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旅遊文化對旅遊業的意義
① <草原旅遊的發展與趨勢>論文。。幫幫忙!快啊
② 為了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和草原文化,你有哪些好的想法或建議
首先要搞清楚目前草原生態環境和草原文化出了什麼問題才需要保護,根源是什麼版?搞清楚問題才權能有針對性的提出建議和想法。這個課題就值得寫一本專著了,而且涉及到文獻綜述、實地調研等工作,估計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
然後要確定保護的主體是誰,為什麼保護。這很重要的,一些政府的、非政府的項目往往忽視了這個問題,大家都在當英雄,把當地人和組織視為單純的破壞者,往往造成項目的形象工程、抵觸對立事件發生而建設性的工作不得開展。其實當地人才是保護的主體,也恰是保護的受益者,只有當地人以主人翁的姿態主動參與到保護中共同探索保護與發展的路徑,此事方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可能。
就個人在內蒙古的調研和工作經驗來說,當地人作為主體以組織化的形式共同探索保護之道是根本的路徑和工作方式,這是內生式的保護與發展理念的根本。一般先從人的經驗擴展開始,然後是組織的公共管理構建,然後是符合自然規律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探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總體的指導思想。希望這對你有所幫助,翔實的理論根據和案例可以在網上搜索,祝你好運
③ 草原文化的打造
內蒙古草原作為中國具有獨特個性的旅遊目的地正處在轉型升、跨躍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突破瓶頸,找准賣點,創新發展已經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一是要拓寬視野找標桿。國際化的視野是旅遊開發的關鍵,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是世界草原旅遊開發的典範,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其在旅遊開發中的經驗和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鑒的。具體表現在如下8個方面:自然人文原生態,秉承可持續開發的理念,始終保持原生態的草原環境;體驗互動全方位,重視遊客的親身感受,強調參與和體驗;文化特色夠鮮明,通過挖掘、傳承和演繹突出文化主題;牧場經營多統—,多以牧場形式開發草原旅遊,管理統—規范;服務配套支撐強,做到了管理科學、設施完善、服務到位;產業聯動效益好,與本地牧業發展緊密結合;政府協會協作多,負責草原旅遊的整體引導、發展規劃、質量規范、營銷推廣、組織活動等;社區參與程度高,制定鼓勵本土居民參與的政策,有效保持本土化特色。
二是要深刻分析找不足。內蒙古草原旅遊存在—些值得注意的關鍵性問題。主要體現在7個方面,即:同質化、季節性、規模小、分布散、缺品牌、基礎差、檔次低。草原旅遊產品開發還停留在觀光為主的層面上,亟待採取創新思維,有針對性的措施,大力推進草原旅遊的轉型升級。
三是要突破思維重創新。首先是理念突破。要以差異化的開發理念,跳出觀光做度假、跳出景區做境區、跳出草原做環境、跳出生態做健康,做足草原度假旅遊、避暑旅遊、冰雪旅遊、養生旅遊、運動旅遊、溫泉旅遊、會展旅遊、深度文化體驗旅遊等多元化、復合型、立體化旅遊產品。要擺脫資源導向的開發思維,充分利用內蒙古草原清新的空氣、舒適的氣候、遼闊的星空、質朴的人物、多彩的故事、有機的食品、歌舞的海洋等高品質特色化的資源做好避暑文章、做足養生體驗,以全新理念打造生態健康的綠色牧場和心靈牧場。要以可持續開發理念,明確保護第—,以保護促發展的思路,在開發旅遊的同時做好生態環境監測和保護。要以多主體融合開發理念,促進政府、社區、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參與草原旅遊的開發,實現效益最大化。
其次是模式突破。要推進綜合開發,以復合式開發模式,努力圍繞有游覽、住宿、娛樂、餐飲、購物、療養、交通、解說、科教、朝拜、享受等進行旅遊要素的優化配置和完善提升,實現旅遊要素聯動開發,滿足遊客需求。要推進產業聯動,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農牧現代化、旅遊產業化的四化融合,以後工業化的眼光挖掘前工業化的資源打造超工業化的產品,使內蒙古草原旅遊與當地特色經濟產業有效互動,圍繞畜牧業可開發牧民家庭體驗游、現代化草原畜牧基地觀光體驗游、綠色土特產園區游等,圍繞民族民俗產業可開發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民族風情體驗園區、民族手工藝品園等,強化延伸產業鏈條。以豐富旅遊線路設計為串聯,構建風景廊道。要嘗試推進景區化統—管理,成立草原旅遊管理協會或管理委員會,統—制定開發規劃,如內蒙古草原旅遊開發規劃等。要嘗試推進分級分區差別管理,在大景區內部根據資源稟賦和開發條件的不同劃分檔次旅遊區,或根據旅遊功能劃分度假區、養生區、運動區、體驗區等,並圍繞功能分區架構旅遊綜合體,形成重點突出又顧及整體的有層次、各具特色的旅遊地域網路系統。
第三是產品突破。突破現有草原旅遊產品的單—性和同質化格局,做新、做精,基於草原四化「細分化、生活化、遊憩化、精品化」做出特色和亮點。打造若干國家草原公園,圍繞草原公園選擇合適的城鎮或旅遊功能配套區建設旅遊綜合體,整體構建內蒙古自治區國家級度假地。
要借鑒國外開發草原度假旅遊的成功經驗,打造—批草原度假酒店綜合體、草原避暑和養生旅遊綜合體,提升草原度假的檔次和水平。要引人品牌旅遊服務商和供應商,主打生態、綠色、有機牌,以先進的服務商理念和技術建設草原有機食品基地,開展食品可溯源工程,強化產品地理標志,形成類似奧運食品供應的流程和標准。引進悅榕、安縵、洲際、香格里拉、地中海俱樂部等高端國際品牌度假酒店集團服務商,與內蒙古地方文化特色相結合,以高等級管理和連鎖式經營帶動區域度假水平的提升。
第四是品牌突破。明確「中國草原文化旅遊第—目的地」的發展目標,樹立「風情萬千,草原天堂」的旅遊形象,打造草原度假天堂、文化天堂、避暑天堂、養生天堂。開展全媒體營銷,通過影視劇、宣傳片、宣傳材料、導游圖、形象標識等製作,以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宣傳手段,藉助微博、徽電影等先進平台,進行全方位、多渠道、大密度地宣傳推介,打造內蒙古草原「行者天堂」。形成內蒙草原品牌服務,制定服務標准,從交通及基礎設施、人文環境和國際形象、管理和營銷、信息系統性和便利性、接待保障完善度等方面提高競爭力。
最後是運營突破。內蒙古草原旅遊可借鑒和運用專業化景區管理公司的智慧,積極引進巔峰國智旅遊管理公司等知名旅遊專業管理公司,—站式全程指導整個旅遊系統工程的運營,推進草原旅遊全鏈條發展。
④ 內蒙真正意義上的草原城市 有哪些
1.呼倫貝爾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大興安嶺以西,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間,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一億四千九百萬畝),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國旅遊二十勝景之一。
2.希拉穆仁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希拉穆仁蒙古語意為「黃河」希拉穆仁草原旅遊俗稱「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廟「普會寺」而得名。希拉穆仁草原是內蒙最早開壁的草原旅遊點,在呼和浩特以北100公里處,海拔1700米,丘陵起伏,芳草萋萋,空氣清新,一派草原風光。晝夜溫較大,盛夏之夜,也涼爽似秋。
3.錫林郭勒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境內,面積107.86萬公頃,1985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濕地生態系統。
錫林郭勒草原是中國境內最有代表性的叢生禾草棗根莖禾草(針茅、羊草)溫性真草原,也是歐亞大陸草原區亞洲東部草原亞區保存比較完整的原生草原部分。
4.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興建於2004年,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騎射之地、游牧之所」的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佔地面積1.6萬畝,是內蒙古中西部接待規模最大的草原休閑度假目的地之一,也是鄂爾多斯市重點項目扶持單位、自治區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單位、全國優選旅遊項目單位。多次被主管部門評為「民族團結示範企業」及「旅遊服務優質獎」。
5.科爾沁草原:又稱科爾沁沙地。曾經孝庄文皇後的出生地,蒙語是「最忠於皇帝的部落」的意思。科爾沁草原處於西拉木倫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間的三角地帶,西高東低,綿亘400餘千米 ,面積約4.23 萬平方千米 。屬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漢旗與通遼市的開魯縣、通遼市和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庫倫旗轄區。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為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區。
6.內蒙古通遼山地草原:位於巴雅爾圖胡碩鎮境內。距旗政府所在地魯北鎮60公里、304國道西側,交通便利。該地區又名軍馬場,曾經是遼代譽洲古城將士馴養戰馬的地方。這里水草豐美、風景獨特,是世界四大原始草原之一。旅遊區面積2.8萬畝,核心區面積5000畝。 特色為山地草原、民族風情。
1.內蒙古自治區,通稱內蒙古,簡稱「蒙」。首府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較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內蒙古資源儲量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
2.草原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一種,分為熱帶草原、溫帶草原等多種類型,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草原的形成原因是土壤層薄或降水量少,草本植物受影響小,使植物無法廣泛生長。中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將近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0%,為現有耕地面積的3倍。
⑤ 暑假去內蒙古草原旅遊,需要注意什麼
1、草原地處高原,日照時間長,光線較強,需要准備太陽帽、太陽鏡、防曬霜,輕便的雨傘也是必備的,熱能遮陽,下雨擋雨。
2、草原騎馬請最好不要隨身攜帶攝、照相機等其他貴重物品,以免摔壞或丟失,另外不懂騎馬的朋友,一定在馴馬師指導下騎乘。騎馬時不要往馬後面站,左上左下,不要互相打鬧追逐,不要抽打別人的馬,以免馬受驚;
3、草原日夜溫差大,天氣變化多,請多准備幾件衣服及防雨衣物,最好是類似沖鋒衣樣式的衣服。
(5)草原旅遊文化對旅遊業的意義擴展閱讀
內蒙古著名景點
1、響沙灣
響沙灣,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中部。從呼和浩特到包頭轉包東高速可達,南距包頭市區50公里。屬於沙漠類自然風景區,為新月形丘鏈或格狀丘地貌。
1984年1月被內蒙古自治區辟為旅遊景點,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國線景點,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4A級旅遊景區。響沙灣背依大漠龍頭庫布其沙漠,面臨罕台大川,又名「銀肯」響沙。
2、呼倫湖
呼倫湖是絕呼倫貝爾草原的一大美景。站在湖邊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在湖畔常會遇到剛剛還是晴朗的天空轉眼風雲突變,下起了大雨,可西方的太陽並沒有褪去,這是一場難得的「太陽雨」
⑥ 阿古拉草原旅遊區的概況
阿古拉草原旅遊區位於科爾沁左翼後旗中部的科爾沁沙地,這里距旗政府所在地甘旗卡60公里,距通遼市70公里,距大青溝100公里。蒙古族聚居比例達100%。。這里風光秀麗、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就在這塊風水寶地上,有保存完好的阿古拉原始草原;有浩瀚的吉力吐大沙漠;有千古之謎的雙合爾山;有百旱不幹、地下百泉相通的白音查干淖爾(湖);有萬鳥雲集、適合鳥類休養生息的萬畝濕地,是人們欣賞草原、沙漠探險、遊山玩水、了解歷史、解讀地貌、旅遊度假、回歸自然的好去處。每逢集會這才是阿古拉最熱鬧的時候,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農牧民都來參加「那達慕」,舉行騎馬、射箭、摔跤和民歌等活動,大家都要爬上雙合爾山,登高遠眺,觀賞白塔,帶著美好的祝願,獻上潔白的哈達。是國家AA級旅遊區。阿古拉草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遠近聞名的「風水寶地」,1650年設「府」建旗,是一代名將僧格林沁的家鄉,雙合爾山在草原上突兀拔起,方圓佔地百餘畝,山高近百米,以「天下第一大敖包」稱奇於內外,其成因乃千古之謎。山上有一座清朝雍正年間修建的古白塔屬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其建築制式和造型完全仿北京北海公園之白塔,並稱「中華宇內姐妹雙塔」。山腳下曾有過清朝年間所建的雙福寺喇嘛廟九九八十一間,巍峨壯觀,與北京雍和宮如出一轍,形神俱備。雙福寺在香火鼎盛時期曾有喇嘛1300多名,除格根活佛以外,曾有4位轉世活佛延續,極為顯靈。 阿古拉草原還是全國著名的蒙古族敘事民歌之鄉。民間也曾流傳著大量真實可歌可泣的達那巴拉、金香、扎那、巴力吉尼瑪等傳奇故事。草原深處世代家居的阿古拉人民能歌善舞,長期保留著蒙古民族傳統的生產、生活習慣,民俗風情濃郁,文化特色鮮明。阿古拉草原旅遊區資源得天獨厚,在東北區獨樹一幟。保存完好的萬畝原始濕地,風光無限。協日勒萬畝封山喬灌叢林,春花秋實,翰海滴翠,位於雙合爾山下的白音查干淖爾湖,萬鳥雲集,已成為北方獨具特色的候鳥樂園。是集湖泊、草地、大山、沙漠於一體的具有濃郁蒙古族風情的風景旅遊區。
⑦ 草原旅遊規劃怎麼做有特色草原旅遊規劃包括什麼
草原旅遊規劃怎麼做有特色?草原旅遊規劃包括什麼?草原旅遊規劃-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是集"產業研究、項目策劃、工程咨詢、城市規劃、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六位一體的專業規劃設計院,強調對"旅遊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房地產業、新城新區開發"四大領域進行系統整合,提供從項目前期咨詢策劃到施工圖設計及後期顧問的"全程服務"。溫帶半乾旱至半濕潤環境下多年生草本植物組成的地帶性植被類型。草原地區冬季寒冷,夏季溫熱,降水較少,蒸發強烈;土壤淋溶作用微弱,鈣化過程發達,限制高大喬木的生長。草原植物的群落結構簡單,季相顯著,主要有旱生的窄葉叢生禾草,如隱子草、針茅、羽茅等屬,以及菊科、豆科、莎草科和部分根莖禾草等。依水熱條件不同,草原可劃分為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草甸草原等類型。典型草原是草原中分布最廣泛的類型,由典型旱生草本植物組成,以叢生禾草為主,伴生少量旱生和中旱生雜類草及小半灌木和灌木。荒漠化草原為最乾旱類型,由強旱生叢生小禾草組成,並大量混生超旱生荒漠小灌木和小半灌木。草甸草原是草原中較濕潤類型,由中旱生草本植物組成,常混生大量中生或中旱生雙子葉雜類草及根莖禾草和苔草。按熱量生態條件,草原可分中溫型草原、暖溫型草原和高寒型草原。在水分狀態不穩定和發生乾旱的鹽漬化條件下,還會形成鹽濕草原或鹼性草原。更多草原旅遊規劃的問題請詳細閱讀旅遊運營網的站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