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文化旅遊情況匯報
Ⅰ 中國十大文化休閑旅遊縣有哪些
雲南江川縣、河南溫縣、淮陽縣、湖北咸豐縣、甘肅會寧縣獲得十大文化休閑旅遊縣;
山東魚台縣、臨沭縣、遼寧省西豐縣獲得優秀文化休閑旅遊縣
只知道這么多了~
Ⅱ 如何推進庄浪梯田產業強縣和文化旅遊名縣
12月4日,由縣婦聯主辦的庄浪縣傳達貫徹落實中國婦女十一大精神暨逗巾幗建新功·共築中國夢地主題演講比賽初賽在縣農牧局舉行.來自部分鄉鎮和縣直單位的32名選手參加了此次演講比賽.
縣政府副縣長王宏宇親臨比賽現場,為參賽選手加油鼓勁.各鄉鎮、水洛街道辦婦聯主席,縣直及省、市駐庄各單位婦委會主任,部分女幹部聆聽了選手們的精彩演講.
演講中,選手們緊緊圍繞逗巾幗建新功·共築中國夢地這一主題,結合各自工作、生活的經歷,以真摯的情感、朴實的語言、生動的事例,聲情並茂、滿懷激情地講述了如何立足崗位,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建功立業的深切體會.選手們富於感召力的演講令會場多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把現場氣氛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本次演講比賽形式新穎,不僅為大家帶來視聽盛宴,更是一次傳達貫徹落實中國婦女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的生動載體,將更好地激勵全縣各行各業婦女在加快推進梯田產業強縣和生態文化名縣中建功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演講活動現場
選手演講
Ⅲ 如何寫好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工作方案
如何發展我縣的文化旅遊產業
雲夢縣胡金店鎮中學
陳么安
新世紀要振興發展雲夢,
提升雲夢的後發優勢,
不一定走傳統工業發展道路。
我認為應在
「文
化旅遊經濟」方面下功夫。美國著名的旅遊專家托馬斯·戴維森曾提出,旅遊是關繫到國民教育、
社會進步、生態價值的社會經濟綜合體系。現在我縣的文化旅遊產業,幾乎是空白,而鄰近縣市
旅遊產業發展迅猛。雖然我縣沒有秦磚漢瓦,也沒有九寨溝、西雙版納那樣的大自然饋贈,但從
我縣的歷史傳統、生態環境與市民文化性格來看,以「文化經濟」的視野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
發展作為「無煙工業」的旅遊業,既可以拉動第三產業,又可彰顯文化特色,文化旅遊業作將會
成為雲夢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我認為要發展「文化經濟」需做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推廣城市品牌。推廣城市品牌實質上是弘揚一座城市的精神,雲夢弘揚的就是一種中華
孝文化精神,「黃香故里」呼喚的就是營建一個全世界孝子共同的精神家園。例如可舉辦生態旅
游文化節,突出「弘揚孝子文化、打造旅遊品牌」的主題,舉辦文藝演出、風箏大賽、文化表演、
佛事廟會、攝影展覽等大型活動,吸引遊客,知名學者、藝術名人齊聚共賞美景,用他們的筆墨
和鏡頭鮮活的反映優美的生態、淳樸的民風,這樣全方位的宣傳和推介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濃厚的
文化底蘊,進一步擴大生態旅遊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推進了文化與經濟和旅遊的融合,提高
了旅遊的檔次和水平。著力發展楚風文化、詩詞文化、竹藝文化、龍舟文化、根雕文化、宗教文
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要打好雲夢生態農業牌,開發出一系列優質生態的旅遊產品。
二、美化城市建設。有文化品位的城市應該是「形神兼備」的城市,關鍵是要有優美的自然
環境和市政景觀。我縣應建成生態農業的綠色環境,打造「兩園一基地」,保留大量頗具楚風的
民居建築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和「休閑之城」必需的重要城市景觀。
三、打造文化節慶。城市文化的特色往往在其文化節慶活動中可以得到彰顯,國內不乏成功
的範例。如大連的「服裝節」,哈爾濱的「冰雪節」,山東濰坊的「風箏節」等等。雲夢作為孝
子文化中心,
應精心打造一個讓遊客與市民都產生
「認同感」
、
「歸屬感」
的
「世界孝子文化節」
,
將文化旅遊融入城市建設,以文化節慶進行文化營銷,從而拉動酒店業、建築業、休閑服務業等
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挖掘城市故事。文化名城必須擁有豐富多彩的故事,這是最能吸引遊客前來考察觀光的
動力。韓國的「大長今」,江浙的「白蛇傳」,不知吸引了多少遊客好奇的目光。其實,雲夢的
先民們當年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歷程,不知蘊藏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我縣歷史名人孝
子黃香、傳奇人物伍子婿、蓋世之傑吳祿貞、太守陶侃、理學名士趙復、著名學者鄒觀光、清代
名臣許兆春„„又有多少饒有趣味的傳奇素材,文人作家們大可以馳騁藝術想像力,創造出引人
入勝的城市故事來。如何「設計、包裝」雲夢,應該進一步引起縣委、縣政府的重視。
五、創造文藝精品。「文化雲夢」離不開文藝精品。近年來,雲夢在文藝創作方面有很多成
果。方言小品《乘涼》、京胡獨奏《楚調新韻》、長篇歷史小說《千古孝子黃香》縣楚劇團創作
的小戲《吊子賣鞋》、雲夢皮影。都是難能可貴的東西。同時我們也要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
文藝創作。因此雲夢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更多非雲夢籍的人才參與到「文化雲夢」的
建設中來。
六、文化旅遊發展思路。文化旅遊開發必須規劃先行。要立足於雲夢文化旅遊資源的實際,
樹立大旅遊、大市場的觀念,制定出可行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突出重點,抓好旅遊基礎設
施建設,大力改善交通、通信、接待等基礎設施條件。在招商引資方面,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
制定招商引資發展文化旅遊的優惠政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文化旅遊開
發建設,從而真正做到誰投資、誰受益。聘請有資質的設計部門從規劃——項目建議書——可行
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把項目前期工作做好。將自然景觀進行文化包
裝,使其更富有靈氣和誘惑力,滿足遊客求新、求異,追求享受獨特民風民情的心理,實現游中
有景、有物、有獲。另外要在宣傳上下功夫,通過各種媒介把文化與旅遊資源結合起來面向國內
外宣傳,增加文化雲夢旅遊資源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遊客到雲夢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發展的雲夢旅遊文化,潛力無限,也任重道遠。
Ⅳ 陽曲縣為什麼被評為文化旅遊大縣
境內1處國家級、88處省市縣級文物
陽曲縣歷經初選、復選和大眾網路報紙投票的推選與專家評審。憑借豐富的人文資源和獨特的民族風情,從三百多個候選旅遊縣市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中國傳統文化旅遊大縣」
今年以來,山西省陽曲縣委、縣政府在全力打造都市現代農業基地、新型工業基地、倉儲物流基地、生態養老基地、全域旅遊示範地,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風氣正、社會文明程度高」的美麗陽曲的進程中,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重點工作和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在原先旅遊產業十分薄弱的情況下高起點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先後接待遊客8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2500萬元,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陽曲縣始建於西漢,地處山西中部,扼守著山西省會太原的北大門,史稱「三晉首邑」,縣城距省城23公里。全縣總面積2070平方公里,占太原市總面積的1/3,全縣轄4鎮6鄉117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15萬,其中農業人口11.4萬。
陽曲縣地理位置優越。境內北同蒲鐵路、108國道、大運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大西高鐵縱貫南北,石太高速客運專線、太陽高速和314省道橫穿東西,特別是陽興快速通道的建成通車,大幅縮短了陽曲與省城的空間距離,從太原到陽曲僅需20分鍾左右的車程。
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園區建設,網電、天然氣等工業基礎要素齊全,目前已形成以城晉驛為核心的總部園區、以東鋁為核心的小微企業創業園區、以大盂為核心的工業園區,成為太原民營區和高新區「異地拓展」的首選地、太原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在全省經濟普遍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陽曲縣域經濟逆勢上揚,「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5.98億元,增長9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5.23億元,增長14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91億元,增長287%;服務業增加值43.37億元,增長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77億元,增長113.1%。第一二三產比重達到15.8:53.6:30.6,服務業取得長足發展;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7.76億元,增長13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十一五」末的12105元增加到20160元,增長6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895元增加到7078元,增長81.7%。
陽曲縣文化底蘊濃厚,被命名為「中國傳統文化旅遊大縣」。全縣有文物保護單位579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唐朝被封為「汾陽王」的郭子儀、武則天時期兩度為相的狄仁傑以及傅山、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的書寫者馬文蔚等眾
多歷史名人均出自本地,紅峗山、板寺山、小五台山山清水秀,青龍古鎮、狼孟故城、三軫古堡儒風古韻,天門關、石嶺關、赤塘關虎踞龍盤,懸泉寺、三藏寺、不二寺秘境通幽。
立足於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優勢,該縣祭出幾記旅遊業發展的重拳——
一是多方發力,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先後在省城太原舉辦了陽曲縣鄉村旅遊推介會暨旅遊項目招商會、陽曲縣旅遊推介暨項目招商會、陽曲縣首屆特色農產品展銷暨旅遊產品推介會,並利用「5·19中國旅遊日」在全縣開展了系列宣傳活動,還邀請山西科技貝竹通有限公司對「就近陽曲縣,旅遊更方便」旅遊線路進行系列宣傳,由山西旅遊頻道、《發展導報》、山西新聞網、太原新聞網等媒體進行宣傳,在太原新聞廣播《龍城旅遊》欄目中播出「陽曲縣旅遊產業發展」專題節目,在太原電視台《天天美食》欄目宣傳了全縣主要旅遊點的美食和地方美食,在《山西工人報》、《太原日報》分別整版刊登了題為《晉陽首邑,魅力陽曲》、《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縣,拓寬精準脫貧新途徑》,向外界展示了該縣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文化。
二是以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為目標,大力發展全域旅遊,並由北京九鼎創意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編制了《陽曲縣全域旅遊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已完成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申報工作;在全縣成立了19家旅遊分公司,舉辦了業務培訓;對鄉村旅遊接待中心建設項目、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農家客棧整合項目開始組織立項;在全縣計劃打造300戶扶貧客棧,運行模式是「縣旅遊總公司+鄉村分公司+貧困戶」,統一規劃,統一指導,統一包裝,統一投資,統一運行;完成了吉祥崗灣10戶扶貧客棧及吉家崗、店子底旅遊扶貧廁所4座,國慶節已對外開放,收益良好,每戶最低收入1800元。
三是推進了山西綠色動力有限公司投資10.5個億的北小店旅遊文化體育項目,編制了規劃、可研,啟動了立項工作。
四是推進了投資3個億的兒童嘉年華項目,已成立了項目指揮部,正編制規劃和注冊公司。
五是全縣10個鄉鎮在今年國慶期間均分別成功舉辦了旅遊推介會,推出6條旅遊線路:青龍古鎮-三郎洞、三藏寺-西門庄園-青龍古鎮、阪寺山-青草坡鄉村莊園-青龍古鎮、紅峗山-東黃水鎮吉家崗(吉祥港灣)-青龍古
鎮、青龍古鎮-宏旺農庄-大美楊興、卧龍灣生態園-店子底-青龍古鎮。
目前,陽曲縣共建成1個國家4A級旅遊景點、1個「全國休閑農業旅遊示範點」、1個「市級農業旅遊示範點」,1個「山西最美鄉村」和75戶「農家樂」鄉村旅遊接待點、8家旅遊社門市部及20餘處成型景點,包括青龍古鎮、陽曲歷史博物館、阪寺山、安陽山莊、宏旺生態、青草坡鄉村莊園、西門庄園、香檳壹號、卧龍灣生態觀光園、嘉豪山莊、龍王溝生態園、汾河二庫、懸泉寺、吉家崗、店子底等。其中,青龍古鎮被評為「全國傳統古村落」、「全省十大新銳景區」,青草坡鄉村莊園被評為國家級「旅遊示範點」、「國家3A級旅遊景區」,嘉豪山莊、香檳壹號為市級」「農業旅遊示範點」,陽曲賓館被命名為「三星級賓館飯店」。
陽曲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勇介紹,該縣已經確立了「產業圍繞旅遊轉、產品圍繞旅遊造、結構圍繞旅遊調、功能圍繞旅遊配、民生圍繞旅遊興」的全域旅遊發展思路,「十三五」期間,將瞄準「打造省城北花園」目標,圍繞「黃土風情游」、「名鎮古村游」、「戶外騎行游」、「美麗鄉村游」、「宗教文化游」、「經典紅色游」,依託區位交通、自然生態、歷史人文等資源稟賦,不斷完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推進旅遊品牌創建,實現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特別是要以鄉村旅遊為脫貧攻堅重要產業,以成功入選「全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縣」為契機,以楊興河文化旅遊綜合產業帶為龍頭,以青龍古鎮、華夏文明主題公園為旗艦,以紅峗山、懸泉寺、阪寺山、三郎洞等精品線路為支撐,以青草坡鄉村莊園、龍王溝生態園、卧龍灣生態園、西門庄園、香檳壹號等生態農庄為基礎,以鋪天蓋地、星羅棋布的農家樂、扶貧客棧為輻射,傾力打造「一帶、兩線、六區、多點」的旅遊發展新格局,建設全域旅遊目的地,形成太原北部重要的文化產業集聚區,促進全縣新型業態整合發展。到2020年,全縣計劃發展30個宜居宜業宜游鄉村、300戶農家樂院落,同時抓好旅遊產品包裝,啟動「互聯網+旅遊」宣傳模式,著力打造促進旅遊業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推進旅遊產業開發與升級,努力使遊客人數達到500萬人,旅遊總收入突破1.5億元,解決周邊剩餘勞動力3000餘人,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使鄉村旅遊成為全縣農村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Ⅳ 灤平縣文化旅遊局是不是事業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簡稱"國家旅遊局"),是國務院主管旅遊工作的直屬機構。
國家旅遊局內設7個部門,分別是:辦公室(綜合協調司)、政策法規司、旅遊促進與國際聯絡司、規劃發展與財務司、質量規范與管理司、人事勞動教育司、老幹部辦公室。
國家旅遊局有6個直屬單位,分別是:國家旅遊局機關服務中心、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中國旅遊協會、中國旅遊報社、中國旅遊出版社、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