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許昌市三國旅遊文化

許昌市三國旅遊文化

發布時間: 2021-01-20 03:12:29

A. 許昌三國旅遊景點

許昌文物古跡眾多,其中的漢魏故城、關羽辭曹挑袍的灞陵橋、關羽秉燭夜讀的春秋樓、內曹操射容鹿台、練兵台、屯田處、曹丕登基受禪台、神醫華佗墓等三國勝跡頗為有名,因三國文化豐富,許昌被國家列入「三國文化旅遊圈」的重要城市之一。此外,大禹鎖蛟井、周定王陵、後漢皇帝劉知遠墓、古鈞台、天寶宮、乾明寺、百陵崗等各個時期的古跡都別具特色。以「三曹」為首的建安七子,開創了彪炳史冊的建安文學,使許昌成為建安文學的發祥地。許昌曾是秦代丞相呂不韋、西漢御史大夫晁錯、唐代畫聖吳道子的出生地,又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清代詩人沈德潛流寓覽勝吟鴻篇的地方。許昌也是姓氏宗親祖根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許、陳、鍾、方等姓氏之根深植許昌大地,維系著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感情紐帶。
春秋樓 103路
霸陵公園 5路

B. 許昌三國文化的作文

許昌在徵文哦,其中有關於三國文化的,開動腦筋,好好想想!許昌那麼多三國文化古跡、典故,都可以發揮啊!徵文要求結合許昌、結合現在社會現狀。你喜歡哪個三國人物,和許昌有關的就有許多,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華佗等等這些就寫不完的寫。曹操雄踞許昌,統一北方,他三頒求賢令,求賢若渴,結果招來謀士如雲、將才如雨,然後勵精圖治,首開屯田,像現在許昌地名屯裡、八里營等就是當年民屯、軍屯的遺留名字,最後終於統一北方。現在國家十二五提出中部崛起,許昌也已納入中原城市群,許昌也要崛起..............關羽是三國里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大人物,許昌主要體現了關羽的忠義,春秋樓、金銀珠寶,甚至赤兔馬都不能改變桃園結義的盟約,依然掛印封金、霸陵挑袍,離開許昌。結合現今社會,誠信危機,信用危機,暗箱操作治假造假...................醫聖華佗,華佗墓就在許昌西北呼佗村,你應該去過吧,他醫術高超、救死扶傷、醫德高尚,不願攝於曹操淫威,做御用太醫,而是周遊四方,為百姓醫病。結合現在的醫院,天價葯方、忽悠患者、喪失醫德.......................寫吧,要想徵文獲獎,就寫第一個內容,曹操勵精圖治,許昌中部崛起,次之寫關羽忠義,弘揚主旋律嘛!其實還有很多,讓你爸爸幫幫你

C. 許昌有什麼文化歷史

公元前21世紀,大禹的兒子夏啟在這里建立了夏朝,結束了漫長的原始社會,中國從此進入奴隸制社會。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於許,使當時許昌成為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221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漢立魏,因「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一直延用至今。
許昌旅遊特色鮮明。許昌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目前已形成了「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閑之旅、神垕古鎮-體驗之旅」三大旅遊品牌,深受國內外遊客青睞。
曹魏故都-智慧之旅。三國時期,曹操父子雄踞許昌25年,匯集天下謀士,成就一代霸業,三國智謀廣為流傳。尤其是曹操的大謀略、大智慧,以及以荀彧、郭嘉為代表的曹操謀士集團,他們的思想、謀略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三國演義》120回有52回發生、演繹在許昌,留下了80多處三國文化遺址遺跡。郭沫若曾感嘆說「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許昌有三國文化旅遊景區多處,曹丞相府作為全國唯一的曹魏文化主題景區。此外還有三國名將關羽夜讀《春秋》的春秋樓景區,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始發地灞陵橋景區,漢末皇城所在地漢魏許都故城遺址公園,皇帝祭天的毓秀台,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政權的受禪台等。
宜居花城-休閑之旅。許昌是中國最大的花木基地,中國花木之鄉,被譽為「北方花都」,有一千多年的種花歷史,曾是宋朝皇宮的後花園,自古就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盛譽。目前,許昌花卉苗木面積近
70萬畝,形成了全國罕見的平原林海、天然氧吧。在鬱郁蔥蔥的平原林海中,分布有中國北方最大的溫泉度假區-花都溫泉度假區,國家4A級景區花博園,面積達10萬畝的名優花木科技園區,中國花木第一村-姚家村,311國道花卉長廊,數量眾多的藝術盆景園、花卉園等,是令人嚮往的休閑度假勝地。

D. 三國許昌的故事

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就發生在許昌。

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就發生在許昌。舊時許昌確有一座青梅亭,相傳青梅亭是一座台榭式的圓形建築,大概是明清時期的建築。

坐北朝南,九級台階,單檐六角凌空的琉璃瓦蓋;四周有曲環走廊,青龍抱柱,白虎架粱;門窗透雕,里襯錦綉帷帳,檐下懸掛宮燈。

亭子十分寬敞,可擺幾十桌酒席。亭外有從雲南移來的幾棵青梅樹。當時這里清溪款款,樹木蔥蘢,幽竹疊翠,梅子飄香,風景甚是優美。曹操每每到此,總是把酒暢飲,賦詩作詞,以抒情懷,這里也是軍營接待貴賓的最高處所。

如今,青梅亭已無原貌,為紀念這段廣為流傳的三國故事,灞陵橋景區內修建有青梅亭,到此處遊玩的人們,可細細品味曹操「望梅止渴」的智慧,以及「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豪邁氣概。

(4)許昌市三國旅遊文化擴展閱讀:

許昌,河南省轄地級市,又稱蓮城,位於河南省中部,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之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屬北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熱量資源豐富;下轄2個區、2個縣級市、2個縣,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2017年總人口495.63萬人。

許昌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許昌古文化旅遊資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漢文化系列、三國文化系列、寺廟建築文化系列、鈞瓷文化系列等。許昌交通便利,市區距省會鄭州80公里,距新鄭國際機場50公里,311國道、地方鐵路橫穿東西。

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南北。2017年,許昌市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2018年3月,許昌成為第一批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 。

E. 三國城許昌景點歷史簡介

許由墓

許由墓在鄢陵縣,在四千五百餘年前建造,為上古賢人許由之墓。

華佗墓

華佗墓在許昌縣蘇橋鄉石寨村,距許昌市15公里。華佗墓內安葬著三國時代傑出的醫學家華佗。墓高約5米,周圍30餘米,佔地500平方米,新徹有六角形花牆環墓一周。

漢張公祠

漢張公祠亦稱張公廟,清代又塑包公像於殿內,故又稱包公寨,位於許昌縣張潘古城西北部,距許昌市18公里。距張潘鎮漢魏故城遺址毓秀台1.5公里,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漢魏故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

八龍冢

八龍冢位於許昌城北2公里陳庄村西,為東漢末期朗陵侯相荀淑墓冢。八龍冢呈圓形,高約5米,周長約100米。

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景區位於許昌市老城中心的繁華地帶,是國內第一個全方位展示東漢末年曹魏文化的主題景區,也是許昌市重點旅遊項目。

曹丞相府景區主體建築為仿漢代風格,景區主要有魏武游園、曹操塑像、藝術照壁、府衙、東西望樓、求賢堂、議事堂、賦詩樓、圍廊、藏兵洞、相府花園、青梅亭、宴樓、浴樓、珍寶館等標志性建築群構成,景區外圍有帝王街、將相街、才子街、佳人街、三國演義大舞台等旅遊配套項目與之相輔相成。

漢魏故城

位於許昌縣張潘鎮古城村,距許昌市18公里。1986年,該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春秋樓

春秋樓古建築群,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後經多次修葺。1995年許昌市人民政府斥資1500萬元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大規模修建,還新辟了春秋樓廣場。春秋樓現屬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灞陵橋

原名八里橋。橋旁有明末將領左良玉題寫的「漢關帝挑袍處」石碑。為推崇關羽忠義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橋西建關帝廟,設像以祀。此廟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毓秀台

毓秀台在張潘鎮漢魏故城西南隅,建於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為漢獻帝祭天所築,高約15米,面積為4000平方米,有台階99級,是用青磚鋪就的祭祀廣場。毓秀台比同為皇家祭天場所的北京天壇早建千餘年。

射鹿台

射鹿台位於城東北許昌縣許田村西。相傳為漢獻帝與曹操、劉備等狩獵射鹿處。台高約1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於射鹿台四周田野多為鹽鹼地,茫茫蒼蒼,似瑞雪初降之狀,故被後世稱為「許田積雪」,為許昌十景之一。

F. 河南省許昌市有哪些三國遺跡

1、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景區位於許昌市老城中心的繁華地帶,是國內目前第一個全方位展示東漢末年曹魏文化的主題景區,也是許昌市重點旅遊項目。
2、漢魏故城
位於許昌縣張潘鎮古城村,距許昌市18公里。
3、受禪台
位於許昌市西南17公里的臨潁縣繁城鎮。220年,漢獻帝在文武百官的請求下,宣告願意讓位。曹丕在此接受獻帝禪讓,自此開始了我國魏、蜀、吳三國時代。現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4、春秋樓
春秋樓古建築群,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後經多次修葺。1995年許昌市人民政府斥資1500萬元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大規模修建,還新辟了春秋樓廣場。春秋樓現屬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灞陵橋
原名八里橋。明嘉靖《許州志》記載:「八里橋在(許州)西八里,相傳為曹操送關羽之所。」關羽被擒到許昌後,曹操「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意欲留之。但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曹軍部將欲追之,曹操斷然制止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橋旁有明末將領左良玉題寫的「漢關帝挑袍處」石碑。為推崇關羽忠義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橋西建關帝廟,設像以祀。上世紀80年代以來,許昌市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灞陵橋、關帝廟景區進行修葺,如今灞陵橋關帝廟已是雕梁畫棟,蔚為壯觀,此廟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毓秀台
毓秀台在漢魏故城西南隅,建於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為漢獻帝祭天所築,高約15米,面積為4000平方米,有台階99級,是用青磚鋪就的祭祀廣場。每年秋分時節,漢獻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前來祭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蔭之中,綠意擁簇,高接雲天。台下布列著數十座豪華的宮殿式古建築。是漢獻帝祭祀前暫時休息的地方。毓秀台比同為皇家祭天場所的北京天壇早建千餘年。
7、射鹿台
射鹿台位於城東北許昌縣許田村西。相傳為漢獻帝與曹操、劉備等狩獵射鹿處。現台高約1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於射鹿台四周田野多為鹽鹼地,茫茫蒼蒼,似瑞雪初降之狀,故被後世稱為「許田積雪」,為許昌十景之一。

G. 許昌三國文化

許昌,其歷史抄悠久,襲文化燦爛,尤其漢魏時期的輝煌歷史早已成為許昌獨特的人文資源。曹操「挾天子以令大臣」,迎漢獻帝都25年,「修耕植以蓄軍資」,使許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為了弘揚許昌的三國文化,許昌建立了曹丞相府,曹丞相府位於許昌市老城中心的繁華地帶,是在原來曹操大營和辦公的遺址上恢復重建的,是國內目前第一個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題景區。

(7)許昌市三國旅遊文化擴展閱讀:

許昌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許昌古文化旅遊資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漢文化系列、三國文化系列、寺廟建築文化系列、鈞瓷文化系列等。

《三國演義》120回有52回發生、演繹在許昌,留下了80多處三國文化遺址遺跡。

曹丞相府作為全國唯一的曹魏文化主題景區;三國名將關羽夜讀《春秋》的春秋樓景區;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始發地灞陵橋景區;漢末皇城所在地漢魏許都故城遺址公園;皇帝祭天的毓秀台;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政權的受禪台等,都彰顯三國文化。

H. 許昌三國文化

許昌為河南省省轄市,下轄二市(禹州、長葛)、三縣(許昌、鄢陵、襄城)、一區(魏都),現有專面積4996平方屬公里,人口447萬。許昌近幾年先後被評定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和「國家優秀園林城」。許昌有「魏都」、「鈞都」、「花都」之稱。在中原城市群建設中許昌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前景。

一、許地溯源

許昌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I. 三國文化在許昌旅遊中占據重要位置,作為生活在許昌的一份子,你有沒有什麼切實的感受

沒有,哈哈.........
灞陵橋、關帝廟、華佗墓、春秋樓、關羽挑袍初、曹操藏兵洞、射鹿台.........我都去看啦,沒啥東西,已經沒有一點歷史的痕跡,不過作為歷史古城,他的的確確是存在過這里的,我們不能否認歷史的存在,目前的許昌,僅留下三國歷史文化,我缺看不見,你看到了嗎,有關部門是這么說的。

最近出門,說起咱家許昌,應該有滔滔不絕的歷史文化底蘊給人家講,可是說起許昌,人家老給咱講許昌的歷史文化,真是羞愧難當啊。
說實在的,我不太喜歡歷史,我不想知道過去,感覺沒用,你說三國歷史過去馬上2千年了,研究來研究去能研究出來點啥,能讓大家吃飽喝足去泡澡享受嗎?沒一點用的.....
但是,為了需要,提高自身,我正研究三國歷史,新拍的《三國》我都看到第13集啦,演到曹孟德率二十萬大軍,打著為父報仇的旗幟,實則是吞並兗州佔領戰略要地的軍事野心,不過遭到劉備和呂布的阻擋,未能取得兗州。
目前,我佩服裡面2個人物:
曹孟德,心狠手辣、頗有雄才偉略、的確是大將風范,盡管人品有點失敗,但卻是亂世英雄。
關二爺關羽,耿直、忠心,是難得的兄弟。
其他人還沒發現可敬之處。

哈哈,雖然不喜歡歷史,但我們必須要知道,免得人家說咱文盲。

J. 許昌三國文化

郭沫若先生曾詩雲: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
在許昌與三國文化相關的古跡遺址分布於各縣(市)區,主要的有: 漢魏故城:位於許昌縣張潘鎮古城村,距許昌市18公里。據民國廿二年《許昌縣志》記載:「許昌古城(即漢魏故城)在城東30里,圍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傳曹操所築,今存遺址。」至今城垣輪廓依稀可辨,夯地土層清晰可見,漢磚瓦塊俯拾皆是。據考,當時城內建築除街道、民宅、官署外,著名建築有許昌宮、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丞相府等。三國魏人卞蘭作的《許昌宮賦》和韋誕、何晏作的《景福殿賦》流傳至今。
1986年,該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受禪台:位於許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鎮。公元220年,漢獻帝在文武百官的請求下,宣告願意讓位。曹丕在此接受獻帝禪讓,代漢立魏,改年號為黃初,稱魏文帝,自此開始了我國魏、蜀、吳三國時代。
受禪台原為青磚護坡,兩側砌有台階,台頂四周有石雕欄桿,平台中央有一遮陽涼亭,上設龍墩寶座。經千餘年風雨侵蝕,至今仍有20餘米之高,30餘米長寬的二層凸狀台基存在。由漢御史大夫王朗撰文、禮部尚書梁鵠書寫,大理寺武亭侯鍾繇鐫刻的《受禪表》和《公卿將軍上尊號奏》具體詳實地記述了獻帝禪讓、曹丕稱帝的歷史事實,俗稱三絕碑。現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春秋樓:據《三國志•蜀書》記載:「建安五年(200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在此史實基礎上,《三國演義》作了不乏附會的詳盡描寫:為保護甘糜二皇嫂的安全,關羽在「土山三約」之後歸附曹操。曹操賜給關羽府宅一處,讓關羽與二皇嫂共住。關羽分一宅為兩院。皇嫂居內院,關羽隻身在外。院中有樓,為關羽秉燭達旦夜讀春秋之處,即春秋樓也。
春秋樓古建築群,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後經多次修葺。1995年許昌市人民政府斥資1500萬元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大規模修建,還新辟了春秋樓廣場。春秋樓現屬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明嘉靖《許州志》記載:「八里橋在(許州)西八里,相傳為曹操送關羽之所。」關羽被擒到許昌後,曹操「察其心神無久留意」,意欲留之。但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曹軍部將欲追之,曹操斷然制止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橋旁有明末將領左良玉題寫的「漢關帝挑袍處」石碑。為推崇關羽忠義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橋西建關帝廟,設像以祀。上世紀80年代以來,許昌市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灞陵橋、關帝廟景區進行修葺,如今灞陵橋關帝廟已是雕梁畫棟,蔚為壯觀,此廟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毓秀台:毓秀台在漢魏故城西南隅,建於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為漢獻帝祭天所築,高約15米,面積為4000平方米,有台階99級,是用青磚鋪就的祭祀廣場。每年秋分時節,漢獻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前來祭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蔭之中,綠意擁簇,高接雲天。台下布列著數十座豪華的宮殿式古建築。是漢獻帝祭祀前暫時休息的地方。毓秀台比同為皇家祭天場所的北京天壇早建千餘年。
射鹿台:射鹿台位於城東北許昌縣許田村西。相傳為漢獻帝與曹操、劉備等狩獵射鹿處。現台高約1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於射鹿台四周田野多為鹽鹼地,茫茫蒼蒼,似瑞雪初降之狀,故被後世稱為「許田積雪」,為許昌十景之一。
華佗墓:華佗墓在許昌縣蘇橋鄉石寨村,距許昌市15公里。華佗墓內安葬著三國時代傑出的醫學家華佗。墓高約5米,周圍30餘米,佔地500平方米,新徹有六角形花牆環墓一周。墓前有清乾隆17年所立「神醫華公之墓」石碑,系當地從醫者所立。據傳,由於華佗醫術高超且念念不忘黎民百姓的疾苦,他不願專為曹操一人服務,便托辭探家回鄉。曹操派人將華佗押回許昌,打入牢獄,迫害致死。華佗在群眾中享有極高的威望,他救死扶傷的故事仍流傳於此間,至今墓前香火不斷。
張公祠:張公祠亦稱張公廟,位於許昌縣張潘古城西北部,距許昌市18公里。相傳,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兄弟三人來許拜見獻帝時,張飛在此居住,後人稱張公祠或張公寨。《嘉靖許州志》記載:「張公祠始建於漢魏,重修於嘉靖7年(1528年)。」祠廟建於8米的高台上、坐北向南佔地20餘畝。原有殿、堂、樓、閣、亭、台、庵50餘間,廟中奉祀劉備、關羽和張飛。廟前有三姓柏,一樹松、柏、檜三個品種,像征著桃園三兄弟。山門內東西牆壁上各嵌有一塊青石,東雨石,西風石,二石有預測陰晴風雨的功能。另還有張飛井和三義殿等遺跡。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