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餐飲業發展趨勢
A. 飲食文化對現代旅遊的影響
以下是網路的說明:
概念:到異地尋求審美和愉悅經歷,以享受和體驗美食為主體的具有社會和休閑等屬性的旅遊活動稱為美食旅遊。
編輯本段美食旅遊與相關概念
1、美食旅遊與旅遊美食 美食旅遊是旅遊的一種類型,是以「美食」作為吸引物的享受過程。旅遊美食是在旅遊過程中品嘗到的美味食品,可以是在旅遊途中攜帶體積小、輕便、新穎的旅遊小食品,亦可是享用到的風味大餐。旅遊美食是美食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2、美食旅遊與飲食文化旅遊 飲食文化旅遊可看作狹義的美食旅遊。飲食文化旅遊重在「文化」,指飲食文化與旅遊活動相結合,以了解飲食文化和品嘗美食為主要內容,這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旅遊活動。由於人們對「美」的理解和認識是千差萬別,則「食」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呈現出繽紛的色彩。豐富而濃厚的飲食文化內容是開展美食旅遊的必備條件,美食旅遊則是飲食文化旅遊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結果。 3、美食旅遊與旅遊餐飲 旅遊餐飲是指在旅遊過程中的餐飲行為,而美食旅遊是以美食為吸引物的旅遊過程,這兩個概念分別指不同類型的行為,但都在旅行途中發生,而且都與旅遊者的飲食行為有關。但美食旅遊不僅僅包括餐飲過程還有其它與美食相關參與性活動,如烹飪比賽、啤酒節、水果節等等,旅遊餐飲更多的注重旅遊者的餐飲行為及餐飲質量,如在旅遊過程中的飲食安全、衛生、營養等等。
編輯本段美食旅遊的特點
1、區域性 中國幅員遼闊,由於地理環境、氣候物產、政治經濟、民族習慣與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地區、各民族的飲食特色千姿百態、異彩紛呈。「八大菜系」 就是區域環境的整體差異所形成的,以其各具風韻的烹調技藝,不同風格的菜餚特色成為美食旅遊重要的吸引物,是旅遊資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正是這種旅遊資源在區域上的差異分布,才形成了美食旅遊者的空間流動,是造成人們以旅遊形式達到審美和愉悅目的的根本原因。 2、原創性 雖然美食旅遊具有區域性,但美食可以在異地再造。然而美食旅遊離開其源地,隨著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改變,旅遊過程中所享受到的「美食」是有差異的。旅遊資源的這種區域性特徵,賦予一國或一地區對該種資源的壟斷,使簡單的仿製無法與本體旅遊資源相比擬。並且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地方美食離開源地不得不做出一些適應性的改良,這對於美食旅遊者而言,其旅遊體驗大打折扣。這點在北京體現的尤其明顯。在北京這個匯聚了全國各地人民的地方也幾乎匯聚了全國各地風味的飯店。所以,盡管有許多民族風情的主題公園,但它缺乏地域環境、周邊環境與民族習俗的依託,在遊客視域中,真假經渭分明。所以美食旅遊的區域性能夠凸現美食旅遊的原創性。 3、民族性 由於美食旅遊者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因此其旅遊需要自然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從而也影響美食旅遊者對旅遊資源的價值判斷。生活在不同區域的旅遊者,對美食的理解和追求各異。美食旅遊是文化與飲食的綜合體,由於飲食與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密不可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飲食文化大相徑庭,因此不少學者把美食旅遊的歸屬在民俗風情、民族文化旅遊資源一類中,常常歸納為人文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4、時代性 美食旅遊者在不同時代需求是變化的,所以美食的評價因時代的差異不同。改革開放初期,人們求奇、求新的心理比較重,是口味上享受刺激、尋求差異的一種體現。九十年代開始追求營養、滋補及保健,求野、求洋、求補開始流行。非典之後,求綠、求土之風再次颳起。對美食的評價不一,各個時代主流的美食不一,則美食旅遊的主題發生很大改變。 5、參與性 美食旅遊的參與性相對與其它的旅遊類型要強烈得多。首先美食旅遊最主要的旅遊經歷是品嘗,這種來自味覺的美感即是有形的,又是無形的。這種參與直接影響整個旅遊時間的長短、旅遊質量的高低,故旅遊體驗對於美食旅遊者顯得更為重要,對美食旅遊本身也提出較高的要求。其次美食旅遊其它的參與性活動,如觀看烹飪比賽、茶藝表演和學做中國菜等,都能激起美食旅遊者強烈的模仿欲,這些操作性極強,豐富的旅遊活動,極易延長美食旅遊者興趣的持續時間。
編輯本段美食旅遊的功能
1、經濟功能 4月24日北京中關村國際美食節拉開帷幕。中關村國際美食節作為每年一屆的行業盛會,迄今為止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六屆,逐步成為弘揚飲食文化,推動行業創新的重要平台。它不僅成為每年一度的餐飲行業盛會,而且對於規范企業經營,引導行業健康發展,也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美食節活動能營造市場熱點吸引百姓消費,凸顯消費互動,打造拉動內需核動力,利用餐廚垃圾推動循環經濟,倡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美食旅遊帶動了食品生產業、房地產業、商貿業、文化娛樂業、建築業等行業發展,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空間和發展的潛力。此外由於美食旅遊對其他的旅遊類型旅遊者的影響,旅遊者更重視旅遊體驗,自覺增加餐飲方面的消費,也使得整個旅遊過程的消費上漲。 2、文化功能 美食旅遊者的文化需求是美食旅遊得以產生、發展、繁榮的前提和基礎。文化和美食互為花葉,相得益彰。美食旅遊要能夠滿足旅遊者的文化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挖掘文化內涵,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只有這樣,美食旅遊才能擁有持久的生命力。 旅遊活動是文化求異和文化認同的統一,美食旅遊在美食旅遊者四處尋找差異文化,而他們又不自覺地抹平了飲食文化的地區差異。美食旅遊如何適應市場又保持特色,如何尋找到平衡點,旅遊文化在其中起主導作用。 3、社會功能 美食作為向旅遊者傳送旅遊地的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已潛移默化的成為旅行途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美食是一種萬用的潤滑劑,不僅僅再局限於期友會親、報上勵下、安邦睦鄰等社會功能,特別是聯絡感情,洽談生意,日常交往等社會功能將更為出色。 4、健身功能 通過美食達到養性健身的目的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所在。調整身體內部的關系與生理與心理的關系,達到頤性和健身的目的,正是美食旅遊的優勢所在:「食療、食養」 等內調作用與旅遊的有機結合促成美食旅遊目的實現。
編輯本段美食旅遊的前景
由於美食旅遊屬於發展、享受層次的旅遊形式,則其研究將更重視生態學、經濟學方面的效益。運用生態學的原理來指導美食旅遊開發,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待美食旅遊的發展,即繁榮旅遊業和餐飲業同時又不會引起「吃的危機」。美食作為現代生活人們追求嚮往和需求,其帶來的豐厚回報,也激發美食旅遊開發的火爆熱情,這些都預示著美食旅遊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
B. 第三產業的核心是旅遊業嗎,畢竟旅遊業能直接拉動交通業、餐飲業、零售業等等產業發展
第三產業是指服務業之類的,旅遊業的發展確實也可以拉動經濟發展,也會推動交通、餐飲、零售業、酒店等發展,對於一些旅遊城市來說,旅遊業的發展是核心。
C. 餐飲業怎樣才能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要做出當地特色的料理,要與眾不同。
D. 西方經濟學是如何理解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帶動旅館、餐飲、交通、娛樂等行業。為什麼
呵呵,可以從替代品,互補品,動態模型(蛛網模型)這些方面去分析。
比如,你要用汽車,就必須燒汽油,那麼汽車汽油就是互補品,二者之間的供給與價格緊密聯系,相輔相成:舉個例子,汽油漲價,那麼開車的成本變高,所以開車的人少了,汽車降價。
同樣道理,你去旅遊,那麼必須有地方住,有東西吃,那麼旅館,餐飲這些就是旅遊的互補品。
E. 為什麼說景區可能是餐飲的下一個增長點
景區是之前可能很多餐飲人都忽略了的一塊。勺子課堂近期一篇文章回有分析說到景答區市場在餐飲行業中的地位。根據其中的數據介紹,《2017中國休閑度假指數》報告中,傾向於自由行的度假旅遊在旅遊市場佔比已經超過50%,超過了傳統的觀光跟團旅遊。據攜程統計,2017預訂最多的度假打包產品是自由行,在休閑度假旅遊中佔比62%,之後是半自助游、定製旅遊、私家團。
休閑度假旅遊體現了無景點(以酒店為中心,更加融入當地生活區域)、非標准個性化(民宿、向導、定製業務暴增,其中定製游增長同比達到400%)、地面為主(一半以上消費發生在旅遊目的地)、行前行中服務增加等趨勢。攜程的數據顯示,去年獨家休閑旅遊十大關鍵詞里,「海島」占據首位,「美食」緊跟其後居於第二。
結合數據和趨勢來看,景區的精細化、綜合化、體驗化的經營方向,和餐飲是相輔相成的。發展餐飲,特別是更具策略性、主題性、多樣性的餐飲,將很有助於挖掘門票之外的利潤增長點、提高旅客的駐留時間、提升文化屬性,這也會是景區未來會關注的方向吧。
F. 餐飲業屬於旅遊業嗎
餐飲業和旅遊業都屬於第在產業,同屬於服務業。之間有交集,餐飲業與旅遊業相互影響、互相促進
中國旅遊餐飲服務要分別來說餐飲在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把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確立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旅遊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被譽為「朝陽產業」。《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圍繞小康社會建設目標和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要求,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體育和休閑娛樂等面向民生的服務業。
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推進,中國旅遊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必將對旅遊需求增長發揮基礎性的支撐作用;城鄉居民收入將穩定增長,到2020年人均GDP將達3500美元左右甚至更多,這將進入世界旅遊界公認的旅遊業爆發性增長階段;國家擴大內需的經濟發展方略和加快推動服務業的發展,將為旅遊業進一步發展創造新的機遇;中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將為我國旅遊業在國際市場和世界舞台更好地發揮作用,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中國政通人和,社會安定,將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隨著對現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將形成巨大的國內旅遊消費市場。盡管當前面臨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但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沒有發生逆轉,我國旅遊業發展仍屬於上升期。基於以上分析,中國旅遊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並呈現一系列鮮明的特徵餐飲2008年下半年起,在擴大內需的大環境下,商務部提出在擴大內需、拉動消費方面,將大力發展餐飲業。以消費促發展,在三方面大力發展餐飲行業。首先,大力發展大眾化餐飲。其次,重點關注和解決餐飲行業的放心消費問題,嚴把食品原料進貨關。第三,積極推進節能環保工作,推動行業節能減排縱深發展。
目前中國餐企業已經十分注重品牌的塑造和企業規模的擴大。通過連鎖經營和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中國餐飲業正積極進軍海外市場。中國的餐飲市場中,正餐以中式正餐為主,西式正餐逐漸興起,但目前規模尚小;快餐以西式快餐為主,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是市場中的主力,中式快餐已經蓬勃發展,但當前尚無法與「洋快餐」相抗衡。隨著中國經濟及旅遊業的發展,餐飲行業的前景看好,在未來幾年內,中國餐飲業經營模式將多元化發展,國際化進程將加快,而且綠色餐飲必將成為時尚。
G. 什麼是旅遊餐飲,旅遊餐飲業有什麼特點
旅遊餐飲是指餐飲業中為旅遊者提供餐飲產品與服務的部分。
旅遊六大要素之中,餐飲是保證遊客旅遊行程能夠持續進行的基礎性支撐要素,遊客途中或在旅遊目的地的飲食狀況直接影響其對該次旅遊行程滿意度的評價。飲食所具有的強烈的地域性、民族性、民俗性等人文特性,又使它成為旅遊的重要吸引物,並在旅遊營銷中扮演重要角色。
H. 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帶動旅館、餐飲、交通、娛樂等行業的相應發展,為什麼
旅遊業發展以後,帶來了大量遊客,而遊客的增加必然會引起旅館、餐飲、交通、娛樂等方面的大量需求。所以遊客的這些需求便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
I. 什麼是旅遊餐飲業
旅遊餐飲業就是指旅遊行業和餐飲行業的總稱。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餐飲業是指以商業贏利為目的的餐飲服務機構。在我國,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的定義,餐飲業是指在一定場所,對食物進行現場烹飪、調制,並出售給顧客主要供現場消費的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