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活動的產生和發展的影響

旅遊活動的產生和發展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1-18 15:56:12

1. 旅遊活動對當地經濟發展和環境影響

旅遊業發展對經濟的積極影響:
1.帶動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2.產生乘數效應,帶內動其他產業的容發展,
3.增加外匯收入,平衡國際收支;
4.增加就業機會;
消極影響:
1.可能引起物價上漲;
2.可能影響產業結構發生不利變化;
3.過於依賴旅遊業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穩定

對環境的積極影響:
1.旅遊推進了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2.提高了目的地的環境質量;
消極影響:
1.造成環境污染;
2、造成生態環境的失調;
3.造成對景觀的破壞

2. 旅遊業對目的地的經濟和社會文化具有那些積極影響

旅遊業對目的地大經濟的積極影響是:

一、直接影響--是換取外匯,回籠貨幣

1、國際旅遊接待是一種就地"出口貿易"。

2、發展旅遊業是回籠、穩定市場大有效途徑。

二、間接影響--帶動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大發展。

1、促進交通運輸業大發展。

2、促進建築業的發展。

3、促進工商業、農副產品、手工業等行業的發展。

(2)旅遊活動的產生和發展的影響擴展閱讀:

定義旅遊業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旅遊業的精準定義對旅遊統計量度的准確性是十分重要的,准確性直接關繫到評估旅遊業和旅遊活動直接、間接和誘發性的經濟影響,關繫到旅遊設施和資源的規劃與開發,關繫到如何確定旅遊者結構並制訂營銷和促銷策略,以及識別遊客的流向、方式和偏好等。

聯合國十分關心對國際旅遊相關資料的統計工作,在1971召開了的 「貿易與發展會議」,制定了旅遊統計的准則。指出,國家旅遊統計的綜合系統在功能上應滿足以下要求:

——在需求方面,能夠度量在該國的國外(和國內)旅遊(和出國旅遊)的數量和方式;

——能夠提供有關旅遊者使用的住宿和其他設施供給方面的信息;

——有助於評估旅遊對國際收支和總體經濟狀況的影響。

3. 旅遊活動對自然地理環境與人文地理環境造成的影響有哪些

1、風景名勝區等各類區域實際上都已開展旅遊活動為由甚至輻射到周邊地區,在生態旅遊規模和綜合產值上要遠遠超過自然保護區,成為了潛在威脅。

2、在旅遊文化演出中一些悠久的民族文化遺跡遭到破壞,給景區環境帶來很大壓力。

3、文化旅遊產業園存在盲目建設風潮,圈地現象嚴重,造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4、一些文化旅遊企業環保意識不強,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置環境於不顧。

5、一些當地居民在經商的同時對環境造成污染。

(3)旅遊活動的產生和發展的影響擴展閱讀:

要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完善生態旅遊的體制機制:

1、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生態旅遊的宏觀管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制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發展戰略。

2、正確認識生態旅遊,制定並提交與當地各項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相協調的生態旅遊總體規劃,使之與保護區總體規劃相一致。

3、制定相應政策,將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保護職能與運營職能分開,建立旅遊收入反饋機制,確保部分旅遊收入能夠有效返還保護區,用於資源管理和保護。

4、加強監測,量化保護區生態旅遊帶來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旅遊承載能力,為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提供依據。應盡快開展保護區生態旅遊專項研究,理清不同保護區生態旅遊的重疊現象,找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4. 旅遊活動對政治的影響

旅遊活動屬於經濟活動,也就是要參照「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反作用於經濟」的規律,政治穩定的時候一般是沒有什麼影響的。目前的情況是只有在動亂地區的政治局勢會對旅遊活動產生不利影響。

5. 旅遊活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一、引言旅遊經濟影響評價向來是旅遊影響研究的三大內容(經濟、環境、社會)之一。旅遊經濟影響評價研究的切入角度可以多種多樣。例如,旅遊收入可以在不同經濟部門之間分配,從而形成旅遊消費經濟影響的不同模式,這實際上是指出了旅遊經濟影響施加的對象(部門)。我國「七五」期間由孫尚清主持完成「中國旅遊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主要就是將旅遊業作為一個經濟部門來分析其經濟效益。在一些國家機構和很多學者個人完成的旅遊經濟發展研究中,採取多年資料進行發展階段分析也很常見,這實際上是在關注旅遊經濟影響的時間特徵。而在一些學者看來,還可以用旅遊經濟活動發生的空間特徵來研究其影響。例如在Vaughan等給出的旅遊經濟影響評價框架中(圖1),首要問題就是判斷該影響究竟波及多大的范圍。要准確描述這一范圍,自然需要引入地理學中的「區域」概念,從而明確表達旅遊經濟影響的空間模式。近年來,國內越來越重視從更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旅遊業所產生的整體經濟效應,這其中就包括了研究旅遊對區域經濟、地方經濟的影響,已出現一些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成果。實際上,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旅遊早已「被普遍看做是一種發展區域經濟的工具」,政府決策者和旅遊研究人員都希望證實這一觀點,以支持地方政府的旅遊發展戰略。由此,旅遊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應運而生。在具備了對象(部門)維、時間(階段)維、空間(區域)維三個切入角度之後,對旅遊經濟影響的研究方能更加深入和全面。
圖1旅遊經濟影響評價框架
Tab.1 The Framework of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
旅遊區域經濟影響評價主要研究旅遊收入在區域內的形成與流轉的過程,如果按影響的正負方面來劃分,則「乘數」和「漏損」分別是兩個重要的研究主題。「乘數效應」即指旅遊收入在區域內的形成與流轉能夠給區域經濟帶來的實際增長,而「漏損」也就是指旅遊收入在流轉過程中移出旅遊地經濟系統的現象。國內學者對旅遊收入乘數效應和收入漏損問題有過探討,但是停留在介紹和引用國外相關方法和模型的層次,區域層次上的實證研究並不多見。此外,由於我國旅遊發展的特殊性,入境旅遊始終得到政府、企業、學界的高度重視,因此一般將旅遊收入漏損限定為因入境旅遊造成的旅遊外匯流失,而對國內跨省旅遊、跨地區旅遊等可能造成的旅遊目的地旅遊收入漏損的研究相對缺乏。這可能與如下認識有關:國內旅遊收入是經營國內旅遊業務所收入的本國貨幣,它不增加旅遊目的地國的國民收入總量,只是物質生產部門與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的轉移,體現著該國或地區內部的國家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之間的經濟關系。這樣的認識似乎存在一種誤解,因為它假定了因旅遊帶來的商品與服務都不能創造新的價值。這種假定成立的潛在前提是從國民經濟總收入的角度來看待旅遊收入,如果一旦要從區域經濟總收入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則由於國內旅遊經常造成消費的區域間轉移(移出客源地,轉入目的地),可能形成不同區域國民收入的一種再分配機制。當然,這種重視旅遊經濟的國家層次影響的傳統並不是我國的特殊現象,由於在資料獲取、數據有效性等方面遭遇到很多困難,西方學者也傾向於從國家層次來開展研究。
既然是「影響評價」研究,則必然需要建立一定的評價標准,收集被評價對象的相關信息,這更適合於採取定量研究的方法。然而,由於旅遊現象的復雜性,要推行有效的定量評價面臨著很多實際困難。保繼剛和蔡輝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曾指出,國內的旅遊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由於旅遊統計不健全,僅依靠旅遊部門的統計難以做出全面的分析。事實上,雖然近年來旅遊統計在國家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始逐步規范和豐富,但是由於國家進行旅遊經濟統計的出發點和目標是既定的,所以針對特定區域而言,國家數據方面的大、偏、漏問題並未消除,對分析旅遊區域經濟影響適用程度有限,因此有待於完二、簡單數學模型時期
旅遊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的第一個時期是以利用「乘數原理」為主要分析工具的簡單數學模型時期。
凱恩斯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所謂「乘數原理」,本來是考察投資增量與國民收入增加量的倍數關系的一種宏觀經濟模型。「投資增量」和「國民收入增加量」這兩者一般都是要針對特定的國家和地區而言的,因為只有具有一定范圍(很多時候是以行政劃分為標准來確定其空間邊界)的區域才會進行相應的國民經濟統計,才能提供乘數研究所需要的一些宏觀經濟指標。因此,即便在經濟學中,乘數本身也是一個向來就帶有區域含義的研究對象。
乘數原理應用於旅遊研究時,稍微變動了其在經濟學中的原始定義,不是直接考察投資增量和國民收入增量的倍數關系,而是考察旅遊收入的增量和國民收入增量的倍數關系,或者考察旅遊就業的增量和國民就業增量的倍數關系,其潛在假設是,旅遊的新發展帶來的產業內變化,將會以各種途徑導致其他產業的連帶變化。乘數關注的是這一變化的最初原因和最終結果之間的關系,而實際過程並不在它的研究視野之內。事實上,研究變化過程的工作是由後來的投入產出模型和旅遊衛星賬戶模型實現的。
旅遊乘數研究著眼於計算入境遊客支出,探討目的地國家直接獲得的入境旅遊收入總量及其對目的地國家國民經濟的宏觀影響向來是西方學者的研究重點。實際上,旅遊對收入和就業的貢獻不僅僅來自於入境旅遊,也來自於國內旅遊,而且很多時候後者的實際貢獻都要超過前者。然而,也有學者指出,乘數研究本來就是針對國家這一層次的,因為乘數的大小隨研究區域的大小變化,所以,越小的區域所獲得的乘數效應也就越弱,只有在國家這一層次上,乘數才能表達出獨特的參考價值。但是需要指出,由於乘數始終是一個宏觀經濟的概念,它沒有深入經濟活動的細節,缺乏很多實際情形的周詳考慮,所以並不能最終決定經濟影響的大小。例如,對一個區域而言,僅僅具有很高的旅遊乘數是不夠的。假設一個區域中的旅遊企業主要由小企業組成,那麼,因為這些小企業主要都是銷售本地區的商品,收入漏損較低,所以可能使得該區域擁有很高的旅遊收入乘數;然而,由於每一筆收入絕對額度都不高,實際上這些小企業能夠創造的經濟財富可能並不多。反之,假設一個區域中主要都是高級酒店和娛樂場所,因為存在貨品上的進口漏損,區域旅遊收入乘數可能比較低,但是由於每一筆旅遊收入都相對較高,那它也可能創造相對較多的區域經濟收入和就業機會。
旅遊乘數分析並不能展現旅遊對地方經濟影響的全貌,它只反映出一種不對等和不完整的經濟影響景觀。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了證明旅遊發展對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並不排斥利用在數字上讓人興奮的旅遊乘數分析。這一濫用傾向已經引起了一些學者的警惕,如Getz就指出,為了表明旅遊發展對地方經濟有很大的貢獻,一些人不負責任地將原本適用於國家層次的收入乘數硬生生地拿來分析地方層次的旅遊收入問題,並且得到了一些很不切實際的誇大的結論。
簡言之,一個籠統的乘數會掩蓋細節存在的問題。僅從數字上來分析,不同變數的變化可能導致同樣的乘數表現,如果只看到了乘數的相同,而忽視了乘數背後不同的形成機制,則可能對與旅遊相關的區域經濟狀況做出錯誤的判斷。在西方國家,當投入產出模型開始應用於旅遊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之後,對旅遊乘數的研究基本萎縮到僅出現於教科書的地步。
三、復雜數學模型時期
旅遊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的第二個時期,以利用復雜數學和統計工具為特徵,建立了以投入產出分析和旅遊衛星賬戶為代表的一系列數學模型,並已得到廣泛應用。
(一)投入產出分析及其擴展
投入產出(I/O,Input/Output)分析可以清楚地顯示社會經濟各部門之間相互聯系的復雜性,解決乘數研究無法回答的旅遊區域經濟影響的過程問題。當然,它本質上屬於微觀經濟學上的靜態均衡分析,在實際運用中可能還存在著局限性,因為它存在著兩個假設前提:
1.「技術系數」的不變傾向,即在同一張I/O分析表中,一個單位的產品所需的各種投入都是固定的;
2.生產函數具有規模報酬不變的特點,即將投入增加一倍,則產出可以增加一倍。
事實上,對「技術系數」和規模報酬的不變的假設,是對微觀經濟學的邊際效應原理的背離。然而在短期分析中,可以認為I/O表考慮的就是邊際變化本身,從而所得到的分析結論就不會因為假設的欠妥當而與實際情形相差太遠。實際上,因為旅遊經濟影響研究中的I/O分析一般是利用近年的產業經濟統計數據來建立,更新周期不長(一般國家為5年),因而可以認為利用其分析結果能夠較准確地體現客觀實情。然而,要觀察和測量旅遊對整個區域的經濟影響狀況,研究者不能只依賴產業經濟統計數據,而必須將所需的資料范圍擴大到旅遊業本身的交易之外,需要清楚掌握家庭對商品和其他資源的消費行為。
目前對I/O分析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它相對重視GDP受益於旅遊經濟的影響,但是對旅遊行業本身受到的影響分析不夠,同時忽視進口漏損等問題,甚至完全不考慮其他行業受到的負面影響,這就可能誇大旅遊區域經濟影響的正面效應。近來的I/O分析已經得到擴展,引入了對跨區域產品流、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生產就業等的核算,出現了社會核算矩陣(SAMs,social accounting matrices)和可計總量平衡(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兩種新的評價模型方法。SAM為綜合地揭示那些可描述區域經濟結構的數據提供了一個系統化的框架。它能夠體現區域內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消費之間、收入的分配和組成之間的聯系。CGE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是為了同時分析市場價格和供需的問題,對競爭市場的經濟運轉情況進行的一種模擬。 善統計指標,挖掘統計深度.

6. 談談旅遊業的發展對當地的影響

旅遊業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貢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旅遊業也得到快速發展,並且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經濟的拉動性、對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正在實現著旅遊業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互相促進的局面。1999年10月西峽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提出了建設「經濟強縣、生態大縣、旅遊名縣」的戰略目標,把旅遊業作為全縣新的支柱產業來發展。經過五年來的不懈努力,西峽旅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形成產業規模,成為拉動西峽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2006年全縣各景區共接待遊客130萬人次,綜合收入2.6億元,成為全省旅遊開發重點縣、旅遊體制改革試點縣,西峽旅遊已經成為豫鄂陝毗鄰地區一個響當當的品牌。縱觀五年來的發展,西峽縣不僅旅遊業突飛猛進,勢頭強勁,並且在旅遊業的帶動下,西峽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概括近年來旅遊業對全縣經濟社會的貢獻有以下幾點:

一、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西峽縣對外開放的步伐。迄今為止,我縣已推出了恐龍遺跡園、鸛河漂流、寺山國家森林公園、老界嶺、龍潭溝、石門湖、蝙蝠洞等一批精品景區,其中國家4A級景區1個(鸛河漂流),3A級景區2個(龍潭溝、蝙蝠洞),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個(石門湖)。老界嶺景區獲「中國最佳休閑度假勝地」稱號,鸛河漂流獲「中國北方最佳漂流勝地」稱號,龍潭溝景區獲河南省首批「標准化示範景區」稱號。2004年,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通過國家審批,2006年,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在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讓西峽旅遊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旅遊景區品質的全面升級不僅直接刺激了全縣旅遊業綜合收入的高速增長,而且擴大與提高了西峽縣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如僅2005年,全縣全年就達成合作項目137個,引資16.6億元。爭取政策性投資項目194個,到位無償資金2.59億元,新建中外合資企業2家,合同引資520萬美元,實際到位300萬美元。外貿出口2729萬美元,創歷史新高,被評為全省對外開放重點縣。

二、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增值增效。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西峽縣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住宿接待能力上,全縣星級飯店已達9家,其中四星級的鸛河飯店已成功加盟國際金鑰匙飯店聯盟,星級農家旅館400餘家,全縣日接待能力達到萬人以上。龍鄉菇業公司(民營企業)與省國際旅行社合資興建的集購物、餐飲、住宿於一體的縣遊客接待中心已建成並對外營業,龍港商貿城等購物中心也即將開工。旅行社行業不斷壯大,僅2006年就新成立5家旅行社。2006年西峽縣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2.5億元,年均增長15.5%。

通過發展旅遊,更加有效的帶動種植業、養殖業、特色農業、特色工業的發展。農民通過參與旅遊,迅速的提高了市場經濟意識,為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奠定思想基礎,實現了一、二產業資源的再利用。西峽憑借特色農業、工業經濟發達的優勢和特點,建成了宛葯工業旅遊項目和英灣、袁店獼猴桃觀光園等工農業旅遊項目,在保證特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取得了特色旅遊項目的發展,充分發揮了旅遊業將一、二產業生產過程整合成旅遊資源而獲得產業增值的職能優勢。

三、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在西峽,農民成為發展旅遊業最大的受益者。2006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40元,比2001年增長了76.8%。以雙龍鎮化山村為例:化山村227戶,人口861人,人均耕地不足3分,沒開發旅遊前是市級貧困村。近幾年依託龍潭溝風景區發展旅遊配套產業後,新農村建設成績卓著。首先,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僅2005年該村旅遊業總收入達到4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00元,接近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兩倍。其次,產業結構得到調整。農副產品、旅遊紀念品生產迅速發展,從事一、三產業的勞動力比例達到42:58。再次,人居環境、醫療衛生條件等得到明顯改善,全村實現了電視入戶率、自來水入戶率、村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兒童意外傷害保險參保率和計劃生育率的五個100%。化山村已成為我縣「三產服務型新村」的代表。化山村的巨變引得附近村子都紛紛效仿,使這一帶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雙龍鎮也因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社會主義鄉村旅遊成為思想觀念的「催化劑」,不僅給當地經濟注入活力,給農民帶來了實惠,更重要的是給農民帶來了全新的觀念和思想,收入的增加讓農民兄弟嘗到了發展旅遊業的甜頭,使他們樹立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也促進了當地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農村實現現代化的「加速器」。

四、促進了城市化建設和環境美化。旅遊業發展得越是深入,越是呼喚城市的支撐。城市化建設與旅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旅遊能夠擴大城市的知名度,例如日內瓦、威尼斯等幾個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就是靠旅遊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而旅遊活動的發展也會增加城市的收入。城市化的發展使城市的功能更加齊全從而保證了旅遊活動的正常進行。大型的酒店和度假村的建立不僅滿足了城市旅遊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美化了城市。

如今走在西峽縣城,時代廣場上的彩色音樂噴泉,揮灑著都市的魅力;鸛河大道上的巨帆,憧憬著勝似神話的飛天;入夜的鸛河兩岸燦若星河,映照出一派祥和、平安……一路一樹,一街一景,春花、夏蔭、秋色、冬青,西峽美,惹人醉,不思歸。

五、旅遊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的生命源和動力,旅遊又是文化外在價值的體現,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西峽山青水秀,物華天寶,歷史文化一枝獨秀。從仰韶遺址到西周故城,從憑吊三閭大夫的屈原崗到被台灣同胞奉若神明的哪吒廟,從武則天的觀花園到李自成的演兵場,從日本帝國主義戰敗投降的馬鞍橋到宛西民團司令別廷芳的別公堰遺址……古跡遍布境內,傳說令人神往。發展旅遊業使這些濃厚的文化得以彰顯,迥異的文化又吸引著八方遊客。龍潭溝的地方戲表演、老界嶺的迎賓館模仿秀、恐龍遺跡園的地質文化展示等精品旅遊文化項目已逐步成為景區招徠遊客的重頭戲。通過旅遊工作的實踐證明,運用相對成熟的旅遊業已經搭建起來的巨大市場平台,高度重視文化的巨大促進作用,不斷豐富旅遊文化產業的形式和內容,就能強力拉動旅遊業不斷走上新台階,就能形成共享資源、共享市場、互為支撐、互為促進、共同提升、共同發展的雙贏格局。

旅遊業是當今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產業。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它不僅具有經濟發展功能,而且還具有強大的社會功能。它能夠推動中西部和農村的脫貧致富,縮小區域經濟差距;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增加就業和再就業;改善居民的生活,更新思想觀念;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保護和傳承文化,融洽社會關系;樹立新的資源觀、發展觀,形成保護與發展的良性互動,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可見,旅遊業的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內在的同一性。它能促進社會個體的和諧發展、社會結構和諧、經濟發展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等,從而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因而,大力發展旅遊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必然要求。

(一)樹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觀,繼續推進旅遊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科學發展觀具體表述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建立新的旅遊發展觀。科學的旅遊發展觀要求以人為本,在旅遊開發、經營、管理方面,注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並舉,通過特色化的產品、人性化的服務、柔性化的管理、多元化的經營,充分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推動旅遊業從流量增長型向質量增長型轉化,使旅遊業走上城鄉旅遊良性互動、區域特色旅遊協調發展、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並重、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並舉、旅遊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旅遊產業發展新道路,真正凸現旅遊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二)提升旅遊業的旅遊經濟功能,實現經濟的和諧發展
由於強大的輻射效應與乘數效應,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和當地經濟發展。我們應當在旅遊業實現脫貧致富和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上,進一步提升它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功能。一是通過「農家樂」、「漁家樂」等形式的鄉村旅遊開發,加速農村地區的旅遊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緩解「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二是加速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的旅遊業發展,通過國內旅遊,增加旅遊收入,實現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通過國際旅遊,注入外匯收入;通過提升旅遊區域知名度,吸引國內外經貿投資,縮小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三是加強旅遊業的關聯帶動功能,刺激區域內會展產業、文化產業、信息產業等服務產業的發展,調整和優化區域經濟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系統的升級;帶動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挖掘和擴展旅遊業的社會功能,實現個體和社會結構的和諧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挖掘和擴展旅遊業強大的社會功能。一是充分挖掘旅遊業的就業功能,增加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和職位,促使人們能夠各有所職,各盡其能,緩解個體間以及與社會的利益矛盾,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二是擴展旅遊業的社會交流功能,促進當地居民與遊客直接和間接交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信任;促進區域間文化的交流,實現先進理念和知識的區域間流動,促使社會關系能夠和諧發展。三是提升人們生活質量。旅遊需求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求。1980年的《馬尼拉宣言》已經將旅遊看作人類的一種社會生活方式。旅遊已成為我國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目前,我國旅遊主體多為城鎮居民,農民旅遊者甚少。一個占國家居民人口絕對多數的農民旅遊需求缺位的旅遊產業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求相比,顯然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建設和諧社會,還必須啟動農民旅遊市場,真正實現城鄉社會生活的全面發展。

(三)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旅遊開發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從資源利用的方式和特點看,與工業發展相比,旅遊業發展本身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尤其是以自然旅遊資源為基礎,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的新型旅遊方式——生態旅遊,非常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同時,旅遊環境是旅遊生存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因而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建設、保護和美化生態環境,提高人們對自然環境科學利用和保護的認識,促進自然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同時,生態旅遊的發展,培育了旅遊者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意識,促進了生態觀念的擴散和生態行為的產生。正因為旅遊業具有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性特徵,被稱為「環境產業」、「綠色產業」、「無煙產業」。因此,在加快發展旅遊業這一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撐點的同時,更加重視堅持以人為本,以遊客滿意為中心,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前提,樹立可持續旅遊的理念,加強對旅遊者和旅遊地居民的管理,加強旅遊的規劃管理,促進人的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7. 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及影響

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關系。
1、地理環境為旅遊活動提供了載體,沒有一定的地理環內境,旅遊活動根容本無法得以順利的開展。
2、旅遊活動會進一步的影響地理環境,不合理科學的旅遊活動開展會對地理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3、科學發展開發旅遊資源,規范遊客的旅遊活動有助於地理環境的未定和永續利用。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