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英國旅遊業
A. 高二地理:英國旅遊業不發達原因是什麼這其中與英國的自然條件有什麼關系謝謝!
1.英國位於歐洲西北部,屬於島國,交通相對來說不便利。2.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潮濕,常年大霧或者陰雨。3.英國從工業革命開始一直以工業大國領先世界,工業發展導致的環境污染是早期英國旅遊業不發達的重要原因。
B. 英國脫歐對歐洲旅遊業的影響大嗎
因為英國需要獨立簽證,不能用申根簽,所以很多本來想連同英國一起旅遊的人會變少
C. 英國簽證政策的改進給英國旅遊業帶來什麼有利影響
你是說新的針對中國的旅遊簽證政策么?建議你看Okomp 的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 簡而言之會大大促進英國的旅遊業,酒店,餐飲,零售等,尤其是奢侈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D. 英國政府為什麼要對旅遊業提供支持
一、政策上的支持:旅遊產業上的開發需要立項、用地、征地等。
二、費用上的支持:許多旅遊項目是國家政策與費用支持的,如農業科技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國家有專項資金拔款。
三、宣傳上的支持:旅遊產業是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能帶動一方經濟,所以政·府都希望打好旅遊產業這張牌。
四、營業上的支持,旅遊籌備到營業,需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批文,如工商、稅務、物價、消防、衛生、公1安、環保等單位。
E. 英國旅遊業發展程度
旅遊業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開放性和社會的進步,還有交通的便利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旅遊業也開始不斷的發展,人們不僅到全國各地去旅遊,而且還流行出國旅遊,旅遊的形式也呈現出多樣性與新穎性,比如公司組團旅遊、企業組團旅遊,旅遊不再是以前的跟著旅遊團,一個人或是一家子的活動,更是演變成一項集體活動,也發揮了旅遊特有的作用。2011年也將是旅遊業華麗轉身的一年:
一是突破產業邊界,真正成為綜合性的大產業。旅遊學界一向認為旅遊業是綜合性產業,並與諸多行業相關,但有很長一段時間,旅遊業在外界看來不就是飯店、旅行社加幾個景區嗎?但是旅遊業發展到今天,隨著旅遊業和相關產業之間的不斷融合,旅遊業日漸展現其對區域軟硬環境的提升和產業的整合功能,從而成為很多地方經濟發展的引擎產業。比如浙江有個遂昌縣,2010年初決定加快發展原生態精品農業的決定,提出3年內將全面限制合成農葯、化肥使用,告別農田面源污染,構建的是「以休閑旅遊為引領、一二三產業統籌協調發展的新山區經濟發展模式」。2010年前11個月,該縣農家樂共接待遊客70.49萬人次,同比增長55%,營業收入4258.8萬元,同比增長66%。
二是藉助金融科技手段,向現代服務業邁進。目前各大商業銀行已明確把旅遊業列為應積極進入的行業類別,國家開發銀行等還制定了旅遊產業投資發展規劃,旅遊業融資環境面臨極大改善,旅遊金融業務發展也將踏上新的台階。虛擬技術、數字管理技術、3g技術等在旅遊業中成功運用,一批大型電子商務企業高調進入旅遊行業,旅遊科技創新、旅遊商業模式孕育新突破。在現代金融資本手段、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商業模式等的帶動下,旅遊業的「現代性」將會更加顯著。
三是休閑性旅遊成為主體,民生功能更加強化。目前我國國內旅遊人數達21億之多,可謂蔚為壯觀,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事務性旅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出差、走親戚、看病之類,並不是真正的出去「玩」。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到2011年,休閑性旅遊可望首次超過事務性旅遊成為我國國內旅遊的主體,每年人均一次的休閑性旅遊,使得旅遊業更加貼近百姓生活。順應大眾旅遊的興起,旅遊投資取向也將更加分化,在高星級酒店、高爾夫等高端項目之外,中低檔飯店、經濟型景區、旅遊綜合體等面向大眾市場的項目可望獲取更多的投資。
F. 中國遊客對英國旅遊業發展有何幫助
英國旅遊局今年7月份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訪問英國的中國遊客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33.7萬,比前一年增加了29%;中國遊客在英旅遊期間花費共計超過9億美元,比前一年總花費增加了35%。
旅遊市場的興旺還帶動英國航空業的發展。為吸引更多中國遊客,英國計劃將直飛中國的客運航班增加50%,由每周大約100個班次增加到每周150個班次。英國航空公司和旅遊機構與中國航空公司的合作日趨緊密。目前開通的中英直航線路已經覆蓋北京、上海、廣州、重慶、長沙、青島、西安、武漢等多個中國城市,把中國遊客送往倫敦、曼徹斯特、愛丁堡等英國城市。
G. 2012倫敦奧運對英國旅遊業的影響 好的影響
參考一下吧:
雖然不是很好,我找不到更好的了:
6月19日,英國倫敦旅遊局高級代表、傳播總監肯·凱林(Ken Kelling)帶團參加北京市國際旅遊博覽會,借機推介4年之後的倫敦奧運旅遊。這已經是英國旅遊局第四次參加該博覽會,而他們此次展台的規模也是歷次最大的。
按照慣例,在8月24日的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倫敦市市長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將從北京市市長郭金龍手中接過奧林匹克的五環旗幟,正式開始倫敦奧運會的宣傳活動。而實際上,針對奧運旅遊,倫敦旅遊局早已開始布局,北京奧運會被其視為宣傳推廣,尤其是讓中國人認識倫敦的一個絕佳機會。
凱林告訴本報記者,倫敦旅遊局期望從奧運旅遊市場獲利22億英鎊。而他也深知奧運旅遊並不是一次性的投入與受益。
他預測說,倫敦奧運會對旅遊業的影響將持續至2016年或2017年,在預期的22億英鎊收入中,50%都是來源於奧運會後的長期受益。
借北京奧運推介「今日倫敦」
雖然同為奧運會主辦城市的關系,讓北京與倫敦的關系緊密。但是在旅遊業的發展方面,兩者的相似性並不大。
提及奧運會對於北京旅遊之影響,知名度的擴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服務水平的提高等是經常被提及的幾個因素。而對於倫敦來說,凱林認為,倫敦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旅遊目的地,歐美遊客的數量也已經基本固定,包括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則是他們最新的增長點。
統計數字顯示,2007年前往倫敦的中國遊客數量為82000人,與2006年相比增幅達到41%;中國遊客在英國期間的總消費達到6300萬英鎊(約合9.45億人民幣),比2006年增加19%。
「雖然從數量上,中國遊客與250萬美國遊客相比,還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其增長速度令人矚目。」
而最近倫敦旅遊局所做的一項調查更讓他們對於2008年以後的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垂涎三尺」。
近三分之一的中國受訪者認為,倫敦主辦2012年奧運會,很可能在未來12個月中影響他們去倫敦旅遊的決定,高於全球平均水平14%。
更有77%的中國受訪者相信,在奧運旗幟從北京移交給倫敦之後,他們對於去倫敦旅遊感到更樂觀,並且會把倫敦作為下一個旅遊目的地候選之一。世界其他地方平均比例為41%。
凱林表示,預期的22億英鎊奧運旅遊收入中,「很大一部分將來源於新興市場」。
在倫敦的這個目標市場中,很多人心目中的倫敦仍然還是「霧都」的景象,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個個穿著古板的西裝,手拿著雨傘走在霧氣當中,「而實際上,我們現在是一個現代的、充滿活力的大都市」。
由此,在凱林看來,通過奧運會改變人們心目中倫敦的形象正是他們的一大目標。當天的展台設計也在努力改變人們對倫敦的看法,既有老牌旅遊景點「大本鍾」,也有從千禧年才開始興起的「倫敦眼」,處處體現著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自助游是歐美遊客習慣的旅遊方式,而在中國、印度這樣的旅遊市場中,旅行社幾乎是大多數人出遊必不可少的組織方。因此,在開拓新興市場的努力中,倫敦將旅行社作為突破口。
根據統計數字,雖然2007年中國遊客在倫敦期間的消費增加19%,但是在倫敦停留的時間卻有所減少。凱林將其歸因於中國遊客基本以幾天內游覽數個國家的方式游覽歐洲。因此,他希望與旅行社加強倫敦深度游覽的合作。
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倫敦旅遊局還將在位於北京日壇公園內的倫敦小屋(London House)中款待旅行社,讓他們進一步了解倫敦。
這個倫敦小屋是倫敦政府代表團在北京奧運會期間來華進行推介的主要場所,其中涉及的方麵包括投資、電影、旅遊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同時倫敦奧組委還希望能吸引一些中國企業參與2012年倫敦奧運會。據凱林透露,屆時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倫敦新任市長鮑里斯·約翰遜,以及傳媒大亨默多克都將參加推介活動。
聯手奧運贊助商
為了適應新的市場變化,倫敦旅遊局的內部架構也已經調整——以往負責商務旅遊、會務旅遊的部門,已經更名為活動解決方案部門(event solution)。究其原因,是倫敦旅遊局對於商務旅遊更寬泛的理解所致。
每年6月末,四大滿貫賽事之一的溫布爾登網球賽就在倫敦舉行,ATP大師杯也將在2009年移師倫敦,倫敦田徑超級大獎賽、倫敦鐵人三項賽也都將陸續在今年7月-8月上演,倫敦正在取得越來越多主辦體育賽事的機會。早些時候,倫敦旅遊局政府與公共事務總監Bernard Donoghue也將贏取更多體育賽事主辦權,作為倫敦奧運會的願景之一。
「由此,我們希望將商務旅遊和體育旅遊相結合,做出一個打包的方案。即使是來做生意的人,也希望獲得一份關於這個城市的體驗」,凱林解釋道。
那麼,倫敦肯定不會放過與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體育賽事——奧運會,進行合作的機會。據悉,倫敦旅遊局已經與2012年倫敦奧組委、2012年的一些贊助企業達成了合作的協議。
與贊助企業的合作目前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在贊助商的貴賓招待活動中,旅遊局為其提供旅遊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則是加深贊助商奧運城市營銷的深度。
凱林透露說,奧運會全球合作夥伴之一的VISA正在與倫敦旅遊局進行磋商,洽談內容是讓VISA支付系統進駐更多商鋪和旅遊景點。
坐落在倫敦東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半島上的千年穹頂,由於經營不善僅僅一年後就被迫倒閉。著名的移動運營商O2收購千年穹頂後,將其冠名為O2體育場,成為了集演藝、體育、娛樂為一身的著名活動場所。
「通過收購千年穹頂,O2讓自己的品牌成為了一個年輕、時尚的品牌。這是商業與旅遊業可以結合的又一個成功例子」,凱林說。
他還表示,北京奧運會將成為倫敦旅遊局與各合作夥伴面對面、充分交流的絕好機會。
旅遊業危機公關的「秘訣」
凱林此次來京還有另一項任務:與北京市旅遊局交流經驗。
奧運主辦城市及主辦國如何與全球媒體打好交道,這是奧運會成功舉辦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北京奧運會上,網路媒體的興起是媒體界的一個重要趨勢。
網路媒體是通過何種形式進行報道,報道內容是什麼,政府如何與其進行溝通……這都是凱林希望學習到的東西。
本欲借奧運會之機大賺一筆的中國旅遊業,卻在2008年以來因為火炬境外傳遞遭遇的抗議,四川大地震等因素,遭遇了回冷。
5月22日,北京市統計局發布報告稱,4月份北京市共接待入境遊客38.5萬人次,同比下降5.3%。其中,接待港澳台同胞3.8萬人次,同比下降30.0%。
北京市旅遊局局長張慧光也在最近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坦陳,對於最近發生的事情,如果外國人在不了解信息的情況下,在心理上會受到一些影響。
如何將安全形勢與外部遊客進行有效溝通?2005年發生了「7·13」爆炸案的倫敦無疑非常具有借鑒價值。
凱林回憶說,在爆炸發生後,「倫敦旅遊業沒有做任何的宣傳推廣活動」,而旅遊業之所以可以得到較快恢復,普通倫敦人正常的生活就是其中的秘訣。
「沒有什麼比在倫敦街頭,看到普通人還在悠閑地過著他們自己的生活,更有效果的宣傳方法了。」
另外,他認為,在爆炸案發生後,倫敦警察署以及相關部門的快速有效反應,也無形之中為人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H. 英國民風民俗及旅遊業的發展論文
英國民風民俗及旅遊業的發展論
你的理解我,完全可以考慮,盡量想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