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具有文化底蘊的旅遊景點參觀感想

具有文化底蘊的旅遊景點參觀感想

發布時間: 2021-01-16 15:17:07

Ⅰ 歷史名勝古跡的感想

世界遺產難敵「財政價值」?
作者:張培元
2006年2月15日
來源:法制時報
馳名中外的風景名勝區桂林目前已建水電站達550座,在建待建的還有100多座。當地政府批准上馬小水電項目,目的很明確:增加財政收入。可奇怪的是,這些小水電站項目並沒有進行水資源論證,也沒有經過環境影響評價。(新聞詳見2月12日《新京報》)
550座水電站包圍桂林,這對於「船在畫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桂林山水來說,無疑是漂亮臉蛋上劃滿了道道傷痕。桂林山水甲天下,盡管多年來當地政府摩拳擦掌,這一「中國山水風景代表作」始終無緣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僅從遍地開花的水電項目上,我們不難看出問題症結究竟何在。
連起碼的環境評價、水資源論證都不曾搞,一個縣政府主管領導就有權審批小水電項目。為了招商引資,創造所謂的「良好投資環境」,法定審批程序都可以被簡化忽略,這種撿了「投資環境」的芝麻,丟掉「生態環境」乃至「法制環境」西瓜的怪異取捨,並非廣西桂林才獨有,在其他地方都曾經屢屢出現。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的「過客心理」,使官員們無視桂林山水的完整性,亂批濫批出數百個小水電站,採取殺雞取卵的辦法創造收益。
地方官員不能帶著「過客心理」謀劃地方發展,不能為了一時的「財政價值」而毀掉具有永久價值的自然文化遺產,希望上級有關部門嚴格執法程序,使「很難插上話」水資源、環保、旅遊等政府職能部門恢復話語權,同時調整政績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以綠色GDP、生態GDP等科學發展指揮棒,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大合唱。(張培元)
雲南過去由於地處邊陲,交通不便,到處是崇山峻嶺,峽谷縱橫。現在,光是滇北的大理、麗江、中甸都建起了機場,全省共有10個。交通改善了,咫尺天涯,一下與世界拉近了距離。
是什麼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首先是雲南的奇才異水。好山好水到處有,但一定要奇、要異要有特色!雲南石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麗江古城有800多年歷史,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終年積雪不化,至今尚未被人類征服過的玉龍雪山,就坐落在麗江城外,抬頭就可望見;更有被探險家、旅行家視為夢幻境界的「香格里拉」;以及人類最後的母系家園--瀘沽湖摩梭女兒國。。。。。。
在石林,遊客摩肩接踵、攀上爬下,穿行於石頭的迷宮之中,幻想著千奇百怪的神話故事;在大理,徜徉在蒼山、洱海之間,完全是一種「風、花、雪、月」的情調;在麗江,行走在小橋、流水的古街小巷中,兩旁是琳琅滿目的店鋪,耳畔是幽雅飄逸的納西古樂,你的身心可在這兒得到盡情休憩;還有穿越金沙江大浹谷,沿著千年茶馬古道來到神秘的香格里拉,你會被這碧玉般純凈的湖泊、草甸所震撼,忘記一切俗世凡塵,讓靈魂在藍天、白雲、芳草地進行一次洗禮;至於夢境般浪漫的「東方女兒國」,更有一種奇異、詭譎的魅力。
除了山水風景,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給這一片奇山異水增添無限的瑰麗色彩。
石林、大理,與新中國的兩部著名電影:《阿詩瑪》、《五朵金花》密切相關。這兩部電影是根據少數民族的傳說史詩改編,可謂家喻戶曉。來到石林,遊客會不知不覺引吭高歌:「馬鈴兒響來玉鳥唱,我隨阿詩瑪回家鄉」。面對那座酷似彝族少女頭飾的岩石,會從心底迸發出:「阿詩瑪,你在哪裡?」來到蒼山的蝴蝶泉,誰都會輕輕哼起:「大理三月好風光,蝴蝶泉邊忙梳妝」。憑心而論,蝴蝶泉並無出奇之處,與九峰山下的網嶴龍潭差不多,但它的知名度,前者卻遠遠超過後者,這--就是文化的感召力!
麗江古城之所以聞名中外,也是由於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納西文化和充滿奇趣的民族風情。當你走進神秘靈秀的古納西王國,大自然的柔風麗水,會拂掃你競逐的風塵,慰藉你疲憊的心靈。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記憶遺產」的東巴文化,至今尚保留著東巴象形文字。聽著長髯飄逸的老藝人演奏納西古樂,看到家家商店掛滿琳琅滿目的東巴工藝品,你油然會產生對遠古的奇妙想像。
在麗江,我們觀賞了一台《麗江金沙》的歌舞晚會。這兒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服飾,有如詩如畫的民族風情。藝術家們以《水》、《山》、《情》為主線,串聯起三場大型歌舞。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夜晚,山地民族以特有的寧靜與祥和,還你大自然的靜謐與和諧;在一片輕歌曼舞中,領略了天人合一的萬種風情。
雖然跑馬觀花,行色匆匆,但七彩雲南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和回憶。
2005-7-29
14:07:19
總統府:對國家的歷史趕興趣的中國人都應該看一看的地方。充滿斗爭的國家權力中心,活生生的一部中國近現代史。清代是兩江總督府的府第,太平天國把這里改造成天王府;天王府建築現在只剩下兩個相聯的大殿,其餘皆被曾國荃焚毀。之後又再次營造成總督府;民國初期孫中山在這里就任臨時大總統建立最早的民國政府;民國正式定都南京後又是理所當然的總統府,民國的權力中心;日據時期成了汪偽政府駐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這里還長期是省人大和省政府的辦公地。
由於歷史太過糾纏,這里的地面建築很難界定是哪朝哪代的,現在這里大致上分三路:西路的花園屬於保存比較完好的清代園林;中路在太平天國的兩個大殿後主要是民國時期建造的政府辦公用房;東路的建築我就沒弄清楚是什麼時候的,有資料說是解放後新建的,但有一大片看來很象總督府或總統府附屬的軍事營地。
總統府的展覽主要包括民國政府運作情況、民國風俗和太平天國歷史等,在這么一大片建築里轉悠一下午也許都看不過來。個人認為這里是南京必游地之一,不容錯過。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Ⅱ 寫觀看紅色旅遊景點的心得,一千字以上

祖國處處是革命的熱土。但是要真正選擇一處,細細體會其中的深意,便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我對那過去的歷史是不怎麼了解的,但是難得好友相約便去了重慶一游,此行收獲頗多。

重慶之白公館、渣滓洞沒到重慶之前總惦記著一定要到白公館和渣滓洞看一看。因為在從小受的教育中,這里是江姐、許雲峰、華子良、小蘿卜頭與敵人戰斗的地方,它在我心中的位置同井崗山、延安等革命聖地一樣神聖。到了重慶才發現,這里僅被當做一個旅遊景點,並沒有他的特殊之處。就連工作人員和導游也沒有其他能推銷旅遊產品的景點賣力,人們彷彿每天都在沉睡中渡過........

之所以叫白公館是因為這里原先是一位白姓人家的房子,後來國民黨發現這里人煙稀少,很適合秘密關押共-產-黨人,所以就徵用了,名字也就這么叫了下來。

這里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故名。1939 年國民黨軍統局將此地改建為監獄,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為第一監所。 監獄背靠歌樂山 ,四周高牆、電網密布,牆外製高點上有崗亭和碉堡。大門終年緊閉,只有側面開一小門與外界相通。獄內有牢房20間。

從小路行進,不多時便到了著名的渣滓洞。渣滓洞原為人工採煤的小煤窯,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溝,地形隱蔽。

1943年 白公館被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所關押「政治犯」遷此,於1947年4月遷回。

渣滓洞分內、外兩院,內院有一樓一底的男牢16間,另有兩間平房作女牢,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和刑訊室。1946年7月,息烽監獄、望龍門看守所撤銷後,在押人員全部撤並於渣滓洞看守所。1947年4月,渣滓洞看守所一度關門,關押人員全部轉回白公館,10月,渣滓洞作為重慶行轅二處看守所,恢復關人,關押的主要有「六一」大逮捕、「小民革案」、「挺進報案」和上下川東武裝起義失敗後被捕的人員,關人最多時達300餘人。新中國成立前夕,國民黨特務縱火焚燒了渣滓洞,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餘皆不幸犧牲。

這些都是不曾忘記的歷史,重慶之行真的讓我不禁對革命先輩們肅然起敬,不敢說受到多大啟發,只能說會更加珍惜好身邊的一切。

重慶我是第二次來,由於時間間隔太長,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這次還是一定要去看看白公館和渣滓洞的。

白公館位於重慶沙坪壩郊區,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秘密監獄。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卜頭」等借是被囚禁於此。著名的小說《紅岩》便再現了監獄內部殘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黨人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於此。1939年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為審訊,關押的保密起見,將其選中為軍統局本部直屬看守所。原白公館大門終日關閉,從側面一小門進出,原儲藏室改為地牢,原防空洞改為刑訊洞。在院內牆上寫有「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等標語。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後,白公館曾改為來華美軍人員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為特別看守所重新關人。至解放前夕,關押的除息峰監獄撤銷後轉移來的「政治犯」如黃顯聲、許曉軒等二十餘人外,還有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劉國志、周從化、周均時、張澤後等三十人。

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羅卜頭」等皆是被囚禁於此。著名的小說《紅岩》便再現了監獄內部殘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黨人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於此。白公館是一處使後人緬懷英烈並為之扼腕嘆息的革命遺跡,去重慶旅遊的朋友們絕不可錯過。

Ⅲ 作文參觀南京十朝文化園感想

3月18日至19日,管理部分兩批組織全體人員參觀了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大家饒有興趣地參觀了十朝珍寶館、金陵佛都館、明孝陵博物館、金文雲錦藝術館和現代明式傢具藝術館等,目睹了珍貴的文物遺跡,飽覽了大量的史料圖片,直觀地了解了南京十朝都會的文化魅力。
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坐落於鍾山風景區四方城1號,佔地面積350畝,建築面積約21000平方米,自然環境優美,建築獨具特色。十朝歷史文化展覽館按照朝代順序陳展了大量的圖片和實物,眾多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著名的詩文書畫名作,通過圖文、聲像、原貌模擬等形式生動的展出,充分展示了南京這座文化名城、佛教之都、英雄之城、勝利之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參觀後大家感受很深,收獲很大。陽春三月,繁花似錦,雨後的東郊空氣格外清新,同志們在緊張的工作中走出館門,呼吸新鮮空氣,心情格外舒暢;穿越歷史,深切感受到南京歷史發展變化之起伏,朝代頻仍之更替,南京承載著更多的文明肇始,救亡圖存,繁榮文化,走向復興的責任和使命;重讀南京,大家感慨萬千,親身感悟到生活在南京這座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是如此的幸福,作為檔案工作者,有責任保護好檔案,保存好歷史,為「邁上新台階、建設新江蘇」作出應有的貢獻。

Ⅳ 推薦一處文化底蘊濃厚的旅遊景點簡述理由

拉薩布達拉宮,成都浣花溪公園:凸現川西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佳兆業東戴河~老霸道了!-定安八景:名人故里--歷代名人故居及王官故里_,新疆阿勒泰阿貢蓋提草原游牧文化園旅遊景點。黃龍溪古鎮上散漫騎行

Ⅳ 小夥伴們有沒有感覺千靈山有文化底蘊、人文景觀、自然風光於一體,是游覽自然風光旅遊的好景點

著名幾個景點介紹
1、土地神洞-每月的初二、十六,老百姓都到土地廟祭拜土地神,稱為「做牙」,而且還有座風格各異的文化亭榭,各個亭子內都畫有千靈山說走景區傳故事。
2、馬鞍山中有很多洞,洞洞都有佛像,是最早的僧人佛教勝地。
3、觀音洞全景區最大、最深的一個洞窟、從明代開始,每年的六月初六在這里舉行重大的佛事活動「晾經會」,有上千僧侶觀禮,並有人在此建茶棚施茶。
4、護國寶塔,全由青石砌築而成,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距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了,整座寶塔共雕有佛像154尊。
5、朝陽三慧洞,佛殿里供奉的就是能給人以智慧的文殊菩薩,只要虔誠的禮佛就會得到智慧。
6、財神洞,洞內供奉的是最為人們熟悉的「正財神」趙公明,他是專管陽間財產之神,凡生意業務求財那找趙公明禱告就對了。
7、丹碧朝陽,又稱為「朝陽崖」,每當落日余輝映照在山崖上的時候,山崖上一片金黃,絢爛奪目,好像萬縷佛光映滿山谷。
8、極樂洞,它在景區各洞中所處的位置是最高的,極樂洞在佛教中傳說極樂世界充滿了光明,歡樂,幸福,平等和財富,是佛教徒修行所嚮往的一種境界
9、極樂峰,北京近郊最高的山峰,用鋼管架設了一條鋼鐵的雲梯安全登上頂峰,立刻擁有一種居高臨下,一覽眾山小、心輕氣爽的感覺,到了千靈山不登極樂峰太遺憾!
10、葯師洞,主像是葯師佛,據說祈禱眾生在現實中的到安樂,眾生只要念他的名號就可以解除生老病死等苦難,我覺得得醫治人心理上的各種疾病可能更快一些。

Ⅵ 參觀完名勝古跡的感受 400字以上

參觀的什麼名勝

給你兩篇參考:
1、
遠遠的便看見,長城猶如一條長龍,盤卧在山陵上。 爬上長城,看著人群來來往往,我心中便產生一種好奇心,從高出往下看會是什麼樣呢?於是我便隨著人群一起向上涌去。一路上我遇見了許多外國友人,想必他們也是久聞長城的大名,想來看看長城是怎樣的壯觀,宏偉.過了一會,我看見一個小房子似的堡壘,原來那就是烽火台,敵人來時,用來點狼煙的,這不僅使我想起"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抬頭仰望天空,是如此的蔚藍,再看看長城,彷彿還有很遠很遠,一直延伸到雲端.由於下起了小雨,所以我不得不下去了,我僅僅爬到了835米處.哎!真是令人遺憾啊!不過看著下面的人群,我當然十分自豪.

望著人群,我想,這便是長城的吸引力.如果長城沒有宏偉的氣勢,怎麼會吸引那麼多的遊客?我又隨著人群涌了下去..............

2、說起西安,那裡的名勝古跡舉世聞名。其中,最聞名遐邇的就是兵馬俑了。這個寒假,我就感受了一回。西安的名勝古跡很多。首先,我們就來到了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於臨潼縣境內,從西安市裡乘車大約1個小時就到了。我們先去了秦俑博物館,那裡擺放了好多從俑坑中挖掘出的隨葬品。有將軍俑、武官俑、御手俑等,還有兩輛彩繪銅車馬。這兩輛銅馬車是迄今為止中國所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結構最復雜、製作最精美的銅鑄馬車,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青銅之冠」。在公元前200多年,中國人就使用了青銅冶煉術,比國外早了2000多年。可見中國勞動人民是很有智慧的。怎能不讓我們為之自豪?接著,我們就到了兵馬俑一號坑。「哇!這就是兵馬俑!好壯觀啊!」這是我進到一號坑裡的一聲贊嘆。在面積最大的一號坑裡共有6000多件有用陶土做的武士俑和車馬俑。俑坑的東面是一個長廊,站著三排面向東的武士俑,他們是一號坑的前鋒部隊。長廊南邊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面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面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後衛。這些兵馬俑都是按實戰軍陣排列的。在二號坑裡,出土陶俑約1000多件,兵馬近500多匹。它的東邊是一個由弩兵俑組成的小方陣;南邊的方陣是由駟馬戰車組成的;中部是由戰車和徒手兵俑組成的方陣;北邊是戰車、鞍馬和騎兵俑組成的騎兵陣。整個二號坑就像一支整裝待發的特種部隊。三號坑位於一號、二號坑的後部,那裡僅有4馬1車和60多個陶俑。它的東邊是一條長11.2米,寬3.7米的斜坡門道,門道當初是用來向俑坑內運東西的。門道對面是一個車馬房,車馬房兩側有南廂房和北廂房。三號坑就像一個指揮機關。這三個坑俑組成一個龐大的軍事營壘,面朝東,背對著秦始皇陵,好似守衛秦始皇陵園的部隊。在這些兵馬俑中,每個都是千人千面,沒有一個是重復的。它們的樣子與真人真馬一樣,都是以1:1樣子做的。我的心裡真是暗暗佩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Ⅶ 求一篇中國某旅遊景點的論文,要有此景點的文化內涵和自己的感受,高分求

故宮的建築特色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宮殿,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它規模浩大,佔地約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建築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周圍還環繞10多米高的宮牆和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
故宮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宮城辟有四門,南面有午門,是故宮正門,北有神武門(玄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城牆四角聳立著4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瓏剔透。
故宮的建築充分體現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禮制,嚴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後寢」的古制布局,分為外朝與內廷兩部分。
故宮大體可分為南北兩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前朝,也稱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後寢,也稱內廷。外朝以黃極殿(清代稱太和殿,又稱金鑾殿)、中級殿(清代稱中和殿)、建極殿(清代稱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東西以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三大殿均建在8米多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四周廊廡環繞,氣勢磅礴。多採用重檐廡殿頂這種屋頂結構,殿內瀝粉貼金,重施五彩,顯得金碧輝煌,雄偉壯麗,是皇帝辦理朝政大事、舉行重大慶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宮城中等級最高、最為堂皇的建築,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盛大儀式或慶典都在這里舉行。
內廷以乾清宮(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西六宮(皇妃宮室),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皇帝的「三宮六院」,是皇帝平日處理日常政務及皇室居住、禮佛、讀書和遊玩的地方。還有御花園、欽安殿、養性齋等建築,形成一個布局完美的整體。御花園既有帝苑的雍華氣魄,又有民間古典園林的幽雅意境。
紫禁城的宮殿建築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貼金、鏤金、漆畫、景泰藍、玉石及螺鈿鑲嵌、硬木貼絡、綢緞裝裱等封建社會所能採用的一切工藝美術手段,將高超的建築技術與藝術融合融為一體,體現了我國古代宮殿建築的最高成就。
紫禁城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在世界建築史上別具一格,也是中國古典風格建築的典範和規模最大的皇室。

故宮文化內涵
中國歷代帝王的宮殿是各個歷史時期建築藝術和建築技術成就的集中體現,每一朝代的帝王宮殿都是當時最偉大最壯麗的建築。通過宏偉的建築表現至高無上皇權一直是古代宮殿建築的首要指導思想。

紫禁城宮殿繼承了傳統的宮殿建築思想,根據《周禮》和古代「禮制」中規定的法則進行規劃,通過空間的整體布局和裝飾材料等諸多手段,完美地表達出了宮殿建築中所蘊涵的君權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規模宏大、氣勢雄壯的紫禁城,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一個完整典型。

(1) 象天立宮,君權神授的設計思想:故宮在明、清兩朝是被稱作紫禁城,在它的這個名字中體現了古老的象天立宮的思想。

皇帝既尊為天子,如此也就產生了「象天立宮」、君權神授的設計思想。這是秦漢以來,中國宮殿建築基本布局所表達的一種象徵意義。隨著「禮」的日趨完備,使得中國宮殿建築的制度日臻完善,它的特徵也更為鮮明,至明、清時期而集其大成。明清宮殿建築,以居中為尊,左右為次;面南為尊,面北為次;殿身間數規定為三、五檐廡殿、七、九,以九間加圍廊,為最高等級;屋頂的第依次為重檐廡殿、重檐歇山、重檐攢尖、單檐廡殿、單檐歇山、單檐攢尖、懸山、硬山;台基以三曾須彌座最為隆重。並且將建築的類型認為大式和小式,而以帶有斗拱的復雜做法作為主體建築——所謂「殿式」建築的重要標志。

顯然,「禮制」尊卑為宮殿建築規定了必須遵守的法則。「象天立宮」所表達的思想與尊卑等級的秩序,均是為了達到「壯君威」這一目的。可以說古代禮治制度和「君權神授」思想的結合,正是中國宮殿建築設計思想的核心

故宮的宮殿建築在空間與實體上無不表現著帝王的至尊和高大,宏大的宮殿建築群以一條中軸線南北展開,均衡而對稱。以太和殿為中心和重心,深、高、寬都集中於此,縱深的傳統模式加重了建築物庄嚴肅穆的色彩,寬闊的空間變化賦予建築物宏大的氣勢,而高大的台基和殿宇則直接表現了帝王的至尊。深、高、寬的手法使整組宮殿群產生了撲面而來的威懾力,給人以久久難忘的震撼。宮殿內巧妙運用光線的明暗對比,烘托出帝王的神聖地位,殿堂內光線昏暗,於殿外的明亮形成強烈對比,神秘氣氛油然而生。「天高其為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見其光」,帝王藉此而深藏,神秘與朦朧更增添了至尊之氣。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宮內完全是龍的世界,龍無處不在,天子的威儀也無處不在。據統計,僅太和殿一處,就有龍12654條,若是把整個皇宮內的龍教起來,那就是天文數字了,龍體現了宮殿建築的等級規范。皇宮內的屋頂用黃琉璃瓦,三大殿台基高達8米以上,甚至大門門釘的著名也是最多的,這些都是皇宮最高級別地位的體現,是帝王「九五」之尊的表現。明清故宮是封建宗法禮制的象徵,代表著帝王的權威,成為我國古代一處既有實用性,又有極強象徵意義的建築群。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皇宮,故宮是最優異、最獨特、最輝煌的建築物,她那充滿魅力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情調,使她成為中國古老文明的絕好象徵。

(2)陰陽五行的文化根底:陰陽五行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和稱,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范疇,並且對古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均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陰陽最初的含義是指日光的向背,後引申為自然界中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勢力,先秦的思想家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萬物的基本規律,《易經》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和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二者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外一方而單獨存在,陰和陽的互根互用始終是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中,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五行,最初稱五材,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後引申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行的運動變化生成的,各種事物都具有五行的屬性,五行之間相互聯系,相生相剋。

陰陽五行學說在紫禁城宮殿的設計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紫禁城宮殿整體上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為陽,在布局上由三朝五門,多用奇數;內廷為陰,在布局上由兩宮六寢多用偶數。兩宮為乾清宮和坤寧宮(交泰殿為之後建),六寢為東西六宮。社稷壇中更是明確體現了五行的思想。

外朝中路的三大殿坐落在土字形的漢白玉台基上,土為陰陽五行之一,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中手:「中央土者,君宮也」。唐孔潁達疏中說:「土為五行之生,尊之故稱大……「根據陰陽五行,在金、木、水、火、土中,土居於中央,把三台建成土字形,表示這里是天下的中央,同時,土也代表了江山社稷,表明希望江山永固,社稷安康。

「南三所」為皇子讀書的地方,由於幼年屬於五行中的「木」,生化過程屬於「生」,南三所的方位又是在東南方,故都施以綠色琉璃瓦屋面。綠色為春天樹木萌芽之色,象徵旺盛的生命力,表現出皇帝對他的後代所寄予的希望,所以太後的宮室如慈寧宮、壽安宮、壽康宮都分布在西路。文淵閣作為紫禁城內的書庫,專用於收藏乾隆是編撰的《四庫全數總目考證》及《古今圖書集成》。書庫最忌火,所以文淵閣用黑色琉璃瓦綠剪邊屋面。黑色在五行中屬「水」,用黑色琉璃瓦含有以水壓火之意。屋脊用綠 紫 白色琉璃浮雕波特 游龍,閣前鑿長方形水池,池上架有臼石拱橋,圍以白石欄桿,欄板雕有海水及各種水族圖案,以示厭火之意。

(3)錯落有致 韻律天成的空間布局:紫禁城三大殿以南正前方有五座門:皇城大清門為第一門,從此開始向北,經皇城的正門天安門,再北穿過端門和紫禁城的正門午門到太和門。這是五個連續的空間廣場,全長約1700米,為紫禁城宮殿前區的前引部分。利用各種不同形制的門,區劃出不同的格局,形成高低錯落的變化,構成大小、橫豎、寬窄不等有收有放的空間,並採取「欲揚先抑」的方式,從而組成既有規律又富於變化的建築系列,由宮前區大清門開始,逐步深入到紫禁城內,使其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

紫禁城內宮殿的總體布局再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又有進一步發展。它分為中路 內東路 內西路 外東路 外西路等五個大的區域。這里不僅有皇帝和後妃使用的宮殿,還有太後、太妃及皇子們的生活區,使宮殿的布局更加集中和緊湊。這樣龐大的宮殿群再歷代皇宮中也是罕見的。其中以中軸線為主體布置著前三殿和後三殿等一些主要建築,成為貫穿紫禁城的主線。外朝以前三殿為主要殿堂,其中又以舉行朝會大典的太和殿為中心,象徵著帝王權力、地位的至高無上,因而它占據宮城中最尊貴的位置。前三殿軸線的兩旁,按文東武西之制,東側是文華殿一區,西側是武英殿一區。這兩區建築組合都是一正兩廂前後殿的庭院。從外朝建築布局的體制看,它們是兩座東西偏殿,兩組建築東西對稱,遙相呼應,再前三殿的兩翼形成左輔右弼的格局。外朝占據紫禁城的大部分空間,為了突出外朝宮殿的主導地位,它的布局、 規模、 體量、 形式、 裝飾、 材料、 結構、 工程做法都具有最高等級。前三殿一區宮殿最為壯觀,局勢開闊,布局舒朗,建築端莊,氣勢凝重,從而體現了封建王朝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內廷宮殿布局的中心後三宮,是中軸線的後半部分主要建築。東西兩側各有六宮,是妃嬪們居住的兩組建築群。東西六宮外側則採取左右對稱排列成軸線方式,各自形成太上皇居住的寧壽宮區和太後太妃們生活的慈寧宮 壽安宮區,自成體系組成了內廷的次要軸線,平行於前三殿和後三殿的紫禁城的南北主軸線。東西六宮之北有乾東五所和乾西五所,再明代是皇帝的幼年子女生活區。這些小區也有各自的軸線。內廷宮殿是帝、 後、 妃、 皇子的生活起居之地,因此在建築布局上採取密集的組合方式以便實用。主殿與配殿多廊廡連貫,庭院鱗次櫛比,布置嚴密深邃。

紫禁城內各院落的布局也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城中的宮殿的基本形式大都為「一正兩廂」的樣式,也就是北京傳統的四合院布局方式。各院落的設計在嚴格掌握這個原則的基礎上又根據不同院落的實際功能的不同而加以靈活運用,因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風格。

故宮無論就其對稱性、 空間布局、 色彩搭配和完備的設施等諸多方面,多顯示屬極高的建築成就。尤其是其中通過建築的政治寓意和文化品味來體現君權神授,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坤寧宮的特殊氣氛則昭示著明、 清兩代王朝理念與習俗的變遷。

Ⅷ 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作文

上海(Shanghai),簡稱「滬」,有「東方巴黎」的美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之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擁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上海作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地處長江入海口,東向東海,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並與安徽相望,共同構成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上海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跡,江南的吳越傳統文化與各地移民帶入的多樣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2010年成功舉辦了2010年世界博覽會、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動。

上海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暖夏涼。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約4℃,通常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約28℃。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GDP總量居中國城市之首。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上海正致力於在2020年建成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上海作為遠東最大都市之一,有「中國的商業櫥窗」之稱。
上海是中國主要旅遊城市之一。主要景點有上海博物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大劇院、上海豫園、豫園商城、上海外灘風景區、上海新天地娛樂休閑街、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等。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