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旅遊ppt
① 美國的歷史文化ppt
1607殖民時期以前
在四萬多年前,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當哥倫布到達他認為的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3,000萬,其中有大約20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大約1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1607~1753殖民時期
1607年,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1754~1783獨立運動
費城獨立廳: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於此簽訂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殖民地的擴張,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自覺到英國的迫害,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英國殖民者傾銷。 1774年,來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萊剋星頓點燃戰火; 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發表著名的《獨立宣言》,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1777年10月,薩拉托加大捷,扭轉了獨立戰爭初期的不利的態勢。此役使美國人民信心大增,並得到了國際上的支援。 1778年2月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 1781年,約克城戰役大捷,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約克敦戰役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斗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
1784~1819新政府成立
革命的成功,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他們採取一項原則,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同時,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 此外,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1812年,英國再度入侵剛成立的美國,史稱第二次獨立戰爭,戰後美國各州更加團結。
1820~1849向西擴張
19世紀初期,數以千計的人,越過阿帕拉契山,向西移動。有些開拓者,移居到美國的邊界,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1846年,美墨戰爭爆發,美國擴充了自己的面積。
1850~1869南北戰爭
引起南北戰爭的原因,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對這個國家的存在,作了一番考驗。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南北之間,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金融的中心,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 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1860年代初期,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另組政府,北方則表示,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1861年,內戰爆發了,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打了四年,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1865年,北方戰勝了,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恢復統一,而且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1870~1929工業化與改革
19世紀初期,美國開始工業化,而內戰之後則步入成熟階段。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美國被捲入大戰漩渦中,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1930~1945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蕭條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經濟大恐慌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工廠商店關門,銀行倒閉,一片蕭條。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總統,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蘇醒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軸心國的戰敗、英法實力的衰退,美國和蘇聯成為了超級大國,世界被分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美蘇及其各自陣營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加緊准備,一如戰時。這種狀態,被稱為「冷戰」。
冷戰時期
美國歷史自1960以來,許多方面仍是戰後發展的延續。經濟方面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氣,仍舊是不斷膨脹;從城市移居到郊區的人口繼續增加,1970年,居郊人口超過了居城人口。1960年初期,黑人問題成為美國內部最主要的問題。 1960年代中期,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此外,由於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集中,60年代後期,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70年代初期,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大恐慌以來最嚴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一度復甦。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了蘇聯,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兩大陣營之間意識形態的壁壘也被打破了。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發射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恐怖襲擊與反恐政策
9.11事件中正在坍塌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
2001年發生於紐約和華盛頓的「9.11事件」對美國及全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次事件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美國政府對此次事件的譴責和立場也受到大多數國家同情與支持;全球各地在事件後都有各種悼念活動。該事件也導致了美國的外交政策集中於對付恐怖主義威脅。美國政府開始了反恐戰爭和行動,在2001年10月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海珊的政權,建立了伊拉克臨時政府。2011年5月1日,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被美軍海豹部隊擊斃。
編輯本段地理
位置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位於西半球,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等。另有加勒比海島嶼波多黎各以及太平洋群島北馬里亞納等海外領地。其本土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海岸線22,68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西部沿海地區分布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全國最低點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洲的東南方,與內華達州接壤;最高點為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位於阿拉斯加州的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山脈的中段。政治
憲法
始建於1793年的美國國會大廈
美國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憲政立憲共和國,有世界上最早並仍在運作的成文憲法,並經立法機構批准產生。在某些州,司法系統官員也通過多數制選舉產生。1776年7月4日制定了憲法性文件《聯邦條例》。1787年5月制定了憲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屆國會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統一國家的成文憲法。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於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1951年通過的規定總統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升任總統的第25條修正案。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聯邦制的國家,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包括立法權;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鼎立,並相互制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總統,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職權集中於總統一人,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不對國會負責。總統的行政命令與法律有同等效力。 總統通過間接選舉產生,由選民投票選出總統「選舉人」,「選舉人」成立選舉人團投票表決正式選舉總統,任期四年。除由於二戰的原因獲得長達13年任期的羅斯福總統,其它總統最多連任一次。政府由內閣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內閣實際上只起總統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
國會
美國國會為最高立法機構,由美國參議院和美國眾議院聯合組成。國會的主要職權有:立法權、行政監督權、條約及官員任命的審批權(參議院)和憲法修改權。對總統、副總統的復選權等。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共435名,任期兩年,期滿全部改選。兩院議員均可連任,任期不限。參眾議員均系專職,不得兼任政府職務。 此外,國會可通過不需要總統簽署的決議案,它們無法律作用。國會對總統、副總統及官員有彈劾權,提出彈劾之權屬於眾議院,審判彈劾之權屬於參議院。美國設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別法院。聯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組成,終身任職。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聯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無效。 2009年1月20日,巴拉克·海珊·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Jr。)成為美國第44任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政府
政治體制為憲政聯邦共和制(Federal constitutional republic)。美國44任(第56屆)總統貝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副總統約瑟夫·拜登(Joe Biden);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John Boehner);參議院臨時議長丹尼爾·井上(Daniel Ken Inouye);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Hillary Clinton);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國防部長萊昂·帕內塔(Leon Panetta);司法部長埃里克·霍爾德(Eric Holder)。始建於1792年的白宮為總統的官邸及辦公室
政黨
美國有多個黨派,但在國內政治及社會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只有共和黨和民主黨。 美國共和黨 美國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成立於1854年。1861年林肯就任總統,共和黨首次執政。此後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共和黨一直主政白宮。1933年以後,曾有艾森豪威爾、尼克松、福特、里根、老布希和小布希執政。一般在總統大選中投票給該黨候選人的選民即為其黨員。 美國民主黨 美國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前身是1792年傑斐遜創立的民主共和黨,建黨初期主要代表南方奴隸主、西部農業企業家和北方中等資產階級的利益。19世紀初,民主共和黨發生分裂,一派自稱國民共和黨,後來改稱輝格黨。以安德魯·傑克遜為代表的一派於1828年建立民主黨,1840年正式定名為民主黨。19世紀50年代末,民主黨發生一次分裂,部分北方民主黨人參與組建反奴隸制的共和黨。1861至1885年在野。在1885至1933年的48年中,該黨執政16年,先後由克利夫蘭、威爾遜出任總統。1933年開始,民主黨人羅斯福、杜魯門、肯尼迪、約翰遜、卡特、柯林頓,奧巴馬先後當選總統執政。民主黨黨員是大選中投其候選人票的選民。 其他政黨 美國綠黨(United States Green Party)、美國改革黨(Reform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國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等。
編輯本段外交
美國具有全球性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其外交政策走向一直是世界關注和討論的焦點。美國現任總統—貝拉克·奧巴馬
美國的外交關系規模是全世界最為龐大的。幾乎所有的國家在華盛頓特區都設有大使館和派駐大使。以色列、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被視為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只有少數國家沒有與美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包括古巴、伊朗、朝鮮、索馬里和蘇丹。美國革命期間,美國與一些歐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說服了法國、西班牙、和荷蘭協助對抗英國。在接下來的開墾年代裡,美國一直在親法或親英兩個選擇間搖擺不定。當時美國對歐洲事務不願插手,專注於北美的疆土開拓。後來以門羅主義削弱歐洲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以確保在美洲地區事務的支配權。美國的擴張政策陸續引發了與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戰爭,兩戰均以美國的勝利告終。在南北戰爭中,美國指責英國和法國支援南部分裂的美利堅聯盟國、並試圖佔領墨西哥,但在內戰結束後,美國在北美洲的主導地位就再未受過挑戰。 隨著國力漸增,美國開始將注意力轉向海外,尤其是對外貿易的開拓。為此,美國佔領了太平洋的許多領土,包括夏威夷和菲律賓,迫使日本開放貿易,並與歐洲列強競爭在中國的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聯合國的創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並且成為安全理事會的五名永久會員之一。 冷戰期間,美國最初試圖限制蘇聯於世界各地的影響力。為了遏制蘇聯,美國、加拿大和10個西歐國家共同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聯合盟國對抗任何向北美和歐洲的軍事入侵,後來又有14個歐洲國家陸續加入了這一共同防禦聯盟,包括土耳其和一些前華沙條約成員國以及部分蘇聯加盟共和國。出於政治上的現實考量,美國也與對抗蘇聯的共產主義國家結盟,例如中蘇分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近年來,美國專注於自身的邊界安全,防止非法移民和非法販毒進入國內—尤其是針對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國家。美國也致力於對抗恐怖主義和避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但其主要目標仍為保護在國內外的國家利益以及公民安全。 2007年,美國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值為3020.8億美元,增長15%。
編輯本段軍事
美國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三軍統帥,掌握最高指揮權。進攻性戰略武器和核武器的使用權集中控制在總統手中。國家軍事指揮系統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部及參謀長聯席會議組成。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最高決策機構,由總統領導,成員有副總統、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參聯會主席作為軍事顧問、中情局長作為情報顧問列席。國防部是總統指揮全軍的辦事機構,既是總統、國防部長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軍事咨詢機構,又是向各聯合司令部發布總統和國防部長命令的軍事指揮機關。參聯會和三軍參謀部負責擬定作戰計劃並具體實施作戰指揮。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進一步調整軍事戰略,加快建立由核與非核進攻性打擊系統、導彈防禦系統和能迅速應付恐怖威脅的國防基礎設施構成的「新三位一體」戰略力量組合。美軍曾在南北戰爭、兩次世界大戰以及1948年至1973年期間實行過義務兵役制。1973年,時任總統尼克松廢除義務兵役制後,美軍一直實行志願兵役制(以僱傭方式招募兵員補充軍隊的募兵)至今。美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大國,在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設有374處軍事基地,海外駐軍約為28.78萬人。美國的海外的軍事基地大致劃分為歐洲、亞太與印度洋、中東與北非以及美洲四大戰略區。2004年8月,布希總統宣布,美國將在未來的10年內把駐歐洲和亞洲的軍隊削減6萬至7萬人。2007年1月,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說,為了「反恐戰爭」的需要,他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美軍現役部隊的人數增加9。2萬人。在全球范圍內共有五大美國戰區司令部,分別是美國北方司令部、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美國中央司令部、美國歐洲司令部和美國南方司令部,分別負責全球幾大區域的事務。本土基地871個,其中海軍基地242個,空軍基地384個。2007年2月,布希總統批准軍方關於組建一個專門負責非洲事務的司令部的計劃,2010年組建完畢,由於非洲國家反對非洲司令部設立在其境內,總部暫設在德國。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2398.htm
② 求一演講課件PPT最好是文化歷史方面的(20分鍾左右)
沒法上傳亞
③ 中國茶文化發展史怎麼樣 PPT課件.ppt
茶的發現人、飲茶的起源:「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5000多年前的神農也稱「神農氏」,作為農業之神的神農也是中國醫葯的發明者。
茶的起源地點:茶樹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中國是世界上發現、利用和人工栽培茶樹最早;最早加工茶葉;茶類最為豐富的國家。中國被譽為茶的祖國和茶文化的發源地。
茶的起源時間:茶樹在地球上存在約有100萬年的歷史。人們發現和利用茶始於原始母系氏族社會,迄今5000-6000年歷史。
中國人的祖先飲茶經歷了四個過程:
1、生吃葯用、
2、熟吃當菜、
3、烹煮飲用、
4、沖泡品飲
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後來便以為火生煮羹飲,就象人們今天煮菜場一樣,那時的人們只把茶作為羹湯來飲用,或以茶作菜來食用。
對中國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料,更多的是一種清靜、靜心的精神象徵。歷經千年,茶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茶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的象徵之一。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茶的發現及飲用,證實了茶的興奮、醒腦功能以及各種健身作用。無論是歷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書畫酒詩茶」,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久而久之,茶便被人們引入精神文化活動之中,引伸出茶道、茶禮、茶德、茶藝、茶宴、茶禪之類的概念與形式。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是飲茶之道和飲茶修道的統一。茶道包括茶藝、茶禮、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謂茶藝是指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的一套技藝;所謂茶禮,是指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法則;所謂茶境,是指茶事活動的場所、環境、所謂修道,是指通過茶事活動來怡情修性、悟道體道。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為儒家之道、可為道家、道教之道,也可為禪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茶道中所修之道為綜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來就是養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理想結果,是茶道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證道則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極高明而道中庸,無為而無不為。
「茶道」一詞的原創來自於中國,並不斷有所發展。首次提出「茶道」概念的是比「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的茶聖陸羽年長十幾歲並精於茶事的詩僧皎然。他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有句「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詩人談及飲剡溪茶的感受,第一飲可「滌昏寐」,第二飲「清我神」,第三飲便達到「得道」的境界。最後在詩尾提出了「茶道」一詞,這是富有哲理內蘊的詞,與現代茶文化界對「茶道」的界定頗為相通。
皎然之後,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也提到「茶道」一詞,在晉代以後,茶成為日常飲料,文人雅士在品飲中感受到茶葉超出物質外的精神品性。如杜育《荈賦》的「調神和內」指出飲茶調節精神,和諧內心的功能。《晉書•桓溫傳》記「溫性儉」,《晉中興書》記陸納事,《南齊書•武帝本紀》的以茶為祭,並且「天下貴賤,咸同此制」,都體現出社會對以茶示儉的共識。這些,正是茶道思想萌芽的基礎。
民間素有「陸盧遺風」之說,而與陸羽並稱的詩人盧仝,同樣在他的詩篇中涉及茶道精神。他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生動地描繪了飲茶的七個層次:「一碗入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詩作雖然是具有誇張色彩的文學語言,卻與皎然的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茶道思想」並非僅僅對「茶道」一詞的解釋,而是從哲理的層面,從精神的世界,來進行理性的思考和概括。與陸羽生活在相近時期的裴汶,在《茶述》的序言中對茶的功效進行了論述:「茶,起於東晉,盛於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潔,其用滌煩,其功緻和。參百品而不混,越眾飲而獨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厭。得之則安,不得則病。」裴汶所說的「其性精清,其味浩潔,其用滌煩,其功緻和」,大多偏重於飲茶的精神作用和社會功能,與皎然的「再飲」「三飲」大體相近,均屬於今天所謂「茶道」范疇,只是把這些功用作為並列關系排比。而在晚唐時期,劉貞亮更從理性角度對茶道精神進行概括,稱之為「茶德」。在《茶十德》一文中,他將茶葉功效歸納為十項:「以茶散悶氣,以茶驅腥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禮仁」、「表敬意」、「可行道」都屬於茶道精神范疇。這里所說的「可行」之「道」,是指道德教化、美化人生和育化社會。飲茶的功德之一,就是有助於社會道德風尚的培育。這是以理性的思辨和簡潔的語言將茶道功能提升到社會風習的最高層次,確為唐代茶道精神的最高概括。
對於「茶道精神」的推崇,一直顯現在中國各類典籍的字里行間。北宋吳淑的《茶賦》,鋪陳講述了諸多名茶及茶的典故,渲染了茶的功效,在行文流暢、語句優美之中;明代周履靖仿效西晉劉伶的《酒德頌》而寫《茶德頌》,寫嗜茗之趣,頌茶德之功;同為明代的吳從先也寫有《茶德頌》,則又是另有深味…
中國文人真正接近於揭示茶道實質的是明末清初的杜浚。他曾在《茶喜》一詩的序言中指出:
夫予論茶四妙:曰湛、曰幽、曰靈、曰遠。用以澡吾根器,美吾智意,改吾聞見,導吾杳冥。
茶之「四妙」,指品茶藝術具有四個美妙的特性。「湛:』指深湛、清湛;「幽」指幽靜、幽深;「靈」指靈性、靈透;「遠」指深遠、悠遠。這四者是品茶意境的不同層面,是對茶道精神的一種概括。所謂「澡吾根器」,是說品茶可以使自己的道德修養更高尚。「美吾智意」,是說可以使自己的學識更完美。「改吾聞見」,是說可以開闊和提高視野。「導吾杳冥」,則是徹悟人生真諦進入空靈的仙境。這正是飲茶的精神世界和社會功能,是茶人們所追求的目標。可以說,杜浚實際上已經給中國茶道作了很好的總結,揭示出中國茶道的實質。
④ 怎麼做歷史中國文化習俗的PPT
三個步驟:
1、首先你選擇中國文化習俗中的哪個方面作為主題來做啊,尋找回些文字答資料。
2、然後是尋找具有歷史中國文化習俗PPT風格的模板
3、就是把前面找到的文字資料,自己編輯下,放到這個具有中國文化習俗風格的PPT中。
⑤ 如何理解古埃及文化的歷史位置怎麼在ppt中進行體現
古埃及金字塔高超的建築藝術,至今令人嘆為觀止。在現存的金字塔專中,位列吉薩三屬大金字塔之首的胡夫金字塔,最圓滿地表現了古埃及人民的建築聰明。胡夫金字塔不只外表宏偉,內部構造也非常復雜,塔四個底邊誤差不超越20厘米,精確度抵達千分之一以內。胡夫金字塔結構精密,石塊間沒有運用任何黏合物,靠石塊相互咬合,接縫嚴密,刀插不進。在現代人眼中,埃及的金字塔建築群不只是人類聰明的結晶,也是歷史上未解的千古之謎。作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中獨一倖存的實體,金字塔群承載著古代埃及人民的聰明和歷史,它不只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寶庫中絢爛的明珠。金字塔建築群每年不只要大批各國的旅遊者前來觀光,而且還吸收著世界各國的許多科學家,前來中止實地調查和科學探求。你還可以使用101教育ppt,裡面有相關的教學內容及相關課件提供使用。
⑥ 求「我的家鄉杭州」的PPT 十五張左右,內容:歷史,風景文化,最美杭州人事跡之類的
你一個一個搜吧、
⑦ 各位親啊各位親,深圳的歷史文化遺址有哪些啊我要做PPT調查報告,作業說要了解和調查深圳的任何一處歷史
深圳歷史文化遺址:鳳凰古村
http://www.sina.net 2008年08月15日 11:53 南方日報
鳳凰古村的香火至今不斷。本報記者何俊攝寶安相關規劃提出「東有大鵬西有鳳凰」格局本報訊(記者/吳永奎通訊員/瞿明光李海闊)聞名一時的寶安鳳凰古村即將再現昔日風采!13日下午,寶安區政協主席沈建英率部分區政協委員到福永街道鳳凰古村調研,筆者獲悉,《寶安區旅遊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已經完成,規劃提出未來進一步開發鳳凰古村,形成「東有大鵬所城,西有鳳凰古村」的深圳歷史文化遺址格局。福永街道鳳凰古村有60多座明清建築,有的建築群已有500多年歷史,是目前深圳乃至嶺南地區保存最完整、開發價值最高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但由於各方面原因,部分建築遭到破壞,古建築群急需保護。今年,區政協教育文化活動組提出《關於規劃保護和開發利用鳳凰古村的提案》,區政協將該提案定為區政協主席重點督辦案。委員們在提案中建議從保護古文物、發展文化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角度,加快對鳳凰古村的規劃保護和開發利用。區文化局對此提案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安排文管辦和文物管理所調研,並與文產辦、貿工局、福永街道辦充分溝通,擬定規劃保護措施。為了保護鳳凰古民居,福永街道和鳳凰社區近年相繼投入1000多萬元,專門用於古建築群的管理和修繕維護以及周邊環境整治。去年,該街道還成立了鳳凰古民居保護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筆者獲悉,寶安區貿工局編制完成《寶安區旅遊產業空間布局規劃》,重點挖掘鳳凰山旅遊資源,形成「東有大鵬所城,西有鳳凰古村」的深圳著名歷史文化遺址格局。為保存好這一古建築群,寶安區規劃國土部門已開始制定有關紅線圖和紫線圖保護范圍。
⑧ 求高人做一個幻燈片(PPT)介紹四川 風景 小吃 歷史文化 人物 川劇(變臉) 介紹時要用英語介紹 純英文
今晚收!晚上8點前打開,一定發給你!
⑨ 求一篇介紹三峽風景的ppt,包括、三峽的圖片,三峽的歷史,三峽大壩的歷史文化,關於三峽的詩句,三峽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