢水5000萬t,其它廢水450 0萬t。
(3)煤炭開采導致廢氣排放,危害大氣環境。因煤炭開采形成的廢氣主要指礦井瓦斯和地 面矸石山自燃施放的氣體。礦井瓦斯中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其溫室效應 為CO2的21倍。據統計中國每年從礦井開采中排放甲烷70~90億m?3,約佔世界甲烷總 排放量的30%,除5%左右的集中回收利用外,其餘全部排放到大氣中。礦區地面矸石山自燃 施放出大量含SO2、CO2 、CO等有毒有害氣體,嚴重污染大氣環境並直接損害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 。煤矸石產出量很大,其排放量約占煤礦原煤產量的15%~20%。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國有煤礦現有矸石山1500餘座,歷年堆積量達30億t,佔地5000ha。另據1994年的礦山環境調查, 淮河以北半乾旱地區的1072座矸石山中,有464座發生過自燃,自燃率達43.3%。
(4)為滿足社會對潔凈煤的需求,中國原煤入洗比例連年提高。1999年原煤入洗量3.17億 t,入洗比例30%,其中國有重點煤礦入洗比例達到48%。原煤被入洗的同時,也排放出大量 的煤泥水污染土壤植被及河流水系。據調查,因洗煤全國每年排出洗矸4500萬t,洗煤廢水 4000萬t,煤泥200萬m3。
(5)在中國,由於煤炭生產與消費之間巨大的空間差異,導致「北煤南運,西煤東輸」的 長距離運煤格局。運輸中產生的煤塵飛揚,既損失大量的煤炭,又污染沿線周圍的生態環境 。據統計,1999年全國鐵路運煤量為64917萬t,平均運距為550km;經公路運輸或中轉到 鐵路的煤炭量達6億t,平均運距為80km。若以0.5%的揚塵損失計算,因運輸向大氣中排放的 煤塵達600多萬t,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億元人民幣。
(6)中國長期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不僅形成以酸雨、二氧化硫和煙塵為主要危害 的煤煙型大氣污染,也是中國污染物排放量居世界第二的主要原因。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 ,全國廢氣中SO2排放總量1995萬t,其中工業來源的排放量1612萬t,生活來源的排放量3 83萬t;煙塵排放總量1165萬t,其中工業煙塵排放量953萬t,生活煙塵排放量212萬t; 酸雨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30%。
⑷ 求介紹唐山地區煤礦工作
叫做開灤煤礦,現在唐山地下被開採的都空了!
⑸ 貴州電大地域文化(專)02任務-0002形考答案
貴州近年來努力強化生態環保意識,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問責制度,以 態度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⑹ 我是煤礦上班搞企業文化的,領導讓給四個包間起名呢,讓以陝北地區來起名,我實在是想不到了,求幫助
可以用陝北的名山和旅遊聖地起名
⑺ 求一篇關於煤礦礦井建設的科學發展觀徵文
落實科學發展觀 建設和諧煤礦
建設和諧礦區,是集團公司黨委根據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企業發展、發展、快發展的新形勢下,作出的一項重要部署,對進一步搞好礦區穩定工作,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就當前某某礦的現狀看,以發展保穩定是建設和諧礦區的關鍵。下面,結合我礦建設和諧煤礦的做法,談一下個人的認識和體會。
一、樹立科學發展觀是建設和諧煤礦的重要前提
和諧煤礦,應該是產業和諧、管理和諧、文化和諧、人際和諧的統一體,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從當前我們礦的情況看,無論是安全生產經營工作,還是黨建、企業文化建設等工作,各方面都呈現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態勢,全礦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但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還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制約企業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如采場接續緊張、技術裝備落後、職工整體素質偏低、企業辦社會職能等等,這些都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一定難度和影響。從近幾年我們礦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感到,企業所面臨的一切困難和問題,只有靠發展才能解決。尤其是在各單位都在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新形勢下,發展慢了就落後,就意味著沒有出路,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險。因此,要建設和諧煤礦首當其沖的任務是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
發展與怎樣發展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要發展,就必須思考怎樣發展。從我們肥城礦區來看,出路在於發展,希望在於發展,企業的前途和命運系於發展。正是基於此,集團公司作出了「發展、發展、快發展」的總體部署,使礦區各項事業呈現出了齊頭並進、全面發展的強勁勢頭。歸結到白庄礦也是如此,也面臨一個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應該說,我們礦各方面的基礎比較好,近年來一些主要經濟指標都走在了集團公司前列,然而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要再上一個新台階,應怎樣發展、樹立什麼樣的發展觀才符合客觀發展規律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才能實現企業發展的宏偉藍圖,實現和諧煤礦的美好願望,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嚴肅而重大的課題。現實中,如果只想發展,卻忽視怎樣發展,缺乏科學的發展觀,美好的動機就很難實現,甚至會誤入歧途,事與願違。環顧全國,有關的教訓舉不勝舉,環境惡化、能源緊張、貧富差距拉大等等,無不是發展中的代價;反觀我們肥城礦區,盡管近幾年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生產經營有了質的飛躍,但一些發展中的問題也已經或正在出現,老區資源逐漸枯竭、就業矛盾日趨突出、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單位間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壓力加大、探索上馬而又難以預料的項目等等。就當前白庄礦而言,村莊壓煤造成的采場接續緊張、企業辦社會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包袱等,所有這一切都與發展觀的問題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直接關繫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迫在眉睫。
二、建設和諧煤礦的初步探索與實踐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召開後,集團公司黨委根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作出了建設和諧礦區的總體部署。按照這一部署要求,我們聯系本礦實際,圍繞建設和諧煤礦進行了積極有效地探索與實踐,並取得明顯效果。 第一,堅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為和諧煤礦建設奠定基礎。科學發展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觀,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為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在建設和諧煤礦的具體實踐中我們感到,作為煤炭企業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惟其如此,才能為建設和諧煤礦奠定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們白庄礦黨委始終堅持「一切圍繞中心轉、一切為了效益干」,調動黨工團等各方面的優勢和力量,緊緊圍繞提高經濟效益這個中心,創造性地開展黨的各項活動和群眾性「雙增雙節」、「爭先創優」活動,為企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智力支持。特別是在涉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上,注重了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效益、當前和長遠的關系,我礦確立的「提升主業、壯大非煤、煤電一體、興礦富民、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實施的「3612」工程即三年內全礦年產值達到六億元,利稅一億元,職工人均收入兩萬元;正在進行的電廠建設、村莊搬遷和-430延伸工程;實施中的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等,所有這些措施的實施,都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保證。 第二,堅持以安全生產為重點,為和諧煤礦建設提供保證。安全生產是煤礦的頭等大事,也是煤礦和諧的重要標志。建設和諧煤礦首先要保證安全生產。基於這一認識,我們在建設和諧煤礦過程中,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來抓,堅持以安全文化建設為突破口,以「雙基」建設為主線,大力開展安全質量標准化活動,不斷鞏固和發展了安全質量標准化成果。今年以來,我礦先後代表集團公司迎接了全省和國家局安全質量達標驗收,多次被評為省級和集團公司「雙基建設先進單位」,7月份,在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會上,我礦又被表彰為「一級安全生產質量標准化礦井」。同時還不斷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積極探索和實踐安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使各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長流水、不斷線,促進了安全生產的順利進行。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藉助企業文化建設的東風,大力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先後推行了REM精細化管理和區隊班前禮儀,有效地促進了安全生產管理。今年以來,我礦相繼實現了安全生產一千天和安全生產三周年,截至9月30日,已連續安全生產天。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為和諧煤礦建設催生動力。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如果沒有科技和人才,一打就倒;而如果沒有精神和文化,則不打自倒。為此,在建設和諧煤礦的具體實踐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把建塑特色企業文化作為和諧煤礦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有效載體,經過一年多的學習、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為推進和諧煤礦建設提供了動力和保證。特別是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座談會召開後,我們在學習借鑒先進單位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我礦實際,制定了新一階段企業文化建設實施意見,從環境建設、准軍事化管理和推行班前禮儀為突破口,堅持軟、硬體雙管齊下,強勢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效果。在環境建設上,我們本著高起點、高定位、高標準的原則,專門聘請專家對礦工業廣場進行了整體設計和規劃,並按照規劃目標有重點地對工業廣場和宿舍區的路面、綠化帶等進行了整體硬化和綠化美化。在推行准軍事化管理上,一方面,我們本著統籌兼顧的原則,分批次對全礦幹部職工進行全員軍訓;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了職工文明行為規范的執行力度。礦黨委專門制定了「公共場所職工文明行為規范及考核辦法」,成立了文明稽查隊,24小時全天候督查職工行為規范執行情況,使職工在文明言行、文明著裝和精神面貌等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感到最直接的變化是:公共場所隨處吐痰、亂扔煙頭、亂寫亂畫、亂貼傳單廣告的少了,自覺維護公共環境衛生的多了;言行粗魯、坦胸露背、著裝隨便的少了,帶頭倡導文明行為的多了;高音鳴笛、超速行駛、亂停亂放車輛的少了,自覺遵守公共規則的多了。在推行班前禮儀上,我們從引導和規范職工行為養成出發,專門制定了班前禮儀標准及考核辦法,成立了督導檢查組,明確了責任人,並責成包區隊人員分三班盯靠區隊,做到了人員、責任、時間、要求「四到位」,使這項工作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了規范化、標准化的要求,成為了全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亮點,先後迎接了省國資委、集團公司領導和兄弟單位的觀摩,受到上級領導和兄弟單位的一致肯定和好評。通過推行班前禮儀,不僅有效地促進了班前會質量的提高,而且對規范區隊管理、促進職工上標准崗干標准活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基層區隊紛紛反映:班前會質量從來沒有達到現在這個效果,職工的參與性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自覺主動,區隊管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省心。我們通過強勢推進企業文化建設,較好地營造了一個優美的工作環境、舒適的生活環境、和諧的人際環境,全礦呈現出人心思上、人心思干、政通人和、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第四,堅持穩定高於一切,為和諧煤礦建設創造條件。穩定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和諧煤礦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之一。為此,我們始終堅持穩定高於一切,把搞好礦區穩定作為建設和諧煤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特別是礦黨委班子調整以來,更加重視穩定工作,專門成立了信訪工作機構,配齊配全了專職信訪人員和基層信息員,並進一步健全完善了信訪制度和信訪網路,使信訪穩定工作走向了制度化、規范化、正常化。在此基礎上,我們本著超前預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創造性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今年以來,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先後解決了大集體工人待遇問題、局招勞務工住房補貼問題等,理順了職工情緒。同時,我們還注重抓了改革中的思想教育,針對當前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實際,我們專門制定了黨群部門聯責基層單位做好穩定工作的考核規定,責成黨群部門副科級以上幹部與基層單位特別是改革改制單位的穩定工作進行聯責,採取交納穩定抵押金的辦法加大了穩定工作的考核力度,做到了一季一考核,年終總兌現,調動了做好穩定工作的積極性。並堅持定期召開穩定工作專業會,及時總結和安排階段性穩定工作,使穩定工作由虛變實,做到了虛功實做,有效地促進了改革改制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了全礦穩定,為和諧煤礦建設創造了條件。 經過一年多的積極探索和實踐,我礦和諧煤礦建設不僅帶動了人文環境的大改善,增強了企業的親和力和職工的歸屬感、自豪感,而且凝結了人心,聚合了力量,使各項工作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今年以來,全礦杜絕了重傷及以上人身事故和各類重大僥幸事故,生產經營指標項項超計劃、超同比,1~9月份累計完成利潤 萬元,超計劃 萬元,各項工作繼續保持了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強勁勢頭。
三、從建設和諧煤礦中得到的啟示
在建設和諧煤礦的具體實踐中,我們感到收獲很大,體會很深,啟發很多。最主要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第一,建設和諧煤礦,必須正確理解和把握其豐富的內涵。和諧煤礦,不僅僅限於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或安全生產方面,而是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應該把建設和諧煤礦的總體目標定位在促進企業經濟更加發展、政治更加穩定、文化更加繁榮、人際關系更加和諧、職工群眾生活更加安康上,把建設和諧煤礦的主要任務放在大力開展創建和諧礦井、和諧區隊、和諧班組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上,經過若干年的努力,使全礦區達到創建標准和目標,確保政治安穩、礦區安定、生產安全、群眾安康。要站在講政治、講穩定、講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建設和諧煤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集團公司決策部署上來,通過調整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結構調整、體制改革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不斷加快「轉產、轉移、村莊搬遷」步伐和「三個一體化」格局的盡快形成,努力實現礦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二,建設和諧煤礦,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實現興礦富民。應該看到,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深入實施新區開發戰略、加快推進「三個一體化」、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等都是事關集團公司發揮優勢、增強實力,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事項。對於我們白庄礦來說,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抓好「三件大事」即村莊搬遷、電廠建設、-430延伸工程和企業文化建設等工作。對這些工作重點,我們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完成各項目標的決心不變,保持狠抓落實的工作干勁不松,通過方方面面的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再創新水平,加快興礦富民步伐,實現我礦確立的「3612」奮斗目標,即: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斗,全礦年產值達到六億元,利稅一億元,職工人均收入兩萬元。我們相信,只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勇往直前,堅持以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市場形勢,按照集團公司「發展、發展、快發展」的總體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建設和諧煤礦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第三,建設和諧煤礦,必須把維護礦區穩定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礦區穩定,保持安定團結,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廣大職工群眾的利益所在,也是建設和諧煤礦的內涵之一。沒有穩定的環境,就會嚴重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否最大限度地維護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確保礦區長期穩定,對黨的各級組織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來說,既是體現領導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重要考驗。我們白庄礦黨委按照集團公司黨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建設和諧煤礦的實際,開展了以「政治素質好、工作業績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為主要內容的「四好」領導班子創建活動,旨在進一步轉變領導作風,改進領導方法,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提出了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的要求,進一步增強公僕意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領導水平,腳踏實地,沉下身子,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切實解決企業發展進程中影響經濟活動的各種矛盾和事關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為職工群眾創造一個和諧的人居環境、工作環境,使職工群眾心情舒暢,生活質量逐步提升。這正是職工群眾所希望的,也是建設和諧煤礦的根本要求和具體體現。 總之,建設和諧煤礦是一個需要認真實踐和積極探索的重大課題,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現實任務,需要堅持不懈的去培育和建設。我們礦僅僅有了一個好的開端,離和諧煤礦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隨著礦區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的深入進行,我們將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只要抓住機遇,科學發展,協調運作,保持穩定,建設和諧煤礦的美好願望就一定能夠實現。
⑻ 煤礦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的主要任務
(一)完善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保障體系,提高煤礦安全水平和事故防範能力。
嚴格安全生產管理。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通知》精神,完善並落實具體實施辦法和配套措施,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強化落實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安全目標考核,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加強技術基礎工作,建立健全以總工程師為首的技術管理體系;落實煤礦領導帶班下井、隱患排查治理報告、事故查處掛牌和跟蹤督辦等制度。
加大安全投入。強化經濟政策引導作用,促進煤礦企業加大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產費用;繼續加大政府在煤礦安全生產方面的投入,落實技術改造和瓦斯綜合治理、水害防治、職業危害防治和防滅火等災害治理資金;加快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依法依規淘汰落後技術裝備和工藝,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提高煤礦安全保障能力。
提高瓦斯、水害、火災等重大災害防治能力。完善災害監控、預測預警與防治技術體系,加強礦井瓦斯、水害、火災、沖擊地壓等事故防控技術措施。繼續完善「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礦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落實「兩個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做到先抽後采、抽采達標。制定更優惠的政策、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實施更嚴格的管理,全面推進瓦斯防治和抽采利用工作。嚴格遵循礦井防治水「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采」十六字原則,加強水文地質勘探工作,實施整合礦區和受水害威脅生產礦井的水文、工程地質補充勘探,查清影響安全開採的老空區、奧灰水等水文地質情況。加強火區治理,完善防滅火系統,淘汰煤礦非阻燃電纜、皮帶等。
嚴格煤礦安全准入,建立有序退出機制。加強煤礦地質工作,提高地質勘查對安全生產的支撐作用;嚴格控制新(改、擴)建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最低產能和建設規模,高瓦斯礦井設計生產能力限定在30萬噸/年至800萬噸/年,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設計生產能力限定在45萬噸/年至500萬噸/年;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安全核准、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規范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頒發;將技術人員配備列入煤礦安全准入基本條件,提高煤礦建設、生產領域的企業准入標准;堅持調整煤炭產業結構與推進整合關閉相配套,積極推進各產煤地區煤礦企業兼並重組,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建立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有序退出機制,淘汰落後產能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提高煤炭工業產業集中度,構建安全高效的煤炭產業體系。
加強煤礦安全基層基礎建設。全面推進煤礦安全質量標准化建設,深化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生產煤礦達到三級以上安全質量標准化水平,國有重點企業和新建煤礦達到一級標准;強化現場安全管理,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加強煤礦班組安全建設,發揮班組安全生產前沿陣地作用;繼續提高礦井安全生產信息化、採掘機械化水平,著力推進小型煤礦機械化進程,全面提高小型煤礦生產力水平,小型煤礦採煤機械化和掘進裝載機械化程度到2015年底分別達到55%和80%以上。
提升職業危害防治水平。按照「源頭治理、科學防治、嚴格管理、依法監督」的基本要求,以防治煤礦塵肺病為重點,落實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檢查職責,加強職業危害申報,強化煤礦建設項目職業健康「三同時」審查和監督檢查,落實煤礦企業職業危害防治主體責任;加強煤礦職業健康監管監察機構建設,構建職業危害監督檢查技術支撐體系;建立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普查與申報系統和職業健康檢測基礎資料庫,加強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實施防治煤礦粉塵、雜訊、高溫為重點的綜合治理工程。
(二)完善煤礦安全監察監管和社會監督體系,提高監察執法和群防群治能力。
完善煤礦安全監察監管體制機制。完善煤礦安全監察監管工作機制,強化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安全監管和屬地管理責任;實施與相關部門的協作聯動、聯合執法,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進一步優化工作機制,加強煤礦安全監察監管執法,落實「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制度。
加強基層監察監管隊伍建設。充實煤礦安全監察力量,建立完善安全監察監管執法人員培訓、執法資格、考核等制度,分級分類建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的能力評價體系;嚴格新增執法人員專業背景和選拔條件,建立完善安全監察監管實訓體系,實施安全監察監管執法人員培訓工程,提高各級尤其是一線監察人員執法水平。
創新安全監察監管方式。深化煤礦重大隱患治理逐級掛牌督辦、公告、整改評估制度;強化安全生產屬地監管,建立煤礦安全風險的分類分級制度和分類分級監察監管體制;探討煤礦工傷保險費率與安全質量標准化掛鉤的工作機制,開展煤礦「安全審計」試點工作;完善非法違法企業 「黑名單」制度,定期公告發生重特大事故、對重大事故隱患整改不力、職業危害嚴重且治理不力的企業名單;開展煤礦安全文化建設和安全生產誠信建設,推動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公開,督促煤礦企業履行好安全生產社會責任。
以信息化建設為載體,提高監管效率。推進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工作條件標准化建設,更新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裝備;將煤礦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納入國家安全生產信息系統(「金安」)二期工程,建成覆蓋煤礦安全監察和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煤礦企業安全生產實時監測信息,提升重大事故隱患管理和生產安全事故的預防預警、應急處置能力。
加強社會輿論監督。維護和落實煤礦職工對安全生產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發揮安全群監員和職工對安全生產的監督作用;拓寬和暢通煤礦安全工作社會監督渠道,設立舉報信箱,用好「12350」舉報投訴電話,鼓勵單位和個人舉報安全隱患和各種非法違法行為,對有效舉報予以獎勵。及時公布事故情況和查處結果,接受社會監督。
(三)完善煤礦安全科技支撐體系,提高技術裝備的安全保障能力。
加大煤礦安全科技攻關。健全安全科技政策和投入機制,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科技興安」工程,開展瓦斯、水 、火、沖擊地壓、職業危害防治等煤礦重大災害防治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及重大裝備研發,力爭在致災機理和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健全完善礦井重大災害防治技術集成體系。
推廣使用先進適用技術與裝備。完善煤礦安全生產科技成果評估、鑒定和推廣機制,及時發布先進適用的煤礦安全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推廣目錄;加大淘汰落後設備和工藝力度,將不符合安全標准、安全性能低、職業危害嚴重的落後工藝、技術和裝備列入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目錄。
加強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創新和完善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管理,建立分類監管與技術服務質量綜合評估制度;充分發揮安全評價、檢測、檢驗、安全標志、培訓、咨詢等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的專業技術支撐作用;發展煤礦安全裝備製造業,提升煤礦瓦斯治理等重大事故防治技術與裝備和安全避險、安全監控、個人防護等安全設備的技術水平,培育技術能力強的安全裝備製造企業。
(四)完善煤礦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標准體系,提高依法依規安全生產能力。
完善煤礦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標准。進一步加快《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修訂步伐,完成《煤礦安全規程》的全面修訂工作;建立法規、規章運行評估機制和定期清理制度,及時修訂相關煤炭行業標准和煤礦安全標准,完善煤礦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支持和促進地方立法,健全完善規范完備、門類齊全、針對性強的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政策標准體系。
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全面推動煤礦企業安全質量標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法律法規與標准規劃及時獲取、識別和落實制度;持續改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強化生產現場管理和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杜絕「三違」、「三超」行為。
提高安全生產執法效能。以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事故多發地區和基建技改、整合重組煤礦為重點,進一步推進「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加強地方各級政府煤礦安全監管工作,完善煤礦安全生產聯合執法機制,建立執法信息溝通制度;健全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度,嚴格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嚴格執行重大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強化煤礦事故查處通報、約談、分析和督導四項制度,用事故教訓推動煤礦安全生產工作。
(五)完善煤礦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提高事故救援和應急處置能力。
加快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依託國有大型煤礦企業和有關單位,首批建設大同、開灤、平頂山、淮南、鶴崗、靖遠和芙蓉7個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並建設14支區域礦山應急救援隊;加強應急設備和應急物資的儲備,做到儲備充足、調動迅速、高效救援;推動煤礦企業專職礦山救護隊建設,推進煤礦企業兼職救援隊伍建設試點;建立健全礦山應急救援(救護)工作機制,尚未建立專職救援隊伍的煤礦企業與有資質的專業救援隊伍簽訂服務協議。
建設完善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健全完善煤礦井下監測監控、人員定位、壓風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聯絡系統,使各系統的功能向為遇險人員提供安全避險和有效救援延伸,並與緊急避險系統實現可靠連接;加快推進井下避難硐室、可移動式救生艙等緊急避險設施建設;全面建成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提升煤礦事故防範、人員避險和應急救援等安全保障能力。
加強應急救援基礎工作。完善煤礦應急預案,強化應急救援實訓演練;建立完善煤礦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定期開展安全生產風險分析與評估;推進安全生產應急平台體系建設,實現市、縣煤礦安全聯網。
(六)完善煤礦安全宣傳教育培訓體系,提高安全素質和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煤礦從業人員安全素質。深化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和安全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提高培訓質量與效果;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100%;鼓勵煤礦企業先招生後招工;充分發揮工程技術人員作用,推進班組長安全建設,加強煤礦一線操作人員安全培訓,提高煤礦現場安全技術管理和操作水平。
強化安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煤礦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鼓勵煤炭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校逐年擴大地質、采礦、機電、通風與安全等相關專業人才的招生培養規模,加快培養煤礦生產建設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和生產一線技能型人才;發揮安全生產專家和注冊安全工程師作用,完善技術服務機制,提高對煤礦安全生產的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
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基礎建設。建設完善一批煤礦安全生產警示教育基地;積極開展煤礦安全文化建設示範企業和安全生產誠信企業創建工作;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的宣傳貫徹,提高廣大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安全意識。
⑼ 在發展旅遊中,如何保護和發展地域文化
以被保護的地域文化為旅遊項目,而不是以灌輸或是改造新的文化的來吸引遊客
⑽ 煤礦礦區能源綜合利用具體是指哪些方面哪個企業做得好
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是江蘇省人民政府授權的國有資產投資主體,具有124年的煤炭開采歷史,是江蘇省和華東地區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現有25個分公司、32個全資(控股)子公司和6個事業法人單位,年產煤炭2000萬噸,總資產150多億元,位列全國500家大企業集團第236位。連續多年被評為「信用江蘇誠信單位」,並被多家資信評估機構和金融機構評為資信AAA等級企業。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創建學習型組織優秀單位」、「中國優秀企業文化獎」、「全國煤礦安全質量標准化公司」、「江蘇省文明單位」。%D%A徐礦集團具有優越的區位和交通優勢。集團總部座落於歷史文化名城徐州市,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處於東部沿海開放和中西部開發的連接帶、長江三角洲與環渤海灣兩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具有顯著的連貫南北、承東啟西的戰略區位特徵。專用鐵路與京滬、隴海兩大幹線接軌,並與規劃建設的徐蘭專線交匯;京杭大運河和京福、京滬、連霍等5條高速公路以及5條國道、20條省道貫穿其間;近郊觀音機場已開通的15條航線與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等國內15個大城市相連,交通運輸極為便利。%D%A徐礦集團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優勢。徐礦集團充分發揮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優勢,積極參與西部富煤省區煤炭資源開發與整合,已在異地獲取采礦權、探礦權資源量達到180億噸,初步構建了新疆、陝甘、貴州三大煤炭生產基地框架,建成礦井2對、在建礦井12對,已形成了1000萬噸生產能力。徐礦的孟加拉、澳大利亞礦業項目進展順利。到「十一五」末,本部產量繼續穩定在1400萬噸左右,異地年煤炭產量將達到3000萬噸以上,全集團生產能力將達到4500萬噸。%D%A徐礦集團具有合理的產業結構優勢。初步構建了以煤炭開采為基礎,以電力、機械製造、物流、房地產為支柱,集工程施工、化工、建材、商貿於一體的跨國、跨地區經營格局。到「十一五」末,集團控股和參股建成電廠權益容量將達1800MW;規劃建設的徐州礦區三大循環經濟區中的西部區已初具規模;年產300萬噸煤基合成油項目及配套資源規劃正在編制之中;非煤產業主導產品有礦用機械、建材機械、工程機械、礦用電器、特種鋼材、防水材料、水泥等,現年營業收入60億元。形成了主導產業優勢突出,支柱產業增長強勁,新興產業快速成長,產業鏈條合理,產業間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良好結構體系。%D%A徐礦集團具有行業領先的技術優勢。徐礦集團長期致力於採煤工藝進步和安全高效礦井建設,擁有從極薄煤層到厚煤層、從平緩傾角到大傾角乃至急傾斜煤層的開采工藝和技術,其中大傾角綜采、不穩定頂板條件下綜采、頂水綜合開采、三軟煤層綜放開采和旋轉90°綜采等核心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礦井支護、防治水、軟岩、瓦斯治理等成熟技術也處於國內同行業前列。%D%A徐礦集團具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優勢。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萬名,其中,正高級技術職務人員34名,高級技術職務人員647名;博士、碩士生4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4名;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名。產業技術工人資源十分豐富,中級以上技術工人比例占生產工人的60%,其中,技師以上技術工人占生產工人的10%。徐礦集團產業隊伍特別講認真、特別顧大局、特別重信義、特別能戰斗,目前擁有年產百萬噸綜采隊7個,千萬噸水平採煤隊2個,快速掘進隊5個。%D%A徐礦集團具有厚重的企業文化優勢。徐州煤炭開采可追溯到北宋元豐年,時任知州蘇東坡發現煤炭後,喜賦《石炭》詩,開徐州煤炭之先河。新中國成立後,徐礦人秉承報國之志,形成了獨特的「大家」文化、「汗水」文化和「火爐」文化。新世紀、新階段,徐礦人堅持走現代文化型企業之路,培育了九大核心價值理念;提煉出學習型企業「五五三三一」五星「創爭」活動模型,建有職工品行習練基地,大規模開展執行與服從軍事化訓練;精心培育創新文化、執行文化、創業文化、精細管理文化;全面打造徐礦人新形象。%D%A步入發展快車道的徐礦,堅守強企報國之信念,在新的起點上瞄準建設極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特大型能源企業集團目標,按照「十一五」規劃藍圖,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到2010年企業總資產和營業總收入將雙雙突破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