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廣西桂林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廣西桂林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發布時間: 2021-01-20 11:12:00

㈠ 桂林歷史文化有什麼特色

1、桂劇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它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約在明代中葉便開始發端。明末清初廣西已有崑腔,後高腔和弋陽腔又相繼傳入,相互融合而形成以彈腔(即皮黃)為主的高、昆、吹、雜等五種聲腔藝術的桂劇。2006年5月20日,桂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37。

2、桂林民歌

最普及、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山歌和龍船歌。山歌曲調簡單、朴實,節奏自由,在農村廣為流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曲調。多為上山砍柴或田野勞動時,即興編唱、有獨唱,也有對唱。龍船歌流行於桂林江河沿岸,灕江一帶流行套曲8首,即集人歌、出船歌、遊船歌、扒船歌、連船歌、贏船歌、灣船歌、扯船歌; 而桃花江沿岸一帶則有套曲13首。唱詞多與悼念屈原、頌揚龍王、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關。

3、桂柳話

廣西的西南官話中向來以為桂林話、荔浦話流行最廣,實際上,柳州話通行的范圍更廣。桂林話存在於桂林及興安、靈川的一些城鎮,其餘廣大地區,通用的官話都接近柳州話。在貴州省黔南州的羅甸縣、平塘縣、黔西南州的望謨、冊亨等地的語言也屬於桂柳話;還有原柳州鐵路局管轄的貴州省都勻鐵路地區及黔桂線沿線鐵路職工、家屬也說的是桂柳話。桂柳話細分又有桂林話、柳州話、郴州話、荔浦話 、平樂話等,其間有一些差別。

4、河燈歌節

每年的七月半(農歷7月12日至14日)是資源縣河燈歌節定期舉辦時間,資源各族人民雲集縣城,資江兩岸三天三夜,歌聲繚繞,整個縣城籠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晚可領略「萬盞河燈漂資江」的人間奇觀。

5、零零落

零零落是廣西代表性的曲藝之一,以桂林方言為演唱基礎,流行於桂北一帶的曲藝形式。它具有一人多角、輕便靈活、反映現實快等特點,深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桂林旅遊資源優勢

桂林抄旅遊資源豐富,而且一年四季都適合旅遊,都可以坐大船游灕江,看美麗山水風景等。一年四季突出的美景如下,春天看桃花油菜花、泡溫泉,夏天看梯田(放水、插秧、長綠)、爬瀑布、玩漂流等;秋天泡溫泉、賞梯田金色稻穀、看銀杏、聞桂花;冬天泡溫泉等。桂林四季游路線: http://www.0773cc.com/tourway/index.aspx

㈢ 閱讀下面樹料,按要求回答問題。桂林和百色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獨特的民俗風情。如桂林灕江、興安靈

(1)「略」,言之成理即可。
(2)要求對所選景點、民俗、特產做比較具體的介紹,語言簡潔生動。回民俗風情示例:「三月三」歌節、布洛陀文化藝術節、侗家服飾藝術、北路壯劇藝術節、跳坡節、火把節、黑衣壯文化、綉球文化等。(答不屬於桂林、百色的不可)
(3)「略」,言之成理即可。

㈣ 我的家鄉廣西桂林興安有什麼名勝古跡,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歷史沿革興安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戰國時期今縣境屬楚國疆土。[1] 興安古屬百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鑿成靈渠後的第三年,即平定嶺南,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在今全州縣鹹水鄉設立了零陵縣,由長沙郡管轄。當時,興安境內東北部的湘江流域,全屬零陵縣治。而西南的灕江流域,則屬桂林郡。[2]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漢朝。南海郡的龍川令趙佗卻趁楚漢相爭,無法顧及嶺南,而奪下桂林與象郡,建立了南越國。趙佗勢力延伸至越城嶺地區,今興安的西南部成為南越國的北方前線。趙佗不僅加固了位於溶江的古秦城,還在今興安縣城附近修建了越城。這就是後來古籍中提到的越城嶠。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平定了嶺南,次年南越滅亡。漢武帝將原來的南越國分為九郡,統歸交趾刺使部。又在今臨桂(包括桂林市)、陽朔、永福、靈川和興安西南部等地設立始安縣,屬零陵郡,歸荊州刺使部管轄。三國時期,始安縣升格為郡,但仍歸荊州刺使部。西晉,始安劃歸廣州郡管轄,而興安境內的湘江流域一帶仍屬零陵郡。[2] 晉永嘉元年(370年),荊州郡將今屬全州、灌陽等地分出來,成立湘州,始安郡亦隨之劃歸湘州。南北朝的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廣州郡被分割,在桂林設置了桂州,始安郡劃歸桂州管轄。至陳朝,原來屬零陵郡的今興安湘江流域一帶,被並入了始安縣,興安縣的范圍基本確定,並完全脫離了零陵郡,其地北至界首鎮與全州相鄰,南至高尚、溶江與靈川為鄰,西至越城嶺深處,包括大、小溶江流域的金石、華江,與龍勝、靈川、資源為界,東至都龐嶺深山,與全州、灌陽為鄰。隋朝統一中國後,始安縣仍歸始安郡管,興安整個縣境都歸入了今日之廣西。隋亡,唐帝國撤郡建州,增加了州縣,使行政區劃范圍縮小,以便管理。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派大將李靖擊潰後梁皇帝肖銑,收降嶺南五十餘城,在始安縣內劃出了今日的興安地區,設置了新的臨源縣(因興安縣是湘江、灕江的發源地),隸屬桂州,縣城設在城台嶺上(今興安中學、興安二中校址)。[2]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桂州將領朱濟時與廣州番禺的馮崇道叛唐,朱攻下了周圍10餘座州縣城池,而臨源縣內官民堅守,朱久攻不下。後朱濟時被容管經略使王平定,唐代宗為表彰全縣官民忠義,將縣名改為「全義縣」。所以,柳宗元歌頌吏治改革的名文《全義縣復北門記》,已沒有臨源之名。唐末,湖南馬殷趁農民起義之機,攻佔桂州、賀州、柳州等多個州縣,908年自稱楚帝。此時後晉皇帝重貴雖已無法管理馬殷佔領的全義縣,但他在開運三年(946年)仍然將全義縣升為溥州,把縣名改為德昌。直到後漢高祖劉知遠乾佑元年(948年),馬殷失敗,德昌才歸後漢管轄。至宋,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963年)撤消溥州,重將德昌恢復原名全義縣,重歸桂州管轄。976年,趙匡胤死,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因為全義的「義」字犯了他的名諱,第二年(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他便下詔將全義縣改為「興安縣」,取意為興旺安定,仍歸桂州轄治。興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元、明、清、民國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迄今都稱興安縣。元屬靜江路,明、清時期屬桂林府。民國2年(1913年)7月隸屬灕江道,民國3年6月隸屬桂林道,民國16年直屬廣西省政府,民國19年隸屬桂林民團區,民國23年3月隸屬桂林行政監督區,民國29年3月隸屬桂林行政督察區, 民國31年3月直屬廣西省政府,民國33年5月隸屬第八區,民國36年3月直屬廣西省政府,同年4月隸屬第八區,直到臨解放。解放後屬桂林專區,1970年後屬桂林地區。1998年9月8日 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興安縣屬桂林市。[3] 而建在城台嶺上的縣城,後來因人口增加,狹窄的城台嶺不適宜形勢發展的需要,於明朝中葉,遷至西邊一里之外的岳王台和鳳凰台上,一直保持到今天。這就是興安縣城的「三台」。風景名勝編輯興安的文物古跡頗為豐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靈渠,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桂北第一雄關」古嚴關、秦城遺址、石馬坪漢代古墓群、界首紅軍堂等。主要旅遊景點有靈渠、水街、樂滿地休閑世界、貓兒山國家森林公園、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秦家大院古村、湘江源等。有涉外星級賓館4家,其中五星級1家,全年接待遊客300萬人次。靈渠: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古名秦鑿渠,靈渠、陡河,近代又稱湘桂運河、興安運河,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工運河,全長36.4公里,分南北二渠,溝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北有長城,南有靈渠。」北渠入湘江,經湖南入洞庭;南渠入灕江,可經珠江達南海。它選址科學、設計奇巧、施工精當 ,與萬里長城一南一北,同為中華瑰寶、世界奇觀。建有靈渠公園,公園內景點主要有鏵嘴、大小天平、分水塘、臨源閣、靈源寺、南陡閣、狀元橋、郭沫若題詞碑、秦文化廣場、四賢祠、飛來石等,是大桂林旅遊圈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與四川的都江堰、陝西的鄭國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 水街景區:興安水街景區是指靈渠穿過縣城一段兩岸的街區,長約1公里。整個水街景區由秦漢建築文化、古橋文化、古雕塑文化、靈渠歷史文化、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組成。具體景點有秦文流觴景區、娘娘橋、萬里橋、馬嘶橋、古戲台、湖廣會館、水街亭台廊榭、百米雕塑長廊、古石雕群、民俗風情區等。秦文流觴,景區是興安水街的入口,也是第一個重要的景點。它緊倚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濱臨靈渠,佔地約3000平方米。首先是重建的興安古城北門,景區內以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條古街的形式,充分體現出秦代建築的風韻。[21] 娘娘橋,位於秦文流觴景區上游約100米,又名天後橋、滄浪橋,始建於康熙七年(1668年),2004年重修,橋上建有雙亭,橋名為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所題。萬里橋:位於娘娘橋上游約100米,唐寶歷元年(825年)桂管觀察使李渤所建,因傳說距唐朝京城長安水路1萬里而得名,是廣西境內最古老的石拱橋,迄今已整整1200年歷史。歷史上被稱為「楚越要津」,2004年重修橋亭,橋的南岸立有明代吳玉所寫《萬里橋記》一文和「萬里如歸」題詞兩塊石碑。馬嘶橋:位於萬里橋上游約100米靈渠與雙女井溪相交處,傳該處最初為小木橋,當年馬援率部南平交趾時,其坐騎至此揚蹄嘶叫,不願過橋,馬援下馬發現該橋已朽,乃募捐修橋,傳為千古佳話,此橋因而得名。原為與靈渠水街南北路並行的兩座橋,2004年改建,增加了一座橫跨靈渠的連橋,形成了「三橋跨二水」的奇觀。橋亭為漢代建築風格。[21] 古戲台:又名天韻閣,位於縣城中心廣場與水街交會處,高12米,分上下兩層,上面唱戲,下面行人,為徽派建築風格。該戲台與萬里橋遙相呼應,是居民休閑看戲的好地方。湖廣會館:位於靈渠水街中段,建於清朝初年,系舊時旅居興安的湘南、湖北同鄉聚會議事、供奉先賢、唱戲娛樂的場所。內設有大堂、戲台、先賢祠和花園。具有典型的荊楚文化風格。水街亭台廊榭:位於娘娘橋至馬嘶橋之間約200米的靈渠水街旁,依街傍水,均為實木結構,青瓦蓋頂,下有石板路相連,掩映在綠樹叢中,是人們休閑觀光、吟詩賞景的絕佳去處。北街里:位於萬里橋北,是一條傳承千年文化的古巷,寬不過5米,長約300米,兩邊是清一色的明清建築,讓人體會到濃濃的桂北市井風情。水街民居 位於靈渠水街兩岸,鱗次櫛北,綿延近1公里,均為青瓦白牆,木雕花門窗,具有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之嶺南風韻。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位於縣城西南2公里。碑園佔地120畝,氣勢恢宏,其紅軍群雕是全國最大的紀念性群雕,園內還建有紅軍突破湘江紀念館。是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與巍巍老山界、界首湘江戰役遺址構成了興安獨具特色的紅色之旅。紅軍堂:原名「三官堂」,位於縣城以北約23公里古鎮界首境內的湘江畔,當年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渡河和湘江戰役的指揮所,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紅軍高級領導人曾在此指揮渡江和戰斗。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山界:位於貓兒山自然保護區,山勢險峻雄偉,周圍是茫茫原始森林,景色美不勝收。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高山,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的同名散文而聞名,上有陸定一親筆題詞的老山界碑亭。貓兒山:位於興安縣西北部的華江瑤族鄉,距縣城80公里,因峰頂形似俯卧的巨貓而得名。主峰海拔2141.5米,為「五嶺絕首、華南之巔」,是灕江、資江、潯江的發源地。2004年被正式列為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區域面積300平方公里,景區內原始森林一望無際,被稱為第四紀冰川「活化石」的鐵杉林鬱郁蔥蔥,共有植物(毛竹等)800餘種,珍禽異獸112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5種,二類保護動物30餘種。主要景點有「華南之巔」、神仙柱、仙愁崖、鐵杉公園、杜鵑林(杜鵑花)、原始森林、灕江源、老山界碑亭、美軍二戰失事飛機紀念碑等。世紀冰川大溶洞:又叫「靈佛洞」,位於縣城西南約6公里的桂黃公路西側約500米處,洞幽石美,水路旱路交替游覽約1小時,洞內奇石千姿百態,更有一尊天然石佛,堪稱洞景一絕。白石天生橋群:位於縣城東南25公里處湘江源頭的岩溶峰叢窪地中,屬於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觀。白石的天生四橋,集中於短短的一公里之內,它們由連成一串的天然溶洞組成,堪稱世界級的地質奇觀。漠川觀音洞:景區坐落在距興安縣城28公里、離漠川鄉政府800米的釣魚山下,三級柏油公路依傍著秀麗的漠川河從洞口經過,交通十分便利。觀音洞全長約2500米,分上下兩層,貫通形成孺子牛圖形的環狀游覽區。洞內石柱、石幔、石花多姿多彩,天然藝術長廊出神入化,古生物化石、蓮花天梯堪稱稀見,神秘的石壁天書蘊藏玄機,送子觀音,還有神龍見首、包公升堂、坐井觀天、三藏曬經、雙獅護寶等景觀都十分迷人。古嚴關:位於縣城西南7公里處的嚴關鎮境內,國道322線西側約300米處,兩山對峙,關隘雄偉,號稱「桂北第一雄關」,相傳為秦戍五嶺時所築。[22] 秦城遺址:位於縣城西南約25公里的溶江鎮境內,靈渠與灕江交匯處,是秦戍五領時的屯兵之所。2006年4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乳洞岩位於縣城西南約6公里的龍蟠山下,自唐代以來即為游覽勝地,被譽為「勝絕南州」、「湘南第一洞」。洞內開闊處可容千人,洞中有洞,分上、中、下三洞,宋尚書左丞相李邦彥曾寫了《三洞記》一文,南宋大詩人張孝祥題寫了「上清三洞」四個大字。漠川「三大」:位於縣城東南約40公里的漠川鄉境內,有廣西最大的古樟,有規模宏大、置有石人石馬等石雕的古墓,清代留傳的巨型石拱橋依然屹立。五里峽景區:即五里峽水庫景區,位於縣城東約10公里處,水庫水面8000畝,蓄水1億立方。[22] 高尚銀杏林:在縣城南30公里,湘江發源地附近,桂興公路兩側。此地方圓10平方公里,銀杏林成片,其中流蘭銀杏林園3000餘株。湘江源:湘江源旅遊景區位於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白石鄉境內,座落在以湘江之源白石河為中心的約20平方公里范圍內,西北距興安縣城22公里,有二級瀝青路相連,景區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其精華景點有:湘江源頭:在湘江源頭碑立碑處,一尊8米多高,惟妙惟肖的天然毛主席石像坐於旁邊,旁邊還有一塊天然的「天子玉璽」。周邊還有觀音石、烏龜石等。 天生橋群:在湘江源白石河上,並列著4座由地下水雕刻而成的大自然藝術品——天生橋,橋下有岩洞——大龍王岩,橋洞分別高達40—100米不等,跨度分別達30—60米不等,橋橋相連相交,高低有序。秦家大院:秦家大院位於廣西興安縣白石鄉水源頭村,村內有一佔地17000平方米的「秦家大院」,始建於明洪武年間,院內遺存有三組明清時期建築群,其主次軸線分明,依軸線層層深入,左右對稱,梯進布局,高牆窄巷,古民居多為三開二進型,青磚黛瓦,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刻字銘文。街巷縱橫,平坦整齊,青石鋪就,清爽宜人。歷代以來,村中先後出過十三位文進士和三位武舉人,有「進士村」之美譽。[22] 解放前,城鎮鄉村均設有寺廟,據清道光《興安縣志》所載,有26座。主要有:文廟:始建於隋代,在今縣城看守所處,廟內有孔子、觀音等塑像、狀元橋。解放後塑像被毀,狀元橋移到靈渠公園里。金峰殿:在縣西三里處,殿堂內供奉觀音、五穀真仙、岳武穆、齊天大聖等塑像。解放後,殿堂及塑像均被毀。雞籠殿:在今普頭村附近,殿內設有「黑帝天公」。中華聖公會教堂:全縣共有5所,地址分別在今興安鎮、界首鎮、溶江鎮、湘漓鄉東桂屯(東坡山)、崔家高澤村。解放後,教堂都已不存在。天主教堂:在今縣城漓濱街即靈渠北路的餅干加工廠處。此外,還有高尚鄉的秀峰寺、雙泉寺,湘漓鄉的近明寺、長壽庵、鷲峰庵,興安鎮的寶塔寺、觀音庵,界首鎮的寶峰庵,護城鄉的桑樹庵、石磊庵,溶江鎮的太和庵,華江鄉的千家寺、回龍庵。民俗風情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興安是湘方言與西南官話的交匯之域。居民交際通用語言為帶有湘方言口音的西南官話和湘方言,少數地區使用漢語土話和瑤語。興安民間較注重的傳統節日有立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立夏、六月六、七月半(鬼節)、中秋等。民間風俗有春節貼春聯、放鞭炮、拜年、舞獅,元宵吃湯元,清明掃墓祭祖,端午劃龍船、插菖莆,農歷六月六嘗新米、七月半祭祖先,中秋吃月餅、插柚香,結婚娶媳唱賀郎歌、鬧洞房,喪葬時「鬧喪」(包括請鼓樂班子奏哀樂、唱孝歌、出殯喊祭等等)。[17] 米粉節興安桂林米粉節於2007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舉辦四屆了,計劃是每年的「五一」黃金周開幕,由於2008年的節假日改革,所以,2007年的第一屆米粉節是4月30日—5月7日,2008、2009、2010年第二、三、四屆米粉節都是從4月28日—5月3日。第五屆米粉節於2011年6月9日至12日舉行。第四屆米粉節活動內容共26項。興安縣城將用米粉製作2隻大型「米粉神福虎」和百米「米粉巨龍」向遊客及市民展示。近20家著名米粉店和各種小吃雲集米粉美食一條街。5天的米粉節期間,將舉辦廣西山歌大王爭霸賽、古樂演奏大賽、吃米粉喝啤酒大賽、受市民歡迎的彩調專場,米粉世家才藝大比拼、桂林米粉現場製作演示及歷史文化展、秦城珍藏品系列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兩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為成就一統天下的霸業,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同時順應北方士兵的飲食習慣締造「桂林米粉」。今天,「桂林米粉」早已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最響亮的飲食品牌之一,經過專家考證米粉發源於興安。[18] 葡萄節以盛產葡萄出名的南方吐魯番興安每年舉辦一次葡萄節,第一屆葡萄節於2009年8月11日—8月30日舉辦,第二屆葡萄節於2010年8月18日至8月30日舉辦。第二屆葡萄節以「牽手葡萄盛會,相約魅力興安」為主題,其間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葡萄節開幕式暨相約文化新城大型明星文藝晚會、中國創意農業暨南方葡萄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果蔬經貿洽談、百名中小學生同繪百米葡萄長卷、葡萄仙子評選、網上葡萄節、吃葡萄比賽等16項主題活動。興安縣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引種巨峰葡萄品種,經過20多年的摸索、實踐、總結,打造出了一個標准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葡萄產業,2004年、2007年興安巨峰葡萄兩次獲得「廣西農產品名牌新產品」稱號,2008年6月,興安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種植技術先進,葡萄種植面積達10萬畝,總產量11.2萬噸,年產值6.62億元,興安因此享有「南方吐魯番」之美譽。[19] 飲食文化興安人熱情好客,飲食文化十分豐富。飲食風味受湘菜、粵菜和嶺南少數民族風味影響,以湘菜風味為主。代表性的美味佳餚有香芋扣肉、清水燉雞、白果燉老鴨、酸辣禾花魚、冬筍炒臘肉等等。佐餐開胃的腌菜有酸辣椒、剁椒、酸豆角、酸生薑等,令人垂涎。傳統小吃有桂林米粉、粑粑、油茶等。興安酒文化亦較發達,不僅出產廣西馳名的「秦堤三花酒」、村村皆釀米酒,而且喜歡以酒待客,席間勸酒,部分地區辦紅白喜事時還以「喊席」助興。[17]

㈤ 對桂林(或百色)的旅遊資源或者民俗風情從整體上作簡單介紹(PS 語文題目- - 速度啊)

這個還得讓你自己去總結,俺說一下桂林好玩的景點和線路,看能否給你一點關於桂林旅遊的信息。

桂林好玩的旅遊專線匯集(旅遊專線和酒店匯集:http://0773cc520.blog.163.com/blog/static/94590555201162711233678):
1、桂林市內玩一天(包車或拼團游覽,好玩的景點套票都是:蘆笛岩、王府、劉三姐大觀園、四個內湖或十大名山水上游。)

2、灕江和陽朔陸地景點玩一天(經濟型、豪華船、或興坪精華游,建議坐興坪遊船游覽,價格比前兩者便宜),下午返回桂林市內住,方便第二天游古東冠岩。

3、桂林古東冠岩玩一天(穿草鞋爬古東瀑布;游覽桂林最好玩的岩洞--冠岩)。先游覽獲得兩項吉尼斯記錄的冠岩地下河,坐電梯、小火車、船、步行觀賞地下暗河,非常震撼,裡面也是避
暑的好去處,然後去古東森林景區,在裡面可以對山歌,穿草鞋爬瀑布,走斜谷索道,坐滑車坐溜索,走白道黑道等。下午返回桂林市內住。

4-5、桂林龍勝龍脊梯田玩兩天(在金坑紅瑤梯田上住一晚,6-10月梯田最好看,在上面住一晚,很浪漫)或者只參加梯田一日游(游平安壯寨梯田),抑或參加龍勝龍脊梯田+龍勝溫泉(住龍福山莊或中心酒店)兩日游。

6、桂林樂滿地玩一天(游樂場),樂園里的娛樂項目有轟天雷、驚濤駭浪、海盜船、過山車、碰碰車、蹦極、旋轉木馬、鬼屋等。

另外,
桂林特產:白果、羅漢果、龍勝辣椒、龍脊梯田水酒、馬蹄、柚子、竹筍、三花酒、各種糕點、桂花等。

桂林美食:啤酒魚、桂林米粉、釀菜、拔絲芋頭、芋頭扣肉、冷盤等

㈥ 是從旅遊資源的特點分析桂林市發展旅遊業的優勢特點。

(來 1 ) 1 多樣性特點:桂林自市有山巒、岩洞、寺廟等旅遊資源( 1 分),種類較多且各類資源數量較多( 1 分); 2 地域性特點:石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壯族少數民族文化習俗等旅遊資源( 1 分)在桂林市大規模分布,且密度大( 1 分); ( 2 ) 1 大量開發石林、溶洞、溫泉,導致地質災害多發( 2 分); 2 人造景點建設過多,導致生態破壞嚴重( 2 分); 3 吸引大量國內外遊客進駐,導致風景區環境污染明顯( 2 分)。(選兩點,得 4 分)

㈦ 廣西適合發展什麼文化特色為什麼

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侗族的樓被譽為八桂民族風情之「四絕」,而「唱、跳、吹、斗、踩」五大元素,則共同構築了廣西魅力非凡的民族風情畫卷。這些都是廣西最獨特、最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
專家認為,民族文化是旅遊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發展旅遊業時應當充分利用。把民族文化特色旅遊打造成為廣西旅遊的一個核心品牌,是我區發展特色旅遊需要著重做好的一門功課。
民族文化特色旅遊初具規模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旅遊發展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真正開始的,經過近30年的發展,目前的廣西民族文化已初具規模。」業內專家認為,廣西必須要在現在的基礎上繼續深挖,把民族文化特色旅遊打造成廣西旅遊的一個核心品牌。

目前,廣西的一批民族旅遊景區景點已經建成,如龍勝龍脊梯田、融水貝江苗寨、三江程陽八寨、那坡黑衣壯村寨、桂林劉三姐風情園等。基本形成了桂北、紅水河、中越邊境三條旅遊帶,並以此為依託形成了廣西少數民族風情游、世界長壽之鄉休閑養生游、中越邊境覽勝游三條精品旅遊線路。
桂北民族文化旅遊帶以桂北山地民族生態旅遊為特色,包括龍勝、三江、融水、羅城、環江、南丹等縣,這條民族文化旅遊帶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如龍勝龍脊梯田、三江程陽風雨橋、融水苗族節慶、廣西獨有的仫佬族和毛南族風情以及特色鮮明的南丹白褲瑤風情等。
紅水河流域是我國大西南地區一個重要的民族走廊,紅水河民族文化旅遊帶以瑤族、壯族文化為特色,包括南丹的白褲瑤文化、東蘭的銅鼓文化、巴馬的長壽文化、忻城的土司文化以及天峨等縣的螞拐文化等,這些民族文化為民族文化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最具人文氣息的特色旅遊資源。
中越邊境民族文化旅遊帶以邊境民族風情、山水風光和歷史文化為特色,既有防城的大板瑤、那坡的黑衣壯、龍州的天琴、靖西的綉球街等民族風情,也有寧明花山壁畫、憑祥友誼關、龍州小連城等歷史文化,更有大新德天跨國瀑布、靖西通靈大峽谷等自然山水奇觀,被譽為「中越邊境旅遊畫廊」。
增強民族文化項目互動性
「廣西雖然有著龐大的民族文化資源,但還未能發揮出強大的吸引力,如果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節慶活動能吸引遊客慕名而去,並呆上三五天甚至更長時間,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一位業內人士說,現在很多到少數民族地區旅遊的遊客大多是走馬觀花,印象並不是很深刻,如何發揮民族文化的吸引力,讓遊客願意幾次三番的到達一個地方,是當前旅遊業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其實,我們現在到省外或國外的一些民族地區,都很希望能看到當地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體驗和了解當地的文化,如雲南傣族的潑水節就很吸引人,不少人都沖著這個節日而去。」南寧市民黃小姐說,廣西的民族地區也應打造出一批這樣的品牌,讓民族文化成為旅遊的主線,而不是旅遊的點綴。
記者了解到,廣西目前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三江侗族的「百家宴」就做出了品牌。遊客進入侗寨前,會被一幫穿著民族服飾的侗哥侗妹們「攔」住,不唱歌,不給進寨。外地遊客張先生說,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百家宴」,吃飯時,寨子里擺上多列長長的方桌,各家各戶擺上自己的拿手菜,大家先是坐著吃,後站著吃,再後就是走著吃,不亦樂乎。「拿菜來的都是當地的居民,很多還是老爺爺老奶奶,感覺真是很不一樣」張先生說:「如果菜品由餐廳的服務員送上來,那就沒了味道。」
專家們認為,「百家宴」只是少數民俗文化中的一個縮影。通過這種互動參與的形式,讓遊客加深了對侗族民俗的印象,提升了侗族文化的感染力。很多遊客或許在多年以後,已不記得看過的侗族風光,但一定會記得「百家宴」,這就是民俗文化的滲透力和吸引力。
深度挖掘打造核心品牌
近日,自治區政府正式確定「壯族三月三」全區放假2天,並要求相關部門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在全區不用區域,重點打造多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遊品牌,推動民族文化旅遊業發展。
統計顯示,廣西12個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萬人採取不同方式歡度「三月三」,佔全區總人口的54%。自治區有關部門認為,「三月三」這個品牌很好,一定要總結經驗教訓,避免過度商業化打造,讓歌節「變了味」。要通過節日,選出壯族的「歌王」,讓壯族的山歌廣為傳唱,真正做出民族的品牌。
據了解,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民族文化旅遊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有效地激活了民族文化旅遊市場,涌現了一批場面宏大、製作精美、演繹精湛、格調高雅的民族文化旅遊演繹作品,如《印象·劉三姐》《坐妹》《夢·巴馬》《錦宴》等。以銅鼓、坭興陶、壯錦、綉球等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遊商品也越來越受到遊客的喜愛,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提升了廣西民族文化特色旅遊的整體形象。

㈧ 桂林山水風景名勝區的旅遊資源

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現在,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這里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侗、仫佬、毛難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以及國家元首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1982年定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桂林風景資源十分豐富,尤以山水取勝。唐朝詩人韓愈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是桂林山水的最佳寫照。而簪山、帶水、幽洞、奇石,歷來被譽為桂林風景的四絕,其山水洞石渾然一體的景象組合,舉世無雙。煙雨、光影、植物、動物、田園、村舍、名園、古跡,則被稱為桂林風景的八勝。這些勝、絕的風景因素融合成各具特色的16個風景區和數百個風景點。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灕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麗壯觀;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譽。

㈨ 桂林有哪些民俗風情

資源七月半河燈歌節
資源縣農歷七月半河燈歌節(七月十三日—十五日),歷史悠久,是當地民間一年一度民族風俗傳統節日。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燈寄託緬懷先人,消災避禍的情思。人們自發攜燈,沿河漂放,夜幕下燈光輝煌,形成「萬盞河燈漂資江」壯景。節慶期間,地方特產、民間小吃琳琅滿目,經貿洽談,形勢多樣,有頂竹竿、舞獅、舞龍、大象拔河、斗雞、斗羊、羊鳥等古樸的民間體育、娛樂活動。「七月半」蒞臨資源縣城可飽覽桂北山區的鄉土民情。
龍勝紅衣節
龍勝縣是多民族的自治縣,紅瑤是龍勝瑤族的一個支系。紅瑤婦女愛穿自己編織的紅衣衫,故稱紅瑤,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是泗水鄉紅瑤同胞的會期、亦稱紅瑤同胞一年一度的紅衣節。
民間對歌
陽朔居有漢、壯、瑤、苗等11個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習俗、節日外,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擅長對山歌。不論婚喪嫁娶,還是逢年過節,每每擺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達旦仍不肯散去。這些山歌有談情說愛的,有傾訴生離死別、崇尚忠孝的,也有談古論今敘事的。唱者少則三、五人,多則幾十人,歌聲或激越高昂,悠揚動聽;或深沉委婉、如泣如訴;或輕呤淺唱、閑適灑脫……尤以壯鄉高田的中秋節對歌、福利龍尾瑤民的「歌堂願」會最富特色。

福利五月八節
陽朔縣福利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國農歷每年的五月初八前後,由民間組織在福利鎮上開展的民間文藝、體育及祭祀活動。

㈩ 廣西的旅遊資源有哪些

廣西的旅遊信通資源:
廣西的園林各具特色,南寧市的公園、植物園以南亞熱帶風光為特色,桂林、柳州的公園多以中亞熱帶風格為主體,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景觀(如岩溶景觀、水體景觀等)和古建築構成各具特色的園林藝術。如柳州龍潭公園。
世界地質公園: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灕江風景名勝區、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寧明花山風景名勝區。還擁有隆安龍虎山風景名勝區、貴港南山一東湖風景名勝區、百色澄碧湖風景名勝區、陸川謝魯山莊風景名勝區、三江的林溪一八江風景名勝區、鹿寨的香橋岩風景名勝區、北流的勾漏洞風景名勝區、容縣的都嶠山一真武閣風景名勝區等29處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有7處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即桂平的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舊址、容縣經略台真武閣、三江的程陽風雨橋、合浦縣的大士閣、寧明的花山崖壁畫、興安縣的靈渠、中國工農紅軍紅七軍司令部及紅八軍司令部右江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另有220處自治區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有1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即北海的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桂林國家森林公園、南寧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柳州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桂平龍潭國家森林公園、龍勝溫泉國家森林公園、上思和防城的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融水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八角寨國家森林公園、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桂山國家森林公園、北流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容縣森林公園和天堂山自然保護區,有1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即北海銀灘旅遊度假區。
南寧是廣西旅遊的集散地,市區內有揚美古鎮、伊嶺岩、青秀山風景區、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大明山旅遊區、人民公園、南湖公園等市內公園;九龍瀑布群森林公園、金倫洞原始石漠山洞、大龍洞景區、龍虎山自然保護區以及昆侖關景區等。
柳州是廣西重要旅遊目的地,擁有國家A級以上景區排在廣西第二位,僅次於桂林市。市區有大龍潭風景區,柳侯公園,江濱公園,立魚峰景區,百里柳江,都樂岩風景區等公園景區,北部的三江,融水等縣域旅遊資源豐富,有三江程陽風雨橋景區,貝江景區,丹洲古鎮,大侗寨景區,鹿寨香橋岩景區,柳城知青城,大良石門仙湖景區等。
桂林是著名旅遊城市,與柳州市構成桂北山水民俗旅遊風景區,旅遊資源豐富。有:七星景區、蘆笛景區、世外桃源旅遊區、象山景區(象山公園、濱江公園)、冠岩景區、愚自樂園藝術園、兩江四湖、銀子岩旅遊度假區、古東瀑布、興安靈渠、豐魚岩旅遊度假區、龍勝溫泉、雁山園、經典劉三姐大觀園、蝴蝶泉、穿山景區等。
廣西公園勝景繁多,如蓮花瀑布、試劍石、望夫石、磨菇石、仙人床、情人樹、海豹采果、人工草坪,有被稱為活化石的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植物桫欏(樹蕨),花中之王金茶花,還有悠久漫遊的千年龜、歡騰的五爪金龍和活潑嬉戲的猴群,主峰蓮花山是桂東南第一峰。 景點地區 景點名稱 景點類別 門票(元) 地址 南寧市 動物園 公園 50 西鄉塘 柳州市大龍潭風景區生態民俗免費柳州魚峰區桂林市 七星公園 溶洞地貌 55 桂林市區 北海市北海銀灘海濱度假免費北海市銀灘大道欽州市 三娘灣野生海豚觀旅遊區 亞熱帶海濱 30 欽州市犀牛角鎮 防城港市白浪灘(又名大平坡)海濱度假免費防城港市江山半島月亮灣西南側6公里處南寧市青秀山風景區公園20南寧青山路19號靖西縣通靈大峽谷峽谷地貌90靖西縣城東南部32公里的湖潤鎮新靈村柳州市柳侯公園文化古跡免費柳州城中區 中國最高的單體仿古式建築——玉林雲天文化城
中國最大的觀賞石景園--柳州奇石園(42800平方米)
廣西最有人文內涵的公園--柳州柳侯公園
廣西最著名的風雨橋--三江程陽風雨橋
廣西最長的內河大橋--藤縣西江大橋
廣西現存最好的明代四排樓--合浦大士閣
廣西最精巧的名樓--容縣經略台真武閣
廣西獲皇帝賜御書最多的古寺--貴港南山寺
宋代「楚南第一名剎」--全州湘山寺廣西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廟--恭城孔廟
廣西最著名的龍母廟--梧州龍母太廟
廣西最大的私家園林--陸川謝魯山莊
廣西現存最完好的建於明代的山寨遺址--合山思光山寨
廣西楹聯第一村--靈山大蘆村
中國最具旅遊價值古村落--靈川江頭州村
廣西保存最好的古鎮--昭平黃姚古鎮
廣西保留最好的古代縣城--富川舊城
廣西現存規模最大最完好的土司衙署--忻城莫氏土司衙署
廣西最具匠心的石刻--永福百壽岩「百壽圖」石刻
廣西最具豐富內涵的獨字石刻--陽朔碧蓮峰「帶」字
廣西石刻分布最集中的地方--桂林桂海碑林
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城池石刻平面圖--《靜江府城池圖》
廣西現存最好的明代藩王城--桂林王城
中國現存明代藩王墓數量最多的墓群--桂林明靖江王墓群 廣西最大的隕石--昭平隕石(當地人稱為:銀牛)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