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經濟扶貧發展
『壹』 近三年數據,說說旅遊業對某地經濟收入就業和扶貧等具體方面的作用和影響
近三年數據說說旅遊業對某地經濟收入就業和扶貧等一方面的作用和影響,在網路可以搜索到
『貳』 旅遊如何實現扶貧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會帶來國內財產的移動和再分配,旅遊業實現了財富從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的轉移,旅遊地區的很多人可從旅遊的直接收入中得到益處。1991年貴州省創造性地提出了「旅遊扶貧」的觀念,幾年來取得了一些實際效果。一是景區周圍農民普遍脫貧致富;二是活躍了農村經濟;三是給縣域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帶動了其他產業迅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通過旅遊開發而脫貧致富的人口已有300萬人以上,旅遊業在脫貧致富中發揮了突出作用。當前,我國旅遊扶貧開發的熱潮方興未艾。國務院9號文件充分肯定了旅遊業的扶貧功能,明確提出要規劃建設一批旅遊扶貧試驗區。2000年,國家旅遊局在國務院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在有中國「貧困之冠」之稱的寧夏西海固地區設立了第一個國家級旅遊扶貧試驗區——六盤山旅遊扶貧試驗區。隨後,一批國定、省定旅遊扶貧試驗區相繼成立,許多貧困縣甚至鄉村也都充分利用本地方獨特的旅遊資源搞起了旅遊業。目前,我國中西部地區的不少地方,如雲南、新疆、四川、貴州、西藏、湖南、湖北、河南、陝西、山西等地,都已經開發了一大批旅遊資源,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叄』 旅遊扶貧引導產業發展是關鍵嗎
整體來看,目前旅遊扶貧地區不少為少數民族地區,這些地方旅遊資源相對豐富,為旅遊扶貧提供了一定基礎。巔峰智業總裁助理、創新研究院院長劉馥馨認為,適合旅遊扶貧的地區首先要具備一定的旅遊資源,比如好的山水景觀,或者有歷史文化資源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有值得大家去旅遊的基礎元素。這些資源落至實處即要形成產業扶貧的思路,才有可能形成旅遊扶貧的可持續性,這需要對扶貧鄉村制定旅遊發展規劃。
規劃、產品打造後,旅遊扶貧鏈條的下一環就是精細化運營。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欠缺較好的運營管理,可能造成旅遊扶貧區域較低的盈利能力、產業鏈條延伸不夠,甚至難以可持續發展,回歸貧困狀態。這其中的一個誤區是,過多依賴旅遊業,對原本的農業反而重視不夠,農業與旅遊業難以形成一個互促發展的完整體系。
『肆』 旅遊扶貧有哪些要點
國家旅遊局近日確定了旅遊扶貧行動方案,計劃每年對深度貧困地區進行從人才、金融、創業等多方面的專項扶持,旅遊扶貧項目將不少於1000個,資金不少於3000億元。
扶貧不是慈善救濟,而是要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旅遊扶貧,不是開發旅遊資源後讓當地百姓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而是要以此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建立起符合當地情況的產業鏈,實現「造血式扶貧」。實現脫貧最需要依靠的是人的力量,同樣,脫貧的目的也是為了人。旅遊扶貧,不僅要讓人們在物質上脫貧,精神上同樣不能貧瘠。扶貧必扶智,旅遊扶貧就是要通過旅遊業這一個抓手,整合當地資源,發展全域旅遊,既讓當地的人們富「口袋」,也能富「腦袋」,改善人們的精神狀態,在發展中收獲參與感和獲得感,從而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旅遊扶貧,歸根結底是充分發揮旅遊資源的價值,關鍵是要通過因地制宜的方法、長遠的規劃來充分發揮人的作用。用好旅遊這一劑「葯方子」,就能拔掉貧困地區的「窮根子」。
做好旅遊業,生活奔小康。
『伍』 如何理解旅遊業發展的扶貧效應
旅遊業的發展與第一二三產業密切相關(你可以找一篇相關的系統動力學論文看看)。一方面在第三產業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與旅遊相關的吃住行等服務崗位);另一方面,可有效地帶動第一產業(休閑農業、農產品生產與深加工,可參考國家十二五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和第二產業(食品加工、工藝品生產)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旅遊購物(國外旅遊業發達國家佔比40%,我國15%)。因此對我國旅遊資源豐富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是推動經濟發展,提高人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陸』 旅遊發展對鄉村扶貧和振興的影響作用
旅遊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
1、產業興旺是前提。
發展鄉村旅遊恰好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繁榮的重要途徑。只有產業的蓬勃發展才能帶來農村經濟的繁榮。而發展鄉村旅遊恰好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繁榮的重要途徑。
2、生態宜居是基礎。
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有利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通過科學規劃和有效治理,讓農村環境更加優美,空氣更加新鮮、水源更加潔凈、吃得更加放心、安全。留下一個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鄉村,才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才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3、鄉風文明是保障。
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可以有效治理農村臟亂差的環境,實現村容整潔,為群眾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通過發展鄉村旅遊還可以讓農村的「千鎮一面」、「千村一面」、「空心化」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4、治理有效是根本。
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有助於促進當地人民群眾就地勤勞致富,有助於形成井然有序的良好的社會秩序,有助於解決因為外出打工而導致的留守兒童教育、留守夫妻交流、留守老人養老等深層次社會問題,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擁有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生活富裕是目的。
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村居民邁向生活富裕、富足打下了堅實基礎。發展鄉村旅遊本身也是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的一種重要路子。
『柒』 如何發展旅遊業讓老百姓脫貧致富
政府,社會,老百姓自己多方面合作,共同推動旅遊業。
現如今,各種大機器生產讓手工勞動行業越來越難,很多老百姓面臨失業,土地也因為拆遷之類的不可以種植,有的人家有很大地,勞動力卻缺乏,老百姓的生活確實艱難,在改善這一難題的過程中,旅遊業可以說是很好的一個選擇,鄉村環境優美,可以吸引很多外來遊客前來觀光,所以構建生態度假村正式老百姓致富路上的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圖片來自網路)
『捌』 如何實現貧困地區旅遊發展與扶貧目標的有機結合
旅遊開發一定要遵循旅遊經濟發 展的內在規律,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具體 來說,應做好以下幾方面:
(1)開發獨特的旅遊項目或旅遊產品。 人們旅遊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尋找和體驗 與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相異的感受,所以貧 困地區旅遊開發的關鍵是鄉土化,抓住旅 游資源內核搞出地方特色。要挖掘或注入 文化內涵,將優美的環境、淳樸的民風作為 旅遊開發的背景和舞台,開發各種參與型、 度假型、修身養性型等旅遊產品,最大限度 滿足遊人身心需求。
(2)樹立和傳播旅遊地獨特的形象。旅 游產品的不可移動性,決定了旅遊產品要 靠形象來傳播。所以貧困地區必須凸顯自 己鮮明的特色並加以傳播,才能影響和改 變大眾對旅遊目的地的印象,從而刺激他 們產生旅遊動機。但一個地區形象的建立 和傳播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而貧困地 區恰恰又是低收入區域,這就需要由政府 先行籌集和投入資金,並牽頭和組織與其 他部門如新聞媒介、旅行社、旅遊飯店、交 通運輸等共同宣傳本地區。
(3)樹立可持續的發展思想。隨著旅遊 業自身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 識到,旅遊業對環境也有污染,而且旅遊資 源環境一旦遭到破壞,旅遊業的發展就不 可能繼續。所以要樹立旅遊開發可持續發 展的思想。
第一,擯棄旅遊業不會破壞環境 的舊觀念,要把自然保護和資源開發結合 起來,把滿足旅遊者的需求與改善當地社 會福利結合起來。
第二,改變旅遊的績效取 向,由單純注重旅遊經濟數量的核算變為 考慮環境破壞對旅遊收入的抵減效應「綠 色核算」。
『玖』 為什麼要開展旅遊扶貧工作
一、旅遊扶貧的發展過程
旅遊扶貧工作是國家旅遊局多年以來非常重視的工作,我們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些工作現在還在進行之中。旅遊作為扶貧的有效措施之一實際上這么多年以來是圍著我們旅遊業的發展而發展。更重要的是隨著我們國內旅遊發展而發展,因為中國的旅遊業從改革開放開始,就是1978年開始起步,但是國際旅遊涉及的比較小,而且主要是面對城市。從扶貧的角度來說起得推動作用並不大,隨著我們國內旅遊的興起,旅遊和扶貧相銜接,作用在逐步的增加。
1、回過頭來看,大體上可以視作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從1984年開始到1993年,就是從1984年開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旅遊開放逐步起步,國內旅遊的特點就是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旅遊者足跡也非常廣。所以我們很多在國際旅遊發展過程中提不到的地方中在國內旅遊的發展中迅速的成長起來。很自然這個過程也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的一個過程,只不過這個階段基本上是一個自然增長的過程,因為國內旅遊那時候也是一個自然增長。當時中央對國內旅遊的一個基本態度叫做不提倡、不宣傳、不反對,這就是一個自然增長、自發增長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里旅遊對扶貧的作用很快起到了,就是體現出來了。我刻1987年我到貴州去,當時貴州一個鄉長就很興奮的跟我說旅遊對扶貧的好處,他總結了幾句話,他說搞旅遊好,搞旅遊修大路、見大官、逮大鼻子賺大錢。我說你說得很生動嗎,後來我想了想他這不光是說得生動,他說得很深刻,實際上把旅遊扶貧的幾個要素都點了。修大路就是解決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這是我們旅遊扶貧的第一個區別點。見在官就是要解決一個政策扶持的問題。逮大鼻子這話雖然難聽,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是解決了一個市場的問題。最後是賺大錢,解決我們旅遊扶貧的最終的目標和效益。他這話說得真是很生動。在這個過程之中也應該說方方面面的作用非常突出,所以在1987年的時候國家旅遊局專門編了一本書,叫旅遊促進發展70例。之所以編這本書就是想歸納一下各地的經驗,這本書出來之後應該說我們自己看完了我們都覺得很振奮。就是沒有想到旅遊在扶貧方面起了這么多的作用,所以當時70個點評案例起得作用非常突出、非常大,也堅定了我們對旅遊扶貧的這種信息,但當時從我們的感覺來說呢大體上還是一個自然增長,主要是各地政府在組織資源,組織開放推動發展,這個階段一直到1993年。之所以劃到1993年,就是1993年國務辦公廳下發了一個文件,就是關於加快國內旅遊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們開國以來第一次對國內旅遊下發了一個這么高層次的文件,提出了規劃市場、提高質量、促進發展一系列的方針,所以這個文件夾的下發意味著國內旅遊正式提上了我們中央的一時之乘,也意味著旅遊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所以也很自然我們旅遊扶貧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就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動。
所以第二個階段這是1993年到1998年,這個階段是旅遊大發展的一個階段,基本上每年旅遊都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長率,所以在這個階段,旅遊地位越來越高,全國各地對旅遊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大,其中在1996年國家旅遊局和國務院扶貧辦專門招開了一次旅遊扶貧工作會議。當時是在張家界召開的,在那次會議之前我們做了一些基礎的調研工作,有一個初步統計,就是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到1996年通過旅遊扶貧的人口全國大概算了一下是600萬,大概涉及到12000個鄉村,當時有這么一個數字。也請了很多地方在旅遊扶貧方面做了經驗介紹,所以那次會議對旅遊扶貧是一個推動,而且是在政府主導的模式之下進行推動。客觀的來看正好復合就是我剛才介紹的國內的這種潮流,就是政府的運行機制和市場的運行機制雙軌並行,再通過旅遊這個渠道促進了扶貧,正好符合這個國際潮流。所以這一個階段是旅遊大發展的時期,也是國內旅遊更加興旺的時期,這樣就使旅遊扶貧實實在在的見到了成效,也使各地尤其是貧困地區對旅遊扶貧的意義認識得更加透徹,也更加充分。
第三個階段就是從98年開始到現在這個階段可以說是一個大力推進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一個主要標准就是從1998年開始國務院開始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到現在一共發行了5200億,5200億的長期建設國債在這個過程中國家紀委、財政部、國家旅遊局一塊爭取,從這里邊切了一部分作為旅遊國債,旅遊國債的實行主要地區都是貧困地區。主要項目就是貧困地區的旅遊基礎設施項目,所以更加充分的體現了政府主導、旅遊扶貧相結合,現在很多旅遊國債項目已經實施完成了,完成了應該說產生了很好的效果。98年到現在一共發了五期,42億旅遊國債,在全國安排了400多個項目,平均每個項目1000萬,同時結合旅遊國債項目,我們又發布了中國旅遊發展優先項目,又進行了一些市場化的運作和宣傳,所以也大幅度的拉動了各方面的資金,包括外國資金,也包括各方面的社會資金。這些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說這些年業42億旅遊國債平均下來大體上可以達到一比十,也就是說拉動了400多億的外資和社會資金進入旅遊業,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在我們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應該說見到了顯著的成效,因為旅遊項目沒有太大的項目,所以很多項目當年投資當年見效,第二年就顯著增長,這樣的事例是非常多的。這樣的一個過程既是旅遊發展的過程,也是旅遊和扶貧工作越來越深入的銜接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樣一個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里一方面是政府的主導性作用越來越突出。另外一方面是市場的機制在里邊發揮作用也越來越大,因為現在沒有一個統計,也沒有做過比較細的抽樣調查。但是總體來說我們覺得就是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我們覺得這些年以來一直到現在通過旅遊扶貧脫貧的人口恐怕最少得有1000萬吧,恐怕得有這么一個數。就是說在全國扶貧的這個總盤子里旅遊是一個重要的渠道,而且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從發展的過程來看。