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旅遊發展現狀
Ⅰ 哪一位大俠有《廣東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廣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文本的,分享下啊
第一章 現狀與發展條件分析
一、 白雲區概況
白雲區是廣州市10個城區之一,因其境內有白雲山風景名勝區而得名。位於廣州市城區的北部,東鄰增城區市,西界南海市,南連荔灣、越秀、天河、黃埔等4個城區,北接花都區和從化市。全區面積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區常住人口84萬,流動人口約90萬,行政區轄12個鎮,15條行政街。
白雲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1.8度,年均降雨量為1655毫米,境內兼具有多種地貌,東部和東北是丘陵地區,有廣州市(原八區)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山丘坡度平緩,林木茂盛,果樹如海,大小水庫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風景宜人。中部為廣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網交織,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經境內,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運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廣州市民主要的飲水源。
改革開放以來,白雲區憑借銳意進取的開拓精神、優越的區位和豐富的資源條件,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0年,全區GDP127.53億元人民幣,比1995年翻了一番。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經營從單家獨戶的分散經營,向龍頭帶動的集約經營轉變,產業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工業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新一代企業群體逐步成長,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帶動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主要力量。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各類商貿專業市場不斷發展壯大,旅遊業、房地產、金融保險、信息中介等行業興旺發達,第三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骨幹。目前,全區三大產業比例為16:38:46。
二、 旅遊發展評價
(一)現狀評估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全國和廣州市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白雲區立足優越的區位、便利的交通、寬廣的地域空間和組合良好的旅遊資源等優勢,積極開拓旅遊業務,建設酒店賓館,開發景區景點,拓展旅遊市場,走上了旅遊發展之路.經過20多年的發展,尤其是"九五"時期的大發展,白雲區旅遊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初步形成旅遊產業體系,進入初步發展到加速發展的轉變時期。
1、旅遊接待設施日益完善,旅遊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經過20多年的奮斗,白雲區旅遊業已經初步形成產業體系。標志是旅遊接待設施日益完善,旅遊產業規模逐步擴大,旅遊要素逐步發育。到2000年底,全區共有住宿設施195家,客房11000間,床位22000張,納入旅遊統計范圍的酒店80座,其中星級酒店15家。旅遊餐飲方面,隨著經濟及廣州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區內餐飲資源得到利用,現有各類酒家、餐館網點2000家,較具規模和檔次的60家,其中定點餐館4家,近年形成的新廣從公路飲食長廊最具特色,該區域聚集了20多家上規模上檔次的特色餐館,成為"食在廣州"的旅遊強勢產品的組成部分。旅遊購物方面,隨著廣清路綜合批發市場、黃石路汽車汽配市場、梓元崗皮具市場、機場路化妝品市場等商業街和專業批發市場的建成,日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消費市場。以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東方樂園和廣州新體育館、白雲山風景區為代表的眾多游樂場所,可滿足市民和遊客的娛樂要求.目前,全區"行、游、住、吃、購、娛"旅遊六要素基本配套,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2、各類旅遊資源得到初步利用和開發,旅遊產品開發正在從觀光產品為主向觀光與休閑度假、生態相結合過渡。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九十年代以來,白雲區逐步開發了以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東方樂園、蘿崗香雪公園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遊景點和游樂場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觀光、游樂和休閑度假的旅遊產品系列。農業生態旅遊項目也得到-定發展,並成為適應現代旅遊發展的特色旅遊產品,親親農庄,廣州綠田野生態教育中心、明興農業基地、廣州水果世界等,經過包裝和推介,已成為新的旅遊熱點。具有白雲區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園風味等也逐漸發展成為吸引廣州市民及四方遊客的旅遊吸引物.尤其是近年,隨著雲台花園、雕塑公園、廣州新體育館,白雲山西側景觀帶等標志性工程的建成,廣州白雲山西線休閑帶已形成;
3、旅遊業務有了一定發展
相較於廣州中心城區各區,白雲區由於在花都、番禺撤市改區以前,區位相對偏北,不在廣州旅遊發展的核心區域內,在城市旅遊尤其是商務、會議旅遊等方面不佔優勢,但憑借廣州"山水城市"的代表和生態、水鄉的獨特優勢做文章,積極拓展觀光、度假、休閑和市民周末客源,使旅遊業務得到長足的發展,每年吸引了幾百萬的遊客到白雲區旅遊,成為廣州旅遊尤其是一日游的重要接待區域。
(二)存在的問題
1、旅遊業定位尚不明晰,發展方向沒有明確
改革開放以來,白雲區實施的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堅持商業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外向帶動的發展戰略,相對而言,旅遊業基本處於自我發展狀態,地位偏低。應該說,近年來白雲區政府對旅遊業的發展是重視的,在《廣州市白雲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十劃綱要》(草案)中,作為重要章節作了闡述,但對旅遊業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和第三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作出明確的定位。這同當前的形勢是不相稱的,目前,全國很多省市,都將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或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廣州市的其他區、市(縣級市)也將旅遊業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加以發展。定位不明確,勢必影響到產業發展政策,行業管理職能和營造旅遊大環境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
2、行業管理力量薄弱,管理工作滯後
缺乏行業管理人員和專業管理人才,這一問題是同前一問題緊密相聯的。由於旅遊業的地位沒有在白雲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恰如其分的確認,其管理機構的設置、行政管理人員的配備自然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目前,承擔全區的旅遊市場管理、旅遊資源開發、旅遊線路組織、旅遊業務的開展等工作的僅有3人的編制,顯得力不從心。旅遊局是在商業局基礎上增設的一個部門,缺乏對旅遊全行業的管理權威,尤其是對旅遊市場和旅遊項目建設的宏觀調控缺乏力度,容易導致因缺乏規劃,失去監控而引發的布局失衡和資源開發的無序狀態等問題,造成資源、資金的浪費,妨礙旅遊業的良性發展,給整個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3、豐富的旅遊資源尚未得到高效率的利用和開發,沒有形成有足夠影響力的拳頭產品,資源優勢沒有轉化成直接的經濟優勢。
白雲區的旅遊資源在廣州市10大城區中是較為豐富的區域之一,既有深具嶺南特色的自然景觀資源,又有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資源,還有時尚流行的現代旅遊資源,如休閑度假、水鄉風情、農業生態等,但由於對旅遊資源的認識不足和定位不準,至今沒有形成在廣州旅遊市場占據較重要位置的拳頭產品。目前,白雲區的旅遊資源開發現狀是,白雲山成為廣州"山水城市"山的象徵,是廣州重點旅遊區域,但對整個白雲區旅遊市場的帶動作用不明顯;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的建設進展較為緩慢,沒有對白雲區度假休閑產品開發起到期望中的示範效應;而豐富的水鄉風情、農業觀光和生態等旅遊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尚處於初始期,沒有形成鮮明的個性。
4、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亟待優化和調整
全區旅遊業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旅遊要素發展的不平衡,行、住、吃等要素解決得較好,游也有一定的發展,而娛和購則顯得單薄,更為嚴重的是至今沒有一個在轄區注冊的旅行社,這對白雲區旅遊業務的開展,尤其是旅遊形象的推出,產品的促銷和線路的組織帶來極大的影響。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緊靠中心城區的機場路、廣園路等地段由於經濟較為發達,使旅遊業發展速度較快,而廣闊的村、鎮旅遊業發展較為緩慢,整體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5、在部門協調、搞好旅遊生產力優化配置,形成大旅遊發展觀方面還有待改善
旅遊業的關聯帶動性強,依託性也強,相關方面和其他部門、行業的發展程度及支持程度,對其興衰成敗具有直接影響。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和探討。如城市規劃、行業規劃中的重要地段標志性建築、重要綠化工程、商業街區建設、落實"三年一中變,十年一大變"等重點整治工程,如何適應旅遊業發展,城建、金融、物價,工商、林業、農業等部門應研究如何採取一些傾斜政策,給旅遊業發展提供一個優良的大環境,都有許多的工作要做。
三、旅遊業發展支持系統評價
相較於廣州市其它城區和增城、從化兩個縣級市,白雲區旅遊業發展具有四大有利條件,也是白雲區發展旅遊的四大優勢。
(一) 良好的區位與交通條件
白雲區地理位置優越,地扼廣州市東、西、北交通要沖,海陸空交通十分發達,廣州市的1 0大出口有6個在其境內。京廣、廣三鐵路,廣佛、廣深、廣清高速公路,105、106、107、廣汕,新廣從、新廣花路等國道省道穿境而過,白雲國際機場、廣州火車站、省汽車站,高速公路專線客運站、華南最大的鐵路編組站,以及正在興建的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地鐵二號線、北二環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廣惠高速公路、華南快速干線等或座落區內或從區內穿過,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等綜合性、立體化、多層次的大交通網路.是廣州市畝接珠江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北連內陸資源豐富腹地的重要交通樞紐區域,也是國內外旅遊客源的集散之地.本區各鎮,景區之間也貫通了高等級公路,良好的區位和可進入性為白雲區發展旅遊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二)富有特色、組合較佳的旅遊資源條件
白雲區的旅遊資源在海內外的地位不高,缺乏大尺度吸引力的拳頭旅遊資源,但相對珠江三角洲這一目前我國旅遊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和廣州市范圍而言,其相對級別較高,具有門類齊全、組合良好、分布合理的整體優勢。自然景觀方面,南部有素稱"嶺南第一名山"的游覽勝地白雲山,現被評為目前中國最高級別的"AAAA"旅遊景區:東北部有廣州市區最高峰帽峰山,林帶景觀壯麗,區內有水面寬闊的銅鑼灣水庫,山水結合,極易構成白雲、藍天、碧水、綠地的良好態勢。在歷代"羊城八景"中,白雲區先後有"蒲澗濂泉"、"白雲晚望"、"景泰歸僧"'"雲山錦綉"、"蘿崗香雪"、"石門返照"等景點占據一席之地。人文景觀方面,有聞名中外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三元古廟)以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石井昇平社學舊址、陳子壯紀念館等名勝古跡。主題公園和游樂場,有雲台花園、雕塑公園、東方樂園、大河馬水上樂園等,以及廣東唯一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正在規劃和開發的九佛、人和、太和等農業生態旅遊點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同時,白雲區旅遊資源在空間分布上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徵,表現為各景觀景點相互交融,點面結合,形成了較好的地域空間格局,容易進行線路組合。
(三)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的旅遊客源市場
從旅遊市場競爭角度分析,白雲區旅遊市場的競爭能力具有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是因其區位良好,可充分分享到廣州旅遊核心市場不斷增長的城市觀光、商務、會議旅遊客源,該部分客源,隨著中國加入WT0,廣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及廣州成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亞太地:區重要旅遊城市",而呈現穩步增長。二是憑其豐富的現代旅遊資源,成為廣州市民以及珠江三角洲居民休閑和假日旅遊的最為便捷的首選之地。在新世紀前10年,尤其是"十五"期間,隨著國內旅遊市場的蓬勃發展,度假,休閑、生態,特種等旅遊產品的風行,白雲區的休閑度假,農業生態等旅遊產品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將成為旅遊經濟中最為強勁的增長點。因此,在制定市場開拓戰略時,白雲區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將廣州市民和珠江三角洲居民的休閑和度假市場作為重中之重。
(四)不斷強化的經濟、社會支持條件
白雲區是改革開放中迅速崛起的現代化城區。改革開放以前,白雲區絕大部分是農村,不少地方還是偏僻山區,經濟比較落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水平都不能與市區相比。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得到長足的發展。2000年,全區財政收入為8.1億元,比1995年增長88.45%,年均增速為12.18%;全區職工年均工資達到17124元,友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34元,在經濟發達的廣東省來說,均處於較高水平,是廣東省首批農村小康達標市(縣、區)之一。高速發展的經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形成的經濟優勢將成為推動旅遊業高速發展的強大動力。
近年來,白雲區委、區政府對旅遊業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旅遊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表現出後來居上的勢頭.無論是《城市建設管理"三年一中變"規劃方案》,還是《"十五"規劃》,白雲區都把旅遊業作為重點加以強調。在《廣州市白雲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區政府提出抓緊落實旅遊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以旅遊資源開發為突破口,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加強旅遊形象宣傳,提高知名度,促進旅遊業向更高層次發展。並具體要求在"十五"期間,完成帽峰山森林公園、蘿崗香雪公園以及流溪河生態觀賞區(竹料到人和大約7-8公里)的開發建設,逐步形成四條生態觀光旅遊線;積極發掘三元里抗英紀念館等文物古跡的文化內涵,形成歷史文化旅遊熱線。隨著白雲區"中變","大變"和"十五"規劃等社會工程的推進,旅遊發展大環境將得到有效改善,還將形成政府重視、部門行業協調、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規劃期內,白雲區旅遊業的發展取決於旅遊業自身發展的規律和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發展,以及省市經濟發展戰略對旅遊業的新要求。盡管在發展過程中,白雲區旅遊業也會面對一些不明朗因素和嚴峻的挑戰,但總體而言,這一期間的發展形勢是好的,面對新的開局,白雲區旅遊業面臨一系列新的重大發展機遇,將為新世紀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奠定扎實的基礎。如中國將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的機遇;廣州旅遊業將鞏固其支柱產業地位的機遇;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大大提高的機遇;中國加入WT0後旅遊業進一步開放和規范的機遇;旅遊業作為動力產業作用更為明顯的機遇等,而新國際機場的建成將成為最為突出的機遇。
新國際機場建成後,將對白雲區旅遊業發展產生下面幾個方面的促進作用:
一是有利於增加客源,尤其是國際客源和商務客源。旅遊業的發展,有賴於發達的交通網路,反過來,旅遊業也極大地推動交通的發展。對國際旅遊和商務旅遊而言,航空樞紐是確保遊客流動的關鍵因素。按計劃,廣州新國際機場將於2003年投入運營,建成兩條跑道,每年運送2700萬名旅客,並建設成為現代化的航空港,努力邁向能夠與世界各地連接的航空樞紐,確保廣州作為全國三大航空中心的地位。白雲區如能乘勢而上,作好2700萬中轉旅客這篇文章,將直接帶來入境客源的增長,也為發展商務旅遊帶來廣闊的市場。
二是有利於提高旅遊吸引力。航空發達的概念還包括遊客對航班有盡可能多的選擇;地面交通連接系統的方便、快捷和便宜,以及舒適愜意的候機環境。這些方面如能有所突破,對提高白雲區的旅遊吸引力,將極有助益。
三是有利於提升白雲區旅遊業的整體素質。新國際機場,作為廣州的窗口工程,也是體現廣州現代化,國際化水平的標志性區域,政府有關方面必然對其周邊環境的美化、服務設施的配套和接待服務水準提出較高的要求,也將成為"大變"工程建造重點。如連接機場與市中心的機場高速公路,屆時將成為既是疏散旅客的便捷通道,又是令人愉悅的觀光景觀帶。這些因素將全面推動白雲區旅遊業的升級換代。
四是有利於旅遊經濟形成新的增長點。新國際機場作為投資上千億元的大項目,其建設必然帶動一批相關產業的發展,產生新的產業群,如附屬設施、配套設施、接待設施、房地產、環境改造工程等,這些建設工程基本上布局在白雲、花都二區,從而形成旅遊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
Ⅱ 廣東省有多少個5A級旅遊景點
廣東省有11個5A級旅遊景區,分別是:
1、廣州長隆旅遊度假區 2007年回
2、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 2007年
3、廣州白雲山景區答 2011年
4、梅州市梅縣區雁南飛茶田景區 2011年
5、深圳觀瀾湖休閑旅遊區 2011年
6、清遠連州地下河旅遊景區 2011年
7、韶關仁化丹霞山景區 2012年
8、佛山西樵山景區 2013年
9、惠州市羅浮山景區 2013年
10、佛山市德順區長鹿旅遊休博園 2014年
11、陽江市海陵島大角灣海上絲路旅遊區 2015年
Ⅲ 廣東省2008年旅遊業收入多少
中
山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中山旅遊業是與改革開放同步發展起來的。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目前,中山擁有各種賓館、酒店、招待所300多家(其中四星級4家、三星級14家、二星級12家),客房15600多間,床位3萬多張;國際旅行社7家,國內旅行社7家,全市擁有旅遊營運客車1200多輛;各種餐飲和飲食網點6000多家,全市較大的旅遊景點有15個,其中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被評為全國4A級旅遊景區景點。我市已建立起了一個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吃、住、行、游、購、娛」等基本設施配套齊全的綜合性產業體系。2000年,在全國第二批「創優」城市中,中山以全國地級市第一名的成績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光榮稱號。中山旅遊業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據統計,2001年,全市旅遊業總收入45.27億元人民幣,城市接待過夜總人數396.57萬人次,分別比2000年增長16.14%和6.48%,旅遊創匯1.73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17.94%。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我市旅遊業發展中存在著許多不足:旅遊法規還不盡完善,旅遊市場秩序還有待進一步規范,旅遊資源開發的力度仍然不大,缺乏有分量的特色旅遊項目和有較大吸引力的旅遊項目,旅遊商品的開發滯後於中山旅遊發展的需要,旅遊專線車仍未開通,旅遊企業的實力還不足以應對入世後面臨的激烈的市場競爭,行業管理的力度還需加大,旅遊人才培養還應加快,旅遊環境有待改善。
旅遊業的地位和作用
旅遊業是龍頭骨幹行業。2001年,我市旅遊業總收入是45.27億元,在全省地級市排名第三,旅遊創匯1.73億美元,在全省地級市排名第三,旅遊經濟保持著持續高速增長的態勢,對相關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旅遊業作為我市第三產業的龍頭骨幹行業的雛形已經顯現。
旅遊業是先導行業。人類間不同目的互動的服務就是旅遊業,旅遊業是服務貿易中產生最早的行業之一,旅遊業也促進了其它行業的產生和發展。中山旅遊業是與改革開放同步發展起來的,中山經濟建設是以旅遊業為突破口,旅遊業的興起和發展,促進了我市投資環境的改造和完善,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為我市的對外開放發揮了先導和窗口的作用。
旅遊業已成為人們現代生活的必需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范圍內,旅遊正在成為現代人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經濟活動,成為人們現代生活的必需品。旅遊開辟了新的消費領域,旅遊業有著相當大的市場和發展潛力。
旅遊業涉及面廣,具有輻射關聯性強的特點,旅遊業的發展對第三產業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旅遊業是一項綜合性的服務貿易,旅遊業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朝陽產業之一。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分析,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投資帶動作用之比是1:7,旅遊部門每直接收入1元,相關行業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遊部門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人員,社會就能增加5個就業機會。由於旅遊業的關聯帶動作用顯著,因此,旅遊業的發展必然帶動與之相關的郵電通訊、商業、保險以及交通等第三產業的增長,旅遊業的發展對第三產業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Ⅳ 廣東的旅遊業水平怎麼樣
廣東省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城鄉居民比較富裕,出遊能力很強。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使其成為我國入境、出境旅遊的門戶,以致廣東在全國旅遊業中具有特殊地位,旅遊業發展水平較高,旅遊人數、旅遊收入和星級酒店數等統計指標均居全國首位,多項指標佔全國總量的20%以上,是我國名副其實的旅遊大省(詳見表8-1)。
表8-1廣東省旅遊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廣東旅遊配套條件好,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購、娛配套服務。以生猛海鮮、原汁原味為特色的粵菜,獲得「食在廣州」的美譽。廣州花園酒店等一大批高檔酒店為旅遊者提供了舒適的住宿環境;新白雲機場、京廣鐵路、京九鐵路、武廣高鐵及蛛網式的高速公路為旅遊業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以人造景觀、溫泉度假為突出特色的A級景區讓遊客流連忘返;北京路步行街、天河城廣場等商場內琳琅滿目的商品令各方旅遊者競相選購;豪華影劇院、夜總會內的粵劇、粵曲等娛樂節目更為旅遊業增添了色彩
到2020年,廣東將建設成為輻射華南、服務全國、影響亞太、面向世界的具有較高國際水準的旅遊目的地,將把珠三角、粵北、粵東和粵西,培育成各具特色、互相呼應的四大旅遊區。其中,珠三角將被打造成亞太旅遊勝地,與國際旅遊業全面接軌,強化粵港澳旅遊協作,重點發展商務游、會展游、美食游、高爾夫游、主題公園游、古城新韻游等六大旅遊精品;粵北將建成廣東山水大觀園,以韶關、清遠為中心,以「青山、溫泉、風情、佛韻」為主題,重點發展以丹霞山、民族風情、溫泉為代表的生態旅遊、「民風游」及民俗文化旅遊;粵東將突出「兩圈一帶」,即潮汕文化圈、客家文化圈與山海旅遊帶,突出文化旅遊優勢,增強客家、潮汕文化的旅遊吸引力;粵西將開發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是海濱和溫泉旅遊,並加強與海南、越南和廣西的聯合。
Ⅳ 廣東省「最低調」的旅遊城市,分別有什麼呢
岐江邊集中了中山市主要的商業旺地,既有民初風情的西式大樓,也有摩登的現代化樓房。
比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中山的生活節奏慢很多,是個適合居住的地方。Ⅵ 廣東省旅遊景點有哪些地方
廣東好玩的景點
1 嶺南古韻
珠江三角洲嶺南古村落
在河網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古村遍布,至今還保留著大量明清年代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曾經熱鬧繁華,村落建設也別出心裁,融合在嶺南山水畫卷中,獨具一番風情。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古村落民居,展現著廣府鄉土的韻味。村內或窄門高屋,或鑊耳高牆,村裡還常有水塘或清溪,村落巷道排列整齊,這些鄉村民居建築,原原本本地再現了嶺南的傳統文化。
嶺南古村眾多,例如從化錢崗、東莞南社、大旗頭村等,在珠江三角洲,隨處走走,只要深入鄉村,都可以發現這些特色村落。
入選理由:
鄉村、民居,一向是最能反映一個地方生活方式的縮影。嶺南的古村別具地方特色,而且保留較為完好,與自然風光相互交融,成為嶺南獨有的風景。國外遊客更希望了解的是獨具特色的民間傳統,嶺南古村落將更能吸引國外遊人。嶺南人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令這里的古村落得以完善地保存下來,其中廣州從化錢崗村的廣裕祠,獲得「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獎第一名」。
2 中西合璧
開平碉樓
在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布,城鎮農村,舉目皆是。從水口到百合,又從塘口到蜆岡、赤水,縱橫數十公里連綿不斷,蔚為大觀。這一座座碉樓,是開平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見證。歷史上開平一帶社會秩序曾較為混亂,清朝初年時已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碉樓在防範匪患中起了作用,於是海外華僑節衣縮食,集資匯回家鄉建碉樓。由於華僑眾多,這些碉樓也包含著世界各國建築的不同風格,碉樓是中國鄉村民眾主動接受西方建築藝術並與本土建築藝術融合的產物,造就了開平碉樓的千姿百態。古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柱式、歐洲中世紀的哥特式尖拱和歐洲城堡構件等在開平隨處可見。現正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入選理由:
碉樓不僅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也是一種中西文化的融合。表面上看,碉樓只是華僑文化的展現,放大看,是世界移民文化的集中。在中國,中西建築文化融合的鄉土建築在鄉村很少,主要在縣鎮有所表現,但開平舉目皆是,隨便走到一座碉樓和民居都可以看到中外文化交融的痕跡。這種文化的相異與相融,對於外國遊人具有深刻吸引力。
3 造化之功
丹霞山
丹霞山另一個名字是「紅石公園」,這里的紅色山群「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由紅色沙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走進丹霞山景區,不僅僅可以看到滿山紅色山石,更有錦江的一灣碧水環繞著紅色的山群,山勢雄偉,別有一番壯美,而水質碧綠清透,卻顯示幾分柔情。
丹霞山還以陽元石和陰元石著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丹霞山增加幾分神秘。
入選理由:
在地質學上,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因此丹霞山是世界上同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也是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可見其地貌特徵之獨物。如今,丹霞山還以其雄奇景觀與典型地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因而更值一行。
4 藝術殿堂
廣州陳家祠
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合族祠。走進陳家祠,就如同走進一個精美的民間藝術世界。隨處望去,磚雕、瓦雕、木雕、灰塑、陶塑、彩繪比比皆是,處處都展示了民間藝人的神奇工藝。在陳家祠里,遊客們無不驚嘆於嶺南人們的藝術創造。那庄嚴瑰麗的造型,生動流暢的線條,錯落嚴謹的結構,典雅美妙的組合和富有濃郁嶺南地方特色的裝飾藝術,讓人嘆為觀止。
入選理由:
在陳家祠總會看到金發碧眼的外國遊客,因為到廣州旅遊的外國人,不會錯過的就是陳家祠,而這樣精美絕倫的民間藝術殿堂,在全國也不多見。民間藝術的精華,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最吸引人的。
5 休閑勝地
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
觀瀾湖位於深圳與東莞近20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間,擁有180洞,是世界第一大球會,並正在成為一個高爾夫球、休閑、商務和生活為一體的國際高爾夫生活社圈。
入選理由:
廣東一年四季都適合打高爾夫,高爾夫球場數量接近全國總數量的一半,其中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是全國最大、最高級的球會,經常舉行國際性比賽。近年來,來自臨近國家的高爾夫旅行團日漸增多,以高爾夫為主的休閑活動,將成為國外遊人到廣東休閑度假的一個重點。
6 海上綠洲
汕頭南澳島
汕頭南澳島如同海上綠洲,坐落在閩、粵、台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以來,南澳島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稱號。美麗的海濱風光與深遠的人文歷史相結合,從而令海島上擁有「海、山、史、廟」立體交叉的旅遊資源。
入選理由:
擁有漫長的海島線的廣東,海濱旅遊當然是占據優勢。而在眾多海濱之間,南澳島的景觀更加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是南澳島的最大優勢。
7 人文奇葩
客家圍屋
客家人千里迢迢來到廣東,在廣東留下獨特的客家文化。從粵東的梅州到粵北韶關,散布在山間的客家圍屋,從建築上展示了這個族群獨特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在被稱為「客都」的梅州,山野中常可以發現規模或大或小的客家圍屋,而其中最讓人流連的也許是大埔的花萼樓。在客家人聚居的山間,那些圓形或橢圓形的圍屋,那樣雄壯地立在山野,卻顯得淡泊、與世無爭,讓人無比嚮往。
入選理由:
廣東的梅州被譽為「客都」,是公認客家人的家鄉,沉澱了深遠的客家文化。而其中,最能展示客家文化特色的當然是客家圍屋。
8 山川壯景
乳源大峽谷
到乳源大峽谷才發現,原來廣東的山水也可以如此壯觀。沿著山路進入南嶺山區,到乳源大峽谷時,地面彷彿裂開了,人們所站立的地方已是懸崖之巔。那道峽谷,深深地陷進去,如同地面上一道綠色的傷口。
入選理由:
乳源大峽谷的發展,改變了人們原以為廣東沒有壯麗山川的誤解。站在乳源大峽谷,所感受到的壯觀,也不遜於其它名山大川。
9 千年瑰寶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廣州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者。它是以南越王墓為中心建造的一座新型遺址博物館,文物中以金縷玉衣最為寶貴。
入選理由:
在哪裡可以看到嶺南兩千多年的文明?顯然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博物館里有保存完好的古墓原址,有內涵豐富的漢代文物,連博物館本身的建築也典雅氣派。
10 人居極品
潮汕民居
富於傳奇的潮汕人,營造了深具特色的潮汕文化和精湛的民間藝術,並且也是對傳統文化傳承最為完好的人群。
入選理由:
潮汕的文化藝術集中展現於潮汕民居,方正合理的建築布局,精美的木雕、石雕等,均可從民居建設中展現出來。
Ⅶ 在廣東省旅遊的,你們最想去哪裡
廣州吃吃吃。美食太多了。
我們的回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不了解的地方可以關注我們!望採納!
Ⅷ 想去廣東旅遊,求廣東旅遊簡介概括
廣東省,簡稱「粵」,省會廣州,轄個省轄市,其中副省級城市2個,地級市19個,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全省海域總面積41.9萬平方公里。廣東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8,並超越台灣和香港。成為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經濟綜合競爭力、金融實力最強省份[3],已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廣東的漢族居民,按人口多少主要可分為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其中廣府民系是廣東省第一大民系,其人口所佔比例近60%。區別三大民系的重要特徵是不同的方言,即以廣州方言為標准音的粵語(包括廣府白話、高州白話和吳化白話),稱為粵方言;以梅縣方言為標准音的客家語,稱為客家方言;以潮州方言為標准音的潮州話,屬於閩方言;另外還有雷州話(民間多稱之為黎話)和海陸豐的福佬話,兩者亦被列入閩方言。
廣東省屬於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中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1月平均氣溫約為16℃~19℃,7月平均氣溫約為28℃~29℃。洪澇和乾旱災害經常發生,台風的影響也較為頻繁。春季的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凍,也是廣東多發的災害性天氣。
廣東省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在這里,抱著不同願望而來的旅遊者都能找到自己的需要。廣東的六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廣州、佛山、潮州、梅州、雷州,各有各個的精彩之處,文物古跡不勝枚舉。廣東是山水風光旅遊的度假勝地,氣侯溫和,陽光明媚,一年四季均適宜旅遊。廣東的山水風光吸引著眾人的目光,肇慶七星岩,擁有桂林山之美,杭州水之秀;粵北的丹霞山、南海的西樵山、博羅的羅浮山和肇慶的鼎湖山是廣東的四大名山。其中,韶關丹霞山是四大名山之首,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而廣州的「世界大觀」,則在有限的空間領略世界風貌;移步「民俗文化村」,又可以領略到中國各個民族多姿多彩的風土人情;連綿數千公里的海岸線,不乏出色的海濱浴場,還有溫泉、度假村都是人們休閑放鬆的場所。
Ⅸ 廣東省 旅遊計劃書
佛山2日游計劃書
第一天:上午敝社導游於佛山指定地點接團。隨即前往游覽位於佛山市城區中心的華南地區最大保留最完整的道教古建築【佛山祖廟】,該廟建於北宋元豐年間,有近千年的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04年1月被評選為佛山新八景之首----「祖廟聖域」。參觀佛山【黃飛
鴻武術紀念館】,深入了解華南武術大師黃飛鴻忠勇俠義、保國為民的光輝一生。觀看佛山黃飛鴻武術隊鼎力演出的廣東醒獅和武術表演。參觀【佛山古鎮民居民俗展】,詳細了解佛山純朴濃郁的古老民俗民風和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繼前往「南國陶都」----石灣鎮,參觀【石灣美術陶瓷廠】,遊人可親眼目睹世界聞名的「石灣公仔」的創作設計和生產的全過程(包括制摸、灌漿、成型、修坯、上釉、入窯燒制、微雕製作、珍陶展示等)。傍晚游覽恍如海市蜃樓般美麗的新型城市休閑地帶----【千燈湖公園】。這里遠離煩囂,空氣清新,佔地面積300多畝,其中湖面佔全園總面積的1/3,令遊人心曠神怡。
第二天:上午參觀【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夢工場(在這里民間藝術家專門從事研究製作佛山傳統的秋色藝術品、佛山彩燈、龍頭、獅頭、佛山木板年畫、佛山剪紙等)。參觀始建於清朝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的佛山市現存最古老的佛教勝地【仁壽寺】。游覽松風古道仿古商業街上的「廣東四大名園」----【佛山樑園】。這里建築設計巧妙獨到,宅第、祠堂和園林渾然一體,更有奇石遍布,松堤柳岸,水曲環回,被譽為「嶺南名園之首」。前往「南國陶都」----石灣鎮,游覽為紀念「黃祥華如意油」創始人而專門興建的【兆祥公園】。參觀全國首家大型古裝戲曲博物館----【廣東粵劇博物館】,該館展出了大量的珍貴粵劇文物、歷史照片,通過史、人、藝三線,以物證史,展示出古城佛山從粵劇發源地到粵劇成為遍及全球的大劇種的光輝歷程。參觀訪問世界武林知名度甚高的【佛山鴻勝武術館】,該館於清朝咸豐元年由佛山武術大師張炎創立,佛山鴻勝館弟子眾多,在近代歷次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發揮過積極的作用。參觀游覽畢,於佛山市指定地點送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