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從市旅遊發展格局看旅遊業

從市旅遊發展格局看旅遊業

發布時間: 2021-01-19 01:11:12

⑴ 大連市旅遊業發展機遇

大連海島旅遊業的發展分析

摘要:隨著人們旅遊需求的不斷擴大以及對海洋認識的不斷深化,全球范圍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濱海旅遊熱潮。大連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濱海城市,素有「北方明珠」之稱,是新確立的東北亞旅遊中心城市,同時也是我國首批創建的三個「全國最佳旅遊城市」之一。大連憑借自身良好的資源優勢,便捷的區位條件和強大的區域經濟支撐,濱海旅遊業發展十分迅速。本文結合大連旅遊業發展現狀,對大連旅遊業經進行了SWOT分析,進而提出了大連海島旅遊業今後的發展策略。
關鍵字:大連 旅遊業 現狀分析 SWOT分析 對策
一、 大連海島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一)、大連旅遊業發展概況
大連是我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和旅遊熱點城市,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不僅有豐富的中國近代人文歷史旅遊資源,還有許多風景奇秀的自然旅遊資源。大連市共有南部沿海風景區,旅順口風景區,金石灘風景區和冰峪溝風景區這四大名勝風景區。市區內的旅遊資源也極其豐富,有森林動物園,星海廣場,老虎灘公園,濱海路,棒棰島等。還有每年一度的大連國際服裝節、煙花爆竹迎春會、賞槐會、國際馬拉松賽等大型活動,融經濟、文化、旅遊為一體,享譽海內外,給城市發展帶來了無限商機和活力。
旅遊業已發展成為大連的支柱產業,成為大連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據統計,2008年大連累計接待國內遊客30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接待入境遊客95萬人次,同比增長13.1%,其中接待港澳台同胞9.4萬人次、接待外國遊客85.6萬人次,分別同比增長4.4%和14.1%。實現旅遊總收入400.8億元,同比增長23.3%。
(二)、大連旅遊業定位
大連旅遊業的發展主題是:「浪漫之都 時尚大連」。「浪漫」與「時尚」,是大連城市的性格和意象。浪漫是大連的個性品質,時尚是大連的價值取向。浪漫和時尚,暗合了大連的城市發展脈絡,也符合遊客對大連旅遊形象的認知。
目前,大連旅遊已經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後創旅遊品牌,成功創造了以整個城市為載體和核心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成為中國超常規發展旅遊的城市典範。為中國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個範例。其內涵體現為:理念超前,品牌拉動,政府主導,持續創新,合作多贏。這也就是所謂的「大連模式」,這種模式已被國家旅遊局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二、 大連旅遊業發展的SWOT分析
(一)、大連旅遊業發展的優勢分析
1、優越的區位和氣候優勢
大連地處遼東半島的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屬於受海洋影響的溫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另外,大連是扼守渤海通往太平洋狹窄出口的門衛,是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通往華北、華東、華南和海外各地的主要出海口,自古以來,大連一直是我國北方海上交通要道和海防戰略要地,素有「東北前哨」和「京津門戶」之稱。同時,大連又是東北亞的中心,處於亞歐大陸橋東端,為東北地區自然條件最好的港口,在東北區域合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豐富的資源優勢
大連擁有城、海、港、灣、島、林、泉、山、河等多種類型的旅遊資源,且其品質優越,組合優勢明顯。海濱風光是大連旅遊資源的主體,海、灘、沙、景和山、島、礁、路等精巧組合,渾然一體,形成了絢爛多姿、特色鮮明的濱海旅遊景觀,如溫馨浪漫的濱海路、美麗迷人的星海廣場、多彩多姿的海之韻廣場,其他如星海公園、老虎灘海洋公園、傅家莊、棒槌島賓館……大連的濱海景區(景點)多達100餘處,同國內其他濱海城市相比,具有濱海景區眾多、景觀奇特、精品薈萃的特點。
3、良好的環境優勢
大連重視基礎城市建設、美化環境和環境保護工作。大連是我國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曾先後榮獲聯合國授予的「人居獎」、環境「全球500佳」城市和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十佳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等榮譽稱號,獲國家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獎」,被聯合國確定為亞太地區環境治理先導城市,授予「國際生態安全最佳城市」稱號,良好的環境為吸引遊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4、廣闊的市場優勢
大連位於東北和環渤黃兩大經濟快速增長區域的結合部,是旅遊需求最旺盛的區域之一。隨著西部開發,中國北方經濟的飛速發展,大連的經濟輻射力將變大,其腹地可能擴展到西北、華北。另外,大連的國際市場以日、韓為主,日、韓市場具有良好的基礎。隨著世界經濟和旅遊中心的轉移,亞太地區旅遊業的飛速發展,中國將成為世界5大旅遊目的地之一,對周邊地區的吸引力倍增,而大連作為旅遊需求勢頭強勁的東北亞的中心將受益非淺。
(二 )、大連旅遊業發展的劣勢分析
1、大連旅遊業時間發展不平衡
大連旅遊業在時間上發展不平衡,季節性強。大連海濱旅遊受氣候影響很大,遊客多集中在5—10月。旺季時,遊客數量大增,景區景點及服務機構等旅遊收入增多,但也極易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例如,旅遊景區景點人滿為患.超出其環境承載力,給城市基礎設施帶來很大壓力,造成車、船、飛機票難購現象,延遲了部分遊客按時歸程。
2、大連旅遊業在空間上發展不平衡
大連旅遊空間布局南重北輕。從區域看,旅遊業發展的重頭戲在市內,對北三市的重視程度不夠。從市內看,旅遊業的重點在以市區南部海濱為中心,旅順和金石灘為兩翼的旅遊金三角,旅遊業發展的格局尚未全方位打開。
3、旅遊產品較為單一,缺乏特色
大連目前的旅遊產品特色不鮮明,與周邊省市基本類似,檔次不高,規模不大,缺少唯我獨有的拳頭產品。同時,旅遊產品的開發層次仍然較低,「看得多,參與少」的局面仍然沒有根本性的突破,具有壟斷性和轟動效應及主題鮮明的大型骨幹項目尚待開發完善。
4、缺乏旅遊專業服務公司和專業人才
大連對開發旅遊資源、旅遊市場、旅遊產品等方面十分重視,但是大連市的旅遊專業服務公司卻小而亂,而且對本地導游的認證標准也不很嚴格。在旅遊黃金周或特殊節日慶典中,在專職導遊人手不夠的情況下,許多旅行團招收了部分非專業的兼職導游填補空缺。
(三)、大連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1、宏觀機遇
(1) 隨著世界旅遊業的持續高速發展,為地處環渤海黃海這一重要入境客源接待地提供了巨大發展機遇,也為地處這一區域的旅遊交通中心的大連帶來了巨大市場機遇。
(2) 中國加入WTO,加速了大連旅遊業的開放,加速境外投資商進入大連旅遊業,給大連旅遊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3) 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催生了巨大的國內旅遊市場,我國消費結構正從溫飽型向享受性消費轉變,消費結構升級推動了旅遊產品結構升級和旅遊產業轉型。
2、中觀機遇
(1) 隨著國家經濟產業結構的全面調整,旅遊產業已經成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這促進旅遊產業的快速升級。
(2) 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將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扶持,大力發展旅遊業,出台許多新辦法、新措施。
(3)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大連提出了「奧運在北京,觀光在大連」的口號,也大連的旅遊業帶來了商機。
3、微觀機遇
(1) 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為大連發展以遊艇、遊船、油輪為載體的高端海洋旅遊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
(2) 大連已進入以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為特徵的經濟產業結構全面調整階段,經濟的發展催 生了內部市場對休閑旅遊的強勁需求。
(3) 交通的全面發展,使大連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全面形成,大連的綜合區位優勢凸現。
(四)、大連旅遊業發展面臨的威脅
1、旅遊目的地的競爭加劇
目前,大力發展旅遊業已成為熱潮,區域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內外旅遊城市的競爭對大連市旅遊構成競爭威脅。
其中構成威脅的國外旅遊國家主要有:新加坡具有優越的地理區位和基礎設施等,是亞洲的旅遊大國;日本作為亞洲的經濟發達國家,擁有全亞洲最大的會展中心,又與大連隔海相望,亦對大連的旅遊業構成不小的威脅;此外,還有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
對大連市旅遊構成競爭壓力的國內旅遊城市主要有:香港利用它優越的地理區位和發達的市場經濟使其具備發展旅遊業的良好條件;作為我國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在全國的旅遊市場也處於領先地位;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亦是國內旅遊業發展最早、旅遊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2、海外旅遊商對大連本土旅遊企業的威脅
大連的旅遊業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著國際許多旅遊商紛紛前來競爭。目前,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一批外資旅遊公司已進入大連。由於海外旅遊商擁有廣泛的客戶營銷網路、雄厚的資金支持、健全有力的組織和豐富先進的管理手段和經驗,再加上國際知名度高,相比之下大連一些國內旅遊企業在旅遊市場的競爭中自身的弱項則暴露無遺。
三、對大連旅遊業發展的建議
(一)、注重旅遊人才的培育和引進
旅遊專業人才是影響大連旅遊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大連是一個先進的對外開放沿海城市,同時也擁有十餘所國家和省級重點院校,大多數院校也相應地開設了旅遊開發與管理專業,這為大連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培養專業人才的便利途徑。政府可與各高校和企業聯手,盡快為培訓本土化的旅遊專業人才打好根基,並可通過採取旅遊研討會、專業人員短訓班等不同形式來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同時,應從海外引進一批旅遊人才和專業的旅遊公司,實現人才培養本土化和國際化的有效對接。
(二)、開展大型文化活動打破旅遊淡旺季明顯的不利局面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旅遊活動中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增加,這就要求旅遊目的地必須能夠提供文化內涵豐富的旅遊產品和旅遊環境。重視自然旅遊資源的文化開發和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是大連市旅遊資源開發的重要方向。可以通過開展大型文化活動來打破大連旅遊淡旺季明顯的不利局面。
l、繼續辦好每年一度的星海廣場煙花爆竹迎春會、勞動公園春節游園燈會,在冬季為市民和遊客提供好文化大餐。
2、大連擁有很多具有特色、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文化藝術團體,例如,市雜技團、歌舞團、京劇團、得勝農民交響樂隊等。大連市可以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在冬季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這不僅可以帶來大連文化生活的全面繁榮,使大連的冬季真正地活躍起來,更能帶動大連冬季旅遊業的發展。
(三)、充分挖掘旅遊商品的地方特色
旅遊紀念品應體現大連特色,具有高品位,能夠充分表現大連風光、風土人情和展示城市精神風貌。要緊緊圍繞「浪漫之都」這一獨特的主題開發好系列旅遊商品。例如,可開發出「浪漫的廣場」系列旅遊紀念品,可以把星海廣場、友好廣場等著名廣場做成微型雕塑或做成立體拼裝模型,可以圍繞「浪漫的大海」設計出「海誓山盟」浪漫愛情系列產品,還可以圍繞「浪漫的女騎警」等大連的亮點來開發。
四、總結
通過以上的對大連旅遊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以及機會和威脅的分析,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的相應的解決對策,相信只要大連能對其存在的問題實行積極的解決方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不久的將來,大連一定會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生態型、創新型的國際濱海旅遊目的地,成為一個更加聞名世界的東方浪漫之都。

⑵ 新中國旅遊業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每個時期有什麼特點

旅遊業40年經歷了四大階段:

一、初創階段(1978-1986年)

1978年、1979年,國家為改革開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發展旅遊事業」。

國家第一個關於旅遊業發展的戰略性文件——《國務院關於加強旅遊工作的決定》(1981年國務院80號文件)有兩個定位:

1、雙重性質雙重目標,「旅遊事業在我國既是經濟事業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遊業發展要「政治經濟雙豐收」,這是用以確定旅遊業「中國式道路」特徵的定位;

2、把旅遊放在經濟領域中比較、調試後的定位,「旅遊事業是一項綜合性事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事業」。

這也是第一次關於產業重要性的精準定位,為旅遊業在40年「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大發展中「選對跑道」「對上表」。

二、產業化進程階段(1986-1998年)

從1986年國民經濟「七五」計劃,到199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旅遊業明確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1981年,國務院主持制定了旅遊業第一個發展規劃,在5年後列入國家第七個國民經濟發展計劃。5年實踐、5年探索有多難可以想見,最終這個《規劃》敲定了作為「國民經濟一個組成部分」的產業應該有的基本政策體制保證,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的軌道上開始了產業化進程。

(2)從市旅遊發展格局看旅遊業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

旅遊業從業務種類劃分看,主要有3種類型 :

1、組織國內旅客在本國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

2、組織國內旅客到國外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3、接待或招徠外國人到自己國家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⑶ 從旅遊業的發展歷史看影響旅遊業發展的因素

2008上半年旅遊產業發展評析

作者:秦川 孫瑞娟
來源:2008年09月22日 中國旅遊報
時間:2008-9-22 16:42:01

----------------------------------------------------------------------
為了更好地把握2008年旅遊產業的發展與市場趨勢,《旅遊運營·投融資》專版組織了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的專業研究人員,對上半年的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總結分析。《旅遊上市公司2008上半年業績評析》(9月12日在本版發表)是旅遊產業總結的第一部分,今天見報的是第二部分。

一、上半年中國旅遊發展總體情況

2008年對中國來說是個喜慶的年份,但同時也伴隨著不利的因素,這些都影響著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中國將向全球傳遞「安全的中國」、「友好的中國」、「文明的中國」等有利於旅遊產業發展的訊息,將極大地傳播中國國家的文化與品牌,從而拉動旅遊產業的發展。但是,春節前後的雪災、「5·12」汶川大地震等災害,對中國旅遊影響巨大。同時,《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的執行,取消了五一黃金周,導致旅遊市場格局重組。這些重大事件的發生,對旅遊業發展趨勢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總體上,我國旅遊業發展在曲折中不斷前進。

1、入境旅遊

今年上半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為6491.37萬人次,同比增長2.44%。其中,入境旅遊的外國人達1264.0527萬人次,同比增長4.34%。全國共實現旅遊外匯收入202.32億美元,同比增長2.12%。

總體來說,我國入境旅遊受影響較小,諸多負面影響難掩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但增速較去年有較大減緩。

2、國內旅遊

受災害事件影響,我國國內旅遊業快速增長的勢頭受到不小打擊。從一季度部分省的統計數字來看,南方受雪災影響嚴重的省市國內游同比增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沒有受影響的北方省市則保持高速增長;拉薩「3·14」事件使得西藏旅遊業受到嚴重影響,5月份西藏自治區接待旅遊人數為11.3萬人次,同比下降76%。「5·12汶川」大地震對四川旅遊業造成沉重打擊,按5月底四川省旅遊局公布的最新數字來看,此次災害導致四川省旅遊行業直接損失合計625億元,佔四川省旅遊收入的一半。陝西、甘肅、西藏、重慶、雲南的旅遊,也受到地震的一定影響。

3、出境旅遊

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的情況,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出境旅遊的發展。2008年1至4月,除2月受到惡劣的天氣因素影響導致內地到港人數同比有所下降外,其餘月份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長趨勢。大陸公民赴台旅遊成行,而我國公民赴美旅遊首發團也於6月17日順利從北京、上海、廣東三地啟程。總體來說,出境旅遊的市場格局保持穩定。小黃金周的調整刺激港澳等短途出境旅遊市場繼續升溫。

二、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對旅遊的影響

旅遊業的關聯性非常強,因此影響旅遊發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旅遊又是高消費行業,國內經濟發展狀況,對旅遊的影響非常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物價上漲

去年以來,我國價格總水平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甚至同比漲幅連續5個月超過6%。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而產生的社會需求拉動;城鄉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提高產品成本和消費能力,從兩方面促進物價上漲;食品價格上漲迅猛;國際市場價格影響(原材料、糧食、原油等);企業成本推動以及資源價格和服務價格改革推動(稅制改革鼓勵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價格上漲傳導至服務價格)等。

物價上漲對旅遊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景區門票上漲;交通支出普遍增加;購物消費提高以及其他旅遊要素如餐飲住宿等的上漲,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旅遊業的發展。

2、人民幣升值對旅遊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旅遊影響主要表現在出境游和入境游上,對國內游影響不大。

一方面,人民幣升值能夠讓日趨紅火的出境游更添一把火,既能增加無計劃出境游的旅遊者,又能轉移一部分原國內旅遊的客群。出境旅遊者增多,直接導致旅遊消費增多,使得國內大量閑散資金輸出,加劇旅遊國際收支不平衡現象。同時,出境旅遊者增多,會對國內旅遊產業有一定影響。

另一方面,對入境游來說,人民幣升值是起到了抑製作用,主要表現在抑制入境客流增速、降低旅行社經營利潤和減少景區(旅遊)外匯收入上。但由於中國旅遊產品和服務價格在全球范圍內都是非常便宜的,即使人民幣升值,對本來就很便宜的中國旅遊而言,入境旅遊者數量不會因價格效應而明顯減少。同時奧運會的舉辦,將極大地提升中國的國際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國出境旅遊者,因此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入境旅遊長遠影響不大。

3、其他

包括房地產市場低迷、股市低迷等,這對我國旅遊發展也有著一定程度的消極作用———資產減值,導致消費意願降低。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投資的熱度下降,不少閑置資金瞄準中長線且現金流穩定的旅遊行業,這對旅遊投資來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上半年重大事件對旅遊的影響

1、奧運:入境游趨緩,奧運城市游升溫

2008年上半年屬於前奧運階段,對我國旅遊業影響並不是特別突出。2008年1至3月,我國入境游接待總人數達3260.15萬人次,同比增長7.04%;其中接待外國遊客625.28萬人,同比增長14.59%,增速均低於2007年同期水平。

以北京為例,1至3月,北京接待入境遊客84.6萬,同比增長6.6%,其中港澳台遊客10.7萬,同比下降10.1%;4月接待入境遊客38.6萬,同比下降5.3%,其中港澳台遊客3.8萬,同比下降30%。據悉,5月份的下滑更為明顯。究其原因,可能受奧運期間舉辦城市酒店價格大幅增長、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增加了入境游的成本;與此同時,對中國感興趣的遊客也更願意在奧運後選擇到北京,而不是選擇去「擠車」。

對主辦和協辦城市來說,奧運帶來了一些新的旅遊契機,如北京一改5月的下滑,6月前後就掀起了為錯開高峰而提前赴京感受奧運氣氛的旅遊小高潮,鳥巢、水立方等也進入旅行社的觀賞線路之中;天津也積極利用奧運商機,主動進行旅遊推介,並拿出10多億元提升城市環境。今年前5個月,天津接待遊客近500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約四成;青島作為奧帆賽舉辦城市,在春節長假中大有斬獲,僅2月5日、6日奧帆基地免費對外開放的兩天里,慕名前往參觀的遊客日均超過2萬人;香港作為奧運會賽馬比賽的舉辦地和奧運火炬國內傳遞的第一站,旅遊發展局不惜斥資4000餘萬港幣大力進行奧運推廣活動,而與五一小長假同期的火炬傳遞也達到8.4萬和7.8萬人(1、2日),均比2007年同期增長2萬多人。

2、雪災:對全年影響有限

今年春節前後,我國南方發生了大范圍雪災,截至2月9日,全國旅遊業因雪災導致直接經濟損失約69.7億元。初步統計,全國旅行社退團1.58萬個,約30萬人,其中入境旅遊者約6萬、國內旅遊者約24萬;全國19個受災省份中,有824處景觀遭受嚴重破壞,5231間建築、1.5萬處旅遊公共服務設施、2542公里旅遊道路不同程度損壞,1662家景區被迫停業關閉,雪災對旅遊行業造成巨大損失。《2008年春節黃金周旅遊統計報告》顯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春節黃金周共接待遊客8737萬人次,同比下降5.2%;實現旅遊收入393億元,同比下降6.2%。這是我國2000年實施第一個春節黃金周以來,客流量和旅遊收入首次出現減速現象,但部分沒有受雪災影響的傳統旅遊熱點城市,遊客仍呈增長勢頭。

具體到旅遊相關的方方面面,雪災對餐飲酒店行業影響不大,一方面由於家中電、氣緊張甚至短缺,使得市民傾向於外出就餐住宿,同時,交通癱瘓極大地限制了旅遊區的旅遊就餐人員;對景區景點來說,雪災既損壞了一些基礎設施以及古樹名木,同時也因交通原因導致遊客銳減,個別景區形成的特色雪景也很難表達;對旅行社行業來說,則由於酒店等的預訂和退團,損失巨大;對旅遊交通來說,則是最直接的負面影響;對其他相關的方面,如旅遊購物、娛樂等,雪災也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就全年旅遊而言,雪災的影響則較為有限,甚至不足1%,因為雪災的影響時間較短而且集中在春節前後,此時是全國旅遊的淡季,春節黃金周在旅遊中的貢獻也有限(2008年全國同比減少6.2%),僅佔全國的4%左右。從以往災後旅遊的發展情況來看,由於推動我國旅遊業長期快速發展的核心推動力沒有變化、帶薪休假制度的試行和法定節假日的改變、奧運會的舉辦,災後中國旅遊業本來應迎來迅速回升期,但雪災後我國又發生了汶川地震等災害性事件,這進一步延緩旅遊高增長期的到來。

3、汶川地震:重創四川旅遊

「5·12」汶川大地震的發生使我國許多產業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旅遊業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屬於可選擇性消費范疇,地震之後的消費收縮對旅遊業的負面影響將超過大部分行業。

據初步估計,地震災害給四川旅遊帶來的直接損失由三部分組成:第一個是有形資產的損失,數額達到400多億;第二是產能損失,也就是生產能力遭到了破壞,到6月15號開放以前,達到92個億;第三是抗震救災的支出,約2000萬。因此,總的來說,地震給四川旅遊帶來500多億的經濟損失。因為地震,四川全省384家旅遊景區、524家星級飯店、684家旅行社、58家旅遊汽車公司停業或基本停業,全省超過30萬旅遊從業人員面臨沒有工作、減少或沒有收入的困境。

四川世界遺產地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在這次地震中基本未受損害,通過震後恢復工作正式解禁後,遊客也以散客為主,遊客量較小,災後九寨溝僅門票一項就損失上億。今年1月到7月,四川旅遊總收入下降了19%,入境遊客量不到震前的20%。

除了對本省的影響之外,地震對周邊市場也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按照國家旅遊局的緊急通知,各地旅行社5月12日起即被要求停止組織赴災區或途經災區的旅遊業務,由於周邊重慶、西藏、雲南等地區的很多旅遊線路與川西受災景區聯系在一起,因此,在川西受災導致旅行社大面積退團後,周邊地區的旅遊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重慶旅行社業已經取消團隊7540個,共計19.85萬人次,收入損失6.79億元,各景區境外、國內取消團隊人數10萬人次。重慶旅遊業內人士預計後半年到明年初將減少70萬人次,近20000個團隊被取消,預計損失20億元左右,地震對重慶旅遊業的負面影響已經超過了非典。

4、黃金周:調整迎接新發展

黃金周長假曾經給全國百姓提供了良好的旅遊機會,2001年至2006年,每年三個黃金周旅遊接待人數從1.83億人次增加到3.57億人次。在19個黃金周中,共計接待遊客16.3億人次,總計實現旅遊收入6704億元,黃金周旅遊在拉動內需,擴大消費方面正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008年,維持8年的五一黃金周改為五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3天的小長假,黃金周旅遊格局也隨之發生改變。下表為只用5月1至3日這3天時間進行五一黃金周與小長假的比較。

根據119個直報景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小長假日均接待同比只下降6.5%,在今年這個多事之秋,是可以接受的。雲南、海南等外省旅遊大省受影響較大,略有下降,而其他省份則呈上升區勢,可見人們旅遊的熱情並沒有因為假期的縮短而降低。若將2008年上半年已經經歷的3個小長假的旅遊人數相加,則基本能和2007年五一黃金周在人數上基本持平。就總體出遊情況而言,五一在三個小長假中出遊人數最多,端午和清明的總體出遊情況相近,為五一出遊人數的70%多。攜程的統計數據表明:短途方面,清明期間的出遊人次比平時周末多出3倍,五一期間比平時周末多出5倍,端午比平時周末多了4倍。

隨著小長假的來臨,旅遊市場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短線游備受青睞,而歷年火暴的長線游呈明顯下降趨勢。今年五一統計的遊客中,有80%都是省內游,且出遊天數也是1至2日居多,比如銀川市的過夜遊客比去年下降了20%,一日游遊客增長了9.7%。二是休閑游和鄉村旅遊成為人們旅遊的主要選擇,比如長沙周邊「農家樂」這類農業休閑旅遊企業,5月1日至3日床位出租率高達94%,遠高於同期全市住宿設施77%的平均出租率。三是自由行,自助游,自駕車旅遊成為旅遊的主要方式,根據部分景區反映,每日遊客之中80%屬於此類,而以往承擔人們旅遊載體的傳統旅行社業,在改革假期制度後面臨了嚴峻的挑戰。招商國旅稱,今年五一很多長線旅遊路線的人都沒有招滿,整體出遊人數只有去年的一半左右。中旅稱,五一出遊路線中,只有自駕游路線最好,其餘的都很一般。

總體來說,2008年上半年3個小長假雖然沒有帶來像往年黃金周那樣的旅遊明顯增長,但是卻使人們進行旅遊的時間安排得更合理化,改變了以前三個黃金周佔到全年旅遊六七成的不合理規律。雖然短期內若黃金周取消,對於旅遊行業特別是景點行業的影響較大,但從長遠考慮,休閑時間的增多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旅遊行業必將因此而受益,而且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消費升級等都將有利於中國旅遊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5、其他

其他主要事件包括拉薩「3·14」事件等,2008年5月以來,西藏接待遊客11.3萬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6%,而拉薩「3·14」事件以前的1、2月,西藏接待遊客11萬人次,創造了西藏旅遊淡季的新高峰。統計結果顯示,今年上半年,西藏接待遊客總數為34.2萬人次,同比下降69%;上半年旅遊總收入2.9億元,同比下降71.2%。隨著北京奧運聖火5月8日在珠穆朗瑪峰成功登頂,6月21日又在拉薩順利傳遞,顯示了西藏穩定的局勢,西藏旅遊正在全面恢復中,長期發展依然看好。

四、未來旅遊總體發展趨好

縱觀我國上半年發生的旅遊大事及旅遊業的影響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由於雪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我國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總體上呈明顯下降趨勢,對旅遊業將產生較大負面影響。而從長期發展趨勢來看,受旅遊市場需求旺盛和旅遊消費升級兩輪驅動的影響,我國旅遊業將會進入景氣回升周期。因此在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人均收入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旅遊行業長期向好趨勢不會因災害事件而改變。

1、災害性事件影響是短暫性的

對以往對於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沖擊的大事件進行分析發現,這些事件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都是暫時性的,1998年洪災、2003年SARS都未能阻止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步伐。因此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雪災、地震等災害性事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將是短暫的。經過對雪災、地震等事件對旅遊的影響分析得出,這些事件對我國旅遊市場的影響也將是短暫的、區域性的,隨著國內旅遊環境的不斷完善和事件影響的衰退,我國旅遊市場將會穩步駛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2、奧運將對我國旅遊產生長遠影響

奧運會的舉辦提升了我國的國際知名度,並使得北京、青島等舉辦城市的經濟規模和基礎軟、硬體設施躍上了新的台階,為我國奧運後續旅遊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了舉辦奧運會,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善各種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同時對部分著名景點進行修葺,美化了城市環境,提高了城市吸引力。如申辦奧運會時,北京向奧委會承諾:到2008年將建有星級飯店800家,其中五星級飯店40家,四星級飯店70家。這些承諾的實現將大大提升了北京服務業的質量。類似這種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是長遠的,有助於各城市旅遊業的長期發展。

3、經濟持續增長將繼續推動旅遊發展

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將繼續推動旅遊業的快速發展。2007年我國GDP增長11.4%中的消費拉動4.4個百分點,高於投資0.1個百分點,總體消費的增長帶動對GDP的貢獻七年來首次超過投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正確處理好投資和消費、內需和外需的關系,最根本的是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以文化和休閑為特徵的旅遊消費將是中國人消費升級的重要內容。根據國際經驗,當一國的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時,旅遊消費就將啟動,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將普遍產生跨境游。我國在2003年人均GDP就超過了1000美元,到2010年人均GDP將超過3000美元,因此,可以說我國的國內旅遊消費才剛剛啟動,而出國旅遊消費將進入啟動階段,今後幾年我國旅遊業進入又一個快速發展階段。據國家統計局分析,我國人均消費從2003年到2020年將以每年10.8%的速度遞增,在這種大好形勢下,隨著整個消費升級概念的不斷深入人心及政府關於職工帶薪休假政策的出台,人們將會不斷地向更高生活水平看齊,旅遊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4、假期政策的調整助推旅遊業發展

帶薪假期的實行,為人們走出去提供了時間保證,旅遊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隨著黃金周假期的調整和小長假政策的實施,居民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帶薪假期使得長距離旅遊成為可能;由於小長假時間較短,因此對短途旅遊市場影響較大。總的來說,我國假期政策的調整,成為旅遊發展的助推器,不斷地推動著我國旅遊市場向好發展。

因此,盡管我國上半年發生了眾多不利於旅遊發展的災害性事件,但在中國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奧運熱潮的推動下,我國未來旅遊業發展將繼續呈現出良好態勢

⑷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區域格局是什麼

區域旅遊業的發展水平與國民經濟的發達程度有較強的正相關性,不管版是國內旅遊還是入境旅權游,我國旅遊業的區域格局呈明顯的東、中、西部梯度推移態勢。就旅遊經濟規模和效益來說,東部沿海特別是珠三角的廣東省,長三角的浙江省、江蘇省,環渤海的山東省明顯高於其他省份,年旅遊總收入均超過100億元,是我國旅遊經濟效益最好的地區。這些省區經濟較發達,區位條件較好,旅遊交通與賓館飯店等設施完善,因而在我國旅遊業中居主導與核心地位,是我國的旅遊大省。中部的北京、河南和四川、湖南、湖北也是我國國內旅遊收入較多的城市和省份,其效益與規模在全國居中間水平和過渡地位。旅遊經濟效益較低的省份大多分布在我國的西部地區,這些省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旅遊業配套條件較差,因而旅遊產業規模較小。但西部地區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旅遊產業發展空間較大。

⑸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分析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模仿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兆絕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族碼姿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⑹ 杭州發展旅遊業的優勢

有著2200年悠久歷史的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古以來就是高頻率的旅遊趨向城市。杭州作為以休閑、度假旅遊為特色的旅遊城市,在實現旅遊活動日常化、親近化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從杭州市旅遊國際化進程來說,杭州旅遊業從起步到繁榮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政府接待型轉變為產業經營型的曲折發展過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新的增長點,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成為賺取外匯的主要產業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遊者20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6%;接待國內遊客4111.89萬人次,增長11.7%。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630.06億元,增長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達406家,星級賓館達到250家;杭州市區有A級景區25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9個。
2008年,面對春節前後極端氣候(雪災)、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全球經濟景氣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奧運會安全引發的對入境簽證難等一系列災害與危機,杭州及時推出「救市」舉措,旅遊業各項經濟指標仍實現平穩增長。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221.30萬人次,增長6.1%;旅遊外匯收入12.96億美元,增長15.8%;旅遊總收入707.22億元,增長12.2%,比全國高出8.2個百分點(全國為4%)。
2008年下半年開始,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形勢包括旅遊形勢面臨嚴峻考驗。杭州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旅遊部門也通過各種手段努力拉動旅遊消費。杭州在2009年春節黃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9年春節黃金周杭州市各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422.46萬人次,同比增長32.9%;旅遊總收入14.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08%。
按照《杭州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年)》的設想,在未來十多年的時間里,杭州將形成全新旅遊格局,未來「一心一軸七區五翼」的旅遊空間格局也將得到確定。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和商務會展成為未來構建的三大主導產品。未來杭州旅遊將從觀光產品「一支獨秀」,向觀光、休閑、會展產品「三位一體」轉變,從「景區時代」向「目的地時代」轉變。2020年的杭州將成為城市旅遊品牌——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已經鞏固的「東方休閑之都,生活品質之城,人間幸福天堂」

⑺ 發展旅遊業的好處

提高人們的物來質文化生源活水平
由於大量本地居民從事旅遊業或相關行業,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遊業發展促進了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大量旅遊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遊,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遊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遊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⑻ 根據自己參觀德景點,看他們如何利用當地旅遊資源發展旅遊市場資源

資源是資財復的來源。旅遊制資源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旅遊者逐漸增多,遊客需求多樣化、個性化趨勢日益明顯,只有對現有旅遊資源進行深層次開發,或者開發新的旅遊資源,才能不斷地滿足旅遊者需要,確保旅遊業持續發展。尤其在旅遊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旅遊市場已由賣方市場轉移為買方市場,充分發揮旅遊資源的多種功能,適應旅遊需求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特色的旅遊資源,滿足旅遊者的不同需求,已成為區域旅遊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⑼ 青島市旅遊產業的發展格局、08年青島旅遊入境人數和國內旅遊人次是多少

青島旅遊產業的發展格局是「一城兩翼兩縱深」, 2008年青島市旅遊入境人數253.76萬人次,國內旅遊2.405億人次。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