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姓氏文化旅遊

姓氏文化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1-23 14:45:08

⑴ 如何發展姓氏文化旅遊

中國熱愛尋本追源,不同姓氏,不同宗祠我們本身都有在紀念,宗祠中也保留著本姓的發展歷史和本姓的名人祭拜,但大多還是傾向於本宗祠的成員。名人的姓氏文化有部分已在大力推廣吧,如劉基文化,對劉姓氏的部分分支就有開展文化旅遊。

⑵ 姓氏文化與旅遊的關系

國史、方誌、家譜,是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傳承的三大支柱。中國姓氏表明了一個人的家族系統和血緣關系,是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契入口。沿著姓氏起源、姓氏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梳理姓氏和姓氏文化的社會功能,使我們從中認識到姓氏文化研究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培養國民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方面的重大意義。

一、中國姓氏的淵源和姓氏文化的發展

1.中國姓氏淵源。中國的姓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會,氏和姓並不相同,它是姓的分支,較姓的產生要晚一些,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姓原本是代表母系氏族的族稱,是同一女性始祖的後代們所共同擁有的符號標記;氏作為姓的分支,是子孫繁衍後各個分支所特有的符號標1}《呂氏春秋.恃君覽》中記載:「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在母系氏族社會,人類實行群婚制,子女與父親的關系不能確定,只能按母系來確定人的血緣身份和氏族歸屬。姓的不同表示著擁有不同的女性祖先,古文獻中所見到的最古老的一批「姓」,大都帶有「女」字。鄭樵在《通志.氏族略序》中記載:「女生為姓,故姓字多從女,如姬、姜、贏、女以、妨、繆之類是也。」姓是由母權制社會中女性的社會地位決定的,其作用在於便於通婚與鑒別子孫後代的歸屬,即姓具有典型的「明血緣」的作用。

人們對姓的來源有不同的說法,最有名的是圖騰感生說,圖騰感生認為中華古姓起源於原始的圖騰崇拜。在『怪人皆無父、感天而生」的母系氏族社會,人類生存環境惡劣,生產力水平低下,對大自然及自身不了解,認為自然界的萬物都有靈魂,都有生命,認為氏族的繁衍是圖騰作用的結果,如果氏族中的女性與圖騰發生了神秘的接觸,就會受到圖騰的感應,從而便可以「感而受孕」。許慎在《說文》中說:『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因生以為姓,從女生,生亦聲。」他們認為使始祖母受孕的異物就是「感天」的結果,是圖騰一氏族的共同崇拜物,作為各族族號的圖騰就演變成同一氏族的共同標記—姓。以祖先的圖騰為姓氏,如熊、龍、牛、馮、梅、李、毛等。另外還有地名轉化說,認為姓來源於以始祖所居住的地方命名。吹律定姓說,認為姓是聖人吹律聽聲區別出來的,律是古代的一種定音儀器,用竹管或金屬管製成,並以管的長短來確定音階高低。

氏是在姓的基礎上分化出來的,產生於父系氏族社會。氏是姓衍生出來的氏族分支,從夏朝開始進入奴隸制社會,這一時期,氏是達官貴人家族用以標志宗法身份的專稱,氏的主要作用在於區別身份的貴賤,以示和平民百姓的區別。在人類社會之初,氏是帶有明顯的等級觀念和階級烙印的。在夏、商、周三代,氏是貴族男子的專稱。我國最早的一些「氏」,如神農氏(是農耕文化興起的標志)、伏羲氏(是人類結網捕魚和烹飪的象徵)、隧人氏(是人類懂得了鑽隧取火的標志)等,都是父系氏族階段出現過的最有名的「氏」,也表明了遠古時期人類以集體的力量征服自然的時代特徵。

2.中國姓氏文化的發展。鄭樵《通志·氏族略序》中記載:「三代之前(即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在氏族社會,同姓不婚,姓有明血緣、別婚姻的作用,即「姓所以別婚姻」;而氏主要來自於天子賜予的國名、溢號、官稱、居邑等,代表了貴族男子的宗法身份和地位,身份低賤的人也就無氏可言,氏有別貴賤的作用,所以「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即「氏所以別貴賤」。

「男子稱氏,婦人稱姓」。先秦時期,男子名前冠的不是姓而是氏,如屈原和商鞍,他們並不姓「屈」和「商」,屈和商只是他們的氏,實際上屈原是楚國公族,姓舉,商鞍是衛國公族,姓姬。中國的傳統是男主外、女主內,女子是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出嫁的,她們有明確的姓,以免違背同姓通婚的禁忌。到了戰國時期,封建宗法制度崩潰,氏族貴族日趨瓦解,姓氏制度隨之衰落,氏不再作為標榜貴族身份的標志,逐漸失去了「別貴賤」的作用,姓與氏之間的區別逐漸消失,一般平民開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又隨著世代的不斷推移和人口的繁衍生息,同姓的人們共同的血緣成分也越來越少,同姓不婚的規定己不重要,姓「明血緣、別婚姻」的作用逐漸消失。自漢以後氏與姓混雜不分,二者在意義上己不存在區別。秦漢以後,我國的姓氏制度基本趨於穩定,到了漢代,則通稱為姓,我們現在的姓就是從那時沿襲而來,主要來源就是先秦的氏。

二、中國姓氏文化研究的重大意義

中華姓氏歷經多個朝代不斷傳承變遷,至今姓氏數量就有一萬多個,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它可以解讀中國古代社會結構、標記歷史人口遷移、反映時代文化特徵、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也是一種特殊的經濟資源。

1.中國姓氏文化是解讀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一把鑰匙。在上古時期,生活資料大部分從採集或狩獵中獲得,人類的群居生活可以抵禦來自兇猛動物的攻擊,繁衍後代便成了遠古時代人們的重要任務,掌控生育大權的女性便以「氏族首領」的身份居於崇高地位,形成了女性掌權的母系氏族社會。從「女」的「姓」字和古姓中大量的「女」字旁,是母系氏族社會中女性至高地位的標志。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人類的居住逐漸穩定下來,生活資料不再單從採集和狩獵中獲得,有了田地和其它經營方式,男子在社會生產生活中逐漸居於主導地位,母系社會解體,父權制形成。

西漢末年的門閥制度使姓氏有明確的高低貴賤之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望族大姓可左右政治、世代高宦。這些豪門世族還恥於與庶族通婚,大批出身寒微而富才學的士人被拒於各級政權之外。門閥制度歷東漢至魏晉南北朝而極盛,隋唐時期開始施行科舉取士制度,家族的權力靠個人讀書進舉獲得,世襲的家族社會地位逐漸衰弱,但這種門第觀念,仍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

唐五代時期,是中國古代賜姓制度發展的重要時期。古代統治者為了維護和加強統治,便用賜姓的方式籠絡人心或震懾臣民。必要時皇帝對異姓臣民賜以皇族姓氏,或者賜予他姓,以褒獎他們建功立業的功績,具有明顯的政治意義。賜國姓是帝王對臣民的一種莫大禮遇,通常為了安撫降將、宣示恩寵。當然也有因避諱而賜他姓,或出於貶損而賜惡姓等。賜姓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融合,唐五代的賜姓相當一部分是賜給當時少數民族權貴的。這些民族內附後,與漢族人雜居生活,一些權貴家族得到當時統治階級的特殊禮遇,心儀華夏,獲帝王賜姓氏後,其家族或者部落紛紛改從漢姓,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民族的交流交融。

姓氏文化是反映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一種文化視角,它包含了太多的權勢、地位、尊卑、貴賤等特質和家國一體的社會構建。如宋代大儒、理學家創始人之一張載在《經學理屈》中所闡述的:「管攝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本」。中國自古提倡的倫理道德、祖先崇拜和宗族制度等意識在古代社會的姓氏文化中得以充分體現。

2.中國姓氏文化是標記中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一座史碑。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他們由於各種原因不斷遷徙,後在遷入地定居下來,繁衍後代、薪火相傳,姓氏文化隨之豐富和發展。

秦、漢至魏晉時期,部分中原地區居民開始向南方遷徒。秦統一中國後,秦朝曾派數萬大軍深入嶺南守備,這些軍隊和他們的家屬隨後在當地定居。為鞏固邊疆,秦始皇又派50萬大軍到嶺南開辟疆土,部分士兵繼續南下到州定居,成為秦朝的北方移民。東漢以後,中原地區連年天災,百姓衣不遮身、食不裹腹,社會出現動盪,居民離開戰亂的中原,向當時比較偏僻的地方遷移,主要的遷移方向是長江以南。西晉「八王之亂」期間,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大量湧入中原,中原原居民為避兵亂和免受異族統治開始遷移,其中許多人隨晉朝皇室南遷,入居江南。這些南下的移民中有一部分又輾轉向東南遠徙,最後進入閩中。

兩宋時期,一些中原百姓遷入廣東。1127年北宋滅亡,當時部分百姓隨趙構向東南遷徙,遷至現在的江蘇蘇南地區太湖流域一帶;部分隨隆裕太後到贛南地區,還有小部分百姓在動亂中一直南下,最終在珠江流域定居下來。南宋末年,中原百姓為避戰火大規模南遷。宋朝還有狄青、楊文廣率禁軍南征,大批士兵留廣西戍邊屯墾。

明清時期,中原移民的後裔大批赴台或移居海外。明清時期移民台灣的人中,主要來自福建省和廣東省,而福建、廣東兩省歷代移民多來自於中原。中原移民最多的一次當屬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時。1953年,台灣地區戶籍調查顯示,調查資料中戶數大於500的
100個姓,其中有63個姓的族譜資料顯示其先祖來自河南省東南隅的固始縣。該次統計資料顯示這63姓共計67萬多戶,占當時台灣總戶數的80.9
%。海峽兩岸人民血脈相連,來往密切。在近些年尋根文化興起的浪潮中,台灣漢族更是熱情高漲,他們通過各種努力來大陸尋根祭祖,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著對故土的眷戀和思念。

3.中國姓氏文化是時代文化特徵的一種反映。由於社會歷史發展時期的不同,姓氏受到不同的社會綜合因素的影響,反映出不同社會時代的文化特徵。
姓氏在其產生之初是標志氏族或者社會血緣關系的識別符號。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它承載了關於血緣圖譜、家族演變以及時代沿革的大量信息。「姓氏是標志社會結構中一種血緣關系的符號……因此,姓氏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它所包含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作為一種制度文化,它的綜合性的文化特徵又是非常明顯的。

姓氏的出現是社會的一種進水《禮記·樂記》闡述:「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惆易·序卦》闡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措。姓氏在貴賤、上下、尊卑的層面上執行了一整套禮儀規范。

在現代社會,姓氏文化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不斷發展變化,有些舊有的姓氏己經消失,一些新的姓氏逐漸產生。姓氏文化在現今表現出了由先前的男尊女卑到現在的男女平等意識的轉變。當然,子承父姓的習俗依然盛行,尤其在中國的農牧地區。但男女平等的小家庭己成為當今社會的基本細胞,子女的姓氏有了選擇,後代無論是男是女,既可以從父姓,也可以隨母姓,有時是父母姓的組合,甚至根據自己的意願新起一個姓。蘇州有一位孩子的姓更是充滿了現代文化特徵。由於孩子的父母都是獨生子女,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姓氏又互不相同,為了考慮周全四個姓氏,最後經過家庭所有成員的表決,另起新姓「點」。新姓的下部四點代表全家四個姓,上部是一個「占」字,代表佔有全家的四個姓。隨著現代社會獨生子女的增多,城市中不少孩子也會共同使用父母雙方的姓氏。有些孩子的名字是四個字『父姓+母姓+名字」,表達了對父母雙方基因的尊重和中國姓氏文化的進步。

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文化思想更為多元,姓氏文化表現出了新時期新的文化內涵。姓氏是個人作為家族成員的符號標記,是個人對於「我從哪裡來」的哲學思考的科學回答。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機遇期,依法治國、民主公正的理念深入生活的各個方面,姓氏作為一種社會元素,是個人的家族歸屬感和民族認同感的標志,姓氏不再承載「別貴賤」的文化內涵,處處體現出現代社會的平等意識和家族觀念。

4.中國姓氏文化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種紐帶。「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尋根問祖、落葉歸根、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祖根就是至高神聖的土地,尋根認宗充分表現了華夏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世同堂、五世其昌」,姓氏文化是傳統大家族的精神紐帶和文化標志,血緣是任何政治勢力和意識形態都無法阻隔的紐帶。中國人的尋根意識和對自身歸屬感的強烈需求,推動著海內外華人對中國這個「家」和「根」的眷戀和認同。千千萬萬的遊子身在異鄉,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姓氏譜系不是簡單的文化符號,是他們與同宗族人的血脈見證,是他們心的歸屬。海外華人在全球分布較為廣泛,世界各地的華人心繫祖國,他們在各地成立了同姓宗親會組織,用各種形式寄託著對大陸故鄉的懷念和尊祖敬宗的情懷,越來越多的華人歸國就是要滿足「回家」的情結。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更是剪不斷台灣與大陸海峽兩岸人民的團結與親情。海外華人心繫大陸同姓宗族,認祖歸宗,共辦實業,捐資助學,造福桑梓,這正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具體體現。

5.中國姓氏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經濟資源。自古以來中國人對血緣關系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在社會生活中,姓氏文化具有巨大的經濟能量,傳統文化的感召力和經濟價值己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一個感性消費的社會,姓氏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己然表現出巨大的經濟潛力。據統計,目前我國有關姓氏尋根的中文網站有200多個,國內許多姓氏的祖居地或發祥地還成立了尋根服務團,舉辦姓氏文化節,開展姓氏尋根旅遊等活動。以姓氏文化為核心的產業將成為一個有中國特色的行業,尤其是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河南、陝西、山西、山東、河北等地,姓氏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與潛力是巨大的。

國外也有尋根問祖的案例。美國黑人作家阿歷克斯·哈利的作品《根》(1976年出版),在美國黑人圈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帶動了當時美國黑人的尋根熱,這在當時也極大地引起了海外華人的共鳴。1991年10月,全歐客屬崇正總會響應歐洲華人的尋根心願,共組織歐洲8個國家19個姓氏的245名客家人到河南尋根,這是自稱「河洛郎」的海外客家人對祖地最早的大型尋根活動[0]。1998年,榮陽鄭源實業公司在鄭州舉行「首屆鄭源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海內外鄭氏實業家齊聚一堂,共簽約總額14.2億元人民幣;2003年10月,第十八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河南鄭州舉行,來自海內外22個國家與地區的約3000客家人出席了該次世紀盛會,該次大型盛會具有巨大的經濟能量,據統計約有35個項目被簽署,合同金額27.
2億美元,其中外資額約24億美元。尋根資源的開發,極大地挖掘了姓氏文化的經濟價值。

三、結語

文化是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形成的,姓氏作為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強大的紐帶作用,使一個民族具有強大的聚集力。姓氏是一個稱謂符號,是一種社會現象,也具有文化的意義,載負著豐厚的文化內涵。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數典不忘祖,落葉要歸根」,弘揚祖德,葉落歸根,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姓氏是社會人的群體性符號,姓氏所賦予的文化意義,讓每個炎黃子孫都能夠找回自己的歷史歸宿,都有一種精神上的歸屬感,海內外華人的民族意識和民族凝聚力因之而增強。尋根渴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精神支柱,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體現。尋根本質上就是對民族文化的高度認同,是對姓氏這一社會符號所具有的社會文化意義的認可,體現了中華民族凝聚團結的精神。尋根渴祖懇親是中華兒女凝聚和寄託情感的方式,也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創造美好未來的原動力。姓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寶庫,對於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增強民族自豪感具有重大意義。

⑶ 請問姓氏文化節幾年舉辦一屆

首屆中國姓氏文化節於200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舉辦。第二屆姓氏文化節將於2006年10月25日至27日開幕。兩年舉辦一屆。

⑷ 姓氏資源對旅遊、商貿開發的意義

姓氏對旅遊存在很根本的因數,因為姓氏起源時間 發展歷史 姓氏的延續及分支 姓氏的變遷等等,都是圍繞的人類最初的發展里程,蘊含的研究歷史的價值。如果一個地方是人類姓氏的起源地,那這個地方就是人類追溯姓氏的根源。繼而每位遊客都會像了解自己的 姓氏歷史。
可以利用姓氏的發展歷史和文化建造為一個旅遊景區或是博物館什麼的。

⑸ 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值得一去嗎成都的朋友力薦,我旅遊時間就1天。我個人喜歡考古。

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裡面搜集了全國很多已經快要失傳的族譜家訓之類的,做了很多的修繕保護工作,值得一去!

⑹ 誰了解河南淮陽的姓氏文化節,荷花節,太昊陵提供點資料,謝謝!

我家就是淮陽的,我給你簡單介紹一下吧:
先介紹太昊陵,這可是重中之重,呵呵國家4A級景區:
太昊陵位於河南省淮陽縣,傳說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長眠的地方。陵墓位於淮陽縣城以北的蔡河邊。太昊陵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廟,是我國著名的三陵——太昊陵,黃帝陵、大禹陵之一。原佔地面積875畝,是一座氣勢磅薄、規模雄偉、殿圖豪華的古代宮殿式建築群。歷來被稱為「天下第一皇朝祖聖地。」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位於河南省淮陽縣羲皇故都風景名勝區,毗鄰風景秀麗的萬畝龍湖。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八大名陵之一,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其陵墓被譽為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佔地875畝,規模宏大,肅穆庄嚴,始建於春秋,增制於盛唐,完善於明清,歲月3000年,歷代帝王52次御祭,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筆題詞留念。 太昊陵廟以伏羲先天八卦數理興建,是中國帝王陵廟大規模宮殿式古建築群之孤例,分外城、內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有三殿、兩樓、兩廊、兩坊、一台、一壇、一亭、一祠、一堂、一園、七觀、十六門。景區內主要景點包括中軸線上的一系列建築——午朝門、道儀門、先天門、太極門、統天殿、顯仁殿、太始門、八卦 朱總理題的羲皇故都壇、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園等構成的主景區,以及附屬景點:獨秀園(原剪枝公園)、碑林、西四觀、岳忠武祠、同根園、博物館等幾部分組成。人文始祖祭祀活動綿延千年歷久不衰,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世界各地幾百萬人湧向淮陽縣太昊陵廟朝聖伏羲,農歷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動,遊客人數日達數十萬。以「單日參拜人數最多的廟會」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太昊陵廟會成為中國規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間廟會。太昊陵人祖祭典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具體一點的你可以參考:http://ke..com/view/57815.htm?fr=ala0_1_1
荷花節:
2010中國·淮陽荷花節 1、活動主題:荷花·和美·合作 2、活動口號:走進羲皇故都,相約水城淮陽 3、舉辦時間:7月18日--9月18日 4、舉辦地點:羲皇故都風景名勝區 5、主辦單位:河南省旅遊局、周口市人民政府 6、承辦單位:淮陽縣人民政府、周口市旅遊局
龍湖省級風景名勝區:東西寬4.4公里,南北長2.5公里,面積11平方公里,16483畝,龍湖環抱古城,拱衛羲陵,形成了陵前有湖,湖中坐城,城中有湖的奇特景觀。萬畝龍湖,浩浩淼淼,碧水瑩瑩,柳雲籠岸,鷗鷺戲灘,蒲葦蔥郁,芙蓉斗艷,生態自然,秀色可餐,不愧為中原明珠,內陸奇觀。荷花:在龍湖風景名勝區內有2000畝左右的荷花,觀荷神姿,金蓮呈輝,芽箭高挺,梗亭玉立,葉輕翩舞,翠裙展舒,傲葉托玉、蓮蓬瑩滴,氣卓群而不傲,神閃采而榮華。蓮蓬傳聲如訴衷情;香飄氣凝似聆天音。嬌羞語、潔無暇,麗不艷、素潔雅,花重粉、艷生媚,綠透清、盈泛碧,燦身姿、意繾綣,使人流連嘖嘆。 東湖自然風景區:由於良好的生態保護,至今仍保持著西周時期原始的自然風貌,在這里可以領略到3000年前生態文化的絢麗多姿。景區水面7000餘畝,碧波盪漾,蒲葦婆娑,荷花飄香,鳥鳴魚躍,水草千姿百態,水胡蘆隨風飄浮。盪舟湖中,你可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動人畫面。也可以看到「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秋風吹拂龍湖面,化出白蓮千萬點」的美麗景觀。
姓氏文化節:
中國姓氏文化節
文化節現場舉辦時間:10月 舉辦地點:2004年於河南省周口市首辦,2006年於河南省淮陽縣舉辦第二屆 舉辦單位:中國僑聯、中國文聯、中國全國工商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周口市人民政府 活動簡介: 追根溯源,萬姓同根,根在周口。 尋根聯誼的中國姓氏文化節由中國僑聯、中國文聯、中國全國工商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主辦,周口市人民政府承辦,首屆於2004年十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河南省周口市舉行。
姓氏文化節
姓氏文化節是全球華人的共同節日,以弘揚伏羲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宗旨,以姓氏為紐帶,以「尋根」為主題,向海內外充分展示河南及周口的良好形象。今天,「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族徽,是中華民族大團結大統一的象徵。周口淮陽有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源地。從古文獻和考古文物來看,中國出現的第一個姓氏是伏羲的「風」姓。縱觀六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不管換了多少朝代,改了多少年號,中國人的姓氏一直延續著,也從未間斷過,伏羲是中華民族傳說中的「人文始祖」,歷史上出現過的姓氏有10000多個,如今仍在使用的有3000多個。文化節期間,舉行了隆重開幕式暨「萬姓同根」大型文藝演出、華人華僑公祭太昊伏羲大典、中國姓氏文化論壇及族譜展,當地還將舉行十多項藝術表演、文化旅遊和招商引資活動。
第二屆
中華姓氏文化節於2006年10月25日至27日在淮陽縣開幕。活動期間舉行了第二屆中華姓氏文化節開幕式暨以尋根為主題的大型文藝演出、公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周口市投資貿易洽談會、世界陳氏懇親聯誼會籌備會議。中華姓氏族譜展、龍舟大賽、周口民間文藝表演、周口雜技藝術精品晚會。
希望能幫助到你,選我做最佳答案吧~~O(∩_∩)O~~

⑺ 華夏姓氏文化園主要做什麼

華夏姓氏文化園由 陝西旅遊集團公司 旗下子公司洛陽西城置業開發,項目位版於 洛陽市 龍門大道北端權洛河橋南側,與洛陽國花園一路之隔;項目佔地面積約30畝,總建築面積約20000平米,南通龍門石窟及洛陽城際高鐵站,北接洛陽老城區;周邊城市配套完善, 旅遊商業資源豐富, 洛浦公園 、 隋唐城遺址植物園 、 中國國花園 、絲綢之路公園、 關林 景區等城市景點遍布項目周邊。項目將包含華夏之源姓氏博物館、洛陽文化旅遊產業園規劃展示中心、遊客服務中心、高端會所,仿唐歌舞劇院、 唐三彩 及國花瓷藝術中心等諸多文化旅遊形態,集中展示洛陽作為華夏根源的文化旅遊元素,全面打造以華夏姓氏文化及河洛文化為主題的世界級文化旅遊商業體。

⑻ 文化和旅遊部長姓什麼

文化和旅抄游部長名為雒樹剛,其姓襲氏為雒,讀作luò。

雒樹剛,男,漢族,1955年5月生,河北南宮人,198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理論部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編審。2020年07月至2020年08月,任文化和旅遊部部長。

(8)姓氏文化旅遊擴展閱讀:

2020年8月27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在京閉幕,會議經過表決,增補雒樹剛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雒樹剛為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說,去年一共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約3萬個,未來准備再用兩年時間基本解決旅遊廁所少和旅遊廁所臟的問題。相信這個好消息對於廣大愛好旅遊的朋友來說是戳到了「心窩」里。

2019年6月26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受國務院委託,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作關於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

⑼ 尋根旅遊國內外研究

挖掘尋根文化 搞好旅遊開發
——訪市政協委員周健

2004-3-15
王春生

據統計,目前居住國外尤其是歐美地區的華裔非常多,已達5000萬人,中國台灣和港澳地區同胞將近3000萬人。「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具有尊宗重祖、熱愛祖國的優良傳統,是一筆寶貴的尋根旅遊財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市政協委員、許昌學院副教授周健一直從事旅遊研究,造詣頗深。他與記者的交談也就從旅遊這個話題開始。

周健委員說,去年,許昌市有關部門通過各種渠道,加強溝通,與台港澳同胞、東南亞國家僑胞中許姓人士取得了聯系,成功舉辦了世界許氏宗親文化研究會暨經貿洽談會,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利用尋根這個載體,開展旅遊開發和招商引資,不失為一條為經濟建設這一中心服務的捷徑。

許昌有悠久的歷史,許多姓氏都源於此,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搞清楚究竟哪些姓氏起源於許昌?這些姓氏在許昌還有什麼遺跡?祖先的確切位置在哪裡?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周健委員認為,至少許姓、鍾姓、方姓三姓源於許昌,陳、荀、瘐三姓發達於許昌,這些研究成果已經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贊同。

就如何搞好尋根旅遊開發,周健委員認為,對學術界已經基本確認的「鍾氏、方氏源於許昌」的研究成果,我們要充分利用,進行精心策劃,可以在今明兩年著手開發。

「當然,由於尋根旅遊開發在我市剛剛起步,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周健委員坦言,瘐姓故里具體地點尚不清楚,荀氏祖塋八柏冢。八柏之中一死一倒,令人心寒,希望有關部門加大保護力度,為以後的尋根活動打好基礎。另一個問題是缺乏投資主體,對尋根旅遊資源開發不僅要靠政府,更要有民間投資主體來開發,建議成立尋根旅行社,負責經營尋根旅遊,政府可適當提供支持。當然,還有一些問題,譬如,近年來,我市軟硬環境雖然有較大改善,但仍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次,我陪馬來西亞的尋根團欲到灞陵公園,由於河水污染,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臭味,不少客人未到公園便中途返回。因此,我建議,要加大創「三城」實施碧水藍天工程的力度,以優美的環境打造許昌這個品牌,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人士來許昌參觀、旅遊、投資。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