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旅遊產值
1. 一帶一路對東南亞佛教文化旅遊產業有什麼優勢
文化的輸送除了看到了電影、文章之類的,還包括旅遊,一帶一路更好的促進了貿易交流以及旅遊行業的發展,可以說一帶一路就是更好的便於展示吧
2. 佛教道教名山眾多每年旅遊總收入是否理想
不管收入多少都是理想的。佛教從不提倡貪心。還要戒除貪、嗔、痴、慢、疑、邪知邪見。
3. 佛教旅遊文化的未來發展趨勢
從廣東旅遊發展初期到現在,廣東沒有什麼著名的景區和景點可以在全國排上名次,甚至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旅遊產品,更...正確認識和把握未來我國經濟國際化趨勢是當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未來我國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特別是面臨著...
4. 4到5天的佛教文化旅遊 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收獲
走馬觀花,看個皮毛,紅火熱鬧一場,並不能真實了解佛教。
5. 用實例分析當今佛教文化旅遊興盛的原因,1000字
佛教文化旅遊來,我修改一下,大源多時候是指寺廟旅遊及古跡或者說名僧曾到處的紀念性旅遊;那麼這類旅遊興盛的原因,只能從旅遊人數和旅遊的地方兩方面去找:
一是人的因素
1、朝聖,絕不否認存在有信仰的信眾,但這個比例不大;
2、隨喜;寧信其有不信其無類;裝的比真信徒更加虔誠的偽信徒;隨著人流流來的;都屬隨喜;
3、收買;收買佛的眷顧;收買靈魂和良心上的一絲安慰;
4、贖罪;與收買不同,這是贖罪者;
5、湊熱鬧;這比例隨時瘋漲;
6、到此一游;初到某地,打聽名勝,或者久聞,撞來的;
7、風景;
8、研究或者考察考古;這比例小而又小;
9、其他:攝影要求、繪畫要求、行萬里路的渴求、強烈的捐款心情、甚至來偷東西的、等等等等;
二是硬體因素
1、古老;
2、靈通;
3、名人;
4、名氣;
5、宣傳;
6、附屬原因;會打拳、會捏骨、會看相、會免災;與上面幾條或有重復;
我全憑感覺亂說一氣,別見怪。實例,你隨便寫個寺廟,我覺得都合適;
6.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旅遊人數量分別是多少
當然是普陀山,每年有850萬遊客
7. 如何利用佛教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業
佛教存在的根本目的不是用來搞經濟搞利益的,這點一定要明白,佛教是佛陀教育,為了讓一切眾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至善圓滿究竟的教育。
以下摘錄一段:
1 在我們現前社會,佛教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是釋迦牟尼佛嫡傳的多元文化的教育,簡稱佛陀教育。這第一種,現在很少了,不多見了。第二種,變成宗教的佛教,這個很普遍,它不是教人了,它是跟鬼神打交道,做超度、法會,搞這些東西,對於教學疏忽了、不重視了。
2 第三種是學術的佛教,這日本帶頭的,在大學開佛經的課程,佛經哲學,這跟學佛是兩碼事情。把佛教當作學術、當作哲學來研究,不能夠身體力行,自己沒有用在身心上,真實利益得不到。
3 第四種,觀光旅遊的佛教,佛教變成觀光旅遊,寺院庵堂變成了名勝古跡,這在中國很盛行,在外國也不例外。第五種,企業的佛教,現在佛教有連鎖店,在世界各國有很多道場,就像分店一樣,企業化了,我聽說還有上市的,完全變了質。
4 第六種是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的名義,欺騙眾生、訛詐眾生,對社會、對眾生有害而無利。佛教至少有這六種形式,我們得辨別清楚,不能學錯了。要是學錯了、學偏了、學邪了,就到三惡道去了,虧就吃大了,這種人太多太多了!
佛教是教學
http://www.qsxff.org/Html/?4234.html
佛陀教育是干這個事情的
http://www.qsxff.org/Html/?4536.html
學釋迦牟尼佛
http://www.qsxff.org/Html/?4180.html
佛教我們什麼?我們向佛學什麼?
http://www.qsxff.org/Html/?5130.html
8. 如何利用佛教文化資源來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讓旅遊者了解佛像、菩薩像的表法意義,了解如來的真實義,才使之不虛此行。那樣能使旅遊成為轉變人生之旅,感恩之旅。
9. 文化旅遊產業有多大
文化旅遊產業:是指以一定區域、一定族群的傳統文化為基根,以自然風光和文化遺跡旅遊為載體的產業形式;既然稱其為產業,就帶有經濟效益的成份。但旅遊文化並不是一個具體的金元寶,也不是一個己經烤熟的大餅,其發展要受到一個區域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交通條件和宣傳運作等多種因素制約,其大小是不能用稱稱,用斗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