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化一般涵化法則
㈠ 貴州哪裡最好玩
好玩的地方比較,給你推薦幾個地方。再推薦點特產。 貴州是中國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的省份,目前集觀光、度假和深度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新型和諧旅遊目的地正在悄然形成。正如世界旅遊組織所稱贊的貴州是「生態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一、旅遊資源特點 貴州是一個旅遊資源高富集省份。其資源分布廣、類型多、品位高、保護好。概括起來講,有五大特點: (一)由特殊地質地貌構建的自然景觀的奇特性。貴州省位於中國大陸的西南部,總面積17.62萬平方公里,東西相距595公里,南北相距500公里,地勢東高西低,地貌屬中國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92.5%,其中岩溶面積約10.9萬平方公里,佔61.9%,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貴州的岩溶面積由於岩溶發育三維空間的不斷擴展,導致地形演進過程的變化十分復雜,發育於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豎井、窪地、峰林、峰叢、天生橋、岩溶湖、瀑布、跌水,與發育於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縱橫迭置,形成了一個極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館」。漫長而奇妙的地質結構過程,孕育了全省千姿百態的奇山秀水、飛瀑異洞,形成了無數地上地下貫通,動態靜態結合的自然奇觀。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龍宮、織金洞、馬嶺河、小七孔等,就是這個喀斯特王國的典型代表。2007年,荔波被列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 (二)多民族構建的文化原生性。貴州省的常住總人口3975.4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佔38.9%,世居少數民族18種。多種族群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子經反復對撞和相互涵化,逐漸積淀在貴州文化的各個層面中,各民族的建築、服飾、飲食、婚俗、祭祀、節慶、藝術等等,無不富含著異彩紛呈的人文底蘊。正所謂「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走進民族村寨,人們會發現,漢晉遺風,唐代發型、宋代服飾、明清建築等古老的文化模式,在這里仍被原汁原味地保存著,成為中華民族珍貴的一筆文化遺產。 (三)歷史文化的厚重性。人類可能起源於中國的雲貴高原,在這里人類完成了由猿到人的演變。在距今4億—2.3億年前的古生代,這一帶曾幾經海浸。在貴州發現的大量古生代的魚、龍化石表明,陸地脊椎生物的祖先,很可能最早就出現在這里。此外,貴州還發現有舊時器時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興義人」文化遺址。貴州不僅是古生物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 春秋時期,牂牁國是貴州這塊土地上的大國之一,春秋後期夜郎國取代牂牁,日漸強大,今天,在貴州仍不難尋覓到夜郎文化的遺蹤。明太祖朱元璋從南京等地調集30萬大軍到貴州屯田駐軍,「開一線以通雲南」,使江南文化與高原山地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內涵豐富的屯堡文化。被稱為「中國儒學最後一個高峰」和「近代啟蒙思想先導」的王陽明,在「王學聖地」貴州修文龍場「悟道」,開一代學風,推動了中國思想界的變革;發生在貴州的「遵義會議」和「四渡赤水」,則是中國現代史和軍事史上最具濃重色彩的一筆,是「長徵文化」的經典。 (四)以茅台酒為代表的酒文化的顯赫性。「酒」和「游」,自古以來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貴州酒文化對貴州旅遊的影響尤為深刻。在貴州各種文化品牌中,酒文化叫得最響。茅台酒被譽為文化酒、外交酒、健康酒。在少數民族村寨飲酒,我們所領略到的酒文化則別有一番情致,敬酒、勸酒、飲酒的方式林林總總,酒伴著舞,酒和著歌,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會客。從濃濃的酒香中,可以品味出各民族的風土人情,感悟到酒文化的真諦。 (五)天然避暑型氣候的獨特性。貴州的避暑型氣候資源已屬於越來越稀缺和珍貴的生態環境資源。貴州地勢西部高,向北部、東部和南部逐漸降低,平均海拔1100米。貴州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降水較豐富,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日照比較充足,年日照時數在1300小時左右。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0%,且以每年超過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夏季平均溫度23.1度,有天然空調省的美譽,形成了理想的人居環境和避暑度假勝地。 二、旅遊產品 經過20多年的持續發展,貴州現有「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1個,國家5A級旅遊區2個,國家4A級旅遊區3個,黃果樹等1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梵凈山等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百里杜鵑等21個國家森林公園,織金洞等6個國家地質公園,六枝梭戛等4個國際性民族生態博物館,青龍洞等39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侗族大歌等31項5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6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和1.8萬個民族文化旅遊村寨。 目前,貴州已經形成貴陽、安順、荔波、凱里-鎮遠、黎平-從江-榕江、興義-安龍、梵凈山、遵義、赤水-習水-仁懷、織金-黔西、威寧-六盤水、烏江峽谷等綜合旅遊區和特色旅遊區;正逐步推出高原喀斯特生態、丹霞桫欏生態、苗侗文化生態和民族文化、屯堡文化、長徵文化、國酒文化、陽明文化、洞穴文化、夜郎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以民俗體驗為特色的鄉村旅遊,已成為貴州旅遊新的亮點。從產品空間分布上,現已形成以貴陽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延伸的跨省精品旅遊線:沿貴陽至黃果樹高速公路與雲南聯接的,以觀賞喀斯特景觀和體驗多民族文化為特色的西線黃金旅遊線;向東沿伸至廣西、湖南的黔東南苗侗體驗原生態民族文化及自然生態的特色旅遊線;向南沿伸至廣西的荔波綠色喀斯特和布依、水、瑤民族文化旅遊線;向北沿伸至重慶、長江三峽的長徵文化、酒文化和丹霞風光旅遊線。具體為六大重點精品旅遊線路: 1、 林城貴陽休閑度假游 貴陽(黔靈山、陽明祠、甲秀樓、文昌閣、石文化藝術宮)——花溪(天河潭、青岩古鎮、高坡苗寨、鎮山村布依寨、花溪公園)——香紙溝——百花湖——開陽(南江峽谷公園、明皇御溫泉)——修文(陽明洞、六廣河、高爾夫度假中心)——貴定(布依音寨) 2、 壯美大瀑布、神奇喀斯特精華游 貴陽(紅楓湖)——平壩(屯堡文化、天台山)——安順(龍宮)——鎮寧(黃果樹大瀑布、天星橋)——關嶺(花江大峽谷)——貞豐(三岔河、布依風情)——安龍(招堤、明十八先生墓)——興義(馬嶺河峽谷、萬峰林、泥凼石林) 3、 黔北名酒文化之旅精華游 貴陽——仁懷(國酒文化城)——習水(闊葉林自然保護區)——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十丈洞、四洞溝瀑布、竹海、丙安古鎮) 4、 黔東南苗侗文化體驗游 貴陽——雷山(上郎德苗寨、西江千戶苗寨、大塘短裙苗寨)——榕江(車江古榕群、三寶侗寨)——從江(高增侗寨、岜沙苗寨)——黎平(黎平會議會址、翹街、天生橋、八舟河、肇興侗族鼓樓群、)——錦屏(隆里古鎮)——天柱(三門塘) 5、 黔東名鎮名水名山尋訪游 貴陽——重安江(革家風情)——黃平(飛雲崖、野洞河)——施秉(雲台山、上(氵舞)陽、杉木河漂流)——鎮遠(青龍洞、下(氵舞)陽、鐵溪)——岑鞏(龍鰲河風光)——銅仁(九龍洞、梵凈山) 6、 地球「綠寶石」原始生態探秘游 貴陽——福泉(灑金谷)——都勻(石板街、劍江、斗蓬山)——三都(水族風情)——荔波(樟江、大小七孔、水春河、瑤族風情) 此外,除了以上精品線路外,一批季節性旅遊產品也逐步開發出來。如春季以觀賞油菜花、杜鵑花為主要內容的賞花踏青之旅;夏季的漂流和避暑度假之旅;秋季的觀瀑、吃新之旅;冬季的民俗體驗、溫泉療養之旅等,到2010年貴州將成為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態旅遊的重要目的地,成為中國西部旅遊熱點地區 貴州特產 1、中葯材:杜仲、茯苓、天麻、黨參、金銀花、三七等; 2、土特產: 黔五福臘肉、清鎮劉姨媽黃粑、波波糖、遵義黃粑、牛頭牌牛肉乾、貴州三寶、火腿、香腸、臭豆腐、辣椒、都勻毛尖、織金竹蓀、豆腐乾等; 3、酒類:貴州各種名酒:茅台、青酒、 董酒 、習酒、貴州醇九仟酒等; 4、其他:蠟染、苗族銀器等.
㈡ 行測邏輯判斷,這道題B也不屬於涵化吧因為群體之間沒有發生接觸啊
D項屬於語言方面影響,不是文化變遷,舉個栗子,猶太人早就忘記了屬於自己的內語言,難道這屬於文化變遷么?容?
而B項,關鍵字是牛仔褲,這是服裝打扮,屬於明顯的文化象徵,所以B符合題干解釋。。。
當然按題乾的延伸,你也可以把語言當作文化變遷的重要因素,也就是沒有一個答案符合
㈢ 結合文化人類學知識論述雲南民族文化與雲南旅遊發展的關系
旅遊人類學是人類學里的一個分支,以與旅遊相關的文化事項為研究對內象。比較偏應用。容主要的理論一般都是借用主流人類學中的大理論。
旅遊人類學中常用的理論視角有:涵化理論、發展人類學、個人經歷轉換(人生過渡儀式)以及作為上層建築的旅遊。
請參看:《旅遊人類學》,【美】丹尼遜·納什著,宗曉蓮譯,雲南大學出版社。
該書內容較全面。
㈣ 從旅遊人類學的三個經典視角看旅遊
旅遊人類學中常用的理論視角有:涵化理論、發展人類學、個人經歷轉換回(人生過渡儀式)以答及作為上層建築的旅遊。
請參看:《旅遊人類學》,【美】丹尼遜·納什著,宗曉蓮譯,雲南大學出版社。
文就請自己動手吧。2、3000字,就當練手吧
㈤ 旅遊人類學有哪些理論
旅遊人類學是人類學里的一個分支,以與旅遊相關的文化事項為研究對象。比較偏專應用。主要的理論屬一般都是借用主流人類學中的大理論。
旅遊人類學中常用的理論視角有:涵化理論、發展人類學、個人經歷轉換(人生過渡儀式)以及作為上層建築的旅遊。
請參看:《旅遊人類學》,【美】丹尼遜·納什著,宗曉蓮譯,雲南大學出版社。
該書內容較全面。
㈥ 貴州哪裡好玩啊
好玩的地方比較,給你推薦幾個地方。再推薦點特產。 貴州是中國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的省份,目前集觀光、度假和深度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新型和諧旅遊目的地正在悄然形成。正如世界旅遊組織所稱贊的貴州是「生態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一、旅遊資源特點 貴州是一個旅遊資源高富集省份。其資源分布廣、類型多、品位高、保護好。概括起來講,有五大特點: (一)由特殊地質地貌構建的自然景觀的奇特性。貴州省位於中國大陸的西南部,總面積17.62萬平方公里,東西相距595公里,南北相距500公里,地勢東高西低,地貌屬中國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92.5%,其中岩溶面積約10.9萬平方公里,佔61.9%,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貴州的岩溶面積由於岩溶發育三維空間的不斷擴展,導致地形演進過程的變化十分復雜,發育於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豎井、窪地、峰林、峰叢、天生橋、岩溶湖、瀑布、跌水,與發育於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縱橫迭置,形成了一個極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館」。漫長而奇妙的地質結構過程,孕育了全省千姿百態的奇山秀水、飛瀑異洞,形成了無數地上地下貫通,動態靜態結合的自然奇觀。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龍宮、織金洞、馬嶺河、小七孔等,就是這個喀斯特王國的典型代表。2007年,荔波被列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 (二)多民族構建的文化原生性。貴州省的常住總人口3975.4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佔38.9%,世居少數民族18種。多種族群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子經反復對撞和相互涵化,逐漸積淀在貴州文化的各個層面中,各民族的建築、服飾、飲食、婚俗、祭祀、節慶、藝術等等,無不富含著異彩紛呈的人文底蘊。正所謂「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走進民族村寨,人們會發現,漢晉遺風,唐代發型、宋代服飾、明清建築等古老的文化模式,在這里仍被原汁原味地保存著,成為中華民族珍貴的一筆文化遺產。 (三)歷史文化的厚重性。人類可能起源於中國的雲貴高原,在這里人類完成了由猿到人的演變。在距今4億—2.3億年前的古生代,這一帶曾幾經海浸。在貴州發現的大量古生代的魚、龍化石表明,陸地脊椎生物的祖先,很可能最早就出現在這里。此外,貴州還發現有舊時器時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興義人」文化遺址。貴州不僅是古生物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 春秋時期,牂牁國是貴州這塊土地上的大國之一,春秋後期夜郎國取代牂牁,日漸強大,今天,在貴州仍不難尋覓到夜郎文化的遺蹤。明太祖朱元璋從南京等地調集30萬大軍到貴州屯田駐軍,「開一線以通雲南」,使江南文化與高原山地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內涵豐富的屯堡文化。被稱為「中國儒學最後一個高峰」和「近代啟蒙思想先導」的王陽明,在「王學聖地」貴州修文龍場「悟道」,開一代學風,推動了中國思想界的變革;發生在貴州的「遵義會議」和「四渡赤水」,則是中國現代史和軍事史上最具濃重色彩的一筆,是「長徵文化」的經典。 (四)以茅台酒為代表的酒文化的顯赫性。「酒」和「游」,自古以來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貴州酒文化對貴州旅遊的影響尤為深刻。在貴州各種文化品牌中,酒文化叫得最響。茅台酒被譽為文化酒、外交酒、健康酒。在少數民族村寨飲酒,我們所領略到的酒文化則別有一番情致,敬酒、勸酒、飲酒的方式林林總總,酒伴著舞,酒和著歌,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會客。從濃濃的酒香中,可以品味出各民族的風土人情,感悟到酒文化的真諦。 (五)天然避暑型氣候的獨特性。貴州的避暑型氣候資源已屬於越來越稀缺和珍貴的生態環境資源。貴州地勢西部高,向北部、東部和南部逐漸降低,平均海拔1100米。貴州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降水較豐富,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日照比較充足,年日照時數在1300小時左右。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0%,且以每年超過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夏季平均溫度23.1度,有天然空調省的美譽,形成了理想的人居環境和避暑度假勝地。 二、旅遊產品 經過20多年的持續發展,貴州現有「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1個,國家5A級旅遊區2個,國家4A級旅遊區3個,黃果樹等1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梵凈山等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百里杜鵑等21個國家森林公園,織金洞等6個國家地質公園,六枝梭戛等4個國際性民族生態博物館,青龍洞等39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侗族大歌等31項5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6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和1.8萬個民族文化旅遊村寨。 目前,貴州已經形成貴陽、安順、荔波、凱里-鎮遠、黎平-從江-榕江、興義-安龍、梵凈山、遵義、赤水-習水-仁懷、織金-黔西、威寧-六盤水、烏江峽谷等綜合旅遊區和特色旅遊區;正逐步推出高原喀斯特生態、丹霞桫欏生態、苗侗文化生態和民族文化、屯堡文化、長徵文化、國酒文化、陽明文化、洞穴文化、夜郎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以民俗體驗為特色的鄉村旅遊,已成為貴州旅遊新的亮點。從產品空間分布上,現已形成以貴陽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延伸的跨省精品旅遊線:沿貴陽至黃果樹高速公路與雲南聯接的,以觀賞喀斯特景觀和體驗多民族文化為特色的西線黃金旅遊線;向東沿伸至廣西、湖南的黔東南苗侗體驗原生態民族文化及自然生態的特色旅遊線;向南沿伸至廣西的荔波綠色喀斯特和布依、水、瑤民族文化旅遊線;向北沿伸至重慶、長江三峽的長徵文化、酒文化和丹霞風光旅遊線。具體為六大重點精品旅遊線路: 1、 林城貴陽休閑度假游 貴陽(黔靈山、陽明祠、甲秀樓、文昌閣、石文化藝術宮)——花溪(天河潭、青岩古鎮、高坡苗寨、鎮山村布依寨、花溪公園)——香紙溝——百花湖——開陽(南江峽谷公園、明皇御溫泉)——修文(陽明洞、六廣河、高爾夫度假中心)——貴定(布依音寨) 2、 壯美大瀑布、神奇喀斯特精華游 貴陽(紅楓湖)——平壩(屯堡文化、天台山)——安順(龍宮)——鎮寧(黃果樹大瀑布、天星橋)——關嶺(花江大峽谷)——貞豐(三岔河、布依風情)——安龍(招堤、明十八先生墓)——興義(馬嶺河峽谷、萬峰林、泥凼石林) 3、 黔北名酒文化之旅精華游 貴陽——仁懷(國酒文化城)——習水(闊葉林自然保護區)——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十丈洞、四洞溝瀑布、竹海、丙安古鎮) 4、 黔東南苗侗文化體驗游 貴陽——雷山(上郎德苗寨、西江千戶苗寨、大塘短裙苗寨)——榕江(車江古榕群、三寶侗寨)——從江(高增侗寨、岜沙苗寨)——黎平(黎平會議會址、翹街、天生橋、八舟河、肇興侗族鼓樓群、)——錦屏(隆里古鎮)——天柱(三門塘) 5、 黔東名鎮名水名山尋訪游 貴陽——重安江(革家風情)——黃平(飛雲崖、野洞河)——施秉(雲台山、上(氵舞)陽、杉木河漂流)——鎮遠(青龍洞、下(氵舞)陽、鐵溪)——岑鞏(龍鰲河風光)——銅仁(九龍洞、梵凈山) 6、 地球「綠寶石」原始生態探秘游 貴陽——福泉(灑金谷)——都勻(石板街、劍江、斗蓬山)——三都(水族風情)——荔波(樟江、大小七孔、水春河、瑤族風情) 此外,除了以上精品線路外,一批季節性旅遊產品也逐步開發出來。如春季以觀賞油菜花、杜鵑花為主要內容的賞花踏青之旅;夏季的漂流和避暑度假之旅;秋季的觀瀑、吃新之旅;冬季的民俗體驗、溫泉療養之旅等,到2010年貴州將成為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態旅遊的重要目的地,成為中國西部旅遊熱點地區 貴州特產 1、中葯材:杜仲、茯苓、天麻、黨參、金銀花、三七等; 2、土特產: 黔五福臘肉、清鎮劉姨媽黃粑、波波糖、遵義黃粑、牛頭牌牛肉乾、貴州三寶、火腿、香腸、臭豆腐、辣椒、都勻毛尖、織金竹蓀、豆腐乾等; 3、酒類:貴州各種名酒:茅台、青酒、 董酒 、習酒、貴州醇九仟酒等; 4、其他:蠟染、苗族銀器等; 5、礦產:煤、鋁釩土、重晶石、稀土等。
㈦ 旅遊人類學的定義
所謂人類學(Anthropology)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人類的科學,人類的發展過程、人類所擁有的文化等方面都應是其研究的內容,人類學的學科體系中,可分為如下的研究方向:體質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可見,人類學就是從人類社會的不同方面和角度來研究人類的社會、經濟、文化活動的科學。從國內外現有的各種研究成果來看,旅遊人類學的研究主要是從旅遊地的居民和遊客之間人際關系的角度來研究旅遊地的文化現象和演變,以及這種文化現象對旅遊地社會的影響。
一般認為西方人類學者加入旅遊研究的標記是1963年人類學者努涅斯(Nunez)發表的論述,《一個墨西哥山村開展周末旅遊帶來的影響》一篇論文。20世紀70~80年代,研究旅遊對目的地社會、文化的影響 是旅遊人類學的主流。其中70年代,以旅遊對開發中國家的社會文化影響為主。進入80年代後,學者們越來越關注旅遊對西方發達社會的影響,並把旅遊開發與社區建設聯系起來,考察如何使二者更好地互動。20世紀90年代後,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進入學者們的視野,他們開始思考如何達到社會文化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西方學人類學者研究旅遊,主要從目的地居民、遊客以及客源地社會這三個不同視角出發,進行系列研究,形成相應理論、觀點。關注目的地社會的人類學者認為旅遊引發了當地社會文化的變遷,因而把旅遊看做一種涵化和發展形式從遊客出發,學者們認為旅遊活動的結構、功能與人生經歷儀式(Rites of Passage)相似,因而旅遊可以看做一種世俗儀式 ;為了弄清楚旅遊的成因,學者到客源地社會尋找答案,認為旅遊是一種上層建築,是依賴於其他更為根本的社會因素的。
在眾多的旅遊人類學家中,以瓦倫·史密斯(Valene L. Smith)、納爾遜·格雷本(Nelson Graburn)、丹尼森·奈什(Dennison Nash)的學術最具代表性,他們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旅遊人類學主要學術代表。
而中國的旅遊人類學家的代表人物是廈門大學民族學與人類學系的彭兆榮教授、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的楊慧教授、雲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張曉萍教授、中山大學旅遊學院的孫九霞教授、中央民族大學的宗曉蓮博士。
㈧ 貴州有什麼好地方
貴州是中國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的省份,目前集觀光、度假和深度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新型和諧旅遊目的地正在悄然形成。正如世界旅遊組織所稱贊的貴州是「生態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一、旅遊資源特點
貴州是一個旅遊資源高富集省份。其資源分布廣、類型多、品位高、保護好。概括起來講,有五大特點:
(一)由特殊地質地貌構建的自然景觀的奇特性。貴州省位於中國大陸的西南部,總面積17.62萬平方公里,東西相距595公里,南北相距500公里,地勢東高西低,地貌屬中國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92.5%,其中岩溶面積約10.9萬平方公里,佔61.9%,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貴州的岩溶面積由於岩溶發育三維空間的不斷擴展,導致地形演進過程的變化十分復雜,發育於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豎井、窪地、峰林、峰叢、天生橋、岩溶湖、瀑布、跌水,與發育於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縱橫迭置,形成了一個極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館」。漫長而奇妙的地質結構過程,孕育了全省千姿百態的奇山秀水、飛瀑異洞,形成了無數地上地下貫通,動態靜態結合的自然奇觀。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龍宮、織金洞、馬嶺河、小七孔等,就是這個喀斯特王國的典型代表。2007年,荔波被列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
(二)多民族構建的文化原生性。貴州省的常住總人口3975.4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佔38.9%,世居少數民族18種。多種族群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子經反復對撞和相互涵化,逐漸積淀在貴州文化的各個層面中,各民族的建築、服飾、飲食、婚俗、祭祀、節慶、藝術等等,無不富含著異彩紛呈的人文底蘊。正所謂「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走進民族村寨,人們會發現,漢晉遺風,唐代發型、宋代服飾、明清建築等古老的文化模式,在這里仍被原汁原味地保存著,成為中華民族珍貴的一筆文化遺產。
(三)歷史文化的厚重性。人類可能起源於中國的雲貴高原,在這里人類完成了由猿到人的演變。在距今4億—2.3億年前的古生代,這一帶曾幾經海浸。在貴州發現的大量古生代的魚、龍化石表明,陸地脊椎生物的祖先,很可能最早就出現在這里。此外,貴州還發現有舊時器時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興義人」文化遺址。貴州不僅是古生物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
春秋時期,牂牁國是貴州這塊土地上的大國之一,春秋後期夜郎國取代牂牁,日漸強大,今天,在貴州仍不難尋覓到夜郎文化的遺蹤。明太祖朱元璋從南京等地調集30萬大軍到貴州屯田駐軍,「開一線以通雲南」,使江南文化與高原山地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內涵豐富的屯堡文化。被稱為「中國儒學最後一個高峰」和「近代啟蒙思想先導」的王陽明,在「王學聖地」貴州修文龍場「悟道」,開一代學風,推動了中國思想界的變革;發生在貴州的「遵義會議」和「四渡赤水」,則是中國現代史和軍事史上最具濃重色彩的一筆,是「長徵文化」的經典。
(四)以茅台酒為代表的酒文化的顯赫性。「酒」和「游」,自古以來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貴州酒文化對貴州旅遊的影響尤為深刻。在貴州各種文化品牌中,酒文化叫得最響。茅台酒被譽為文化酒、外交酒、健康酒。在少數民族村寨飲酒,我們所領略到的酒文化則別有一番情致,敬酒、勸酒、飲酒的方式林林總總,酒伴著舞,酒和著歌,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會客。從濃濃的酒香中,可以品味出各民族的風土人情,感悟到酒文化的真諦。
(五)天然避暑型氣候的獨特性。貴州的避暑型氣候資源已屬於越來越稀缺和珍貴的生態環境資源。貴州地勢西部高,向北部、東部和南部逐漸降低,平均海拔1100米。貴州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降水較豐富,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日照比較充足,年日照時數在1300小時左右。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0%,且以每年超過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夏季平均溫度23.1度,有天然空調省的美譽,形成了理想的人居環境和避暑度假勝地。
二、旅遊產品
經過20多年的持續發展,貴州現有「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1個,國家5A級旅遊區2個,國家4A級旅遊區3個,黃果樹等1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梵凈山等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百里杜鵑等21個國家森林公園,織金洞等6個國家地質公園,六枝梭戛等4個國際性民族生態博物館,青龍洞等39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侗族大歌等31項5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6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和1.8萬個民族文化旅遊村寨。
目前,貴州已經形成貴陽、安順、荔波、凱里-鎮遠、黎平-從江-榕江、興義-安龍、梵凈山、遵義、赤水-習水-仁懷、織金-黔西、威寧-六盤水、烏江峽谷等綜合旅遊區和特色旅遊區;正逐步推出高原喀斯特生態、丹霞桫欏生態、苗侗文化生態和民族文化、屯堡文化、長徵文化、國酒文化、陽明文化、洞穴文化、夜郎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以民俗體驗為特色的鄉村旅遊,已成為貴州旅遊新的亮點。從產品空間分布上,現已形成以貴陽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延伸的跨省精品旅遊線:沿貴陽至黃果樹高速公路與雲南聯接的,以觀賞喀斯特景觀和體驗多民族文化為特色的西線黃金旅遊線;向東沿伸至廣西、湖南的黔東南苗侗體驗原生態民族文化及自然生態的特色旅遊線;向南沿伸至廣西的荔波綠色喀斯特和布依、水、瑤民族文化旅遊線;向北沿伸至重慶、長江三峽的長徵文化、酒文化和丹霞風光旅遊線。具體為六大重點精品旅遊線路:
1、 林城貴陽休閑度假游
貴陽(黔靈山、陽明祠、甲秀樓、文昌閣、石文化藝術宮)——花溪(天河潭、青岩古鎮、高坡苗寨、鎮山村布依寨、花溪公園)——香紙溝——百花湖——開陽(南江峽谷公園、明皇御溫泉)——修文(陽明洞、六廣河、高爾夫度假中心)——貴定(布依音寨)
2、 壯美大瀑布、神奇喀斯特精華游
貴陽(紅楓湖)——平壩(屯堡文化、天台山)——安順(龍宮)——鎮寧(黃果樹大瀑布、天星橋)——關嶺(花江大峽谷)——貞豐(三岔河、布依風情)——安龍(招堤、明十八先生墓)——興義(馬嶺河峽谷、萬峰林、泥凼石林)
3、 黔北名酒文化之旅精華游
貴陽——仁懷(國酒文化城)——習水(闊葉林自然保護區)——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十丈洞、四洞溝瀑布、竹海、丙安古鎮)
4、 黔東南苗侗文化體驗游
貴陽——雷山(上郎德苗寨、西江千戶苗寨、大塘短裙苗寨)——榕江(車江古榕群、三寶侗寨)——從江(高增侗寨、岜沙苗寨)——黎平(黎平會議會址、翹街、天生橋、八舟河、肇興侗族鼓樓群、)——錦屏(隆里古鎮)——天柱(三門塘)
5、 黔東名鎮名水名山尋訪游
貴陽——重安江(革家風情)——黃平(飛雲崖、野洞河)——施秉(雲台山、上(氵舞)陽、杉木河漂流)——鎮遠(青龍洞、下(氵舞)陽、鐵溪)——岑鞏(龍鰲河風光)——銅仁(九龍洞、梵凈山)
6、 地球「綠寶石」原始生態探秘游
貴陽——福泉(灑金谷)——都勻(石板街、劍江、斗蓬山)——三都(水族風情)——荔波(樟江、大小七孔、水春河、瑤族風情)
此外,除了以上精品線路外,一批季節性旅遊產品也逐步開發出來。如春季以觀賞油菜花、杜鵑花為主要內容的賞花踏青之旅;夏季的漂流和避暑度假之旅;秋季的觀瀑、吃新之旅;冬季的民俗體驗、溫泉療養之旅等,到2010年貴州將成為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態旅遊的重要目的地,成為中國西部旅遊熱點地區。
㈨ 貴州有什麼特色
眾所周知西南地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地,而貴州的少數民族更是達到了49個。可能是從小就生長在漢族的環境里,我對於少數民族文化特別好奇,也喜歡去探索他們獨特的民風民俗。難得來一趟貴州,與少數民族們更近了,但因為時間的關系,我沒能深入到黔西南等地區親自體驗他們的生活。
不過,我們這次去了多彩貴州文化創意園,這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里陳列著很多少數民族的樂器、服飾、建築模型等,算是彌補了我的一點遺憾。
當然,在這展覽館里還能多多少少看到一些民俗,如節氣日的龍舟,祭祀風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