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的旅遊業
Ⅰ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旅遊業也逐漸的由「奢侈品」轉為人們生活中的「必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tourism has graally by "luxury" into "necessary" in people's lives. Although in recent years China travel service establishments developed rapidly, but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 foundation, service facilities, tourism environment, travel regulations and travel professionals still in obvious disadvantag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ur country tourism service establishments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nalysis, and then put forward our country tourism service establishment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Ⅱ 旅遊業的發展優點
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由於大量本地居民從事旅遊業或相關行業,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遊業發展促進了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大量旅遊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遊,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遊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遊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Ⅲ 中國旅遊業狀況及未來的展望
上個月第一次踏足到中國遊玩。以一個遊客身份給意見。
覺得中國人喜歡吐痰,亂丟垃圾, 插隊,插話,交通亂。
在火車上,坐在隔壁的,買了一包飯,吃著吃著,把骨頭丟在車廂里,然後吐了一口痰在我的腳邊。我真的快瘋了。坐後面的人一直吸煙。空氣污染。那時天氣冷,窗戶都關著的,可以想像我們不吸煙的人在吸二手煙時的痛苦嗎?
可能是同情我們是外國人吧,我在補票處站了2個小時。才補票到卧鋪。情況好轉,但是上鋪把鞋子脫掉,發出臭味。接著有對夫婦在等待下車時,大聲說話。那時是凌晨3點。they are not consideration. 你不睡別人還要睡啊。
杭州算是大城市,但是交通亂,騎腳車的人撞到了我,也沒說對不起就走了。真的太生氣了。到麥當勞買食物,在國外我們都會排隊,但是中國人就是愛插隊。當我在點餐時,就有婦女走到我的旁邊,打斷我們的談話。還好front desk的人維持先到先得的次序。就算只是要求辣椒醬或是什麼的。也要排隊啊。
然後買東西,可能我們是金發的外國人,他們賣的東西都比我們國家還貴。當然不買。然後他們就會罵人。那些國家比中國還落後的國家如柬埔寨,泰國,印尼,不買,也不會罵人,最多笑著說再見。真的,只有在中國,買東西會被人問候媽媽奶奶之類。這是待客之道嗎?
在杭州有個告示牌,要人民做過文明的公民,如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等。我看來這多項,人民沒有遵守。難道他們還是文盲時代?
杭州西湖漂亮,我們遊客會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反而當地人把垃圾丟進湖裡。街道干凈,因為你們是把門前的垃圾掃去後門。看見小巷裡的垃圾,真的害怕。
這都是我們的所見所聞,絕對沒誇張,沒偏見。你們可以做到的是一次性旅遊業,也就是說,別人來了一次,就不會來了。我們要的,除了山明水秀的風景,還有風土人情也很重要,你們大力推銷風景,告訴我們你們有多富強,但是親眼目睹這些惡劣行為。要怎麼說服我們在來一次。中國旅遊業狀況和未來的展望有望,先教育人民吧,我承認你們有優美的風景,但是你們沒有保護,亂丟垃圾。可惜。
或許你們會批評我是什麼東西?因為我是遊客!
為什麼你們的酒店要給講評,因為要知道客人想什麼,才會有進步。只是表達了我的所見所聞。還受到批評。所以給人有機會講,只是樣子而已嗎?你們也別說負氣話,『說什麼不喜歡就別來』要知道,當初為什麼要舉辦北京奧運。為什麼大力在國外宣傳中國旅遊。要別人認識中國。中國才會有國際貿易。
忘了告訴你,我來自歐洲。學論文最好給雙面利與弊。這樣才可以拿高分。
Ⅳ 談談你對中國旅遊業的看法
朋友,你好,針對你說的問題,我認為中國的旅遊市場要管,並且一定要想辦法管好,要引導旅遊經營者,走國外旅遊市場的模式,學習國外旅遊管理的模式,這樣中國的旅遊市場才有活力。不然,中國的旅遊市場是沒有發展前途的。
第二,中國的旅遊市場很大要如何管理好現有的旅遊市場,景點,又如何開發新的旅遊景點和市場,我認為要與地方一級政府掛勾,與地方政府責任掛勾。這樣才有可能達到如期的目的,否則現有的旅遊市場要不了多久就會損壞並且更嚴重。
第三,旅遊法規實施以後,要對旅遊局,旅遊公司,旅遊社,(含國際,國內社)要做好基礎教育,對員工素質,基礎建設,作全面的整頓,提高一個新的面貌,這樣對保證旅遊法規的實施才有新的保證。
Ⅳ 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意義
1、旅遊業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2、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
3、旅遊業的發展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5)我們生活中的旅遊業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Ⅵ 舉例說明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中國旅遊經濟發展現狀和基本國情,使得中國的旅遊業發展必須採取超前型發展戰略,按照這種發展戰略,在評價中國旅遊產業運行質量時,不能就其產業內在效益去評價,而應從旅遊產業外部效益,特別是從波及與連帶效益去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對中國旅遊業發展作出客觀的評價,提高對發展旅遊業的認識。
二、旅遊經濟的推進式發展戰略
如前所述,世界旅遊業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延伸的常規發展模式;一種是國際旅遊向國內旅遊推進的非常規發展模式。所謂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延伸發展模式,是一種先發展國內旅遊,通過國內旅遊的發展,旅遊地域的延伸,形成出國旅遊,然後再發展國際接待旅遊的模式。從社會經濟背景來看,延伸發展模式的引入是內聚式生活消費方式的變化。在一些國家裡,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變。在緊張工作和生活環境壓抑下,人們需要暫時擺脫枯燥的城市生活環境,到大自然中尋求精神上的調整和體力上的恢復,於是旅遊消費就成為這些國家居民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遊活動僅限於國內地域范圍,隨著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改善和旅遊需求力度的增強,國內地域已不能適應旅遊活動發展的需要,人們開始走出國門,去領略異國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發達國家以國內旅遊為主的旅遊結構,不僅充分滿足了國內居民的旅遊需要。而且,伴隨著國際旅遊需求的增長,原先用於本國居民的旅遊資源和旅遊設施,也逐漸用於接待外國旅遊者,從而出現了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局面。
所謂國際旅遊向國內旅遊推進模式,是一種先發展國際接待旅遊,再發展國內旅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後再發展出國旅遊,最終形成以國內旅遊為主、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模式。這是一種先發展國際接待旅遊,通過國際接待旅遊的發展,來全面帶動以城市為主體范圍內的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設施的建設,逐漸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重心的國際旅遊體系。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居民的旅遊活動開始引入,成為這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國的社會條件、經濟條件和消費條件決定,我國旅遊業發展只能採用推進發展戰略模式。採用這一模式使得我國旅遊業發展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的特點:一是旅遊業發展以基礎和資源條件較好的城市為中心,由旅遊城市向其它地區推進,逐漸形成我國的旅遊業體系。因此,旅遊城市便構成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框架。不論是旅遊資源的開發、設施的建設,還是線路的設置、區域的劃分,都是以旅遊城市為依託的。二是旅遊資源的開發是以現存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為基礎,由觀光型旅遊資源為主向混合型旅遊資源推進。因此,目前中國旅遊目的地大多是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較為豐富的地區所構成的。三是旅遊的組織方式,是以全程旅遊路線為主體,由路線型產品向板塊型產品推進,逐步形成路線型產品為基礎,主題型產品與特種型產品為主體的旅遊產品體系。四是旅遊設施的建設以高等級為主體,由高檔設施向中、低檔設施推進,最終形成以中檔旅遊設施為主體,高、中、低相結合的旅遊設施體系。
三、旅遊經濟跳躍式非均衡發展戰略
旅遊經濟的跳躍式非均衡發展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跳躍式發展,所謂跳躍式發展是指旅遊業發展在歷史階段上的超越性,在較短的時間內走完常規發展的歷程,這是在時間意義上的發展;另一層是非均衡發展,所謂非均衡發展是指旅遊業發展在地區布局上的不均勻狀態,使旅遊業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地位與作用不同,這是在空間意義上的發展。
從時間發展意義上而言,中國旅遊經濟發展充分利用國情特點,選擇跳躍式發展戰略,有可能較快地跨越單一的接待海外入境旅遊者階段,而進入接待海外入境旅遊者和接待國內旅遊者共同發展的階段,從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遊產業發展道路。預計到本世紀末,中國將成為世界旅遊業發達國家,即大體用15年左右的時間,走完國內其它產業和發展中國家30~40年的發展路程,這是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趨勢。這一判斷的依據:一是中國的旅遊經濟基礎國情,兼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雙重特徵。一方面由於人口眾多,造成人均水平的諸多指標在世界各國排序中處於較低水平,表現出不發達的特點;但是另一方面國家整體的經濟實力並不弱,1988年已居世界第八位,產業門類齊全,特別是旅遊所依託的相關部門已初具規模。旅遊業是天然的外向型產業,國家總體對外的實力水平至關重要,我國的國家經濟實力完全能夠支撐我國成為入境旅遊業的接待大國。二是中國旅遊業的客源市場廣闊豐富。目前中國遠離歐美等主要國外旅遊客源產出地,使入境旅遊規模受限和風險較大。但從長遠看,我國擁有可替代的巨大新市場:表現在擁有大量具有血統親緣的華裔客源;擁有以日本、東南亞等為代表的鄰近國家或地區的旅遊客源市場;再加上國內發達地區自然產生和「示範效應」激發的國內旅遊者數量可觀。多層次多渠道的巨大客源市場,將促使我國旅遊業實行跳躍式發展。
從空間意義上而言,國際上旅遊發達城市和國土面積相對狹小的國家和地區,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甚至主體產業者不乏其例,如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泰國、新加坡等。但是在美國、日本、獨聯體、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或旅遊接待大國,旅遊業都未成為支柱產業。在中國這樣現代交通水平相對較低,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域廣大的國度中,加上旅遊業本身具有的脆弱性等因素,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旅遊業很難成為支撐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從旅遊業在國家總體發展中所處地位的判斷,並不妨礙旅遊業在我國某些具備條件的地區和城市可以大有作為。如北京、西安、杭州、桂林、昆明、承德、深圳等城市和地區,旅遊業完全可能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可以肯定,經過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國家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旅遊業同樣可以成為主導產業或支持局部地區和城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並將對國民經濟全局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
Ⅶ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旅遊行業將向著智能化,定製化,跨界結合的方向發展
1,人工智慧向旅遊服務廣泛滲透
人工智慧在2018年賺足了眼球,旅遊行業也開始研究在營銷與服務中應用AI技術再造流程、優化體驗。在目的地營銷、智慧化管理、客戶畫像、在線銷售、線下迎賓、遊客互動等多個領域,人工智慧都有廣泛應用的空間。同程旅遊已經率先開啟智能機器人在旅遊行業的運用,可以實現迎賓接待、微信購票、遊客互動等多項功能;技術大牛的去哪兒網的火車票搜索頁面,只需簡單一句話,10秒鍾即可出現車次;攜程還宣布有3個與簽證相關的技術與服務創新,已獲得國家專利發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旅遊服務的更多環節都將迎來AI的滲透。
2,定製旅遊向細分市場深耕
細分市場是定製旅遊市場逐漸成熟的必然要求,改變目前定製旅遊概念混亂、良莠不齊的狀況。但這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細分市場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資源,培養相應的定製師等人力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進入實操層面,並完成對中小學的滲透式市場啟蒙,2018年研學旅行必將迎來井噴。表徵之一就是北京從2018年起將初中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計入中考成績,預計更多城市將出台類似政策,研學旅行爆發勢頭不可阻擋。細分市場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熱點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劇
在大的格局上,旅遊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有完美的結合點,特別地方政府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為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小的方面,旅遊與個體的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簡單的滿足觀光需求,到休閑放鬆、親子娛樂、家庭度假、蜜月婚紗、接受教育、培養興趣、滿足愛好、陶冶情操等,旅遊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目前,各種「旅遊+」還僅在初級階段,不管是大的格局,還是小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跨界融合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
大市場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遊行業新趨勢的企業對於人才需求非常強烈,紛紛給出高薪搶人,比如,在線旅遊巨頭同程,大多數產品運營和技術類崗位給出的年薪都在30萬左右~
Ⅷ 舉列說明並簡要分析新型旅遊接待業務管理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新型旅遊接待業務給豐富了景區活動,給遊客帶來更多選擇,也讓景區增收。以下用新興特色旅遊接待景區黑虎山為例,描述相關變化:
《傳承歷史文化與新型旅遊體驗相結合,黑虎山狩獵揭開神秘面紗》
作為一個新興的特色型旅遊度假區,黑虎山憑借射擊、狩獵特色而出名,與傳統的度假區不同,黑虎山沒有建設高端酒店,而是沿溪水建設了一排林中小木屋;除此,度假區考慮到近年來舉家出遊持續升溫,還特意設計了灰牆黛瓦的古樸別墅,滿足不同類型遊客的旅遊需求。
作為華東地區首家合法注冊的大型狩獵場,遊客可以在狩獵區使用真正的獵槍涉獵人工馴養並經過野化訓練的圈養動物。
在黑虎山旅遊度假區,射擊狩獵還是一項有著歷史文化積淀的活動。日照從地理位置上看與東夷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上古神話中的炎帝後裔蚩尤就是東夷部落的首領,相傳也是他發明了弓箭。
通過這樣的戶外活動,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國的歷史,也在放鬆休閑的同時也能夠傳承傳統文化和精神精髓。
(8)我們生活中的旅遊業擴展閱讀:
淺析新型旅遊接待經營模式
相對於傳統旅行社組團,微信應用廣泛且朋友圈裡大多都是生活中的熟人或朋友,由個人在微信群里發起一次自助旅遊,很容易一呼百應。且自發形成的「微信組團旅遊」多實行AA制,不帶盈利性質,不僅價格相對便宜,而且頗為靈活多樣,因此在大眾旅遊市場上越來越火爆。
但隨之而來的是部分個人或組織把微信群或朋友圈當成了非法經營牟利的旅遊平台,對旅遊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和旅遊市場正常經營秩序造成了較大的危害。
在大眾旅遊時代,有效管理好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從事旅遊經營業務的行為,要做到幾個方面:從主管部門角度來講,要創新旅遊綜合管理機制,切實加強旅遊警察、旅遊市場監管、旅遊法庭、旅遊質監執法等工作和隊伍建設,嚴懲不法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網路旅遊經營秩序,做好出遊風險提示等信息。
Ⅸ 結合中國旅遊資源的特點,談談你對中國發展旅遊業的認識
從世界旅遊業發展的歷史來看,國內旅遊不僅僅是旅遊發展的先導,而且一
直是世界旅遊業的主體與基礎,無論是從旅遊者到客人次數上看,還是從旅遊消
費額來看,國內旅遊均佔90%左右,處於絕對優勢。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公民的
國內旅遊活動開展得較晚,雖然今天的國內旅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與影響,
但從總的方面看仍處於一種自發、無序的狀態。不僅有許多實際問題尚未解決,
而且有許多認識問題遠未取得共識。顯然,面對日益增長的國內旅遊需求,採取
視而不見、置若罔聞的態度是不可取的。對國內旅遊進行認真的研究與探討,對
中國旅遊業健康的發展,對我國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說不清的數字
從字面上講,似乎很清楚:凡國民在本國境內所從事的旅行游覽活動均為「
國內旅遊」。然而,這只是規定了國內旅遊的一個大致范圍。很顯然,如果要想
研究國內旅遊的意義與作用,對其做深入細致地分析,僅僅有這一個界定,那是
遠遠不夠的。
無論是國際旅遊者還是國內旅遊者,都是旅遊者。為了統計與研究分析的方
便,國際上對旅遊者有個比較認同的界定,即作為旅遊者:在空間上――必須是
離開自己的長住地一定的距離(有的國家規定100英里),應在正常活動的范圍以
外,因此,上下班、上下學、去影劇院、商店者,均不應算是旅遊者;在時間上
――必須在外過夜或逗留24小時以上,但又不能無限期的逗留,一般限定在一年
之內;在外出的目的上――一般是以消遣、度假為主要目的,也經常包括公務、
因私探親等,但不包括謀生、定居、遷徙,以及外交、軍事與其他專業人員執行
公務、學生就讀等目的。
目前在中國,整個旅遊業起步比較晚,雖然國際旅遊的統計仍不完善,但已
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而國內旅遊的統計仍然是個空白。有的地方僅以游覽點的門
票作為國內旅遊者人數的依據。不分過夜與不過夜,沒有逗留夜次數。國內旅遊
的消費更是如此。每年雖然有關部門都公布一次國內旅遊的旅遊者人次數與消費
額,但從未介紹過做出這一估計的依據與方法。因此說,這個數字盡管是僅有的、
官方的,但其實際意義不大。
同樣,「國內旅遊業」更是個模糊的概念。除了目前規定的專門從事國內旅
游業務的三類旅行社外,似乎尚無專門為國內旅遊者服務的系統,甚至也不存在
「定點飯店」、「定點餐館」。國內旅遊業更是難以確定其范圍,行業管理也就
無從談起。誠然,這一切和中國國內旅遊的實際情況是分不開的。目前,雖然以
消遣、度假為目的旅遊者不斷增加,但所佔比重很小,尤其是通過旅行社組織做
長途消遣、度假旅遊的人數更少。對大多數公眾來說,他們消費很低,其活動也
不通過旅行社。
因此,要研究國內旅遊,判斷它對一個地區或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影響,
其當務之急是,國家有關行政部門,根據中國的國情和統計、分析的需要,盡快
對國內旅遊的有關統計體系、口徑進行確定,並在一些有典型意義的城市或旅遊
地,利用連續抽樣調查的辦法,取得數據,逐漸建立與完善國內旅遊的統計系統。
二、由來已久的偏見
1.「遊山玩水」似與「游手好閑」同義。雖然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曾
有許多文人墨客,遍游祖國山川,留下不朽的佳作,但這一切卻與普通百姓無緣。
雖然人人都願領略大自然秀麗奇特的風光,都想欣賞那璀璨豐富的歷床文化遺產
與現代藝術,然而由於傳統思想的束縛,「遊山玩水」仍往往被視為不正當的行
動,常不敢堂堂正正而為之;旅遊同樣是一種消費,但遠不如具他消費那麼體面。
這種認識雖然隨著旅遊活動的增加在不斷改變,但其影響遠未消除,並不時地發
生著作用。
2.國內旅遊需求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改革開放以來,廣大城鄉居民的生活水
平在不斷改善,實際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普遍增加,領導幹部終身制的廢止,退體
制度的改革、職工帶薪假期的明確,以及城鄉各種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使更多的
人有了旅遊的時間。隨著思想的開放,入境旅遊者的示範效應,人們的國內旅遊
需求不斷增加。但是,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和種種其他原因,這種需求並未受到
應有的重視,甚至遭到壓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對國內旅遊實行「不提倡、
不宣傳,不反對」的政策。實際上,這種政策就是不支持搞國內旅遊反映在實際
工作中,國家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或其他國家職能部門)對如何滿足國內旅遊者
需求的設施建設,缺乏計劃和實際指導、支持。時至今日,國內旅遊者的出遊受
到種種歧視,「花錢買罪受」的局面,被「宰」被「騙」的事,廣泛地存在,屢
屢發生。而這種現象的存在,對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並未產生多大的壓力。
3.難以改變的地位。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一提到旅遊,人們想到的就是接待海外旅遊者,為他們提供高級旅遊車、安排高
級飯店、優先提供機票與車票,為掙得外匯。而在一些以國內旅遊人數頗多、海
外旅遊者很少的地方,也往往把主要的財力、物力與人力放到搞國際旅遊上,國
內旅遊卻無人過問。仔細分析一下,其中有市場因素,如搞國際旅遊利潤大,掙
外匯,好處多,搞國內旅遊獲利小(其實也未必);有傳統觀念的作用,如「涉
外重要」、「外事無小事」等外事工作的原則也直接影響著經濟活動;也有體制
上的原因,國家最高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國際旅遊的發展有長遠規劃、年度計劃、
具體指標和日常工作的指導,管理機構齊全,職能明確,而對國內旅遊的管理則
是徒有其名,國家旅遊局曾一度設置的國內旅遊司早被取消,地方旅遊部門設國
內旅遊處者也為數極少,國家其他部門又不便介入。這事關普通百姓的需求的大
事,卻很難擺上應有的位置。
所有這些現象都表明,國內旅遊發展的意義尚未被真正的認識。而認識問題
不解決,實際問題解決的難度更大,國內旅遊也難以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國內旅遊發展的困擾
困擾之一是「國內旅遊擠國際旅遊說」。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
施,大批海外旅遊者湧入中國,使中國頗為薄弱的旅遊服務業陷入全面的、極度
緊張之中。與此同時,國內旅遊業也隨之興起,這在實際上加劇了旅遊供給上的
緊張。對國內旅遊所實行的「三不政策」也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提出來的。毫無疑
問,為了盡快賺取外匯以促進四建設的進程,中國提出優先發展接待入境旅遊者
的國際旅遊業的戰略是正確的。但是,就國家總體而言,這決不意味著全國各地
都不去發展國內旅遊,也不意味著發展國內旅遊就一定會妨礙國際旅遊的發展。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由於國內外旅遊消費者消費水平與興趣偏好的差異,住
宿、餐飲、長途交通運輸工具方面的矛盾片下明顯,一些旅遊景點(或旅遊熱點
城市)人滿為患的問題突出,也多在節假日和容量小的地方。而許多中國青年人
喜歡上的自然景區或游樂園等場所,並不是海外旅遊者的集中地。當然,國際旅
游與國內旅遊之間的矛盾是存在的,有的是可以用價格來調節,重要的是靠宣傳
來引導,靠安排適應國內遊客的活動,開發新的項目來分流。實踐證明,國內許
多新的景點首先接待的是國內旅遊者,國內旅遊的開展促進了景區的基礎設施與
服務設施的建設,改善了當地的環境,積累了經營與管理的經驗,提高了知名度,
為國際旅遊者開辟了新的旅遊地。這也正是旅遊業發展的常規。
困擾之二是「公費旅遊與自費旅遊說」。一提到國內旅遊,最敏感的問題是
「自費」還是「公費」。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對公費旅遊視同「不正之風」,曾三
令五申,嚴加禁上。但事實上是禁而不止。不少調查表明,各地國內旅遊者中。
真正自己花錢者仍為少數。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由於國民總體經濟水平所
決定的。就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來看,大約為340美元,按經驗數據來推測,剛
剛達到產生國內旅遊需求的時期。大多數人,尤其是靠固定工資生活的國家職工,
還難以承擔(或不願承擔)長途旅遊的費用,而且帶薪度假時間尚未法律化,因
此,完全的自費旅遊變得很困難。二是「公費」的概念含混,界定不清,雖然有
些人外出旅遊並非由旅遊者自己負擔全部費用,但也並非是不合理的,更不能說
是不正之風。例如,獎勵旅遊與社會旅遊,即一些企業利用獎金或福利基金,安
排職工到外地旅遊或休養,或作為對工作有貢獻、完成任務好的職工的一種獎勵,
組織他們去旅遊,這應當說是合理的,而且是值得提倡的。這樣做,不僅使職工
得到休息,增長見識,提高了素質,同時作為一種社會集團的消費方式,也減少
了市場商品供應的壓力。再如。一些富裕起來的農村,組織農民集體旅遊,雖然
農民本身不用負擔旅遊的費用,但集體的積累也屬於各個勞動者,這和花國家的
錢不是一回事,亦不宜限制。還有,會議旅遊,根據國際旅遊統計的通例,是旅
游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逐年增加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專門設有招攬、
組織會議旅遊的機構,建造了各種會議設施或綜合的會議中心。目前,我國每年
各種行政、專業、行業、學術等會議也是相當多的。接待會議已經成為許多飯店
的主要業務與收入來源。這樣的游覽總比個人專門出去游覽方便、經濟些,問題
的關鍵是公私要分開,應當個人負擔的不要由公家開支。不合理的旅行開支要靠
財務制度去解決,而不能籠統地反對公費旅遊。應當看到,由於國內旅遊服務體
系不完善,往往以「公」出面要比以「私」出面辦事方使,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
人門「假公濟私」。如果國內旅行代理業發達,方便合理的專業化的旅遊社會性
服務代替了各個單位繁雜的會議組織工作,不僅可以大大節約人力,財力,合理
利用設施,提高會議效果,同時也有利於控制一些變相的公費旅遊,有利於廉政
建設。
四、應當明確的幾個問題
國內旅遊是公民的一種正當消費形式,國內旅遊的發展,是一個國家國民生
活水平提高的象徵。人們的這種需求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因此,
要不斷創造條件,不斷滿足這種需求,引導這種日益增長的消費,而不應當、也
不能去人為地扼制,為了使我國國內旅遊得到健康的發展,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力
量,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統一認識,制訂出符合客觀實際的政策。現在,有這
樣幾個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值得認真研究。
1.充分認識發展國內旅遊的意義。國內旅遊活動的開展,對整個國家來說,
並不象國際旅遊那樣可以增加國民收入,但它與每個國家的社會與經濟生活中的
其他領域有著密切相關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其經濟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在中國目
前的經濟形勢下更為明顯。首先,回籠貨幣、減少市場的壓力。改革與開放政策
的實施,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廣大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從而也使儲蓄存款成倍的增長。據統計,1978年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余額為218
.6億元,到1990年增加到7034億元。這樣巨額的儲蓄的確對實物商品市場是一種
巨大的壓力。而通過引導,使居民的部分儲蓄用於旅遊消費,可以回籠貨幣,使
市場壓力得以緩解。在市場疲軟、消費萎縮時,適當引導人們的旅遊消費實不失
為一種有效的途徑。其次,增加就業。國內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吸收一部分人
充實到直接為旅遊者服務的行業,而且,它又可以促進、帶動相關產業,特別是
第三產業的發展,為更多的人尤其是許多非專業人員――提供就業機會,對穩定
社會秩序有特殊的作用。第三,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城鄉旅遊者的流動是雙向
的,但從總體上說,經濟發達地區的旅遊者向經濟下發達且有物殊吸引力的地區
流動是主流。少數民族地區、山區和其他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倚仗其獨特的旅
游吸引物。發展國內旅遊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以此彌補其他資源的匱乏。而且,
旅遊活動是人的流動、人的交往,旅遊者又是文化、知識、信息的載體,自然會
促進經濟、文化方面的廣泛交流與合作,這對老、少、邊、窮地區發展具有特殊
意義。根據國際上普遍認可的旅遊收入的乘數效應(亦稱增值論),對一個地區
來說,其旅遊收入(即外來旅遊者的消費)會不斷增值,可能會是最初收入的幾
倍。所以其經濟意義遠非旅遊接待部門的直接收入,更不僅僅是旅遊景點的門票。
國內旅遊的開展,其政治意義也是不可小視的。首先,通過旅遊活動,旅遊
者對祖國、對民族文化、歷史傳統的了解,激發其愛國熱情,增強其民族意識,
克服盲目崇洋媚外的思想,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另外,引導國內旅
游這種健康有益的消費,有利於移風易俗,提高人民的素質與生活質量。
2.國內旅遊的發展要適度,吸引物的建設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
極性。應當看到,國內旅遊的發展也是有條件的,除了旅遊者本身有需求,經濟
上、時間上與身體條件允許外,旅遊活動還受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
必須考慮交通運輸能力、景點的接待能力以及旅遊目的地居民的承受能力等客觀
條件。從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國內旅遊不宜大力提倡,特別不宜大力提倡
遠距離的旅遊。還應當看到,雖然目前有些國內旅遊者消費檔次較高,但這畢竟
是少數,絕大多數國內旅遊者消費水平仍然很低,文化需求層次也屬低水平,因
此,在旅遊吸引物與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一定要克服盲目性,力戒貪大求洋,
一哄而起,要從國內旅遊者特別是大多數當地旅遊者的實際需求出發。新的旅遊
吸引物的建設思路要寬,特別要考慮知識性、教育性、娛樂性、普通公眾負擔得
起。眼睛不要老盯在建廟、修墓、造游樂園上。從根本上講,國內旅遊活動的不
少內容又帶有一定的福利性。修建公園,博物館、紀念館、藝術館等文化娛樂、
休息場所、公用設施等都不是純商業性的。旅遊設施的建設、投資絕非旅遊部門
一家的事。在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的建設上,應充分發揮國家、地方、部門、集
體與個人的多方面積極性。這樣便於籌措資金,合理利用,加快旅遊景點的建設,
將社會福利與商業性的設施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
3.改善旅遊服務體系,加強國內旅遊的協調與管理。隨著國內旅遊者人數增
加,旅遊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旅遊服務內容逐漸增加,為旅遊者服務的社會體
系應盡快建立,不斷完善。不僅要根據旅遊者的消費習慣和水平,建設適合他們
需求的住宿、餐飲、交通、游覽、消遣等方面的設施,還要大力加強國內旅行社
的建設,使之真正發揮行業龍頭的作用,使國內旅遊活動也逐漸標准化、系列化
。有條件的地方,應當成立專業旅行社,專門從事某些特定市場(如青年、退休
者、教師、藝術家、工人等)的組織接待工作,將通常由機關、企業自己組織的
旅遊、會議等業務,改由旅遊專業服務公司負責,以便減少成本、節約人力、提
高效率、改進服務。
4.處理好國內旅遊的發展與環境和社會的關系。旅遊活動是人群的流動。
隨著國內旅遊的開展,一些地方旅遊資源開發不當造成植被的破壞、環境與水資
源的污染,不僅使旅遊景點的吸引力降低,而且破壞了生態平衡。個別游覽點(
蘇州園林、北京故宮等)活動空間小,文化價值高,遊人過於擁擠,不僅遊人難
以得到期望的享受,而且很容易使歷史遺產遭到破壞,而這種破壞又很難補救。
另外,國內旅遊的開展,由於受季節、假日、傳統觀念以及時尚潮流的影響,旅
游者的流嚮往往比較集中,從而對一個城市或區域造成壓力,使交通擁擠、供應
緊張、物價上漲、社會治安混亂,干擾了旅遊目的地居民生產、生活、社會活動
的正常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當地居民對外來遊客的不滿。因此,一方面
要對旅遊目的地居民加強宣傳,介紹旅遊的開展對當地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的
促進作用,贏得他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必須考慮當地居民的切身利益,對旅
游者進行疏導分流,減少干擾,並在參觀、游覽等方面對當地居民給予一定的優
惠照顧。
總之,國內旅遊遠比國際旅遊復雜,它波及范圍廣,涉及人員多,有紛繁復
雜的經濟關系,必須認真對待,採取妥善措施,使之健康的發展。
(作者工作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物資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