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力發展旅遊業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
1. 旅行社促進旅遊目的地的經濟發展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旅行社是旅遊活動的組織者,與旅遊飯店、旅遊交通並稱為旅遊業三大支柱。旅行社是和飯店、交通和游覽對象物共同為人們旅行提供服務的專門機構。
(1)為旅遊者服務
旅行社接受旅遊者的相關費用後,它就以一種特殊的商 品——旅遊服務,為廣大旅遊者旅遊活動的有序進行創造條件和方便。
(2)對旅遊產品進行組合和銷售
即把為旅客旅遊活動所需要的交通、住宿、飲食、游覽、娛樂等基本旅遊項目組合成為旅遊新產品——預先計劃好的一條條旅遊路線。然後向旅遊者宣傳推銷,把合成的旅遊產品送到遊客手中。可以說;旅行社把交通、飯店、娛樂、游覽分散的不同的服務有機地聯系起來,加強了這些部門間的協調和配合,使遊客由和多個部門打交道變為和一個部門打交道,減少了許多麻煩,即使某一方面有不盡人意之處,也不需遊客直接出面,而由旅行社全權處理,保護遊客的合法權益。所以說它是溝通旅遊者和旅遊相關部門的橋梁、紐帶,是旅遊活動必不可少的介體。旅行社因勢利導地進行旅遊活動的策劃和組織,使遊客的旅行需要成為可能,並走向規范化和正常化。
一、行業發展為就業提供了巨大空間
我國的旅遊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旅行社作為旅遊業的龍頭,十年間得到了飛速發展,也為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319家,國內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擴大了近7倍,年均增長21.24%;全國旅行社直接從業人員為19.24萬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萬人,年均增長13.30%。如按國際經驗,旅遊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員,將間接增加5個人就業來計算,相當於提供了96.20萬個間接就業機會。未來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從業人員按年均增長15%計算,將為全社會提供間接就業機會292.96萬個,成為巨大的就業空間。
導遊人員作為旅遊業的形象大使,十年間從業人員的數量也有大幅度增長。1994年起,導遊人員的資格考試對社會開放,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取得導游資格證書的人數已達到15萬,比1991年底增加了13.2萬多人,擴大了近8倍,年均增長23.62%,相當於提供了75萬個間接就業機會。預計今年年底取得全國導游資格證書的人員數量將達到20萬。除此之外,臨時導游和景區(點)的導遊人員數量也增長較快,導游已經成為一項社會熱門職業。據了解,僅北京市2001年報考導游的人數就達到13800人。
二、為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我國的旅行社是從有組織地接待國際入境旅遊者的發展模式開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別是每年增加了三個「黃金周」的假期,國內旅遊異軍突起,旅行社組織國內旅遊以更強勁的增長勢頭發展。另外,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國家對出境游政策的調整,我國出境旅遊的發展也很快,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也成為了一個亮點。旅行社在旅遊行業中的龍頭地位日益顯現,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一是在擴大內需中起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2001年度,在國內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團和接待達9410.56萬人次,占國內旅遊人數的12%,旅行社組織的國內旅遊業務收入為331.33億元,佔全國國內旅遊收入的9.41%。在入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接待入境旅遊者1453.64萬人次,佔全年入境旅遊者總數的16.33%,旅行社組織入境旅遊業務收入為150億元,約佔全部國際旅遊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人數為369.53萬人次,佔中國公民出境人數的30.45%。二是旅行社的投資對經濟增長也有促進作用。旅行社是綜合性比較強的行業,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作用。同時,還具有較高的投入產出率。2001年底全國旅行社資產總額達到415.47億元,同比增長13.55%;負債總額為199.08億元,同比增長2.07%;所有者權益總額為216.39億元,同比增長26.64%;注冊資本金額為130.63億元,同比增長15.39%。三是拉動了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全國旅行社營業收入為589.80億元,占旅遊業總收入4995億元的11.8%,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0.61%,但旅行社營業收入的增長為25.51%,遠遠大於全國GDP的增長速度,可以預見,旅行社行業在GDP中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四是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2001年度,全國旅行社實繳稅金為7.63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16371億元的0.0466%,結匯7.85億美元,同比增長38.94%,占旅遊外匯收入的4.4%。旅行社對財政收入的貢獻表現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收入主要在旅遊經營企業和個人手中,第二個階段地方財政開始增加,第三階段中央財政開始增加,目前我國旅行社還處於第一階段,隨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的發展,對各級財政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三、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旅遊者的需求
近年來,為了適應旅遊者需求日趨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旅行社加大了市場開發力度,在產品設計、營銷手段、客戶關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實現了新發展。產品由過去的單一的文化觀光產品為主逐步發展到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特種旅遊種類齊全、結構完整的格局,滿足了不同層次旅遊者的需求,促進了旅行社行業的發展。
在觀光旅遊產品方面,我國的文物古跡、山水風光、民俗風情最能反映東方文明和神州風韻,這類產品具有壟斷性,而且內容豐富,已形成相當的規模,成為我國旅遊產品在世界上競爭的長久優勢。適應市場的需求,旅行社大力開發了觀光旅遊產品,使我國的觀光產品有了長足的發展。一些旅遊產品參團人員踴躍、經久不衰、形成了品牌。如九寨溝之旅、長江三峽游、西部之旅,雲南周末團、海南周末團等。
在度假旅遊產品方面,1992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在中國開辦12個國家旅遊度假區,由此拉開了發展度假旅遊產品的序幕。之後,又有一批省市級旅遊度假區開始興辦,加上城市周邊的度假地,初步形成了比較適應國際國內多層次需求的度假產品體系,家庭度假、鄉間度假、海濱度假、周末度假、節日度假己形成比較成型的市場。
旅行社開發的專項旅遊產品比較新穎、獨特、別致。如以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為脈絡的古城新貌、以青山秀水和鄉村風情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絲綢之路游、長城之旅、馬拉松團、西南少數民族風情游等幾十個品牌。一些大的旅行社如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應對市場需求,針對入境遊客推出了夜遊北京、中醫保健、北京婚禮等入境旅遊產品;中國旅行讓總社的出境游產品在國內首家突出個性化服務的分團型旅遊方式,以及北京--香港天天出團、「海上生明月」等特色產品,在國內市場上推出了「紅色之旅--革命聖地參觀團」、高考學生「放飛自我、回歸自然」系列團等。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適應旅遊者不同年齡、不同興趣、不同需求推出了豪華旅遊團、親子團、蜜月團、長者團等。
特種旅遊產品近年來發展也很快,形成了品種多樣、規模較大的特點。如修學旅遊產品、滑雪旅遊產品、商務會議旅遊產品、自駕車旅遊、文化體育交流等,外國人來華自駕車旅遊今年1-10月經國家旅遊局審批的就達到42個團2007人次。廣之旅根據旅遊的特點,推出了高文化含量的特種團,如修學團、滑雪團、烹飪團、自駕車團、球迷團、音樂欣賞團、科普旅遊團等。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家不斷增加,出境旅遊產品也得到較大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主要出國旅遊產品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條線路,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也包括東亞、歐洲、大洋洲、非洲的部分國家。中國旅行社開發的邊境旅遊產品主要有中俄邊境、中朝邊境、中越邊境、中老邊境、中緬邊境等旅遊產品。
四、更加註重企業形象和服務質量
隨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的對外和對內開放,旅行社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多數旅行社著眼於企業自身的發展,加強內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一批服務水平高的企業逐步脫穎而出,成了市場競爭中的佼佼者。
一是旅行社加強了內部科學管理。大多數旅行社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旅遊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遊服務質量》、《國內旅遊合同範本》、《出境旅遊合同範本》等法規規章的同時,加強了內部質量管理。通過對直接影響旅遊服務質量的過程的控制,對地接社的選擇與評價、出國領隊管理、導游陪同規范、顧客投訴處理、門市部服務要求等容易存在隱患問題的環節加強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對社內各部門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確定涉及服務質量的各個過程和環節,並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規定,從而達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據可查」。有些旅行社還加強了企業內部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了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企業氛圍。
二是旅行社企業重視品牌的樹立。「品牌攬顧客、質量主沉浮」,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並形成廣泛影響。如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就在全行業率先導入CI,實施名牌戰略,採用琅琅上口而又有豐富含義的「廣之旅」簡稱,和讓人怦然心動的廣告詞「廣之旅無限風光帶給您」,設計了新鮮活潑亮麗的新商標。導入CI後的廣之旅不斷通過外樹形象、內抓質量,使「廣之旅」的品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2001年,廣之旅被全國質協用戶委員會評為用戶滿意服務單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實施品牌戰略,與國際知名廣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中青旅」,並創立了「青旅在線」網站和16家中青旅連鎖營業部。
三是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質量管理、質量保證體系。一批旅行社通過了IS09001標准質量體系認證,並自覺按照標准規程運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標准,投訴率明顯下降,顧客滿意率顯著上升。如國旅總社,為實現旅遊服務與國際接軌,在2000年積極開展了IS09001質量認證工作,明確了企業「誠信、優質、高效、安全」的質量方針,確定了質量發展目標,2000年底順利通過了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廣義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與國際接軌的高度。
四是一些旅行社以提高遊客滿意度為目標,以強化員工服務意識為重點,向社會作出了更高層次、更為全面的文明服務承諾制。把企業的服務內容、服務標准、服務時限向社會、消費者公開,制定專門的服務承諾制度,對前台營業員、國內游全陪、出境游領隊、入境游陪同等業務操作及服務規范制定了專門的規章制度。同時還通過與接團的旅行社簽訂承諾協議書,保證了旅行社的承諾落到實處。此外,通過徵求遊客意見書,電話回訪以及上門聽取意見等形式來改進服務,使遊客的滿意率大大提高。如廣之旅在公司內部推行「五心服務」,即熱心的態度、貼心的服務、精心的安排、稱心的導游、開心的旅程,使遊客的滿意率達到98.6%。
2. 關於旅遊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①能夠增加就業機會和人均收入 ②能促進交通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但旅遊業必須考慮當地旅遊資源的承載能力,避免資源浪費、城市污染、重復建設以及惡意競爭破壞旅遊資源.
故選:C.
3. 旅遊業為什麼能夠促進就業,數據分析
旅遊業的就業容量大、關聯帶動性強、工作方式靈活多樣,使得發展旅遊業成為了政府促進就業的最好的選擇。
1、旅遊業的就業容量大,可挖掘潛力大
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旅遊特徵產業在全國就業總數中的比例,超過了製造業等傳統密集型產業,也超過了房地產、金融等新興服務業。旅遊業的市場非常巨大,2007年中國旅遊業經濟創收超過33600億元,占我國GDP的12.2%,這么大的市場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是毫無疑問的;旅遊業的就業人員增長迅猛,據統計,在上個世紀最後10年我國第三產業新增就業的7740萬人中,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人數佔到38%,增速居於前列;此外,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委定下在「十一五」期間每年大約新增70萬個旅遊就業崗位的目標,可見旅遊業不僅就業容量巨大,就業潛力也很大。目前全國旅遊業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達6000萬。
2、旅遊業關聯帶動性極強
世界旅遊組織資料顯示,旅遊行業每直接收入一元錢,相關行業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遊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社會就能增加5~7個間接就業崗位。旅遊業涉及的領域非常寬泛,不僅涵蓋吃、住、行;也包含游、購、娛。國家旅遊局計財司司長吳文學曾表示,旅遊業直接、間接關聯的部門可以多達100多個。據統計,成都市2007年1~9月旅遊新增就業人數達1.4萬人,間接帶動就業達7萬人(不完全統計),很好地說明了旅遊業的關聯性和解決就業的潛力。
3、就業方式靈活、包容性強
旅遊產業涉及到的領域廣泛,人才的需求也多樣化,根據行業門類和崗位層次的不同,不同層次的勞動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合適崗位。這個產業既需要一些高學歷、高知識的管理、規劃等人才,也需要提供簡單技能的普通勞動力。而且,簡單勞動力需求量往往比較大,這樣還可以照顧到再就業人員、農村人口和弱勢群體的就業。說旅遊業門檻低主要針對這部分需要簡單技能的崗位。另外,由於一些景區運營的季節性很強,相關崗位會有一些階段性和流動性,使得一些崗位的彈性很大,能夠以更靈活的就業形式吸納更多的勞動力。
4. 餐飲業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一)餐飲是旅遊業六大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
食、住、行、游、購、娛是旅遊業的六大要素。大力發展國際、國內旅遊,有助手加強國際、國內經濟、文化交流,增進各國和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有助於我國吸收外匯,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有助於增加就業.滿足國內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隨著我國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大批海內外旅遊者前來游覽觀光、探親訪友、從事科學考察等,與此同時.他們需要品嘗異域的飲食風味.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餐飲業為他們提供風味獨特、環境優美和服務優良的餐從產品,不僅可以滿足客人的需求,而且其高超的烹飪藝術、獨具特色的飲食產品.也是飲食文化的結晶,本身又可以成為旅遊資源,廣泛吸引海內外旅遊者前來旅遊。
(二)餐飲業是活躍經濟、繁榮市場、促進相關行業發展的重要行業
餐飲業的發展規模、速度和水平,往往直接反映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繁榮和市場活躍程度。它是國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體現。同時,餐飲業的迅速發展.需要國民經濟提供基礎設施、生產技術設備、物資用品和各種食品原材料,這必然促進輕工業、建築、裝修、交通、食品原材料和副食品生產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三)餐飲業是創造社會財富、實現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服務行業
餐飲業利用餐飲設備技術.通過食品原材料加工製造產品,本身可以增加產品價值.創造社會蚶富涉外餐飲業窿為海外旅遊者服務的過程中,可以創收外匯,將其他國家的國民收入轉化為我國的國民收入。特色餐飲業同時為國內旅遊者、當地居民和各種企事業單位服務.處於國民收入再分配環節,可以大量回籠貨幣,從而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餐飲業是促進社會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變化、擴大勞動就業的重要行業
人類的飲食消費主要在家庭、工作單位和社會餐飲服務業中進行。經濟越發達,國民收入水平越高,人們的列外交流活動越頻繁,家務勞動社會化程度越高,越能促進餐飲業的發展。餐飲業的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社會飲食消費創造了條件,可以減輕人們的家務勞動,促進其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的改變。同時,餐飲業的發展,為大批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成為解決我國職工就業和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重要出路之一。到目前為止,我國餐飲業的從業人員已達到2000萬人左右。今後,隨著我國餐飲業的發展,還將為越來越多的人提供就業機會。
(五)餐飲業是我國向國內外賓客介紹、宣傳我國飲食文化的重要行業
現代社會中,一個國家的餐飲已成為吸引國際旅遊者的重要旅遊資源。中國的飲食文化和烹飪藝術博大精深、歷史悠久、享譽天下,已成為吸引眾多外賓來華旅遊的因素之一。作為餐飲業重要組成部分的飯店餐飲部門以及社會高級餐廳,擔負著弘揚我國飲食文化、挖掘我國旅遊資源的重任。
5. 旅行社在促進旅遊目的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
旅行社是旅遊活動的組織者,與旅遊飯店、旅遊交通並稱為旅遊業三大支柱。旅行社是和飯店、交通和游覽對象物共同為人們旅行提供服務的專門機構。
(1)為旅遊者服務
旅行社接受旅遊者的相關費用後,它就以一種特殊的商 品——旅遊服務,為廣大旅遊者旅遊活動的有序進行創造條件和方便。
(2)對旅遊產品進行組合和銷售
即把為旅客旅遊活動所需要的交通、住宿、飲食、游覽、娛樂等基本旅遊項目組合成為旅遊新產品——預先計劃好的一條條旅遊路線。然後向旅遊者宣傳推銷,把合成的旅遊產品送到遊客手中。可以說;旅行社把交通、飯店、娛樂、游覽分散的不同的服務有機地聯系起來,加強了這些部門間的協調和配合,使遊客由和多個部門打交道變為和一個部門打交道,減少了許多麻煩,即使某一方面有不盡人意之處,也不需遊客直接出面,而由旅行社全權處理,保護遊客的合法權益。所以說它是溝通旅遊者和旅遊相關部門的橋梁、紐帶,是旅遊活動必不可少的介體。旅行社因勢利導地進行旅遊活動的策劃和組織,使遊客的旅行需要成為可能,並走向規范化和正常化。
一、行業發展為就業提供了巨大空間
我國的旅遊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旅行社作為旅遊業的龍頭,十年間得到了飛速發展,也為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319家,國內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擴大了近7倍,年均增長21.24%;全國旅行社直接從業人員為19.24萬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萬人,年均增長13.30%。如按國際經驗,旅遊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員,將間接增加5個人就業來計算,相當於提供了96.20萬個間接就業機會。未來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從業人員按年均增長15%計算,將為全社會提供間接就業機會292.96萬個,成為巨大的就業空間。
導遊人員作為旅遊業的形象大使,十年間從業人員的數量也有大幅度增長。1994年起,導遊人員的資格考試對社會開放,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取得導游資格證書的人數已達到15萬,比1991年底增加了13.2萬多人,擴大了近8倍,年均增長23.62%,相當於提供了75萬個間接就業機會。預計今年年底取得全國導游資格證書的人員數量將達到20萬。除此之外,臨時導游和景區(點)的導遊人員數量也增長較快,導游已經成為一項社會熱門職業。據了解,僅北京市2001年報考導游的人數就達到13800人。
二、為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我國的旅行社是從有組織地接待國際入境旅遊者的發展模式開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別是每年增加了三個「黃金周」的假期,國內旅遊異軍突起,旅行社組織國內旅遊以更強勁的增長勢頭發展。另外,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國家對出境游政策的調整,我國出境旅遊的發展也很快,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也成為了一個亮點。旅行社在旅遊行業中的龍頭地位日益顯現,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一是在擴大內需中起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2001年度,在國內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團和接待達9410.56萬人次,占國內旅遊人數的12%,旅行社組織的國內旅遊業務收入為331.33億元,佔全國國內旅遊收入的9.41%。在入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接待入境旅遊者1453.64萬人次,佔全年入境旅遊者總數的16.33%,旅行社組織入境旅遊業務收入為150億元,約佔全部國際旅遊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人數為369.53萬人次,佔中國公民出境人數的30.45%。二是旅行社的投資對經濟增長也有促進作用。旅行社是綜合性比較強的行業,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作用。同時,還具有較高的投入產出率。2001年底全國旅行社資產總額達到415.47億元,同比增長13.55%;負債總額為199.08億元,同比增長2.07%;所有者權益總額為216.39億元,同比增長26.64%;注冊資本金額為130.63億元,同比增長15.39%。三是拉動了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全國旅行社營業收入為589.80億元,占旅遊業總收入4995億元的11.8%,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0.61%,但旅行社營業收入的增長為25.51%,遠遠大於全國GDP的增長速度,可以預見,旅行社行業在GDP中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四是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2001年度,全國旅行社實繳稅金為7.63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16371億元的0.0466%,結匯7.85億美元,同比增長38.94%,占旅遊外匯收入的4.4%。旅行社對財政收入的貢獻表現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收入主要在旅遊經營企業和個人手中,第二個階段地方財政開始增加,第三階段中央財政開始增加,目前我國旅行社還處於第一階段,隨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的發展,對各級財政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三、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旅遊者的需求
近年來,為了適應旅遊者需求日趨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旅行社加大了市場開發力度,在產品設計、營銷手段、客戶關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實現了新發展。產品由過去的單一的文化觀光產品為主逐步發展到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特種旅遊種類齊全、結構完整的格局,滿足了不同層次旅遊者的需求,促進了旅行社行業的發展。
在觀光旅遊產品方面,我國的文物古跡、山水風光、民俗風情最能反映東方文明和神州風韻,這類產品具有壟斷性,而且內容豐富,已形成相當的規模,成為我國旅遊產品在世界上競爭的長久優勢。適應市場的需求,旅行社大力開發了觀光旅遊產品,使我國的觀光產品有了長足的發展。一些旅遊產品參團人員踴躍、經久不衰、形成了品牌。如九寨溝之旅、長江三峽游、西部之旅,雲南周末團、海南周末團等。
在度假旅遊產品方面,1992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在中國開辦12個國家旅遊度假區,由此拉開了發展度假旅遊產品的序幕。之後,又有一批省市級旅遊度假區開始興辦,加上城市周邊的度假地,初步形成了比較適應國際國內多層次需求的度假產品體系,家庭度假、鄉間度假、海濱度假、周末度假、節日度假己形成比較成型的市場。
旅行社開發的專項旅遊產品比較新穎、獨特、別致。如以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為脈絡的古城新貌、以青山秀水和鄉村風情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絲綢之路游、長城之旅、馬拉松團、西南少數民族風情游等幾十個品牌。一些大的旅行社如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應對市場需求,針對入境遊客推出了夜遊北京、中醫保健、北京婚禮等入境旅遊產品;中國旅行讓總社的出境游產品在國內首家突出個性化服務的分團型旅遊方式,以及北京--香港天天出團、「海上生明月」等特色產品,在國內市場上推出了「紅色之旅--革命聖地參觀團」、高考學生「放飛自我、回歸自然」系列團等。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適應旅遊者不同年齡、不同興趣、不同需求推出了豪華旅遊團、親子團、蜜月團、長者團等。
特種旅遊產品近年來發展也很快,形成了品種多樣、規模較大的特點。如修學旅遊產品、滑雪旅遊產品、商務會議旅遊產品、自駕車旅遊、文化體育交流等,外國人來華自駕車旅遊今年1-10月經國家旅遊局審批的就達到42個團2007人次。廣之旅根據旅遊的特點,推出了高文化含量的特種團,如修學團、滑雪團、烹飪團、自駕車團、球迷團、音樂欣賞團、科普旅遊團等。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家不斷增加,出境旅遊產品也得到較大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主要出國旅遊產品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條線路,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也包括東亞、歐洲、大洋洲、非洲的部分國家。中國旅行社開發的邊境旅遊產品主要有中俄邊境、中朝邊境、中越邊境、中老邊境、中緬邊境等旅遊產品。
四、更加註重企業形象和服務質量
隨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的對外和對內開放,旅行社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多數旅行社著眼於企業自身的發展,加強內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一批服務水平高的企業逐步脫穎而出,成了市場競爭中的佼佼者。
一是旅行社加強了內部科學管理。大多數旅行社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旅遊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遊服務質量》、《國內旅遊合同範本》、《出境旅遊合同範本》等法規規章的同時,加強了內部質量管理。通過對直接影響旅遊服務質量的過程的控制,對地接社的選擇與評價、出國領隊管理、導游陪同規范、顧客投訴處理、門市部服務要求等容易存在隱患問題的環節加強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對社內各部門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確定涉及服務質量的各個過程和環節,並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規定,從而達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據可查」。有些旅行社還加強了企業內部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了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企業氛圍。
二是旅行社企業重視品牌的樹立。「品牌攬顧客、質量主沉浮」,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並形成廣泛影響。如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就在全行業率先導入CI,實施名牌戰略,採用琅琅上口而又有豐富含義的「廣之旅」簡稱,和讓人怦然心動的廣告詞「廣之旅無限風光帶給您」,設計了新鮮活潑亮麗的新商標。導入CI後的廣之旅不斷通過外樹形象、內抓質量,使「廣之旅」的品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2001年,廣之旅被全國質協用戶委員會評為用戶滿意服務單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實施品牌戰略,與國際知名廣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中青旅」,並創立了「青旅在線」網站和16家中青旅連鎖營業部。
三是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質量管理、質量保證體系。一批旅行社通過了IS09001標准質量體系認證,並自覺按照標准規程運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標准,投訴率明顯下降,顧客滿意率顯著上升。如國旅總社,為實現旅遊服務與國際接軌,在2000年積極開展了IS09001質量認證工作,明確了企業「誠信、優質、高效、安全」的質量方針,確定了質量發展目標,2000年底順利通過了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廣義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與國際接軌的高度。
四是一些旅行社以提高遊客滿意度為目標,以強化員工服務意識為重點,向社會作出了更高層次、更為全面的文明服務承諾制。把企業的服務內容、服務標准、服務時限向社會、消費者公開,制定專門的服務承諾制度,對前台營業員、國內游全陪、出境游領隊、入境游陪同等業務操作及服務規范制定了專門的規章制度。同時還通過與接團的旅行社簽訂承諾協議書,保證了旅行社的承諾落到實處。此外,通過徵求遊客意見書,電話回訪以及上門聽取意見等形式來改進服務,使遊客的滿意率大大提高。如廣之旅在公司內部推行「五心服務」,即熱心的態度、貼心的服務、精心的安排、稱心的導游、開心的旅程,使遊客的滿意率達到98.6%。
6. 餐飲的重要性
餐飲業是一個國家商品零售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社會生活服務,其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化以下幾個方面。
(一)餐飲是旅遊業六大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
食、住、行、游、購、娛是旅遊業的六大要素。大力發展國際、國內旅遊,有助手加強國際、國內經濟、文化交流,增進各國和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有助於我國吸收外匯,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有助於增加就業.滿足國內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隨著我國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大批海內外旅遊者前來游覽觀光、探親訪友、從事科學考察等,與此同時.他們需要品嘗異域的飲食風味.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餐飲業為他們提供風味獨特、環境優美和服務優良的餐從產品,不僅可以滿足客人的需求,而且其高超的烹飪藝術、獨具特色的飲食產品.也是飲食文化的結晶,本身又可以成為旅遊資源,廣泛吸引海內外旅遊者前來旅遊。
(二)餐飲業是活躍經濟、繁榮市場、促進相關行業發展的重要行業
餐飲業的發展規模、速度和水平,往往直接反映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繁榮和市場活躍程度。它是國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體現。同時,餐飲業的迅速發展.需要國民經濟提供基礎設施、生產技術設備、物資用品和各種食品原材料,這必然促進輕工業、建築、裝修、交通、食品原材料和副食品生產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三)餐飲業是創造社會財富、實現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服務行業
餐飲業利用餐飲設備技術.通過食品原材料加工製造產品,本身可以增加產品價值.創造社會蚶富涉外餐飲業窿為海外旅遊者服務的過程中,可以創收外匯,將其他國家的國民收入轉化為我國的國民收入。特色餐飲業同時為國內旅遊者、當地居民和各種企事業單位服務.處於國民收入再分配環節,可以大量回籠貨幣,從而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餐飲業是促進社會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變化、擴大勞動就業的重要行業
人類的飲食消費主要在家庭、工作單位和社會餐飲服務業中進行。經濟越發達,國民收入水平越高,人們的列外交流活動越頻繁,家務勞動社會化程度越高,越能促進餐飲業的發展。餐飲業的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社會飲食消費創造了條件,可以減輕人們的家務勞動,促進其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的改變。同時,餐飲業的發展,為大批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成為解決我國職工就業和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重要出路之一。到目前為止,我國餐飲業的從業人員已達到2000萬人左右。今後,隨著我國餐飲業的發展,還將為越來越多的人提供就業機會。
(五)餐飲業是我國向國內外賓客介紹、宣傳我國飲食文化的重要行業
現代社會中,一個國家的餐飲已成為吸引國際旅遊者的重要旅遊資源。中國的飲食文化和烹飪藝術博大精深、歷史悠久、享譽天下,已成為吸引眾多外賓來華旅遊的因素之一。作為餐飲業重要組成部分的飯店餐飲部門以及社會高級餐廳,擔負著弘揚我國飲食文化、挖掘我國旅遊資源的重任。
7. 為什麼恢復五一長假可以促進就業
企業 黃金周是拉動內需的一劑良葯
今年兩會期間,香港港中旅董事長張學武提出,出於拉動內需、解決就業等考慮,應恢復五一黃金周。
張學武說:「旅遊業對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可以直接帶動六七個相關產業。遊客們要住,能夠帶動酒店業;要吃,可以帶動餐飲業;要行,可以帶動交通業;要購物,可以帶動零售業等等,確實能夠對擴大內需發揮重要作用。而且,旅遊服務業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張學武指出,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周後,旅遊業收入大幅下降。
四川峨眉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元祝認為,黃金周仍舊是拉動內需、促進就業、推動旅遊產業和相關產業持續發展的一劑良葯。
國家旅遊局原副局長張希欽也提出,應該恢復五一黃金周。他表示,當時取消五一黃金周時就存在很多爭議。因為「五一」是最好的黃金周,對拉動旅遊作用很大。旅遊對於擴大內需、刺激消費見效最快,並且國內旅遊的潛在市場很大。旅遊是一個產業鏈很長的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很強。並且對就業的拉動力很強。
家電零售巨頭也希望恢復長假。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兩會期間對記者表示,刺激經濟應該從多方面著手,其中消費是推動內需的根本。黃金周釋放的巨大消費能量,無疑對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有積極的意義。
8. 鄉村旅遊如何促進就業
旅遊業的發展將會為當地創造較多的勞動就業崗位,勇先創景認為其創造的直接就業機會包括鄉村旅遊點的管理、服務設施、環境衛生、交通客運、景點經營等多方面的就業崗位。間接的就業崗位包括旅遊紀念品的經營、自辦餐飲、住宿接待服務等。通過各種旅遊相關產品的開發經營,在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的同時,能有力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相當數量的比較好的就業崗位,將有助於解決當地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安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