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嘉興運河文化旅遊規劃

嘉興運河文化旅遊規劃

發布時間: 2021-01-15 06:59:10

⑴ 運河文化城的重要時刻

江蘇運河文化城啟動建設
11月1日上午,作為第五屆創業文化節重要活動內容,我市文化產業的領軍項目———江蘇運河文化城在湖濱新城正式啟動建設。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新力,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梁勇、周琪,省旅遊局副局長李明耀,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副總裁應文祿,市領導張新實、繆瑞林、卜平、顧明珠、王益、馬軍、呂德明、華志明,江蘇運河文化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衛高出席啟動儀式。市委副書記、市長繆瑞林主持儀式。湖濱新城領導班子全體成員、機關全體工作人員、基層幹部、學生和群眾代表參加此次儀式。
江蘇運河文化城總投資180億元,是我市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產業項目,項目突出文化、旅遊、創意功能。該項目以世界運河文化和中國運河文化為主線,規劃設計與運河相關的時間、空間場景,圍繞「一軸兩線」架構,以文化為舞台、以運河為元素、以體驗為中心,打造運河文化的建築、人文、商貿往來,最終目標是把運河文化城項目建成「世界運河文化體驗之都」。
楊新力在講話中說,近幾年,宿遷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文化強省建設的策部署,堅持以文化宿遷建設為統攬,以創業文化、先進文化、和諧文化為重點,激發文化活力,加快文化創新,促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相融合,文化事業與產業呈現出協調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運河文化城項目的啟動建設,是宿遷充分發掘自身資源優勢,整合社會力量,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結出的豐碩成果。
楊新力希望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設「運河之都」的目標定位,科學設計、合理規劃,統籌安排、分步實施、協調發展,讓運河文化城項目實現預期目標,成為宿遷最靚麗的城市名片,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的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新實在致辭中說,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正在成為文化競爭的焦點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不但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任務,而且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要求。此次開工建設的運河文化城,將堅持以「運河文化」為主題,建設成為帶動宿遷中心城市未來發展的龍頭,推動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為進一步加快宿遷城市化進程、提升宿遷對外形象、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啟動儀式上,楊新力為運河文化城項目建設啟動升帆,梁勇、周琪、李明耀、張新實、劉衛高共同為江蘇運河文化城建設藍圖揭幕。

⑵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哪家企業比較好

文旅融合發展可以通過「文化旅遊化」和「旅遊文化化」兩大架構來實現,北京綠維文旅作為全國知名的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雙甲級」綜合規劃設計院,深耕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和文旅融合落地項目開發建設十餘年,提出了文化旅遊化的「八化」方法,即通過文化業態化、文化產品化、文化主題化、文化品牌化、文化體驗化、文化游樂化、文化互動化和文化情景化落實文化向旅遊業態與產品的轉化。通過「五法」實現旅遊文化化,即在旅遊開發與運營中,借力文化特色塑魂、文化品牌賦能、文化展演活游、藝術工藝創品、IP整合價值等方法,實現旅遊中文化的創新應用。全國知名的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雙甲級」綜合規劃設計院--綠維文旅,以「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為理念,專注於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和文旅融合落地項目開發建設服務十餘年,率先推出了《文旅融合專項規劃編制導則1.0》,指導行業開展文旅融合規劃編制工作的規范,並將於新書《文旅融合的創新探索與規劃方法》中發布。此外,綠維文旅提出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模式、旅遊項目文化找魂三部曲,並在大遺址旅遊、宗教旅遊、工業旅遊、文物旅遊、文旅主題園區、文旅小鎮、景區型博物館開發運營等方面形成了創新規劃方法和打造模式,出版了《文旅融合專刊》,可為市/縣政府及文旅管理部門提供《文旅融合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並為遺址遺跡、文化遺產、影視演藝、文創體驗、工業旅遊、紅色旅遊、民族民俗、地域文化、歷史傳統文化、宗教、博物館、文旅城鎮園區等各類文旅融合項目提供創意策劃、建設規劃與落地設計。至今,已完成各類文旅項目規劃設計數百個,其中大運河文化旅遊帶、淹城春秋樂園、「古堰畫鄉」鄉愁藝術小鎮、寶峰禪韻小鎮、丹泉洞天酒文化旅遊區、水滸文旅小鎮、邯鄲成語小鎮、插花藝術博物館、大明宮遺址、洛陽隋唐遺址等,都已經成為業界經典和示範。』

⑶ 運河文化城的項目介紹

項目整體規劃為:以世界運河文化為主體,通過對運河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以運河和駱馬湖風光為依託,以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為主導,以休閑觀光旅遊為助力,全力打造運河夢幻水都,爭創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與國家5A級旅遊景區,力爭成為淮海地區以運河文化為主的文化、旅遊、休閑中心,完善城市功能,帶動整個城市開發建設,建設生態宿遷、人文宿遷、活力宿遷的新局面。
1.體育會展中心
由一個三萬座的體育場,一個6200座的體育館,一個2000座的跳水館,一個會展中心以及IMAX影院、運動員村、新聞中心、餐廳、康體中心、運動管理中心等配套設施組成。
2.運河水軸
以水為主題,打造宿遷文化廣場、大運河廣場、水廣場,充分展示宿遷的歷史文化、東夷文化,同時形成一個可游、可玩的市民廣場。
3.中國運河水城
中國運河水城以南北向水道為游覽主線,串聯京杭大運河沿線富有運河文化、地域特色的十二個城市,按照十二個城市所屬不同的流域、賦予不同的功能及文化主題,在此基礎上提煉城市的典型風貌,如標志性建築、橋梁、碼頭、園林景觀等,將十二個運河文化城市的人文、民俗風情一一展示。運河水城用夢幻水軸為主軸線分成以城市文化街巷為主題的北方片區和以運河人家為主題的南方片區。
5.運河新天地
運河新天地:包括商業辦公區、酒店式公寓區、旅遊集散中心、中央綠帶組成,將成為宿遷未來購物娛樂、商務辦公、餐飲住宿、旅遊集散的商業中心。
6.駱馬湖沿湖風光帶
一個展示楚漢文化的霸王廣場
一個漁人碼頭
一條集中展示京杭大運河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的景觀長廊。
一條展望新時代背景下運河發展的新思路、新未來的綠色長廊

⑷ 營銷如何打造酒文化之旅

傳統酒業旅遊的思路或者套路很難跟得上企業、行業發展的需要,如今,從產業發展的實際出發,酒業旅遊應該走向何方?我們不妨從洋河的舉措中學習一些經驗。

在白酒行業轉型升級的新時代,洋河提出了「旅遊也是生產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一是綿柔蘇酒的資源體系。生態上,其水體環境、氣候條件、土壤條件以及適宜的經緯度都為釀造綿柔口感的白酒奠定了絕佳的基礎條件;文化上,宿遷地區是齊魯文化與吳楚文化、中原文化交匯之地,儒、道等傳統文化賦予了綿柔內涵,且綿柔型白酒與清鮮平和、濃淡適中、清爽悅目的淮揚菜系相得益彰。

二是綿柔蘇酒的工藝傳承。在全面恢復洋河傳統釀酒工藝的基礎上,重點突出9大獨特的核心工藝創新,通過傳承人故事、工藝創新故事和品牌榮耀故事彰顯支撐企業高速成長背後的技術創新秘密。

三是綿柔蘇酒的形象內涵。在洋河酒文化旅遊的主題形象上,明確為「綿柔蘇酒,釀造夢想人生」,其核心內涵可以用16個字來概括:以酒為媒、以夢為魂、以蘇為韻、以道為品。綿柔蘇酒,不僅是一種酒體品質,也是一種文化個性,也是一種酒文化氛圍特色,更是一種旅遊休閑社交方式。現在講的「綿柔」,不單單是一個酒體,綿柔是一種文化的形態,我們講蘇酒、蘇煙、淮揚菜,包括江蘇文化是水文化,這些都帶有很強的綿柔特點,或者是追求淡雅的特徵。

四是景觀環境的綿柔風貌。三大基地一脈相承,洋河基地強化綿柔體系的全景體驗,雙溝基地重點突出綿柔生態,來安基地重點突出綿柔工藝的模擬互動。在景觀風貌上,以環境藝術設計為手段,強化蘇酒「水」資源優勢和環境特色,通過具有江蘇地域特色的建築、景觀、雕塑、小品、色彩、照明系統等手段,增強三大基地整體綿柔風貌氛圍,營造蘇酒文化特色的品牌體驗氛圍。體驗互動:

引領酒文化休閑

社交新時代

在走向互聯網時代的過程當中,白酒行業將走向開放、互動和參與的公共關系時代,中國旅遊也日益走向社交休閑時代,洋河品牌營銷的消費者轉向,也要求酒文化旅遊不斷強化體驗互動設計。在規劃當中,提出要用品牌化、故事化、情境化、體驗化、社會化的語言來重述洋河酒文化旅遊。

品牌故事賦予品牌生機和人性,從3個維度進行故事化梳理:一是按故事元素分,包括訊息、沖突、角色、情節等,重點展示品牌的內涵結構;二是按故事類型分,包括誕生故事、工藝故事、產品故事、產地故事、組織故事等,全面展示品牌的立體形象;三是按故事時代劃分,包括隋唐以前、隋唐、宋元、明清、民國、現代和當代等歷史時期,深入展示品牌的成長歷程。

情境是歷史文化活化的重要手段,從5個方面進行情境化處理:一是歷史場景再現化,如古槽坊釀造工藝、雙溝1955獲獎等;二是傳說故事載體化,如與乾隆相關的御酒及車輪餅故事;三是時空虛擬真實化,如通過虛擬技術恢復醉猿、洋河古鎮、羅家花園等歷史畫面;四是企業形象具象化,如獅羊圖騰的系列化、卡通化等;五是服務要素主題化,如將酒文化符號融和到酒道館主題設計。

體驗包含從感官到心靈的不同深度,重點實現5類體驗設計:一是強化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與觸覺等感官體驗設計;二是釀造生產過程模擬參與、小型表演、酒文化節事等主題活動設置;三是祈福、祭祀、聖水洗禮等心靈互動體驗;四是培訓、修學、收藏、酒道等體驗式學習活動設計;五是運動、養生、健康、娛樂等休閑產品設計。

強化社會化營銷,導入智慧技術和社交媒體,重點從4個方面打造旅遊營銷新「境」界:一是建設網上虛擬體驗平台,強化「微平台營銷」;二是構建以網路定製酒為核心的電子商務平台;三是重點鎖定網路意見領袖,強化圈層互動營銷;四是強化線下體驗、線上互動的整合營銷。

平台推進:

找到酒文化旅遊的

企業推動力

落實白酒文化旅遊,不僅在於若干項目的建設,更重要的是實現酒文化旅遊與園區建設、企業文化、品牌塑造、營銷宣傳和公共關系維護等5個方向的握拳發展,才能夠真正找到酒文化旅遊的企業推動力。

與園區風貌建設相結合。廠區的功能性建築要著重突出形象化、人性化、生態化;園區項目建設要尊重歷史肌理,重新梳理園區水系、景觀格局和形象體系,奠定園區未來幾十年的空間發展框架,塑造與企業地位相匹配的園區形象。

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加強遺產保護、環境藝術和標識系統等工作,提升園區工作與生活環境的人性化設計,建造員工文化娛樂與活動場所,建設企業精神與企業文化教育陣地。

與企業品牌塑造相結合。通過產區旅遊整合、科學工藝展示、旅遊體驗設計等手段,全面展示綿柔蘇酒的工藝特性及品質內涵,強化為遊客創造感動和愉快的品牌體驗追求。同時,通過國家A級景區創建、工業遺產申報、大運河世界遺產捆綁等旅遊品牌運作,提升企業品牌價值。

與營銷宣傳創新相結合。重點打造以參觀生產工藝為核心的體驗營銷平台,以酒庄休閑度假為代表的社交休閑平台,以博物館旅遊為代表的文化營銷平台,以智慧旅遊為代表的新媒體營銷平台,以定製酒旅遊購物為代表的定向營銷網路,並做好點子創意、慈善旅遊、節事活動等營銷創新。

與公共關系維護相結合。以酒文化旅遊為平台,重點針對投資者和股東、行業媒體以及專家學者、代理商和銷售商、普通消費者和其他受眾等不同群體,分別設計科學之旅、文化之旅、品牌之旅、休閑之旅等主題產品。同時,針對重大的行業性事件或突發事件進行體驗式公關活動。

⑸ 求東南大學的《京杭大運河嘉興段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全文

京杭大運河嘉興段總體布局為「四點兩線」的景觀格局,運河古鎮王江涇重點展示絲綢文化、水鄉民俗文化和抗倭文化;運河古城即嘉興老城區著重展示水鄉文化、船文化、吳越文化等;運河新城和運河新鎮則突出其休閑功能;民俗文化展示長廊和水鄉新貌展示長廊體現嘉興魚米之鄉的特色。

本報訊在空間形態上將京杭大運河嘉興段布局為運河古鎮、運河古城、運河新城、運河新鎮和民俗文化展示長廊、水鄉新貌展示長廊,形成「四點兩線」的景觀格局,同時充分挖掘運河悠久的歷史文化,塑造富有運河特色的獨特景觀。昨天通過專家評審的《京杭大運河嘉興段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將使京杭運河嘉興段原汁原味地再現「望吳通越」的古風遺韻。

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京杭大運河嘉興段是嘉興城市的發祥地,也是嘉興吳越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場所,在某種意義上運河就是嘉興的「母親河」。目前京杭運河嘉興段獨特的形態格局還未能得到充分體現,文物古跡、歷史遺存沒有得到較好保護,豐富的運河民俗文化也沒有很好地被發掘整理,如何保護和利用嘉興的「母親河」已迫在眉睫。

根據規劃,京杭大運河嘉興段總體布局為「四點兩線」的景觀格局,運河古鎮王江涇重點展示絲綢文化、水鄉民俗文化和抗倭文化;運河古城即嘉興老城區著重展示水鄉文化、船文化、吳越文化等;運河新城和運河新鎮則突出其休閑功能;民俗文化展示長廊和水鄉新貌展示長廊體現嘉興魚米之鄉的特色。

「京杭大運河嘉興段雖歷經歲月滄桑,但『河塘縱橫』的格局得以較好保存,因此規劃在水環境的保護方面著墨較多。」編制這一規劃的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人員說,現有放射狀的水系格局將得以延續並強化水網系統的整體性,同時通過對水環境的綜合治理,逐步清除環城河、杭州塘、蘇州塘、長水塘及南湖、西南湖等沿岸控制地帶內除文物古跡外的各類建築物,增加綠化面積,為市民營造優美宜人的親水空間。非物質文化遺存的人文資源,如清明賽船節、南湖荷花燈會、元宵迎龍燈、網船會等將得到有效保護,運河沿線流傳的民間傳說、民歌、地方戲劇、歷史故事也將進一步發掘和整理,具有傳統特色內涵的傳統名店、老字型大小店鋪將得以保存並恢復。

規劃還在京杭運河嘉興段布置了12個標志性節點空間,以進一步凸顯運河文化特色。其中長虹橋節點將在保護長虹橋等文物古跡的基礎上,改造長虹橋西側的長虹公園,在長虹橋東側建設農桑苑,展現嘉興農桑文化魅力;西南湖節點將把西麗橋綠地、范蠡湖公園、梅灣街、放鶴洲等景點串聯起來,為市民提供休閑的好去處;運河天地節點則突出水景設計,使之成為嘉興城市副中心的有機組成部分。

《京杭大運河嘉興段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後將進一步修改完善,然後提交市規劃委員會審查。

⑹ 圍繞京杭大運河的旅遊開發項目有什麼

這個應該資料還滿多的 你先看 不夠了我在添加

運河文化旅遊帶是指京杭大運河經過濟寧市域的河段,以南旺分水龍王廟至南陽鎮為重點區段,其中三個重要節點分別是城區古運河、汶上南旺鎮古運河和南陽鎮古運河。濟寧市區為核心地段。濟寧城區作為「運河之都」,是調控中國南北大動脈的中央樞紐。開發目標是綜合保護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走廊,完善並豐富濱水遊憩功能,打造融運河旅遊、都市旅遊、古鎮旅遊和文化旅遊為一體的運河旅遊帶,形成世界級文化旅遊產品,以重組濟寧市旅遊空間結構,提升其整體競爭力。
產品空間結構為一廊、兩段、三區。一廊為大運河遺產走廊,兩段為郊野運河段和湖上運河段,三區為南旺水利工程旅遊區、運河之都旅遊區和南陽古鎮旅遊區。其中,運河之都旅遊區細分為懷舊河都主題旅遊區、時尚河都主題旅遊區、夢想河都主題旅遊區和城郊濱水遊憩區。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河都之門、太白樓改建工程、河道總督衙門恢復工程、濱水休閑步道系統。

項目前景預測 濟寧作為「運河之都」其內涵是「運河文化之都」,運河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在這里得到集中體現,同時作為最高管理衙門的所在地,又能具備其它城市的運河段所沒有的獨特氣質。因此,濟寧運河文化旅遊帶的開發,將不僅僅是單純的旅遊開發,而是把握時代機遇,通過運河文的復興,促進濟寧和其它地區的交流合作,從而實現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京杭運河申報世界遺產、運河旅遊的興起以及南水北調工程的開工,為濟寧運河文化旅遊帶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項目投資回收期約8年。

徐州11.5億元打造大運河旅遊風光帶

「徐州古運河旅遊綜合開發項目今年全線啟動,總投資達到11.5億元。」日前,來自江蘇省徐州市旅遊局的這則消息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徐州市旅遊局綜合規劃處季華副處長介紹說,徐州市郊大運河風光帶規劃面積為3萬畝,主要建設大運河博物館、乾隆行宮、水上度假村、清明上河園、水上運動區及遊船碼頭等,項目以大運河兩岸優美的自然風光為基礎,挖掘徐州的文化內涵,增強景區的可游性、文化性,努力打造成沿岸風光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大運河風光帶。
「徐州作為中原要沖,自古就是京杭運河中段重要的中轉樞紐,一直以來徐州都享有'第一要津,兩水匯通,連通三溝,四方都會,五省通衢'的美譽,可以說古城徐州的歷史就是運河航運的歷史,古城徐州的歷史文化構成了中國運河文化的一部分。」徐州市旅遊局在此前的一次交流會上這樣介紹。
徐州為什麼要進行大運河旅遊開發?據了解,京杭運河徐州段全長210公里,沿途各類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古跡眾多,有北洞山漢墓、土山古鎮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徐州市挖掘運河文化,開發運河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