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濱海旅遊發展
『壹』 天津市是沿海城市嗎
天津市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天津地處太平洋西岸,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
天津海岸線位於渤海西部海域,南起歧口,北至澗河口,長達153公里。有灘塗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水資源、海洋油氣資源。灘塗面積約370多平方公里,已開發利用。
海洋生物資源:主要是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和潮間帶生物。海水成鹽量高,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鹽產地,擁有中國最大的鹽場。進行海水淡化,解決淡水不足的潛力很大。截至2016年,已發現45個含油構造,儲量十分可觀。
天津有約153公里的海岸線,擁有中國最著名的海鹽產區長蘆鹽場,2005年年產原鹽230萬噸,佔全國海鹽總產量的1/10。
(1)西方國家濱海旅遊發展擴展閱讀:
天津歷史文化:
1、方言。天津話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種,流行於天津及其周邊地區,特指以天津老城為中心的一個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天津方言島」內人們所說的方言。
2、宗教。1979年以來天津市共恢復開放宗教活動場所79處,其中佛教的大悲院被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天主教的望海樓天主堂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天主教天津教區的主教座堂西開教堂、伊斯蘭教的清真大寺、基督教安里甘教堂以及道教的天津天後宮和玉皇閣。
3、飲食。津菜是具有天津風味的地方菜系。歷經幾百年發展,逐步完善成一個涵蓋漢民菜、清真菜、素菜、家鄉地方特色菜和民間風味小吃的完整體系。
4、曲藝。天津是諸多曲藝形式發源、興盛和發展的地方。其中,天津時調、天津快板、京東大鼓、京韻大鼓、鐵片大鼓、快板書等曲藝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劇、河北梆子、相聲、評劇、評書、單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是在天津興盛和發展的。相聲和京劇更是天津曲藝的重要代表。
5、相聲。天津的相聲興始於清末民初。那時在天津老城城根開始有了專供藝人演出的兩塊「明地」。天津著名的相聲演員有:馬三立、侯寶林、常寶堃、高英培、馬季、馮鞏、牛群、郭德綱等。
6、話劇。話劇是中西文化在天津碰撞交融最為突出的代表。早在1901年,教育家張伯苓就開始提倡戲劇,其弟張彭春則是第一個到外國學習現代戲劇藝術,並把西方寫實劇首先介紹到中國的早期話劇活動家及導演。1906年,李叔同與同學曾孝谷在天津創辦業余話劇團體「春柳社」並首演《茶花女》,開中國話劇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