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旅遊有什麼功能

文化旅遊有什麼功能

發布時間: 2021-01-19 06:01:23

1. 文化旅遊的定義是什麼它和旅遊文化有何區別謝謝

文化的本質在於創新,旅遊文化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文化和旅遊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
對於旅遊文化來說,其他各種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頭腦中原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徵、思維方式等文化因素與目的地的異質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與結合,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而旅遊經營者經過潛心地研究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並進行適當的取捨,吸收一些外來文化,精心加工、組織和開發成為供旅遊者觀賞或享受的旅遊文化產品,創造了旅遊文化;旅遊客體本身反映著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當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們內心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現,其本身也是旅遊文化的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所謂旅遊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介體和旅遊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的,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業已形成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旅遊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外延也相當寬泛。「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

2.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具有哪些旅遊功能

很多非遺產品,都可以製作成旅遊產品,既給遊客留下紀念,也讓大家認識了非遺,起到一個宣傳作用。

3. 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是兩個既有一定聯系又有嚴格區別的概念。旅遊文化屬於迴文化的范疇,是文化的答一個門類,與諸如建築文化,生態文化,藝術文化,等相並列,是文化的一種類型。而文化旅遊是屬於運動的范疇,是旅遊的一種類型,與旅遊在內涵上存在著有機的聯系。一方面,文化的發展豐富了旅遊文化的內容,進而促進旅遊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旅遊文化的發展又能為文化旅遊提供內涵豐富的旅遊內容,以滿足旅遊者的各種文化需求。在外延上,文化旅遊可以說是旅遊文化的一個研究內容,而旅遊文化的內容要比文化旅遊豐富得多。

4. 旅遊文化具有哪些功能

1陶冶情操
2.增進旅遊景點的知名度
3促進民族間文化的交流

5. 我國11個文化旅遊區各有什麼特色

一、最美休閑城市——桂林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在古代,這里是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於楚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據地質研究,大約在三億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於地殼運動,海沉積的石灰岩上升為陸地, 後經風化和溶蝕,終於形成了神姿仙態的峰林,幽深瑰麗的溶洞和神秘莫測的地下河。這些特殊的地貌與景象萬千的灕江及其周圍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馳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而冬遊桂林,也別有一番韻味。

桂林

灕江
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現在,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這里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侗、仫佬、毛南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以及國家元首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九馬畫山

古東森林瀑布群
最佳旅遊時間
桂林的緯度比較低,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總體上來說,桂林的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9.3℃,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說。到桂林旅遊,最佳季節是在每年4-10月份,在這個期間會有「五一」和「十一」兩個黃金周,也是旅遊的高峰期,氣候適宜的桂林會有很多的遊客,房間的預訂和交通也進入高潮,價格比平時有所上漲,所以最好避開這個時間,選擇一個淡季出遊,細細體味這天下美景。
二、最佳購物休閑城市——天津

天津之眼
天津是我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市內各種商業街、商貿場所林林總總,十分繁華。在天津購物不僅可以買到當地著名的特產和工藝品,如天津的十八街麻花、王朝半干白葡萄酒以及泥人張彩塑、天津風箏、天津磚雕、楊柳青年畫等,而且還可以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商品,如果在天津的各大購物街和購物商場慢慢淘,定會有所斬獲。

天津
天津主要商業街區
在天津市最為出名的當屬「天津商業一條街」,即天津和平路傳統商業街,這條商業街在建國前期就初具規模,歷史悠久,店鋪密集,物品齊全,著名的天津三大商場就坐落於此,分別是天津勸業場、華聯商廈、天津百貨大樓,而這三者中,尤以天津勸業場久負盛名,從天津火車站一出來,隔海河就可以望見這座商場的塔式樓頂,是建於1928年著名的商業老建築,名氣堪與上海的「大世界」相媲美。

天津古文化街
位於三岔河口下梢的西岸的天津古文化街則古色古香,集古文化旅遊與商業為一體,各色店鋪內有名人字畫、古玩玉器和文房四寶等商品出售。
濱江道商業街是天津市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它自海河邊的張自忠路起,向西南方向延伸到南京路上,全長2094米。早在20年代末,隨著勸業場一帶商業的興起,中外商賈紛紛雲集於這條街。現在這條街不僅有勸業場、中原公司、稻香村食品店、亨得利鍾錶店、光明影院、登瀛樓飯庄等老字型大小,還有新建的一些商場(濱江商廈、吉利大廈、米萊歐、國際商場等)和商店,以及大批個體經營的攤點。遊人終日川流不息,入夜彩燈閃耀,成為津門夜市新景。
天津的南市食品街是集吃、買、游為一體的新建仿古式名特食品市場,整棟建築猶如一座古城堡,裡面的飲食文化「千奇百怪」,不僅可以看到因《孔乙己》而出名的咸亨酒店,而且還可以看到獨特的「三毛」餐廳……

洋人街
塘沽洋貨市場位於塘沽區撫順道,臨近天津開發區,地處津塘公路河北路立交橋西南側。塘沽洋貨市場是華北地區首家建立的專門進行進口貨交易的市場。經營品種有汽車、摩托車、家電、照相器材、服裝、手錶、打火機、音響等,大都為進口原裝貨,物美價廉。塘沽洋貨市場是華北地區洋貨的集散地。乘坐津濱輕軌、651、815、835路公交車可到。
三、最佳度假休閑城市——麗江

麗江
有人說,麗江是上帝遺留在這個世上唯一的一塊人間仙境,在那裡,只有聆聽、只有感悟、只有凝視人與自然那種相處的和諧、那種柔情的傾訴、那種深深的依戀;

麗江
也有人說麗江是個適合發呆的地方,踏著古老的青石板,遊走在暖暖的陽光中,發呆在自己的夢里;

麗江
更有人說,麗江是艷遇的地方,「艷遇」一詞似乎已經成了麗江的代名詞。

麗江
而對於我來說,來麗江,在麗江,更多的感覺是閑散。
一抹閑雲,一朵野花,一壺普洱,一群好友,都那麼令人自在陶醉。
四、最養生休閑城市——宜春
明月處處有,宜春月最明。被譽為月亮之都、月亮之城的宜春,美的不僅是明又亮的月亮,還有與月亮相結合的風景。同一個月亮,在不同的風景襯托之下有不同的感覺,魅力無窮的月亮文化,令人神往。
明月山山水奇特,山下的溫湯鎮因溫泉而得名。鎮上有一口溫泉古井,有近900年的歷史,常年保持在68度至72度之間,富硒含多種偏硅酸,可飲可浴。對心血管、皮膚病、癌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宜春明月山
游宜春不僅養生,還可修心養性。宜春是禪宗聖地,五百里禪宗祖庭巍峨壯觀,在中國佛教界素有「馬祖興叢林」、「百丈立清規」之說。馬祖的舍利子歸葬於寶鋒寺,而百丈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禪林清規」的發祥地。棲隱禪寺是唐代慧寂禪師「溈仰宗」的創立地,而黃檗寺和洞山寺分別是臨濟宗、曹濟宗的發祥地,在國內外影響深遠。

宜春明月山
宜春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咸宜」之美名,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無論是要感受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歷史,無論是談情說愛還是修生養性,宜春都是休閑旅遊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五、最浪漫休閑城市——廈門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廈門是一座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

鼓浪嶼
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它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這里天風海濤,青山綠水,奇卉異木,鳥語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構成了獨特的自然地貌,飛揚著沁人的色香神韻。

迷人的一角
廈門一直以舒適著稱。據說來過這里的人,都被它的生活方式所吸引。
每一天,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弄堂,或走在美麗的環島路上,和心愛的人騎上雙人車,吹著海風,迎接未來的美好,那該是多麼愜意。

鼓浪嶼
所以,來廈門旅遊建議不要走馬觀花,如果時間允許,多放些日子在這里,你會感受到它骨子裡的迷人味道。
廈門除了鼓浪嶼,景點並不是非常的多,廈大、南普陀寺、胡里山炮台、白城沙灘、環島路、中山路等,並且幾乎都位於市區的南部。
六、最宜居休閑城市——鷹潭
鷹潭因「漣漪旋其中,雄鷹舞其上」而得名,有「華夏道都」、「道教聖地」,道教文化成為鷹潭旅遊的永恆主題。

龍虎山
龍虎山不僅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還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其道教聖地、碧水丹山與古崖墓群被譽為「三絕」。行走於龍虎山上,不僅可以運動健身,感受自然風光之美;還可通過瞻仰道教聖地,沾染仙氣。

象鼻山
天造地設的丹崖碧水,奇峰秀出,景在水中,水在景。乘筏順瀘溪河漂流而下,讓你人受到人在畫中游,筏在仙境漂。龍虎山在數十平方公里范圍內分布著自春秋戰國到明清時期的古崖墓群,非常壯觀,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保存之好、年代跨度之長,為世界罕見。

懸棺
從龍虎山山麓沿碧溪泛舟或乘竹筏西行,仙岩和水岩分別位於兩岸,奇峰突兀,四野美景撲面而來,令人目不暇接。仙岩以二十四岩最為有名,有的雄偉壯麗,有的玲瓏纖巧,有的像人,有的似獸,有的如物,因其形象不同而各有名稱。而水岩有仙女岩、仙桃石、僧尼峰等十大美景,當地還為其編造奇巧的說法,比如「仙女配不得」,「仙桃吃不得」,「尼姑背和尚走不得」等,俗稱「十不得」。你可以一邊游覽,一邊想像,體會這無窮想像力帶來的詩意和浪漫。

升棺表演
道教文化,是鷹潭旅遊的核心優勢,也是永恆的主題,需要不斷拓展延伸。鷹潭將拓展營銷思路,將深奧的道教文化轉變成普通民眾容易接受的文化,推進「道教養生」、「道教音樂」、「道教學院」等主題休閑旅遊。
七、最好客休閑城市——煙台

煙台自然風光
煙台這座休閑城市,不僅僅有齊備的休閑要素這些硬體,她的城市文化、風土人情、市民素質等人文環境這些軟實力是吸引海內外遊客來此度假休閑的重要原因。天生麗質的煙台,富庶優美、時尚動感、悠閑安逸;熱情好客的煙台人更是享譽海外,每個到過煙台的遊客都會為她著迷,為她傾心。

煙台海濱
漫步煙台海灘,海浪一層一層撲到腳下,十分愜意。更令人賞心悅目的,還是無處不在的綠色。沿海岸線逶迤而建的濱海綠化帶,將沿海一線的景點穿成了一條珍珠項鏈。綠化帶上的銀杏樹、香花槐、黑松依次排列,鬱郁蔥蔥。

長島月牙灣
除了海濱的綠意,煙台吸引人的還有城市中依綠而建的公園。走在煙台的大街小巷,每隔500米就會閃出一座公園,它們或以生態為主題,或以遊憩為特色,或以雕塑為亮點,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相互配套,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避暑的絕佳之地。

蓬萊暮色
在煙台市中心有84處社區公園,公園的綠地面積超過1萬公頃。煙台的綠化以山海為背景,以城市道路、廣場、公園、游園、社區為依託,突出濱海區域,刻意營造樹茂林密、草綠花香、山清水秀的綠化景觀。煙台的綠化精品多、品位高、藝術性強是公認的。漫步煙台,你會看到,每一條路都有綠草繁花裝點,環境寂靜又清潔。干凈而安靜的城市,少有熙攘的車流,隨處可見市民或者遊客悠閑漫步。金色的海灘、碧綠的青山、蔚藍的大海、清新的空氣,熱情好客的煙台人,這些怎麼不讓你期盼?

龍口南山大佛
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休閑度假。在煙台的大街小巷隨意走一走,你就會遇到操著各地口音的外地遊客和各種皮膚的外國人在這里悠閑地觀光游覽。休閑已成為煙台的一種生活理念、生活時尚和產業形態。一座城市的休閑度往往體現著它的氣質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百姓的幸福指數。
八、最具創意休閑城市——合肥
合肥處處與水結緣。光是名字就有著這樣的來由——中國古代辭書《爾雅》對「淝」的解釋是「歸異出同曰肥」。二水合於一源,分而為二,故曰合肥。

合肥
水,歷史的見證者。距今2500多年歷史的三河古鎮,還保留著傳統水鄉的風貌,小橋流水人家,民風淳厚。合肥既是三國名城,又是包公、李鴻章的故里。至今流傳著斛兵塘、藏舟浦、箏笛浦等動人傳說。走過這些地方,我們可以遙想歷史名人是如何揮斥方遒,如何鐵面無私,為百姓撐起一片沒有委屈的天空;如何投筆從戎,建立起堪與太平天國對戰的淮軍,如何被時代塑造成足以影響清廷外交、軍事、經濟的淮系集團的權臣。游於合肥,彷彿從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抽離,徜徉於歷史文化之中,重溫傳統精神與價值。

合肥空景
水,心靈的凈化者。合肥瀕臨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合肥的濱湖新區南依巢湖,在帶有徽派「水街」特色的土樓一帶,在不久的未來還將圍繞水文化設計一系列擴展,以後便可游於烏篷船、畫舫上,沿塘觀覽各地特色民居。不僅如此,合肥還有岱山湖旅遊風景區,可進行各種水上活動:垂釣、野營、狩獵。無論是哪一個濱湖旅遊區,都能讓你的心澄澈透亮。正可謂「此中得佳境,可以絕囂喧」。
水,生態的保衛者。河流、湖泊等各種水體被稱為「城市之腎」,是城市重要的生態系統。合肥的濱湖新區水綠結合,保持了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調節城市氣候,美化城市景觀。在這樣宜人的城市閑庭信步,豈不優哉游哉,快意十足?
合肥的韻味不僅僅在於水,美食也是一大誘惑。徽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重油重色重火工,合肥還是「中國淡水龍蝦之都」。更值得一提的是,合肥連續八屆成功舉辦大圩葡萄節,從「最甜的葡萄送給誰」、「葡萄節納涼晚會」,到「品嘗葡萄美酒」、「金葡萄種植評比大賽」等,「到大圩摘葡萄去」成為休閑旅遊的一種時尚。
九、最時尚休閑城市——上海
在整個二十世紀的中國,上海始終是一個代表時尚的城市,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紙醉金迷的不夜城,到五十年代飄著香風的南京東路,再到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流行文化之都,上海不但是潮流的引導者,更是時尚的締造者。

上海

上海
上海南京路是世界上最著名、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也是上海開埠後最早建立的一條商業街,被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街」。但是上海本地人是不會到南京路購物的,外地人可以把南京路當做店鋪進化博物館。南京路上不僅有百年老店「永安」、「先施」、「新新」、「大新」這四大百貨商店,同時還林立著上海第一百貨商店、新世界商城、上海華聯商廈、上海時裝公司、上海第一食品商店等現代化大型商場。
十、最戶外休閑城市——梅州
提起梅州,人們總會想到雁南飛、雁鳴湖、葉帥紀念園等景點,其實,在梅州,還有一些「養在深閨無人識」的特色景點等待人們去發現,客天下旅遊產業園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景區是以客家文化為依託,集生態、文化、休閑、度假、居住和旅遊等為一體的客家民俗文化旅遊產業園,如今已是梅州走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

梅州
梅州,一座歷經千年風雨洗禮,卻依舊散發著中原古韻芳香的城市,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風光聖潔,猶若方外之境;這里,漢風唐韻穿越千年的悠悠歲月悠揚縈繞,幻化為閃爍著先民遺風的處處風物,未經世俗污染,淳樸如初。

客家小鎮
梅州,一座流淌著中原血液的芳香之城,它以梅的高潔和清傲傳遞中原文化的千年聖火,讓每一個客家人都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在客家人心裡,梅州就像曠古秘境——香格里拉,是他們魂牽夢繞的世外桃源。

梅州
梅州古稱嘉應,據史載「其地獨多山,周羅森列不可盡名也,若夫發脈雄遠,環衛重疊,多靈異之境……」。現實的梅州,確有群峰竟起,萬木蒼翠,河網密布、山泉遍地,凝聚了天地靈氣,真可謂群山奔騰,江河浩盪。山水相間,猶如串珠般將梅州打扮成一座山幽水碧的生態大觀園,置身其中,恰似走進夢里桃源,一呼一吸都氤氳著天地精華。

建築群
梅州 「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蓋率達69.4%,是廣東重要的生態發展區,有4個國家森林公園。梅州山美,雖不及三山五嶽雄奇奔放但蔥蘢清幽自成風韻。素有「粵東群山之祖」的陰那山,天然地集雄奇與秀麗於一體,陰那勝境,自古便引無數文人墨客為之折腰。登臨山巔,山風陣陣徐徐吹來,雲霧自眼前飄過,聚了又散,彷彿置身雲端仙境。
十一、最佳海濱休閑城市——青島
白帆沙鷗點綴著碧海青天,丈把高的風浪濺起,拍打著礁岩;海底世界裡千奇百艷,無拘無束的游魚穿梭在斑駁的珊瑚之間;這里依舊述說著徐福東渡求仙的故事,流傳帝王賞識道士推崇的嶗山;這里典雅標致的歐式建築,散發出優雅的韻味,悅耳的小提琴聲依舊感染著這美麗的港灣;浪漫的海濱上飄溢著海味,醇香的啤酒,使你流連忘返;徒腳走在濱海木棧道上,看著夕陽愜意的圓暈,感受著水天相交的纏綿……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

青島
東方瑞士 歐韻之都
青島的歐式古建築非常多,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會」。這里集中俄、法、英、德、美、日、丹麥、瑞士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因此青島早在19世紀就享有「東方瑞士」的美名。這些風格各異的歐式古建築群尤以「八大關」最為著名。歐洲各國皇室在此引種奇花異草,傾心打造他們頤養的皇家園林。依山傍海,綠樹紅瓦與海天一色相交映是歐式建築的一大特色,具有相互映襯的審美優勢。如外國設計師穆留金、白納德,中國設計師王屏雁的作品,這都是旅遊的一大亮麗特色,是歐式建築風格最好的佐證。

青島

青島

八大關
八大關景是集歐韻建築精華之地,這里綠樹雪松緊緊夾在街道兩邊,形成僻靜之所,是情侶們約會的角落,這又被成為「愛情角」。小魚山公園山坡南面的歐式建築設計,圍繞著海的主題,突出魚的圖案造型,在建築風格上頗具特色。青島德國總督府、聖彌愛爾大教堂、俄式花石樓,丹麥公主樓,在信號山蘑菇樓上,可以把這些歐式建築風姿一覽無余。青島歐式建築的最大特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具觀賞性,一座座歐式建築彷彿是一個個凝固的音符,匯聚成一曲曲優美動聽的旋律。

知道你滿意不、、望採納!謝謝

6. 對旅遊文化功能的認識

一、旅遊文化在旅遊業發展中的地位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文化旅遊正成為一種備受青睞、生機盎然的旅遊形式。文化因素對現代旅遊活動的影響,將會更加深刻和深遠。要加快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建設。這首先是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的必然要求。

「現代旅遊現象,實際上是一項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為基礎的,涉及經、政、社會、國際交流等內容的綜合性大眾活動。"

(註: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年第2期。)

文化因素滲透在現代旅遊活動的各個方面,「文化是旅遊者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是旅遊景觀吸引力的淵藪,是旅遊業的靈魂。"

(註:馬波:《現代旅遊文化學》,青島出版社,1998年。)

旅遊者的旅遊行為是一種文化消費行為,其外出旅遊的動機和目的在於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滿足;而旅遊經營者要達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須提供一種能滿足旅遊者文化享受的旅遊產品。

無論是自然旅遊資源還是人文旅遊資源,其要吸引和激發起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就必須具有魅力無窮、獨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內涵,滿足人們對科學、史學、文學、藝術和社會學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

其次,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旅遊業保持自身特色的決定因素。人們常說:「民族的東西是獨特的,文化的流傳是久遠的。"

(註:孫玉波:「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蘊——北京胡同旅遊帶來的啟示」[N],《經濟參考報》,1995年6月17日。)

一個國家的旅遊業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蘊,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獨有的精神內涵,也便失去了強大的吸引力。實踐表明, 「舉凡旅遊業昌盛之國,莫不以旅遊文化取勝。」

奧地利的旅遊,幾乎都與斯特勞斯等奧國音樂大師緊密關聯。

巴黎街道的命名,每每蘊含法蘭西民族的歷史掌故。

(註:許宗元:「論茶文化在旅遊文化中的地位」[J],轉引自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年第2期。)

因此,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再次,旅遊文化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旅遊是以一國一民族獨特的文化招徠旅客賺取外匯的文化經濟」

(註:李剛:「宗教文化——重要的旅遊資源」[J],《天府新論》,1990年第1期。)

為此,世界上許多旅遊業發達的國家先後實行了「文化經濟」新戰略。

美國洛杉磯文化旅遊負責人羅伯特·巴雷說:「文化旅遊大概是美國增長速度最快的旅遊項目。因為各個城市發展文化旅遊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收入。

(註:玉東:「美國旅遊業中『增長最快的項目』——文化旅遊」[N],《北京日報》,1997年6月26日。)」

義大利對文化遺產投入和產出經過全面系統計算,得出的結論是,國家每年對文化性參觀旅遊業徵收的增值稅收入是保護費用的27.5倍,並能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建築、商業和交通運輸,促進科學文化的發展。他們由此認為「文化遺產是該國最豐富寶藏,內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是政府永不枯竭的財政來源,應視為戰略資源和國家基本生產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自1985年,開始實行全國『文化經濟』新戰略,以達到保護文化、宣傳自己、經濟受益一箭三雕的目的。

(註:游天:「新興產業奏鳴曲」[J],《北京財貿學院學報》,1994年第5期。)」

韓國也積極採取多種措施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意欲將文化、旅遊培育成21世紀的國家戰略產業"

(註:秦玲:「文化旅遊:下個世紀的國家戰略產業——韓國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N],《科學時報》,1999年11月5日。)

從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實踐來看,「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已成為發展旅遊業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經驗之一。

再次,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質,提高管理水平的關鍵。旅遊文化大量地體現在旅遊業的管理者及其從業人員身上,其文化素質的優劣、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旅遊者能否獲得良好的審美享受和精神滿足,直接關繫到旅遊資源能否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進而影響到旅遊業的發展。

而未來的旅遊業的競爭主要是旅遊文化方面的競爭,人們對旅遊資源、旅遊服務的需求更趨向於文化性強、科技水平高、富於參與性的項目,因此,旅遊業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必須相應地提高,才能與國際接軌,適應時代的要求,使中國的旅遊業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文化是旅遊業創名牌、提高競爭力的法寶。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是一種高級而復雜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但又影響全局。

旅遊企業若不能滿足旅遊者精神文化的需要,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同時由於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傳承性等特點,往往為一個國家和地區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因此,在競爭中就減少了可比性,具有壟斷的地位,易形成強有力的競爭能力,也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名牌效應。名牌是旅遊業競爭中的一種無形力量,更是促使旅遊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

總之,中國旅遊業要獲得較大的發展,立於世界旅遊強國之林,就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建設,深入挖掘旅遊文化的內涵,營造旅遊文化氛圍,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體系,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服務和指南。旅遊文化是中國旅遊業不可缺少的文化底蘊和靈魂,是中國旅遊業保持中國特色、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二、旅遊文化內涵及分類

文化的本質在於創新,旅遊文化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文化和旅遊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

對於旅遊文化來說,其他各種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頭腦中原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徵、思維方式等文化因素與目的地的異質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與結合,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而旅遊經營者經過潛心地研究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並進行適當的取捨,吸收一些外來文化,精心加工、組織和開發成為供旅遊者觀賞或享受的旅遊文化產品,創造了旅遊文化;旅遊客體本身反映著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當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們內心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現,其本身也是旅遊文化的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所謂旅遊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介體和旅遊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的,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業已形成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旅遊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外延也相當寬泛。「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

(註: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年1月17日。)

此外,還涉及到旅遊學、旅遊心理學、旅遊市場營銷學、旅遊管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文化學、旅遊美學等對旅遊活動進行研究的綜合領域。

從旅遊文化的結構體系來看,應包括最外層的物質文化,如建築、園林、器物、工具、飲食、服飾等,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質形態。

旅遊文化的中間層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兩個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處理個人與他人、個體與群體之間關系的產物,包括旅遊活動參與者應遵守的法律、規章以及職業道德等約束機制,它是旅遊行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團、機構等運用強制手段制訂和實施。

旅遊行為文化,則主要是指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在旅遊活動中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定勢行為,如禮俗、禮儀、民風、民俗、行為舉止和服務方式等。它實際上是旅遊者或旅遊經營者的個體的自發性行為,是其內在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動中的表現。

旅遊文化的核心層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態文化,它是旅遊活動參與者的文化心態及其在觀念形態上的表現,包括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由價值觀念、審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維方式等主體因素構成。

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由客體到主體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關系。物質文化是旅遊文化的外在顯現或外在的物化,能夠直接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於模仿和創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須在物態化的背後體現出創造者的一種精神、觀念和追求。

心態文化是旅遊文化的核心,必須有意識地外化於物態,才能為人所感知,為人所了解,從而使自己的觀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鳴。因此,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的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

而行為文化對於提高旅遊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保證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遊服務人員標准、優雅的服務,能使旅遊者感到旅遊的莫大快樂;旅遊者良好的行為舉止,既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能減少和接待地居民間的不必要的沖突。

正確而深刻地理解旅遊文化的內涵,並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是我們加強旅遊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它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實際操作性。

回答者:luoiu - 助理 二級 10-10 14:37

文化的本質在於創新,旅遊文化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文化和旅遊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

對於旅遊文化來說,其他各種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頭腦中原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徵、思維方式等文化因素與目的地的異質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與結合,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而旅遊經營者經過潛心地研究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並進行適當的取捨,吸收一些外來文化,精心加工、組織和開發成為供旅遊者觀賞或享受的旅遊文化產品,創造了旅遊文化;旅遊客體本身反映著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當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們內心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現,其本身也是旅遊文化的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所謂旅遊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介體和旅遊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的,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業已形成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旅遊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外延也相當寬泛。「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

(註: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年1月17日。)

此外,還涉及到旅遊學、旅遊心理學、旅遊市場營銷學、旅遊管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文化學、旅遊美學等對旅遊活動進行研究的綜合領域。

從旅遊文化的結構體系來看,應包括最外層的物質文化,如建築、園林、器物、工具、飲食、服飾等,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質形態。

旅遊文化的中間層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兩個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處理個人與他人、個體與群體之間關系的產物,包括旅遊活動參與者應遵守的法律、規章以及職業道德等約束機制,它是旅遊行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團、機構等運用強制手段制訂和實施。

旅遊行為文化,則主要是指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在旅遊活動中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定勢行為,如禮俗、禮儀、民風、民俗、行為舉止和服務方式等。它實際上是旅遊者或旅遊經營者的個體的自發性行為,是其內在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動中的表現。

旅遊文化的核心層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態文化,它是旅遊活動參與者的文化心態及其在觀念形態上的表現,包括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由價值觀念、審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維方式等主體因素構成。

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由客體到主體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關系。物質文化是旅遊文化的外在顯現或外在的物化,能夠直接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於模仿和創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須在物態化的背後體現出創造者的一種精神、觀念和追求。

心態文化是旅遊文化的核心,必須有意識地外化於物態,才能為人所感知,為人所了解,從而使自己的觀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鳴。因此,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的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

而行為文化對於提高旅遊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保證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遊服務人員標准、優雅的服務,能使旅遊者感到旅遊的莫大快樂;旅遊者良好的行為舉止,既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能減少和接待地居民間的不必要的沖突。

正確而深刻地理解旅遊文化的內涵,並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是我們加強旅遊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它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實際操作性

7. 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文化旅遊與旅遊文抄化既有一定聯系,也有嚴格的概念區別。首先,文化旅遊屬於運動范疇,是一種旅遊類型,而旅遊文化屬於文化范疇,是一個文化門類,兩者的發展方向存在很大不同。
文化旅遊的形成,是旅遊業發展到一定層次的必然結果。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文化旅遊是與自然旅遊相對應的一種旅遊形式。文化旅遊之所以會興起,主要與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有關,市場對文化的關注度大幅提高。
此外,文化旅遊也是旅遊業內在轉型的一種體現,是旅遊業在發展上的新出路,其發展既滿足了社會公眾對於文化層面的需要,也順應了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訴求。
旅遊文化是文化的一種類型,與建築文化、藝術文化、生態文化等並列,這也是與文化旅遊最大的區別。旅遊文化是旅遊活動所形成的文化屬性,是我國文化建設中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國家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旅遊文化具有文化的本質屬性,因此遵循一般文化的發展規律。所以,旅遊文化在形成的基礎上有其合理的成分,是隨著我國第三產業不斷發展產生的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8. 旅遊文化具有八大功能 是哪八大功能

旅遊文化具有八大功能:保存功能、認知功能、啟智功能、教化功能、保存功能、認知功能、啟智功能、教化功能.

9. 旅遊文化的特徵是什麼

旅遊文化其特徵是旅遊行為的綜合性、時間空間的延展性、景觀意態的趣味性、旅遊內容的豐富性,以及滿足遊客文化需求多樣化的客觀規定性,促使旅遊業必須具有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文化形態。

相關介紹:

任何一種新的文化形態的產生、發展和完善,都是社會生產力和社會文化發展到相當水平的結果。隨著旅遊業在經濟領域中地位的不斷提高,它對社會文化發展的需求和依賴也越加明顯。

(9)文化旅遊有什麼功能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990年10月召開的首屆中國旅遊文化學術研討會提出:「旅遊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因素為依據,以旅遊諸要素為依託,作用於旅遊生活過程中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是人類在旅遊過程中(一般包括旅遊、住宿、飲食、游覽、娛樂、購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

主體說與客體說都是從旅遊的基本要素出發界定旅遊文化的。客體說是產生旅遊文化的基礎,但僅有這個基礎還不能揭示旅遊文化的本質內容。與之相比,主體說明確指出旅遊文化與旅遊客體之間的包含關系,這是認識上的一大進步。總和說開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文化

10. 文化在旅遊中的作用是什麼

文化其實就是旅遊的基石,如果一個旅遊景點,沒有文化的積淀,它是不可能被世人發現出來的,歷史上所有古跡都是因為有著豐厚的歷史做積淀的,比如雷峰塔、莫高窟、泰山等等地區,都是因為有著濃厚的文化,所以才被後人認定為歷史遺跡,文化是不斷推動著旅遊的發展的,二者是分不開的。

三、泰山絕頂、文化豐富,是眾人旅遊的必去之地

泰山,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歡去游歷的地方,泰山擁有太多恢宏的山峰了,泰山有著天底下第一高山的美譽,據說,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禪位祭祀先祖的地方,所以很多人對泰山都當神山一樣,因為文化豐富,山靈水秀,所以泰山也是大家必打卡的旅遊勝地。

文化和旅遊是一種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關系,因為二者是分不開的,文化是旅遊的基石,而旅遊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文化的不斷更新,所以文化賦予了旅遊業非常多的藝術氣質,讓人們喜歡去勝地旅遊。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