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青海海西文化旅遊

青海海西文化旅遊

發布時間: 2021-01-26 09:18:51

❶ 海西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茶卡鹽湖
推薦理由:柴達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結晶鹽湖,中國的「天空之鏡版」。遊客可以權赤腳走到湖面上觀看和拍攝自己的倒影,白天可以看到河面上形成的海市蜃樓。
2、可魯克湖-托素湖自然保護區
推薦理由:柴達木盆地的東部的微咸性淡水湖,青藏鐵路從兩湖中間穿越而過。
3、察爾汗鹽湖
推薦理由:中國最大的鹽湖,湖水通透泛著綠色
4、翡翠湖
5、水上雅丹
6、海西雅丹魔鬼城
7、昆侖山口
推薦理由:昆侖山口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關隘。海拔4767米,對大多數旅行者而言,昆侖山口是挑戰高原反應的第一個坎兒。
8、柴達木盆地
推薦理由:柴達木盆地被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等山脈環抱,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有「聚寶盆」的美稱。隱藏大量的雅丹地貌,以及像科幻電影場景的油田隊伍。
9、外星人遺址
推薦理由:沙漠中的怪圈,外星人的未解之謎。
10、大柴達木湖

還有183條相關問答,更多海西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❷ 海西有什麼旅遊景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因在青海湖以西,故稱「海西」.州域主體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首府為德令哈市.海西洲主要地處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環抱的柴達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北麓高原兩部分.
海西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冰峰環繞,碧湖點輟,草原廣袤,綠洲豐腴,民族風情多姿態多采,宗教文化、人文景觀別具一格.
海西州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特別是有「中國第一神山」和「萬山之祖」的昆侖山,其昆侖山文化源源流長,在華夏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圖騰,它是連結中原與西部各少數民族地區最牢固的天然紐帶.
中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構成了海西州地域的主體,其豐富的鹽化工、煤碳、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資源是青海省的經濟發展支柱和優勢資源,也是海西州發展工業旅遊重要的物質基礎.特別是青藏鐵路的開工建設、察爾汗百萬噸鉀肥、德令哈百萬噸純鹼等項目的實施,為發展高原生態旅遊和工業旅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格爾木市境內的4A級昆侖文化旅遊區、德令哈市的可魯克湖及外星人遺址旅遊區已初具規模,都蘭縣境內的國際狩獵場已開辦多年,在國內游市場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海西州西部地區奇特的雅丹地貌、沙漠戈壁是科學考察和旅遊探險者最有魅力的旅遊景點.
海西州有廣闊的草場、蒙古族、藏族民俗風情是吸引國內遊客體驗少數民族俗風情的最好去處.
海西州旅遊資源類型豐富,功能全,組合優良,科學文化內涵豐富,大部旅遊資源都保持了原始風貌,景觀獨特、奇美、神秘,是開展登山陸游、生態旅遊、科學考察、文化旅遊、搶險旅遊、宗教朝覲和了解蒙藏民族風情的理想勝地,也是我國旅遊向西部轉移的一個新的增長級.
海西州旅遊資源有許多是青海乃至中國之最,是中外遊客所憧憬的旅遊地區.區內名山大川、長江源區、荒漠戈壁、昆侖文化傳說、「外星人遺址」、吐蕃文化、蒙藏風俗等旅遊資源均體現出青藏高原原始、淳樸、粗曠的自然環境和自然旅遊景點特點,符合世界旅遊求新、求知、求異、求樂的需求趨勢,如能合理開發利用,在省內外、國內外將極具吸引力和競爭力.
潑彩海西,飛紅疊翠畫無墨;
放歌福建,落地成詩春有聲.
我就看見藍色的魅力,見到你的名字,我就聞到飄香的土地,哦,海西啊,海西!蒼茫的綠色是你的生機,涌動的春潮是你的活力,愛拼的海西兒女,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個人間的奇跡,啊!海西,當我愛上你,我就擁抱了浪花托起的紅日; 啊!海西當我愛上你,就把夢留在這里,留在這里!談起你的名字,我就走進夢中的故里.唱起你的名字,我就看到明天的壯麗.哦,海西啊,海西!天邊的彩雲是我的祝福,海峽的明月是我的惦記,多情的海西兒女,用心靈和智慧,譜寫著一曲曲春天的故事.啊!海西,當我愛上你.我就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希冀.
鳥兒與車子競賽,花兒與小草爭芳,大樹與路燈比高,這就是海西重鎮——福州.福州的公園可多了,比如閩江公園、左海公園、西湖公園等……讓我來介紹一下這些公園吧:閩江公園有個沙灘,在那兒吹著迎面而來的微風,是再爽不過的事了;如果說,左海公園和西湖公園原來是兩個小型「游樂場」,現在被木棧道連在一起,算是一個中型「游樂場」了.福州出了好多名人呢!如中國禁煙第一人林則徐,他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千古名句,他是那個時代的英豪;還有冰心和林徽因,冰心大家都熟悉,她的作品十分感人,林徽因是一個詩人、建築學家,她寫下了《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她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下的花圈.福州還有兩樣特產——壽山石和脫胎漆器.壽山石被稱為國石,其中一種叫田黃的,比黃金還珍貴.脫胎漆器曾作為國禮,被周恩來總理送給外國貴賓,人民大會堂至今還擺著兩只脫胎漆器的獅子.我的家鄉福州,就在海峽西岸.現在我越來越愛福州了,因為現在的福州比以前的福州漂亮多了,花比以前的艷,草比以前的碧,樹比以前的壯,樓比以前的高,公園也在慢慢擴大,綠地也在慢慢增加……

❸ 海西的海西文化

海西文化主要由東夷文化、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三部分構成。其中,東夷文化為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為外來文化。

❹ 青海十大旅遊景區有哪些可以說說嗎

1、青海湖

青海湖又名「措溫布」,即藏語「青色的海」之意,位於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

青海湖地處高原,在7、8月份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度左右,此時是青海湖最美之時,環湖千畝油菜花競相綻放,碧波萬頃的湛藍外圍散布著金燦燦的亮黃,高山牧場的野花五彩繽紛,如綢似錦,數不盡的牛羊膘肥體壯,點綴其間。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最新的遙感監測結果顯示,青海湖面積持續8年增大。


2、互助土族故土園

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位於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境內,距青海省會西寧市31公里,總規劃面積6.8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游覽區達3.25平方公里。

景區包括天佑德中國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園、納頓庄園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5個核心景點,分別展現了土族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的青稞酒文化、彌久沉香的酩餾酒文化、古老純真的建築文化、別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古樸神秘的宗教文化,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純正、最真實的以"土族文化"為主題,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民俗體驗、宗教朝覲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成為國內外遊客集中了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選之地。

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審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3年互助土族故土園正式啟動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2014年互助土族故土園順利通過國家旅遊局景區景觀價值評審並被列入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名單。

2017年2月25日,新晉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3、塔爾寺
4、撒拉族綠色家園
5、熱貢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區
6、青海省博物館
7、鄉趣農耕文化產業園
8、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9、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
10、丹噶爾古城

❺ 青海海西的哪個小眾景點,景色不輸茶卡鹽湖

同樣在青海的另一個湖,位於青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距離茶卡鹽湖400公里大柴旦鎮的翡翠湖,景色非常的美,一點不輸茶卡鹽湖翡翠湖原名叫做大柴旦,意為大鹽湖。


茶卡鹽湖,又被稱為茶卡或達布遜淖爾,被稱為中國的“天空之境”。遊客在茶卡鹽湖光著腳走在湖面上面拍攝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幸運的話還能看到在河面形成的海市蜃樓。翡翠湖和茶卡鹽湖一樣,都是天然結晶鹽湖,真正有靈氣的景色都是自然風光。翡翠湖雖然知道人不多,但是景色卻絲毫不比茶卡鹽湖遜色。

翡翠湖拍照片,不用像在茶卡鹽湖需要避開人流,隨意一拍都非常的好看。這里的湖水就像渾然天成猶如寶石落入人間。這里的美,是從未見過的,甚至比夢中的還要美麗。

❻ 海西蒙古族自治州旅遊景點

1、丹葛爾古城。丹葛爾古城位於青海省,地處黃河北岸,西海之濱,湟水源頭,距西寧市40公里。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里結合,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里相交,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里穿越,眾多民族在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馬商都」、「小北京」之美稱。

2、東大灘水庫。東大灘水庫座落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城東6公里處的金銀灘大草原上,水庫於1981年11月竣工,是目前湟水流域最大的調節型水庫。水庫大壩橫截木里溝嘴,315國道、青藏鐵路沿邊而過,水庫南岸有長1.2公里、寬50—80米的天然草場。庫面上碧波粼粼,草場上牛羊成群,各類水禽常年棲息在水庫沿岸,給長期工作在城市的人們一種天高地闊、神清氣爽的感覺。

3、金銀灘。金銀灘草原,位於青海省海晏縣境內。它的西部同寶山與青海湖相臨,北、東部是高山峻嶺環繞, 南部與海晏縣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遺址,建於西漢王莽秉政時期),在這方圓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貫穿,這就是青海有名的金灘、銀灘大草原。

4、青海湖(AAAAA級景區)。青海湖古稱「西海」,又稱「仙海」、「鮮水海」、「卑禾羌海」,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最大的鹹水湖。沿著環湖西路行駛,你可以一路飽覽青海湖的最美的風光,其中13-16km處是離湖的最近點。如果時間充裕的話,還可以選擇環湖騎行,感受騎行青海湖的酣暢淋漓。

5、天峻神湖之源(AAA級景區)。在那遙遠的地方,在中國最美麗的湖泊,青海湖西岸廣袤的草原上,一塊寶地令人神往,這就是魅力無限的草原古鎮:天峻!天峻,因境內的環青海湖十三名山之一的「天峻山」音譯而來。

全縣總面積2.57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3.5%,轄3鎮7鄉,總人口3萬人。青海湖最大的支流布哈河橫貫縣境,國道315線、青藏鐵路穿越縣域,交通條件十分便利,素有「神湖之源」「西王母故鄉」「駿馬之鄉」、「布哈河畔的黑珍珠城」之美譽。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

❼ 青海海西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我就在海西長大的,海西還真沒什麼大的旅遊景點,你要想去,建議去看看察爾汗鉀肥廠的內萬丈鹽橋容、烏蘭縣南邊的馬蓮灘、德令哈附近的所謂外星人遺址、德令哈的蓮湖(夏天去)、德令哈的尕海湖、夏天柏樹山的風景也不錯,另外可以去黑石山水庫看看,還有我們小時候去的水磨(德令哈東山過去),再就是浪一浪現在的德令哈,
記得採納啊

❽ 海西 歷史文化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的部署,支持和推動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促進該地區又好又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意義,明確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重大意義。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台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於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居主體地位,與台灣地區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具有對台交往的獨特優勢。近年來,福建省大力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兩岸關系出現重大的積極變化,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加快發展和開展與台灣地區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是進一步發揮福建省比較優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區經濟布局,推動海峽西岸其他地區和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戰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
(二)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維護中華民族核心利益、促進祖國統一的大局出發,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著力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兩岸互利共贏;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著力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著力改善民生,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經濟持續發展、文化更加繁榮、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和諧區域,為全局做出更大貢獻。
(三)戰略定位。
——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獨特的對台優勢和工作基礎,努力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實施先行先試政策,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台灣地區經濟的全面對接,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向更廣范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
——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從服務、引導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出發,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鐵路、高速公路、海空港為主骨架主樞紐的海峽西岸現代化綜合交通網路,使之成為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拓展兩岸交流合作的綜合通道。
——東部沿海地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立足現有製造業基礎,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積極對接台灣製造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產業,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兩岸產業合作基地。
——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遊中心。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增強武夷山、閩西南土樓、鼓浪嶼等景區對兩岸遊客的吸引力,拓展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等兩岸共同文化內涵,突出「海峽旅遊」主題,使之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遊中心。
(四)發展目標。
——到2012年,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或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著力科學發展先行,力爭在一些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改善;地方財政收入較大幅度增長;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持續下降;生態環境繼續改善;服務兩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並不斷完善,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顯。
——到2020年,率先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協調能力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會更加和諧。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生態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生態文明建設位居全國前列,科學發展達到新的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閩台經濟融合不斷加強,促進形成兩岸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二、發揮獨特的對台優勢,努力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五)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的緊密區域。按照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原則,以信息、石化、機械、船舶、冶金等產業為重點,提升台商投資區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載體作用,密切與台灣相關行業協會、企業的聯系,促進兩岸產業深度對接,形成以廈門灣、閩江口、湄洲灣等區域為主的產業對接集中區。發揮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的窗口、示範和輻射作用,促進對台農業資金、技術、良種、設備等生產要素的引進與合作。推動對台離岸金融業務,拓展台灣金融資本進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渠道和形式,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推動金融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建立海峽兩岸旅遊合作機制,共推雙向旅遊線路,培育「海峽旅遊」品牌。加強與台灣現代服務業合作,建設海峽西岸物流中心。實行更加開放的對台貿易政策,擴大對台貿易。健全涉台法律法規,依法保護台胞的正當權益,為台胞投資興業、交往交流提供便利條件和優質服務。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台灣投資興業,推動建立兩岸產業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促進兩岸經濟共同發展。
(六)建設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全方位、多層次開展與台灣地區的交往,推動文化交流、人員互動。加快推進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提升閩台緣博物館的交流功能。深入開展兩岸文化對口互動活動,深化兩岸科技、教育、衛生、體育等方面合作。加強祖地文化、民間文化交流,進一步增強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連接兩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紐帶作用。
(七)建設兩岸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加快完善兩岸直接「三通」基礎條件,提升對台開放合作整體功能。規劃建設對台交通通道,推進對台直接航運。進一步擴大口岸開放,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和大通關機制建設,實現福建電子口岸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健全兩岸人流、物流往來的便捷有效管理機制,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台灣地區直接往來。增設直接往來貨運口岸,推動空中直航,把該地區建設成為兩岸交流交往、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和平台。
三、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發展保障
(八)加強綜合交通運輸網路與對外通道建設。按照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和兩岸直接「三通」的要求,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內地到福建的便捷交通走廊。整合港灣資源,形成以廈門港、福州港為主,布局合理的東南沿海地區港口發展格局。集中力量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公路網建設,盡快打通省際間的斷頭路,加強縱深推進、南北拓展的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建設北京至福州高速公路,盡快形成高速公路網路。將海峽西岸經濟區鐵路發展項目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調整規劃,加快建設溫福、福廈、廈深、龍廈、向莆鐵路,規劃建設北京至福州、昆明至廈門高速鐵路以及城際鐵路和一批港口鐵路支線,形成連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的大運力快捷鐵路運輸通道。完善廈門、福州等機場兩岸空中直航的設施條件,合理布局支線機場,開辟國內外新航線,形成以福州、廈門國際機場為主的干支線機場相結合的空港布局。
(九)加強沿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優良港口條件,積極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強化能源保障,優化能源結構。結合沿海煤運港口的建設,合理布局沿海大型煤電,適時推進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建設。進一步完善核電廠址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寧德、福清核電等項目建設。積極發展風力、潮汐等新能源。進一步完善電網建設,加強與華東電網的聯網,加快開展與南方電網聯網的前期工作。布局建設石油儲備基地和煤炭中轉基地。加強台灣海峽油氣資源的合作勘探和聯合開發。結合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布局,加快輸氣管網建設,逐步提高民用燃氣覆蓋率。
(十)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改善城市間道路交通條件,加強對外交通與內部道路的銜接。完善城市內道路路網結構,提高路網密度。推進福州、廈門、泉州等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提高城市道路標准。進一步健全城市道路橋梁、供水、供氣、防洪、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功能,提高人口承載能力。努力改善鄉村交通、飲水安全、人居環境等條件。加強水源與供水工程建設,適時開工建設一批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的綜合水利樞紐。合理規劃和建設跨區域、跨流域水資源配置工程,確保城鄉供水安全。切實解決沿海島嶼供水問題,適時推進向金門、馬祖等地供水、供電及鋪設海底通信纜線工程建設。
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
(十一)加強海峽西岸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採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區域創新體系。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建立穩定的各級財政科技投入增長機制。整合科技資源,推動跨部門、跨區域的科技合作。支持信息、醫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等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加強高技術和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開發,造就一批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和知名品牌。鼓勵、支持台商投資高新技術園區,吸引台灣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共同創建創新平台。建設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產業帶,使之成為承接台灣高新技術產業與技術轉移的載體。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十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葯、新機具的推廣應用。加強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努力保持糧食自給能力不降低。大力發展畜牧業、園藝業、林竹產業、水產業等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水產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花卉等特色農產品。大力發展品牌農業,支持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示範企業和示範項目,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強閩台農業合作,推進農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設,擴大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十三)建設海峽西岸先進製造業基地。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產業發展水平。著力發展先進製造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等產業。加快發展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光電、消費電子、生物醫葯、精密儀器、環保、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著力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建材、冶金、紡織、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扶持重點骨幹企業發展,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鼓勵建立與台灣產業配套的以及大陸台資企業所需的零部件、原輔材料中心。加快培育特色優勢產業,著力培育產業集群,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十四)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承接台灣現代服務業轉移,依託中心城市、產業集聚區、貨物集散地、交通樞紐和港口資源,建設福州、廈門、泉州等物流節點和一批現代物流中心。依託臨港工業和台資企業集中區,合作建設物流配送或專業配送中心。依託保稅港區、保稅物流園區,建設連結海峽兩岸的現代物流中心。依託福州、廈門軟體園,發展軟體服務外包、動漫遊戲產業,培育承接服務外包業務的專業企業,吸引台灣企業乃至世界跨國公司服務外包轉移。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大力吸引台灣企業到海峽西岸經濟區設立地區總部、配套基地、采購中心、物流中心、營運中心和研發中心。積極發展面向台灣及海外的會展業。以濱海旅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和文化旅遊為重點,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加強旅遊景點及配套設施建設,辦好各類旅遊節慶活動,豐富旅遊產品,開拓旅遊市場,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響、有效益的旅遊精品。
(十五)建設現代化海洋產業開發基地。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優勢,推進臨港工業、海洋漁業、海洋新興產業等加快發展。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將沿海港口作為大型裝備製造業項目布局的備選基地,合理布局發展臨港工業。以廈門灣、湄洲灣等為依託,建設以石化、船舶修造等為重點的臨港工業集中區,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推廣名優新品種和生態養殖模式,建設生態型海水養殖和海水產品加工基地。加快漁港建設。加強海上通航和救援合作,推動建立海上救援協作機制,完善台灣海峽防災減災體系。加強海洋科技中試基地及研發平台建設,加快培育海洋葯品、保健食品、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形成若干以港灣為依託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臨港經濟密集區。
五、統籌區域內協調發展,促進互動融合
(十六)推進形成科學合理的主體功能區。發揮發展基礎較好、環境資源承載能力較強等有利條件,把海峽西岸沿海具備條件的地區作為全國主體功能區的重點開發區域,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一步提高人口與經濟聚集程度。在山區貫徹以保護為主、開發為輔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山川秀美的生態環境。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做好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科學劃分主體功能區域,完善區域發展政策,創新管理體制,強化陸海統籌、山海聯動,優化基礎設施和產業布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相協調。
(十七)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強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的規劃協調,提高城市建設與管理水平,增強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輻射帶動能力,逐步形成以區域中心城市為骨幹、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基礎的城鎮體系。統籌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就業、社會保障等的發展,加快建立城鄉基礎設施共同發展機制、城鄉公共服務均等供給制度、城鄉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各大中城市要切實履行市帶縣、市幫縣的責任,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資金等對農村的支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以城帶鄉,統籌發展,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十八)促進欠發達地區發展。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縣、少數民族地區、海島、水庫庫區等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對這些地區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方面投入,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立足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大力扶持特色產業發展,提高農產品和特色資源深加工水平,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加大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合理有序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沿海對山區對口幫扶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包括台資企業在內的符合環保要求的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福建山區轉移,促進這些地區加快發展。
(十九)推動跨省區域合作。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聯系與合作,促進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沿海地區經濟布局。發揮閩浙贛、閩粵贛等跨省區域協作組織的作用,加強福建與浙江的溫州、麗水、衢州,廣東的汕頭、梅州、潮州、揭陽,江西的上饒、鷹潭、撫州、贛州等地區的合作,建立更加緊密的區域合作機制。加強重大項目建設的協調,推進跨省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統籌規劃布局和協同建設,暢通海峽西岸經濟區港口與腹地的通道。加強電子、機械、旅遊、物流等產業的對接,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和合理布局,形成產業對接走廊。加強市場開發,建設區域共同市場,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無障礙流動。統籌協調區域內對台交流合作的功能分工,提升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台灣地區的對接能力。
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
(二十)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進一步發揮廈門經濟特區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試驗區作用。從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立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的需要,先行試驗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在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礎上,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依法流轉,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深化金融改革與創新,擴大金融改革試點,在多種所有制金融企業、離岸金融業務等方面進行改革試驗,完善創業風險投資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著力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加強法制建設,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著力構建規范透明的法制環境。進一步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大力推進外貿、港口、社會管理等領域改革,探索建立有利於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的新機制。
(二十一)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更加註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智力資源。創新外商投資管理方式,簡化審批程序。進一步優化外資結構,引導外資投向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節能環保等領域。積極研究海峽西岸經濟區范圍內的國家級開發區擴區、調整區位和省級開發區升級,拓展開發區的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強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積極推進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整合。支持在台商投資區和台資企業密集地區開展海關保稅物流中心試點。規范招商引資行為,實行統一的土地、稅收政策,營造公平、開放的投資環境。
(二十二)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進一步優化進出口結構,鼓勵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服務產品和農產品出口,大力支持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積極擴大對台進出口貿易。鼓勵經濟發展急需的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重要資源進口。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引導加工貿易向產業鏈高端發展。鼓勵優勢企業參與海外資源開發,建立境外生產、營銷和服務網路,帶動商品出口和勞務輸出。積極推進保稅加工、保稅物流業發展,大力發展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加工製造等業務。
(二十三)深化與港澳僑合作。充分利用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的機制,進一步提升閩港澳經濟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加強與港澳在服務業領域的合作,引入港澳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吸引更多的港澳金融機構到福建設立分支機構或投資參股,支持符合條件的福建企業到香港上市融資。利用香港的融資渠道和營銷網路,積極開展聯合招商,推動福建企業到香港設立營銷中心、運營中心,擴大對港貿易和轉口貿易。加強福建與港澳的物流業合作,建立跨境物流網路。加強閩港澳旅遊合作,推動旅遊線路對接延伸。充分發揮福建海外華僑華人眾多、愛國愛鄉的優勢,充分利用各種有效平台作用,積極引進僑智,大力吸引海外僑胞來閩投資,引導更多的華僑華人支持和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七、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二十四)大力推進人力資源建設。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著力培養學術技術帶頭人、科技領軍人才和一線創新人才,抓緊培養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所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加強人的能力素質建設,支持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性、技能型人才。調整高校學科設置,加快培養經濟建設緊缺急需的人才,建立起與兩岸產業對接相適應的人才培養結構,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拓展兩岸職業教育合作,支持開展兩岸校際合作、職業培訓、資格考試和認證、職稱評定、人才引進和人力資源開發等試點工作。健全人才政策體系,鼓勵台灣科技、教育等領域人才到海峽西岸經濟區創業,形成廣納群賢、充滿活力的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良好風尚。
(二十五)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大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運行保障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站等文化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等文化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路環境。整合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顯、展現海峽西岸風貌、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重點保護發展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紅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強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完善歷史文化名城等基礎設施,妥善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推動文化與經濟融合,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建立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合作中心,著力培育專、精、特、新文化企業,努力使海峽西岸經濟區成為全國重要的文化產業基地。
(二十六)著力改善民生。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把義務教育重點放在農村,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布局結構,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改革勞動和就業管理體制,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城鄉統一、區域協調的人力資源市場和平等的就業制度。加強城市社區、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力推進各項社會救助制度建設,特別要關注對困難台胞台屬的救助,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保障性住房制度,切實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八、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❾ 海西必去的十大景點有哪些

  • 中文名稱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外文名稱

  • Haixi Mongolian and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 別名

  • 海西自治州,回海西州,海西

  • 行政區類別答

  • 自治州

  • 所屬地區

  • 中國西北青海省

  • 下轄地區

  • 2個縣級市,3個縣,3個行政區

  • 政府駐地

  • 德令哈市烏蘭東路16號

  • 電話區號

  • 0977

  • 郵政區碼

  • 817000

  • 地理位置

  • 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北部

  • 面積

  • 325785平方千米

  • 人口

  • 51.26萬(2016年)

  • 方言

  • 北方官話、藏語、蒙古語

  • 氣候條件

  • 高原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

  • 長江源,昆侖山,天峻山,大柴旦溫泉等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