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民俗文化旅遊國家政策

民俗文化旅遊國家政策

發布時間: 2021-01-17 01:05:51

Ⅰ 民俗文化在旅遊開發中的作用

民俗是一種民間傳承文化,屬於民族的傳統文化,它的根脈一直延伸回到當今社會的各個領域,伴答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活繼續向前發展變化。近年來民俗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因為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它能滿足遊客「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成為旅遊行為和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凡有人群聚的地方就有民俗文化存在,在全國范圍之內幾乎找不到一處相同的民俗文化,各個角落的民俗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成為開發民俗旅遊的豐富資源,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它能滿足遊客「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已成為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
民俗是溝通傳統和現實、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紐帶,它能反映民間地域或社區人群的共同意願,並主要通過人作為載體,進行世代相同和繼承的具有鮮明特點的文化現象,可以用「民俗文化」來概括。民俗文化是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和傳承的民間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不是落後地區的奇風異俗,不是窮鄉僻壤的「專利品」,也不是古老部落的「土特產」。民俗文化是遍布於任何地區、任何人群、任何形式的社區的文化現象。

Ⅱ 民俗文化對旅遊的作用

民俗是一種民間傳承文化,屬於民族的傳統文化,它的根脈一直延伸到當今社會的各個領域,伴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活繼續向前發展變化。近年來民俗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因為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它能滿足遊客"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成為旅遊行為和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
民俗是溝通傳統和現實、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紐帶,它能反映民間地域或社區人群的共同意願,並主要通過人作為載體,進行世代相同和繼承的具有鮮明特點的文化現象,可以用「民俗文化」來概括。民俗文化是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和傳承的民間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不是落後地區的奇風異俗,不是窮鄉僻壤的「專利品」,也不是古老部落的「土特產」。民俗文化是遍布於任何地區、任何人群、任何形式的社區的文化現象。

Ⅲ 開展民俗文化旅遊的目的是什麼

經濟效益是第一位,開發者、政府、當地居民、商販。。。。。
所謂的資源保護;
所謂的文化傳承、文化展示;
所謂的提高城市知名度,旅遊開路,引資

Ⅳ 民俗文化的旅遊價值

民俗文化是一種人文旅遊資源!民俗文化在本質上是一種帶有鮮明特點的溝通傳統與現實,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聯系的反映民間地域社區人群的共同意願.民俗是人類的一種基礎文化,這時長期以來不斷的消化吸收人類各種文化因素的過程中,不斷的被過濾,篩選和沉澱,從而凝聚在民眾的心理機構中的深層文化,是創造民俗文化的基礎和前提!民俗文化在現代的旅遊資源中佔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Ⅳ 南寧市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現狀

南寧民俗文化旅遊的SWOT分析
【摘 要】 民俗文化作為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遊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開發地區民俗文化旅遊,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會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本文採用SWOT分析法(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分析法)分析了南寧發展民俗文化旅遊的優劣勢、機會以及威脅,從而認識南寧的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現狀,明白發展民俗文化旅遊對拓展南寧旅遊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南寧;民俗文化;旅遊開發;SWOT分析

近年來,隨著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以及對中國傳統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認識與重視,旅遊業迎來一個新的增長點——民俗文化旅遊。所謂民俗是指一個民族地區的人們,在文藝、語言、信仰、服飾、飲食、居住、娛樂、節慶、婚戀、生喪、交通以及生產等方面,民間所特有,並廣泛流行的愛好、風尚、傳統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遊則是指人們以觀賞、了解、領略、參與風土人情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動。民俗作為無形文化資源,在現代旅遊中的價值正日益展現出來,民俗文化旅遊目前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之一。

2003年,廣西制定了邁向旅遊先進省區的發展規劃,橫縣、上林、馬山、隆安、賓陽五縣劃歸南寧,南寧市也提出了「把南寧市建設成富有壯民族特色、南國園林化、面向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民俗文化作為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遊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開發地區民俗文化旅遊,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會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南寧民俗旅遊資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遊的產品化,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1 旅遊開發優勢(S)

1.1 南寧的區位優勢

南寧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處於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是環北部灣沿岸的重要經濟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南寧具有「兩近兩沿」的特點。「兩近」:一是近海,距欽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遠的也就204公里;二是近邊,距中越邊境的東興市、憑祥市不超過230公里。「兩沿」:一是沿線,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鐵路在南寧交匯,是西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是珠江的幹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後,1000噸級內河船舶可以從南寧直達港澳。據此,南寧成為廣西旅遊網路體系的重要核心節點,是廣西南部旅遊的中心,也是中國連接東盟的重要的陸路接合部,客觀上具有南聯北引、東西輻射的旅遊集散地功能。

1.2 資源優勢

南寧具有豐富的、獨具特色的民俗旅遊資源。例如,頂螄山貝丘遺址,1997年發掘出一千多件史前人類使用過的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當時人類遺棄的水類動物、牛、鹿、象等動物的骨骸,並且在頂螄山發現了標志人類文明的石錛和桿欄式建築,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被評為全國文化內涵豐富的史前人類生活貝丘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上林大明山地區有著豐富的龍母文化資源,流傳著別具特色的壯族文化習俗;賓陽的炮龍節、馬山的壯族三聲部民歌、武鳴的壯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寧極富特色的民俗旅遊資源;而且借壯族「三月三」歌圩為原型的南寧民歌藝術節以打造新民歌、弘揚民族文化、擴大中外文化交流的辦節宗旨,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成為南寧市的一個城市品牌。揚美古鎮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南寧市明清古建築保留得最為完整的地方,現有二百多處;黃氏家族民居是南寧市清朝建築物中保護提最完好的一處古建築群,從中清朝建築的特點可見一斑,具有較高的人文景觀價值。

1.3 市場優勢

隨著南寧的對外交通條件的改善,境內旅遊熱潮的興起,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影響不斷擴大,選擇來南寧旅遊,體驗異質文化的遊客與日俱增。南寧作為廣西旅遊及東南亞跨國旅遊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顯現,以商務、會展、購物為目標的客源市場不斷擴大。2006年,南寧市全年接待入境遊客超10萬人次,接待國內遊客超18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在廣西率先突破百億。從南寧穩步增長的遊客數量可以看出,發展南寧的民俗旅遊是有廣闊的市場和客源基礎的。

2 旅遊開發劣勢 (W)

2.1 缺乏旅遊精品

南寧的旅遊資源中並沒有聞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遺產,雖然旅遊產品很多,但缺乏高品位的旅遊精品,從市區到周邊地區都缺乏穩定的旅遊熱線,只有市區的青秀山和動物園、郊區的伊嶺岩、周邊地區的德天瀑布擁有較穩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點遠遠達不到其旅遊閾值。以體驗民風民俗的旅遊景點來說,景區、景點級別相對偏低,規模較小,景點的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旅遊資源缺乏文化內涵,因此沒有突出的資源優勢和鮮明的個性特色。長期以來,南寧旅遊建設投入不足,對景區景點建設投入偏低,配套設施建設滯後,缺乏精品景區,已嚴重影響到南寧旅遊的增長後勁,近兩年來南寧入境旅遊市場增速緩慢是這一影響的表現。

2.2 整體開發層次低

目前南寧市旅遊資源缺乏深層次的開發,尤其是旅遊資源的利用流於表面化和隨大流,缺乏獨特的文化底蘊。旅遊業是以特色取勝的產業。根據旅遊資源的普查,南寧市擁有眾多文化獨特的旅遊資源,如壯民族風情、頂螄山貝丘遺址、大明山、揚美古鎮等。但這些體現南寧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而且潛力巨大的旅遊資源至今仍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南寧的民俗旅遊景點的開發,多處於自然狀態,局限於原有的物質載體范圍,並且由於產品單一,旅遊空間容量小,旅遊活動少,遊客停留時間短暫。很多旅遊產品都是一日或半日游,可參與性的活動不多見。而缺乏可參與性無疑使民俗文化旅遊產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

頂螄山貝丘遺址,南寧市惟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內涵、意義和科學價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長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館相媲美。建立起以頂螄山貝丘遺址為軸心的文化旅遊點,對提升南寧市歷史文化品位,建設文化南寧,促進南寧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至今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仍未出台,影響了這一旅遊景點的深入開發。

又如中山路位於南寧新城區外灘附近,是一條保留最完整、規模最大、最熱鬧的老街,這里有許多清末、民國時期的古建築。每一個到南寧來的人要品嘗南寧美食,首選就是中山路。命名已有81年的中山路是歷史沿襲下來的美食夜市街,不僅南寧人都懂,在全區甚至全國也小有名氣。目前中山路夜市依然紅火,但騎樓老化、電線線路復雜、食品衛生狀況堪憂等問題卻困擾著它。

2.3 部分旅遊資源可開發性不高

南寧的民俗文化旅遊開發不僅要體現壯鄉的民族特色,還應在開發中關注南寧城市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凸顯城市的文化底蘊。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南寧保存下來的古代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名人故居也不少。如共青團南寧地委舊址(原為清朝右江鎮總兵馬盛治的祠堂「回春閣」)、中共廣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舊址、雷沛鴻故居、梁烈亞故居、孔廟、邕江防洪古堤、新會書院、粵東會館、安徽會館等等。它們是南寧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也是南寧市城市亮點的一個潛在優勢。但作為旅遊資源它們分散在南寧的各大街小巷,規模也小,從民俗資源旅遊開發可行性來說,其可觀性、可娛性和可參與性等條件並不是很充分。它們的零星分布使得彼此之間相對比較孤立,難以開發成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品位旅遊線路產品,旅遊資源和產品的整合提升力度不夠強。

3 旅遊開發機遇(O)

3.1 大旅遊社會氣候的形成

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它已滲透到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貿餐飲業、市政基礎設施等方方面面。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的方向已基本形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進入了大眾化消費的新階段。旅遊已經從社會時尚發展成為社會生活,旅遊支出在社會公眾消費支出所佔的比例也不斷提高,旅遊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國際民俗文化旅遊的快速發展和國內少數民族文化旅遊不斷升溫,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假日不斷增多,人們出遊去體驗異質文化、放鬆身心的願望和要求越來越強烈。這些都將為南寧民俗旅遊的進一步開發提供機遇。

3.2 政策的重視

近年來,南寧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旅遊業發展的力度。為保證「十一五」期間南寧市旅遊業的加快發展,南寧市委、市政府已經出台了《關於加快南寧市旅遊業發展的決定》、《南寧市加快旅遊業發展實施方案》、《關於加快南寧市旅遊業發展的若干規定》三個配套文件,在人、財、物和政策上配套支持,優化發展環境,發展大旅遊,要把南寧建設成為旅遊強市。

為突出「壯鄉首府、綠城生態、會展商務」三大旅遊主題,重點打造旅遊吸引物及以旅遊吸引物為核心依託的旅遊景區點,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拳頭旅遊產品,南寧市政府提出要深度開發壯鄉文化風情旅遊產品,重點開發建設廣西民族博物館、廣西少數民族生態博物館、劉三姐劇場、東南亞美食街、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等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遊產品,突出地域的文化、飲食、旅遊商品特色、展示壯鄉民俗風情文化,豐富旅遊產品文化內涵。

3.3 區域經濟合作的不斷加強

隨著「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戰略的推進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快速推進,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合作框架的逐步構建,為南寧旅遊業的加快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

尤其是從2004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秋天在南寧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伴隨著中國大力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成果,是連接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關系的一座橋梁,更是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進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交往的一個平台。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不僅提升了南寧的知名度,更帶動了南寧與東盟區域旅遊的發展。2005年南寧入境旅遊前10名的客源國中,有4個是東盟國家,越南排在第一位。作為每年舉辦一次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南寧市,將發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前沿城市的作用,有條件建設成為面向東盟國家、西南經濟圈和華南經濟圈的區域性國際化的旅遊基地。

4 旅遊開發威脅(T)

4.1 周邊省市旅遊業蓬勃發展,造成南寧客源市場分流

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地位確立以後,各地紛紛出台旅遊發展規劃,挖掘和創造旅遊產品。南寧周邊省旅遊的迅速發展和同類資源的激烈競爭都從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流。

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市場廣闊,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投資小、風險低、見效快的產業。然而,由於各地對旅遊業發展普遍看好,旅遊開發的熱情高漲,這就導致了旅遊業競爭加劇、旅遊業投資風險增大和發展成本提高。盡管南寧的旅遊資源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但總體來講知名度、產品的規模、質量都有一定的欠缺,在區內外競爭力都不算很強。例如省內的桂林,這幾年不僅繼續大打「山水甲天下」這張王牌,還大力開發民族民俗旅遊資源,拓深桂林的文化內涵,對於南寧在同類資源產品開發方面就形成一種競爭態勢。還有雲南的西雙版納、石林以及貴州等地的旅遊資源與廣西又形成省與省之間的競爭。

4.2旅遊人才匱乏

旅遊業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和修養都要求比較高。目前南寧市旅遊業的從業人員,從旅遊管理部門到旅行社,都存在著專業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均的嚴重隱患,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要發展南寧的民俗文化旅遊,不僅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基礎的專業知識,還要對廣西的歷史文化以及南寧本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目前,這方面旅遊人才是十分匱乏的,它極大地阻礙了南寧民俗文化旅遊的發展。另一方面,缺乏戰略性旅遊策劃經營人才,特別是旅遊營銷行家,使南寧市的旅遊營銷、旅遊線路設計、旅遊服務質量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通過SWOT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南寧民俗文化旅遊在發展中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資源的多樣性與獨特性保存較好,對南寧旅遊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劣勢主要表現在如何深度開發民俗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旅遊精品方面,面臨的機會有人們強烈出遊的願望和要求,政府的對旅遊業高度重視和引導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召開給南寧旅遊帶來的機遇等;存在的威脅主要有來自省內省外同類旅遊產品的競爭以及旅遊人才匱乏等。通過比較分析,在大環境下,南寧民俗文化旅遊的發展優勢大於劣勢,機會多於競爭。發展民俗文化旅遊是南寧拓展旅遊業的一種現實選擇。

參考文獻
[1]鍾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2]鄧永進,薛群慧,趙伯樂.民俗風情旅遊[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7.
[3]南寧統計年鑒2006[G].南寧:南寧市統計局,2006年9月.

【作者簡介】陳瑤(1979-),女,瑤族,廣西融安人,民俗學碩士,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民俗與旅遊。

Ⅵ 民俗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意義

旅遊業是一門兼具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等多種功能的新興經濟產業,在調整產業結構、版增加財政收入、促權進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市場需求、增加勞動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並成為一些經濟發展緩慢、交通不便、偏僻落後地方脫貧致富的金鑰匙.旅遊活動是一種文化消費活動,因為旅遊活動大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從旅遊者來說,他們進行旅遊主要是為了體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參觀重要的歷史古跡,欣賞自然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恩惠,購買有特殊含義的紀念品、工藝品和禮物,品嘗精美的佳食,進行度假或有益於自身事業和學習的探訪等,這些大都是一種文化生活方式的消費,是一種文化旅遊.旅遊活動中的方方面面的內容都和旅遊資源的文化意義直接相關,可以說,旅遊資源對於旅遊者來說,主要是一種能夠滿足其心理需求的文化意義上的存在.
... ...
見<管理科學文摘>2005年03期

Ⅶ 關於民俗文化休閑旅遊地方政府的認識

據旅遊研究者的說法,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由於它滿足了遊客「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經成為旅遊行為和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內一次抽樣調查表明,來華美國遊客中主要目標是欣賞名勝古跡的佔26%,而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最感興趣的卻達56.7%。如此看來,民俗風情旅遊不僅僅成為政府部門發展經濟、吸引外資的重要文化資源,而且也已經成為滿足西方人想像、「了解」中國人生活方式的一種途徑。但是,當我們懷抱全球化的語境聯想,以此審視中國當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遊的時候,當我們考慮到民俗作為一種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態性原則的時候,我們有理由憂慮的是,民俗風情的旅遊越來越拋離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語境,已經徹底儀式化了。當民俗生活失去其生存土壤,被拋置於戲劇化、儀式化的場景之中,成為觀賞和被觀賞的對象,不是一種自然的、原生態的生活狀態的時候,我們需要追問的是,民俗文化曾經被現代性話語斥之為「落後」、「迷信」的被改造的對象,曾經代表著現代化的過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詞——盡管在當下中國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況下依然被想像成為天真蒙昧的代名詞——但是,在人們的潛意識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納入到民族國家的現代化話語之中?在全球化的語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編織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徵?民俗文化旅遊事業的興旺,其背後所支配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意識形態與權力?我們不得不承認,民俗文化旅遊由於權力政治與資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識形態與商業經濟的因素,作為一種具有獨特文化意蘊與價值的符號體系,越來越成為空留下承載原有意義的形式外殼。不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遊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一種表徵,越來越成為人們娛樂休閑、擺脫生活壓抑的一種方式,民俗風情旅遊已經成為發達地區人們尋異獵奇的對象,是滿足西方人對中國社會的想像之途徑,隨著民族國家內部地區間經濟文化的差距日益凸顯,也已經成為地區間文化想像的文化符號。

Ⅷ 民俗文化對旅遊文化的影響

現在民俗文化很多地方被作為了一種旅遊資源去開發。對旅遊文化而言,民俗文化史旅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種民俗文化的保護就是對旅遊文化的保護。民俗文化構成了旅遊文化的重要部分,豐富了旅遊文化類型、、、

Ⅸ 為什麼要發展民俗文化旅遊

因為發展民俗文化旅遊可以傳播城市信息、推介城市形象、促進城市文明、發展城市經濟提升國家、地區綜合競爭力。

Ⅹ 「旅遊+」背景下 民俗文化旅遊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1、民俗文化出現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傾向
為了發展旅遊業,旅遊地為了滿足旅遊者獵奇的心理,急功近利甚至一味迎合遊客,把一些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東西任意移植仿照,使民俗文化失去其賴以生存的文化底蘊,舞台化明顯,甚至出現「偽民俗」。
2、民俗文化的獨特性逐漸消失
旅遊地的文化傳統遭到異地強勢文化的沖擊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獨特性逐漸消失。隨著交通的改善,地理的封閉性被打破,旅遊地文化的獨特性也必然受到沖擊,這使得民俗文化的獨特性削弱。
3、利益分配不公平阻礙
由於民俗文化鄉村旅遊在發展的重點是招商引資,缺乏統一的機制平台協調各方利益,分配機制不公,導致社區參與不夠,居民積極性不高,甚至存在抵觸情緒,阻礙了旅遊的長期健康發展,也不利於民俗文化的保護和發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