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十二五海洋旅遊業發展規劃
① 如何加快產業升級 舟山水產品加工業下滑
水產業"十二五":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和水產流通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發布《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業和水產流通,打造產業品牌,開發和引進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逐漸完善水產品現代化物流體系,引導水產加工企業重視節能環保,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加快產業優化升級重點開發保活保鮮運輸技術 「規劃」提出,要加快我國水產業優化升級。鼓勵企業通過兼並、重組、聯營等分工協作,推動水產加工企業向集團化發展,通過產學研聯合等方式,促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根據現有海洋漁業和水產養殖資源配量,利用區域優勢建立水產加工園區,大力發展水產流通,打造產業品牌;開發和引進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提高加工保藏水平,逐漸完善水產品現代化物流體系;積極發展精深加工,生產營養、方便、即食、優質的水產加工品;挖掘海洋產品資源,加大水產品和加工副產物的開發利用力度,提高水產品附加值;實施水產加工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引導水產加工企業重視節能環保,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規劃」要求,利用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發展精深加工水產品,加快開發包括冷凍或冷藏分割、冷凍調理、魚糜製品、罐頭等即食、小包裝和各類新型水產功能食品,鼓勵企業建立標准化物流中心,重點開發、推廣水產品保活保鮮運輸技術,實施漁船保鮮、冷凍、冷藏貯運改造工程,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水產品物流體系。提高水生生物資源和生產性資料的利用率,發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環境友好型水產加工業。 同時,在遠洋捕撈船載超低溫急凍冷藏、魚類加工、貝類的凈化與加工、海藻加工及綜合利用、優質名貴水產品的保鮮保活等運輸裝備方面,要繼續走自主化發展道路。 發揮比較優勢 建設三個出口加工優勢產業帶 「規劃」提出,要堅持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培育一批水產食品加工龍頭企業,著力建設黃渤海、東南沿海、長江流域三個水產品出口加工優勢產業帶,鼓勵黃渤海地區在鞏固來料加工及對蝦、貝類、海藻加工優勢基礎上,積極向海洋功能食品領域延伸;鼓勵東南沿海地區在鞏固鰻鱺、對蝦、貝類、大黃魚、羅非魚、海藻加工優勢基礎上,大力發展遠洋水產品和近海捕撈水產品精深加工;鼓勵長江流域在鞏固河蟹、斑點、鰻鱺、小龍蝦、海藻加工優勢基礎上,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和副產品高值化利用。引導和扶持內陸省份開展淡水產品加工。形成全國沿海一條線、內陸局域成片、產業一條鏈的水產品加工產業格局。 提高水產加工率建設20家年產值超20億元大型企業 「規劃」預計,到2015年,水產品加工總產量達到6000萬噸以上,水產品加工總產值達到38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0%以上。水產品加工率提高到45%以上,冷凍調理食品和分割小包裝食品的比例占水產冷凍加工品的比例達到30%以上。培育形成年產值超20億元、具有明顯區域帶動作用的水產品加工大型企業20家、超10億元的100家。 參考資料: http://www.soyuli.com/news/show-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