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歷史文化街區與旅遊景點的區別

歷史文化街區與旅遊景點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1-01-13 22:31:50

1. 急求歷史街區和歷史文化街區的區別,非常重要,需要有權威文獻論證,拜託了!

【歷史街區】:「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不僅要看城市的歷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跡,還要看其現狀格局和風貌是否保留著歷史特色,並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傳統風貌的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有一定規模的區域。 《文物保護法》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界定是:法定保護的區域,學術上叫「歷史地段」。
好似區別不大,這兩個詞彙在中國【歷史街區】是【歷史文化街區】的前身。後者相對完善且受法定保護。

2. 歷史文化街區的定義

歷史文化街區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應予重點保護的歷史地段,稱為歷史文化街區。

3. (22分)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個城市的魂與脈,是區別於其它城市的特色所在。歷史文化街區的形成經歷了千百年


(1)這個觀點是片面的。(1分)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離不開政府。因為我國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承擔著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發文,通報批評哪些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力的城市正是其履行職能、擔負保護歷史文化街區責任的體現。(4分)一些地方政府在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過程中,由於監管不嚴、決策失誤,甚至濫用權力、違法行政,造成保護不力,政府負有不可推下的責任。(3分)但是政府在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過程中並不能包辦一切,公民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意識和保護過程中的參與度、其它社會組織的社會責任感都會造成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不力。(3分)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順應社會生活變遷的傳統文化能滿足人們日益增強的精神需求,對社會和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2分)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個城市的魂與脈,承載著一座城市的記憶,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防止歷史文化街區被保護性破壞,有利於繼承和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增強對城市的認同感。(3分)文化反作用於經濟,給予經濟重大影響。防止歷史文化街區被保護性破壞能提升城市形象,促進城市經濟發展。(2分)文化與經濟相交融。在城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防止歷史文化街區被保護性破壞既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又能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2分)文化為經濟建設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防止歷史文化街區被保護性破壞能進一步激發城市的文化創造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更好地為城市經濟建設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2分)

4. 旅遊資源與旅遊景點的區別和聯系

1、性質不同:旅遊產品是為滿足旅遊者的愉悅性休閑體驗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產或開發出來以供銷售的物象與勞務的總和。旅遊資源是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旅遊景區是以旅遊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區域場所。

2、特點不同:旅遊景區是旅遊業的核心要素,是旅遊產品的主體成分。從旅遊的目的地角度出發,旅遊產品是旅遊經營者憑借著旅遊吸引物,交通和旅遊設施,向旅遊者提供的用以滿足其旅遊活動需求的全部服務。從現代旅遊業來看,凡是能激發旅遊者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價值的因素和條件即旅遊資源。

3、原理不同:旅遊資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本身是帶有發展性質的概念。旅遊產品就是旅客花費了一定的時間、費用和精力所換取的一次旅遊經歷。旅遊產品的主體成分,是旅遊產業鏈中的中心環節,是旅遊消費的吸引中心,是旅遊產業面的輻射中心。

聯系:旅遊景區包含在旅遊目的地中,兩者均建立在旅遊資源的基礎上。

(4)歷史文化街區與旅遊景點的區別擴展閱讀

旅遊景點

(一)價值上的觀賞性。它主要是用來看或觀賞的。這是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最主要的差別。

(二)空間上的地域性。地域差異性集中體現出各個地區的旅遊資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遊景觀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業是否有成就。

(三)時間上的季節性。(變異性) 主要指自然景觀受季節氣候的影響而呈現出的最佳觀賞季節。

(四)使用上的永續性。主要指旅遊資源只供觀賞不能帶走,因此可以長期供遊人使用。前提是保護和管理得好。

(五)構景上的綜合性或多樣性。指旅遊資源往往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組成。

5. 歷史文化街區打造屬於兩山理論范疇嗎

歷史文化街區打造屬於兩山理論范疇
歷史文化街區首先得益於其獨特的歷史,世易時移,歷史歲月沉澱為獨特的文化記憶和標志,並融入當地人獨特的習俗,在居住生活之餘,漸漸成為當地人時常光顧的休閑場所,最終因為本地人的活動,增加了地域化的獨特生活場景和氛圍,然後就對外地人構成了旅遊吸引力。這是歷史文化街區的產生和演變過程,同樣也是歷史文化街區今後保護和發展的依據和規律。

歷史文化街區不同於新建的所謂文旅小鎮,新文旅小鎮要麼挖掘文化,要麼植入文化,但由於時代變遷,即使復原了建築景觀,附會了歷史文化,也給人物是人非的感覺,缺少的就是前人遺存的歷史場景,尤其是人文情境。歷史文化街區大都都處於城市的核心區,擁有地域特色或獨自的個性特徵、民族風情、地域文化。一般具有歷史、地域、市井三種機理,並由此衍生出文化性、獨特性、生活性三個特徵,這三個特徵基本體現了歷史文化、生活化與生活景觀化、旅遊化。要在現代城市發展環境下保護並打造好這些歷史文化街區,必然要從這三個特徵入手。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都是歷史孕育出的、因深厚的文化底蘊或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這些城市不論曾是王朝都城,還是當時的政治、經濟重鎮,抑或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一般都擁有珍貴的文物遺跡,而這些遺跡大都集中在歷史文化街區內。上海和青島是兩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城市,也都存在一些現代歷史文化街區。

多倫路,號稱文化名人街,作為虹口區「搶救文化遺產、保護故居遺址」的標志性文化工程,成為上海都市文化旅遊引人注目的新景點。街上林立著古錢幣博物館、奇石館、藏筷館、藏鍾館、左聯會址和紀念館、夕拾鍾摟、鴻德堂等,其中景雲里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陳望道、茅盾、葉聖陶、馮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活動過的地方,多倫路因此有了「現代文學重鎮」的地位。多倫路的路面用石塊鋪成,路兩邊的各式洋樓門面洞開,雅商雲集,一路過去,褐紅色的呈幾何型圖案的彈階路飽含著豐厚的文化積淀,婉蜒地把人們引向塵封許久的歷史深處,很是風雅。

6. 歷史風貌區與歷史文化街區有何不同

一 歷史風貌區,側重看得見摸得著的景物和建築,比如實實在在的舊樓房
二 而歷史文化街,除了有少部分的建築物和物品,也會有現代方法包裝的物品展示,比如用古代英雄做出來的動漫人物

7. 歷史文化街區的意義

歷史文化街區重在保護外觀的整體風貌。不但要保護構成歷史風貌的文版物古跡、歷史建築,還權要保存構成整體風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牆、小橋、溪流、駁岸乃至古樹等。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個成片的地區,有大量居民在其間生活,是活態的文化遺產,有其特有的社區文化,不能只保護那些歷史建築的軀殼,還應該保存它承載的文化,保護非物質形態的內容,保存文化多樣性。這就要維護社區傳統,改善生活環境,促進地區經濟活力。

8. 什麼是歷史文化街區什麼又是構成其主體的歷史建築

歷史文化街區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有一定規模的區域。
《文物保護法》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界定是:法定保護的區域,學術上叫「歷史地段」。

其構成包括所有要素:
歷史風貌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築、道路、街巷、院牆、小橋、溪流、駁岸乃至古樹等。

意義
歷史文化街區重在保護外觀的整體風貌。不但要保護構成歷史風貌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築,還要保存構成整體風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牆、小橋、溪流、駁岸乃至古樹等。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個成片的地區,有大量居民在其間生活,是活態的文化遺產,有其特有的社區文化,不能只保護那些歷史建築的軀殼,還應該保存它承載的文化,保護非物質形態的內容,保存文化多樣性。這就要維護社區傳統,改善生活環境,促進地區經濟活力。

歷史
歷史地段保護的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經濟恢復發展,城市中開始了大規模的住宅建設,當時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區,蓋起新樓房。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改善了建築,卻破壞了歷史環境。城鎮歷史聯系被割斷,特色在消失。人們開始意識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割斷歷史,而文物古跡、歷史地段等正是這些歷史文化發展的實物例證。所以,除了保護文物建築之外,還應保存一些成片的歷史街區,保有歷史的記憶,保存城鎮歷史的連續性。

中國正式提出歷史街區的保護是在1986年,國務院在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對文物古跡比較集中,或能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築群、小鎮村落等也應予以保護,可根據它們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公布為當地各級歷史文化保護區」。這是保護歷史遺產的重要舉措,從此形成了保護文物古跡、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分層次的保護體系。2008年開始實施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保護
保護外貌、整修內部,歷史街區的歷史建築不必像文物那樣一切維持原狀,可以進行室內的更新改造,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對歷史性建築要按原樣維修整飾,對那些改動不合理的地方,維修時可恢復其原貌或原來的風格,對有悖於歷史風貌的新建建築可以適當改造,恢復歷史原來的風格。積極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這個問題不解決,居民就很難在這里繼續生活,保護就成了一句空話。要逐步整治,反對大拆大建。之所以提倡逐步整治的方法,是為了精心設計與施工,保存更多的真實歷史遺存,也是為從容籌集資金,減輕政府壓力,更是為保存和延續社區文化,保護其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街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它的保護不是簡單的規劃問題,而是一個綜合的社會實踐。要特別關注保護實施中的方法和政策問題,總結前一階段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實施。可以認為,凡是需要保護的地區,就不可能就地平衡資金,所以也不應該按房地產開發的方式進行運作。一些城市的歷史文化街區中制定了好的保護規劃,但由開發商來主導建設,為了平衡資金、追求利潤,只能是不斷修改規劃,其結果是達不到保護的目的。正確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導,按著規劃的要求制定相關政策,保證按規劃實施。同時,要注意採取逐步整治的方式,尊重居民的意願,保護居民利益,調動居民的積極性,政府出資為主,居民出資為輔,要「政府主導,居民參與,逐步整治,漸進改善」,這樣才可以做好保護區的保護、整治工作。
有的地方全部遷出原住民,把房子重修再高價賣出,或變成有錢人居住的新社區、或變成高檔娛樂休閑地、或變成專供旅遊參觀的布景道具,這些都不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方向。國外一些城市舊區的成片更新,往往針對的是已衰落的商業區、倉庫、碼頭等,很少有大量遷出原住人口的。從避免社會分隔出發,他們也不贊成「紳士化」的改造。

9. 如何處理好歷史文化街區和旅遊的關系

李霞、朱丹丹編寫的這本《》,不僅從理論基礎角度綜述了國內外這一領域的研究進版展,而且引用權介紹了本身曾經實際編制的旅遊街區規劃設計案例,或者總結提煉其他機構開發、管理的旅遊街區發展案例,為讀者提供了較為系統的旅遊街區八大開發模式,基本上概括了各種情景下的城市街區開發旅遊景區的多種途徑和成功經驗,為其他街... 顯示全部信息

10. 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街區與名街區別

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和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區別是中國歷史文化街區是由相關國家政府機專構(住建部和國屬家文物局)組織開展的一項認定工作,旨在保護城市中風貌完整、傳統建築集中、歷史文化遺存豐富的歷史文化街區,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是經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批准,由非國家政府機構(中國文化報、中國文物報和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組織的評選活動,主要是對全國各地的歷史文化街區進行宣傳推廣。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