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旅遊發展趨勢
Ⅰ 海南旅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海南旅遊:著眼國際化 加快轉型升級 「海南的空氣可以裝瓶賣錢。」一位北京朋友這樣描述他從海南旅遊回來的感覺。 論及當前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潛力和競爭力的產業,毫無疑問,首推旅遊業——這也是海南人多引以自豪的一點。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海南采訪時多次聽到這樣的觀點:海南經濟發展腳步落後於東部沿海,但正因為這樣,海南更具後發優勢——資源環境尚未受到嚴重影響,而良好的自然環境,使海南可以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去發揮最大的潛力。海南旅遊 轉型升級將打開海南旅遊發展新空間 張琦認為,這幾年,海南旅遊業在迅猛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在全國帶有共性的深層次問題,如「零團費、負團費」組接旅遊團隊問題等,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張琦如是說,最緊迫的就是立足國際市場高端市場,加快海南旅遊業的轉型升級。 要想成為中國度假旅遊的一張大牌,首先,海南的旅遊管理體制和相關配套制度還不能適應旅遊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對資源的開發缺乏規劃指導,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開發「小」和「散」,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大產業、小管理」的工作格局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其次,海南的旅遊區域發展不平衡,「東西並舉、山海互補、南北互動」的旅遊發展格局有待逐步形成。第三,旅遊市場監管「屬地管理」工作原則有待進一步強化。第四,全省遊客到訪中心體系急待建立。 張琦介紹說,2008年海南將精心做好旅遊產業升級轉型這篇大文章,努力實現海南旅遊產品由觀光旅遊為主向度假休閑為主轉變,遊客結構由國內遊客為主向境外遊客比重明顯提高轉變,旅遊產業運行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旅遊建設管理由多頭管理、低檔次開發向政府主導、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轉變。
Ⅱ 中國濱海旅遊業的發展空間怎樣發展現狀如何
濱海旅遊是旅遊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沿海地區,它又是海洋產業構成中的一個很大部分。濱海旅遊業是指以海岸帶、海島及海洋各種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依託的旅遊經營、服務活動。
中國瀕臨太平洋西岸,擁有1.8×104km的大陸海岸線,1.4×104km的海島岸線,島嶼6,500多個;可管轄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個緯度,面積達300多萬km2,有中溫帶、暖溫帶的海上景緻,更有熱帶、亞熱帶的海洋風光,擁有豐富多樣的濱海旅遊資源。近年來,中國濱海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2005年中國濱海旅遊業增長態勢強勁,沿海地區積極開發突出海洋生態和海洋文化特色的國內旅遊市場,提升濱海旅遊業的整體服務水平,全年濱海旅遊收入5052億元,佔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29.7%;增加值2031億元,比2004年增長32.4%。全年濱海國內旅遊收入3887億元,比2004年增加1391億元。
2006年,濱海旅遊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旅遊市場持續擴大,旅遊消費穩步增長,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年濱海旅遊收入4706億元,佔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25.6%,增加值2400億元,比2005年增長17.6%。
2007年,濱海旅遊消費需求繼續呈現擴張趨勢,濱海旅遊業持續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全年濱海旅遊收入7748億元,佔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31.08%,增加值3242億元,比2006年增長19.9%。
中國濱海旅遊業正處於快速發育的「少年期」。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旅遊業發展階段等影響,中國濱海旅遊業與世界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這從另一方面說明,中國濱海旅遊業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中國越來越重視海洋產業的開發,為大力推進中國濱海旅遊業又快又好地向前發展,一些沿海城市也積極大力開發濱海旅遊資源,制定濱海旅遊業的發展規劃和目標。根據中國總體經濟持續增長發展態勢預測,中國未來旅遊業發展同樣會持續增長,而濱海旅遊未來無論是資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級層次都必然進一步得到拓展。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中國將會涌現出更多更好的海濱度假旅遊目的地,中國濱海旅遊業有著光明而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投顧問2008-2010年中國濱海旅遊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
Ⅲ 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我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No.1
出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旅遊將同步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在國際上政治,經濟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增大,再加上我國日趨快捷舒適的交通體系的構建圖,相對穩定格安全的國內社會秩序以及悠遠的歷史文化,使我國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國家日益受到國外旅客的青睞。
No.2
旅遊業的支柱產業地位將進一步得到確立
由於旅遊業在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就業,加快貨幣回籠,增加外匯儲備,拉動內需等方面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全國各省 市 區紛紛把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發展。可以預見,我國未來將不斷強化旅遊業的市場地位,繼續將其培育為拉動內需,提升消費,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核心產業,成為我國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排頭兵。
No.3
旅遊區域間協調發展重現生機
旅遊區域間的協調發展是指各行政區域加強旅遊的聯系和合作,以實現區域間旅遊資源的優勢互補,通過開展多樣化特色化的旅遊活動,發揮區域間的整體旅遊優勢。
No.4
國內旅遊消費將成多元化趨勢
隨著旅遊者收入水平和需求層次的提高,我國國內旅遊消費寫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觀光旅遊,而是趨於追求能夠滿足特定需求的旅遊方式,注重旅遊過程的體驗性。
Ⅳ 我國濱海旅遊發展的資源特點有哪些具體點,謝謝。
近幾年,我國濱海旅遊業景氣持續提升,海島旅遊、海洋節慶發展活躍,遊艇郵輪行業發展加快,濱海旅遊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為了更好地利用區域濱海旅遊資源,增加濱海遊客人數,提高濱海旅遊收入,各沿海地方從規劃制定、行業管理、設施完善、項目建設、產品創新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各顯其能,在競爭中實現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濱海旅遊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指出,未來,我國濱海旅遊業的發展將呈現「產品體系日益豐富、科技支撐力度加大、規劃性與可持續性加強」的發展趨勢。
產品體系日益豐富
特色是濱海旅遊的制勝法寶;明確的主題是形成差異、營造特色和增強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多元化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濱海旅遊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滿足旅遊者的多方面旅遊訴求。因此,濱海旅遊產品應力爭實現特色、主題多元化,從而為實現我國濱海旅遊發展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支撐力度加大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實現濱海旅遊發展的手段。依託科技的發展,才能有效地實現創新,實現濱海旅遊產品的開發與宣傳、人員隊伍的建設。因此,未來濱海旅遊發展的科技支持力度將不斷增大。
規劃性、可持續性加強
濱海旅遊資源的開發具有不可復制性,一旦破壞將無法修復。景區開發時,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前提下,明確其存在的劣勢以及改變方法,重視規劃,有序開發,循環利用資源,為濱海旅遊業進一步發展向縱深發展,擴大產業影響力和提升產業競爭力打下基礎。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Ⅳ 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三)現代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從全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趨勢來看,世界經濟不內斷發展,和平環境也日益穩定,現容代旅遊業也相繼得到了發展。隨著現代旅遊理念的轉變,人們對之前的大眾旅遊進行了而深刻反思,倡導可持續旅遊並且從「人類中心論」轉變為「生態中心論」,在新的理念的指導下,消費模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參與型專項旅遊受到推崇,團隊旅遊向散客旅遊轉變,背包游和自駕車游興起等等。這些理念與消費模式的轉變給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
1、旅遊多樣化、大眾化趨勢
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性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向多樣化發展,如商務會展旅遊、文化宗教旅遊、專項旅遊和新興高端旅遊。再者,旅遊不再是高消費活動而是作為日常生活進入了千家萬戶。旅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的工作、生活都可能是遠距離的長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廣泛而龐大的人群交流和遷移,傳統的地域觀念、民族觀念被進一步打破,旅遊的淡旺季已不再明顯。
Ⅵ 旅遊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在線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專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屬 前瞻》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在網上預訂過機票、酒店、火車票或旅行行程的網民規模達到1.81億人,年增長6910萬人,增幅61.9%,使用率提升至29.3%。
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在線旅遊企業的投資熱情高漲,足以反映出在線旅遊作為服務類電商在中國的巨大發展潛力。
從投資方向來看,近年投資的重點集中在兩個:一個是針對休閑度假等產品,另一個是旅遊信息媒體類網站。前者體現出繼機票、酒店等產品之後,度假產品將成為在線旅遊下一個支柱型產品;後一類公司「輕」(信息媒體類網站僅做相關的信息聚合和流量轉移工作,發揮媒體價值,並不直接持有庫存和銷售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其在資本推動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時效性更強,而信息媒體的快速發展也預示著是在線旅遊行業必將持續景氣。
Ⅶ 海洋旅遊的發展趨勢
隨著旅遊產品結構調整的逐步深化和旅遊市場的逐步成熟,世界海洋旅遊業顯示出以下幾方面趨勢: 美國未來學家甘赫曼將人類社會發展的第四次浪潮預言為「休閑時代」,隨著休閑時代的到來,休閑體驗已成為旅遊者消費需求的一大特徵,而海洋旅遊所具有的良好環境、豐富內容又能為遊客休閑提供特殊的經歷與體驗。為適應這一市場需求,在未來的海洋旅遊發展中旅遊產品的休閑性功能將不斷增強,使旅遊者在享受大自然所賜的同時還能享受到民俗、文化、藝術等無限的休閑樂趣,這也將大大延長遊客的平均逗留時間並提高重遊率。
創新是發展的源動力,隨著市場的成熟化程度逐漸提高,新的需求特徵逐步凸現,海洋旅遊要尋求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根據市場變化做出及時的創新與調整,以實現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對海洋旅遊的創新主要表現在規劃開發、經營模式、產品設計、營銷管理等方面。
世界海洋旅遊業總收入約2500億美元,佔全球旅遊業總收入的1/2,全世界40個大知名旅遊目的地中有37個是沿海國家或地區,沿海37個國家的旅遊總收入佔全球旅遊總收入的81%。隨著海洋旅遊的火熱興起,世界范圍也涌現了一大批國際知名的海島旅遊度假勝地,如夏威夷群島、馬爾地夫群島、巴厘島、普吉島、塞班島、沖繩島、濟州島等等。這些海島之所能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影響,與它們的優越的自然條件以及科學合理的開發理念十分不開的。
Ⅷ 分析未來旅遊發展的主要趨勢。
1.在國際旅遊中,遠程旅遊將有較大發展,其發展速度將大大快於近程旅遊。
2.在各種旅遊活動中,休閑旅遊增長最快,要求有更大的靈活可變性。
3.在旅遊形式上,團體旅遊的比重將下降,散客旅遊繼續增長。
4.遊客對文化與環保將更加重視。
Ⅸ 天津海濱旅遊度假區的前景規劃
一軸兩域四區組團布局
海濱休閑旅遊區布局結構為「一軸、兩域、四區」組團式布局。區域內將建設國際游樂港、主題公園、環渤海中心漁港、北塘漁人碼頭、海濱旅遊度假區及遊艇項目。
一軸是指與海岸線垂直的中央軸線,是聯絡陸域與海上的重要通道,是海濱休閑旅遊區的核心軸線。兩域是指以海濱大道為界,將規劃區劃分為陸域、海域兩部分。四區是指主題公園區、海上休閑總部區、濕地生態旅遊區和綜合服務區。主題公園區以主題公園、國際游樂港為主,主要承擔地區的旅遊娛樂功能;海上休閑總部區以高端商務、海上休閑度假、遊艇碼頭、海上運動設施及配套公共設施為主,主要承擔地區的海上休閑度假及商務功能;濕地生態旅遊區重點進行生態恢復,在保障區域生態發揮正常功能的前提下,適當開發部分生態旅遊項目,主要承擔地區的生態功能;綜合服務區則以海洋科技研發與轉化、海洋會展博覽、大型體育場館、配套生活服務區為主,主要承擔地區的配套服務功能。
濱海新區「倚重」海洋資源
濱海新區旅遊資源卻很豐富,在自然資源方面,海岸線長達15.57公里,同時還有天然濕地營城湖,該湖系薊運河裁彎取直形成的「U」形淡水湖,湖堤周長15公里,水面2500畝,水庫容量500萬立方米,湖中有島,島上正在修建亞洲最大的濕地高爾夫球場。薊運河現成為天津北系重要的防洪排澇河道,這條運河河面寬闊,景色優美,近年來水質日益好轉。另外,位於蟶頭沽南部的貝殼堤具有較高的科研教育價值。海濱休閑旅遊區則以建設宜居生態型城區為出發點,整合海濱休閑旅遊區休閑服務資源,成為天津最時尚、環境最優美的國際級一體化休閑度假地。海濱休閑旅遊區有一半的面積在海上。
Ⅹ 旅遊業發展趨勢有哪些
經過快速發展,我國旅遊產業已經形成規模,旅遊產業的支柱作用更為明顯。綜合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結合博為國際咨詢集團多年的項目情況分析,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國旅遊業的國際地位將不斷提升
第二,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不斷提升
第三,從旅遊大國到世界旅遊強國
第四,將逐步從觀光型旅遊轉向復合型旅遊
第五,旅遊服務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第六,旅遊信息化含量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