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生態旅遊景區景觀設計

文化生態旅遊景區景觀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1-18 15:23:12

㈠ 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基礎原則是什麼

旅遊景區規劃是一個注重人與自然交互關系的過程,在其規劃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的一些原則。這些原則非常重要,可以說是整體景區的設計實際效果的好壞。
第一:強調保護先行的開發原則。
旅遊資源是大自然和人類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一般都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等,但同時這些資源又都具有脆弱性,易遭到破壞,破壞後無法恢復的不可逆性。因此,在規劃設計時首先考慮的是各種資源的保護措施,保證在不影響其長存性的基礎進行合理的開發
第二:景區規劃設計要突出景觀的特色和個性的原則。
旅遊景區品位的高低、品牌的影響大小直接決定於旅遊資源(景觀)的非凡價值,而價值的高低就是景觀是否有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並形成自己的個性特色,景觀的特色是旅遊資源吸引力的根本所在。
第三:景區規劃設計要體現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和諧統一。
和諧生美應該是景區規劃設計的核心,景區中的旅遊資源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單一的組合會使景觀景點顯得單調、無生氣,產生審美疲勞。在景觀設計中應做到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和諧統一。
第四:景區規劃設計要維護生態平衡。
自然生態環境是旅遊資源存在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沒有良好的自然風景和較高的旅遊價值,黃山因人滿為患,土壤板結,構成對植被的極大威脅。景區應該能夠提供優美的風景、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體、和煦的陽光、湛藍的天空、幽幽的鳥鳴等,讓遊客有一個適宜的環境。
第五:景區規劃設計要運用整體性原則,
讓景區的自然、社會、經濟效益達到最完美的統一。旅遊業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龐大的產業活動和人們最重要的休閑、娛樂活動,同時也是影響環境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景區規劃設計就必須從整體上充分的考慮自然、社會、經濟三者之間的關系,首先,旅遊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有其重要的經濟價值,有必要大力發展旅遊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就業,增加人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但同時由於旅遊活動的發展會給地理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在規劃時要做到自然、社會、經濟三者兼顧。
以上就是其五大原則,但是卻不只這些,比如旅遊區規劃是為了效益,那麼效益優先原則。還有個性化這些,以上由我們遠景設計研究院(四零零-零二三-二二零六)所總結。

望,採納謝謝!

㈡ 什麼是旅遊景觀生態規劃

旅遊是人與環境進行感應和交流的活動,有效的景觀規劃對保持旅遊區的景觀特色、景觀質量是關鍵,通常我們遵循景觀生態學原則和空間尺度原則進行旅遊區的景觀規劃。

景觀生態規劃是後續的總體規劃、詳細劃等落實的基礎和指導性綱領,根據景觀生態學分類形成的不同類型區,應根據其結構和功能的互動關系,進行合理的可持續開發。

(1)以景觀生態學原理為指導的旅遊規劃原則

①系統優化原則 即把景觀作為系統來思考和管理,實現整體最優化利用,旅遊規劃是對旅遊區生態系統及其內菲多個組分、要素進行規劃,密切協調宏觀和微觀之間的關系;規劃者從整體的高度上,強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自然規律。

②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的存在對確保景觀的穩定,緩沖旅遊活動對環境的干擾,提高觀賞性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著名生態學家奧德姆認為,作為人類既富裕又安全和愉快的環境,應該是各種生態年齡群落的混合體,而城市化生活的水泥和鋼筋主體的單調城市景觀,促使人們渴望返璞歸真,貼近自然。因此,旅遊區規劃重點是景觀多樣性的維持,旅遊空間多樣化的創造。

③綜合效益原則 即綜合考慮景觀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規劃改變景觀並可能帶來負作用,了解景觀組成要素之間的能量和物質流的聯系,注意生態平衡,結合自然,協調人地關系,體現自然美,生態美及藝術與環境融合美,如將觀賞、游樂與林業、養殖等生產結合,集約管理,減少廢物壓力,取得綜合效益。。

④個性與特殊保護原則景觀規劃設計盡可能展現個體的魅力,旅遊區內有特殊意義的觀景資源,如歷史遺跡或對保持旅遊區生態系統具決定意義的斑塊,都需要特殊保護。

㈢ 生態學和生態系統與旅遊業的關系

他們相結合產生了一門新興的學科——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的旅遊。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准則,並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採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並獲得心身愉悅的旅遊方式。這種行為應該在不幹擾自然地域、保護生態環境、降低旅遊的負面影響和為當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會和經濟活動的情況下進行。

㈣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具體有哪些內容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也是連接旅遊學、景觀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以及社會、經濟和管理等學科領域的橋梁。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既是整合"旅遊區總體規劃"與"旅遊區詳細規劃"成為旅遊系統整體性規劃控制的有效途徑,又是實現旅遊規劃體系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必然選擇,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當仁不讓地成為現代旅遊規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然而,目前面對我國應用而生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公司"或"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設計中心",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理論研究遠遠滯後於其實踐,以至出現各層次旅遊規劃之間脫節的現象,由此成為影響旅遊景觀高效利用、永續的主要障礙之一,並制約著旅遊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對於解決我國旅遊區規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挑戰,推動旅遊區規劃進一步向前發展,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 一、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涵 旅遊景觀設計,簡言之,是指運用旅遊景觀學原理,對旅遊區內的各種景觀要素進行整體規劃與設計,使旅遊景觀要素空間分布格局、形態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生態過程和人類觀瞻協調及和諧統一的一種綜合規劃方法。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強調景觀空間格局對過程的控制和影響,並試圖通過格局的改變來維持景觀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是旅遊景觀學重要的實踐領域,是旅遊景觀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體現了旅遊景觀學的應用價值。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從整體協調和優化利用出發,確定景觀單元及其組合方式,突出宏觀總體格局、中觀功能分區和微觀單元設計,能夠較好地實現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雙重目的。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圍繞著人與景觀的共生發展這一原理展開,旅遊景觀開發活動不能違背景觀生態特點,二者的互利共生、和諧統一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最終目標。因此,優化整合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旅遊景觀設計和旅遊景觀經營活動三大系統,協調各系統之間的關系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目標。通過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使景觀結構、景觀格局與各種生態過程以及旅遊活動互利共生,協調發展。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始終將某些景觀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考慮,從整體上來協調人與環境、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生物與非生物、生物與生物以及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把構成景觀的所有要素都作為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和變數來進行研究,在不斷變化中和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下維持旅遊景觀穩定性和持續發展。 空間尺度的考慮無論在旅遊景觀的概念,還是在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中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來說,它是基於地方尺度,並以旅遊景觀為對象的一種生產活動,其核心內容是對旅遊景觀內部旅遊景觀單元空間配置的規劃。但一個完整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涉足到更小尺度的實體單元研究,還包括基於區域尺度對不同旅遊景觀類型單元間的合理配置進行研究和規劃。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特點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與旅遊規劃和景觀規劃有著密切的聯系,既有差異,又有共同點,只不過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一)關於旅遊規劃 旅遊規劃,是指在旅遊資源調查評價的基礎上,針對旅遊資源的屬性、特色和旅遊地的發展規律,根據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趨勢,對旅遊資源進行總體布局、項目技術方案實施設計和具體實施。其中經濟、技術是規劃開展的先決條件,正確處理旅遊業發展同環境,同旅遊資源的保護之間的關系是前提。 從1959年的夏威夷規劃算起,現代旅遊規劃已有近50年的歷史,旅遊規劃理論形成了相對完備的體系。但由於分析角度不一樣等原因,不同專家、學者對旅遊規劃理論體系問題的認識也不一樣。例如,國內著名的風景旅遊規劃專家吳人韋先生認為,旅遊規劃的理論體系可分為經濟、環境和人文三大板塊,也可從哲學、科學和技術3個層次來考慮。另有學者提出,指導我國旅遊規劃的理論依據主要源於4個學派,即景觀園林建築學派、生態學派、地理學派和歷史經濟學派。影響最大的是以形體規劃見長的景觀園林建築學派,其次是以綜合規劃見長的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地理學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觀點都對旅遊規劃理論體系做出了很好的歸納,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關於景觀規劃 景觀規劃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於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三、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一)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自然第一原則 數十億年不斷演化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最為穩定,較人工生態系統有更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和優越性。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把自然第一原則放在首位,包含三層含義: 一是顯露自然。為使景觀生態系統的美學價值得以發揮,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以自然景觀為本底,再現復雜多樣的自然生態過程,使隱藏的生態系統和過程得以顯現,並能為人們所理解,還能夠讓人們充分地認識人與自然的聯系以及對人類自己在景觀上留下痕跡的關注。這種自然意識的加強,無疑會使人類的認識得以升華,自然景觀中的水與火不再被當作災害來看待,而是作為一種維持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必須的生態過程。 二是順應自然。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針對具體的地區、具體的對象。不同地區的景觀結構、格局和生態過程不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和要求應該與之相適應。進而言之,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順天應時,必須以當地的自然生態過程為依據。此外,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學習當地的鄉土知識,因為對多數地方來說,當地人長期的生活實踐已經表明,養育他們的景觀總有某些方面符合生態規律。 三是模擬自然。人為旅遊景觀的建設,應藉助於純自然景觀的管理方式,必須盡可能保護、保持和恢復自然景觀資源(森林、湖泊、草地、沼澤等),維持自然景觀過程和功能,這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合理開發景觀資源的前提。模擬自然狀態,建設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似的人為生態系統,該系統最適合人類生存,最大限度地滿足物種適應周圍環境的要求。同時,依據自然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進行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可減少投入,形成優化的旅遊景觀,實現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 (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整體優化原則 旅遊景觀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組成的一個整體。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重點應為整體景觀,是對全部生態系統的組合、平衡和協調進行規劃,改善景觀結構和功能,優化各要素的布局和配置,實現人與環境、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景觀利用與景觀發展之間的協調,保證整體生態功能得以保持和發展,達到降低災害、增強生存能力、提高生產力的目的。進而建設成一個功能完善的、穩定的生態環境,以實現景觀生態系統的整體優化,保證當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多樣性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多樣性原則要求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創造多樣化的旅遊空間,具體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景觀要素形態的多樣性,即廊道、斑塊形式多樣、大小斑塊相伴、寬窄廊道相結合;二是生物種的多樣性,斑塊的生境、形狀、大小、邊緣條件等諸多因素是保護生物種多樣性的基礎條件。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必須盡可能保持自然的斑塊形態,例如旅遊景觀中自然殘留的濕地、牛軛湖、高地、小片林地等均應得到保護。三是生境的多樣性,不同生境的組合有利於整體景觀的穩定,具有抵抗外來干擾的能力。例如單一的"玉米海"、"一望無際的稻田"、"萬畝果園"等農業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不可取,因為這在抵禦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方面有極大的脆弱性。(四)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異質性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異質性是景觀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一個地區景觀保持穩定和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條件。例如旅遊景觀是一個高度人為化的景觀,如果水泥建築斑塊及廊道占絕對優勢,綠地斑塊及廊道少,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衡現象,進而影響旅遊景觀的生態功能,造成空氣污染、水質下降等諸多環境問題。為此擴大旅遊景觀的水平空間異質性,對維持旅遊景觀的生態平衡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旅遊景觀設計還須根據生態學原理兼顧美學特徵,加強垂直空間異質性,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形成自穩協調的生態系統,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抵抗不良因素干擾的能力,創造良好的生態旅遊環境。(五)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效益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效益原則要求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突出區域特色,把人類文化、傳統和習俗與景觀疊加,將旅遊服務設施、景觀生產價值有效利用融於自然之中,使旅遊景觀美不被減弱又能產生最佳經濟效益。進而使當今人類主動地、以科學的態度去美化景觀、創新景觀,通過規劃達到旅遊景觀形態美、多樣性豐富、結構復雜,增加可視性,達到與人類的美學要求相一致,從而滿足旅遊者追求"新、奇、異、美、樂"的普遍心理需求。(六)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環境敏感區保護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環境敏感區是對人類具有特殊價值或具有潛在自然災害的地區。這些地區往往極易因人類不適當的開發活動導致環境負效應。依據資源特性與功能差異,環境敏感區可分為:生態敏感區(河流水系、濱水地區、山峰海灘、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野生動物棲息地等)、文化敏感區(文物古跡、古人類遺址、古生物化石產地、革命遺址等)、資源生產敏感區(城市水源地、新鮮空氣補充地、土壤維護區等)和自然災害敏感區(可能發生洪患的濱水區、地質上的構造斷裂破碎帶、空氣嚴重污染區等)。在敏感區內環境的惡化大多屬於不可逆變化,一旦失去穩定將會給旅遊景觀的安全帶來隱患。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對環境敏感區予以特殊關注。四、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 依據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規劃後的旅遊景觀要具有:整合性、多樣性、進化性、自然性、暢達性、標識性、和諧性、經濟性、文化性。 為實現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需要對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未來發展情況進行研究,通常包括六個方面的問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該如何描述和評價、如何運作、運作是否良好、景觀是否要做改變、如何改變、這些變化會產生哪些不同的後果。科學地回答這些問題,也就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具體分為互利共生、協調發展的四部分:一是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以景觀環境調查為基礎,評價旅遊景觀利用狀況的適宜性,以及旅遊景觀格局分析。二是區域的旅遊景觀設計系統,主要對結構、功能、動態等方面對旅遊景觀生態過程進行研究,探討景觀的最佳利用結構、格局,對旅遊景觀進行合理設計。三是區域的旅遊經營活動系統,主要從滿足旅遊者多樣化需求的旅遊活動、旅遊設施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行研究,提出人與景觀和諧共生的旅遊經營活動方式。四是區域的旅遊景觀保護系統,通過旅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監測,實施有效的景觀管理和景觀保護,以實現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㈤ 園林景觀設計知識:水體旅遊景觀有哪

城市生態水景觀存在問題的分析,是針對性構建生態景觀水網的基礎依據,水體惡化、生回態污染和答水資源枯竭等現實的問題縱橫交錯,成為目前城市生態水景觀發展的絆腳石:
(1)河道生態功能逐漸喪失,水資源污染問題突出,與人類對水資源的基本需求形成強烈的矛盾,某些原本水資源豐富的南方城市,也逐漸淪落為污染嚴重的缺水城市。目前,大多數城市的內城河水質呈現繼續惡化的趨勢,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工業廢水和船舶廢油等不斷排入河道,而水體本身的納污和自凈能力有限,將制約著河道生態功能的正常發揮。
(2)城市人口的增長、交通網路的擴展和商業項目的啟動,大部分河道在城市建設的進程中被填埋,或者被改為暗溝,使得水系被分割,無法滿足景觀的水資源暢通要求。
(3)為了滿足防洪、泄洪和排污的需求,河道往往被人工化和渠道化改造,雖然有利於航運、發電和灌溉等實際需求,但水系將和土地等生態環境分離,對河岸植物和水生生物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破壞河流周邊的生態環境,阻礙了地下水系循環、地表水系循環和河道的自凈等功能的實現,使得水資源污染的程度加重。

㈥ 旅遊景觀設計有哪三大理念

「理念」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觀點、看法和信念,是進行旅遊景觀規劃和設計的主體和核心,理念的不同,不僅決定了旅遊景觀規劃和設計的風格,同時也決定了旅遊景觀設計的先進性。保持先進的設計理念尤為重要。需要堅持三大理念。
遠景設計院提出三大理念分別是: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突出文化。

可持續發展
(一)科學來源
景觀生態學、可持續發展理論
景觀生態學的基本觀點:根據景觀生態學的觀點,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並不是最強壯的生物,而是最能與其他生物共生並能與環境協同進化的生物。
可持續發展理論則強調代際公平、代內公平和人與自然的公平原則,強調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的和諧統一。
(二)理念內涵
理念發展:生態旅遊、可持續旅遊、低碳旅遊
1.遵從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旅遊景觀的設計首先考慮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Ian Mc.Harg認為,每一塊土地的價值是由其內在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人的活動只能是認識這些價值或限制、去適應和利用它,只有適應了才有健康和舒適。不僅要尊重自然的每一個因素,還要尊重自然景觀的整體性、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和獨立價值,維持自然的生態平衡,這樣才能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西蒙:我們實現的最偉大的進步不是力圖徹底征服自然,不是忽視自然條件,也不是盲目地以建築物替代自然特徵、地形和植被,而是處心積慮的尋找一種和諧統一的融合。
1)尊重自然的獨立價值。
2)遵從自然的根本內涵就是尊重自然規律。
按照旅遊景觀設計所在地域的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徵。
3)減少對自然的干擾
「生態旅遊」的概念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1983年提出。近三十年來,其內涵不斷擴 充,但有兩個要點始終不變: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景物;生態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
一些自然保護區違反有關管理條例,在緩沖區甚至核心區內開展生態旅遊活動;有的只考慮商業需要,在旅遊區大造道路、索道、賓館飯店、停車場、桑拿、歌舞廳及人文景觀,降低了植被覆蓋率,破壞了自然美;
4)規避生態災害和生態危害的發生
2.因地制宜
旅遊景觀的設計均是在一定的地段進行,並且是對地段進行有目的的改變。這就需要從淺層和深層認識區域的特徵。淺層的特徵是地域自然綜合體的生態自然完整特徵,譬如植被、氣候、土壤和地形之間的和諧,旅遊景觀與周圍自然景觀的統一,建築的布局與地形的統一等等。
1)空間布局
「高欲就亭台,低凹可開池沼」《園冶》,不同地形的景觀布局與設計,
凸地形的特點:山頂、山巔、山脊等地貌。賞景,同時也是視線的焦點。
凹地形特點:周圍高,四周低,內向性空間,具有一定的安全感。是旅遊建築選址的理想地形。
2)鄉土特色
植物的選擇:不同植物所適應的生態環境不同。生態環境中的氣溫、光照、水分、土壤等要素導致了植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間差異。這就要求在景觀設計中要符合植物對生態環境的要求。
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還表現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資源的再生利用。例如廢棄物的利用。

以人為本(design for the people)
(一)理念的科學來源
行為地理學、旅遊市場營銷、旅遊人類學
(二)理念內涵
理念發展:市場設計、人性設計、體驗設計
1.市場設計
旅遊景觀設計必須結合旅遊區的市場進行設計。產品定位應該考察周圍旅遊區的發展特色和固有的形象,市場定位應該准確進行目標市場的細分,不能泛化。只有在市場准確定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旅遊景觀設計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針對商務遊客和大眾遊客的賓館設計自然不同。
商務遊客追求的是舒適氣派和品味,大眾遊客追求的是方便舒適。
2.人性設計
旅遊景觀最重要的是能滿足遊客追求愉悅的心理需求。特別是旅遊設施應該滿足安全性、私密性和欣賞風景的要求。因此,在旅遊景觀設計時大到觀景點、餐廳、購物場所的空間的布局,小到台階的高度這樣細節都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1)尊重個人空間尺度
氣泡:人類學家愛德華.T.Hall提出,人體的上下肢運動所形成的弧線決定了一個球形的空間,這就是個人的空間距離。人是氣泡的內容,而尺度較大的空間都是氣泡空間的延伸。
領域:自然界中不同物種占據的不同空間位置。「一山不容二虎」。
從我們自身的生活體驗可以發現,每個個體都有類似動物的領域性,人會對所在范圍形成的領域進行維護。如果受到沖突或干擾,就會在心理和行為上有反感的行為。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領域對遊客心理的影響。
2)考慮遊客的行為習慣
主要的行為習慣包括抄近路、識途性和左轉彎。
第一,抄近路。旅遊區內地草坪中鋪設了不同材質的人行道,但在其周圍卻常常有人們踩出來的腳印,這說明了設計的不合理性。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可能會採取圍牆等進行強化調整,但讓人不很舒服。最好的方法是要充分考慮人的行為習慣。
第二,識途性。當人們不清楚自己要到達的目的地的行走線路時,人們總是邊摸索邊到達目的地,返回時,習慣於沿著原路返回。需要設計環線。
第三,左轉彎。在旅遊區內,當路面上的人流密度 達到0.3人/平方米以上的時候,人們往往習慣於左側通行。需要考慮到左側通行的習慣進行安全通道的設計。
3)考慮遊客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適性
台階的高度:12到16厘米,低於10厘米,不宜設置台階,可以改為坡道。
台階長度超過三米需要設置休息平台,而且台階的踏面保持1%的排水坡度,避免積水。
台階要做防滑處理。
過多的台階應該有護欄。
很多旅遊景區還有專門的無障礙通道:
遊客休息
旅遊購物街道的休息空間:例如北京前門大街各種休息座椅的布置。尤其是對男遊客而言,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設計。
4)需要對遊客行為進行預防與控制
對於旅遊景區管理而言,一個重要的管理內容是遊客管理。特別是對一些遊客不良行為要通過景觀設計進行預防與控制。
要避免過度的人文關懷,這是因為旅遊所具有的異地性和暫時性往往會誘發遊客不可持續行為的發生,例如消費攀高、道德感弱化、文化干涉、物質攝取等。滿足部分遊客不當要求而影響其他遊客欣賞旅遊景觀的質量,最終會導致代內不公。
例如修建盤山公路、索道,使遊客節省了大量的體力,但卻貶低了名山大川先賢古跡的審美功能,也失去了旅遊「舒其筋骨、勵其心志」的審美。
3.體驗設計(情境設計)
旅遊的本質是異地性體驗。旅遊體驗是旅遊現象最一般、最普遍和最穩定的共同屬性。不管何種類型的旅遊者,其通過不同的旅遊方式獲得的不是物質,而是美好的經歷與回憶。各種旅遊方式的不同的體驗形式。
1)體驗的主題要具有特色
文化體驗
特別是一些景區大門的設計。
2)景觀設計要具有一定遊客參與性

源於文化(design with culture)
(一)理念的科學來源
旅遊文化學、文化地理學
(二)理念內涵
理念發展:文脈繼承、場所精神、特色突出
1.文脈繼承
旅遊本身是一種文化活動,旅遊景觀只有擁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滿足遊客的心理需要,才能有長久的生命力。因此在設計中要在進行資源調研、評價的基礎上,確定核心文化,進行旅遊景觀的設計。在設計中應該注意每個景觀要素的有機協調,應該圍繞主題文化進行展開。對於風景建築注意對當地民俗及風土環境等文化內涵的研究,注意從地方民居中汲取精華,從文化學的角度來探討風景建築的文化歸屬,從而找出其創作的著眼點,設計出得體於自然,巧構於環境的風景建築。同時注意文化內涵的最佳表現和參與性動態旅遊景觀的設計,使遊客在親身感受中體會文化的精髓。
2.場所精神
深層的地段特徵便是場所精神(genius loci),是根植於場地自然特徵之上的,在其上面時間、空間、人、自然、現實、歷史糾纏在一起的,往往保留有人的思想、感情。旅遊景觀的設計應該尊重旅遊區特色鮮明的傳統和歷史,並通過旅遊設施的設計傳遞給遊客。如果當地沒有自己特色的建築風格,應顧及自然環境和中性化設計,而不是簡單的引進其他地區的建築風格。
3.特色突出
旅遊是一種異地文化經歷和愉悅體驗,因此,旅遊者的目的地選擇往往是文化差異大,個性獨特的地方。景觀的獨特性和視覺的震撼力對旅遊者來講是滿意度的一個重要砝碼。

㈦ 生態旅遊規劃程序主要包括哪些

根據生態旅遊中相關步驟設置的原因以及農家生態旅遊的內涵、目的和要求,確定農家生態旅遊規劃的程序,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農村生態旅遊區現狀調查。主要包括對鄉村生態旅遊區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現狀、社會經濟條件、上級相關規劃要求、村民意願等方面的調查。其中,地理位置包括地理區位和旅遊發展區位,自然條件包括地形地貌、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等,社會經濟條件包括村莊人口規模、三產收入情況、村民的素質、城建基礎設施與環境基礎設施現狀、旅遊發展現狀等。

(2)旅遊開發潛力和目標確定。旅遊開發潛力分析包括對所開發對象的區位條件、景觀特色、生態環境、與周邊旅遊開發點的關系、旅遊開發的軟硬體設施等進行分析評價,提出其開發優勢與劣勢。目標確定即確定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的總體方向,在對區域內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和開發潛力研究的基礎上,從突出生態保護與地方特色,提高競爭力的目的出發,對農家生態旅遊開發指明方向。

(3)旅遊功能分區。旅遊功能分區是在生態安全原則下,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土地利用現狀及景觀生態分布特色,對旅遊活動進行空間環境上的分配,從而實現在保護生態系統的前提下適度地開發旅遊活動。旅遊功能分區主要包括功能區劃,各功能區的范圍、基本特徵、發展方向與要求。

(4)旅遊環境容量預測。主要包括對旅遊活動開發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經濟以及氣氛容量等的估算。

(5)農家旅遊景觀生態設計。農家生態旅遊景觀的生態設計是基於景觀生態學原理,根據農村景觀資源量與特色進行科學合理規劃設計,從而展現旅遊區所在的農家生態旅遊區和諧、生態的景觀特徵,通過對景觀的合理配置與設計給遊客創造回歸自然、體驗自然的景觀環境。它的「生態」主要體現在景觀的設計是在尊重原有景觀特徵上的合理修整與修飾,並強調在景觀設計過程中所用物種與相關材料的本土化。

(6)旅遊服務設施生態設計。主要包括對旅遊接待、交通、解說以及遊客的食宿等設施的生態設計。生態化主要指在旅遊接待、區內交通、農家服務設施的設計上充分考慮節能、物質循環、生態與環境保護,使得其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小化。

(7)社區參與。社區參與貫穿於規劃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當地居民參與農家生態旅遊現狀調查,提供相關資料;參與旅遊發展潛力的挖掘與目標確定等,使規劃能夠符合當地情況與居民意志;參與功能分區劃分,使分區能夠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並為合理分配資源利潤奠定基礎;參與旅遊環境容量的確定,使旅遊活動的開展與遊客的接待量在當地居民所承受的范圍之內;參與景觀生態與旅遊服務設施的設計,發揮鄉村居民的智慧,提高其對生態的認識;參與生態知識與技能培訓,從而促進當地社會文化的發展。

(8)規劃落實的保障措施。規劃落實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促進規劃目標實現的組織、政策、技術、資金、管理、培訓等方面的措施。

(9)規劃實施與監督、反饋。規劃的實施是對生態旅遊區的建設過程,但不是整個規劃的終結。通過對規劃及旅遊活動開展的監督管理,對規劃中不足的地方、旅遊發展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進行反饋,可以不斷豐富與完善規劃內容,從而形成一個能持續改進的動態規劃體系。監督與反饋內容包括生態環境狀況、村莊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及旅遊發展狀況等。

㈧ 園林景觀設計項目有哪些園林景觀設計項目哪些比較成功

西安生生景觀規劃設計

你網路找找他們的網站,估計你會喜歡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㈨ 風景園林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你想成為一名景觀園林景觀設計師嗎?通過本專業的學習,你可以提高你在設計園林景觀時對於所需植物的選擇、設計、種植和景觀評估的能力。風景園林專業留學哪家強?風景園林專業出國留學去哪個國家好?以下是相關內容的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風景園林專業出國留學去哪個國家好——紐西蘭

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景觀建築(園林設計)學專業,惠靈頓大學提供景觀建築學碩士(MLA)學位,最大限度地提高你的內外建築環境的經驗。園林設計專業課程將幫助你解決環境,社會關系,經濟和文化意義,設計和決策的影響。通過一系列的概念設計方案,測試和反思,提煉和表現,你將學會基於你的設計的研究論文。掌握這些技能和使用它們。

林肯大學園林建築學學士學制四年。林肯大學園林建築學院是紐西蘭最早成立的學院,其教職人員是獲得國際認可的學術人員。林肯大學建築學專業獲得了紐西蘭園林建築協會的認可,這意味著學生畢業之後有資格注冊成為職業園林建築師,可在紐西蘭、澳洲以及其他國家工作。

園藝科學將水果的生產、鮮花的銷售、蔬菜的食用及觀賞植物的改進與藝術、科學和商業緊密結合,使得該行業涉及各類產品,服務遍及全球,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

風景園林專業出國留學去哪個國家好——美國

美國大學園林景觀設計專業的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要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根據美國園林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由景觀設計師成立的團體)的統計,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有近四十個州擁有受到認證的景觀設計專業課程。

由於此專業目前在美國的需求增加,此專業的招生人數也日趨上升,逐漸成為留學美國的一個熱門專業。

美國大學園林景觀設計專業的研究方向包括設計、設計理論、生態、歷史等。超過80%的學校課程設置偏重於設計和生態,這同時也是大部分學生首選的兩個方向。到目前為止,美國有60多個個學校的近80個景觀園林設計專業。

園林景觀專業專業課程:培養景觀規劃設計相關領域內設計技能的設計類課程(Studio);關於景觀園林的歷史、理論等方面的授課和研討會(Lectures and Seminars);獨立的研究,並完成論文。總體上是偏重於設計的。

風景園林專業出國留學去哪個國家好——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景觀園林專業又稱為園林設計,該專業設有本科課程、研究生證書及文憑課程、碩士研究類課程等,選擇面相當廣。而且,澳大利亞的藝術院校在課程設置、授課方式和教學理念等方面都很有特點,尤其注重培養和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澳大利亞的藝術教育個性獨特,而且澳大利亞是英語國家,比起歐洲國家來中國學生在學習設計理論課程時更容易溝通。澳大利亞的留學簽證申請相對容易,留學費用相比歐洲等其他國家較低。

澳大利亞是移民國家,豐富的移民文化使澳大利亞的藝術氛圍濃厚而獨特,融合東西方文化,多元化發展,富有活力與創造力。這樣的藝術氛圍,有利於學生充分挖掘並發現自己的天賦,不斷激發創作靈感。對來自中國的學生來說,澳大利亞的藝術作品更具現代感和亞洲感。

風景園林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園林綠地規劃與設計、風景名勝區規劃、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園林建築設計、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及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等領域的基本知識,能夠運用所學藝術理論、設計理論進行風景園林藝術設計及表達、園林施工與組織管理、風景名勝區及城市各類綠地規劃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