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通江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通江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發布時間: 2021-01-13 21:41:54

①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護照和港澳通行證在哪裡如何辦理

一、申請人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及戶口簿,親自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提出申請,並接受詢問。

二、按要求如實填寫《申請表》,字跡要清楚工整。採用A4規格紙復印戶口簿第一頁、本人頁、身份證。

三、在《申請表》上,提交有關單位對申請人辦理通行征的政審意見:

1、國家公職人員,由其組織人事部門按幹部管理許可權出具意見。

2、大、中學校在校學生,由所在學校出具意見。

3、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和事業單位員工,由所在企業法人代表其授權的單位人事、保衛部門簽署意見,法人代表本人申請出國,由相應的人事管理部門出具意見。

4、未滿十四周歲的兒童,需提交其父母或監護人同意出境的證明,免交派出所意見。

5、其他人員,由其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出具意見。

四、根據出境事由的不同,須提交如下相關手續:

1、赴港澳旅遊:

需交驗指定旅行社出具的全額旅遊費用的發票原件,並提交復印件。

2、赴港澳探親:

(1)親屬在香港或澳門定居的,需提交香港或澳門居民身份證復印件及邀請函件。

(2)被探望人在港澳就學、就業、從軍的,根據事由不同提供相應的證明。

3、赴港澳商務:

(1)交驗申請人所在企業,經營單位的工商營業執照副本的復印件。

(2)提交所在企業法人代表或者企業,經營單位負責人或者其授權的人事部門出具的派遣申請人赴港澳從事商務活動的證明。

4、赴香港培訓、就業:

交驗香港入境事務處簽發的培訓類進入許可原件或就業類進入許可原件,並提交復印件。

5、赴香港或者澳門就學:

交驗經國家教育企管部門批准在內地招生的,港澳地區高等院校出具的錄取通知書或其它就學證明原件,並提交復印件。赴香港就學的還須交驗香港入境事務處簽發的學生類進入許可原件,並提交復印件。

6、赴港澳定居:

需提交與定居事由相關的證明。

7、赴台灣地區探親:

需交驗有效的入台許可證明及親屬關系證明,並交復印件。

8、赴台灣地區進行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體育等活動:

需交驗有效的入台許可證明及國務院台辦「赴台批件」原件及復印件。

9、通行證領取:

申請人將填寫完整無誤申請表遞交我處後,我處將在十個工作日內將數據傳遞到省廳制證中心。申請人可通過特快專遞或親赴省廳領取。

五、第二次赴港澳台人員除國家公職人員外免交政審意見。

六、收費標准:按公安部收費規定

1、港澳(新)一次140元。

2、港澳(新)二次180元。

3、港澳(新)多次300元。

4、港澳(舊)一次40元。

5、港澳(舊)二次40元。

6、港澳(舊)多次200元。

(以上如只去香港或澳門一地價格減半)

7、赴台證(新)70元。

8、赴台證(舊)20元。

護照

一、受理機關

申請人申請因私出國須向戶口所在地的縣(市)級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提出申請。

其中,常住戶口在南寧市區的自治區直屬單位(含中央駐邕單位)和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及與其同時申請的配偶、子女、父母(常住戶口均須在南寧市區)可以向區公安廳辦證大廳提出申請。南寧市常住戶口的其他人員向南寧市政府行政審批大廳提出申請。

二、辦理護照手續

(一)本人憑居民身份證或戶口簿向受理機關領取「中國公民因私出國申請表」。

(二)向辦照受理前台民警提交下列材料:

1、填寫完整並貼上符合規定標准相片的「中國公民因私出國申請表」。

2、按規定提交或免交單位或派出所意見。具體規定如下:

若申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為實行按需申領護照的城市,則屬於登記備案的國家工作人員須按幹部管理許可權出具單位意見並加蓋主管部門公章,其他人員無需單位意見或派出所意見。

登記備案的國家工作人員系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現任副處級以上幹部及從事機要工作人員,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國有控股、參股企業中的國有股權代表,金融、保險系統處級以上幹部,離退休的副廳級以上幹部以及所在單位向公安機關登記備案的其他人員。

若申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為未實行按需申領護照的城市,則申請人須提交本人所屬工作單位或派出所的意見。申請人「單位意見」可真接填寫在申請表的相應欄目內並加蓋公章,也可單獨開具。「單位意見」應包括下列內容:申請表所填內容是否屬實、申請人是否具有法定不準出境的5種情形,是否同意申請人出境(不同意的要說明理由)等。具體要求如下:

(1)國家公職人員,由其組織人事部門按幹部管理許可權出具意見。

(2)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和事業單位員工,由所在企、事業法人代表或其授權的單位人事、保衛部門簽署意見,法人代表申請出國,由相應的人事管理部門出具意見。

(3)大、中學校在校學生,由所在學校出具意見。

(4)未滿14周歲兒童,須提交臨護人同意出國的證明,免交單位或派出所意見。

(5)其他人員,由其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出具意見。

3、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各一份(原件經民警查驗後退回本人):因屬集體戶口難以提交戶口簿原件的,須提交有所在單位保衛部門簽署「此復印件與原件相符」字樣和簽署日期並加蓋公章(或單位行政公章)的戶口簿復印件(含正面、背面)。

非集體戶的戶口簿復印件只須提交申請人的資料頁,但內容有變更的,如身份證號碼升位等,須附加變更的資料頁。

4、符合規定標準的相片一張(標准附後)。

5、領取申請回執單,並交費200元人民幣。

6、在預約日期憑申請回執單領取護照,不批準的領取不批准出國通知書。

三、辦理護照時限

公安機關自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辦結,但對出國申請有疑點的,進行調查的時間不計入內。

附:相片標准

一、相片為持證人近期直邊正面免冠彩色半身證件照(光面相紙)。國家公職人員不著制式服裝,兒童不系紅領巾,照片只限一人。

二、相片背景顏色為白色(白色頭發者相片背景顏色為淡藍色),其他顏色不予受理。

三、相片要求人像清晰,層次豐富,神態自然。一次性快照、經翻拍的照片或採用各種彩色列印機列印的照片不予受理。

四、原始相片人像尺寸要求:

半身證件照尺寸:48毫米×33毫米

頭部寬度:2124毫米

頭部長度:2833毫米

頭像大小超出規定尺寸范圍的照片不予受理
以前是要到地區市級公安局現在縣里公安局就可以了

② 通江廣納派出所打死人現怎麼處理的

通江縣沒看守所 通江縣公安局 址:巴市通江縣北街54 電:0827-7221602 通江縣諾江派所 址:巴市通江縣文廟街30 電:0827-7223714 通江縣沙溪派所 址:巴市通江縣 電:0827-7550714 通江縣民勝派所 址:巴市通江縣民勝鎮街道 通江縣麻石派所 址:巴市通江縣麻石廣播電視站附近 電:0827-7310714 通江縣廣納派所 址:巴市通江縣 通江縣至誠派所 址:巴市通江縣 電:0827-7530116 圖" class="illustration_alink"> 若幫請採納謝

③ 通江縣第十三次黨代提出的一核兩帶三廊四副五區是什麼

通江縣「一核兩帶三廊四副五區」發展格局

「一核」即以縣城為核心提升城鄉建設水平專,「兩帶」即屬注重互動融合布局巴萬高速公路、鎮廣渝高速公路經濟發展帶,「三廊」即依託生態資源構建縣城—涪陽—諾水河、縣城—至誠—洪口、縣城—永安—空山綠色經濟走廊,「四副」即立足空間拓展建設廣納、楊柏、春在、涪陽縣城副中心,「五區」即堅持差異化發展打造縣城—毛浴—沙溪紅色文化區、諾水河—空山森林康養區、民勝—大興—楊柏鄉村旅遊區、縣城—毛浴—春在—廣納水上休閑區、三溪—鐵佛—文峰—麻石山地運動區。

④ 四川通江縣有什麼民俗文化

面積人口:
全縣幅員面積4116平方公里,縣城座落在諾江鎮,全縣轄12個工委、辦事處和1個風景管理處,72個鄉(鎮),73萬人。

名勝特產:
通江,風光綺麗,生態優美。境內不僅有以自然風光為主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諾水河風景區,其超大的溶洞群,廣闊的原始森林,幽深的萬米長峽、驚險刺激的漂流讓人嘆為觀止。而且還有擂鼓寨石器文化遺址、千佛岩唐代摩崖造像、米倉古棧道等千年文化古跡。也是工農紅軍長期活動的地區—著名的川陝革命根據地首府,現保存有許多革命勝跡和歷史文物,有全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全國最大的紅軍石刻標語、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等革命遺跡遺址。
諾水河風景區分為「諾水洞天」、「臨江麗峽」、「空山天盆」三大獨立景區,境內奇峰突兀,浪拍懸崖,溶洞百餘,盡在其中;洞處位置,或臨清溪,或處絕壁,縱橫交錯,密如蜂房;洞中景色,險者驚人,奇者誘人,秀者迷人,妙者引人如勝。進入景區,似長江三峽再現,步入洞中,宛若進入神話世界。已建成中峰洞、獅子洞、樓房洞、龍湖洞、金童山五大精品景點。臨江峽谷、空山天盆兩大精品景點正在開發建設之中。
通江是中國銀耳的發祥地,通江銀耳以其質厚、肉嫩、易燉化,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而享譽海內外,已有200多年的生產歷史。

⑤ 四川通江解放前和解放後的教育

通江
縣情簡介
1.通江縣。
位於四川東北部。地處川陝、楚蜀交界線上。北與陝西省南鄭、西鄉、鎮巴三縣毗鄰,東接萬源,南連平昌,西與巴中、南江二縣相依。歷代舊志皆雲:「依三巴之舊城,控全蜀之左隅」,「後連延於秦隴,則迤邐之荊吳」,北扼「巴梁之沖要」,東扼「蜀楚咽喉」。轄49個鄉(鎮), 524個村,3332個村民小組,31個居委會,總人口73萬,其中農村人口63萬;全縣幅員面積4116.5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57.6%。境內氣候宜人,風光秀麗,有「一府三鄉」(川陝蘇區首府,中國紅軍之鄉、中國銀耳之鄉、中國溶洞之鄉)的美稱。
通江歷史悠久,置縣源遠流長。縣南擂鼓寨出土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先祖已在這塊土地上繁銜生息。至南朝梁天監四年(505)入北魏,首置符陽縣。西魏大統(535-551)中置諾水縣。唐武德八年置壁州。天寶元年(742)更諾水縣為通江縣,迄今已歷時1200多年。
通江地形「萬山環列,諾宕瀠回」。諾水,宕水,一西一東由北至南縱橫縣境,將山脈切割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列,形成三山夾兩谷之勢。全縣雨量、光照、氣溫均適合多種動植物生息繁殖。因而資源十分豐富,全縣農耕地87.56萬畝,林業用地331.1萬畝,草山草坡309.46萬畝,水利工程6169處,水利資源可開發量20.22萬千瓦(福建億力能源投資開發公司與通江縣人民政府簽定了整體開發通江水能資源的協議,該公司計劃用6年時間投資11.5億元,對通江河流域的水能電力資源進行梯級、滾動開發,共規劃建設16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14萬千瓦。裝機1.5萬千瓦的高坑電站已正式開工建設,近期還將開工建設洪口電站、廣納電站);種植農作物品種173個,有喬灌木308種,植物葯材1386種,飼草384種,野生毛皮,羽毛動物67種,魚類47種。地下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具有一定儲量的有煤礦、鐵礦、石灰岩礦、白雲岩礦、鋁土礦、石英礦、鉀礦、石膏礦、大理石、天然氣等,其中天然氣商業儲量達2400億立方米。目前,西南石油局正在陳河鄉、沙坪鄉進行風險鑽探,河壩1#井已順利完鑽,並探明了量大質優的天然氣。
通江經濟以農為本。全縣的農業經濟以種植業為主,次之畜牧業,再是林業、副業、漁業。改革開放以來,通江農業在風雨跌宕中裂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向商品經濟轉化,傳統農業開始向現代農業轉化,科學技術給農業注重入了生機與活力,千古沿用的黑土地以及農民固有舊意識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雜交種」、「增溫育苗」、「地膜栽培」、「旱地改制」、「聚土壟作」以及科學防治病蟲害等成套農業新技術得到推廣普及。特別是巴中地區建區以來,縣委、政府按照「穩糧增收奔小康」的總要求,制定了「依山富民,開發興特」,「全力構建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框架」的農村經濟工作思路,一屆接著一屆干,促進了農村經濟大發展。 通江名勝古跡星列、風景秀麗。縣南擂鼓寨新石器時代遺址,縣東北張家河漢代遺址,縣城西郊千佛崖,廣納白乳溪,涪陽佛爾崖、佛爺崖,文勝佛爺洞、西板灘,梓潼大佛洞等地的唐代摩崖造像,形態逼真,別具神韻。干佛崖的七層浮雕寶塔極其精美,為全國所獨有;川陝省蘇維埃政府時期的革命遺址和石刻標語遍及城鄉,主要革命遺址50多處。通江關隘洞寨較多,為屯兵重地。舊置「九關十八隘」,亦有「十城百寨千洞子」之說.歷為兵家必爭之地。縣境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縣城文廟和節孝總壇、唱歌鄉靳家壩牌坊、文勝白石寺、樓子鄉魯板寺、板褥口鄉二郎廟、興隆「通江三李」故居和李其綱的進士第等均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貌。諾水河風景名勝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8公里,幅員面積457平方公里,境內秀水中流,奇泉遍地,險峰兀立,怪石叢生,關隘、峽谷、飛瀑、暗河比比皆是,景區分為「諾水洞天」、「臨江麗峽」、「空山天盆」、「麻壩石林」四大部份,與縣城構成一條環形風景線。堪稱秦巴區第一勝地。
通江文化教育發達,代有名流。明清時期,縣境書院、義學、私塾相互竟爭,辦學之風甚濃。清道光六年(1826),全縣募錢,設義學15堂,私人興辦義學3堂。光緒末,縣有私塾256所。光緒二十八年(1902)始辦新學,建澌灘河初等小學堂和縣第一高等小學堂,國9年(1920)建縣高級女子學校,16年建縣立初級中學。川陝蘇維埃政府時期,建彭楊軍事學校,青年團校、省蘇維埃學校、省護士學校、省婦女學校等專業學校。民國34年建縣立簡易師范學校。1956年通江中學招收高中班。1959年建通江師范學校。1976年試辦共產主義勞動大學,1982年更名為縣農民技術學校(註:2003年農校並入實驗中學校址,該校址成立通江縣第三中學)。現全縣有小學532所,普通初中l9所,普通高中5所,其中通江中學為省級重點中學,其中職教中心,並實驗中學,教師進修學校,農民工再教育基地為一體。總在校學生人數達l03432人.僅通江中學近7年來,就為本科高等院校輸送合格新生3000多人。
早在唐天寶年間,邑人朱慶余進士及第,曾任壁州刺史。南宋嘉定7年(1214),何炎寅中進士,其著述卓有時譽。明清共有進士l0人、舉入56人。通江文人在全國頗有名氣。邑進士李鍾峨在翰林院供職22年,先後任福建、廣西學政;歷任《三朝實錄》、《方輿路程》、《國史》、《鄉韻近體唐詩》、《一統志》等館纂修官;清末民初,鄧天壁留學日本,為通江開辦新學的創始人之一;省參議員周炳文著《醉不才詩草》詩詞500餘首;李芳圃善畫螃蟹,有「李螃蟹」之稱,在四川面壇別具一格;段宴平精於畫山水人物,為西南美術協會會員。建國後50年間,更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過廷堯、席述可、李懷貴、向雲華等人的散文、詩歌、小說,王正樂的油畫,向思樓的板畫.李炳林的攝影,韓定傑、王連坤的剪紙等分別在省以上報刊發表。
通江是紅軍的故鄉,精神永存。據統計,紅軍入川後的1932年至1935年,通江縣總人口不過30萬,而參加紅軍者則逾45000人。在川陝省蘇維埃政府時期入伍的何正文、傅崇碧、陳彬、朱仕煥、張顯揚、陳福章、吳仕宏、吳榮正、鄧仕俊、張榮森等10人,身經百戰,成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少將級軍官。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以及建國後的政法戰線上,有57人榮立一等 功,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共涌現出省以上勞動模範156人,全國勞動模範29人。
通江水陸交通便利,商貿繁榮。唐代,洋壁道(洋洲——壁州)、漢壁道(漢中——壁洲),即為『川陝往來要隘」,亦稱「會哨之路」、「通茶要道」。大通江、小通江、通江河、溪沙河、長灘河均可通航,6- 15噸大船還可直航平昌江口鎮。
借交通之便,貨暢其流。縣城早在明初即設茶倉,以茶招商易馬。宋代,縣北羅村茶巳躋身四川八大名茶之列。清代,李鍾峨家鄉的翰林成為皇宮貢品。清末民初,銀耳成為大宗貿易品,遠銷重慶、上海等地。茶葉、本材、中葯材、木耳、白蠟、桐油、棉花、生鐵等產品,均暢銷鄰縣及成、渝和漢中等大中城市。民國15年縣城店鋪達100家以上,不僅上海、重慶的商人雲集通江,英商亦在縣城經營「火油」。
通江縣旅遊資源概況
通江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豐富,紅軍文化燦爛,有諾水河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有空山國家森林公園,有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諾水河風景區、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紅軍石刻標語等國家重點紅色旅遊景區,是川東北旅遊環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一、紅軍文化:1932年12月—1935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以通江為首府和核心區域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李先念、徐向前、陳昌浩、王樹聲及446位將軍曾在這里進行了三年艱苦卓絕的戰斗,建立了完整的政權體系,留下了大量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舊(遺)址,有全國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有規模宏大的紅軍石刻標語,有數量眾多的革命文物,更有「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通江因此被專家譽為「露天革命博物館」。 2004年底,「川陝蘇區」被列入《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的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2005年被列為30條精品線路之一,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紅軍烈士陵園及紅軍石刻標語名列全國123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中。
二、自然風光:通江自然生態環境優良,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7.6%,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諾水河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空山森林公園就孕育其中。諾水洞天、臨江麗峽、空山天盆以及麻壩石林,圍繞通江縣城構成一道風景環線。諾水河景區的洞奇,諾水、臨江麗峽的水美,金童山、國畫屏障的山秀,米倉古棧道的路險,水天一線、臨江峽谷的幽深,麻壩姿態萬千的石林,陳河九灣十八包蘊藏的神秘和極具開發價值的溫泉等等,使遊客流連忘返。
三、歷史古跡:通江古屬巴國,秦隸巴郡,西魏置縣,唐改壁州,天寶初年始名通江。歷史悠久,名勝古跡遍布城鄉。境內有地上地下不可多得的文物點200餘處,館藏文物7000多件。春載鄉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遺址,填補了四川龍山文化普系和類型的空白;通江摩岩造像「唐代精品頗多,堪稱藝術瑰寶」,縣城西千佛岩摩崖造像中「七級佛塔」及廣納白浮溪的「凈土變」龕龍為精品,還有巴人文化遺址、三國文化、佛教文化、白蓮教蘭號義軍大本營舊址等等,極具旅遊科考價值。
四、川北民居風光:諾水河南北貫通於縣城以北,山區兩岸群峰聳峙,溝壑縱橫,植被鬱郁蔥蔥,層層梯田靜卧在山水之間,座座獨具特色的青瓦白牆點綴在青山綠水之中,呈現出一派恬靜的生態田園風光。通江銀耳博物館、巴山民俗文化展覽館極具川北民居特色,展示了豐富的川北民俗文化。

⑥ 通江縣有那些旅遊景點

1.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 第1名
巴中市,通江縣城
2.諾水河風景名勝區 第2名
巴中市通江縣諾水河鎮
3.中峰洞 第3名
巴中市通江縣諾水河風景區

⑦ 通江縣的風景名勝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位於川陝蘇區首府,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通江縣城,館舍為明代修造的通江文廟和學宮。佔地面積2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1932年12月25日,紅四方面軍解放通江城後,設總指揮部、總政治部於此至1935年春。這里歷史地成為川陝蘇區軍事、政治指揮中心。 諾水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諾水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巴中市通江縣境內,與陝西省南鄭縣和四川省南江縣接壤,東經107°19′42″~107°06′20″,北緯32°19′38″~32°28′57″之間。幅員面積221平方公里。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系長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森林覆蓋率約80%。1986年被批准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4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被批准為省級地質公園,2009年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並納入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 臨江麗峽
臨江麗峽位於「諾水洞天」東部,幅員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兩岸陡壁如削,林深似海。 唱歌石林
唱歌石林又稱麻壩石林,麻壩寨脈自至誠以南的門鎮寺山、東迤至此,兀起一峰,頂平寬緩,溝壑交錯,古木參天,樹木茂密,四周為懸崖絕壁,面積約1000畝,海拔1500米,僅東西兩側羊腸小道可通寨頂。 中峰洞
中峰洞最為有名,又叫佛光洞,被中國溶洞協會會長朱學穩教授譽為「天下第一洞」,因同時具備頁岩、沙岩、石灰岩地質結構,集雄、美、險、秀、奇、幽於一體而被譽為罕見的「地下岩溶博物館」。是因為洞中之洞,曙光通明,佛光畢射。改稱中峰洞,則因為一個獨特的人物之故。那個人便是明朝的遜位皇帝建文帝。建文帝「牢落西南四十秋」之時,果真來過中峰洞么?答案是撲朔迷離的。 南陽森林公園
南陽森林公園位於巴中市巴州東北37千米的南陽鄉,處於通江、巴州的交界巴州區地段,幅員1218.9平方千米。1993年四川省人民0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南陽森林公園是以獨特的自然風光、古樸的原始風貌,奇民的珍禽異獸和眾多的旅遊景觀,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遊客。1993年四川省人民0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 得勝鎮北山寺
得勝北山寺亦名北峰院,位於平昌縣得勝鎮。東北接壤通江,西北依抵巴州,距平昌縣城40餘公里,距縣城60餘公里,佔地二十餘畝,海拔810餘米,寺東、西、北面為懸崖絕壁,南面地勢平緩。寺周岩下樹木繁茂,有古樹松柏、楠木、菩提、搖錢等灌、喬木數種。

⑧ 巴中市通江縣有哪些古代歷史遺跡

縣南擂鼓寨新石器時代遺址,縣東北張家河漢代遺址,縣城西郊千佛崖,廣納白乳溪,涪陽佛爾崖、佛爺崖,文勝佛爺洞、西板灘,梓潼大佛洞等地的唐代摩崖造像,形態逼真,別具神韻。干佛崖的七層浮雕寶塔極其精美,為全國所獨有;川陝省蘇維埃政府時期的革命遺址和石刻標語遍及城鄉,主要革命遺址50多處。通江關隘洞寨較多,為屯兵重地。舊置「九關十八隘」,亦有「十城百寨千洞子」之說.歷為兵家必爭之地。縣境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縣城文廟和節孝總壇、唱歌鄉靳家壩牌坊、文勝白石寺、樓子鄉魯板寺、板褥口鄉二郎廟、興隆「通江三李」故居和李其綱的進士第等均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貌。諾水河風景名勝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8公里,幅員面積457平方公里,境內秀水中流,奇泉遍地,險峰兀立,怪石叢生,關隘、峽谷、飛瀑、暗河比比皆是,景區分為「諾水洞天」、「臨江麗峽」、「空山天盆」、「麻壩石林」四大部份,與縣城構成一條環形風景線。堪稱秦巴區第一勝地。

歷史古跡:通江古屬巴國,秦隸巴郡,西魏置縣,唐改壁州,天寶初年始名通江。歷史悠久,名勝古跡遍布城鄉。境內有地上地下不可多得的文物點200餘處,館藏文物7000多件。春載鄉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遺址,填補了四川龍山文化普系和類型的空白;通江摩岩造像「唐代精品頗多,堪稱藝術瑰寶」,縣城西千佛岩摩崖造像中「七級佛塔」及廣納白浮溪的「凈土變」龕龍為精品,還有巴人文化遺址、三國文化、佛教文化、白蓮教蘭號義軍大本營舊址等等,極具旅遊科考價值。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