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發展旅遊業而出現的的事例
① 有沒有什麼地方發展旅遊業結果卻失敗的例子
我遇到過一個:來
安徽池州市,源九華山景區還是挺火熱的,但是一些衍生的景區就有點人氣慘淡了,最奇怪的一個是叫九華山漂流的景區,那條河一年四季豐水期短得可憐,還是由夏天發洪水帶來的,其他時間根本沒辦法漂。。。沒有顧客就沒有資金去維護河道,景區周邊的農家樂也紛紛關門。
② 旅遊對環境的積極影響,請舉出具體例子,謝謝
旅遊對環境積極抄影響:
1、使歷史建築襲和古跡遺址得到維護、恢復和修整。
2、使休閑和娛樂場所及相關設施的數量得以增加。
3、使道路、交通運輸服務燈基礎設施得以改善。
4、使旅遊接待地區的環境衛生得以重視和維持。
(2)因發展旅遊業而出現的的事例擴展閱讀:
如: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不僅以神奇壯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富於特色的民族文化風情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以納西古樂、東巴文化、民營文化、文化遺址保護等四大部分組成的文化產業格局已基本形成,每年為地方創造1億多元的產值。
我國民俗風情旅遊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多位於偏遠省份,經濟發展比較落後。而且發展工業缺乏資源;交通的不便,又制約了他們走像沿海城市那樣發展商業的路子;到處都是山脈和峽谷,稀少的可耕地又限制了農業的發展。
但因為同外界的交流幾乎隔絕,當地的民俗風情卻保存的相當完整,淳樸的民風、奇異的建築、迷人的服飾、獨特的飲食造就了他們獨一無二的民俗風情旅遊資源。
③ 什麼是旅遊業的綠色營銷請舉出例子。
這個算不算???
低碳旅遊,是一種低碳生活方式,應當成為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經濟戰略之一。其中包括3個重點:
一是轉變現有旅遊模式,倡導公共交通和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車、自行車等低碳或無碳方式,同時也豐富旅遊生活,增加旅遊項目。
二是扭轉奢華浪費之風,強化清潔、方便、舒適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
三是加強旅遊智能化發展,提高運行效率,同時及時全面引進節能減排技術,降低碳消耗,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
旅遊減碳技巧
01、計算你的碳排放量
02、綠色行車
03、正確的航空之旅
04、拒絕包裝
05、穿上套頭衫
06、算算有多少垃圾
07、認養一處冰川
08、計算食物里程
09、和農民交朋友
10、請做素食者
11、隱身大自然
12、收獲陽光
13、騎自行車
14、拼車
15、共洗盆浴
16、接雨水
17、認識標簽
18、乘火車
19、說服你入住的酒店停止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20、准備救生包
21、戰高溫
22、學會以貨易貨
23、出行多乘公交車
24、徒步旅行
④ 作業: 請舉一個實際例子用以說明旅遊發展給當地帶來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的變化。
旅遊業的發展,對抄當地的經襲濟、社會和環境都有推動作用,就拿海南說吧,這些年海南的發展很快,為了吸引遊客,引進資金,當地政府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來建設和修善一些景區和美化環境,還會在道路、城市規劃等方面進行改善,城市的建設非常快,人民的居住水平大大提高了。再有,開放了,渠道就多了,投資的也多了,加上遊客的增多,經濟自然就發展了,這對當地的老百姓也是好事,當地經濟發展了,老百姓的生活就改善了。
但也有負面的影響:1、由於遊人的素質參差不齊,經常能看到破壞環境的現象,不注重環保,總有人在有意無意的破壞環境,還有亂扔垃圾等現象。2、由於外來人員的購買力,很多旅遊城市的物價被抬高了,尤其是特產,更不可思議的是門票,這不是當地人們所期盼的。3、當地也有的商販出現了宰客的現象,給海南整體形象抹黑了,這也是政府應該積極面對的問題。
⑤ 急求:因旅遊開發破壞環境的具體事例!
http://info.finance.hc360.com/2005/06/08103930071.shtml
錯位旅遊開發破壞生態 雲南最後凈土遭劫難
雲南省香格里拉縣的下給溫泉,是近代熱泉形成的典型的地質景觀,極具觀賞性和科考價值,景區內的噴氣(熱氣)孔尤為罕見。但在旅遊開發過程中,在不了解噴氣孔的地質構造及規律的情況下,開發者企圖將噴氣孔變為「桑拿浴」場所,結果嚴重破壞了稀有旅遊地質景觀。該縣的另一處地下泉———天生橋「彩泉」,因被「現代化」裝飾而失去了「彩泉」再現的自然條件。
西南凈土香格里拉的一些地方,在旅遊開發的大潮下難逃劫難。「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的多位專家指出,近年來,一些地方的錯位開發,使不少國家級風景區人工化、商業化、城市化現象泛濫,有的風景區正蛻變為吃喝玩樂的游樂場,自然生態系統遭到空前破壞。
比如,麗江玉龍雪山被架設3條索道,每條索道都伸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其中,長近3000米的玉龍雪山索道,延伸到海拔4506米的雪山上,每小時單向運送客流量達426人。這些索道的建設和運營,給保護區帶來了生態災難。大量遊人的湧入,使亘古冰川遭到破壞,部分冰川開始融化;高山植被和野生花卉被遊客踐踏、破壞;野生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當年規劃時還存在的珍稀動物,現在已難覓蹤跡。玉龍雪山生態環境的破壞速度,令世界各國專家驚訝。
更為嚴重的是,一些景區沒做規劃就進行開發。
...........更多請參考鏈接
學校里應該有雜志可以參考的吧……這東西估計不好找
⑥ 旅遊業的弊端在哪裡 盡量詳細點吧 我要去參加辯論賽……可以的話舉幾個例子吧
我國旅遊業現存在的問題: (1)、經營管理不善,開發利用不當,監督制約不利,成為制約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因素。我國旅遊企業普遍存在單體規模小,實力弱,經營管理水平低的弱點,使得我國旅遊企業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等方面無法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從而削弱了其進行產品開發、市場拓展、服務質量改善的能力,限制了其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企業失去了競爭力就等於人沒有了生命力,對一個企業的發展是致命的。而且,由於我國旅遊企業資金短缺,技術力量薄弱,長期以來只能依賴於低效率的粗放式經營。 (2)、發展觀念落後,環保意識缺乏成為制約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觀因素。長期以來無論是我國政府及旅遊主管部門還是旅遊理論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這樣的認識,即認為旅遊業是「無煙工業」,發展旅遊業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這種認識上的誤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了政府及旅遊主管部門對旅遊開發的監督、規劃與管理。加上某些經營者的短視和缺乏社會責任感,導致了對旅遊資源的盲目開發與過度利用。另外,由於教育水平及人口素質的差異,我國許多旅遊者缺乏環保意識與可持續發展意識。 (3)、生態環境惡化,自然資源破壞成為制約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因素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對旅遊資源的掠奪性開發與不合理利用導致許多資源被破壞。四川黃龍九寨溝風景區由於上游和周邊森林的大面積砍伐,造成九寨溝水量減少,使這里的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 厘米;1951 年湖泊面積還有217.44萬畝的洪湖,由於房地產開發,旅遊區開發擠占水面到1987 年僅剩下70.29 萬畝。水污染也日趨嚴重。工業廢水、生活廢水及旅遊區廢水不加凈化和凈化未達標准便排入景區水體,嚴重污染了水體資源。
⑦ 因為旅遊而造成的的環境污染的案例
1、
九寨溝—不管政府抓得多緊,景區還是有很多不可降解的垃圾。扔垃圾的人永遠比撿垃圾的人要多。下一個就是九鄉,九鄉—洞里的鍾乳石被人們打碎,拿回家作為私人收藏。這種行為雖然嚴令禁止,但是一直都沒有真正的制止過。
2、
武陵源
在1992年就已經成為了我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從那之後其中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無知的山民把他們的家拆了,改建成了旅遊的民宿和住宅。這個景區是一個熱鬧的城市,越來越多的人在這個時候呆在山上,漸漸地對景區產生了很大的污染,產生的垃圾和廢水,一直在其排放。世界教科文組織第二次對景區進行審查的時候。發現景區的污染程度高,嚴重批評了景區管理,並給予最壞的警告, 並發出通知說,下次再審查的時候,一定要恢復原來的生態環境。如若不然,政府將會考慮是否除掉其「世界自然遺產」名號的懲罰。當時,省委、省政府對景區下達了死亡令,即恢復生態秩序必須在三審前完成。在景區的命令下無論是私人的還是國有的酒店和賓館,都必須拆除,不要在景區留下一塊磚頭,所有的拆遷物品都必須運離景區。所以我們現在才能再次看到了茂盛的樹木和優雅的環境!
3、
海南海口市
隨著遊客數量增多,生活垃圾相應增加,環境污染時有出現
泛舟於碧波之上,沿潟湖看遍紅樹林美景,上岸盡情品嘗美味海鮮,一直是海口市民節假日嚮往的生活……美蘭區演豐鎮東寨港紅樹林景區離海口市區大約30公里,景區內樹木種類豐富,濕地景觀秀麗優美。前來觀賞濕地美景的遊客絡繹不絕,帶動周邊村落農家樂快速發展。據統計,沿潟湖海堤附近不到2公里的范圍內,共經營有20多家農家樂,景區附近日均用餐遊客500人左右,節假日甚至能達到近5000人。
遊客數量的激增帶火了鄉村游,可「剛念上旅遊生意經」的村民們發現,原本清凌凌的濕地,水漸漸不再那麼清了……「水鳥很少再到岸邊水區捕食,而是去了更偏遠的水面。」一位常年居住在潟湖附近的村民說,「農家樂將污水排放到濕地里,岸邊都聞得到臭味。」
與紅樹林濕地僅隔一條海堤的連理枝漁家樂店主黃河說,剛開業時,他與周邊其他農家樂一樣,都將廚余污水直排入海。「村民剛轉產做旅遊,還不懂得怎麼處理污水。」黃河說道,周邊農家樂的店主多是附近村民,普遍缺少環境保護意識。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什寒村也面臨同樣的煩惱:什寒村處於海南中部山區,海拔高氣溫低,村裡修建的民宿客棧成為人們旅遊度假的好去處。「爬山拍照,發現山路兩邊扔著好幾個空礦泉水瓶子。」一位來自廣東的自駕游客說,「影響心情,大煞風景。」村民自家招待遊客產生的生活垃圾,同樣數量翻番。「開了農家樂,垃圾數量快速增長,每天比以往多倒3桶垃圾。」什寒村雲天民宿店主蔣阿梅說。
⑧ 關於利用地方特色發展旅遊業的例子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階段及問題
發展階段
根據旅遊觀光農業發展的過程
,
舒伯陽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
:
早期萌芽階段
,
屬自發式
,
旅遊
主題不明確
,
僅作為休閑調劑
,
投資與經營主體是個人或小群體
,
市場供求關系模糊
,
以個人需求
為導向
;
初級經營階段
,
仍屬自發式
,
有一定的旅遊主題和活動安排
,
中小旅行社也主動參與經營
,
市場以短期贏利為目的
,
並以產品為導向
;
成熟的經營階段
,
屬開發式
,
有明確的主題和系列活動
策劃
,
投資與經營主體為大型
(
旅遊
)
企業集團
,
市場以長期投資收益為目的
,
以項目投資為導向。
據此判斷
,
目前我國旅遊觀光農業已發展到成熟的經營階段。
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起步較晚。近幾年
,
在哈爾濱等大中型中心城市郊區出現了「現代農
業示範基地」、「綠色農業實踐基地」、「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形式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
,
此外
,
還有部分個人或集體參與投資經營的「風情園」、
「農家樂」等項目
,
但是從其投資與經營
主體、
開發規模、
功能等方面分析
,
並以舒伯陽的旅遊觀光農業三階段論來判斷
,
黑龍江的旅遊觀
光農業正處於從初級經營向成熟經營過渡的階段。
目前
,
黑龍江很多地區投入運營、在建或者擬建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較多
,
按其內容不同
,
可
分為
5
種類型
:
綜合農科知識類
:
如黑龍江北方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園、
哈爾濱的
「綠山川」
生態園、
二龍山現代高效農業科技成果展覽園等
;
瓜果品嘗類
:
如密山市綠色觀光農業走廊等
;
民俗生態類
:
如大慶勝利民族風情園等
;
花卉養植類
:
如雞西潤豐綠色園區等
;
種養殖產業類
:
如大慶國家級現
代化農業示範基地、
牡丹江大灣農業科技園區等。
其中
,60%
以上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都是屬於綜
合類型
,
即集農業、科普、觀光、餐飲、經貿等於一體
,
進行農、
林、果、
牧、
漁等立體綜合開發。
存在問題
從目前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現狀來看
,
雖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
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
初步的基礎
,
但是並沒有擺脫目前旅遊觀光農業普遍存在的規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設施不齊
全、管理水平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一系列問題
,
尤其以下列三大問題較為突出
:
規模較小
,
而且地域分布不平衡。
根據國外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
,
當旅遊觀光農業區半徑
大於
29.5
公里的區域
(
面積
)
時
,
才能發揮最佳經濟效益
,
而黑龍江的項目絕大多數小於這個數字
,
因此項目主要集中於經濟較繁榮、城鎮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市附近
,
尤其以哈爾濱和大慶一線較
多
,
而資源相對豐富的中部、
北部地區較少。
隨著其它地區經濟的崛起和山區脫貧
,
其發展潛力不
容忽視。
目前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景點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非旅遊企業投資興建和管理。
政府缺
乏對農業旅遊資源開發的宏觀控制和指導
,
很多項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場論證和發展規劃
,
造成投
資的隨意性和開發的盲目性
,
使一些地方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主題開發重復、
雷同或近似
,
景區缺
少總體布局規劃
,
往往同一景區中各個旅遊景點不相協調。這給今後價格戰的惡性競爭埋下了隱
患
,
同時
,
造成後期農業旅遊經營和管理的困難
,
更難以進行深度開發。
項目的市場定位、建設主題定位不夠准確
,
缺少鮮明的北方農業特色和傳統的文化基礎。許
多項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評估審查
,
投資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單純模仿別人的模式
,
並沒有
將種、養品種的新、奇、特和傳統文化底蘊做實、做強、做大
,
是造成市場范圍狹小、客源不足
的直接原因。此外
,
有的地方沒把旅遊觀光農業看作是建立在農業經營基礎上的農業與旅遊業的
有機結合
,
單純依靠旅遊或門票的收入來維持園區的發展
,
而客源的組織又以當地散客和學生為
主
,
與旅遊組織聯系不緊密
,
許多參觀學習都是免費接待
,
因此
,
很多的旅遊項目入不敷出、
舉步維
艱。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模式
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發展的基本思路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
,
應以超前的眼光
,
改革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來進行整體規
劃和宏觀調控
;
應從發展大旅遊的角度來實現黑龍江特色鮮明、
種類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整合
,
實現
旅遊觀光農業產業鏈的拉伸
;
應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
,
堅持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兼
顧的原則
,
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提高綜合效益
;
應以農業為核心
,
以生產為本
,
走特色品牌、
精品項
目之路
;
應以科技進步為動力
,
以人力資源建設為保障
,
穩健地發展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
,
既為
把旅遊業發展成為黑龍江的支柱產業做出貢獻
,
也為黑龍江省的農業現代化起到長足的推進、示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2280119" });
范作用。
旅遊觀光農業發展的項目模式
根據黑龍江省農業結構的特點和區域優勢資源
,
並借鑒國內外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
,
其旅遊
觀光農業項目的發展主要可採用以下幾種模式
:
農業主題公園
農業主題公園是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
,
以大農業或農業的某一領域為題材
,
把
農業生產場所、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遊場所結合於一體
,
以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建
設項目。
在功能上
,
可建立糧油、
果品、
花卉等專業性農業公園
;
在利用方式上
,
可將作物的觀賞、
採摘、製品及其有關的文藝活動、節慶活動等融為一體
,
提高其經營效益
,
豐富游覽樂趣。
農業生產基地
有先進生產水平的、
有較大規模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
,
本身隱含著較高的觀
光游覽價值
,
廣闊的田野、
大群的牲畜、
食品的生產流程等
,
都是看點。
例如密山的綠色觀光農業
走廊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50
萬畝的「走廊」上
,
建有白瓜生產基地、西紅柿示範區、綠色水稻示
范區、
果園示範區等。
這種項目的旅遊服從於生產、
服務於生活
,
利用現有的生產項目開展旅遊
,
並利用旅遊客流對企業的形象、產品、理念等進行宣傳推廣
,
相得益彰。
農業科技示範區
農業科技示範區是一個集科研、開發、創新、示範四個方面主體功能於一
體的農業綜合大學科。
在示範區自身的科研、
生產設施的基礎上
,
開發旅遊觀光農業項目
,
並把農
業科技普及工作溶匯到游覽中去
,
是現階段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主要模式之一。例如哈爾濱農業
高新技術園區
,
不僅擔負著
「設施綠色蔬菜生產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
等科研任務
,
還被哈爾濱市
委宣傳部和市教委聯合確定為「哈爾濱市青少年綠色農業實踐基地」。
⑨ 誰能提供一些旅遊區開發而導致環境破壞的實例
http://info.finance.hc360.com/2005/06/08103930071.shtml 錯位旅遊開發破壞生態 雲南最後凈土遭劫難 雲南省香格里拉縣的下給溫泉,是近代熱泉形成的典型的地質景觀,極具觀賞性和科考價值,景區內的噴氣(熱氣)孔尤為罕見。但在旅遊開發過程中,在不了解噴氣孔的地質構造及規律的情況下,開發者企圖將噴氣孔變為「桑拿浴」場所,結果嚴重破壞了稀有旅遊地質景觀。該縣的另一處地下泉———天生橋「彩泉」,因被「現代化」裝飾而失去了「彩泉」再現的自然條件。 西南凈土香格里拉的一些地方,在旅遊開發的大潮下難逃劫難。「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的多位專家指出,近年來,一些地方的錯位開發,使不少國家級風景區人工化、商業化、城市化現象泛濫,有的風景區正蛻變為吃喝玩樂的游樂場,自然生態系統遭到空前破壞。 比如,麗江玉龍雪山被架設3條索道,每條索道都伸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其中,長近3000米的玉龍雪山索道,延伸到海拔4506米的雪山上,每小時單向運送客流量達426人。這些索道的建設和運營,給保護區帶來了生態災難。大量遊人的湧入,使亘古冰川遭到破壞,部分冰川開始融化;高山植被和野生花卉被遊客踐踏、破壞;野生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當年規劃時還存在的珍稀動物,現在已難覓蹤跡。玉龍雪山生態環境的破壞速度,令世界各國專家驚訝。 更為嚴重的是,一些景區沒做規劃就進行開發。
⑩ 餐飲業不僅是旅遊業的重要基礎設施,而且是重要的文化旅遊資源,最好能舉個例子,謝謝!
餐飲業是旅遊業的重來要基礎設施。旅遊源業的發展離不開餐飲業的支撐。旅遊業越發展、社會交往越頻繁,就越需要有餐飲業作為基礎。住、食、行作為旅遊的最基本條件,缺一不可。餐飲作為旅遊的基礎設施,一方面為廣大旅遊者提供了餐飲服務,解決了他們基本的飲食需要,另一方面作為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豐富了旅遊者的旅遊內容,對提高旅遊者的旅遊質量、強化旅遊者的旅遊經歷有著積極的作用。
餐飲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旅遊資源。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舉世公認的卓越餐飲文化。實際上餐飲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吸引著各地的旅遊者。盡管目前世界上各種文化有相互交融的現象,但是餐飲作為地域文化現象,仍然在相當程度上保持著自身的獨特性和差異性,也正是由於這一特點,各種類型的旅遊者都希望能夠品嘗到旅遊目的地的風味食品,充分領略當地人民的生活情趣。因此,餐飲業不僅僅是一種旅遊的基礎設施,而且又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