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文化旅遊發展
『壹』 後疫情時代如何促進經濟的復甦與發展政治知識點
1.黨是領導一切的,在疫情中我們看到了黨的作為,充分體現了立黨為公版,執政為民,在後權疫情時代我們要緊跟黨的腳步,聽從黨的指揮。
2.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的復甦與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力。轉變生產方式,從無疫狀態轉為常態疫情狀態欄。
3.人民群眾是核心,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保障就業,完善社會保障,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物價。
4.意識的作用,調整經濟結果,堅持改革開放,認識疫情,樹立信念。
『貳』 疫情過後,文化產業如何抓住「新基建」風口
疫情過後,如果文化產業想要抓住“新基建”風口,那麼首先就要迅速完成對產業鏈的文化產業鏈的布置。其次要跟上5g時代的發展。然後就是不要妄想淘汰實體產業,要做到融入線下文化產業,跟實體產業平頭並進。
最後就是不要妄想用線上的文化產業直接取代線下的文化產業。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想法,線上的文化產業,雖然在未來會有很大的市場。但是人們也不可能丟掉原有的線下文化產業,線下的文化產業活動的體驗感,是線上文化產業活動永遠都代替不了的。
『叄』 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的全球後疫情時代應該如何發展
你們這些理論教條主義者真把馬克思當上帝、還是耶穌了?一場瘟疫後的發展問題都要去叨擾一個已過逝多年的哲學家,那麼你們自己多年來的學識和經驗,難道都拿去喂狗了,問自己才是獲取答案最好的解題途徑。
『肆』 在如今的後疫情時代,如何發展我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是的,後疫情時代如何發展我們的經濟,政治,文化,這個一定把這個昵稱的。這個東西你一定要把握住,別回來又換的貨又傳染,讓的情況下你在什麼經濟,政治,文化的哎這么繼續發展,以前什麼樣,現在還什麼樣就可以了。
『伍』 ,談談你對後疫情時代中美關系有什麼看法,中國未來社會經濟的發展走向做一個合
也許說後疫情時代有些早,畢竟美國疫情還沒有進入拐點,全球疫情依舊肆虐,但改變中美關系和全球格局的卻是疫情,就算新冠疫情過去了,還會有新的或更猛烈疫情來襲,而這些周期性的重大疫情必然會深刻改變著這個世界。
美國疫情嚴重至此,不得不說與特朗普密不可分。如果證實美國2019年大流感中就有新冠疫情,這就是特朗普任內的嚴重失職。如果說特朗普忽視了來自美國情報部門、白宮官員、中國、世衛組織等一系列疫情預警,那就是因為選舉之私而對所有預警選擇性失明,這更是特朗普的重大過失。特朗普甚至在公開場合談及「曬太陽殺毒、注射消毒水殺毒」,看似心直口快,但盡顯不尊重科學和愚昧無知,只有非洲巫師才會鼓勵信眾喝消毒水殺病毒。但盡管如此愚昧言行依舊在美國國內支持者甚眾,這既是黨爭更是民粹使然。為贏得國內選舉,共和黨甚至制定了「甩鍋」秘籍,只要是病毒問題,言必稱中國。對此,美國國內一位導演都看不過眼了,強調美國國內有三種病毒,新冠病毒、特朗普病毒、前特朗普病毒,前特朗普病毒就是民粹病毒。新冠病毒終將被戰勝,但特朗普病毒、民粹病毒會荼毒這個脆弱的星球。
『陸』 在後疫情時代,印度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前景是怎樣的
印度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前景自然是有很大提升的,但前提是他需要發展好本國的製造業。
當初印度總統莫迪在剛剛上位初期就提出了印度製造這個計劃,可是到如今也沒有什麼報告指出,印度的發展也有巨大的提升。但這並不表明印度的供應鏈在全球發展潛力不好,主要是由於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就意味著其有非常多的勞動生產力,所以印度只要有新發展製造業,那麼就並不缺人手。
所以印度的供應鏈自然有很大的前景,但是他們是否能夠全部發展出所有潛力,還要看印度的具體措施,畢竟如今印度的製造業還不發達,還需要憑借大量的進口來完成某些行業的供應。
『柒』 疫情對旅行社的影響有哪些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上升,旅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
2009年國務院《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被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
2018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高達5.97萬億元,旅遊人數累計達55.4億人;且新世紀以來的絕大多數年份里,旅遊業收入同比增速均高於GDP增速;貢獻了近8000萬個就業崗位,對國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旅遊業的敏感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易受突發事件影響
旅遊行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這是由行業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在發展過程中,很難完全避免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和突發事件的干擾,例如經濟危機、金融動盪等經濟因素,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區沖突、戰爭、動亂、恐怖活動等政治因素都會導致旅遊需求下降,給旅遊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易受季節性因素影響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巨大。在一年中隨著季節的變化,我國多數旅遊目的地的客源狀況會呈現出有規律的消長變化, 因而旅遊業在每年都會形成相對固定的旺季和淡季。
從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看:
由於隔離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手段,而旅遊行業中幾乎所有細分領域均涉及人群聚集與社交,故而在景區關門、酒店空轉、餐館閉客、航班驟減的現狀下,2020年的經營預期完全被改變。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必要去探究旅遊業在疫情下的真實面貌,以及後續將會如何演變。
新冠疫情:將給旅遊業帶來什麼?
短期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如果沒有疫情,2020年原本應該擁有一個無比熱鬧的春節旅遊黃金周——按照先前各大市場研究機構的預測,2020年春節出遊人次將突破4.5億,較2019年春節增加8%,還將創造約為5550億元的消費規模。
由於疫情的突然來襲,上述預測值瞬間失去了價值,從交通和出行人數兩方面數據可以得到充分佐證:
(1)交通數據:據交通部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月18日,2020年春運鐵路發送旅客2.1億人次,同比下降47.3%;公路發送旅客12.1億人次、同比下降50.8%;水路發送旅客1689萬人次,同比下降58.6%;民航發送旅客3839萬人次,同比下降47.5%。
(2)黃金周出行人數:從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六的春節「黃金周」(1月24日~1月30日),全國出行人數僅有1.52億人次;相比之下,2019年的春節黃金周(2月4日~2月10日),全國出行人數多達4.21億人次,驟減態勢比「腰斬」更甚。
行業低迷之勢或將在短期內持續
1、供給端:行業整體受到波及
當前,幾乎全部旅行社的員工都處於停工狀態,收入和現金流面臨挑戰;
多數景區關閉,或者採取關閉部分停車場、下調限流人數等措施來應對疫情,創收有限;很多酒店暫停營業,短期內出租率大幅下滑,營業收入受到影響;
海外疫情同樣在蔓延,國際航班紛紛取消或者停飛,出入境旅遊被加以限制。
2、需求端:國人出遊意願銳減
在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通知發布之前,就已經有不少人主動取消了春節期間及節後的旅行計劃,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與外出活動。
從歷史上看:旅遊行業的業績最低值將出現在疫情爆發後兩個季度,可見疫情對旅遊業業績影響持續時間之久,至於人們的出遊意願何時恢復,一切都要取決於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遊重振計劃的實施等等。
疫情過後的報復性反彈值得期待
相比於非典時期,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更強,傳播范圍更廣,且在防控力度上也比非典時期更為嚴格。各省市均實施不同程度上的區域封鎖、交通管制、景區暫停開放等,大部分民眾主動或被動的隔離在家不出門,對旅遊業造成的沖擊較為嚴重。
不過,長期的隔離與居家辦公讓不少人被過久地「壓抑」,故而我們預計在疫情徹底結束後,隨著出遊信心的恢復,人們將以更加強烈的意願去策劃「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行業的報復性反彈值得期待。
按照非典時期的經驗,五一黃金周的旅遊市場很難出現明顯改觀,我們預計景區受到的沖擊可能持續半年以上;考慮到疫情結束後,各行各業普遍都會採取措施以彌補前期的損失,企業員工很難通過休年假等方式來外出旅行,故而可能要到十一黃金周期間,我國的旅遊業才會有所起色,景區和酒店的生意也會有所好轉;
『捌』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有關疫情後跨省旅遊的規定
國家文化旅遊局的話,沒有什麼特殊的規定啊,沒有啊,目前沒有。
『玖』 後疫情時代中,如何正確看待橫店的復工熱潮
這無疑是一種好的現象。因為這不僅能夠讓很多員工的收入有了保障。同時這從側面也反映出了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不然也不會讓橫店復工,所以說這肯定是一個好消息。
因為疫情的影響全國大大小小的企業門店都開始面臨著倒閉的風險。因為門店沒辦法開業導致國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實體經濟沒有辦法經營。人們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同時,實體經濟也沒辦法再持續下去。而現如今橫店復工這無疑也是一個好的消息。
橫店復工這首先能夠讓很多員工他們的經濟得到一定的保障。能夠保障他們的收入。畢竟在疫情期間大部分員工沒有上班,沒有上班肯定就是沒有工資的。沒有工資那麼家庭收入肯定會大幅度的下降。
橫店復工熱潮有利也有弊。但是按照目前我國形勢來說好處還是大於壞處的。畢竟現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那麼復工對於公民的經濟收入來說還是能夠讓他們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