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遊發展2017
① 國家發展旅遊及旅遊業的目的是什麼
1!增加地方國民經濟收入,平衡地區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異。一般經濟發達地區產生的遊客較多,他們到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旅遊,其消費對目的地來說是一種外來經濟的注入,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有助於縮小地區差異。即發展國內旅遊可以實現國內地區間的轉移,從而進行再分配,有利於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而對於目的地來說,合理有度發展旅遊業可以增加地方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2·有助於增加就業機會。旅遊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
旅遊業中就業崗位層次眾多,尤其是基層工作人員較多,可以吸納大量婦女和剛步入社會的青年。
旅遊業的發展可帶來更多的相關行業就業機會,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旅遊業直接就業人員數同其所帶來的相關行業的就業人數的比例為1:5
3·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相關經濟部門和行業的發展。按照發展經濟學的觀點,經濟的發展就是經濟結構的成功轉變,作為區域結構的重要內容,產業結構的轉變對於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而產業結構的轉變和調整必須落實到具體產業部門的增長上。而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上有著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遊客在目的地逗留期間的消費需求要求旅遊業必須提供足夠的設施設備和消耗物資,旅遊業因而成為國民經濟中許多其他行業產品的服務消費市場。
此外,發展區域旅遊,對於區域社會文化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4·有助於推動科學,技術,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民生:1·有利於提高民眾素質,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有助於促進目的地地區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② 2017年全球旅遊中國占據榜首是真的嗎
1月17日,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WTCF)在北京發布了《世界旅遊經濟趨勢報告(2018)》。報告是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針對世界旅遊經濟發展的動態趨勢和預測進行研究形成的專項報告,其中指出,旅遊消費已成為全球民眾的重要生活方式,2017年全球旅遊總人次(包括國內旅遊人次和國際旅遊人次)達到118.8億人次,為全球人口規模的1.6倍,其中中國旅遊人次最多,為45.3億人次。
旅遊消費已然成為全球民眾的重要生活方式,2017年全球旅遊總人次(包括國內旅遊人次和國際旅遊人次)達到118.8億人次,為全球人口規模的1.6倍。而在全球旅遊總人次中,中國旅遊人次最多,為45.3億人次,旅遊總收入最高的是美國,為10.3千億美元。預計2018年,全球旅遊總人數將達到126.7億人次,是全球人口規模的1.7倍,亞太地區旅遊總人次和總收入所佔份額將繼續增長。
③ 2017《中國國家旅遊》年度旅遊榜單揭曉了嗎
11月17日,2017年《中國國家旅遊》年度旅遊榜單頒獎盛典在雲南昆明舉內辦。本屆盛典以「新時代發現·共享」為主容題,邀請了來自國內外旅遊界人共襄行業盛宴。
由《中國國家旅遊》雜志評選的年度旅遊榜單自2016年始,已連續舉辦兩屆。今年的榜單基於對中國旅遊市場的全方位研究,包括品牌、產品、規劃方向、發展前景、遊客體驗等綜合數據,統計分析出精英讀者的閱讀反饋及評分,參照性價比、獨特性、可靠性、成長性和受歡迎程度等數據指標,以旅遊目的地、景區、酒店、旅遊商品、旅遊體驗平台及旅遊周邊服務機構等為對象,評選出的「2017年度《中國國家旅遊》榜單」,將這一年來旅遊行業的優秀品牌面向全社會進行隆重的推薦和權威認證,對整個旅遊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④ 2017中國旅遊發展論壇將舉行是真的嗎
2017中國旅遊發展論壇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張潤鋼介紹了「2017中國旅遊發展論壇」的總體情況及特色亮點。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介紹相關論壇內容。
他期望,以本屆論壇為契機,搭建有效、務實的合作平台,為我國旅遊企業的發展創造各種可能與機遇;匯聚行業內不同聲音,為我國旅遊行業的發展鋪築前進道路;增進國內外經驗交流,為全球旅遊業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⑤ 政府怎麼樣發展旅遊業 2017國家對旅遊業的政策
中國政府刺激旅遊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一、2009年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首次明確了旅遊業「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定位,並提出了近幾年旅遊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深化旅遊業改革開放、優化旅遊消費環境、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等。並指出政府要加大投入以及金融支持,大力支持旅遊業的發展。二、2012年7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的實施意見》要堅持旅遊業向民間資本全方位開放,通過民間資本推進旅遊產業投資。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如合理開發旅遊資源,經營、管理旅遊景區,開發旅遊產品、經營旅遊車船業等,切實將民間資本作為旅遊發展的重要力量。三、2013年《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實,城鄉居民旅遊休閑消費水平大幅增長的發展目標,並提出了大力發展旅遊業、擴大旅遊消費的幾大措施:1、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引導職工靈活安排全年休假時間。2、大力推進國民旅遊休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國民旅遊休閑產品開發與活動組織。3、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旅遊休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4、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旅遊休閑設施,開發特色旅遊休閑線路和優質旅遊休閑產品。落實國家關於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四、2014年《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要增強旅遊發展動力,擴張旅遊發展空間。在政府扶持旅遊消費方面,部署了四大方面的重要舉措:1、切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2、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編制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加強對國家重點旅遊區域的指導。3、加大財政金融支持。由政府引導,推動設立旅遊產業基金。4、擴大旅遊購物消費。五、2015年《2015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報告》1、實施旅遊基礎設施提升計劃,改善旅遊消費環境。加強中西部地區建設,連通景區道路、停車場、旅遊廁所等建設,規范旅遊市場價格和經營秩序等五項內容。2、實施旅遊投資促進計劃,新辟旅遊消費市場。包括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大力發展特色旅遊城鎮、大力開發休閑度假旅遊產品、積極推動「互聯網+旅遊」等七項內容。3、實施旅遊消費促進計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提升特色旅遊商品、積極發展老年旅遊、支持研學旅行發展、積極發展中醫葯健康旅遊等四項內容。4、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計劃,開拓旅遊消費空間。包括堅持鄉村旅遊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完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配套設施、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扶貧等四項內容。5、優化休假安排,激發旅遊消費需求。包括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鼓勵彈性作息、鼓勵錯峰休假等三項內容。6、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促進旅遊投資消費持續增長。包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實差別化旅遊業用地用海用島政策、拓展旅遊企業融資渠道等三項內容。
⑥ 2017年全球旅遊總人次和旅遊總收入排名中國位居榜首嗎
從各大板塊旅遊總人次和旅遊總收入在全球所佔份額來看,歐洲板塊比例持續下降;美洲板塊旅遊人次份額有所下降,旅遊收入所佔份額略有上升;亞太板塊份額繼續顯著上升。
在旅遊總收入方面,從2016年到2017年,亞太地區所佔份額從32.3%增長到33.1%,增長了0.8個百分點;美洲板塊份額從30.7%增長到30.9%,增長了0.2個百分點;歐洲板塊份額從32.0%降到31.0%,下降了1個百分點;中東和非洲板塊份額保持不變。總體而言,歐洲、美洲和亞太地區的旅遊總收入佔全球的95.0%。
2017年全球旅遊總人次和旅遊總收入排名中,中國位居榜首,其後依次為印度、美國、日本和法國。
⑦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旅遊行業將向著智能化,定製化,跨界結合的方向發展
1,人工智慧向旅遊服務廣泛滲透
人工智慧在2018年賺足了眼球,旅遊行業也開始研究在營銷與服務中應用AI技術再造流程、優化體驗。在目的地營銷、智慧化管理、客戶畫像、在線銷售、線下迎賓、遊客互動等多個領域,人工智慧都有廣泛應用的空間。同程旅遊已經率先開啟智能機器人在旅遊行業的運用,可以實現迎賓接待、微信購票、遊客互動等多項功能;技術大牛的去哪兒網的火車票搜索頁面,只需簡單一句話,10秒鍾即可出現車次;攜程還宣布有3個與簽證相關的技術與服務創新,已獲得國家專利發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旅遊服務的更多環節都將迎來AI的滲透。
2,定製旅遊向細分市場深耕
細分市場是定製旅遊市場逐漸成熟的必然要求,改變目前定製旅遊概念混亂、良莠不齊的狀況。但這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細分市場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資源,培養相應的定製師等人力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進入實操層面,並完成對中小學的滲透式市場啟蒙,2018年研學旅行必將迎來井噴。表徵之一就是北京從2018年起將初中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計入中考成績,預計更多城市將出台類似政策,研學旅行爆發勢頭不可阻擋。細分市場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熱點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劇
在大的格局上,旅遊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有完美的結合點,特別地方政府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為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小的方面,旅遊與個體的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簡單的滿足觀光需求,到休閑放鬆、親子娛樂、家庭度假、蜜月婚紗、接受教育、培養興趣、滿足愛好、陶冶情操等,旅遊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目前,各種「旅遊+」還僅在初級階段,不管是大的格局,還是小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跨界融合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
大市場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遊行業新趨勢的企業對於人才需求非常強烈,紛紛給出高薪搶人,比如,在線旅遊巨頭同程,大多數產品運營和技術類崗位給出的年薪都在3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