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化鑒賞寫作題
㈠ 中國旅遊文化以文化為話題寫一千字作文
我贊美麗江
遊玩
兩
西雙版納
我
乘坐飛機
古城麗江
我
先
東巴谷
東巴谷
納西族摩梭
文化傳播點
向我
展示
納西族摩梭
悠久
民族特色
民族文化
房屋沿瀘沽湖畔
建
摩梭
依山傍水
居
房屋都
土木結構
雨
滴雨
漏
摩梭
創造
屬於自
文字——東巴象形文字
智慧
結晶
切讓我
由
驚嘆
納西族
民
真太聰明
能
東巴文化表達
淋漓盡致
我
解完納西族文化
向神秘莫測
玉龍雪山進軍
雪山
起
雨
雨幕與雲霧
玉龍雪山增加
幾
神秘
乘著纜車
海拔三千
米
山峰
抬
看
見玉龍雪山
主峰扇
峰映入眼簾
直插藍
南北向排列
玉龍十三峰猶
條騰空
玉龍
僅氣勢磅礴
且秀麗挺拔
造型玲瓏
隨著
令河陰晴
交替
景觀
變幻
美
勝收
雪山
雲蒸霧涌
玉龍乍隱乍現;
碧
水
萬
雲
群峰像玉液刷洗
晶瑩
銀光
耀目晃眼;
條雲帶束腰
面雪皎皎
面岡巒碧翠
簡直
間仙境
我
候雖
著雨
雪山
魅力
減
玉龍雪山
神聖
美麗
像
位仙
守護著麗江
守護著納西族
玉龍雪山氣勢磅礴
變化
端
麗江古城卻
古樸清靜
顯本色
於
我
麗江古城
享受
古樸、雅緻
聽導游介紹
前
茶馬古道
驛站
十
歷史文化
我聽著更加嚮往
知
覺
我
古城——麗江
進古城
股清風迎面撲
頓
使我神清氣爽
曠神怡
放眼望
哇!麗江古城
真美!
我
由
發
慨
理石鋪
光滑斑斕
靈氣
潺潺溪流隨處
見
房屋全
手工建造
土木式房屋
土木式房屋
幢緊挨
幢
鱗
櫛比
並且依山
建
依水
設
真
謂
條條街道見流水
家家門前
流水
所
東
威尼斯
美稱
橋梁
古城隨處
見
貫穿全城
我仔細觀察
發現
橋梁都沒台階
原
前
便千馬行走
街道四通八達走進
像走迷宮
迷路
吸引我
別具民族特色
手工藝品光拿葫蘆絲
說吧
品種數
勝數
商業街
順手買
點贈與親朋
友何樂
呢?
漸漸
起
打破
前
寧靜
我
條
溪前
洗
臉
哇!真爽!看看水
鮮艷
鵝卵石
水草
水
能看見許
條魚
游
溪邊
排排
垂柳
婀娜
姿
古城增添
許
魅力
古式
建築
叮咚
泉水
古色古香
景色
深深
吸引著
外遊客
我贊美麗江
贊美
古今
外
歷史名城;我
麗江
世界文化遺產
車啊!
慢點
讓我再看看
美麗
古城!
㈡ 旅遊專業論文一般寫什麼題目比較好
旅遊專業論文 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它已經和石油業、汽車業並列為世界三大產業。旅遊業一般分為國際旅遊業和國內旅遊業。國內旅遊業是為國內旅遊者服務的一系列相關的行業,它關繫到國內遊客、旅行方式、膳宿供應設施和其它各種事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旅遊業有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但是比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將進一步上升,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內旅遊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發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現在: 1、從總的旅遊人數和回籠貨幣來看(扣除1989年政治風波因素),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數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旅遊消費總額平均年增長率亦在10%以上。 我國國內旅遊人次和效益一覽表 年度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國內旅遊人次(億人次) 2.4 2.7 2.9 3.0 2.4 2.8 3.0 3.3 回籠貨幣數(億元) 80 106 140 187 150 170 200 250 (據國家旅遊局統計資料) 2、從旅遊消費方式和旅遊消費結構來看,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享受型極少。即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型旅遊活動多,而修學、健身、尋根、考察、探奇、了解風土人情的專項特點旅遊較少。一般遊客住低檔旅館,飲食簡單。據統計,在旅遊消費結構中,吃住行比重高達85%,而游覽購物僅佔15%。旅遊整體消費水平低,據不完全統計1985-1992年,國內旅遊人均消費額僅58元。 3、從旅遊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來看,國內旅遊熱點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知名度較高,旅遊基礎設施較完善的旅遊勝地,如北京、江浙滬、廣東等地。象敦煌、九寨溝、西雙版納、黃果樹瀑布等風景點由於交通不便相對處於溫冷點。從距離上看,一般以中近距離旅遊為主,遠距離旅遊為輔。如桂林主要以粵湘鄂的旅遊者為主,杭州主要以江浙滬的旅遊者為主,北戴河以京津冀遼的旅遊者為主。從客源分布來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為主,內地縣鎮為輔。旅遊者停留時間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佔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務的散客多,有組織的較少。1986年,散客旅遊者仍佔90%以上。1991年800多家二三類旅行社組織招徠國內旅遊者423.623萬人,散客仍佔86%。旅遊過程中,自帶飲料、食品的遊客較多。 5、旅遊人員構成廣泛、公費旅遊佔有很大比重。目前國內旅遊人員的構成大體是:先富裕起來的農牧民外出旅遊,離退休幹部的療養旅遊,職工幹部的獎勵旅遊,企事業單位人員以及教師學生的度假旅遊以及各種公務旅遊。雖然隨著消費觀點的改變和經濟收入的提高,社會各階層、各行業都有相當數量的人加入自費旅遊隊伍的行列,但是,公費旅遊仍佔主要地位。 6、我國國內旅遊的配套設施和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採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闢景點、美化環境,修建規格不等的飯店,設立專門接待國內旅遊者的二三類旅行社。1992年這類旅行社已發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於我國國內旅遊市場龐大,為國內旅遊服務的配套設施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旅遊消費者的需求,國內旅遊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離享受性服務差距很大。 二、國內旅遊業的發展趨勢預測 按照全國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的要求,九十年代經濟發展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努力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的目標」。1993年國務院轉發了《國家旅遊局關於積極發展國內旅遊的意見》的文件,從「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對」的「三不」方針到「因地制宜、積極引導、穩步發展」到今天的「積極發展」的轉變,我國的國內旅遊業將愈來愈受重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帶薪假期的普遍實行,旅遊條件的改觀,國際旅遊業的深入開展對國內旅遊業的影響,人民的旅遊熱情將進一步煥發。本世紀末我國國內旅遊業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國內旅遊市場前景廣闊,需求潛力大,我國的國內旅遊將維持高速穩定增長的局面,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過渡。國內旅遊的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將進一步的發展,基本上符合國內旅遊的發展步伐。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加以分析說明: 1、旅遊消費水平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旅遊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的狀態,逐步向發達國家的旅遊消費結構靠攏。 據預測本世紀末我國人均GNP將達到800-1000美元,人們將會產生普遍的旅遊動機。目前,我國人均GNP剛達到國內旅遊經濟條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們的旅遊消費水平的普遍偏低。隨著我國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遊設施的供給水平的提高,人們出門旅遊將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車帶空調、坐軟卧,有的要求乘坐飛機往返,由基本滿足型向舒適型、享受型過渡。 當前我國國內旅遊消費的結構中食住行的比重較大,達75%-85%,游購娛佔25%-15%。旅遊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和香港,旅遊消費中游覽購物娛樂支出佔60%。我國旅遊消費資料中,物質消費資料多,精神消費資料少。隨著我國旅遊產品生產開發的多樣化系列化和旅遊配套設施投資結構的進一步改觀,今後我國國內旅遊消費結構中游購娛的比重將進一步上升,精神消費資料的比重也將上升。 2、旅遊人數穩步增長,有組織的團體將逐步增多。 目前我國國內旅遊人數年平均增長率在10%以上,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旅遊人數將繼續增長,並維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種意外因素的影響)。由於負責接待國內旅遊者的旅行社增長速度過慢以及經營中的不正之風,服務質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國內旅遊者多以散客出現。隨著旅行社的發展及服務質量的改觀,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旅行社旅遊。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提供各種旅遊信息,也將使一部分旅遊者選擇它。 3、旅行路線由短途到長途發展,人們將不滿足家門口的短距離啟蒙式旅遊,而是向中長途涉足。旅遊的區域擴大,熱點仍熱,溫點和冷點將隨著國內旅遊的發展而逐步升溫。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和人們的閑暇時間的增多,人們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領略一下冰城風光,北方人嚮往亞熱帶氣氛,內陸人憧憬大海的遼闊,沿海人想探尋奇峰異谷的神秘。 4、旅遊方式上單一化向多樣化發展。目前人們的旅遊方式一般為觀光旅遊型,活動內容貧乏單一,有人概括為「白天看廟,夜晚睡覺,白天疲勞,夜晚無聊」。隨著人們生活內容的多樣化,同樣要求旅遊內容的多樣化,人們要體驗更多的美好經歷。初級的遊山玩水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專題和特種形式的旅遊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樂性的旅遊內容會大大增強。今後人們的旅遊方式由觀光型為主,發展到度假旅遊,探險旅遊,科學考察旅遊,民俗旅遊,生態旅遊,體育旅遊,保健康復旅遊,文學旅遊,美食家旅遊等等百花齊放的局面。 5、旅遊人員構成中自費旅遊的人數將逐步增加,公費旅遊仍將佔一定比重。公費旅遊中的職工獎勵旅遊,公務旅遊,會議旅遊仍將在國內旅遊中佔一定比重,只不過份額逐步下降,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將會以自費旅遊的方式出現。 6、國內旅遊業的服務設施和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旅行社的數量將增長,飯店業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旅遊交通將有所緩解落後局面,但由於我國旅遊者人數龐大,緊張局面仍將存在,特別是在熱點地區,表現更為明顯。 7、國內旅遊向出國旅遊延伸。由於邊境旅遊口岸的增加,使邊境旅遊日益成為焦點。中國旅遊者到越南、緬甸、前蘇聯人數日益增長。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小部分富裕階層把目光投向州際旅遊。 8、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強。在本世紀末,第三產業比重將達1/3強,國內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將會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它的發展,將會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㈢ 關於影視方面的生活與寫作的展示題目 例如像旅遊方面: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 拜託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嗎
兄弟姐妹空間里發了一篇文章,說雜文家劉齊和他論行萬里路,他記住了劉齊的話了:「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小女子對於這個話題,也很感興趣,特寫了一篇拙作,發表一下自我的淺見!
小女子認為,讀破萬卷書,方行萬里路,否者就是走馬觀花,到此一游;讀了萬卷書,不行萬里路,那麼就是紙上談兵,閉門造書,書獃子一個。在實踐體驗中提高自我的見識,再回到書本中升華,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更不可相互替代!
清代錢泳的《履園叢話》中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一種境界,一種追求。它概括了每個人獲得真知的途徑,強調了讀書領悟和親身實踐的關聯,二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潛質。把「讀書」與「行路」關聯作個比喻:「讀萬卷書」好比人們透過一個窗口看到了知識和潛質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識和潛質這個金山,還要靠走出門去「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是知識學問的博覽。關於讀書,中外先哲有過許多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箴言:「書猶葯也,善讀之能夠醫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等等。這些話都是告訴咱們一個很普通但又十分重要的道理:開卷有益,讀書有益。讀萬卷書是必要的,一個人要想使自我學識淵博,最好的途徑就是讀書。閱讀對人的成長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生命。
「行萬里路」,是實踐經驗的積累。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我親身走過的路,心裡最清楚。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只有切己體察,身體力行,有了豐富的人生經歷之後,人們才學習並領悟了分析和決定,並從中找出1條最適合自我的路,才能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潛質和智慧。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讀萬卷書不能代替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也不能夠代替讀萬卷書。讀萬卷書是知識,行萬里路是見識。知識是智慧的前提和必要,從知識走向智慧,需要行萬里路。知行合一,有這兩個方面的完美結合,人生才能進入較高的境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對於年過花甲之年、學富五車的雜文家劉齊是正確適宜的,正因他已經讀破萬卷書了,因此他要多走萬里路去尋找自我的寫作靈感,在實踐體驗中寫出更多的好文章。但這句話不是對每個人都適宜的,例如正在求學階段的年青人,例如像我這樣沒有讀破萬卷書,學識不夠豐富的人,現階段就應是讀萬卷書比走萬里路重要,側重點在讀萬卷書。
縱觀歷史上傑出的詩人,文學家,都是從小博覽群書,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以後,再去行萬里路的,並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留下了不朽的篇章,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杜甫是我國著名的古代詩人,有「詩聖」之稱。杜甫生長在書香門第,自幼飽受文化的熏陶,在祖父的教育和影響下,十分鍾愛讀書,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知識日益豐富起來。到了十多歲的時候,就能夠下筆寫文章了,而且他從博覽群書中歸納出了精闢的心得,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年少英才的杜甫就引起了洛陽詩壇極大關注和贊不絕口,杜甫並不自滿和得意,反而更加用功讀書,廣泛閱讀魏晉南北朝的各種典籍,決心讀萬卷書,走萬里路,到生活中去尋求創作的源泉。
杜甫成年後,生活十分艱苦。他親眼目睹了唐王朝政治腐敗,以及兵荒馬亂中百姓顛波流離、不能安定生活的痛苦,他一邊寫作詩文,一邊期望將業能出任為實,建功立業,但一向沒能如願以償。杜甫寫下了無數反映時代的,動人心弦的不朽詩篇。在藝術上,杜甫以高度的表達潛質繼承和發展了自《詩經》以來的優秀的文學傳統,構成我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的高峰。其中如《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等許多名篇,皆是人們世代傳頌的不朽名篇。他這種讀萬卷書,走萬里路的精神值得咱們領悟的。
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鍾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回童子試,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築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他讀書十分認真,凡是讀過的資料,別人問起,他都能記得。家裡的藏書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
㈣ 求一篇1000字題目為我與旅遊文化作文
我贊美麗江
遊玩了兩天的西雙版納,我們乘坐飛機來到古城麗江。
我們先去東巴谷,東巴谷是納西族摩梭人的文化傳播點。在那裡,向我們展示了納西族摩梭人的悠久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那裡的房屋沿瀘沽湖畔而建,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房屋都為土木結構,雨天滴雨不漏。摩梭人還創造了他們屬於自己的文字——東巴象形文字,這是他們智慧的結晶。這一切讓我不由得驚嘆,納西族的人民可真太聰明了,能將東巴文化表達得淋漓盡致。
我們了解完納西族文化後,就向神秘莫測的玉龍雪山進軍。來到雪山,天下起了雨,雨幕與雲霧又為玉龍雪山增加了幾分神秘。乘著纜車來到海拔三千多米的山峰,抬頭看,只見玉龍雪山的主峰扇子峰映入眼簾,它直插藍天,南北向排列的玉龍十三峰猶如一條騰空的玉龍。它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秀麗挺拔,造型玲瓏,還隨著時令河陰晴的交替,景觀也變幻無常,美不勝收。雪山時而雲蒸霧涌,玉龍乍隱乍現;時而碧天如水,萬里無雲,群峰像玉液刷洗,晶瑩的銀光,耀目晃眼;有時一條雲帶束腰,上面雪皎皎,下面岡巒碧翠,簡直就是到了人間仙境,我們去的時候雖然天下著雨,但雪山的魅力不減。玉龍雪山是神聖的,是美麗的,它像一位仙女守護著麗江,守護著納西族。
玉龍雪山氣勢磅礴,變化多端,而麗江古城卻又是古樸清靜中顯本色。於是我們來到麗江古城,來享受這里的古樸、雅緻。聽導游介紹,這里以前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驛站,十分有歷史文化。我聽著更加嚮往了。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古城——麗江。一進古城,一股清風迎面撲來,頓時使我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放眼望去,「哇!麗江古城可真美!」我不由的發出感慨。大理石鋪地,光滑斑斕,生動而有靈氣,潺潺溪流隨處可見。這里的房屋全是手工建造的土木式房屋,土木式房屋一幢緊挨一幢,鱗次櫛比。並且依山而建,依水而設,真可謂是條條街道見流水,家家門前有流水。所以又「東方威尼斯」的美稱。橋梁在古城隨處可見,它貫穿全城。我仔細觀察,發現這里的橋梁都沒台階,原來以前是方便千馬行走。
街道四通八達走進去就像走迷宮,一不小心就會迷路。最吸引我的是那別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光拿葫蘆絲來說吧,品種數不勝數,到了商業街這順手買一點贈與親朋好友何樂而不為呢?
漸漸地人多了起來,打破了之前的寧靜。這時我來到一條小溪前,洗了把臉,哇!真爽!看看水裡又鮮艷的鵝卵石和水草。水裡不時能看見許多條魚在游動,小溪邊一排排的垂柳,婀娜多姿,又為古城增添了許多魅力。
古式的建築,叮咚的泉水,古色古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
我贊美麗江,贊美這古今中外的歷史名城;我愛麗江,愛這世界文化遺產。車啊!開慢點,讓我再看看這美麗的古城!
㈤ 旅遊文化的論述題急求解答,感激不盡。
1.宗教,從某方面來說,是帶動旅遊業發展的一個載體.說不好聽點,在某些特定領域,旅遊業如果失去宗教的存在,可能會門可羅雀,生意慘淡.
西藏,是典型的區域宗教旅遊聖地.在這個區域,全個自治區絕大部分都是"藏密"的信徒.如果說雪域高原特有的風景吸引了遊客前去,不如是遍布藏地大小寺院與全民信仰的獨特民俗,吸引了世人的眼球.不管信眾也好,看熱鬧也好,心靈的最深處,人們都清楚的知道,如果西藏沒有了宗教,或者說不是這么全民信仰而生就的生活習慣,它會少了很神秘性.
再如一些短線的,如廣東的韶關南華寺,每年接待的各地旅客是沒法計算的.特別是在一些宗教性節日或法會之類的.人們從四面八前來朝聖,卻是為主,順帶著旅遊.
其實很明顯,一些人如果去了宗教性旅遊聖地的話,他們心裏面最期待的,就是還有多久,可以於聖地禮拜.這其實不僅限於佛教,道教.
以梵帝崗為例,基本上是靠個宗教信仰的基督基地.你能單純地說,他們只是去看那奇妙的巴羅克式建築嗎?這幾萬人等待朝禮那羅馬教皇的時間,如果去轉悠,恐怕可以游看完整個梵帝崗了.
道家聖地武當山,山險樓奇,獨特的宗教建築與文化,令來這時在的中外遊客如醉如痴.難道他們只是單純的看山?我想,他們更想了解的是道教養生與保健的生活奧秘.
有吏以來,宗教一直是人類生存的精神寄託與嚮往.很多人會說,自己什麼都不信,但每當他們面臨聖地的時候,他們是最誠恐誠惶禮拜的.
2.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縱觀5000多年文明史,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和中國文化的象徵。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炎黃子孫激動、奮發、自豪。
龍是最高尚、神聖、巨擘的象徵,是神的化身,它可為人間遍灑甘露,消災降福,帶來社會安定和高貴繁榮。因此,舞龍早已成為中華大地和海外華人節日慶典,會景巡遊務必演出的節目。象徵華夏民族精神的舞龍,氣勢恢弘磅礴,雄渾豪壯,廣於流傳。
與舞龍同樣受到炎黃子孫青睞的還有舞獅。獅子代表正義,化戾氣為平和,驅魔避邪。象徵著高尚、吉利和巨擘!它和龍一樣是炎黃子孫崇敬的一種神獸!因而也和舞龍一樣很早就出而今了民間節慶的日子裡!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沒有獅子出產,作為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的舞獅起源於什麼時代,則無從稽考。有說是東漢時代從波斯傳入,這種動物很得皇帝喜愛,於是就有獅子的塑像、畫像、造像等出現,進而舞獅為戲。
舞龍舞獅在中國,原是一種以自發性、娛樂性、隨意性為特點的民間傳統文體活動。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其形式、種類繁多,風格、流派異彩紛呈。在近代,龍獅運動更是隨著華人的遷移而傳播到世界各地,並為僑居地原居民所喜歡。可以說,只要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就有舞龍舞獅活動,舞龍舞獅已成為凝聚龍的傳人的一股巨大力量。
現在,不僅僅是華人,就連「老外」也熱衷於舞龍舞獅表演。在西方人看來,舞龍、舞獅是中國的人文和體育的集中體現。例如,舞獅表演中那些「奮起」、「疑進」、「抓癢」、「發威」等神態就表現了中華民族勇敢、勤奮、樂觀的精神。龍獅運動正在逐步普及開來,為世界人民所喜歡和接納,發揮著文化軟實力的重大作用。
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